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小实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小实验范文1
今天我就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针浮在水上。
针,家家户户都有,可是它怎么会浮在水上呢?我非常好奇,就动手做起了实验。首先准备一个妈妈用的缝衣针,还有盛满水的大口碗,一张普通的餐巾纸和一个牙签。
我先将餐巾纸平摊在桌面上,再把针放在餐巾纸上;接着,我用双手拎起餐巾纸的两端,连纸带针一起轻轻地放在水面上。顿时,白色的餐巾纸浸水变成了透明的,十分均匀平整地浮在水面上,我赶忙迫不及待的拿起牙签想把餐巾纸从碗里拿出来,可是没想到针一下子就落入了碗底,实验失败。我想,有可能纸还没有完全浸透。
第二次实验开始,这次我没有上次那么心急了,等餐巾纸的四个角全都沉下去以后,我看到纸的中间部分却仍然一动不动,针和纸还紧贴在一起。于是,我拿起牙签,轻轻地将餐巾纸慢慢地按入水中,然后用牙签把餐巾纸再轻轻地从碗里捞出来。我小心翼翼的做着,眼睛一眨也不敢眨,生怕碰到针,等餐巾纸完全从水里捞出来的时候,我看到针稳稳地浮在水面上,我高兴地拿着牙签大声的说,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但是,针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这时,我想到了电脑,上网查了查,原来水的表面有一定的张力,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针就不会下沉。我明白了针能浮在水面上的道理。看到缝衣针浮在水面上自由自在,我的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科学小实验范文2
一、家庭小实验的特点和现状
家庭小实验实施的时间和地点不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实验器材具有家庭化的特点,可收集生活中的化学药品,如食盐、食醋、鸡蛋壳、铁钉、铅笔芯等。同时,可以用生活用品替代实验仪器,如用水杯代替烧杯,塑料饮料瓶作为反应容器,家用塑料小勺代替药匙,等等。实验内容与生活贴近,学生可以通过实验了解日常生活现象中的化学原理。实验的自主性强,学生独立操作,亲身体验、观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同时实验的趣味性又强,可以与家人一起完成,形式轻松,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束缚,家庭小实验并没有引起教师、学生及家长的重视。许多家庭小实验形同虚设,没有起多大的作用。其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现行的考评机制影响了家庭小实验的开展。面对着升学压力和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师很少顾及家庭小实验,没有在思想和行动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者讲实验代替了家庭小实验。其次,客观条件也限制了家庭小实验的落实。在有些家庭,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学生往往由于无法找到实验材料而无法进行实验。再者一些学生长期寄宿在校,很少有机会接触家庭小实验,从而使得教师对家庭小实验的教学流于形式。
二、家庭小实验的组织实施
家庭小实验是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的实验活动,其组织实施的措施如下:
1.要让家长认识到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小实验是学习而不是不务正业。
2.教师应当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一方面,要尽量多地教给学生一些收集常见药品、简易仪器的方法。如废电池中的锌片、石墨棒,路基中的石灰石、塑料瓶、钢丝等。教师根据学生家庭中的实际情况还应提供一些必要的药品,如胆矾、盐酸等。在实验器材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改制一些废品为简单器具。如滤纸可用棉花或几层棉布代替,漏斗也可用饮料瓶的上部截得,且可大可小,试管可用针剂瓶、玻璃管可用饮料吸管代替等。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接到实验任务后,根椐实验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在头脑中复习整理相关知识,懂得反应原理,并设计出详细的实验方案。
3.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
为了使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实验成功率,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要详细地审查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检查计划的药品用量是否适当,操作顺序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对于学生难以预想的影响实验效果的一些因素要提前向学生说明。此外,教师还应对家庭小实验进行安全指导,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教师要提前预测,提醒学生注意,并向学生介绍有关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防患于未然。
4.实验是由学生完成的一项具体工作。
根据各个家庭小实验的不同特点,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一种是学生回家或在宿舍单独实验,采用这种方式的家庭小实验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原料易得且价廉。如“巧除水垢”、“羊毛织物燃烧”等实验。有些家庭小实验较复杂,所用物品难找或昂贵,许多化学药品需要教师统一发放。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若学生单独操作药品还不能满足要求,对于这些实验就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即把全班同学每5人分成一个小组,组内同学共同完成任务。
5.对实验结果进行验收。
