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书香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书香屋范文1

青阳县图书馆,是国家兴办的综合性县级公共图书馆,也是全民所有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我馆始建于1928年,已陪伴一代代读者走过风风雨雨近100年的历史。

2019年元月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青阳县图书馆综合阅览大厅正式对外免费开放。综合阅览厅主体面积为1500平方米,共有四个楼层。一楼为办证处、志愿服务台,设有电子借阅机、有声资源,读者可以扫码借阅电子图书;二楼为综合阅览室,上架图书4万余册,期刊300余种,报纸40余种,阅览座席200余个,面向所有公民实行“全面开放、免证进馆、免费服务、一证通借”;三楼与池州市新华书店合作,采用“你选书我买单”模式,让读者能够第一时间免费把新书带回家,为全省县级首创。

2019年8月1日少儿馆正式对外运营,面积1500多平方米,内设青少年阅览区、视听区、少儿电子阅览区、低幼儿活动区,手工制作区,功能齐全,内有少儿图书40000余册,设有300余座位,阅读空间宽敞舒适,定制书架便于小读者伸手可及书本,书架蜿蜒排列形成探索路径,激发浓厚阅读兴趣。配备亲子阅读区域,真正实现阅读年龄无间断,达到全民阅读。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切和指导下,我馆攻坚克难,锲而不舍,努力探索实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路子,不断拓展图书服务领域,坚持免费开放,为保障人民群众图书服务均等化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先后获得青阳县“优质文明服务单位”、安徽省“十佳图书馆”和青阳县“巾帼文明岗”、青阳县“青年文明号”、池州市“巾帼文明岗”、省妇联授予“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市文明委授予“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在2017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第六次评估定级中再次被授予一级图书馆。

二、创新模式

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性、公益性和社会教育性,决定了为中小学生提供服务、培养青少年阅读兴趣是其神圣的使命。为了推动乡村学校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而由青阳县图书馆发起并举办的“书香飘农村”农家书屋经典诵读活动,也达到了引导和鼓励广大乡村少年多读书、读好书,让他们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阅读乐趣,让书香溢满青阳城乡,让智慧传遍大地的目的。主要以农家书屋为主阵地,突出农民主体特别是农村青少年阅读群体,加强阅读精品引导和惠农服务,将开展农家书屋协同共建,好书推荐和农家书屋暑期少儿阅读和“我的书屋,我的梦”征文,“书香飘农村”经典诵读等重点活动。

(一)主要做法

1、积极构建馆外阅读平台。

解决农村中小学生读书难的问题,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县的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成效显著,在2013年,我县就全面实现了总分馆制,县总馆和11个乡镇分馆图书“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县图书馆资源下移,每年为农家书屋和乡镇分馆更新图书、流动图书车开进学校,图书馆余乡镇分馆之间、农家书屋之间图书流通等方式提高了县馆文献资源利用率,为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开了个好头。另外加大数字阅读推广,2019年加大资金投入购买了“博看AI光影新阅读”设备发放到部分农家书屋,以及扫码阅读海报发放到村级书屋,把图书馆办到农民家门口,山山岭岭飘洒着书香,打通了图书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我馆自2013年启动“书香飘农村”农家书屋经典诵读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六届,11个乡镇分馆每年自选一个辖区内农家书屋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有经典诵读、有诗歌朗诵、有读书分享会、或征文比赛、或演讲比赛等等,参与人员有农村干部,有在家务农妇女,有6、7岁儿童,有耄耋老人,活动奖品有县总馆统一调配,另外我馆每年组织开展“我的书屋 我的梦”征文比赛、“我的农家书屋”演讲比赛,“我读书、我快乐”朗读比赛等,由各乡镇分馆组织初赛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县总决赛,各类活动的举办有利于增添农村文化氛围,倡导村民通过读书看书陶冶情操、提升自身文化素质。

三、不足之处

1、农村图书不足。乡镇分馆以及农家书屋图书破旧,虽然每年图书馆为乡镇分馆以及农家书屋更新图书,但经费有限,每个书屋年更新图书60余本,不能满足农村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

四、下一步举措

书香屋范文2

凭此而论,当然不能。可是,“境由心造”,受这句颇富哲理之言启迪,以及对于武术的挚爱,我只有斗胆为之。

“武即力量,术乃技能。”这是简练的定义。从“孔武有力”这句话中,我们可体味第一句的含义。而“术”是什么,算术,学术,武术?如果我们把物理学、数学方面等等事物(包括天体运行,地球丈量)的测算计量法叫做算术,而把科学研究成果叫作学术,那么格斗的结晶则是武术。这是敝人的一孔之言,尚须就教于方家。

