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测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考试测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考试测评

考试测评范文1

【关键词】职业道德;科学评价;校企对接

随着高职教育在中国教育中地位日渐提升,高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个高职乃至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职业道德教育已经逐渐渗透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了,甚至有些院校单独开设了“职业道德”课程。高职类院校积极地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途径和内容,在多年摸索中取得了一定成就,增强了学生吃苦敬业的精神,使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择业观念和严格的纪律观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缺乏前瞻性。由于职业所固有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这种要求映射到各行各业中,都需要与本行业发展状态相一致的职业道德规范标准。因而,作为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基石。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中,其主要目的在于树立学生对职业的敬业精神、养成社会要求的职业道德行为,为毕业走向社会提供服务打下坚实基础。但学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重点、结合未来就业需求,如何帮助学生在就业和工作中提高竞争能力,缺乏较为深度的思考和探索。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的成就,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如果不能考虑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与就业形式、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相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就会失去有力支撑。

(二)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学生的选择是参加工作。但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高职院校往往对学生的发展欲望和企业需求考虑欠缺,不能提供更直接、更直观的指导与服务给学生。学生需要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有针对的增强自己在未来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但往往学校在这方面不能加以重视,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探索.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发展欲望不能很好的契合,使部分学生将职业道德教育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去加以重视,不利于未来就业与职业发展。

(三)考试手段过于单一。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职业道德水平的考核仅仅只是侧重于书本知识的测评,甚至有的学校直接就以思想政治课的成绩替代职业道德水平的测评。这种测评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与掌握,但只能仅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其分数不能客观评价学生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进而不能在社会上得到企业的认可。这也从侧面说明,社会对于学校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方式的不认可。企业对于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求更偏向于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职业操守和技能表现,而不是书本中的基本道德标准知识的考察。高职类院校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地方,就必须以企业为准绳满足社会要求,构建起与企业互联互通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实现企业道德评价与院校道德评价有效对接。

二、确立职业道德考试的指导原则

对于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评价,需要遵从一定的基本原则。

(一)可操作性原则。对于职业道德评价的可操作性原则必须考虑两方面内容。首先包含指标的可比性。这就要求所测量指标必须是相互独立的,能够客观反映高职类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做具有的共性。可以应用比例数、指数、平均数等可以体现质和量参数来直观标示;还有就是包含指标的可测性。可测性要求评价指标尽量可以量化,对于不能量化的,要尽量使用“A、B、C、D”等多段标准,并明确规定达到各级指标的条件。

(二)客观性原则。学校必须以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来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做公正客观的评价,也就是说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都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事实就是。

(三)科学性原则。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必须制定一套科学严谨考核流程,使整个评价环节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案选定都是科学可信的。在评价过程中要科学量化评价指标,设定定量与定性评价标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交互使用,要确保信息获取的可靠与可信度,这样产生的结果才具有可信度。

三、科学确定评价内容和考试形式

(一)明确评价理念。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水平评价时,要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优先、和谐全面发展的新理念,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辅助以奖惩性评价。

(二)确定评价的主客体。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测评的主体是指组织与评价人员,如辅导员、班主任或者学校、学院和班级设立的评价小组等等。评价的课题当然就是学生个人的职业道德,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还有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制定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三)评价指标体系。高职类院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将定量测评的激励作用与定性测评的指导性作用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的教育作用与终结性评价导向作用相衔接,构建一套更为丰满、科学的评价体系,使职业道德考评工作更为完整和全面。

考试测评范文2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测试 命题说话 心理准备 思维准备 语音准备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者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在测试的四种题型中,读单音节字、读多音节词语和朗读短文这三项有文字资料,属于“读”的过程,最后一项“命题说话”,是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根据指定的话题来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属于“说”的过程。“命题说话”与前三项相比,是分值最高、难度最大也是方言区应试者最惧怕的一道题。它是对考生心理素质、普通话准确程度、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的全面考查,能较为准确地测出应试者普通话的真实水平,这项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等级,所以应当高度重视。

2012年12月6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对273名考生进行了测试,为了深入了解“命题说话”项的评测情况,笔者对这273名测试对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被测考生中有37.8%的“命题说话”项失分在12分以上(见表1)。根据笔者过往的测试评分经验,如果“命题说话”项总扣分在12分以上基本上就达不到80分二乙的标准了。