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的实验,他们的实验结果需要得到教师的验收和评价。教师及时验收和评价,能对实验的完成情况起到检查和督促作用,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实验成果的尊重,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实验兴趣。根据家庭小实验的不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验收方式。对于多数最后都能得到具体有形的实物样品的实验可以采用实物验收的方式,展示这些实物样品能直接反映实验完成的优劣。例如:做完“结晶硫酸铜晶体”这一实验后,把全班同学制成的硫酸铜晶体放在一起,师生共同参观验收。同学们在参观、比较、评价别人“实验成果”的同时会主动对照自己的实验结果,发现优点和不足,分析原因。有些实验的成败是通过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体现的,这类家庭小实验可以采用检查学生实验报告的方式验收。教师通过认真审核实验报告,评定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教师在对实验结果验收的同时,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实验的成功之处要充分肯定,对于不妥的地方要明确指出,同时要提出教师的指导意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求实、严谨的学习品质。
6.实验后教师要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在独立完成家庭小实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或联想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某些实验原理不明,实验现象不能解释;二是实验失败或效果不佳时查不出原因;三是对自己的某些新的设想不能肯定。因此,教师在每次实验后应该及时安排时间答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共同分析,耐心解答。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做“红花绿叶”这一实验时,学生们按要求一般都能完成实验,但却不清楚实验原理。为此,要向学生讲解石蕊、酚酞等酸碱指示剂的组成及变色原理。再如,在用酸溶液除去热水瓶水垢的实验中,有时水垢很难除去,对此学生可能提出质疑。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这可能是酸的浓度太低或者酸性弱的缘故。
三、做好家庭小实验的意义
1.家庭小实验与课堂知识联系紧密,有利于巩固学习成果。
例如,在做食醋与苏打粉反应的实验时,需清楚这是酸与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与另一种盐,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是否所有的酸与盐都能发生化学反应,需要怎样的条件,都是学生要认真思考的。所以家庭小实验能促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深入思考,真正巩固知识。
2.家庭小实验使学生在生活中接受科学教育,培养情感。
开展家庭小实验,可以让学生走出学校的小天地,走向社会的大学校。家庭小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试剂许多是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而要完成这些小实验,学生们只有自己动手,想方设法准备所用仪器、试剂,才能创设自己的“实验室”,从而可以密切学生和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由于实验是在家庭中进行的,一方面可以得到家庭及社会的帮助,调动社会助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家庭其他成员,甚至左邻右舍接受科学教育,这种强大的社会作用是在教室中无法达到的。
科学小实验范文3
激发探究热情
趣味小实验因其本身显著的特点,对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把趣味性的小实验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快速地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科学的环境中。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空气中有什么》这课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二氧化碳有直观的认识,笔者引入了《可乐喷泉》这个趣味小实验。由教师在教学的导入环节进行演示。将一瓶五升可乐的瓶盖拧开,放在塑料水槽中,而后将三十二粒曼妥思口香糖放在卷成的纸筒中迅速倒进可乐瓶中。这时,大量的可乐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会从瓶口喷涌而出,形成十公分左右的“喷泉”,刚开始,孩子们只是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在摆弄各种物品,当他们见到喷涌而出的可乐时,全班也沸腾了。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进行下面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火山与地震》这课时,笔者准备材料,试着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用土豆泥和番茄酱模拟火山的喷发,引导学生建立模型,研究火山喷发的成因。但这个实验的时间长,实验效果也无法表现出火山突然喷发的剧烈状况。因此,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笔者又引入了另一个趣味小实验《沙子火山》。用沙子在实验盘中堆一座小山,把胶卷盒底朝下,压入沙堆顶部,在空胶卷盒中放入一些发酵粉。再把醋和食用色素在玻璃杯中混合好,再倒入胶卷盒中。这时孩子们发现,胶卷盒中形成的泡沫迅速喷出,在沙堆上形成红色的小溪,很好的再现了火山喷发的场景。这时孩子们的兴致也被点燃,积极投入到研究火山的特点中来。
有助于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研究透镜》这一课时,学生将学习光折射的知识。课前,孩子们对光折射的现象多少有些了解,但并不深刻。因此,笔者引入《捉迷藏的硬币》这一趣味小实验来帮助学生完成对这一知识的建构。先在玻璃杯底下放上一个一元硬币,然后在玻璃杯中装满水,再把碟子放在杯子上面。试一试,能否看到硬币。然后,在硬币上滴几滴水后将其再次放到玻璃杯底下,试试看能否看得见硬币。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发现,只能看见滴过水的硬币,而没滴过水的硬币却“神奇”般的消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引发了学生思维的剧烈碰撞,大家热烈地讨论起来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借用趣味小实验,有意创设冲突或矛盾的事件来引发孩子的思维产生碰撞,使他们无法对某些新的发现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产生不满意的心理。
