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认识实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认识实习范文1
实习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积累了不少经验。记得在开始实习的第一周,带班生活让我感觉到很陌生,心里知道应该先和小朋友一起玩,这样才能较快与他们进行沟通,才能让他们了解和接受我。但由于胆怯,我始终没能大胆的跨出够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的第一部,心里也很怕以后的实习日子该怎么办。每次一闻声老师叫我往与小朋友一起玩,我就害怕起来,由于我不知道应该怎样超越我自己心理障碍,才能与小朋友一起沟通一起游玩,更不用说让我往试教了。
经过老师的鼓励和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我渐渐地跨越了自己心理障碍,慢慢地进进了教师的角色,能与小朋友一起游玩沟通并开始上课了。开始,我很有自信,心想:我才不怕上课呢,与小朋友上课多轻易啊。但是我的想法错了,认真的到了上课的时候我又开始害怕起来。
指导老师帮我说了开头语,接下来的课就由自己上了。由于害怕,上课时的说话声音就越来越小,到一半的时候,小朋友就开始起哄了,是班主任老师出面才帮我收拾了残局,通过与班主任老师指导老师的沟通后,我知道了怎样建立自己在小朋友心目中的威信。上课时该怎样与小朋友进行沟通。到后来的几个星期,我上课的时候就不用班主任老师的提醒和帮忙治理课堂纪律了,自己慢慢熟悉了幼儿的治理方式方法后,上课的时候就懂得怎样吸引幼儿的目光,怎样使幼儿集中留意力认真听课。不过在户外活动和音乐活动课上,组织幼儿游戏前的队伍整理方面,还需要多加努力。
幼儿园的实习生活,让我受益不少。首先学会了怎样与老师和幼儿的沟通,学会了给幼儿上课和做游戏,学会了怎样在备课写教案。其次是越来越觉得与小朋友一起上课、做游戏是一件多么的开心的事。但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在此,我衷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老师和幼儿园的领导;同时还要感谢关心和帮助过我其她老师阿姨们。
不觉就要实习完毕了,这个实习将会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须然一开始的时候很怕,但现在想来,日子还是过往了,以后不论碰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再对自己失往信心。
幼儿园认识实习范文2
日本的幼儿园如何开展人际关系教育?笔者对日本的幼儿园的教育状况进行了一番考察,具体如下:
从1990年3月开始,日本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在具体的教育内容方面,改“社会”领域为“人际关系”领域,重点突出对幼儿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以及与他人相处中的自主性,并使幼儿逐步养成社会生活中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态度。教育内容包括:体验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学会与人友好交往,在与他人相处中培养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注意到同伴的优点,具有同情心,体验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生活的愉快。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和同伴做事时有决心做到底:
一、增强幼儿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丰富的人格是指在与他人共同生活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存价值,同时尽可能的发展自身的能力与才华。其内容包括:对大自然的感动之心、追求正义感和正义之心、尊重生命及人权的心、为他人着想与他人共同生存的善良之心、自立心、自我控制心、责任心等。这种心灵的发展从以表现自我为中心,过渡到逐渐意识别人的存在,形成学会为别人考虑、自我控制,进而形成和别人和谐相处的意识。这种心灵发展的时期正是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的时期。丰富人格的培养方法:
