体育课课堂小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课课堂小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课课堂小结

体育课课堂小结范文1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师威信 课堂节奏 语言工夫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中国国画布局历来提倡“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课堂教学亦应如此。要想使一堂课成为一首动听的乐曲、一出感人的戏剧,教师就应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时间,灵活运用教学语言,使课堂教学有张有弛、有展有收、有疾有徐、有疏有密,像一首和谐的乐曲,具有一种节奏美。教师应像乐队的指挥一样,善于调节,使课堂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是语文课堂节奏控制的根本目标,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那么,新课改中我们应如何控制语文课堂节奏呢?

一、建立教师威信,控制课堂节奏。

教师威信的建立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所谓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具有让学生感到信服的感召力量,可以理解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靠身正树立威信。科任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精神世界的雕塑家。建立教师的威信,直接与教师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紧密相关。只有那些思想纯正、意识健康、道德优秀、品质高尚的教师,才有资格赢得学生的衷心爱戴与依赖。良好的思想品质集中表现在热爱教育工作上,只有热爱科任本职工作的人,才能有强烈的责任感。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是科任教师获得威望的一个重要品质。这样的教师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尊敬老师,上课时才能有效控制课堂节奏。

2.有较高的业务修养,树立威信。“师之以存,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教书就是要教给学生广博的科学知识,育人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在心理上、生理上健康发展。马卡连柯说:“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拥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必须有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不断地用源头活水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学识是树立威信的最根本的东西,是让学生信服的绝招和法宝。丰富的学识,生动的讲述,灵动的教法,自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无暇旁顾,如沐春风,自然就不会形成课堂纪律混乱的被动局面。

二、认真研究教材,使教学内容和目标要具有科学性,准确把握课堂节奏。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教学内容的节奏调节整堂课的节奏。教学内容的节奏指上课内容的详略、多寡、取舍、安排等。该讲多少信息,含量和速度都应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必须富有一种和谐的音乐美感。在教学重点处应讲得多一点,详一点,速度稍慢一点,方法更灵活些,形成教学。教学节奏快慢之间相互转化就会保证课堂教学节奏密而不疏,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长时间的紧张引起疲劳。教师应该积极分清教学内容和目标,科学分配课堂时间,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节奏,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动脑筋思考、理解。实施这类教学节奏,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伶官传序》一文时,就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较短小浅显的特点及高二学生文言文阅读的水平,抛开文言教学开篇讲字词的传统习惯,“重锤敲打”地分析本文的人物,而对文中的字词理解,则可以引导学生看文后的注解,并采取课堂提问方式解决。这样只需一课时的时间,便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兴趣也会始终不减。

三、教师要有较深厚的语言功底,调节学生情绪,引导学生思维,控制课堂节奏。

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要有较深厚的语言功底,利用各种教学机智,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而控制课堂节奏。

1.教学语言应有节奏感、幽默感。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感,做到快慢适度,疏密相间,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心理学研究表明,“机关枪式”的语言,“大辩论式”的语言,会对学生大脑细胞产生超负荷刺激,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还要按不同作品的基调调控教学语言的速度。内心情感变化平缓或感彩灰暗时,语速要减缓;内心情感强烈或感情鲜明时,语速就要加快。做到抑扬顿挫,有波有澜,有时慷慨陈词,像飞流直下的瀑布,有时娓娓道来,像涓涓而去的溪流,给人以无穷美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调控课堂节奏,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教师有幽默感能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笑声中获得知识。教师具备一些幽默感,不仅能使课堂妙趣横生,还能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帮助学生消除长时间思维集中造成的疲劳感。语文教学语言幽默,是指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科学规范的前提下,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省的典故等,使讲授富有启发性。含蓄幽默的语文教学语言是耐人寻味的,它能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丰富和补充语文教学内容。它有如宜人的春风,拂得学生心智激荡,乐得学生学而不倦。

