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草原歌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草原歌曲范文1
关键词:《呼伦贝尔大草原》;层次感;形象性
中图分类号:J65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134-01
一、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简介
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所描绘的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表达了词曲人对于养育他的土地的那份热爱之情,更展现出了蒙古民歌中的古朴情调。
《呼伦贝尔大草原》不仅仅将作者的对于故乡的赞美表达的淋漓尽致,还表达出了作者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呼吁,并体现了做着希望通过音乐的影响力,来唤起人们对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向往,并唤起人们对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分析
歌曲 《呼伦贝尔大草原》旋律优美,是一首单二部曲式歌曲,主旋律的部分篇幅也较短,一共只有17个小节。整体的节奏和音符变化都不是很大,但是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都会让你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优美景色。
(一)对A小段的分析
A段部分一共有9个小节,而在A小段的歌词中作词人通过三组排比式的叙述,将呼伦贝尔大草原作为他心爱的,还形象的描绘出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风貌,让人联想到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雄鹰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还有河水在静静的流淌。
(二)对B小段的分析
B段部分是由8个小节构成的,不仅仅沿袭了主歌部分的基本创作模式,还让歌曲在整体上显得更加的统一,在这一部分,歌词更加直接了,让通过歌唱家富有感情演唱,形象的表现出了两位作者对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热爱,更是表达了所有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人们对故乡的热爱。
三、《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艺术特点
(一)采用了4/4拍与2/4拍的交错排字的运用
《呼伦贝尔大草原》为D大调,而在歌曲的节奏中最为特色的便是采用了4/4和2/4交错拍子。4/4和2/4交错拍子的配合,使得歌曲的抒情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配上缠绵的歌词,很明显的反应出了草原的风格,都会引发听者的无限遐想。
(二)乐曲具有层次感
在曲子中,音乐元素并不复杂,但是作曲家通过非常巧妙的转换,将乐曲进行加工之后,形成了一种简约大方,巧妙精炼的曲子形态。而在歌词是三段体的结构,这三次的重复,让歌曲的层次感也就很明显的提升了。三段中的歌词,是由远及近的,乐曲层次感不断的提升,从全景到具体刻画的转变过程,更加让人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形象有了充分的联想空间,并逐渐从模糊走向了具体。
(三)歌词的形象性
一首歌曲之所以离不开歌词,就是因为歌词具有曲子所不能达到的形象具体。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这首歌曲中,歌词一样是非常的形象,作词人在第一乐段的开头,就用“我的心爱”来将对故事的爱所表达出来,之后便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美景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譬如“洁白的蒙古包”“矫健的河水”“巍巍的大草原”等语句,都是非常直观形象的将呼伦贝尔大草原具体形象展现出来了。而在最后一句“呼伦贝尔大草原,我的心爱,我的思念”,将感情抒发得十分酣畅。
其实从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人的角度来说,他们在歌词上的情感抒发是直接的,但是配上这样如此悠扬抒情的曲子,让他们的豪迈之中增添了几分柔情,加入了几分内敛。
(四)作者感情抒发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衔接
初看之下,这首歌曲会让人联想到的便是作者作为一名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大草原上的人,所想要的表达的不过是对草原的歌颂,对故乡的赞美。其实,作者想要表达的并不仅仅是这样的,这两位具有社会意识的作者,所抒发的还有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呼吁和对草原未来生态发展的担忧。
呼伦贝尔大草原在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一直有着富饶的自然资源,并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呼伦贝尔大草原优质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在经济文化发展状态之下,呼伦贝尔大草原已经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草原的荒漠化等等问题,也在困扰着呼伦贝尔大草原。
两位作者作为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人,对这片富饶的土地,本身就是具有无限的崇敬之情的。但是看见这片养育过自己的土地,遭受到了破坏,他们是伤感的,所以他们用这首赞美的歌曲,来呼应人们爱护这片土地。
四、结语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一首兼具豁达大气与抒情悠扬的歌曲,让每一个听众都能够在歌曲中感受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幅员辽阔,富饶多彩的景象,并都会不由自主的向往这片孕育着无数生命的草原。
参考文献:
[1] 胡玉芬.草原畅想――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赏析[J].
黑龙江史志,2011(06).
