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课堂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跳水课堂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跳水课堂笔记

跳水课堂笔记范文1

一、合理开发拓展,让教材“活”起来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要让学生“动”起来,我们首先要让教材“活”起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纵观历届台州市职教数学大比武,获奖教师大多都根据学生学情对教材进行了合理开发,这也与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鼓励教师成为数学探究课题的创造者的要求相符。

事实上,现阶段所使用的新教材增加了不少与现实联系十分紧密的内容,特别是在每一章的引言处均有这样的设置,教师应重视这些内容,必要时加以拓展和延伸。另外,中职学校各个专业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很多,在备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对教材进行合理化处理,积极寻找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学生乐于动脑、动手、动口的课堂学习氛围。

案例1:“任意角的概念”教学中,笔者就改造了书本的两个情境。

情境一:在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上,我国摘取了119枚金牌,以绝对优势位列金牌榜榜首,尤其在跳水项目上更是包揽了全部10枚金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看精彩片段吧!(视频)欣赏完了精彩片段,请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讲解员的讲解: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指的是多少度呢?

情境二:请两位同学上来演示用活扳手旋松、旋紧螺母。若其中一位同学按逆时针方向旋松螺母形成一个角度时,则另一位同学要旋紧螺母,就需将扳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时能否用这个角清晰地表述出旋松、旋紧螺母的过程?如果不能,那它们旋转过程中所成的角应该怎样表示呢?

通过上面的两个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仅用锐角或钝角范围的角,已经不能反映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对角的概念进行推广,从而引出课题。

案例2:在旅游专业班级的“指数函数”教学片段。

师:“假设今天我们去兰州旅行,请同学当导游,来介绍兰州。”

生:“兰州是我国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有历史古迹敦煌莫高窟……”

师:“那么兰州最有名的小吃是什么?”(设计课堂的“兴奋点”)

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拉面。”

师:“做拉面时,面从1条变2条,2条变4条,4条变8条……,依次下去,拉面师傅拉10次,能拉出几条面?”(大家动手计算)

师:事实上不可能一直这样下去,你能作一般的推广吗?

教师合理引导,学生思考后,得出了面的条数y与次数x的函数关系式:

上面两个案例都对教材进行了有效开发,为生“动”搭建了较为充分的平台。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也正因为如此,课例中的新知识建构比较自然。另外,在研究学生接受知识上,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每一步的推进都是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的,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教材“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

二、设置问题探究,引领学生会“动”

课堂上,学生的“动”不应是盲目的、随便的,而应是有目的的、有准备的,这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引领生“动”的最基本而又最有效的策略应该是设置问题。这里的“问题”不是指狭义的“数学问题”,而是指广义的能产生思考价值的“各类问题”。当然,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做到跳一跳,够得到。尤其是核心概念的教学,更要明确目标,对于有些难点概念,不妨引入探究元素,让学生多一些思维参与。

案例:“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教学。

“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是立体几何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于“有了二面角,为什么还要研究二面角的平面角”不甚理解,对于“怎么想到那样定义二面角的平面角”心存疑惑。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再加工”,针对定义的引入,运用操作情境设置问题串,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课堂片段:

教师把笔记本电脑缓缓打开,边操作,边解说:大家是否感觉到这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二面角在逐渐变大?

问题1:这个二面角有多大?如何刻画一个二面角的大小呢?

教师再让学生翻开一本书到某一位置(与笔记本展开的角相当)。

问题2:这本书张开的角与笔记本电脑展开的角哪一个大?何以见得?

学生1:需要量一量。

问题3:如何度量一个空间角呢?(略为停顿)有没有这样的先例?

学生2:可以转化为平面角,前面已经学习过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可以类比。

问题4:选择哪一个平面角可以刻画、度量二面角呢?这样的平面角有几个,是否是唯一的?

教师见一些学生面露难色,便投影出一组提示性的问题:

(1)考虑角的两条射线落在什么位置?在某一个半平面上行吗?