2.教师要有良好的课间过渡技巧,开始、中间、结尾应浑然一体。首先要善于开头。课堂的起始阶段,就如同戏剧的开场锣鼓、说书人的开场白、小说的序幕,教师要在一两分钟内,用一种新颖的方式,精练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鲁迅的《药》的导语:“刚刚同学们感受到了纯情的翠翠,体味了湘西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其实大师们都是写人的高手,一代文豪鲁迅先生的笔下也大多是血肉丰满的人物‘药’我们见过很多,有……可是在这篇文章里,药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作者为什么把它写入文学作品呢?”设计精妙的导语,总是蕴含丰富的悬念,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理,一节课开好了头,更要收好尾,这样的课才是一节完整且高效的课。课堂教学的结尾就像赛跑时的冲刺,教师不仅要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总结本课内容,使之深深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之中,还要用艺术,使学生对课堂内容回味无穷。如教学《离骚》,在探究屈原究竟为何而死及这种死有没有意义后,我用优秀文章《斯人已逝,其美永存》和《用生命捍卫人格——壮哉》结束全文。这样的结尾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课文是美的,还可以由此生发开去,引导学生产生更多的联想,让学生接触到比教材更广阔的世界,进而充分体现“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课后走进更为广泛的语文学习天地,以便充分体现新课程要求,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总之,画了龙就要点好睛,这样“龙”才能腾空而起。

另外,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发散学生思维,有效控制课堂节奏。语文教师的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都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应该利用问题的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式的问题,不仅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当堂能积极思考,而且给他们指出攀登的途径,激励他们攀登的勇气。如我在教《翡冷翠山居闲话》时设置了如下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

(1)通读全文,说说“翡冷翠山居”的环境有哪些特点?

(学生基本能答道:环境之明净可人,景致之美丽诱人。)

(2)纵观全文,说说“客居山中”的感受主要有哪些?

(根据课文学生也基本上能回答:尽情领略秀美的风景,获得身心的自由,认识自然,获得精神的滋养。)

(3)在其他地方能给人这样的感受吗?换而言之?

(大部分学生能答出:作者把自己的家、朋友的家、执事的地方说成是“大牢里的狱室”。)

(4)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家、朋友的家、执事的地方说成是“大牢里的狱室”?

(半数学生能答出:世俗总有拘束,只有投身自然,才能在片刻热爱间摆脱俗务,获得纯粹的自由。这就是全篇的主旨。)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把控课堂节奏,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课堂教学节奏控制是一门学之不尽的艺术,它是一个人教学造诣的综合体现。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善于在动静相生、快慢交替、疏密相间、情趣穿插中找到合适的节奏,掌控好整个课堂的教学节奏,并要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充足的学习精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掌握好它,课堂教学将异彩纷呈,学生求知的兴趣将更浓厚。

参考文献:

[1]纪大海.论教学节奏.中国教育学刊,2004.

[2]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陈传锋.微格教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4]乌美娜.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学出版社,2000.

体育课课堂小结范文2

摘 要 讲解法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是否具有实效,关系到一堂课的教学效率的高低,因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提高讲解的有效性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中学体育 讲解法 有效性

讲解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内容、传授运动技术要领、练习方法等直观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叙述、描述事实、说明问题,解析概念和规律,论证原理的教学方法。讲解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依据课堂上的学生学习变化与问题,进行即时性的指导、讲解,从意义上说,讲解是一种学习提高层面上的交流与对话。讲解需要准确、生动形象和精炼的语言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所以要重视教师讲解的艺术性,提高讲解的有效性,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语言的艺术性是教学讲解前提

(一)讲解要准确精炼,通俗易懂,尽量贴近生活

教师在讲解动作技术时应准确精炼、生动形象。把复杂的、抽象的技术用最精炼的学科用语,用最短的时间,把技术动作的概念、要领、活动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明白,使学生一听就懂,便于理解、记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跃跃欲试。如在“篮球运球上篮”教学中,可把技术动作归纳成:“一大、二小、三高跳”,采用这些形象生动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易记,易体会,又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讲解要注重语调、节奏,力求语言规范

讲解的语调要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和说话的快慢要适度,良好的语调更能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的有效统一,特别是重点的技术更要注意用重音,如排球传球的技术要领:手触球时,两手应自然张开成“半球形”,“半球形”就应该用重音且慢速讲解。还有讲解的语言应该规范,同时,又力求语言精炼、生动并富于表情,使课堂既严肃又生动。注意以通过语调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出发点,这样才能恰到好处。