武(力)可止戈,术(法)乃技之巧。

有一时期,“武术属于体育,高于体育”之说甚盛,余颇不以为然。冷兵时代,刀枪剑戟,斧钺钩义等十八般兵刃,皆是杀人利器。就是拳术,什么“美女照镜”、“二龙戏珠”、“叶底偷桃”,名目着实好听,实则却是击面门,戳双眼,掏裆打下阴,哪里有半点体育的影子。体育运动讲究公平、公正性;武术可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技击之术。

自热武器问世,武术杀伐之性收敛,稍后,武舞盛行。尤其人极拳,在杨氏三代人努力推广下,其修生养性,健身强体的作用,妇儒皆知,举世闻名,不仅达官贵人趋之若鹜,贩夫走卒皆习之。一时间,太极拳成了人热门。其他拳种门派也纷纷向太极拳靠拢,挖掘宣传养生健身之作用。武术在时代的车轮下,揭开了新篇章,造福人类,功德无量。但是,这也不能把武术从此而划归到体育范畴,因为武术毕竟姓(性)武。虽然其具备双重功能,我们也只能说她的属性“一半是火焰,另一半是海水”而已。

化干戈为玉帛。由于时代在前进,武术的功能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从冷兵时期以技击散手为主体,到现代的套路武舞――健身养生。其问,虽招来不少非议,可是在科学突飞猛进的时代,枪炮子弹轻而易举的生产制造,就是功夫练至登峰造极,也不可能刀枪不入。因此,拼力修炼功夫的人少了,而终生奉献给武术的练家子,更是少之又少。倒是公同、街头以太极拳健身养生者,日见其多。这是不是说武术的技击功夫,到了可以休矣的地步,甚或寿终正寝了呢?

笔者认为,世界上尚存在着暴力,还有在危害着社会的安宁。为防范不虞险情的发生,世界各国大多建有特种部队、特警、保安人员。他们在同危害社会的不法匪徒进行搏斗时,不仅需要枪支神射,有时也要伸出正义的铁拳,擒拿格斗,锁骨封喉,一招制敌,来化解意想不到的险情,捍卫国家的财产和尊严。

以武术健身养生,其实是与武术的另一半――技击功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才是修生养性的要素真言。个中秘密,不为人所知,一位太极拳高人道出了其中真义。他说:“如果练了一辈子太极拳仍然体会不到太极的功夫(“技击”),那可以说此人的太极拳一定有某种程度的严重漏洞,这种有漏洞的太极拳,在健身的效果上是非常有限的。”这无疑说明,太极拳健身也好,养生也罢,其实是与技击功夫一体练成的,绝不能顾此失彼,不然将会“效果非常有限”――事倍功半。其他门派拳种健身养生功法的习练,恐怕也是如此。

这位太极拳高人的睿智之言可真是“涅真知,天理道心。”

千古武术,历尽沧桑。时间,使武术成长为一个“巨系统”,博大精深,举世无匹,乃中华民族之瑰宝。因此,我们只有赞美:

武术是视觉的乐章,节奏见诸人体的律动,阳刚强劲,阴柔婉转,雄壮明快。

武术的神韵,悠扬顿挫,委婉曲折,“龙蛇变幻,阴阳莫测,又跃然可见。

武术是流动的音乐,在人体的律动中,其节奏若合符节。人们从武术中感受到的节奏,犹如感受野性的活力,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节奏则是人体与大自然的统一,亦是形与神的统一。

书香屋范文3

关键词:数字波束合成;幅相误差;副瓣电平;波束指向

中图分类号:TN95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2008)0300704

Effect of Amplitude―phase Errors on Digital Beam Forming System

ZHANG Shuguang,DING Shujuan,SUN Guangjun,LIU Zilong

(China Research Institution of Radiowave Propagation,Qingdao,266107,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amplitude phase errors on sidelobe level and beam direction in digital beam forming system.Accoring to different distribution rule between the channels,gives the change situation of beam direction,sidelobe level in atenna pattern.It is shown that sidelobe level and beam direction error in beamforming system are direct proportion to amplitude phase error.The analysis and theroretical results derived here are verifi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

Keywords:digital beam forming;amplitude phase errors;sidelobe level;beam direction