表1 273名测试对象“命题说话”项总扣分一览表

在“命题说话”项测试中,应试者暴露出口语表达能力的各类问题:心理紧张、思维混乱、语音错误频出。如何让应试者“敢说”、“会说”、“说得标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心理、思维、语音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口语表达训练方案,通过“命题说话”项的准备切实提高应试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效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等级。

一、心理准备:变紧张焦虑为轻松应考

普通话水平测试一律采用口试方式进行,测试的内容包括有文字凭借的和没有文字凭借的两部分,涵盖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这种标准参照式的口语测试,较之其他类型的考试,会使应试者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应试者会因考试的特定的心理预期、恐惧及测试场景这些因素,出现紧张、焦急、忧虑、怯场等反应,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考试焦虑。普通话应试过程中的焦虑主要指应试者在测试过程中的心理紧张、担心、恐惧等在情绪上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等候测试时,忐忑不安,尿意频繁;抽取试卷时,举棋不定,手忙脚乱;出示证件时,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登录试音时,忘戴耳机、输错数字;考试时,口干舌燥,声音发颤;朗读字词时读音经常错认或反复纠错,出现跳行与漏行;朗读短文中错、漏、增倒现象明显,语速过快或过慢;命题说话中停顿时间过长,“嗯”、“啊”之类的口头禅过多,方音土语脱口而出,前言不搭后语,时间不足;考试过程中一遇问题就烦躁不安,猛扯电线、乱拍电脑等。应试者过度焦虑,不但会影响自己的考试成绩,而且会给考场工作人员和测试员带来工作难度,影响考试进程。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前三项因为有文字凭借,应试者只要机械地照着念就可以了,在照读的时候无暇他顾,紧张情绪有所缓解,所以还不会出现太多错误。但是到了最后一项“命题说话”中,因为没有文字凭借,需要应试者完全脱稿,面对电脑,原先的紧张情绪会在此时达到顶点,既要集中思维组织话语又要避免语音错误,因此在这项分值最高的题型中会失分最多。因此,如何让应试者放松紧张焦虑的情绪是保证他们测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1.树立考生信心。

焦虑心理主要出现在考前准备和测试过程中。应试者可以提前预测自己可能出现焦虑心理的情况,提前做好预防,以便出现焦虑心理后适时进行自我调控。考前的焦虑心理主要是因为自身实力不够、不自信造成的。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学习普通话语音理论,加强训练,真正提高自己的普通话能力。在测试之前有些工作要提前做好,比如60篇短文要熟读,30个话题要逐一考虑,不能存侥幸心理,如果运气好抽到好讲的话题或者已经准备好的话题就顺利应考,如果运气不好抽到不好讲的或者没有准备好的话题就脑子一片空白,胡吹乱侃,瞎说一通。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准备充分,抽到什么话题都能轻松应对。

高校学生虽然经过无数次的考试才跨进大学学习,但这些考试基本上与口语无关,就是说,他们从小就缺乏口语表达的训练。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与老师的交流多以课堂问答的方式进行,形式单一,范围有限,被动性很强。除了个别学生干部外,他们很少有在众人面前说话的锻炼机会,特别是来各方言区的学生,或者害怕同学笑话,或者惧怕困难,或者习惯缄口不言,越是这样越不敢张嘴,形成恶性循环。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口语基础差的学生得到锻炼,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养成敢于开口的习惯,培养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的勇气。就像李阳在他的疯狂英语中宣传的那样,学英语要热爱丢脸。同样的,学普通话,练我们的母语我们也要不怕丢脸,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日本人训练经理和推销员有个方法是:让他们在火车上或广场上当众唱歌、演讲,引来人们的围观和嘲笑,以锻炼他们承受羞辱的能力和当众说话的胆量。我们可以借鉴日本人的这种训练方法,练胆量,练自信。

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场合,运用多种形式去鼓励考生练习说话,增强考生的自信心。比如以即兴话题形式,开展每日一讲活动,让那些达不到参赛水平无缘登台表演的学生有“说”的机会。各种重大新闻事件、当日所见所感、雨雪风云、花草树木均可入题。还可以采用抽签指定话题形式,每次课都请一位学生到台上来抽签,模拟考试抽题,抽到哪个话题就讲哪个话题,必须围绕主题去说,不能跑题。发言结束后其他学生予以点评,找出缺陷或不足,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议,指出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一次实战经验,考试时就能轻松应考。鼓励学生广交朋友,经常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及各种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提高考生的心理素质,达到自信表达的目的。这样,学生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心理素质必将越来越好,逐步达到质的飞跃。