草原歌曲范文2
一、智慧教育歌曲
蒙古族孩子们天生聪明伶俐。尤其科尔沁蒙古族孩子,从小在两种语言环境下长大,也许是多种语言思维开发的缘故,也许是天生能歌善舞的蒙古民族,以歌曲演唱的形式启发了他们的思维。记得很小的时候曾经唱过一些,又活跃又好玩的民歌。正如彝族有《猜调》,汉族有《对花调》《对鸟调》一样,蒙古族的叙事歌曲当中也不乏有考验智慧,考验常识的歌曲。如:《谜语歌》曾经是蒙古族孩子边跳绳边唱,边玩嘎拉哈边唱的一首游戏歌曲。歌曲中唱道:巴达玛拉克请你把知道的谜语给我说说。没长尾巴也好看那是什么?没有影子跑的快有时什么?巴达玛拉克其聪慧的妹妹请你把知道的谜底给说说。没长尾巴也好看那是青蛙,没有影子跑的快那是风。巴达玛拉克其聪颖的姐姐,请你把知道的谜语给讲讲。没有灰烬的火那时什么?没有云彩的雨又是什么?巴达玛拉克其贤明的妹妹,请你把知道的谜底给讲讲。没有灰烬的火那是雷电,没有云彩的雨那是露水。此类歌曲不仅以快乐活泼的曲调吸引着草原的孩子,也以不同时期不同的问答内容考验着草原孩子的智慧。在科尔沁叙事民歌中此类歌曲不少。又如:草原儿童歌曲《十二生肖歌》,以问答方式回答出惟妙惟肖的十二个动物的形象。歌词大意大概为:偷吃黄油的是小白鼠,贡献力气大的是长角牛,上中跳跃的是花斑虎,跑遍世界的是调皮兔。呼风唤雨的是天上龙,盘踞洞穴的白斑蛇,风驰电掣的快速马,卧圈生财的是福禄羊。花果园里的是矮个猴,唤醒人们的功勋鸡,守护家园的是忠诚狗,拱遍大地的撅嘴猪。
二、爱心教育歌曲
在科尔沁草原上,生活在草原上的孩子们,在暑假寒假时期,他们的生活中有牛羊相伴,睁眼就能听到牛羊声,打开门就能看到放牧的父亲,挤牛奶的母亲。孩子们心地善良,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上的每一个动物。在科尔沁叙事民歌中,有很多唱到对老人,对孩子,对草原上的每一个动物的爱,也唱到对草原大自然的无限崇拜与爱戴。因为草原就是他们生活的源泉,生活的一切,他赐予草原孩子们今天的快乐,未来的生存。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在唱着一首儿歌,此歌曲整理于1975年原哲里木盟科左中旗根杰老人的唱段,如今想起来,歌词内容会让我们不尽掉眼泪,也会让我们对养育自己的母亲有了无限的感恩。歌曲《驼羔》讲述了远去的妈妈不断回头,孤独的留到家里的小驼羔在哭泣的演唱:远去的影子是妈妈,妈妈、妈妈、嘣嘣给。留在家里的小驼羔,两眼泪汪汪,妈妈、妈妈、嘣嘣给。远去的妈妈,已经离开了我两个月,留到家里的我呼唤了妈妈两个月,嘣嘣给(驼羔撕心裂肺的哭声)。此曲后几段的歌词,用蒙语表达了每次遇到困难时想到妈妈的小驼羔,不断的望着远方等待妈妈的小驼羔,边留着眼泪,边长大的小驼羔,已经一个月一个月的等待了妈妈一年的小驼羔的伤心的哭诉。一想起这个小时候的嘣嘣给,此情此景如画的展现在眼前。草原人民爱母亲,草原人民也尊重我们草原上的每个动物,就像他们就是我家的一份子一样。草原上此类歌曲诸多,唱着此类歌曲让我们成长为了具有爱心的孩子们。如:《孤儿―小牛犊》《良山丹花》《僧赛玛》《小鹿》等等。
三、风俗礼仪教育歌曲
蒙古族是歌能歌善舞的民族。每个地区的蒙古民族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风俗礼仪。科尔沁蒙古族不仅继承和发扬了蒙古人民尊老爱幼,热爱草原,文明礼貌等传统,也在保留着此地蒙族古所特有的礼节及风俗。我们通过老人们的教诲,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也可在很多叙事民歌中借鉴及保留着我们的风俗习惯。如酒文化,酒是草原上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婚丧嫁娶,日常礼节,各种节日都缺少不了酒。可是酒既然成为了一种文化,那么也有自己很多敬酒的礼节需要我们去了解。在科尔沁叙事民歌《敬满酒》(1962年原哲里木盟科左中旗金玉老人所唱)中,我们了解到:
(1)曲名就告诉我们,草原上敬酒要敬满酒,酒杯一定要满杯,半杯酒是对草原蒙古人民的不尊重。
(2)歌词:草原的酒,酿造于草原的圣水。圣水酿成的酒呀,要用右手来斟满。歌词中明确表示,敬酒要用右手来敬。或者歌词:草原的圣水,哺育了草原的牲畜,圣水中的圣水就是草原的酒。草原的酒呀,要用双手来敬酒。因此草原的长辈的酒是用双手来敬酒,同辈或者朋友可以用右手来敬的。
(3)歌词:圣洁的酒呀,敬给我亲爱的长辈,亲爱的长辈,用你们的祝福,祝福我们草原安康。此段表明草原上的酒先敬长辈,双手结果酒的长辈,要用美丽的祝词赠予晚辈们。
(4)歌词大意:敬爱的长辈,亲爱的朋友您,双手接过酒杯,回赠一个空杯。朋友及亲人敬的酒,尤其第一杯,一定要干掉,这样才是对敬酒者的尊重。(5)歌词大意:唱一首酒歌,敬给亲爱的朋友(长辈、老人)请你拿着酒杯,尽享草原的美酒歌谣。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当边敬酒边唱歌时,一定不要先喝掉,一定要唱完听完这首歌,再喝这杯酒。不然,歌唱者不断的演唱,不断的给您倒酒。此首歌的前几段讲述了蒙古人民的酒文化,其实除了这几段以外,草原的酒礼节还有敬天敬地,敬祖先等等。我们从歌曲中可以一一学到。此类风俗礼仪类歌曲还有:《出征歌》《上马酒》《女婿之歌》《婚宴之歌》《灰姑娘之歌》等等很多。
四、叙事民歌的正确爱情观教育
草原歌曲范文3
一、插入流行中国风,了解民族歌曲