天线方向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性能,因此,形成高质量的方向图是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的首要目标。而阵中各种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干扰都对方向图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评估误差对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阵列误差可以分成复权向量的幅度误差和相位误差(通道之间的幅相不一致),权向量的量化误差和个别通道出现故障引起的误差等。在文献[1]中论述了高频天线阵单元相位误差对波束的影响,并且给出了实际应用中减小这种影响的具体办法,但他忽略了幅度误差对波束的影响。邱力军在1998年分析了幅相误差对稀疏阵列的影响[2],应用概率统计原理,导出了具有幅相误差、阵元失效时稀疏阵天线增益损失、波束宽度、波束指向、幅瓣电平的估计公式,但并未对误差进行充足的验证。本文主要分析了幅相误差服从不同统计分布时对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影响,给出了详细的数学推导,并且通过计算机仿真对此分析进行了证明,为工程实现提供了依据。

1 幅相误差对数字波束形成系统指标的影响

1.1 误差分析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是近年来数字阵列处理技术中一个很活跃的技术领域,他以灵活多波束,易实现自适应调零和空间超分辨等优点,取代了模拟波束形成。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基本框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就可以了解到如果在零中频实现DBF,除了天线阵元幅相误差外,接收机噪声,接收通道中的幅相不一致、A/D转换器以及IQ正交支路的不一致性对天线方向图都有影响,因此要对各个通道进行校准,使天线方向图向理想方向图靠近,校准步骤如下:

(1) 天线阵元间的幅相误差主要是由各天线单元间的互耦引起的,互耦系数矩阵引起的通道幅相误差与阵元数和互耦系数方差成正比,阵元数愈大,积累的幅相误差就越大。因此有很多学者都投身于互耦系数矩阵的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工程的天线阵校准算法[3],对天线单元间的幅度相位差进行补偿。

(2) 模拟接收模块、A/D转换器和数字下变频可以看成一个闭环通道,通过在各个通道加入通道均衡器可以对其进行校正,目前已存在比较成熟的通道均衡算法[4,5],在此不进行详述。

虽然通过上述的两个步骤可以对幅相差进行补偿,但部分残留误差及环境变化和内部噪声等因素引起的随机误差则难于消除,而且随机误差对阵列性能的影响亦不容小视。下面就针对幅相误差对波束图的旁瓣电平,波束指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2 仿真结果

一般情况下幅相误差都遵循某种分布,如通道之间的幅度误差遵循正态分布,相位遵循随机均匀分布,为了进一步研究剩余幅相误差对波束指向、幅瓣电平的影响,这里假定了幅度和相位误差分别遵循瑞利分布、正态分布和均匀随机分布,并且讨论了误差存在于不同通道时波束方向图的变化情况。

从图2、图3可以看出,当幅相误差存在于不同通道时波束方向图的幅瓣电平和波束指向都有显著的变化,阵列中心附近的阵元对方向图的影响比较大,随着阵元向阵中心的靠拢,波束指向误差越来越大,幅瓣电平越来越高,因此,在实际的工程中,需要根据各个通道与基准通道之间的幅相差来调整位置,误差比较大的通道在进行波束合成时要放在阵列的边缘,这样就会减小误差对波束方向图的影响,从而提高系统精度。

图4为只存在幅度误差时波束方向图的幅瓣电平变化曲线,而图5为只存在相位误差时的波束指向偏差变化曲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误差遵循不同的分布时对波束方向图的影响是不同的,并且通过两幅图的对比可以发现当幅度误差和相位误差呈相同类型的分布时,他们对波束方向图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图6,图7为同时存在不同幅度误差和相位误差时波束方向图幅瓣电平和波束指向偏差的变化情况。通过与图4,图5对比可以近一步发现相位误差对波束指向起决定作用,随着相位误差的增大,波束指向误差有所增加,而幅度误差对旁瓣电平起决定作用,并且幅相误差遵循不同规律的分布时,对波束方向图的影响有所差别。

3 结 语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数字波束形成结果的好坏不仅与幅相误差的大小有关而且与误差所在的阵元位置有关,所以在工程应用中需要把误差较大的阵元放在阵列的边缘,以减小误差对方向图的影响。由于波束形成后的旁瓣电平、波束指向偏差分别与各通道间的幅度误差、相位误差成正比,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系统指标要求来确定幅相误差,指标要求越高,幅相误差就要越小。

参考文献

[1]陈世耕,邓维波,单秋山,等.有源阵单元相位误差对波束指向的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6,28(4):63―67.