2.了解测试程序。

测试过程中的焦虑很多是因为测试氛围和考场环境的原因造成的,这就需要应试者提前熟悉考场、熟悉考试的各个环节,设想考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提前想好应对的办法。

普通话测试的一般程序是:应试者进入试场后,出示准考证,然后抽取试卷,备测十分钟后进入测试机房,登录试音,按试卷内容逐一进行测试。在有限的准备过程中,应试者应首先确定准备的重点和难点,即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读单音节字10分,读多音节词语20分,朗读短文30分,命题说话40分。1—4题的难度和分数比重是依顺序递增的,要想取得高分,就不能对这两题马虎了事。况且,测试用短文与说话题目是有明确范围的,应试者平时已经训练过。对抽到的两个话题要加以选择,要果断地选一个构思过且准备充分的话题,快速列出提纲,围绕提纲确定内容,组织好开头与结尾,注意流畅自然即可,切不可犹豫不决或中途换题,这样不仅会占用大量宝贵时间,还会因手忙脚乱增加焦虑。还有考生不熟悉规则,不知道话题是二选一,两个话题都讲,结果两个都讲不好,最终加扣离题的分。这些都是因为不熟悉测试程序、不懂规则导致的,所以为避免心理紧张忙中出错、胡乱说话,要提前熟悉考试的各个环节、熟悉考场。

二、思维准备:变“无话可说”为“有话可说”

命题说话,需要连续不断地说满三分钟,不允许停顿,而很多考生没有这么多的话语来填充这“漫长”的三分钟,往往三言两语就说完了,留下大片的空白时间,最终因缺时而被扣分。三分钟可以很长,按照语速保持中速每分钟说240个字来计算,三分钟就要说720个字,如果要打个稿子的话,最起码要800字,保险起见要写1000字。但是三分钟也可以很短,如果准备充分的话,没准你才开了个头,三分钟就到了,就看你怎么去准备。

1.话题的归类,化多为少。

经济的办法是,根据话题所需材料的相关相异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将30个话题分析归类,合并同类项,化多为少。30个话题并不难,很多归类以后的话题可以使用同一个材料,即一个说话材料可以出现在多个话题中。比如,我的学习生活、童年的记忆、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我的业余生活、我的假日生活、我喜爱的书刊、我的成长之路、我最向往的地方(新华书店)等话题可以归入一类,可以谈谈读书,谈谈最爱看的一部文学作品,它的内容是什么,作者的基本情况如何,自己阅读的感受如何等。一部作品说上个三五分钟是不成问题的,何况有那么多文学作品。再如,我的业余生活、我的假日生活、我所在的集体、我喜欢的明星、我的愿望这几个话题可以归入一类,谈谈足球,谈谈某一次打比赛的经历。

2.材料的选择,现身说法。

很多考生都喜欢从网络上去搜寻话题的资料,网上确实有很多说话的范文与资料,但是这些说话的材料都大同小异,难保别人不会跟你英雄所见略同选用同一个材料。其实最好的避免雷同的方法是现身说法,只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才是别人抢不走的,而且说自己的事还不会忘词,比强记别人的文章容易得多。用自己的材料可以不用考虑内容是否新颖,只要不离题不与他人雷同就行。

3.材料的细化,轻松应对。

无论对于说人、说事,还是说景、说物,或者议论评说的话题,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事例和细节。如果只有主干而没有事例和细节就只能空对空,就说不满三分钟。可以准备一个故事,把故事的提纲记牢。不是苦于讲不了三分钟吗?一个故事讲下来,就差不多了,没准故事才开个头,时间就到了。最好的说话方式就是讲故事。比如:我最尊敬的人、童年的记忆、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朋友这几个话题可以归入一类,可以谈谈童年时代都有过的一段类似的经历,比如小时候有一次感冒发烧了,妈妈带自己去医院看病,你可以对这一路“添油加醋”增加难度,可以风雨交加,可以电闪雷鸣,情节越细越好,故事情节一般我们是不会忘记的,细细讲,慢慢谈,三分钟时间根本不够用。尽量采用叙述方式,就是议论型的话题可以用故事、用叙述的方式。一般来说叙述型话题表达起来相对简单一些,议论型的话题难一些,如果要记忆议论性的话语很困难,还经常会忘词,因而遇到说明类、议论类话题,应试者可以巧妙地将其转换成叙述,借此降低话题难度。比如:谈谈个人修养、谈谈社会公德、谈谈卫生与健康、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这几个话题就可以用故事、用叙述的方式,说说某一次在公交车上遇到有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事,把事情的过程细细描述一番,时间就到了。