我们高中音乐欣赏的歌曲,都是一些传统曲目,似乎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如何让学生产生共鸣,了解知识要点,掌握音乐风格特点?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一些巧妙地办法,而在音乐欣赏中插入流行的元素,会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因为流行音乐更接近学生,使他们更有兴趣去了解去探索,欣赏的过程也会变得多彩,掌握知识就变得轻松容易很多。在教授人教版高中音乐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时,我插入了凤凰传奇的歌曲《最炫民族风》,学生们一下子就情绪高涨,随着音乐大声跟唱。我从学生们熟悉的旋律入手,从当今最流行、最火的明星入手,充分调动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来,然后结合《最炫民族风》这首歌曲,听赏课本歌曲《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让学生听赏各民族歌曲,比较民族曲风的不同,并借助多媒体视频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并让学生感受流行风格与民族风格歌曲的迥异。我在听赏环节还拓展了一下,让学生说出几个中国风的流行歌曲,学生们很快就说出自己知道的一些歌曲,如周杰伦的中国风的《千里之外》《青花瓷》等,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有了流行歌曲的插入,整堂课就有了生气,因为这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旋律让学生产生了共鸣,拉近了师生的关系,学生们在课堂中变现积极,有的甚至会把自己知道的流行歌曲唱出来,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课堂,学生的思维也变得灵活,达到良好的课堂听赏效果。由此也证明了把中国风插入到听赏课当中的可行性。
二、结合流行草原风,探究风格流派
当代流行音乐中流行一股草原风,刮遍大江南北,好多歌曲为大家熟知,学生们自然也对这些歌曲不会陌生,于是我就会选择一些内容健康的草原歌曲结合到听赏课堂当中来,让学生通过听赏、通过对比提高听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当中课前歌曲的选择很重要,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流行歌曲进行结合。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音乐欣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中的欣赏歌曲《草原放牧》时,我结合了乌兰图雅的《站在草原望北京》这首流行歌曲,因为这首歌曲热搜度太高,并且内容健康、积极性向上,我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把学生一下子带到了广阔的草原,让学生心旷神怡,上课的积极状态就完全被调动起来。草原风的歌曲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流行草原风,如降央卓玛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呼斯楞的《醉乡》等等,再结合课本上的歌曲《草原放牧》,体会草原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辽阔、豪爽、粗犷,让学生爱上草原、爱上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用整个身心去体会草原音乐的风格流派。通过结合流行元素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听赏的内容,把听赏课变得趣味化、现代化,更接近学生的生活,用一些学生们都熟悉的旋律,感兴趣的歌曲,帮助他们理解音乐的曲风、特点,让学生做到享受音乐,理解音乐,把听赏课变得灵活多样不枯燥。从兴趣出发,把学习过程变成畅游音乐殿堂的过程,深刻准确的理解音乐的风格流派。
草原歌曲范文4
《让爱住我家》是赵明和麦玮婷在2003年央视春节晚会上演唱的歌曲,这首出自普通家庭的歌曲,唱出了普天下所有家庭的心声。尤其是一家四口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亲情,令人向往。歌曲荣获2003年央视春节晚会歌舞类作品奖。同时《让爱住我家》也是广西卫视的一档节目。
2、《家》- 许巍
《家》是由许巍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该曲收录在许巍2008年发行的专辑《爱如少年》中。
3、《常回家看看》 - 陈红
《常回家看看》是陈红演唱的歌曲,由戚建波作曲,车行填词,歌曲发行于1999年2月15日,收录于专辑《好好工作》。1999年,该歌曲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播出,同年获得第六届华语榜中榜神州音乐特别推荐奖。