[2]邱力军,周智敏,梁甸农.幅相误差对稀疏阵天线性能的影响[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8,20(1):51―56.

[3]李杰,高火涛,郑霞.相控阵的互耦和近场校准[J].电子学报,2005,33(1):119―122.

[4]杨广玉,吴顺君.两维DBF相控阵雷达的通道误差与通道均衡[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5,3(6):367―371.

[5]彭小亮,李荣锋,王永亮,等.两种修正的自适应通道均衡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28(4):658―662.

作者简介

光 男,1973年出生,1997年获得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的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信号处理。

书香屋范文4

浏览完资料,我突然有了采访释行宇的冲动,于是拨通了主任的电话。听完我的想法,主任乐了,一拍话筒(可能是想和我击掌,但离得太远),“英雄所见略同”。

佛家常讲“缘分”,我和释行宇就有缘。按着德扬法师提供的号码,我拨通了释行宇的手机。释行宇没有明星的架子,愉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访。

一、少林学艺

释行宇俗名张淑武,1978年出生在山东章丘的一个普通家庭。淑武的降生,可乐坏了当警察的父亲。父亲没事就抱着淑武亲了又亲,有时还亲昵地拿胡子扎淑武的脸蛋。这时在一旁玩耍的淑武的哥哥和姐姐就会生气的噘起小嘴,父亲就会拿出糖果来哄他们。

淑武从小就活泼好动,只要父母一眼照顾不到,淑武就会溜出去找小伙伴们疯,疯累了就悄悄地溜回来。也不是每次都这样,有时候会被小伙伴的父母拖回来,因为“武功高强”地淑武凭着“一身功夫”在小伙伴们身上留下了痕迹。

1982年,电影《少林寺》公映。每次看完电影《少林寺》回来,淑武都会认真地研习几招,然后再找伙伴切磋,颇有灵性的淑武仅凭记忆中的武功,居然屡试不爽,这更激起了他学武的兴趣。于是淑武就缠着父母要上少林寺习武,父母当然不会答应。身为警察的父亲见小淑武如此喜欢武术,便利用闲暇时间教淑武基本功。

1987年,淑武的启蒙师李修林走进了他的生活。在李老师的传授下,淑武的武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到少林寺习武的梦想在淑武的心中却始终挥之不去。

1990年,十二岁的淑武在父母的反对声中毅然离家,走进了少林寺,开始了清苦的修行生活。

“在火车站,我父亲问我‘你真的想好了?’我说‘想好了。’母亲在一旁心疼的落泪,毕竟当时我还是一个孩子嘛。列车员催促我上车,我心一横,跪下给父母磕了一个头,暗暗下决心:‘学出个样来。’一路上幻想着即将开始的生活,心中很美。尤其是想到《少林寺》中的一幕幕场景,更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变成一个行侠仗义的少林弟子了。”

淑武兴冲冲地来到了少林寺。可是当缺少修葺的少林寺映入到淑武的视线时,淑武沸腾的热血一下冷静了许多。现实与幻想的巨大反差,给了淑武迎头一击。可是,倔强的淑武没有回头,依然满怀信心地走进了少林寺山门,融入到了少林寺的生活中。

“你可能不相信,我刚到少林寺时住的是简易房,就是那种用砖头垒起来,上面加块木板的那种。没有床,只有草垫和木板,盖的是自己从家带来的被子,一到晚上很冷。而且宿舍旁边就是牛棚,气味很难闻。每餐吃的也很简单,面条、粥、馒头,因为我还不是正是的弟子,吃饭是要自己花钱的。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半年,直到德扬法师收我为徒,生活才有了一些改善。可是依然很苦,记得那时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28块钱。”

“每次父母来看我,我都乐呵呵的,可是他们一走,我望着他们的背影,眼泪就会哗哗往下流。”

“生活上的苦还不算什么,最苦的是练功。手脚起泡、身上带伤是常有的事,挨师傅的惩罚也是家常便饭。平时很和蔼的德扬师傅,一指导我们练功就像变了一个人,凶得很。”

就这样,在德扬师傅的雕琢下,行宇的功夫越发精湛。

“1993年,为适应外宾欣赏少林武术的需要,少林寺成立了表演少林功夫的武僧团,我也被吸收到其中。当时我是武僧团年龄最小,习武时间最短的一个。”

“我们不仅在国内表演,也经常出国演出。时间一长,我成了我同学们的偶像(说到这儿,行宇笑了)。于是他们也到少林寺来,可是他们都吃不了这个苦,最长的一个在少林寺练习了三个月功夫。”