这时,笔者让他们回家自己查阅资料寻找答案,下次上课时再来交流。带着满肚子的疑惑,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要来解开折射的迷题。在第二天的课上,各个小组踊跃发言,纷纷说出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的学习状态都很投入,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终于明白光折射程度的差异是出现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在第二个环节中,孩子们带着“不满意的心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教学支架”,对未知的情况进行了自主的探究,从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中建构光折射的相关知识。可见,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恰当设计和引入一些趣味小实验来充当“不一致的事件”,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来建构科学知识,从而让他们“在已有的经验世界里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
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趣味小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电磁铁》这课时,为了让学生对电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笔者引入《能打招呼的电子娃娃》这一趣味小实验。该实验利用废旧的娃哈哈瓶做材料,将漆包线在上面缠绕五十圈左右,再将厚纸板剪成娃娃的形状,用透明胶将其与吸管固定,在纸板的下部前后各贴一个磁铁。最后,用电池给漆包线通上电,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当线圈通过电流时,娃娃就会随着磁铁摇摆起来。这个小实验可以安排在最后一个课时进行,也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预先向学生讲明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让学生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制作完毕后,再带到课堂上来展示。为了完成这个小制作,孩子们得去收集各种材料,得去思考怎样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得去动手探究,失败了还得重来,还得向教师和家长请教,通过这一番 “折腾”,孩子们对电磁铁产生磁力的原理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一小实验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还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获取成功的喜悦。
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注重将课堂内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而许多的趣味小实验本身就来源于生活,通过趣味小实验的演示和操作,学生不仅对课堂上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还能较容易将课堂上的相关知识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一课时,笔者引入了《雨水溶化建筑物》这个趣味小实验。这是个对比实验。找两个玻璃杯,一杯装水,外侧贴上“中性”两字,一杯则在水中放一匙柠檬水并搅拌好,外侧贴上“酸性”;再取两根粉笔,分别在上面刻上英文字母“S”;再将两根刻字的粉笔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过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并取出粉笔,孩子们会发现放入柠檬水中的粉笔上,英文字母已几乎看不见,而放入清水中的粉笔上英文字母依然清晰可见。从这个对比实验中,孩子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酸雨的腐蚀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对其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就显得水到渠成。这个小实验也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环保的种子,他们学会了将课堂上知道的环保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爱护我们的地球,逐步建立起科学生活的态度。
科学小实验范文4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科学小实验 实验内容 操作材料 指导策略科学小实验是引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活动,既可以调动幼儿学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是对幼儿智力和能力的综合训练。
一、选择适宜的实验内容
科学小实验的内容要科学、有趣、浅显,材料要多样化;科学教育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重在启迪,而非深奥知识的传授。因此,在选择内容时,既要激发幼儿兴趣,又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同样是《有趣的水》这一主题,小班和中大班选择的实验内容要有所区别。如小班幼儿可以找自己喜欢的颜色,用吸管将颜料滴在水里看水的颜色变化,中班可以通过做饮料的游戏,体会饮料的淡浓和水量多少的关系。幼儿在一次次的动手尝试过程中,体验到玩的乐趣,发挥主动性。
二、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
皮亚杰提出:“幼儿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由于材料是幼儿的活动对象,只有投放材料得当,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活动。
