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粗心的小画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粗心的小画家范文1
汉字从广义上讲,是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它是一个音、形、义的结合体。《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让学生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小学生在小学六年的时间内都要学习字词,到小学毕业时要认识 3000多个字,会写2500个字,这是识字数量上的要求。再有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小学阶段字词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低年级,字词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教师如何在低年级阶段进行有效的字词教学呢?
一、在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兴趣,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有兴趣的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即使勉强的学习也会感到是沉重的负担。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没有意思,那他就会不愿意学习。记得刚教低年级的时候,由于工作经验少,也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只是按照字的音、形、义去教给学生,一节课讲个六、七个字,几乎每个字都是这种教法,大部分学生连注意力都不集中,我感觉学生学得很乏味,而作为老师的我感觉教得也很乏味。后来,我去听了几节其他老师的识字课,看着人家的学生能那么注意的去听老师讲课,每当老师提出问题都能积极的举手回答,于是我开始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式――激发兴趣。
我运用了一些小手段,如给出一点生字的信息让学生猜要学的是什么字,或者是让学生说字义,看谁说得全面、准确,然后给小红花,还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说出造字规律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原来从不认真听课的孩子也能兴趣盎然地听讲了,原来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孩子现在也争着回答问题了,看到学生们有这么大的变化我的心里高兴极了,我感觉到兴趣对学习者本身的重要,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阅读理解中学习字词
语文教学讲究的是字词句段篇的教学,教学时,如果我们抓住了文中最关键的词语,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深入理解词语、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学生就能很顺利地进行学习,达到预期目标。
在教学《粗心的小画家》这一课时,对于“粗心”一词的理解是非常关键的,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我在板书课题时故意少写了这两个字,让学生去发现,于是我说:“你们看,老师真是太粗心了,竟然把这两个字给落下了,那谁能告诉我粗心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这时,学生一下子说出了粗心就是马虎、不细心的意思,我又借着学生的回答写出了粗心的近义词“马虎”和反义词“细心”。可见生硬的解释不如形象的讲解,所以,在教学时我们一定要从理解词语的意思入手,联系生活体会用法,明白字、词、句的意思,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三、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我成长
在新课程理念中,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教育手段。它关注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它能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在这方面,有些老师的做法是将评价的理念渗透到学生日常的行为评价中。给学生预设一个展示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的评价平台,促进其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主动成长。在关注学生字词学习能力的培养时,教师要解放思想,大胆放手,相信学生,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四、开发识字资源,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粗心的小画家范文2
幼儿由于舞蹈知识、生活阅历浅薄,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将大部分注意力都花在怎样模仿好这个动作上,常常舞蹈时有动作无表情。一个舞蹈,即使幼儿的动作模仿得再像,但缺乏感情,整个舞蹈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仿佛一个小木偶在表演。那么,怎样改变这种小木偶式的表演,使每个舞蹈表现得有血有肉,充满生命力呢?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提高孩子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感知能力,而这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漫长而细微的过程。让孩子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和渗透;在玩耍中感悟艺术、感悟美,同时让孩子有机会接触丰富的艺术信息,了解民族历史、文化意蕴,培养人文情怀,才能逐步提高孩子的审美及表现能力。那么,我们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要采用哪些有效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情感表现力呢?