(2)角的顶点应该落在什么位置?

(3)具体地说,这两条射线该如何放置,才能合理地刻画这个二面角呢?

以上先通过对电脑、书的操作设置问题串,并辅助于对话、合作交流对“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从明确研究目标到进行代数度量,再到给学生一个类比、发现的引导以解决最后的问题,这是运用由远及近、由指向不明到指向逐步明确的“分级提问”来促使不同程度地激活。这样一来,学生给“二面角的平面角”下定义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跳水课堂笔记范文2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9-0052-03

自主学习作为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在教学中的状态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然而,很多时候学生“自主”并不容易。就教师的教而言,“自主”应该是在具体学习任务引领下的自学,但情感态度目标难于达成;就学生的学而言,“自主”应该是相对自由的学习,但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评估成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可以围绕探究什么、怎么探究、探究成效三个方面展开教学,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一、在明确学习任务中解决“探究什么”

自主探究必须先明确“学什么”的问题。“任务”是自主学习的活动指标。课堂上,要将学习目标具体化为自主学习、探究的任务。因此,有了具体、适宜的学习任务,学生探究才有方向,有内容,有动力。

(一)分解任务,探究出知识点

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才有助于学生有效探究知识,发展能力。如:教学“生活中的小数”一课,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分解为如下任务:(1)写出你喜欢的零食、玩具的价格各三个,并说说表示什么意思?(2)书中出现的小数,又表示什么意思?(3)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小数?它们有什么用处?其间,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加以分解。这样,面对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

(二)动手实践,探究出兴趣点

将学习任务趣味化,探究过程有一定的启发性,是自主探究重点关注的。动手实践不仅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活动方式,也是摆脱依赖性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应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提高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趣味。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就可以引发学生在产生问题后,动手实践:(1)一半,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写一写。(2)列出自己喜欢的分数。(3)创造几个分数,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这样的问题,有利于通过直观手段进行学习,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索分数的意义,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紧抓主题,探究出问题串

学习任务要少而精,就要抓住主题,突出要点,让学生通过有主题的问题串集中精力深入学习。探究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例题、练习题,产生主题性问题。如:教学“乘法的分配律”一课,学生可以围绕分配律产生探究一组问题:(1)会用数字来表示乘法的分配律吗?(2)会用字母来表示乘法的分配律吗?(3)会用文字来表示乘法的分配律吗?(4)会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吗?这样的任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难易适中,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复杂的知识简化,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任务就要关注自主探究。这种“任务中心的课堂”,其实就是从“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变。

二、在指导数学阅读中解决“怎么探究”

数学语言日益成为人们交流的科学语言。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在学习高度简约符号化的数学语言中,数学阅读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加强数学阅读引导,才有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在自主探究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读什么呢?

(一)读数学教科书中的“主题图”

“主题图”是新课程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教材中的“主题图”形象直观、内容简明、主题鲜明。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主题图,领会图意。如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负数”的主题图,图上画一位播音员在播报天气预报的情境,教师可以这样指导:

师:播音员播报的天气怎样?

北京:-5度到5度。(今天最高气温5度,最低气温零下5度)

上海:0度到8度。(今天最高气温8度,最低气温0度)

海南:18度到22度。(今天最高气温22度,最低气温18度)

拉萨:-18度到8度。(今天最高气温8度,最低气温零下18度)

现行教材改变了过去用例题讲授知识的编排形式。用“主题图”告诉师生本课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直观地认识温度中的负数该怎样读和写。这样,学生应该是“主题图”中数学问题的发现者,还应该是“主题图”数学活动的体验者。让学生把主题图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在图形与文字互相补充中获取信息。使学生体会到:要完成任务不读书不行,读书不细不行,读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刻不行,从而达到读“主题图”探究问题的目的。

(二)读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

阅读例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规范书写和正确表达解题格式。如四年级上册教材“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教学,教师可以这样指导:

师:从例题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生:上午冰雕区里有180人,下午有270人,每30位游人要一位保洁员。

师:你们能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吗?