(一)目的性。“做中学”指出“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亲历发现过程”。如果提供的材料过多过杂,幼儿往往就只关注事物的表面特征和非常明显的现象,因此提供的实验材料应简单、直观、有趣,体现目的性,以引发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饶有兴趣地探索事物间的简单关系。在小实验“不塌的纸桥”中,老师提供不同厚薄、折叠成不同形状的纸张,让幼儿用纸和积木配合搭成一座桥,并往“桥”上放物品,比较哪种纸桥抗塌的力最大。若老师提供多种材料,且各种材料引发的科学现象差异不够明显,致使幼儿不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知胡乱堆放,几乎没有察觉纸的厚薄、折叠形状与所放物品多少之间的关系。正因为过多材料及其蕴含的科学现象超出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理解水平,他们才会很快转移注意,玩起搭积木、折纸飞机等与实验无关的游戏。
(二)层次性。投放材料应有层次性,要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将操作材料“细化”,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自主地探索。如在探索有关“电”的实验时,我分别投放四种难易不同的材料:第1次投放的材料,让幼儿将电池正负极的线与小灯泡及各种线(毛线、铁线、铜线、铝线)连接,看哪种线可导电(即让小灯泡发亮);第2次提供的材料,电池正负极上的线要与其他电线和灯泡连接,使小灯泡发亮(串联);第3次提供的材料,电池正负极上的线可以和不同的电线和灯泡连接,使多个小灯泡发亮,(并联)。这些材料所蕴涵的知识技能不但具有层次性,而且具有挑战性,幼儿非常喜欢。
(三)丰富性。丰富、足够的操作材料能吸引幼儿,满足幼儿人人都操作、探索的需要,是幼儿进行思维和探索的物质基础,因此活动中要根据活动目的、内容为幼儿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幼儿创造探索的环境。如在科学活动“沉浮”,有以下操作材料:玩水;东西放到水里会怎样;接着加深难度使浮的物体沉下去,使沉的物体浮上来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前还准备一些操作材料:水、石子、木珠、玻璃球、塑料小玩具、铁块、铁夹子、纸折的小船、棉花、乒乓球、贝壳等。有了这些材料,就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边玩边学,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凭兴趣观察,操作发现,积累新经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讲究有效的指导策略
在幼儿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通过看、听、闻、摸、尝等途径与事物亲密接触,感知物体的特性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实验操作的兴趣。
(一)根据目标,激发兴趣。由于不同年龄幼儿有不同的个体能力和培养目标,根据年龄阶段的幼儿培养目标,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激发幼儿的实验兴趣。《指南》指出:“小班幼儿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如白开水怎么变甜了,先让幼儿尝一尝,比一比,白开水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变甜,然后让幼儿实验,知道是因为糖宝宝跑到开水里了,所以白开水变甜;中大班幼儿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然后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让幼儿在实验中探索发现,教师帮助小结整理出科学道理。
(二)引导观察,记录发现。记录可以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和探索欲望,幼儿记录获得的信息,使幼儿关注探索过程和事物的变化,把抽象的信息变成具体的符号和图表,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小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简单做记录,如用上下的箭头表示物体的沉浮;中大班幼儿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他们完全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记录。如“会变大的食物”实验中,幼儿可以先猜测木耳、紫菜等食物泡水后是否会变大,推断它们可能会变得多大,然后带着问题实验,将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更可以指导大班的幼儿完成时间较长的阶段记录,如“种子”实验,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发芽成长过程,让幼儿对其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幼儿学习记录集的信息或观察到的结果,对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关注差异,获得体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个体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及学习方式,采取有效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教育方法,使每个幼儿都有充分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如在《钓鱼》游戏中,我根据每位幼儿的自身发展特点和水平进行相应的指导。能力弱的幼儿,我指导他能自己钓上来鱼即可;中等水平的幼儿,我指导他们能做出实验记录;能力强的幼儿,我指导他们把自己的实验记录向大家介绍清楚。这样,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都得到满足,同时自信心和成就感得到加强,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随之提高,使每个幼儿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科学小实验范文5
【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小实验 导入 兴趣 生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14