二、教学重点是课堂讲解的关键

(一)讲解要紧扣主题、突出重点与难点

教师在讲解时要根据不同项目内容和要求,抓住教材关键。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特点和重难点以及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讲解要突出重点体育学习动作技术要求,细节很多,切入点多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讲解示范前,应做好充分准备,紧扣主题,在学习中,抓住“重点”在才能突破难点。例如: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复习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和学生易犯错先做技术分析。把“一插、二夹提”关键的技术环节做重点讲解。讲解发生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击球的部位不对”,纠正的和预防的方法是“肘关节加紧,手腕下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动作技术,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讲解的针对性,客服无效讲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讲解。对于比较简单的动作,可用直陈法讲解;对于复杂性的技术动作采用分解法讲解。讲解时要讲清动作要领,讲清易犯错误动作、分析造成错误动作的原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正确技术的理解;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讲解的内容和方法是不同的。初学阶段,应配合示范全面地讲解动作要领和完成动作的方法;提高阶段,应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技术分析或在纠正某些动作错误时进行重点讲解;在巩固阶段,要进行心理引导,增加难度,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三)善于利用体育器材进行讲解示范

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讲解,借助本节课的主要教材所需要的器材,对所学动作技术进行演示。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利用踏跳板、山羊以及体操垫等对整套动作进行演示,是学生从听觉、感官中直觉地了解如何踏跳、推手、落地;再如:排球双手正面传球,可以手持球,通过讲解,结合分解以及连贯的多个角度的示范,让学生直观的感知如何持球、拨球、接球,让讲解示范的实用性更强。

三、“精讲”是课堂讲解的核心

“精讲多练”是运用讲解法的重要教学原则,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精讲”。什么样才算“精讲”呢?答案可能会很多:要讲透、讲清;要讲重点、难点;要讲内容、讲方法、讲安全。但笔者认为所谓“精讲”应尽量减少“无效讲解”,即与教学无关的话,“无效讲解”少了,讲解的“精讲”自然也就提高了。讲解的主题内容要正确,空话、套话,讲起来很罗嗦,费时费力,空空的听不出什么新的信息;教师的讲解偏离主题内容,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把握不够,对课堂的驾奴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够。所以教师要吃透教材,课前要认真做好教学设计,紧扣主题,不讲套话,在教学中认真观察课堂学练情况,评价、指导、小结都要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不断的进行课后教学反思提高课堂应变能力。

四、结语

讲解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内容、目的与任务、传授运动技术要领、练习方法等直观的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有效的讲解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保证,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教师课前认真备课,研究教材教法,提高专业素养。讲解需要准确、生动形象和精炼的语言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论讲解的有效性[J].中国学校体育.2010.10.

[2] 毛振明.体育学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体育课课堂小结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结束;小学语文;教学

多媒体能够非常好地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认识事物。同时,多媒体生动活泼,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当需要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想象等活动时,多媒体常常是增强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有效工具。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恰当地借助多媒体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PPT演示,简洁而清晰

将课文的重难点、课文的结构纲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等制成幻灯片用PPT的形式呈现。那些图文并茂、言简意赅、调理性强、视觉感强的PPT,或组成知识框架或思路走向图的PPT展示,既可节省时间,又能要言不烦,还为学生做笔记提供一些方便。在使用时,要注意提高PPT制作技术,要压缩,要精心设计,忌讳思路混乱,字体太小太多,显得密密麻麻,层次不清。

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学生若只通过课文的画面和文字去了解桂林的山和水优美的特点,就显得比较生硬,无法感悟出桂林山水的动人之处。于是,我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水的PPT投影片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受漓江水的特点;我同样制作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山的PPT投影片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来理解桂林山的特点。在课堂结束时,学生通过简洁而清晰形的PPT投影图片对比,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视频放映,加深理解和感受

在教学结束前放映一段与课文有关的视频资料,如纪实片、影视片断等,化语言描写为实景欣赏,让学生在观看资料影片中加深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加强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对一些难以把握的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习兴趣,唤醒想象思维,激发学生在特殊的情境中运用联想,深入思考。学生对影视的兴趣会很强,教师在选择时务必适当,精选片段,不可变成一种消遣性观看,或者茫无目的的观看。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和结束后,教师需要作适当的评论和点拨,使之为教学服务。

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战士是如何飞夺泸定桥的理解,了解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在课堂结束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视录像,然后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并结合刚看完的录像所呈现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回顾课文是怎样描写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学生观看完录像后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①“飞”就是抢时间争速度,必须在敌人援兵的前面赶到泸定桥;②“夺”就是攻天险,不顾惊涛骇浪,不畏铁索高悬,不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对岸消灭敌人。通过录像的放映和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战士“飞”的艰难,“夺”的艰险,学生就会被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这样的影视片段,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播放录音,更深一步地理解课文

通过播放标准朗读课文的录音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音,为学生提供直观感受情景,提供标准朗读,便于领会文本内容与情感,既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又营造一定的语言情境,便于学生在深刻理解n文的基础上再一步加深体悟使音乐环境对学生的理解起着帮助作用。