“回想起那段经历,虽然有些痛苦,但这种痛苦,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

二、在深圳打拼

渐渐的释行宇在武术界有了名气,很多武术爱好者投在了他的门下。“我不想收徒的,因为我刚刚出道。但是大家信任我,我也不好太推脱,于是很多人都称我为师傅,每次听他们这样叫,都挺不好意思的。”

2001年,释行宇应深圳弟子的邀请,到深圳发展。经过一番打拼,释行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开办的少林之星功夫健身馆在深圳很火。

三、涉足影视

“ 我初次‘触电’,拍摄的是电视剧,名字叫《大汉口》,我在其中演配角。那是在2001年,其实当时只是想玩玩,没有认真。”

“这次能被选中演《功夫》,真是一个有趣的遭遇。2003年,我到韩国拍戏,遇到了《功夫》的一个导演,我的一个朋友和他很熟。他问我对这部戏感不感兴趣。我是周星驰的影迷,他是我的偶像,如果能和他合作当然是件很高兴的事。于是我说,好啊,并且留了一个手机号。当时也没有太在意,顺其自然吧。那是2004年6月,我刚从印度拍完一部功夫电影回深圳。当时我正坐在武馆的办公室里思考下一步的发展计划,突然电话响了,那个副导演问我有没有时间去趟上海,周星驰的《功夫》正在选演员。我第二天便拎了个手提包飞到上海去了,啥都没带,一去就是两个月。”

“下了飞机我就直奔酒店。那是上海郊外的一家酒店。当时周星驰、洪金宝带着副导演、武术指导、服装指导围坐在餐厅里,他们把餐厅空出了半径两米的距离。周星驰对我说,‘行宇师傅,你耍一套功夫让我看看。’于是我就表演了一套少林武术套路,我当时就知道自己挺紧张没打好,周星驰也看出来我很紧张,就突然从座位上跳起来站到我面前,像在电影里面看到的他一样,怪里怪气地说:‘你耍得不行,看我的吧!’其实他根本没耍什么功夫,只是想活跃一下气氛。顿时,全场哄堂大笑,我也不紧张了。

我又表演了一次。这次我表演完套路以后,又凌空做了一个劲度十足的劈叉,这回可把周星驰惊呆了,他当即决定让我演‘苦力强’这个角色。一直等候在旁的服装指导马上前来给我量尺寸准备做戏服,我自此开始了两个月的“功夫”高手生涯。

我让释行宇回忆拍摄《功夫》时的细节。他说都过了那么久了,好多辛苦和不愉快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有很多开心的事情却不会忘记。行宇说,他最庆幸的是,他是片场里惟一没有被周星驰骂过的演员。

“我是片场惟一没有被他骂过的演员,他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真的是非常严厉,谁做得不好,他会破口大骂。但大家都知道,《功夫》是他的命根子,所以都很理解他。”

“拍戏很苦,这种苦和习武时的苦是两种感觉。吊在空中拍戏是最难受的。我们剧组拍外景,每个人身上都被蚊虫叮咬得不像话,疼痒得要命,我还只穿着背心短裤呢。而且你知道,在剧组里吃不好,体力消耗大,挺辛苦的。但周星驰对我真的很好,吃饭的时候经常把我叫上,坐在他身边一起吃,他吃得比较好嘛。”

我问行宇,戏中的功夫和他练的功夫有什么不同,行宇思考了一下,“元华和元秋属于当年戏班子的‘七小福’,他们从小练的是粤剧里武生的腿脚功夫,加之后来他们在电影里成为龙虎武师,是专业武打演员;而我是自幼在少林习武,是少林寺武僧团的成员,现在还经常会受到各国邀请前往表演少林拳。要说戏中功夫同我的功夫最大的不同应该是,戏中的功夫更注重造型,而少林功夫要求禅武合一,不仅注重外在的东西,更注重的是一种武学思想。人的体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差,如果想有大的提高,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武学思想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拓宽视野,上升一层境界的。真正的高手,眼神也可以杀人。正如李小龙,可能许多人的功夫超过了他,可是他的思想境界却让人难以超越。李小龙离开我们已经很久了,可是他的精神却永远活着。”

四、谈自己

已经签约周星驰旗下的释行宇,前程可谓远大,可是在评价自己时却很谦逊。“我觉得自己真的是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我的性格属于双重的,静时极静,动时极动。我可以把自己关在房中七八天去读书,这和我师傅的‘闭关’很相似;我动时喜欢大开大合,和朋友工作、玩耍几天也没事。”