对于生命体验的发展过程见下表
(一)体验生活
1 心灵体验。能自由表达心中的感受思考,对小虫虫等有生命的东西产生兴趣,观察触摸它们,用心进行思考及行动。在幼儿园生活中体验不能如自己所愿的悲伤和懊悔,为保育人员和朋友帮自己做事感到高兴。感受到自己会做事的喜悦,感受到被家人和周围人所爱的舒服,和不同年龄的人进行交流,包括未入园儿童,老年人在内的社区的人,感受生命的美好等。通过体验和喜欢的人相逢和分别,体会高兴、愉快和寂寞难过;通过体验吵架或被伙伴排斥等感到心痛和悲伤。
2 自然体验。在大自然中观察触摸,参与其中游玩。通过对动植物饲养栽培,培养对泥土的感觉,体验接触虫子植物时的惊喜,培养幼儿珍视生命,对大自然的感谢感动之心。在幼儿园的菜园种菜,收获后用它做饭,以此体验为基础,开发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并进行课程制作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观察记录并研究其道德萌芽的表现方式。超市里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蔬菜水果,长期生活在城市会缺乏季节感,在日本小学入学考试时,都会有询问季节感等知识的问题。我们究竟期待孩子什么呢?并不是期待孩子成为虫博士或植物博士,现实是,孩子们的周围都是虚拟的影像世界,还没有亲眼看到虫,就已经在电视上看到了,不缺少从书本或电视中获得的间接知识,而缺少直接接触到体会到的知识。正因为如此,我们期待孩子不是充满电视知识,而是具有生活感受,不是测试知识的数量,而是看到具有丰富生活经历的孩子的成长。
举一个例子:一个幼儿园老师说:“紫藤花开了很漂亮,带孩子看一看吧!”有一个母亲说:“是让孩子记住这些紫藤花吗?”老师的本意是希望孩子和母亲能一起享受这个只在春天这个季节开的花,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惊喜,如果仅仅告诉幼儿紫藤花是春天的花,记住了不会有什么效果,只是希望大人和孩子们能一起体会四季带给我们的恩惠。
(二)用丰富的想象来思考
在日本,近年来读故事书的重要性得到重新认识,孩子们被媒体包围,大人们试图用画书作为教材,读给孩子们听来回避被动接受媒体的危险性,听故事可以让孩子们的心灵的得到丰富茁壮的成长,使孩子进入想象的世界,通过故事书使孩子了解到世界上还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喜怒哀乐,从而理解活在世上的欢喜悲哀,渐渐地产生为别人着想之心,从而成为心灵丰富的人。读故事书时,孩子认为你在那段时间是专属于他的,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通过在共有的时间里共同思考,分享感动等感受,心灵会变得丰富。
二、加强幼儿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在日本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是着重强调的。日本近年来青少年由于处不好人际关系引发不上学、暴力、欺负同学的事件在逐年增加,毕业后的年轻人处理不好职场关系频频跳槽,在这种背景下,日本NPO创立了“为了孩子明天委员会”,制作了“日本版分步学习法”,可以说在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和忍耐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日本的幼儿园大部分在实施分步学习法,现介绍如下:
以东京目黑区私立育英幼儿园为例,所谓“分步学习法”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相互理解”,即理解对方的感情;然后是“解决问题”,即行动之前缓冲一下:最后是“应对愤怒的方法”即习得自己缓解愤怒情绪的方法。幼儿园的教育是每次课20分钟,共上28次完成整个过程。
下面举例说明:面向4、5岁儿童的“相互理解”课。10人左右的小朋友围成半圆,老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上面是几个小朋友,有哭的、笑的、头扭向一边的。
老师:这个小朋友是什么心情?
小朋友:高兴,愉快。
老师:你怎么知道的?
(孩子们开始从照片上孩子的表情和身体的方向来推断)
小朋友:因为他在笑。
老师:这个小朋友是什么心情?
小朋友:不高兴,
老师:怎么知道的?