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课文,进一步了解我们敬爱的一夜的工作情况,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然后放录音。学生聆听着课文录音,心潮会随着作者的情感激流而澎湃,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对的尊敬之情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学生听完录音,对一夜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的崇高精神深深感动,从而激发学生对的崇敬之情。在课堂结束时,我播放柯岩写的诗歌《,你在哪里?》:“,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随着富有情感又带忧伤的朗读,更加深了同学们对的热爱和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听录音无声读,伴录音轻声读,跟录音试着读……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录音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深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扎实了基础。

四、歌曲演唱,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通过自己领唱或者和学生一起演唱来结束课文的学习,可以实现人的心灵沟通,唤醒学生对未来的憧憬,获得美好的生活与情感体验。这样的形式比较新颖,富有感染力,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促进对课文的理解。这样,老师和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相处,大家一起感受音乐的美妙,借此加深了对课文的形象感受,并进而欣赏歌词的美好感情和青春昂扬的精神风采。

体育课课堂小结范文4

【关键词】问题解决;课堂教学

国内外对于关于此问题的研究

1.20世纪80年代以来,问题解决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的一种潮流。由于它的研究与开发不仅关系到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教学质量问题,而且也与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教学模式等各项改革密切相关,是一个领域广阔的研究阵地,所以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

2.1988年发表的美国《21世纪的数学基础》认为,问题解决是把前面学到的知识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过程,而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解决。最近20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3.英国认为问题解决是那种把数学用之于各种情况的能力,并针对当时英国教育界的情况,呼吁教师要把“问题解决”的活动形式看作教或学的类型,看作课程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应当将其看成课程附加的东西。不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的,也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作为国际数学教育的核心和数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趋势,数学问题解决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数学问题

什么是数学问题,虽然目前尚无统一看法,但大体说来,它有以下特点:一是非常规性;二是重视情境应用,给出一种情境,一种实际需求,以克服一种现实困难为标志;三是探究性。从历史角度来看,正是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推动了数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历史。

(一)数学问题的形成、来源及其在数学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正如恩格斯所说:“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所以是非常现实的材料。”当人们与客观世界产生接触,从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角度反映出认识与客观世界的矛盾时,就形成了问题。

由于数学问题包含着有关数学的疑问因素和未知方面,所以,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对已有的数学概念或结论产生疑问,或者对数学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时,都会提出一些不同问题。但是,教学中所要解决的并不是那些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而是前人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只有提出问题,让学生明了产生问题的情境,才能引起学生有目的的思考。正是由于学生把特定的数学问题确定为自己努力攻克的方向,才能使思维活动以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不断冲击头脑中旧有的认知结构,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二)数学问题的类型及其数学教育价值

由数学问题的形成和来源可以看到,数学问题种类繁多,但用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问题大致有以下三种,它们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1.可以构建数学模型的非常规的实际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探究性问题。

通过一定的探索、研究去深入了解和认识数学对象的性质,发现数学规律和真理的问题叫做探究性问题。这里,对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数学公式、法则、命题、定理等的探索和发现,虽然只是对前人工作的一种重复和再发现,但知识形成、发展过程的意义则被学习者重新建构。

3.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因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二 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由于数学问题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来源于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科技活动,一般来说,它是非常规的、由情境给出的一种实际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因此,数学问题的解决一般要通过以下几个过程来实现。

1.分析问题背景,寻找数学联系。

通过对所给问题的分析,理解问题背景的意义,从中找出它们与哪些数学知识有联系,以便建立有关的数学模型,使实际问题数学化,从而使非常规问题转化为常规问题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开展讨论,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攻克难关。

分析问题的步骤非常重要,万事开头难,只要攻破了这一关,学生就会信心倍增,就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后面问题的探讨中去。在学生自主分析的同时,教师可在关键处给以必要的指导和点拨,以控制教学的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建立数学模型。

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符号化并确定其中的关系,进而写出由这些符号和关系所确定的数学联系,用具体的代数式、函数式、方程式、不等式或相关的图形、图表等把这些数学联系确定下来,就形成了数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的时候,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因为前面的分析过程,已经使问题明朗化,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数学建模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这一工作。

3.求解数学问题。

根据数学模型的特征,可采用适当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这里主要强调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一般情况下,只要数学模型建立起来以后,学生自然会去联想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熟悉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推理和演算,达到问题的解决。