我国20世纪末就开始对幼儿的科学教育进行专门的研究,科学教育作为完整并且不断丰富与发展的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想要培养更加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人才,就要关注学生的起步阶段,而幼儿阶段的科学教育必不可少,具备科学精神已经成为当下一个优秀人才的基本素质,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而这种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就是科学的小实验。很多教师目前虽然也采取科学小实验教学,但是开展的时候受到太多局限,导致幼儿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意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导入一定要做足功课。导入对于幼儿来说是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部分,必须做到形象、生动、和科学实验内容有关、足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等。教师在开展科学小实验之前可以先通过讲故事或者设置简单的小疑问的形式来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这样他们就会心甘情愿积极跟着老师进行一步步探索,认真思考问题,进入科学实验教学的情境,也便于教师树立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
例如,在学习“重力和浮力”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个小的实验,把实验材料小船放在水中,之后在上面不断加被承载的小型实心塑料球或者塑料板,进而使孩子领会小船产生的浮力是有限的,通过换不同大小的船得出船的质量也与浮力大小有关,进而使学生掌握这一科学内容。但是教师不能一开始做小实验就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需要掌握的基本科学内容,而是要设置新奇的导入来带动学生求知欲的膨胀。例如,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猫先生过河”的故事,小朋友都知道小猫不会游泳,但是猫先生为了给别的小动物治病,该怎么办呢?教师可以先以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为猫先生找到解决办法,以此为切入导入“浮力”的教学,就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活跃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导入还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开展,因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产生很多疑问或者感受,教师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结合幼儿的日常经验进行导入,让幼儿能够快速理解问题,进入学习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观察幼儿的学习阶段和生活倾向,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经常注意的事件或者内容,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导入。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幼儿对于校园里面的一些小草小花很感兴趣,就可以以此为切入,使得导入切合幼儿的接受经验和生活感受,更加自然妥帖。例如,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季节植物的变化原因,就可以以校园的植物为例来进行引导。总之,导入就是科学实验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加以重视,不断丰富创新。
其次,兴趣是开展科学小实验教学的重点考量因素,符合幼儿兴趣的科学实验内容会极大带动其参与性,实现实验过程的高效和高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围绕幼儿的兴趣方向综合设计科学小实验的内容。众所周知,兴趣是引导孩子参与知识掌握过程的第一任老师,是内在的推动力,是孩子真正自主参与的必要支撑。而有了兴趣的加入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就会被充分带动,继而促进教学的高效完成。
第一,正确认识科学实验教育的目标。我们并不是为了让幼儿掌握系统科学的知识和经验,而是为了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树立科学的实验意识和参与能力,对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开展实验的时候不能过分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自己的步骤或者要求统一进行规范实验,而是要注重实验过程中的引导,发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方向,循序引导,尊重学生的实验主体意识,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兴趣的产生和维持。
第二,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关注孩子爱动、爱玩的天性,因此教师在设置内容方面也要多设计这样的实验内容,例如,在让孩子掌握磁铁的引力方面,教师就可以让孩子们在简单的实验材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铁类物品,然后利用磁铁来进行挨个实验,他们就会发现一个磁铁可以吸6至8个回形针,而对于重一点的铁勺却只能吸一个,教师可以再让幼儿思考原因,这样他们在自己的玩乐过程中就会自觉理解基本的科学小实验内容,继而掌握科学知识,使得教学过程顺利开展,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发展。
第三,兴趣的建立还需要教师对孩子开展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幼儿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同,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在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建立自信,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回答,带动整体实验氛围的活跃,实现高效实验教学。总之,兴趣是幼儿实验教学的内在助推力,教师要不断结合学生的发展阶段,开展新的兴趣科学小实验教学。