小朋友:他头扭向一边。
老师:那么我们该为这个小朋友做些什么呢。
小朋友:跟他说,咱们一起玩吧。
一次课20分钟,孩子们一直看着照片听着老师的话在思考。其集中力和对感情的理解力令人震惊。孩子有无穷大的力量。给他一段时间,他就开始自己思考。所以要注意不用命令语气跟孩子说话,也注意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育婴幼儿园采用此方案1年多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虽然是循序渐进的,但孩子们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他会说:“老师,有那么多‘心情’啊,有多少个呢?”说话时使用“心情”,对他人的心情变得敏感。上了“故意”和“不小心”课后,孩子吵架时会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在学了“如果生气了,先深呼吸数到十后再采取行动”的课后,他会对正生气的妈妈说:“妈妈,别着急,不生气了。”
幼儿园认识实习范文3
关键词: 幼儿园男教师 胜任力 幼儿性别角色发展
性别角色,是指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社会成员所期待的适当行为的总和。性别化是指在特定文化中,儿童获得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的过程。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生活与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实践证明,在幼儿园中引进男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平等、健康的两性角色意识,有利于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幼儿园男教师的胜任力对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为幼儿园促进幼儿的性别发展提供有用之策。
一、幼儿园教师胜任力的四维模型
幼儿园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教育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21世纪的幼儿教师,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在德、智、体、能等方面进行自我塑造。据有关研究显示,幼儿教师胜任力是一个包括德、智、体、能四维结构的模型,其中品德特质是幼儿教师胜任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智力特征是胜任力发展的基础;体能特征是胜任力发展的基本保证;能力特征是幼儿教师胜任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不管是男教师还是女教师,都应该在这四个方面加强修养。而幼儿男教师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意识,这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
二、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分析
1.生物学理论。
有研究表明,男女两性之间的心理因素,以及儿童性别角色的分化发展主要是由两性在遗传,以及生物因素方面的差异所决定的。生物模型认为男女行为的性别差异反映的是其生理上的差异。近期的实验研究,例如对双胞胎人格特质遗传性方面的研究显示,男女在控制和攻击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性激素的差异引起的。这一理论注重了生理因素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方面的作用,但是忽略了后天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观点是建立在其关于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之上的。按照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无论儿童性别角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还是性别角色规范,都是儿童在生活环境中由成人特别是父母和教师塑造而成的。这一理论特别强调父母对儿童“性别适宜”的强化在儿童性别角色性别角色形成中的作用。例如,父母鼓励、表扬女孩的顺从和抚养,而对男孩的这类行为则给予否定的反应,由此引导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
3.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从个人因素、环境和行为三者交互作用来考察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机制。该理论着重强调儿童的标准匹配机能和自我激励机能在性别角色发展中的作用。它认为儿童获得的许多与性别有关的信息是通过对父母、同伴、社会上的重要人物、教育和职业背景等直接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该理论注重社会影响对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注意筛选出社会不良信息,以免其侵袭幼儿的心灵。
以上三个理论皆表明幼儿性别角色的获得与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性别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性别差异对于孩子发育的直接影响;二是环境因素通过性别角色对幼儿产生影响。如果幼儿在性别角色方面的获得与发展存在障碍,其以后的身心发展就会出现许多与社会不适合的现象。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孩子的幼儿期就为其打下基础,引导其性别角色的正确发展。
三、幼儿园男教师的胜任力对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
幼儿期是孩子人格、性别角色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进入幼儿园之后,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幼儿园教师。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引导幼儿的正确发展。而幼儿园男教师的胜任力在幼儿性别角色发展方面的作用极其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拥有健康胜任力,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模仿学习。
据大多数研究显示,儿童大约于1岁半到2岁开始性别认同发展,幼儿一般根据别人的发型和服饰特点来判断此人的性别。如果幼儿园来了男教师,幼儿一般会根据自己特有的性别化标准来判断此教师的性别角色,如女教师穿裙子,留长发;男教师穿裤子,留短发,等等。所以这就要求幼儿园男教师不仅要锻炼自己的身体,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和正确的审美品位,不盲目追求潮流,不追求奇装异服,在个人形象和衣着特征等方面充分体现男性化。不仅男教师本身要不断提升健康胜任力,幼儿园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男性品质,给予男教师独特的男性地位,鼓励他们充分表现男性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引导幼儿通过模仿学习形成清晰的角色认同与分化。
2.知识胜任力可以促进幼儿角色意识的替代强化。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替代性强化就是指观察者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直接受到外在强化,只要看到被观察的对象的行为受到强化,就等于自己也受到了强化。其实,这种替代性强化就是强调榜样的作用。在社会学习理论中,要强调榜样的作用,就是给儿童提供与他性别相同的社会期待的模范,幼儿通过观察那些榜样行为,可以逐渐感知出一些共同特征,来建构男性与女性的概念。在幼儿园中引进男教师,就是在潜在地强调性别分类。在这种情况下,男教师就应该深入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向他们传授必要的性别角色知识,并组织幼儿参加性别分类的活动,比如组织男幼儿参加打球等活动,组织女幼儿参加剪纸等活动。当然,幼儿园必须充分尊重男教师与女教师不同的行事风格,男教师果断、刚毅的优秀品质有利于幼儿的人格发展和性别分化。