一、 感知音乐及舞蹈的背景
(1) 引导幼儿感知音乐传递给舞蹈的情感 。
舞蹈表演中音乐、动作、表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为帮助孩子进入舞蹈的意境,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在教幼儿舞蹈之前,教师要给孩子充足时间,满足他们地聆听的需求。让音乐刺激听觉,产生联想,让孩子体会乐曲的性质,并让孩子说说欣赏乐曲时产生的想象。再以动作来表现音乐,这样可以激起孩子表现音乐的欲望。孩子在把握乐曲的基本基调以后,老师就和孩子们一起拍手、跺脚、拍腿等掌握乐曲的节奏感,同时也为孩子创造及表现动作做好准备。
(2) 感知舞蹈的文化意蕴,引发孩子的审美能力。
教师首先就要进入状态,充满感染力的示范表演将孩子带入表演的意境。教师也要适当借助媒体教学,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舞蹈内容,感受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蒙古舞《飞腾》以前,我先给孩子讲述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然后给孩子丰富一些有关蒙古民族的知识,熟悉这个民族的奔放、豪爽的特点,我就让孩子欣赏两段比较典型的蒙古舞《骑马》、《摔跤》。舞蹈中,让孩子观察舞蹈者的神态、气势及动作,然后让孩子和着音乐自由的模仿。孩子既欣赏了美的动作和形象,同时对蒙古舞中的提压腕、碎抖肩 、耸肩、扭肩等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具体理解。有了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启示,幼儿就知道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表现舞蹈中的动作。
二、引导孩子善于表达自己的舞蹈情感:
(1)注重平时点滴的积累与渗透。
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五颜六色的。由于表演的更多内容于生活,他们随时拥有旺盛的激情,时刻准备着去发现、去欢呼、去雀跃。所以,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艺浅谈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力的培养术大师。要使孩子较准确、细腻地表现舞蹈所蕴含的情感。为了让孩子轻松掌握这些枯燥的技能,我们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
首先,要靠平时的生活积累与体验。也可借助故事、儿歌、情景表演等来培养孩子对的喜、怒、哀、乐的表达。和老师一起来玩你演我猜的游戏,游戏主要是让孩子猜一些简单的表情或一些日常生活动作。孩子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还掌握了一些表情和动作的表演。如: 受到表扬心情好时,世界是红色的,孩子的表情是眯眯笑。做错事,挨批评时不高兴翘着嘴巴,不服气的样子。当听完故事《卖火柴的小姑娘》的故事心情差时,让孩子琢磨小女孩的悲惨童年是多么的不幸的悲伤感和孤独感。看动画片《猫和老鼠》时,让孩子不受约束的开心的哈哈大笑。这样反复琢磨,积累经验,就为舞蹈的情感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注重舞蹈的情感分析与引导 。
孩子有了一定的表达情感的基础,教师在教舞蹈时要注意把动作和表情统一起来,避免把动作与表情分开的做法。每一段舞蹈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都应有与其相符合的情绪。舞蹈前老师首先要给孩子讲述舞蹈的情感基调,这样才更便于孩子理解。例如:表演抒情舞蹈时,要求孩子动作要连贯、柔和,表情自然。表演欢快舞蹈时,要求孩子表现出喜悦的心情、眼睛要亮起来,动作要轻快。有些舞蹈在表演时,情绪是变化起伏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孩子根据情节的变化用相应的情感去表达。例如:舞蹈《粗心的小画家》,整个舞蹈的基本特点是夸张、幽默、滑稽、多变的。舞蹈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表现小画家粗心与骄傲,翘着小嘴,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为主的情绪。中间部分,他感到很孤独,没有人理睬他,情绪由骄傲转为失落。最后一部分,小画家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同伴快乐游戏的情景,就要用到高兴而欢快的表情。在整个活动中,老师给孩子一个简单的内容提示,然后请他们把自己也当作是小画家,去揣摩并讲述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孩子情绪激动,讨论热烈,都说着自己的感受,将小画家的表情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创设环境激发孩子对表演的兴趣 。
粗心的小画家范文3
一、勤学多练,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教学工作夯实基础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真正地热爱音乐教育工作,才能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具备创造性思维方式,要有“浮想联翩”“举一反三”的功夫,并且要做到多思考、勤钻研,在教学中出新、出奇、出新招。古语说得好:“留心处处皆学问”,教师只要细心观察事物,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学生身边找出解决难题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弹、唱、跳、舞的能力,就能用优美动听的歌声、绘声绘色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教态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情感,敲开学生的心扉。在教学中只有做到了课前有准备,课中有变化,课后有反思,科学地安排时间,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才会使好的教学方法发挥效力,才能通过导、引手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人才来。
二、结合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法,引导学生步入音乐殿堂