生:下午要比上午多几位保洁员?

师:你们是怎么列式的?

生:270÷30-180÷30

师:270÷30-180÷30表示什么意思?

师:如果只看算式,你会计算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270-180)÷30

师:(270-180)÷30又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生: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在阅读本课例题时,不仅要让学生看看、念念,教师更要关注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让学生边读边做,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这样阅读“例题”内容,理解才会深刻。

(三)读数学教科书中的定义、法则

数学教科书中的定义、法则、规律是经过归纳得出的准确性表述,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强的特点。如“周长”中定义表述:“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如果学生能对“封闭图形”、“一周”等进行推敲,建立“封闭图形”、“一周”等表象,并能在实物中比划出它们的周长,这样阅读才算对定义的理解。

(四)读数学教科书中的“你知道吗”、注释等补充资料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术语和数学文化,数学教科书在适当地方插入“你知道吗”和注释。例如,“年、月、日”一课,认识平年和闰年是“年、月、日”这节课一个重要知识。对“通常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的规定,只要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本“你知道吗?”这则小常识就可以解决。最后注释中补充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果还有疑问,还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相关书籍,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只有这样完整地阅读才能体现“自主探究”的有效性。

当然,“自主探究”的“自主”不等于“自会”。有效的数学阅读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必须纯熟且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教师要长期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培养数学阅读的习惯,与学生一道共读数学学科的优秀读本,才能切实提高在“自主探究”环节数学阅读的实效,解决学生“怎么探究”的问题。

三、在呈现学习成果中解决“探究成效”

“探究成效”有赖于学习成果的呈现。学习成果的反馈过程,除了要注重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态度的反馈,还可以针对学习主题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做好四个方面的笔记或学习卡进行学习成果的反馈比较有效。如在探究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师可以作如下引导。

(一)独立解答一次课本例题

如根据主题图可以提出问题――中国跳水选手第一跳比外国选手多几分?列式:53.4-49.8=( )分。可以列竖式计算:

(二)标注已理解或掌握的知识

如观察例题,我发现小数的加减法计算要注意几点:首先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开始算起,最后的结果也要点上小数点,得数的末尾如果有0要省略。我发现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与整数的加减法一样。

(三)记录迷惑与不理解的问题

如,有同学问:如果是整数减小数,数位怎么对齐呢?60-59.84=( )该怎样列竖式呢?

(四)独立解答课后练习题

我会算:0.87+5.68= 6.55 14.56-0.19= 14.37 25.09+5.6= 30.69,但25.09+5.6= 30.69这道题要小心,25.09是两位小数,5.6是一位小数,5.6的6要和25.09的0对齐,十分位对十分位,这样才做到小数点对齐。今天的收获真大!

跳水课堂笔记范文3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180-02

在现代教育所依靠的社会环境转型时期,教育理念也在潜移默化,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模式相互碰击,给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战。在大力普及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唯有把握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因此,那么如何正确定位小学语文教师角色?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意味着,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故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是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除了言传身教外,更多的是一种互动交流,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亦师亦友。

一、教:传道授业解惑

对于教师这一职业,其首要角色就是教,就是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课堂教学的直接任务,就是让学生突破教材内容的难点,通过领会、理解、掌握重点的教学内容,并使当前所学知识与以前的知识衔接起来,使所学的指数相互贯通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学生认识事物、领会理解知识的顺序,丰富教学手段,认真组织教学内容。

1、由“主宰”到“引导”

传统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一言堂”,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灌输“不许讲话,听老师讲,不许说与教材无关的内容”这样的思想,自己是课堂上唯一的主宰者。尽管现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尽可能的转变思想,努力改善师生关系,但日常教学中的非民主现象比比皆是,教师是学习的主动者、学习的主体。相反,学生是被动者,这不仅有违教育理念的“人文性”,同时也扼杀了孩子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小学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的媒介,主要任务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障碍,起到的是一种辅助作用。教师由于阅历和知识远比学生丰富,对教材的理解也远比学生深刻,因此不能把个人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主宰者”向“引导者”转变,让学生独自思考的同时,允许学生各抒己见。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如我在教《跳水》教学片段:

我:课文开头“风平浪静”交代了什么?