3.日常教学中的品德胜任力,可以帮助幼儿的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即使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学习也会发生,在社会中,人们的多数行为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学会的,这种学习不需要对每个细小的反应都进行强化。如果幼儿园引进男教师,就可以促使幼儿通过观察,学会行为的因果关系,以预测行为后果,并通过对性别角色的理解来促进性别角色发展。幼儿园男教师身边的同事基本都是女的,这种女性环境对他们的品格发展提出很高的要求。他们不能发脾气,要克服缺乏同往的苦恼,并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男教师的这种心态发展会投射到他们的行为举止上,幼儿通过观察男教师在工作中做出的努力,会不断促进幼儿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幼儿园男教师的胜任力对幼儿性别角色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的知识水平胜任力、品德胜任力和健康胜任力都可以影响幼儿的模仿学习和观察学习,并对他们的性别意识予以强化。所以,幼儿园男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胜任力。首先,男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幼儿心理的学习与研究,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其次,男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摆正心态,增强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只有对幼儿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才有可能做好这项工作;最后,男教师还必须经常锻炼身体,增强自己的男性魅力。总之,幼儿园男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技能,而且应该有高尚的品德。因为幼儿普遍具有向师性,教师的品德魅力对他们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观察、模仿男教师的人格魅力,幼儿将会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姚雅琨.关于幼儿园男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的访谈研究[J].当代学前教育,2007,(06).
[2]李勇,王永峰.论幼儿园男教师对“父亲缺位”现象的弥补[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01).
幼儿园认识实习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育人功能;游戏运用;分析
爱玩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而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教师应该参照幼儿的年龄特征,去设置游戏内容与规则,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因地制宜是游戏创设的基础。总之,在幼儿教学中科学的创设游戏环节,可以将其育人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此时积极对游戏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是极为必要的。
一、应用游戏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教育需要贯彻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这一原则。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性活动,一方面游戏是幼儿活动最自然,也是最经常性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其对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发挥独特的价值,也就是说游戏可以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一目标。
例如在“圈圈走走”的幼儿游戏环节中,教师组织幼儿手手相牵,环绕圆圈场地步行,同时唱着《上学歌》。再这样的游戏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功能得到了锻炼,同时增进了与同伴之间的友谊,为良好人格的塑造奠定基础,当然该游戏活动也达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此外,在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中,能够推动幼儿审美观的形成,例如“音乐游戏”中,音乐元素的添加,能够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同时幼儿手足情不自禁的舞动起来,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幼儿体会到音乐美以及节奏美。
总之,幼儿园教学阶段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段,游戏教学环节的展开可以培养与锻炼幼儿的跳、钻爬、跑、掷、攀登这类基本性动作的能力,以及幼儿肢体平衡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对其神经系统以及各个组织器官的发育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当然,幼儿园游戏教学也可以达到消除幼儿紧张心理的目标,情景游戏环境的创设使其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中,同时有助于他们乐观向上、互帮互助等优秀品质的形成。
二、应用游戏开发幼儿的智力
相关研究已经证实,游戏可以达到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在幼儿园这一相对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之间可以构建良好的伙伴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将新鲜的信息输送进大脑中,使其愈发充实,为幼儿记忆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推动了其认知能力发展的进程。
例如在“欢快的一天”的幼儿游戏中,教师在幼儿园中适当的场地为幼儿创设了“和谐之家”这一温馨的环境,鼓励学生扮演爸爸、妈妈、子女等角色,此时幼儿借助扮演不同角色的途径,在自由性、宽松性的语言交流环境中,利用不同的身份进行语言交流,学习不同角色之间讲话的语气,例如子女犯错误之时,爸爸以严厉的语气对其进行批评教导之后,又以耐心的态度去为子女讲解正确的行为方式。总之,在常态化的游戏环境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互动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之所以认为游戏能够开发幼儿的智力,主要是因为其能够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例如在“搭积木”的游戏中,幼儿可以利用积木堆积出房子、长城等各种形态,可见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在获得快乐的同时,智力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应用游戏充实幼儿的道德情操
游戏作为一项集体性活动,自身携带趣味性、竞争性、娱乐性、合作性和知识性等众多特点。幼儿作为幼儿园游戏的主体,在集体性活动中,需要的是幼儿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基础上,能够团结合作,相互包容,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
例如在“有趣的绳子”的游戏中,教师一方面希望能够协助幼儿树立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培养他们与同伴互相合作玩乐意识,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精神。当然教师鼓励幼儿创造出多种玩绳子方法的环节中,能够使幼儿初步建立求异求新意识,这对他们良好道德情操的构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拔河能手”的游戏中,一方面协助幼儿筑造了积极乐观、不断向上这些健康思想,以及团结一心的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在班与班的竞争中也培养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在“扶爷爷过马路”的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了他们向弱者奉献爱心的精神。
总之,幼儿园游戏能培养幼儿团结合作、乐观向上、集体荣誉感、包容、富有爱心等精神,对幼儿道德情操均能达到充实的效果,为他们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以及正确“三观”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使幼儿游戏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发展,幼儿园应创造和谐环境,并始终坚持育人、寓教于乐的理念,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燕燕.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育人功能[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62.