4.组合材料,起承转合。

确定了中心,有了相关的材料,还要想好怎样开头,先说什么,重点说什么,怎样结束,这就是安排说话的顺序。尤其是如果几个话题共用一个材料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好具有普适性,放到什么话题里面都可以用,只要你在故事的开头想好一些合理的过渡性的话语,能自然地与这个话题相联系,自然地引出你准备的故事就可以。当然你的故事与话题也不能离得太远,过于生硬的过渡、太离谱都不行,要视情况而定。我们并不反对把30个话题进行分类合并,以提高备考效率,节省考生的时间,但材料的使用不能过于生硬,要有所过渡,前后衔接顺畅,符合逻辑。无论内容怎样安排,思维怎样发散,技巧怎样高超,有一点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说话内容要和话题有必要的联系,在开头、结尾等关键处更要谨慎照应,不能“话不对题”。比如有一考生抽到的话题是“我最尊敬的人”,这个考生就说:“我最尊敬的人是我的爸爸,我爸爸很会烧菜,我最喜欢的一道菜是糖醋排骨……”然后就开始详细介绍这道糖醋排骨是怎么做出来的。这种过渡就很生硬,最终还是会被判离题。所以这30个话题到底怎么合并,合并以后共用什么材料,每个话题怎样自然衔接到共用材料上去都要想好,考虑清楚。

下面就以“我最尊敬的人”这个话题为例介绍说话的提纲:

(1)我最尊敬的人是谁。

(2)我为什么尊敬他(她),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品质和性格,用一、两个具体事例进行说明:有一次……还有一次……

(3)用一两句话进行总结,收尾,再次点明谁是我最尊敬的人。

三、语音准备:变方言俚语为字正腔圆

前三项中,因为考生可以照着文字资料读,三项的时间都很充裕,一般不会出现超时的情况,所以考生还可以有短暂的思考与辨别的时间去减少语音错误。但是在最后一项“命题说话”中,考生既要在短时间内组织说话的内容不能离题,又要注意避免出现语音错误,通常会顾此失彼,所以在这一项当中出现的语音错误要比前三项要多得多。因为现在普通话测试采用计算机智能辅助测试系统,前三项采用机器评分,而最后一项“命题说话”因为没有文字凭借,所以还得由测试员评分,取两名测试员的平均分。因此笔者选取其中一名测试员对这273名测试对象的评分记录进行统计,发现“命题说话”中语音标准程度一项扣分最多,是所有扣分项目中扣分最多的,也是每位考生的必扣项目。有43.2%的考生的语音标准程度一项都在第六档(见表2),也就是要扣到12~14分,是语音项的最低档,那么再加上其他的非语音失误,即使这个考生其他项没有扣分,“命题说话”项的总扣分也要在12分以上。笔者统计了273名考生的成绩等级,数据显示有43.3%的考生考分在二乙以下,达不到二乙的标准(见表3)。这两项比例惊人地接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命题说话”项中的语音标准的高低分几乎决定了这名考生能否达到二乙的标准,只要这名考生语音标准程度扣分在第六档,那么肯定是达不到二乙的标准的。可见语音还是重中之重,是左右考生能否达标的关键。同时也证明了上文提到的测试评分经验:如果“命题说话”项总扣分在12分以上基本上就达不到80分二乙的标准。

表2 273名测试对象语音标准程度扣分情况一览表

表3 273名测试对象测试成绩等级统计表

怎样才能在考前强化训练,减少考生的语音错误,避免语音标准程度项的失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

1.建立语音档案。

根据上文笔者对语音标准度扣分的研究分析,语音标准程度扣分为四档和五档的考生加起来达到47%,是比例最多的,这部分考生的语音基础处于中等水平,属于可上可下的层次。如果这部分考生能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语音问题,有意识地控制语音失误,结果会有很大不同。首先,要让考生清楚自己方言的普遍问题,加大方音辨正的力度。可以在测前建立考生的语音档案,在经过教师的听辨后帮助考生找到自己的语音错误与缺陷,填写语音缺陷病历,老师像医生给病人填写病历一样记录下学生的错误与缺陷,记录下每个学生声母缺陷在哪里,韵母缺陷在哪里,声调缺陷在哪里,及时给学生指出,找到问题所在,及时纠正。很多考生在测前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的普通话不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语音缺陷在哪里,所以对于语音训练也不重视,直到测完了知道自己的成绩了,还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成绩会这么低。其实大部分考生周围的语音环境都不好,一些农村考生从小就没有受过专门的普通话训练,从小到大的老师都是方言授课,普通话都是上大学以后才开始学说的,所以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比如没有经过普通话培训课程的专业训练,大部分人都会把上声这种声调念成半上,这种声调一直以来都是被大家误念的。所以在正式测试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语音缺陷在哪里,一定要明确病因,对症下药,否则只能是胡乱下药,耽误病情。