生:交代了当时的环境。

我“为什么要交代当时的环境?

生:因为在返航中,加上“风平浪静”,水手们愉快,悠闲。所以,他们才有时间、有兴趣拿猴子取乐。

我:是不是就这些?

生:正因为“风平浪静”,文中图上的轮船才能卸下了船帆。

生:正因为“风平浪静”,那个帽子才能挂到桅杆横木一端而不被风刮下。

生:正因为“风平浪静”,文中第二、第三段所叙述的猴子和孩子爬桅杆才很顺利。

生:正因为“风平浪静”,船长才有兴趣打海鸥。

这个教学片段,我起到的作用就是媒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独自考虑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及其独特创性的理解,充分体现了“师傅领进门”的要义。

2、转“照搬”为“培养”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转教材的“照搬”为课外阅读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整天只盯着教材,而是要给学生们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走出课堂,更多地自发学习课外知识。如果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培养自发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从学生入手,辅助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要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博览群书,循序渐进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开展小型的语文课外知识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只有尊重孩子的选择权,给予孩子自由阅读的空间、孩子才会自愿的去做、去阅读。其次,小学语文教师传授学生多种阅读方法。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要训练学生边读边标注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学会把精读、略读、浏览相结合的方法,还要训练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第三,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谓良好的阅读是只每天定时阅读,记读书笔记、写日记、看书、看报、写读后感等习惯。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促进;随着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师的这项工作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交: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而是重在熏陶感染。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其益友,那教与学就会水到渠成,事倍功半。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真正变为身教言教的示范人,做好文化感染的天使,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修养。

1、由“权威”到“互学”

教师不是“权威”,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以一颗平常心与学生真诚面对,共同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把学生当作鲜活的生命来看待,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是新课程让我们明白的新理念。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关于“饮酒”的学问。我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来赏析,学生一个一个问答,都是我准备范围之内的。这时一个学生高高举起小手,他是一个平时爱表现自己但又常出错的孩子,我不忍挫伤他积极性,于是便让他回答。

生:我觉得,文中“我们只管饮酒取乐”这一句,也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如果说诸葛亮觉得自己稳操胜券,那么他放松或者取乐的方式很多,比如:下棋、弹琴等等,可他偏偏选择饮酒。我觉得这次饮酒大有文章。他是在利用酒杯中酒的倾斜程度,来判断草船受箭的数目,以便及时调整船向,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借箭十万支的任务。表面上看诸葛亮是在饮酒取乐,而实际上,他是不动声色的观察和指挥由他精心导演的“借箭”好戏,这充分体现他的“神机妙算”。

孩子一口气说完后,如释重负的坐下了,其他学生不住的点头。我则既惊喜,又愧疚:差一点扼杀了一个闪光的思想。在这段反思中,我给予学生进行民主平等对话机会,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营造了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品位教师的人格魅力。

2、化“天堑”为“通途”

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互动的,是双方交流的,是相互促进的,在这种互动中实现着各种信息的沟通,汇集融合。从而提升境界或克服偏见,这就离不开倾听,倾听的目的是为了沟通,接纳和分享,是双方的人文交流,作为对话过程中的一切,小学语文教师在对话中必须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欣赏孩子们的“真情告白”。只有孩子们真正拨动了自己的心灵之弦。课堂和课堂下才会产生孩子优美的和声,在教《乌鸦喝水》时,我是这样做的!

生: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

我:为什么这样说?