幼儿园认识实习范文5
关键词:双胎妊娠;分娩结局;分娩方式;围产儿;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单胎妊娠围产儿的预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1-2]。但相比之下,双胎妊娠则属于高危妊娠,其发生率在不同国家、地区、人种之间有一定差异。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指出[3-4],双胎妊娠的孕妇并发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远远高于单胎妊娠。为进一步探讨双胎妊娠围产儿的分娩结局以及其与分娩方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1~12月的双胎妊娠围产儿5346例展开研究,为合理选择双胎妊娠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供理论依据[5-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产妇一般资料 选择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12月的孕产妇以及双胎妊娠围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产妇共2673例,年龄18~44岁,平均年龄(32.8±3.7)岁,年龄在20岁及以下者54例(2.02%),21~30岁者1515例(56.68%),21~40岁者1071例(40.07%),而41岁及以上者33例(1.23%);而临床诊断为双胎妊娠(单绒毛膜双羊膜囊)者315例(11.78%),双胎妊娠(双绒毛膜双羊膜囊)者2235例(83.61%),剩余123例未在早孕期明确绒毛膜性。
1.1.2胎儿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得双胎妊娠围产儿共5346例,其中,胎1婴儿男1327例,占比49.64%,女1346例,占比50.36%,体重1000g及以下者29例(1.08%),1001~2000g者501例(18.74%),2001~3000g者2080例(77.82%),而3001g及以上者63例(2.36%);而胎2婴儿男1389例,占比51.96%,女1284例,占比48.04%,体重1000g及以下者46例(1.72%),1001~2000g者640例(23.94%),2001~3000g者1950例(72.95%),而3001g及以上者37例(1.38%)。
1.2方法 采用Excel程序软件对我院2013年双胎妊娠婴儿的分娩结果、婴儿转归以及呼吸状况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顺产分娩以及剖宫产等不同分娩方式与分娩结局的关系。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x±s)形式表示,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的形式表示,若P
2 结果
2.1胎儿1分娩结局分析 统计得知,2673例胎儿1均为活产,无死亡病例。其中出院婴儿1406例,占比52.60%,转科婴儿1267例,占比47.40%;另外,胎儿1呼吸正常者2623例,占比98.13%,而发生Ⅰ度窒息婴儿18例,占比0.67%,发生Ⅱ度窒息婴儿32例,占比1.20%。可见,胎儿1的分娩结果较好,婴儿窒息率较低。
2.2胎儿2分娩结局分析 统计得知,2673例胎儿2也均为活产,无死亡病例。其中出院婴儿1429例,占比53.46%,转科婴儿1244例,占比46.54%,与胎儿1对比无显著性差异(χ2=2.18,1.83,均P>0.05);另外,胎儿2呼吸正常者2567例,占比96.03%,而发生Ⅰ度窒息婴儿64例,占比2.39%,发生Ⅱ度窒息婴儿42例,占比1.57%,与胎儿1对比有显著性差异(χ2=8.15,9.76,8.54,均P
2.3分娩方式与胎儿窒息的关系 结果显示,顺产分娩的1084例胎儿中,发生Ⅰ度窒息婴儿25例,Ⅰ度窒息率为2.31%,发生Ⅱ度窒息婴儿23例,Ⅱ度窒息率为2.12%;而剖宫产的1589例胎儿中,发生Ⅰ度窒息婴儿57例,Ⅰ度窒息率为3.59%,发生Ⅱ度窒息婴儿51例,Ⅱ度窒息率为3.21%,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异(χ2=10.23、10.82,均P
3 讨论
一次妊娠同时有2个胎儿称为双胎妊娠。该种妊娠方式对于有家族史,胎次多、年龄大者发生的几率高。双胎妊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高危妊娠方式,其与单胎妊娠相比,具有妊娠并发症多、发生早、病情严重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因而如何做好双胎妊娠的孕期管理及分娩期处理,对于改善双胎妊娠结局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进一步探讨双胎妊娠围产儿的分娩结局以及其与分娩方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1~12月的孕产妇2673例以及双胎妊娠围产儿5346例进行研究。结合本次试验的数据,通过对我院双胎妊娠围产儿结局的分析可知,我们需要对孕妇的胎儿大小、孕周、过去分娩史、健康状况及胎位等进行综合评估,合理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这对于降低围产儿的窒息率及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2.
[2]翁庆莲.双胎妊娠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5):134-136.
[3]戴钟英.多胎妊娠的原因及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 8(2):651.
[4]王玉霞,任励华.38例多胎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0):119.
幼儿园认识实习范文6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学前教育专业 实践教学 问题 对策