4、《新的家》 - 曾轶可
《新的家》是曾轶可搬离当初公司宿舍之后,自己在北京找房子的心情故事。收录于专辑《Forever Road》中。
5、《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 德德玛
草原歌曲范文5
Liu Pin
(青海省海西州民族歌舞团,德令哈 817000)
(Qinghai Province Haixi Prefecture Nationalities Song and Dance Ensemble,Delingha 817000,China)
摘要: 青海海西蒙古族民歌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Abstract: The article presents compon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ngoloid folk song of Haixi Prefecture, Qinghai Province.
关键词: 狩猎歌曲 牧歌 赞歌 婚礼歌 宴席曲 短歌 长调与短调
Key words: hunting songs;pastoral song;paean;wedding song;banquet song-dance;ballad;long song and minor
中图分类号:J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301-01
0引言
青海海西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间音乐,尤其是蒙古族民歌,其数量和种类甚多。民歌是歌唱艺术,而每一种民歌形式是用音乐手段(不仅是歌词)反映生活,表达感情时则往往表现是自身的特殊性。
1狩猎歌曲
狩猎歌曲是属于蒙古族原始艺术范畴的歌唱艺术,狩猎劳动时歌唱的一种民歌体裁。
在古代,蒙古族人民的祖先曾以狩猎业为其主要生产方式。因而蒙古族的原始艺术(包括狩猎歌曲)与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分不开的。现流行于海西地区的部分狩猎歌曲如:《白河滩的兔子》《阿拉腾杭盖的阴坡上》等就属这类范畴。虽然经过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沿袭和改造。但这很大程度上保留着蒙古族原始艺术的特点,保留着原始狩猎歌曲所特有的粗犷、质扑的风格。
2牧歌
牧歌是我省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放牧时歌的一种民歌体裁。它产生于蒙古族劳动人民的长期游牧生产劳动,是随着狩猎生活转变为牧畜业生产劳动,草原牧歌这一新的民歌形式便生产和发展起源,而且随着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岁月的流逝,牧歌这一新的民歌形式便逐渐取代了古老的狩猎歌曲。与蒙古族民歌的主民地位。最终形成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典型风格,给予蒙古族民歌的其它形式及器乐曲以很大的影响。
其特点,一般表现为音调高亢,节奏自由,气势宽阔,旋律起伏大;具有鲜明的华彩性与内在的抒情性。
牧歌是蒙古族人民游牧生活的一面镜子,他们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歌唱草原,赞美骏马是牧歌中最常见的题材。
3赞歌
赞歌是我省蒙古族人民群众在那达慕大会或其它集会,庆典节特定场合演唱的民歌体裁;其情感庄严肃穆,音调高昂激越,带有迷信色彩。
赞歌按其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赞美勇士和那达慕盛会的;二是赞美我国历史名域,古刹寺庙的。
它的歌词和曲词较稳定,音调简洁有力;节奏较整齐鲜明,少华彩性装饰音,旋律平稳豪放。这与赞歌音乐的豪放雄壮气质是相适应的,是蒙古族人民以真挚的感情赞美赖以生存的草原和河流;体现出蒙古族人民热爱家园,热爱生活,勇于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
4婚礼歌
婚礼歌是我省蒙古族婚礼仪式上说唱的祝词、赞词,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习俗歌。
婚礼歌有固定的格式,有完整的情节和场面。大体上包括以下五个组成部分:迎宾曲、敬酒歌、欢乐舞曲、母女对唱和送宾曲。可以说是一部完整的声乐套曲。这些歌曲数量大、难度高、风格多样。而且礼仪性很强,说唱时先后次序上不得有差错。所以婚礼仪式上,人们往往要聘请那些善于说古道今,谙熟韵律的有名望的职业歌手或半职业歌手来演唱。
婚礼仪式歌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蒙古族民间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状况,也反映了他们淳朴的风俗习惯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婚礼歌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深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5宴席曲