一二年级的学生对乐理知识的了解是很少的,为了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乐理知识,我认为必须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谱能力。在熟读教材难点的基础上,思来想去,从歌曲音的组成入手迅速提高学生识谱能力。例如《粉刷匠》一课,旋律是由do re mi fa sol五个音组成,然后我有目的地指向其中一个音,学生就会唱出那个音。随后便唱出了《粉刷匠》的旋律,然后我问学生,这歌好不好听啊?(好听)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学生一看非常简单,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识谱能力提高了。如果老师把全曲出示在黑板上,学生一看觉得很复杂、很难,就增加了学生的思想负担,失败的概率就会增加,不利于学生继续学习。
三、运用感官优势,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爱好广泛,如,他们喜欢唱儿歌,在儿歌中游戏,在儿歌中学习,在儿歌中成长。教师可以运用儿歌,教学生记住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例如“■”顿音记号儿歌,“小鸡啄米尖尖嘴,顿音记号我们会,弹跳有力时值短,音符跳出很清脆”。再如“∨”换气记号,“三角口朝上边,换气记号记心间:遇到它快吸气,时间要抢莫等闲”等等。这样,儿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学生爱读易记。学生学习的兴趣浓,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四、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经常用故事导入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讲《粗心小画家》一课,我就运用了故事导入法:同学们,下面老师讲一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听。从前,有一个小孩,名字叫“丁丁”,画只螃蟹四条腿,画只鸭子尖尖嘴,画只小兔圆耳朵,画匹大马没尾巴。你们说,他是一个怎么样的画家呀?学生说:“粗心的画家!”“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这样过渡自然,学生自己说出了课题。
为了使学生能尽快记住歌词、节奏,我就利用快板的形式朗读歌词。手做打快板姿态,边打边说:“丁丁说他是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这样学生越说越有劲儿,很快就掌握了歌词、节奏。
五、让学生走进美丽的大自然,让自然美与音乐美有机结合
记得在一次音乐教研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方案,目的是使自己的教学不是总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要在继承上出奇、出新。这一课,我从美、情、趣出发,把律动、视唱、节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观赏大自然美景进行音乐教学。我是这样引进课堂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野外去观赏大自然的美景好不好?”“好!”“虽然外面下着小雨,但我们也不怕,因为正是这小雨滋润着大地,给大地披上绿装,才带来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边走边唱歌,律动《小雨沙沙》,然后出示挂图,“我们来到了大自然,同学们说说都有哪些大自然美景?”同学们开始说:“远处有山,近处有池塘,池塘里有荷花,荷叶上有两只青蛙,池塘边有五颜六色的花,引来了许多小蜜蜂。”(这一段既开阔了视野,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好,那么,青蛙在干什么呢?”(在唱歌)“好,让我们和青蛙一起来唱歌好吗?”于是我就把花草部分揭开露出两声部青蛙练习曲。学生感觉到新鲜、新奇、感兴趣,先合奏,再用竖笛吹二声部旋律,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然后再让他们看蜜蜂在干什么。“在嗡嗡嗡采花蜜呢!”“好,让我们来看看蜜蜂是怎么样采花蜜的。”然后把花草部分揭开露出节奏型,学生用“嗡嗡嗡”模拟声来说节奏,这样既形象又直观,把律动、视唱、节奏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免基础训练部分枯燥无味。在短暂的时间内,变化多端,而且达到了教学目的,并受到领导好评。
音乐教学方法很多,有待于我们逐步去研究、挖掘和探索。只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就会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用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方法。
新世纪面临着新挑战,只要我们明确音乐教学目标,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美感渗透为核心,加大教改力度,重视音乐实践,就可以在实践中获得经验,解放思想,更新音乐教学观念,使学生适应新时期的音乐要求、新的挑战。让我们音乐同行行动起来,共同开创教育那崭新的局面。
粗心的小画家范文4
一、“画”“写”结合,降低写话难度
绘画与思维和语言的联系特别紧密。美国教育家格雷夫斯的早期写作实验证明,几乎所有学写作的孩子都需要从绘画开始。低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爱动好问,还喜欢通过画画表现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生活,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这种涂鸦其实是创造性的萌芽。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让他们先用画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再为画面配上简单的文字。这样既降低了写话的难度,培养了写话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绘画能力。