高职高专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幼儿园师资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中,实践取向是课程标准的三大理念之一。《标准》强调:“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引导未来教师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因此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就成为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本文对当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初步提出了改进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内实训、幼儿园见习、实习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虽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都存在诸多不足。学生经过实践训练后实践能力与幼儿园对新入职教师的能力要求仍相距甚远,不能满足幼儿园对高水平幼儿师资的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校内实训问题重重,学生难以学以致用。校内实训是在学校内部营造模拟的幼儿园环境,并在这个环境中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校内实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校内实训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实践能力没有明显提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校内实训项目散见于各学科之中,缺乏系统设计,校内实训效果不佳。例如,在《幼儿卫生学》中,幼儿教育实践教学内容由五大领域的教法课完成。这样安排,学生在两年半在校学习期间所参与的校内实训项目非常零散,不成体系,其结果必然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原因在于缺乏一套完成幼儿园教师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系统培养训练计划。第二,学校的课程安排不够科学。学用脱节是当前幼儿师资职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上看,许多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没有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特点。如英语课程为《大学英语》或《实用英语》,这些课程内容都是一般英语内容,没有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性要求,不符合《标准》中“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要求。有些教师教育类课程存在理论空洞、概念抽象等问题,严重脱离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谈不上学以致用。第三,校内实训以模拟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模拟教学要求创设模拟的幼儿园班级情境,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组织开展幼儿园保教活动。模拟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对幼儿园的保教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得到初步的情感体验,并学习组织开展活动的方法和技巧。从教学环境的角度看,模拟得再真实,只是模拟,与幼儿园现实仍存在差距。学生没有真实的情景体验,在模拟活动中培养的能力同幼儿园实际工作要求仍存在很大距离。
2.幼儿园见习缺乏计划,学生走马观花,成效甚微。所谓见习,就是让学生到幼儿园观摩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了解幼儿园工作岗位任务和要求,获得对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的感性认识。学生去幼儿园见习,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学生见习缺乏实效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在学生见习工作安排上,学校缺乏统一的见习计划。学生见习工作一般由五大领域教法课教师担任并自行安排,教法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具体组织学生的见习工作。由于缺乏对见习工作的明确要求和保障机制,由教法课教师自行安排见习工作,客观上增加了教法课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见习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或不了了之。第二,学校教学计划没有给学生见习预留充足时间,学生见习工作缺乏时间保障。如教法课是每周连排两个课时,在此前后,一般都有音乐、舞蹈等课程。如果利用教法课时间,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并按时返回,则时间不够充足。
3.到幼儿园实习由学生自主安排,实习过程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去幼儿园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传统形式,也是学生入职前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幼儿园实习使学生在真实幼儿园工作情境中观察、实践、体验和反思,学生将习得更丰富的专业知识。迅速提高实践能力。大多数学生在实习中会出现种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实习幼儿园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地点非常分散,学校难以派出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当前学生在幼儿园实习一般为顶岗实习,即要求学生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直接从事幼儿园保教工作。实习期间,学生一般会被幼儿园作为配班教师或保育员来使用,同时会安排带班教师对其进行指导。由于缺乏学校专业教师的及时指导,大多数学生会在班级管理、保教技巧、人际关系、心理适应等方面出现问题,并且问题往往难以得到及时解决。