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迎中秋手抄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迎中秋手抄报范文1
一高团委 庞文忠
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文明和谐理理念,息县一高响应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号召,通过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教育,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创建文明城市,着力营造关爱互助、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现就息县一高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手抄报评比、书法比赛、征文、摄影等形式多样的迎中秋民俗文化活动、让广大高中学生更易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过好中秋节,感受中秋佳节祝福团圆的美好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活动安排
一高校团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了“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活动小组,通过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广播站等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出浓厚的與论氛围和良好文化环境,广大同学积极踊跃报名参加。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学生了解中秋传统文化。
(一)开展了以“诵经典、谈中秋”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一高团委精心选择古今与中秋有关的名篇佳作,组织学生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大部分高中学生在经典诵读中了解了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文化自信心,引导他们珍惜亲情、热爱生活。
迎中秋手抄报范文2
加强环境建设,注重德育熏陶,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积极创建互助合作、竞争提升的良好班级学习氛围,用德育促教学。成绩的高低,除个人努力外,同学间相互合作、帮助也是重要因素。班主任应当舆论引导,事例激励,鼓励指导学生互帮互学,相互激励,彼此为师,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
还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座次,把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课下,根据班主任引导、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学习互助小组”,相互质疑问答,共同探讨。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提升。在班会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
诚信氛围是学生成长的“天然氧吧”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善于多种角度营造诚信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1)充分运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共鸣。充分挖掘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德育工作途径,如通过观看视频、主题班会、诵读、报告会、故事会、座谈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给学生设置情境体验、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2)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宣传栏作为阵地,着力打造诚信氛围。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通过这些措施引导学生诚信为人。
搭建德育平台,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注重实践体验感悟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一是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如:在母亲节、父亲节,开展“爱父母”活动,学会感恩;“学雷锋纪念日”让学生学会爱他人、爱集体;教师节组织学生敬师卡制作和征文比赛,进行爱师教育;端午节、中秋节进行知识竞赛,进行民族传统教育;“迎十五周年”进行知识大赛、手抄报展系列活动,进行爱祖国教育。二是礼仪常规教育。开展“争创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公民”的活动,规范学生行为,要求学生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爱集体意识。
迎中秋手抄报范文3
一、把课外阅读变成课内阅读,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自主性、个性
历代名家论及学习语文,无不强调勤读、多读、精读。或曰:“读书百遍,经义自见”,或曰“看书如服药,药多力自行”。又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新课标格外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也对学生课外延伸学习提出了相应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在充分保护学生自主阅读兴趣的前提下,把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紧密而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把课外阅读变成课内阅读。
教师在学校图书中清理出适宜中学生阅读的书目。每周有三节晚自习课到阅览室看书,保证人手一册,分组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这样,家长、老师不再担心学生心有旁骛,也尽量控制学生阅读不健康的书籍。如果学生在课堂内没有读完,可到图书室续借。这样做,既能保障学生阅读的时间,又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在课内阅读中,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常言道:“牢记不如谈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对优美的语言感兴趣,有的对故事中所蓄含的深刻哲理有所感悟,有的对奇妙的自然现象着迷……,学生随时随地写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对语言的独特感觉,写出结合自己生活体验的心得等。有位学生陈某在阅读了关于史蒂芬・霍金的介绍后,联系自己学习过的关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的课文,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他这样写道:“我家很穷,我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我曾想过自杀。现在我不想死了,我要坚强,生命对于我只有一次。我会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改变我家的生活状况。”可以看出,做读书笔记,既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让学生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
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后,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信息的交流、思想交流、情感的交流。在无意识之间,交流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现自我的风采,树立自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例如:学生陈川,陈行因都喜爱《少年科学》杂志,在交流中成了好朋友,陈行也由不爱说话变成了爱说爱笑了,对学习也感兴趣了。特别是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更浓了。他们还在双休日一起去找了一些古生物化石,并查阅资料,确定化石的年代,生长环境。
二、开发、利用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针对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就是语文课本这一错误认识,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语文,去观察语文,去发现语文。我们学校地处川滇交界的贫困山区、交通闭塞,受外界影响不大,因而保存下许多传统的独特的文化。为此,我组织学生去收集民间的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诗句、对联、灯谜,并进行整理。学生们把春联分三类:堂屋、厨房、猪舍等三种不同春联。其中堂屋的春联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喜庆、丰收的。如:
五福进门
迎幸福万事如意
鸣花炮声声道喜
一种是寄托哀思的。如:
三年守孝无冬夏
一晃已是万木春
这种门联只能用黄纸写,表明在三年守孝期内。春节耍龙灯、花灯等娱乐节目的人看到贴有黄色对联的人家,就自觉不到此户门前嬉戏。
我县是苗族聚居地,同时也是人文化的起源地之一,人们的信仰、禁忌、婚嫁寿诞、衣食住行等都有自己的特征。我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去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去调查访问,让学生关注平常我们习焉不察的民风民俗,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也让他们懂得了交往的礼仪。不仅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举办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辅导课举行各种活动。主要开展以下几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写导游词,介绍自己的家乡。我县以旅游为主要支柱产业,石海洞乡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我县主要的旅游点有石海洞乡、王山、人悬棺、恐龙化石群、大鲵产地小鱼洞、张三丰修道处朝阳洞,而后两处风景点就在学校附近。于是我让学生搜集与风景点有关的民间传说,细心观察自己所熟悉的风景点,给这些风景点写出导游词。并以“我美丽的家乡”为主题,让学生登台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这样学生写作起来内容充实不空泛,同是也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词散文,班上举行“普通话朗读比赛”,提高了他们普通话的水平,有的学生还在各级举办的普通话比赛中获得了名次。
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学生们都很主动、踊跃参加,他们在编、导、演的过程中尝到了不少东西,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让学生分组轮流办黑板报、手抄报,培养学生编辑、设计、写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