书香屋范文5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描绘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的渴望,写出了生活在压抑中的女性的青春苦闷和莫名的惆怅,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从而对封建道德教条的某些方面造成有力的冲击。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西厢记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西厢记读书心得1元代著名戏剧家王实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戏曲作家之一,他的杂剧《西厢记》至到现地仍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杂剧之一。

《西厢记》重点刻划了张生,崔莺莺、红娘、老夫人形象,围绕“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展开故事情节,表达了对封建礼节的不满。

近日,又重读《西厢记》,发现里面有三个问题应会值得重视一下。

首先,是关于戏剧透露出来的对“佛门“的看法。全剧发生的地点是围绕在普救寺及其周围。张生与莺莺正是在普救寺相遇并相爱的。普救寺是个寺院,是个佛门境地,佛讲究清心寡欲,而作者却把这个爱情故事发生地点设在普救寺,这实在是大有意味。另外,这个寺院的名字也取得有意思。普救,就是普救众生,帮助人生摆脱苦海。但是,当孙飞虎围寺扮亲时,不知是谁在救谁。为何在王实甫笔下,僧俗都成了“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形象呢?据考证,元代统治者为了麻痹人民的斗志,大力提倡佛教,僧俗在政治和经济上都享有特权,因此,僧俗成为统治者手下的工具。王实甫通过这些来讽刺当时的“佛门”,也间接嘲笑当时的统治者,由此可见,王实甫的笔力,在讲述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还不断嘲讽当时的政治。

第二,有关于老夫人的形象。许多评论者都认为老夫人是个反面人物,她是封建制度的代言人。她言而不守,出尔反尔,是张崔爱情道路上的绊脚石。这些都是从反封建礼教来讲的。那有没有谁真正试着为老夫人想一想?我认为,老夫人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孤女的,她是一个非常具有母爱的人。一开头,老夫人就道出自己丈夫先亡,又只剩下这么一个女儿,她肯定是把自己所有的爱倾注在莺莺身上。来到寺中,怕莺莺闷,特别叫红娘陪小姐去殿上走走,散散心,十分关心女儿。在对待张生的态度的问题,也是建立在自己对女儿莺莺爱的基础上。莺莺本是相国千金,从小就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虽说张生的父亲以前做过官,但50多岁就早逝了,家里积蓄肯定不多了。莺莺嫁过去后能象之前在家里过得一样吗?老夫人肯定会从客观物质方面为莺莺着想。逼张生上京也是为莺莺着想。在当时,张生作为一名读书人,却不上京赶考,在当时可以说是“不务正业”的人。试想想,哪一位母亲愿意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一个“不务正业”的人呢?归根到底,老夫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莺莺,如果不是因为爱她,她何必这么操心呢?可能读者会觉得奇怪,老夫人最后不是赖婚吗,她把莺莺嫁给自己的侄子郑恒,这难道也是爱女儿的表现?其实,这事也不能全怪老夫人。郑恒为了娶莺莺,谎称张生娶尚书之女,具体时间具体地点,还声称自己是目击见证人。老夫人一方面是气张生,一方面也没想到自己的侄子会吭她。因此,这件事也不能算在老夫人的身子了。

第三,是关于这部戏剧的喜剧因素问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杂剧是喜剧,因为最后是大团圆结局。但是这部喜剧又有别于其他一般的喜剧。通常喜剧除了大团圆结局外,善的得到好报,恶的受到惩罚,善的战胜恶的。《西厢记》中的冲突主要是张崔与老夫人之间的冲突,老夫人是恶的一面。故事到最后,张崔向老夫人妥协,张生上京赶考,高中后回来娶莺莺,而老夫人也没有受到惩罚,她的愿意“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反而得到满足。也就是说,在这部戏剧中,是善恶两方都得到满足,不同于一般喜剧的结尾。

西厢记读书心得2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包括《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在这四部剧作里,《西厢记》是我唯一一部从头读到尾的作品。