生: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

我:说说你的依据。

生:如果瓶子里的水很多,扔进石子后,水会满到瓶口;如果水很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没了,乌鸦就喝不到水了。

因为我采用了合适的方法,充分沟通,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说真话,抒真情。因为有了沟通,学生在教师的专注而耐心的表情中得到了被尊重和关爱的满足。

3、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是老师对学生的接纳、认同和肯定,是教师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的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多采用“不错,你的思路很开阔,富有想象力”、“你的表达富有创新性”、“老师愿分享你们的喜悦和成功,行吗”、“你遇到难题不灰心,老师非常佩服你”等等,激励学生上进。从心灵深处透露出来的赞语,学生深深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惺惺相惜之心和款款珍视之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通过接受新理念,研究新教学方式,方能成为教学路上的开拓者。同志指出“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教育创新,首要的是自己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做一个教育教学新道路的开拓者。

素质教育的逐渐普及,学生更加注重多方位发展,小学语文老师不仅要言传身教,还必须以身示范。总之,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转变角色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罗茂峰. 浅谈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N]. 梅州日报,2006.5.30.

跳水课堂笔记范文4

选拔:一颗红心,多手准备

2007年3月,北京市奥组委面向全球招募2008年北京奥运会外籍志愿者。2008年3月31日,报名截止。经过笔试、面试等多个环节的综合考量,最终确定下来的国际志愿者有935名,其中分为奥组委媒体运行部直接招收的即时英语志愿者、奥组委国联部招募的小语种志愿者、北京市外事办公室招募的通用场馆志愿者三部分。

2008年8月2日,是由北京市外事办公室组织的通用场馆志愿者最后一次集训,密集的课程从早上9∶00开始一直排到下午4∶00。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人齐聚一间教室内,桌子上摆满了资料、文具、书包,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做笔记、听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家不时对中文老师的幽默报以爽朗的笑声和掌声。

据北京市外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招募志愿者时,奥组委就有明确的规定――母语是汉语的,至少要用英语交流;母语是其他语种的,要能用中文进行交流。中文课上,幻灯片课件上有一个错误,“阿司匹林”的拼音写成了“a si pi pin”,还没等老师发现,下面的同学就开始哄笑起来。这个班的中文程度可见一斑。

凡事都有例外。据工作人员介绍,也有个别志愿者中文不好,但他们一定有非同寻常的志愿经历,比如一位意大利老太太,她曾服务过4届奥运会。得知北京奥运会招募外籍志愿者的消息后,她直接从意大利飞来北京报名,说愿意接受任何岗位的任何志愿服务。这位老太太是意大利航空公司的退休职员,已经65岁了。还有一对中华女子学院的英语专家夫妇,他们平时每周都拿出3天在NGO从事志愿服务,也帮助过不少残疾人。很荣幸在教室内见到了这对夫妇,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专心上课,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只同意拍摄了一张照片。

“憨豆”先生会唱

《达坂城的姑娘》

下午课一开始,就来了一位传奇志愿者乔治先生(George Sampson)。他穿着一身北京志愿者的服装,意大利通心粉般的发型,脑门上束着一条黑色发带,要不是人高马大的身材,我真怀疑见到了英国著名喜剧演员憨豆先生。而乔治的面部表情比起憨豆也毫不逊色。乔治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讲,流利的英语掺杂个别汉语单词,还有他丰富夸张的面部表情。

真是人不可貌相,这位长得颇有喜剧天分的乔治先生原来是加拿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学家、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他更著名的经历是,曾担任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志愿者和火炬手,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志愿者之一。说起跟北京的渊源,乔治在课件中用两个拼音注明“yuan fen”,他问下面的志愿者“yuan fen”什么意思?有个黑人男青年很快答了出来“destiny”,乔治向男青年竖起大拇指大声喊道:“你太有才了!”这句赵本山的经典台词立刻引来哄堂大笑。