这不仅影响学生的成长,而且给接受学生实习的幼儿园带来诸多不便。第二,在当前形势下,学生实习主要是在民办幼儿园顶岗实习。学生由实训、见习直接到顶岗实习,缺乏过渡环节,跨度太大,加之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和实践体验过于单薄,导致多数学生无法迅速适应幼儿园的实际工作要求。同时,学生内心也会产生职业挫折感,对其职业信心和职业成长产生消极影响。第三,学生在幼儿园顶岗实习,带有工作性质,也有一定报酬,客观上会产生实习工作岗位单一化问题。实习岗位单一化使学生丧失在多个工作岗位实习锻炼的机会,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得到全面锻炼,从而限制学生全面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实习所在幼儿园会成为其毕业后工作首选幼儿园。学生在实习期间如果不能尽快进入角色并努力工作,将对其首次就业产生影响。反之,学生在单一工作岗位越努力工作,到其他工作岗位实习的机会越少,越发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二、解决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策略
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充足的实践教学时间。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大多从第四学期开始,学生不能从一入学就对幼教职业获得感性认识,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改变实践教学安排,构建一个贯穿三年始终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在一年级开始教育见习,带领学生观摩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获得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初步感性认识。选择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每月安排一两次幼儿园见习活动。在二年级开展幼儿园保教活动校内实训,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通过模拟保教活动进行学习,将专业课程学习与开展保教活动所需知识和技能学习结合起来。在三年级第五学期开展随班实训活动,学生每周一天去幼儿园参加保教实训,在学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下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保教任务。在三年级第六学期,学生去幼儿园顶岗实习,在幼儿园带班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保教任务。实践教学需要充足的教学时间,学校可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调整教学计划,对课程设置及内容进行改革,缩减与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相关性不强的课程课时,确保实践教学时间充足。
2.开发实践教学课程,满足学生校内实训需要。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分散在各教育类课程中,没有专门的经过整合的实践教学课程。各教育类课程教师负责该课程实践教学工作。分散进行的实训科目与幼儿园实际保教工作存在很大差距,实训从形式到内容都不能适应幼儿园实际工作需求。应对分散在各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工作进行整合。通过分析幼儿园教师岗位工作任务及所需专业能力,基于幼儿园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该任务的需要,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开发建设基于幼儿园教师真实工作任务,融合各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项目化课程。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形成会自然地融入到项目化课程学习中,极大地提高实训效能。
3.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保障学生实践教学需求。实践教学基地是保障学生见习实习顺利进行的基础。很多教育理念先进、设施完善的省市级示范幼儿园与学校建立起合作关系并成为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鉴于学生在见习实习中会给幼儿园带来诸多不便,幼儿园不愿意大批学生来园实践。要保障学生实践需求就必须与幼儿园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使二者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学校和幼儿园可互派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学校可选派优秀教师到幼儿园帮助开展课程建设,科研指导并承担部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任务,同时负责学生到幼儿园实践的组织工作。幼儿园可选派教师作为学生的兼职指导教师,参与实践课程教学。双方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共同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4.建设实践教学指导团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指导团队建设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指导团队成员应包括不同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的幼儿园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学校应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任教学科和职业经历,对教师进行团队组合。指导教师在对学生实践教学进行指导的同时也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