2.控制说话语速。

控制“说话”速度有时是控制语音失误的好方法。“说话”的速度为一分钟150~300个音节是正常的,对于那些普通话不够标准但平常说话习惯快速的学生来说,每分钟说300个音节,那么3分钟内就会说到900个音节左右,这会大大提高语音失误的几率,但如果把速度降到约每分钟240个音节,保持中速,就能避免“言多必失”,减少错误,还能有时间组织语言。

3.当众模拟测试。

采用模拟测试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诊治”不失为一种控制语音失误的好方法。模拟测试结束后由其他学生予以点评,找出缺陷或不足,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议,指出问题并及时纠正。由于模拟测试是当众进行的,通过模拟测试,教师对学生语音的个别诊断,学生之间的语音诊断,还有学生的自我诊断都可以实现。通过不断的语音“诊断”和“纠正”,学生控制语音失误“量”的意识就会增强,这对最终的测试有帮助。而且每个学生通过模拟测试都有了实战经验,考试的时候就能轻松应考,有效避免低级错误。

4.建立“命题说话”项录音实例语料库。

建立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项录音实例语料库,筛选实际测试中高水平的“说话”实例及有典型错误的“说话”实例,让学生听辨,总结经验,对比查找自身问题,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说话”,结合自己的“说话”去比照、去模仿、去改进。这样有参照,有前车之鉴,就能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同时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让学生知道标准的、流利的“说话”是如何说的,知道有哪些错误是不能犯的,会被扣分的。

综上所述,“命题说话”不是一项单纯的口语技能活动,它不仅是一个人语音面貌和普通话运用水平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个人心理素质、思维品质、语音基础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要想说好话题,平时就必须加强听、说、读及心理、思维素质的训练,加强语音训练,针对自身的语音错误与缺陷有计划地进行纠错练习,如果持之以恒地按照上述的方法去准备,定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取得比较理想的等级。

参考文献:

[1]廖秀云.普通话机测中“说话”项的测评分析及教学培训[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9):92-96.

[2]李元,陈宜.高校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的训练策略[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5-58.

[3]叶慧.机辅测试中命题说话失误分析及教改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88-91.

[4]杨焰.普通话应试过程中应试人焦虑原因分析与对策[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66-70.

[5]解纪茹,卢志宁,刘允华.高职学生机测中“命题说话”项失误分析及对策[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74-76.

[6]杨焰.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的应试策略[J].咸宁学院学报,2011,(7):63-67.

[7]李静.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试项的应考策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11):9-10.

[8]卢锦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的应试技巧[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3):100-102.

考试测评范文3

案例观摩和模拟教学一般都是穿插在课程之中,缺少单独的考评,而教育见习和实习、教师教育技能训练,也多是作为课程展开的,最终也是以学分考评为主。由此可见,实践课程学分制考评,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教育见习和实习环节缺少有效考评。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师范教育的必备环节,但因为安全问题、学生人数多等原因,很多学校师范生的教育见习一般不是去中小学课堂现场观摩,而只是请中小学名师到校,以本科生为对象模拟教学,师范生听完课就算见习完了。这样的方式,导致其有效考评的直接缺失。

实习既能展示师范生的理论水平,更能展现其综合实践能力。但很多学校均将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一次进行,因为与考研复习相冲突,所以很多同学两头兼顾,甚至以回家实习为由,躲在家里复习考研,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碍于情面,也不严格约束实习生,如此一来,间接导致实习考评的缺失。教师资格证申请未重视实践能力考评。2013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材料中,有《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评价表》一份,其内容包括试讲(说课)部分、面试部分。