原来乔治所说的缘分是指,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那天,正好是乔治的生日。而这个加拿大人对中国早就“心仪已久”。1998年的一个party上,有朋友挑衅般地问他会唱中国歌曲吗?乔治果然弹着吉他唱了一首标准的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谁知1年后,当他把《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练成了保留曲目之后,又有人挑衅般地问他:你会说汉语吗?一次次的“挑衅”造就了现在这个为中国为北京奥运会鞠躬尽瘁的“中国通”。2004年,乔治当选为雅典奥运会火炬手,现场他带来了橄榄叶状的火炬。有趣的是,他在雅典担任志愿者时是为中国代表队服务的,那段付出唯一的回报就是跟很多中国明星健儿合影留念。他很得意地给大家展示这些珍贵的照片,当出现他和姚明的合影时,在场所有人发出了羡慕的惊叫声。而乔治的脸上立刻展露出憨豆的招牌笑容。

演讲结束后,乔治给大家弹唱了他改编后的《达坂城的姑娘》,并“不收门票免费赠送”了他自己原创的一首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之歌。不得不承认,这位统计学家还是很有音乐天分的,这首歌旋律优美,娓娓动听,有着较高的传唱度。

韩国靓人,苦练对着话筒微笑

在一群金发碧眼的白人和黝黑肤色的黑人中,黄皮肤的曹晟熏和李志贤两位韩国人倒显得尤为惹人注目,他们都像从韩国偶像剧中走出的人物,五官精致、漂亮,举止得体,性格活泼,时常朗声而笑。他们都是留学生。曹晟熏中学时就来北京就读,现在人民大学读大三。李志贤7月份刚刚从北大法学院毕业。有趣的是,两人所学专业都是法学,在被征用奥运外籍志愿者之前,他们并不认识,成为志愿者之后,两人不仅成了很好的朋友,而且被分配到了同一个地点志愿服务――奥运呼叫中心。

说到来中国的原因,两人又表现出高度的统一――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很有前途。李志贤说,韩国是一个小国,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学习美日中等强国的经验,现在中韩两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集,但是很多韩国生意人并不完全清楚中国的法律知识,所以自己在中国学习法律,希望将来可以为中韩两国的交流做点事情。

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为整个亚洲点燃了一把希望之火。那时候李志贤刚5岁,曹晟熏才两岁,对彼时彼景没什么印象,不过从父母的口中和照片上得到了一些信息。“听妈妈说,1988年的时候很多问题通过教育得到了改善,比如出租车司机绕行宰客的问题。那时候外国人乘车就会被宰,奥运会之前媒体一直在教育,宣传广告很多,大家就意识到了这样做是不好的,获得了一些效果。那些改善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而曹晟熏的感触更直接,“我父母讲当时很多外国人来我国,感觉很了不起,很自豪。汉城奥运会之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还有韩国这个国家,因为韩国非常小,通过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他们才知道韩国很有前途。奥运会后韩国发展速度很快。所以,我觉得北京也会有很大前途。”

说到志愿者的专业培训,两人相视笑了好久,“我们在专家坐席,主要接听电话,要求要对着电话筒微笑:‘您好,欢迎致电奥运呼叫中心,我是曹晟熏。’”看似没有什么难度的工作,态度是最重要的,“举个例子,如果有人打电话问我们可不可以带饮料进‘鸟巢’,我们不能直接说‘不可以’,而是要很温柔地,对着话筒微笑着回答:‘按照奥组委的规定,带饮料进场是不允许的。但是场馆里面可以买到水,请您来场馆中买水。’”李志贤特意将声音软化,听上去果然有了“对着话筒微笑”的效果。

出乎记者意料,两人居然买到了奥运会的门票,经过那几天全民抢票的盛况,朋友们都开玩笑说,能买到奥运任何一场比赛门票的人都具有“特异功能”。“我们买到了!我们买到了花样游泳的票。我们早上4∶00去排队,下午1∶00买到了票,真的很不容易。”两个人非常激动地大喊,成就感溢于言表。