例如,学完《 练习2 》(二年级上册,下同)“做做说说”后,我就采取画写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我对他们说:“小朋友们,秋天到了,观察一下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将自己眼中的秋天画下来,并且给自己的画配上优美的文字。到时候我们一起来评班上最优秀的作品,好不好?”就这样,一件件文字画作品在他们稚嫩的巧手中诞生了,这是一种创作情感的自然流淌,没有太多的拘谨,有的只是一种创作热情的激情喷发,有的只是他们眼中美丽的世界和他们心中想说的话儿。
二、感悟生活,丰富写话内容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学生写话初期,就要提醒他们注重将写话与生活结合起来。观察、感受生活是学生写话的源头活水。有了体验,有了宽松的写作空间,学生的写话才会个性绽放,异彩纷呈。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为他们创造更多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的机会。有了生活,有了感受,学生就有了写话的欲望和写话的素材。
例如,教完课本第一课《 秋游 》时,我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秋天的景色多么美啊,你留心观察过你身边秋天的景色了吗?让我们行动起来,利用双休日,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把我们观察到的动笔写下来交流、分享,好吗?”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的确,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再引导他们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这样可以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写话激情。
三、启发想象,拓宽写话思路
语文教学要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幻想家,他们有时会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根据已有的经验,让静的画面动起来,把无生命的想象成有生命的;还会在涂涂画画和自言自语中冒出一个闪念、一个有趣的想法、一个新颖而奇妙的表象组合。他们的脑海里装着说也说不完、盛也盛不下的奇思妙想。而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往往也越生动;想象越活跃,语言表达也会越有情趣。因此,教师可以尽情拓展学生奇思妙想的空间,让想象真正为写话导航。
例如,在教完《 练习6 》中的“学用字词句”第一小题后,我利用有趣的文字画,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编小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师:这幅有趣的文字画中说不定还藏着许多个有趣的故事呢。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图,想一想,月亮升起来了,小鹿背着小乌龟到森林里去做什么呢?
生:捉迷藏、采树种、赏月亮、看朋友、森林聚会、盖房子、探望生病的朋友……
师:是的,它们要做的事情可多啦!哪位小朋友来把这句话说全?月亮升起来了,小鹿背着小乌龟到森林里去做什么呢?
生1:月亮升起来了,小鹿背着小乌龟到森林里捉迷藏。
生2:月亮升起来了,小鹿背着小乌龟到森林里探望生病的驯鹿。
生3:月亮升起来了,小鹿背着小乌龟到森林里帮着小象一家盖房子。
……
师:他们会和谁一起捉迷藏呢?在探望驯鹿的过程会遇见谁呢?帮小象一家盖房子的除了它们俩,还会有谁呢?……
生:小松鼠、小白兔、小猴子、小青蛙、小鸟……
师:现在,我们就来把这个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人翁以及什么事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好吗?
同桌学生交流,他们先把故事说完整,再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在学生开展交流时,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
神秘、美丽的大自然常常令学生好奇、兴奋,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写话兴趣。在教学中,我努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发展个性,提高创新表达能力的过程中,调动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还其一片芳草地,快乐地描绘多彩的童年。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因此,我们要用好课堂教学这块主要阵地,以课外生活为辅助平台,用他们乐此不疲的方式点燃想说话、想写话的思维火花,培养其浓厚的写话兴趣。
四、活用教材,创设写话情境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如生动活泼的儿歌童谣、寓教于乐的童话寓言、富有节奏的韵文古诗等。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话环境,课文中的精彩片段适合学生仿写,而有趣的故事留下耐人寻味的“空白”,则适合学生续写。另外,低年级教材中的词串识字配有精美的插图,可以指导学生选用词串中的一些词语说说画面上的内容,然后写下来。
例如,教完《 识字3 》,我指导学生仿写儿歌。我对他们说:“儿歌中的宁宁这么粗心,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用我们手中的笔把他变成一个细心的小画家,好吗?”学生特别兴奋,很感兴趣,在练笔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量词运用的准确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原文:
宁宁是个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
画个炉灶没有门,画只鸭子尖嘴巴,
画张桌子腿歪斜,画匹大马没尾巴。
你看看,可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学生的仿写:
宁宁是个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
画个炉灶有扇门,画只鸭子扁嘴巴,
画张桌子腿笔直,画匹大马有尾巴。
你看看,可是个细心的小画家?