宴席曲俗称酒曲,是我省蒙古族人民群众在饮酒、宴筵和欢迎宾客时说唱的特有民歌体裁。其内容诙谐感人,富有趣味性和舞蹈性。
按音乐的不同特点,内容及形式的各异,可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热烈欢快的带有舞蹈性的宴歌,即:在饮酒宴筵的场合或独唱或男女对唱或边歌边舞,以至相敬酒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另一种是悠扬潇洒的带有抒情性的宴歌,即:在欢迎宾客仪式上以独唱或主宾对唱或男女青年边歌边舞为客人献上哈达敬上美酒这一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其内容主要以颂赞,祝福为前提,格调清新高雅,有时代感。
6短歌(情歌)
短歌亦称短调,是指近百年来我省蒙古族聚居的半农半牧(乌兰、都兰、格尔木)发展起来的民歌体裁。短调民歌短小精悍,抒发感情细腻亲切,语言朴实流畅。
它的特点:一般表现在曲式结构上大多是问答式上、下句所构成的乐段结构。比牧歌简炼紧凑、规整,生动活泼,易学易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此,人们称之为短歌或短调民歌。
爱情歌曲在短歌中占有极大的比重,有许多爱情歌曲深刻反映了蒙古族男女青年的纯洁爱情;表达出他们反抗封建势力的禁锢,热烈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美好生活。
7长调与短调两种风格的划分
根据音乐风格上的不同特点,人们往往把蒙古族民歌划分:
所谓长调风格,是指那些曲调悠长、节奏自由、曲式结构较长,带有浓厚草原气息的民歌。从体裁上讲牧歌、赞歌、宴歌以及一部分婚礼歌均属于长调风格的范畴。
所谓短调风格,是指相对来说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紧凑的民歌,古代狩猎歌曲,近现代短歌,叙事歌以及一部分舞蹈性的宴歌,婚礼歌均属于短调风格范畴。
在海西地区,这两种风格不同的民歌分布情况:一般的说,长调民歌多分布于格尔木以西的乌图美仁草原。在这里长调民歌最为集中、典型。
短调民歌主要分布在海西以东蒙古族与其它民族杂居的半农半牧;其中以乌兰、都兰的短调民歌最为集中典型。
草原歌曲范文6
一、在区别中找出“别出心裁”
天时、地利、人和这三种境界促成文化的形体和灵魂,因境界而异,文化自有它的特质归属,别与其他。而人们也依靠这种与人相异的境界而别出心裁地创造出有着自己心灵密码和生活视角的文化来。音乐文化也是如此,各民族音乐也有其自己的特点,那些与人无争、别出心裁的特点更令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在时间的轮回中站稳并传承。当然,所谓的别出心裁都是在与他物的区别中找寻而获得的,没有其他对应物的托衬,它的特点就无所谓特点了。所以,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音乐为何好,怎样好,还应将此音乐与其地域文化、民族特点、风俗习惯相联系,并与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特点相区别,找出别出心裁的之处,探究其如何成为该民族的代表音乐。换句话说,就是在区别中对特定民族音乐文化进行“镜头特写”,放大其特点,让其显而易见。
以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放歌草原》教学为例。这一单元有两首歌曲:《青藏高原》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两首歌曲来自于两个民族,即藏族和蒙古族。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介绍这两个民族的地域特点、历史渊源、风土民俗等内容,并讲解其大体的区别。辽阔的草原水清草长,万里无云的蓝天下羊群密集,体大毛长的牦牛耐寒负重,在这种环境下,藏族人民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性格秉性,他们热情奔放、善良友好、能歌善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其民族音乐也受到了此地域环境的影响,意境高远、抑扬顿挫、合辙贴韵,音乐通常伴以舞蹈。
此外,藏族有自己的语言,以《青藏高原》为例,起腔的一句“呀啦索……”就将地域音乐文化的风格及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首歌曲的节奏缓急有序,旋律张弛高扬,民歌风味十足,令人回味。蒙古族也有自己别出心裁的地方,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位于中国疆域的最北方,四季温度较低,这种生活环境塑造了蒙古族人民粗犷、热情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奠定了其音乐文化的风格。其民族音乐曲调流畅,跌宕起伏,节奏悠长,腔调多变,细腻抒情。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例,这是一首经典的草原歌曲,无论是从唱词还是从曲调上分析,它都是一首优美的牧歌风曲调歌曲,歌颂了内蒙古草原美丽如画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幸福美好生活。除去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令人久久回味的就是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区别中找出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别出心裁之处。