全亚洲,中国第一,印度第二

在教室外面,一个有着大大黑色眼眸的男孩特别招人喜欢,很多人过去找他搭讪,他酷酷地头都不抬,用很流利的汉语回答个一言半语,专心地用笔记本电脑玩着蝙蝠侠的游戏。在帮他闯过几个难关之后,这个叫“王府井”的男孩终于答应摆个pose给记者拍照,并介绍了他的父母给我们认识。羡慕坏了其他媒体的记者。

王府井全家是印度人,爸爸Manish在一家美企任高层,妈妈在印度大使馆内开办了一所国际学校,同时兼任英文和计算机课老师。Manish自称汉语不太好,在介绍他太太时用了很地道的中国方式:“这是我老婆――莫妮卡。”当记者夸奖王府井聪明可爱时,Manish又说了一句让记者瞠目的汉语:“他没给你添麻烦吧?”

通过聊天,记者发现Manish全家对中国的食物非常感兴趣,就连“王府井”这个名字也来源于此。王府井最喜欢逛王府井,每周末他们一家三口都要去王府井步行街,重点不是观光或散步,而是著名的小吃一条街。王府井最喜欢吃那里的炸鸡排、炸羊排,一周不吃几串是万万不可的。有一次,他们在王府井玩,一位中国的老者问王府井叫什么名字,王府井没太听明白,稀里糊涂说了一句:“我喜欢王府井。”那位老者听了很惊讶:“怎么还有人叫这个名字?”一句话点醒了王府井,从此决定自己的中文名字就是这条著名商业街了。

2003年,Manish从印度来北京工作,几乎立刻喜欢上了这个有着浓郁中国文化的城市,于是力劝太太也一起来北京。太太犹豫了很久,她不确定自己能否适应一个全然陌生的生活环境。当真正置身于这个城市中,太太立刻明白了丈夫为什么那么喜欢它――早上公园有晨练的老人,中午是忙碌的现代人来去匆匆,晚上也有很时尚的年轻人休闲娱乐的地方。这是一个动静结合的城市,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中还有悠久的文化。

Manish夫妇同时当选志愿者,都在奥体中心服务,但是具体工作地点却相隔很远。Manish动情地对记者说,前两天去奥体中心培训的时候,他哭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你脑子里会有一个梦想,因为你不是政府,所以梦想的实现不是你一个人能办到的。但是,当我站在奥体中心的时候,我找到了实现的途径。全亚洲,我以为,中国是第一的国家,那么印度就应该是第二个。你们中国人为奥运会做得非常好,也非常辛苦,我一定要尽可能帮帮你们。” Manish说这段话的时候,眼圈通红,声音都有些颤抖,他本就不熟练的汉语,此刻也成了单词的拼接,但是,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来自亚洲邻邦的一颗滚烫的心。

家,北京or昆士兰

Jan,现在应该称她Jan Zhang――地道的北京媳妇儿。他们一家在北京生活了10年。Jan并没想在这儿呆一辈子,但至少要2008年后才可能回澳大利亚,因为奥运。

自己国家举办奥运会的时候,Jan正在中国,她看那么多国人成了奥运志愿者,心里别提多痒痒了。后来又听说在祖国的妹妹被调到机场参与奥运工作,Jan下定决心,她也要为奥运出一份力,不管是不是自己祖国主办的奥运会。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上大学时,Jan认识了几个来自马来西亚的中国人。简单说,他们是出生、成长在马来西亚,从小学习汉语的华裔。也许是吹惯了影响他们父辈多半生的中国风,这几个马来中国人多少继承了些华夏文明。他们教Jan使筷子,告诉她嗓子疼的时候不能吃属热的巧克力,女孩不该喝冰水等等。Jan觉得这些信息十分受用,同时,也让她对连刷碗方式都不同的中华民族产生了兴趣。