其试讲(说课)部分共100分,具体测评事项为:教学观念15分,教学内容30分,教学设计25分,教学艺术20分,教学效果10分。该表对表中各项均给出了具体的评分标准,如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切合学生实际,内容正确,容量适中,能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大纲处理教材,重点和难点突出等。尽管该表能考评师范生试讲或说课的实践能力,但问题在于,该表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考评,根本不具备指导意义,因为师范生在申请教师资格证时,是不用试讲或说课的。教师资格证申请的潜在逻辑是:师范生肯定会上课或说课。然而,由于实践课程时间有限,大多高校针对师范生的授课方式,往往是大班甚至合班上课,致使一些师范生根本不具备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但尽管如此,只要他们通过了相关考试,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如此一来,由于教师资格证申请过程中缺失对申请者教育实践能力的考评,致使相关教育实践能力考评流于空疏。

二、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有效考评策略

为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践取向的理念,培养合格的教师,师范院校必须对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开展有效考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师范生参与具体的教学实践;在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中,更要凸显其实践性,将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考评,贯穿于课程始终。具体而言,在与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方法引导和过程监控,放手让学生开展实践,最后的考核可以课堂考核为主,如指定篇目让师范生当堂分析和解读等,若师范生考核不合格,则应在其反复练习实践的基础上再考核,以实现其实践能力的螺旋式提高。如此考核,再加上学生的平时课堂实践记录,就可以真正考查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水平。此外,也可借鉴国外的教师教育实践经验,如芬兰的“基于认知冲突,提供学习环境,转变教师身份,重视学习理论,提倡经验表达,关注社会文化”的“合作行动计划”,以长效眼光考查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在师范生实践环节中,教育见习、实习是与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提高关联最紧密的一环,也是教师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针对见习、实习的有效考评,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职前实习成绩评价包括对教案、教学过程有效性,管理课堂的能力,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责任等方面的全面评价,其评价结果也是实习生申请教师资格证的重要依据。我国也应重视见习、实习有效考评,落实见习和实习计划。高校应克服困难,多次引领学生去中小学现场见习、实习。学生见习、实习后,应要求学生提供见习、实习记录,并尝试模拟试教,以巩固其见习、实习成果。

在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高校应严格执行见习、实习计划,并随时开展考核,如严格检查学生的备课笔记,切实加强对学生指导教师的管理,督促并指导本校指导老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见习、实习开展严格规范的考评。更为重要的是,应该把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严格考评,真正纳入教师资格证申请体系中,并使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师资格证申请过程中,对申请者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测试,可采用微型课的方式开展。所谓微型课,指的是师范生模拟中小学课堂,自问自答地演示整个教学过程。微型课所针对的教学内容,往往只是一个知识点,不可能要求面面俱到,因此,其时间一般应以15~20分钟为宜。

微型课的基本环节包括导入、教学过程、总结、板书、作业、点评等。借助于微型课,便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师范生对某一教学任务具体的教学设计、内容把握、课堂流程、操作方法等,并由此了解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高下。微型课考评,可以从教材学情把握、学科知识把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设计、基本能力素养、教学创新和总体印象等多个方面予以量化打分。

考试测评范文4

【关键词】高中学生;考试;紧张;怎么办

去年教考三时我们班好多学生学习很认真,成绩也不错,但每逢测验、考试就特别紧张。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焦虑不安,有一种难以言状的不适。对此,家长十分着急,多次带他们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什么毛病,但结果是,测验考试成绩常不理想,屡屡失败。奇怪的是上述那些症状,随着测验考试的结束就自然消失了。每个人遇到测验考试都会有些紧张,产生焦虑。适度的焦虑能使人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复习,因而是有益的。但焦虑过度就有害。学生们的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为“考试焦虑”。面临考试情绪过度紧张,使大脑特别是呼吸中枢过度敏感;植物神经感受性增高和局部机能紊乱,又会产生神经性厌食等症状。还会使人焦虑不安,严重干扰思维的正常进行,最终影响成绩。学生的表现是焦虑过度造成的,以下一些训练和要求对于克服孩子高考时的过度焦虑有一定效果:

那么,我们家长和老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考试紧张?

首先,家长对孩子不要期望值过高,不要给孩子预定一个具体目标,一定要考多少分多少名,以为给孩子的压力会变成动力。实际上,对于某些心理素质脆弱的孩子来说,压力只会变成阻力。家长不妨把目标定低一些,要求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即可。为了保证考试时少出现没见过的题,家长可以让孩子平时多练习,尤其基本的知识要记牢固,从而熟能生巧。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握住了平时的时间和精力,潜心修炼,方才修得正果。强调孩子们也要把功夫用在平时,平日里好好学习,认真听讲,把握知识,做到考试时心中有底气。所有的考点和知识类型都成为了你们孩子的“小俘虏”!

那我们学生本人又该如何调整自己呢?