二、在赏析中找出“别具一格”
张九龄的《感遇》诗中:“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这几句与“草木有本心”自成一列,这是对自我内心情感的抒发,是大众性心理感受的体现。这首诗既表现了自我,又适合于有此种心情的广大群众。其中的“橘”代表自我,但同时也是具有地域性特点事物的一个象征。民族音乐亦然,它有自己的地域性特点,它既是民间的艺术,也是全人类的艺术,它是带有个体性特点的群体性艺术文化。音乐以声音的形式曲尽人意,但充耳之声往往是抽象的,人们从音乐的表层声音上是难以听出其中的内涵的。所以要由听到赏,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镜头视角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情感,进而了解音乐的内涵、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发现民族音乐其别具一格的个体性特点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音乐就如同一处宝藏,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支点、一个挖掘方向,让学生在探究欣赏中看到民族音乐的别具一格、璀璨放光之处,找到其文化价值所在。
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例,在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地域特点、风俗习惯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自我的思绪及蒙古族人民的精神去欣赏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中的个体性及其所影射的广大群体。辽阔的草原开满鲜花,伴着徐风送来芳香。彩蝶纷飞,鸟儿欢唱,骏马奔跑,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洋,一座座毡房如白莲花般地绽放,牧羊姑娘也在放声歌唱。静动结合的意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草原图景,色彩浓郁。在悠长的长调旋律中,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感受更加韵味浓郁,令人魂牵梦绕,依恋不舍。由此,学生也会联想到自己的故乡。
三、在总结中找出“独树一帜”
齐白石曾说:“似我者死。”那些人云亦云,没有新意的文化或艺术总是呆滞的,是难以激起人们内心的感触或共鸣的,所以,任何创作都要独树一帜。民族音乐受地域、人文等环境影响,它的风格总是独树一帜的。如中国西部地区的音乐风格高亢明亮;东部地区的音乐风格则细腻柔缓,较为抒情;江南水乡地区的音乐风格则清脆动听,较为委婉。另外,、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音乐风格也是独树一帜的,让人听其音便知音起何方。当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地区的音乐都进行面面俱到的赏析,这就需要教师精选出最具地区音乐文化风格的音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重点讲解,运用“镜头特写”来总结该地区音乐的特点,找出其独树一帜的音乐文化特点。
以《丝路驼铃》这一章为例,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商路,它从长安向西,通往中亚、西亚,直至欧洲。它把东方的文化辉煌传递给西方,并把西方的灿烂文化载来,声声驼铃之声仿佛就在耳畔传响。源于这一历史渊源,西北高原音乐也是独树一帜的。教师要为学生播放相关内容的歌曲,并引导学生对不同歌曲的特点进行总结,从而形成对该地域音乐文化的整体了解。如教师可以沿着丝绸之路的路线,为学生讲解沿途经过的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的音乐。其中新疆音乐文化特点较为浓郁,教师可以对新疆音乐文化做一次“镜头特写”,为学生播放歌曲《玛依拉》《青春舞曲》等。其欢快、跳跃的节奏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也会由此对新疆音乐文化有一个大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