对于西厢记,恐怕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剧中的人物了,剧中主要人物张生、崔莺莺、红娘,各自都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彼此衬托,相映成辉。就崔莺莺这个人物个性,就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出身名门家道中落的崔莺莺,带着青春的忧郁上场。封建社会中,女子常被教化“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以及“三从四德”。崔莺莺也是这个大背景下生出的大家闺秀。但是当她遇到了风流俊雅的张生,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当她分明觉察到一个陌生男子注视着自己,但她的反应是“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剧本写红娘催促她回避,而她的反映是: 回顾觑末下。 此时莺莺的这种举止已将封建礼教的规矩抛之于脑后,这一细微的动作中,不难想象莺莺以后性格发展的走向。此时年龄的她似乎还带着青春期的小小叛逆之心,但是她却毕竟是封建礼数教化下的大家闺秀,一方面她强烈追求爱情,似乎让人值得敬佩,但是另一方面她对红娘却也有所顾忌,所以她的性格显得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涉狡狯,当看到她有时一本正经,有时黠谲多端,有时又扭捏尴尬时,让人哑然失笑。

《西厢记》中的鲜明的人物性格,还有很多值得人们赞叹和研究的地方,其实这些人物性格也是成就者一部古代经典爱情剧的基础。

西厢记读书心得3看完戏剧《西厢记》后,颇具震撼与欣赏,因为之前只是在听老师讲这部极具价值的杂剧,就饶有兴趣,尤其想进一步深入了解它,于此对其剧情有了大概认识。

整个戏曲的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波澜,却表现得极丰富、生动,王实甫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使女主角莺莺的性格显得十分突出,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女子的含羞与矜持,充满了女性的另一种美。

在整场戏剧中,分为4个,一线贯串是指整部作品自始至终都是以崔、张二人的爱情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二类矛盾是指以崔、张、红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之间的根本性矛盾,以及崔、张、红之间的误会性矛盾。这两类矛盾构成了两种不同的戏曲冲突,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从而使剧情生动曲折。三个人物是指处于全剧结构中心的崔、张、红三个主要人物。整部戏就是以这三个人物为中心,通过情节发展来展示性格,又通过性格来展开冲突。《西厢记》全剧情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六次,即“寺警”、“赖婚”、“闹简”、“赖简”、“拷红”和“争婚”。全剧既有统一的线索,又有六大转折,因而使剧情波澜曲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戏剧中刻画的四个人物中,张生,一方面执着追求爱情,一方面对莺莺的心思捉摸不定。莺莺,她既要

克服封建礼教长期对他的影响,更要躲开老夫人的耳目,又不得不表现小姐的尊严与矜持,所以充满了顾及与尴尬,这种种的客观因素困扰着她。而在其过程中,各个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征尤其生动。

其中的语言极具艺术魅力,比如张生的琴声中曰: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翩翩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欲细诉哀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已飞兮使我沦亡

表达了张生对莺莺的痴情与志诚,感染力很强!

张生与莺莺的简帖,同样令人惊叹不止:

张生:相思恨转添,慢把瑶琴弄

乐事又逢春,芳心尓亦动

此情不可达,芳遇向须奉

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

莺莺: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生动地刻画了崔、张的情深意重,却蕴含这压抑与无奈

通过传简帖,表现了崔张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望自由的心情

对张生“痴中见傻,傻中见真”的形象描写,

与莺莺不仅外表美丽,而且还有炽热而又深沉的情感

于此,“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符合人们美好的愿望!

古言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

虽然张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一介寒儒,但是他对爱情的追求是大胆勇敢的,

并且英俊潇洒,富有才学和胆略。

最后,整部戏剧以喜为圆满

张生功臣名就,与莺莺永结同心,结同心!

自古以来,歌颂爱情的诗歌、小说、戏曲比比皆是,有喜也有悲,尽管大多以圆满

结局,但谁又能看到它过程中所受的波澜与曲折,其中的艰辛与坎坷呢?或许,只有真

真切切地经历了才可感悟到其中的酸甜苦辣,爱恨情长,相聚分离,以换得来之不易的美满团圆!

西厢记读书心得4提到王实甫的《西厢记》最先想到的人物必是崔莺莺,最能见出作者深厚艺术功力的,也要算是崔莺莺。别林斯基说过:“真正艺术的作品永远以其真实、自然、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以致读完之后,其中所描绘的人物好像活人一样,使你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他们。”

在《西厢记》中,崔莺莺是和红娘互相映照的极其成功的艺术形象。如果说,红娘的性格有点像出谷长风,那么,崔莺莺则属于幽林曲涧式的人物,细腻隽永,柔美恬静。崔莺莺是元代人民群众民主思想在剧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她一经诞生就又成为封建社会中争取自由幸福的无数青年男女的精神鼓舞,同时她还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可以说,崔莺莺这一艺术形象,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体。