最后,结合幼儿的生活内容开展科学小实验,增强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树立科学的生活意识,这是推动幼儿今后科学、健康发展的必要内容。生活和科学两者关系是十分紧密的,而增强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树立科学的生活理念也是科学小实验开展的重要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幼儿的生活实践来开展科学实验,从而增强孩子的生活适应和解决能力。
科学小实验范文6
一、切实重视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教学
初中物理第一、二册课本中安排的小实验有21个,练习中的实验题就更多了。这些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这此小实验适应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一方面,简单易做,可以由学生自己取材,自己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紧密配合教材,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筋,从中领悟学习的物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促进他们的智能融洽结合,和谐发展。
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教学,教师是关键。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和整个体系,按照各个小实验和实验题的不同特点和作用进行分类,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包括实验的组织形式,时间安排和效果检查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设备不太复杂、材料容易收集,操作比较简单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特别是小制作和设计实验,教师要给予指导,甚至做出示范;还要注意提前“备料”,平时注意收集资料。
二、调动学生做好小实验的积极性
首先,我们举办实验的小展览,把前届学生的小制作,获奖作品、实验报告或小论文以及科学家的小故事等展览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其次,要注意抓“起步”。第一册物理练习――关于长度测量的观察、实验题,课后第一个小实验又是自制的卷尺测身高。我们挑了几个学生把自己测得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因为他们的数据各不相同,我们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并教育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和如何多动脑筋,多想几个为什么,然后再让活宝重新测量,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初中二年级做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虽然橡皮筋容易找到,但实验时不很准确。我们就稍作改变,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弹簧,指导他们制作弹簧秤,并逐一校准。由于弹簧秤的实用性,学生高兴,家长欢迎。在初中三年级,为了加深学生对摩擦起电的理解,我们把课后磨擦起电的实验与练习中自制简单验电器的实验题结合起来,利用第二课活动时间进行分组实验表演评比。学生分组比赛,都希望自己小组获胜,于是翻资料,找“顾问”,情绪很高。评比时,实验器材有:塑料泡沫、牙刷、梳子、兽皮、腈纶布等,验电器式样也各异。有一个学生还当场讲了一段梳头发、脱腈纶衣见“鬼火”的模拟故事,使活动更具声色。
三、大胆改进小实验,加强小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82页关于光的折射现象,实验中,我们学生做了“水中分币折射现象”的小实验。学生倒水时往往会把分币冲浮而游动,达不到实验目的,即使慢慢倒水,保特分币在杯底的位置不动,学生对倒水后能看见分币,并随水面的升高而上浮的现象,往往怀疑为分币被水冲浮起来了,影响实验效果。我们将这个实验作了改动,把课文中的“往空的茶杯里放一枚分币”的做法改成“在空的杯底涂上一点红漆”或者直接利用搪瓷牙标底部有年瓷的黑点代替分币来做实验,使实验更为简单易做,效果更好。
为了更好地配合课内教学,我们增加了一些练习性的小实验。例如,利用磁极相互作用的性质作“自动跳棒”、“小猫钓鱼”小制作。利用大气压的作用作“空茶壶变茶”的魔术表演等。讲到光学时,我们拿了一些口径相同的凹、凸透境,平面境玻璃镜,让学生分辨。结果,同学们各显神通,有的用于摸透中央和边缘厚薄来分辨,有的同学提出了用放大或缩小的像来分辨的方法。
四、把小实验、实验题引进课堂教学中来
有些小实验、实验题跟课内的物理概念、规律密切相关,可把它引进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我们把上述水中红漆点折射现象和用纸盒烧开水的小实验等引进课堂,分别给学生做和教师演示。实验时,学生看到意想不到的现象无不感到新奇,产生疑问,并由“凝”激“趣”,随时进入新课,效果很好。
在第二册第114页练习中,关于“一位同学做实验时,需要阻值为2Ω、5Ω、40Ω的电阻各一个,但是手边只有一些阻值为10Ω的电阻,请你为这位同学考虑一下,怎样用10Ω的电阻,组成所需要的各个电阻,一共需要多少个10Ω的电阻”的实验设计题,有些学生感到困难。我们就利用习题课的时间,引导学生计算,经过计算,然后引入实验设计,再不感到困难了,这样既巩固掌握了所学的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做好小实验,大力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
初中学生一个特点就是爱动手,在养成做好物理小实验习惯的基础上,可以布置一些有意义的实验给他们做,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在创造因素。如在学习平面成像时,我们布置学生拿两个平面镜,平行相对而立,中间放一只小车,从一镜旁看,能看到另一镜里有几个小车的像?起初,学生的答案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经过争论和实验,学生激动地对老师说:“我们从镜亮度看到一列车队,有无数个像!”我们又以理发店里的人在两面镜中间,可以看到对面镜里无数个像来启发他们,其中两个学生还制成了一个小作品《万里街》。
初中物理第二册中有一个小实验:“楼梯电灯开关电路”在楼梯(或楼道)中间安装的电灯,需要在楼梯的上、下两头都能控制它,当上楼时,能用下面的开关开灯,人上了楼梯以后,能用上面的开关关灯;当下楼时,能用上面的开关开灯,用下面开关关灯,让学生根据设计的电路图,组装电路。有一个家住在医院的学生,做实验后提出了一个绝妙的联想,病房1、2号病床上分别装上一个电键,各控制护士室里的一盏小灯泡,则病人与护士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