4.检验。

将数学问题的求解结果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进行检验,看它是否与实际问题的情形相吻合,从而决定是否要修改模型或另辟途径。

5.交流和评价。

在学生进行研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巡回观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也可以作为学生的伙伴和助手,参加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在多数学生完成任务以后,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对各种模型进行评价。学生通过交流、评价,进一步完善各自的模型,同时也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6.推广。

体育课课堂小结范文5

1.角色转换到位

目前,我国小学课堂教学中,广大人民教师都能够转换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多数教师从过去的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中走了出来,成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明显增多,自己拼读、自己读书的机会多了,读书的形式也较为多样。例如:让学生自主读书,同桌互读,让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段落,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模式改变合理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言堂”“满堂灌”,教师大都摒弃了这种教学方法,从原来的一味重视答案、结果转变为现在的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教学倾向准确

我国实行新课改以来,小学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基础能力。没有地基的楼房是空中楼阁。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汲取知识,教师教学倾向转变,不再采用之前的“一堂过”,而是重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注重学生识字、记字、写字的能力。另外,教师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多方面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脱离课本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知道教学方式的翻新,脱离了文本,忽略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以至于有些课堂,学生连字都没有识全、句子都没有读通,教师就急于求成地让学生开始漫无边际的想象。其次,部分教师上课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不以文本为凭借,很随意地向课外拓展,任凭学生不着边际的讨论等。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学生可能都不知道课本讲的是什么。

2.热闹且低效率的教学课堂

新的课堂理念要求师生民主、平等,努力使学生乐学、爱学,有主动学习的欲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课堂上很热闹,教师学生乱哄哄打成一片,学生玩好了,教师也很轻松地上完了一节课。下课后问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多半哑口无言,教师也很无奈。教师应该思考为什么课堂气氛热闹了却没有提高教学的质量。

3.放任自流的教学课堂

合作学习是新理念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然而现实中,一些教师往往提出一个问题,还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急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只有一两个人的表述和讨论题目相关,其他人则把小组合作学习视为聊天、开玩笑的大好机会。小学生天玩,并没有较强的自制力,教师如果不加以遏制,则会让学生更加放任自流,无法学到必要的知识。

4.无讲解的教学课堂

探究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归宿,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所谓探究是要求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一起参与整个学习活动,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学习时,教师该引导的不引导,该讲解的不讲解,导致学生们漫无边际地胡乱表达。无讲解的教学课堂,学生们无法从老师的口里得到新的启发,学到新的知识。

三、基于小学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明确地了解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以免无法正常教学。其次,准备上课必要的教具和学具,以便授课过程中可以形象地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再次,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同的知识传授,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确保知识的传递最大化。最后,准备课堂上针对性的练习题和典型的例题,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消化知识。

2.讲究教学策略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幽默感,一个谈吐幽默的教师往往给学生以信心感,容易博得学生的好印象。教师教学中幽默的语言可以打破课堂上沉闷的气氛,又不至于让课堂秩序混乱,也不会让学生开小差,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极大欲望,让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受到启迪和教育。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想办法在课堂上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这就包括一些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要充分肯定小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即使答错了也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书本联系实际,从小学生身边的事物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更好的学习。

4.以学生为中心

体育课课堂小结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以具有形象生动、逼真直观的特点的多媒体教学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逐渐被普及和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作用极大。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及其灵活便捷的交互性、资源储存的丰富性,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样,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情境。多媒体教学中的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在展示的同时渲染了浓浓的气氛,加上教师的指导性讲述和激励性评价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尽可能地将文章中的“情”化为可作用视觉、听觉的韵律,达到了“入境始于情”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怎能不乐于学习呢?

二、形象直观,突破难点

在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进行艺术加工,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化难为易,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只要你根据内容需要,合理选择并使用多媒体,并确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一定能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

除此之外,多媒体还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互动转换。生动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扩大学生认知的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具体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本质,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

另外,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由于受时空的限制,与现代学生的距离太远,学生学习理解时有不少的困难,光靠教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借助预先制作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阅读课件,或让学生直接在网上搜集资料进行阅读,借此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拉进文本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化难为易,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正确深入地理解。

三、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难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入情入境,而多媒体可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模仿学习,此时多媒体就成了学生朗读的榜样。这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学生读好课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听音中注意停顿、轻重、速度、节奏和语调等技巧,可提高朗读水平。

四、创新诱导,科学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呈现出各种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画面,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驱使他们更积极地开展创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