关于《西厢记》主题思想的看法,学术界基本上众口一词认为《西厢记》是反封建。这种矛盾、含混的说法显示了人们在《西厢记》的主题思想上所处的困境,也透露了人们需要对《西厢记》的主题思想重新认识。崔莺莺和张珙二人从相爱到结成婚姻经历了一个在“礼”的约束中挣扎、冲破“礼”的约束而结合,到最终结成婚姻,也就是回归“礼”的过程。

应该要在这样的文字与已经当中感受美,慢慢享受这种美……

书香屋范文6

事实本身无趣,事实背后的观点才重要。对于摄影来说,就是照片发出的召唤。有的照片犹如契诃夫或者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短小精悍但蕴藏整个世界。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是摄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也是在大众社会层面最著名的摄影师。他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决定性瞬间”的摄影理念广泛传播、成就马格南图片社这样的摄影事业。在很长时间和很大的范围内,卡蒂埃・布勒松成为摄影的代表。

布勒松最有名的著作《决定性瞬间》在1951年出版,这本自选集是他摄影创作经验的总结之作。20世纪30年代欧洲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潮深刻影响了年轻的视觉天才布勒松,并直接促成他一生的美学追求。但“决定性瞬间”这个词并不是出自他本人,而是在英文版出版时,经由编辑建议而命名的。这个概念一经传播,就成了影响全世界的摄影理念。在中国,“决定性瞬间”通常被理解为一种表现动态瞬间的概念,一种抓拍手法和抓拍水平的标准。这里我们来看三张相对静态的照片,希望能够通过对影像本身的阅读,理解“决定性瞬间”视觉艺术在思想层面的深度,并体会他的摄影美学理念――没有形式的艺术。

这是一幅看似平静的街头景象,建筑轮廓整齐、死板,三个男人挤在一块街头设施的顶部,雕塑般凝视着不远处的楼群,时光仿佛停滞。照片中虽然什么也没有发生,但影像传递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气息。三个男人姿态各异,他们的眺望将我们的视线引向横切画面的一堵墙,它有几层厚,将街道断然分为两边。画面右侧路牌上有两条街的标志。其实,凭借政治历史知识,很多人都能判断出这是柏林墙,布勒松在1962年拍摄了这个刚刚建起的冷战标志。在这重大的历史符号面前,他没有表现士兵、宣传标语等可以体现冲突的内容,而是冷静观察日常的现场,无论在怎样动荡的大时代,人都是具体而微的。布勒松是一位纪实摄影师,而不是新闻摄影师,他的影像不以传递信息作为前提,而是传递气息为标准。他对时代、社会的认知,形成他的观点和态度,就像他说的“事实本身是无趣的,事实后面的观点才是重要的”。这张作品构图严谨,影调凝重,在一片死寂中传递出作者对冷战的解读。

布勒松生活在一个摄影师的伟大作品要靠双脚走出来的时代。1948年底,他来到中国,将相机对准了中国现代进程中最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冬日阳光寒冷而生硬,布勒松在街头与一个中国人相遇,此人形如枯槁、笑容谦卑。布勒松设法让男人停下来并接受了拍摄,还通过翻译和被摄者交谈,得知这是一位末代皇宫的太监。这样的身份标注,一下子让懂得中国文化的人获取了解读人物形象的密码。此人的笑容,不仅是他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某种中国扭曲历史的体现。这张照片结构饱满,人物以浅色墙体的影调衬托,背景处围墙向远方汇聚,一个路人和投影一起向画面的纵深处走去,这样的视觉延伸导向反过来又把太监这个人物推到前沿。@张照片的“决定性瞬间”,不仅通过人物瞬间表情,也通过视觉结构,体现出对这个人物命运的解读。 1948年12月

中国北平,末代皇宫的太监

卡蒂埃・布勒松的摄影态度是强调客观性。他使用小型相机,在走在街头巷尾,低调地拍摄。为了拍摄名人肖像,布勒松首先训练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学习与被摄者在近距离、甚至是狭窄的室内空间交流。1946年他在巴黎塞纳河上著名的“艺术桥”上拍摄了法国哲学家萨特。萨特在桥头叼着烟斗与一位朋友交谈。他们站立不动,但布勒松抓住了萨特看向画外的一瞬,这一瞬间模糊了萨特眼睛斜视的残疾与面部表情之间的区别,让人物活了起来。这两张照片放在一起观看,有一种相似性。主体都处于右边,背景都处理为线条透视强烈的结构。从这样的作品并置观看,会对作者的直觉有一种印证。 1946年 巴黎艺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