一、考试时注意自己的着装得体。

考试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有点紧张,只是表现的程度不同。而且大型或者说关键的考试一般都在比较炎热的夏季。考试的紧张、忙碌本来就会让你感到焦躁不安,如果在考试时你又穿着衣领、袖领、身体过分紧的衣服,这样会更增加你的紧张情绪,让人感到窒息。所以我们在考试期间要穿一些比较宽松、舒适、得体,自己平时比较喜欢的衣服,这样从生理和心理上给自己一些良好的感觉和安慰。

二、考试前让自己成为“冰人”。

未开考试时,考场内外分外嘈杂。会让人感到十分的烦躁,所以进入考场时,不要理会他人的反应和表情,不管别人说什么,不要与他们谈论关于考试的一切,把自己的一切全都“关闭”起来。按照准考证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好,准备好考试的必需品,然后把视线集中在教室前的任意一点,凝视一分钟左右,什么都不要想,让自己暂时成为“冰人”停止一切思维活动。让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使自己的意识与思维逐渐恢复到平时。

三、考试前让本学科的重点内容“重演”。

当我们静下心来后,仔细想一想本学科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将教材的目录重新的捋顺一下,重温一下自己认为重点应该复习的内容,这样思维与精力就会集中在有效事物上。如果我们暂时想不起来或捋顺不好,也许当时会出现暂时的记忆遗忘和反应迟钝现象,这时千万不要着急。静下心来告诉自己“我能行”这些是我都复习过的。在自我告戒暗示和不乱阵脚的前提下,生理、心理很快就会进入备考的最佳状态。

四、先易后难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最后攻艰。

当试卷发下来后,先将名字、准考证号码等完整填写,同时总体浏览一下整个试卷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在浏览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平时自己比较拿手的试题。这样会增加自信心便于考试。

因为试卷试题多是按照7:2:1来命题的。由浅入深轻而易举的将70%的基础分拿到手,心情自然不一样了,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感觉会很轻松、愉悦,循序渐进再做20%的中等题,自然会水到渠成,如果遇到做不上的题,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去扣,依次向下面的试题进攻;也不要害怕,告诉自己这是任何人都会遇到的,我没有做上,其他人也不一定做上,以 此来缓解压力。有了70%和20%的基础题和中等题为基础,再向上攀登去攻歼10%的拔高题一定会很轻松,同时也会容易激发超水平的发挥。当自己认为应该答上的试题都已经结束,如果有时间的情况下,再仔细研究刚才放下的棘手题。

五、整个考场唯我独尊,对任何人、事都要不闻不问。

考试时我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别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自己水平的发挥。所以考试时我们不要因别人问话、问时间、交卷等因素而焦急不安,不要总是环视、关注别的考生答题速度。我们要把握一点,我不管你会与不会,答题的速度快与慢,考试是“我”一个人的事儿,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我把试题全部完成就可以了,别人对我来说都是“无所谓”。尤其在最后的关键时期,个别同学因为不同原因,有的交卷了。有的同学就晕了,害怕了,担心时间不够了等等原因,导致自己的心思根本无法集中到试卷的答题上。这是考场上临危不乱的关键所在。

六、适时调节,自我放松。

如果在考场上过度的紧张,如大脑一片空白、浑身冒汗、全身颤抖、视力不清、耳鸣等,就不要硬撑下去,暂时先停停笔,闭上双眼,身体自然坐正,背靠椅背、双手平放在课桌上,做几次深呼吸,在深吸气的同时攥紧双拳以及全身肌肉;然后慢慢呼气,在深呼气的时候做到全身心的放松。或想一想平时我们在沙滩上散步呀,操场上玩耍,或生活中的愉快事情。待到情绪趋于稳定后再继续答题。

这些说法、做法都是相对而言的,考场上如何发挥,关键在于自我如何面对考试。其实造成考试紧张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我自己”,如何战胜自我,达到超水平的发挥,那需要自己去调整、去努力、去奋斗。只要该会的我们都已经完成了,而且比想象的还好,我们还有什么可遗憾的。俗话说“有备无患”,在考前只要我们做到全方位的准备就可以了。

考试紧张是很正常的表现,在考试前一天要吃好、睡好。你还可以把每一次考试都看成一种锻炼,久而久之,自然会不紧张了。当你最终坐在考场时,你会很沉着和冷静的。

考试测评范文5

【关键词】职教英语;平时成绩;考核策略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关注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如何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有效考核呢?