在Jan作为教师工作了10个年头后,也正是澳大利亚建国200年之际,中国送澳大利亚国庆礼物中有一份是接受10名教师来京学习中国文化。Jan第一个报名。当时澳大利亚渐渐发现和中国人做生意比和日本人做生意更有好前景,所以学校在开设了日语课的基础上,迫切需要中文教师。

在北京的1年求学生活让Jan觉得特别舒心。她说她喜欢两人挤一间10平米的小宿舍;喜欢每晚8点不准时排队就会错过洗澡机会;喜欢看汽车稀少的大街上成群结队骑车的行人。她是真心的。Jan说在澳大利亚,邻居之间总要四顾谁换了豪华车,谁家精良地装修了房子,或者神经敏感地注意着哪个朋友买了更好的house……这些社会压力让她觉得疲惫,反而当她一无所有地来到中国,才发现什么都没有也能快乐,因为人人都单纯而快乐。

初来乍到,Jan在中国没有朋友。她们常到一家面馆吃饭,两个多次碰面的中国人主动和她们搭话,其中一位就是Jan的先生张。一次,Jan和张玩到了夜里两点。1989年的北京,夜里几乎没有车可坐,张把Jan就近带回了自己家。

Jan走进一所四合院,院里灯火通明,张的母亲和妹妹连带两个邻居正热火朝天地搓着麻将。她们第一次看到Jan,上来就是热络的招呼和亲切的款待。Jan觉得她们跟好客随和的澳大利亚人没什么不同,相处融洽得令人咂舌。

Jan没理由不喜欢中国。所以,在结束了北京为期1年的学习,回国后,1992年,她借着两国互换教师的机会又跑了来。这一次,她和张结了婚。

如今,Jan的三个女儿一个在澳大利亚做兽医,一个在上海做建筑师,正在上学的小女儿留在身边。丈夫的鞋店变成了家具厂,Jan也不再只教英语,成了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数理化外全能教师。他们一家眼看着北京从一座古城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也从申奥成功那年开始心心念念盼来了奥运。

志愿者,DON’TSAYNO

加蓬是非洲一个小国。具体有多小,可以量化,国土面积是北京的10倍,人口是北京人口的1/30,别忘了,这是在拿一个国和一座城比。

在我们的观念里,似乎只要不在中国,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对孩子的教育都是放羊似的,其实不然。不知道加蓬对孩子的严加管束与他们团结、万众一心的国民精神有多少关系,反正加蓬的孩子在找到工作前,都要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班布就是这样,虽然有一段少年的求学经历是在叔叔家度过,但多数时间陪在父母膝前,直到他成了加蓬大使馆亚洲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没有工作就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固定收入就会做坏事,所以父母要看着自己的小孩。”这兴许是班布的逻辑,也许是加蓬人的逻辑。

在加蓬,志愿者的活动并不多,主要围绕着某“非洲联盟志愿者协会”开展一些接待游客、资讯的工作。稀奇的是,在加蓬申请志愿者,至少以两人为单位报名。就我理解,这协会可能也抱着多拉一个算一个的营销心理!

最喜欢北京。这是在班布游走过苏州、兰州、贵阳、厦门、上海、天津等大中小城市后得出的结论。说起北京,班布也算向往已久。在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时,他就动了到中国留学的心思。一来他希望多吸收中国文化有利于在使馆亚洲办公室的工作,二来他认为人生能有一次奥运经历将是十分荣耀的。

还没拿到国际志愿者服装的班布很是自得其乐。走在奥林匹克村,胸前挂着明黄色的工作牌,这牌子的设计可是和运动员胸前那块一样的。于是,班布成了明星――运动明星。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走起路来虎虎生威。村子里来往的运动员都主动向班布挥手、说hello,这让班布很是荣耀,尤其当被人问起是不是举重运动员时,班布总说:“上辈子我当奥运运动员,这辈子我做奥运志愿者。”班布幽默,但也内敛。他坦诚喜欢中国排球、健美操、跳水的女运动员,但拒绝承认喜欢中国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