1.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

以前,我校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而“期终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比重偏低,这种考核存在不少弊端。

1.1 学生平时学习压力不大,把“宝”全部压在期末复习考试上。他们毕其功于“一役”,临时抱佛脚,平时加油玩,只要期终考试那几天加油干就行,这样学生们忽视了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只重视期末几天,久而久之学生们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学习成绩每况愈下。究其原因,这是我们不当的考核机制带给学生们主次颠倒、本末倒置。

1.2 只注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成绩好,理论水平高,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对事务的驾驭能力、文明礼仪素养等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有时对这些能力的要求比书本知识、理论知识还重要。

1.3 易致学校对学生能力的误判。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较强,但在“一纸试卷”上却体现不出来,通过一纸试卷反映出来的“优秀学生”有时只是会考试的“书斋型”学生,而这些学生往往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学校只以考试成绩来应对社会需要的多样化,不仅突显了我们的管理过于死板与生硬,而且对学生的评定极显不公平。

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与教学效果的追求,而不是一纸试卷,培养人才的目标应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与提高,而不仅是分数的高低。因此,扩大平时成绩比重,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这是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有效考核的举措之一。

2.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

2.1 出勤情况。该项指标主要考核学生的到课情况,如是否缺课、迟到、早退。老师如何才能较为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呢?为此建议:

2.1.1 任课教师在上课时随时抽查与点名,以了解学生到课情况;

2.1.2 在班级设纪检委员记载学生的考勤情况,课后交给老师备案;

2.1.3 科任教师委任多名课代表参与教学过程管理,每名课代表人手一份学生名册,其职责不仅是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意见,还可侧重于记载学生的出勤情况,到期末时作为教师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2.1.4 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如果学生缺课次数达到三分之一时,任课教师有权拒绝该学生参加期终考试。每位教师上课时应严格考勤,并做好记载。

2.2 课堂表现。上课时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是否认真笔记,还是在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如在看报刊杂志、玩手机、睡觉、随意讲话等?这些现象的发生教师要及时纠正,同时要由课代表记录在案。

2.3 课堂发言与提问。该项指标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是否敢于在课堂上发言,发言次数与发言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经常提问以及提问的次数与质量。

2.4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教师上完课后一定要布置适当作业。现在有些教师上完课,就万事大吉,夹包走人,既不提出下次上课时的要求,也不布置作业。其实,大学生的作业可以多种多样,如习题、论文、读书报告、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

2.5 单元考试成绩。教师将本课程内容分成几个单元,上完一个单元可以进行一次单元测试,及时反馈教育教学的情况,同时也给学生自我教育提供机会。

2.6 建立个人"档案袋"。要求学生每月读一本英语课外书,每月一次的英语手工作品,如postcard等,每月自编一份英语手抄报,英语课前的演讲稿,个人收集的有关英语材料,如英语商标等,均收入"档案袋",定期评比。

当前个别教师在给学生平时成绩时,过于随意,甚至是不负责任,这样认真上课的学生得到的平时成绩有时还低于不来上课的学生。为了客观公正地考核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一定要有考核的具体措施。另外,各位教师亦可灵活多样创造性地设立一些考核学生平时成绩的措施与策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将学生的时间、精力全面引导到平时学习上,而不是期末几天。同时通过指标体系的设定,减少教师给出平时成绩的随意性,增加评定平时成绩的科学性。

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评价,合理有效的考核,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罗少茜 “英语教学中的行为表现评价 理论与实践”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年8月

考试测评范文6

初中生毕业和中考录取依据正式——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中明确,该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新方案从2018年入学初一新生开始实施,2021年毕业会考和中考首次两考合一。现在的初二学生按计划将于本学期末参加地理、生物两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12门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和等级成绩呈现,原始成绩主要用于中招录取,等级成绩主要用于毕业认定和自主招生。

所有科目考试合格方可毕业

本市初中在校学生均须按年级参加各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未在八年级参加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本市初中在校生,须于毕业当年参加地理、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用于毕业。外省回京考生应按年级参加本市中招录取相关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生物考试须八年级参加。值得一提的是,往届生只能参加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

按要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合格方可毕业,凡考试不合格的,区教委制定补考办法,补考成绩只计合格/不合格。随班就读学生由学校认定毕业成绩,原则上完成9年义务教育即可准予毕业。外省市转学进入本市初中就读的学生,若已参加过省级或地市级教育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须经外省市相关教育部门认定具体等级后,到区教委指定部门申请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应科目合格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