我们的课文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面对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引导学生依照课文的形式或内容写话,做到“有路可循”,自然能拓宽学生的写话思路。
五、激励交流,体验写话乐趣
写话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话的合作与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相互交流是培养写话兴趣不可或缺的一环,或大声朗读给同学听,或在学习园地上展示,或集成小册子,等等。在交流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欣赏、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体验到写话的快乐。
粗心的小画家范文5
关键词 听觉、合唱、音乐元素、掌握。
音乐元素,指构成音乐 艺术 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掌握音乐元素, 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的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 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的用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 乐教育观念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1 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后天的音乐教育决定音乐才能。这一才能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 教育的结果,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 问题 。我认为,人的才能主要是后天受教育形成的。人们很早就开始注意到 听觉训练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工程。《乐记》谈到了人的听觉感官与音乐的关系,指出:“审声以知音,审音以 知乐……。”孟子则说:“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这两句话再好不过地道出了音乐之声的本质和本源。
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学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 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日常生活引入,“自 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从do、mi、sol、入手小跳进式地开始音阶 学习 :传统的音阶教学顺序是:do、re、mi、开始,到fa、 sol、la、si,级进展开。实践证明,这种按表面逻辑安排的教学顺序并不符合学生接受音阶的心理。学生初学 不易唱准fa、si和级进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 方法 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 mi、sol这三个 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 si音,并采用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级进)内心感知音高的 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跳进音阶比级进音级容易得多,而通过小跳音 阶的学习得到巩固,级进音阶学习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2)在游戏中反复练习、强化音阶概念:音阶音准的概念的建立,有赖于大量的练习得以强化。为此,需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音乐游戏。如游戏“弹钢琴”:学生手持唱名卡片模拟琴键音 阶排列,弹琴者(师或生)击“琴键”,被击者迅速唱出相应音高并高举卡片。“琴键”音准确,则全体学生 跟唱一遍,反之则需“校音”(由弹琴者向“琴键悄悄提示或另请“琴师”校正)。若还唱不正确,则此“琴 键”需修理换新键(即换一学生)。在游戏结束时,应将换下的“琴键”再装入“琴”上试一试,如唱准了, 则表示“琴键”已修好(以此鼓励学生)。
3)设计多样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 发展 听觉训练。例如 :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A”,在此基础上变化弹出一组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la、 do、sol、mi等,让学生模唱、 分析 、听记。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对音阶、音高及其变化的感知会逐渐敏锐 起来并逐步发展起乐音表象能力。实验证明,这类训练的积累能产生丰富的听觉意象。贝多芬就是在耳聋的情 况下,完成了他的巨作第九交响乐。
1.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 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1)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 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用手划拍时,口中念与不同时值相应的节奏唱名:如各种动物不同的行走和鸣叫方
2)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一味按谱划拍易使活生生的音乐节奏学习陷入呆板。借 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 生用整个身心体验者音流动的“脉搏”。
在练习时,先用节奏唱名读出节奏,然后做动作与读节奏同时进行。还可听音乐,学生用身体动作将音乐 节奏表现出来。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 。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 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4)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 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就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例:《粗心的小画家》
丁丁说他是 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
先让学生读节奏,然后用念快板的形式
5)在掌握基本节奏的基础上加进音高。单纯的节奏组合毕竟不是音乐。一旦基本节奏被学生熟悉,必须 尽早引入音高。这是节奏教学的深化,又是感知音乐元素的相互结合,发展变化的起始。
粗心的小画家范文6
关键词:儿童诗 学习习惯 识字教学 实践活动
儿童诗在丰富儿童心灵和情感、发展儿童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等方面有优越于其他体裁文学作品的功能和作用。在儿童诗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其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儿童诗教学延伸到课外, 推进到学生的自主阅读中, 以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的成果。
一、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 "要养成一种习惯, 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一年级学生学习时间不长, 对各方面的学习习惯知之不多,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有恒心、 耐心和爱心。既要严格训练, 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也要注意避免单一的说教和机械训练, 用儿童诗启发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是一种有益的形式。所有的老师都会在学期初重视入学教育, 期待目标的迅速达成。一般情况下, 入学教育往往是用两节课引导一年级新生懂得要尊敬老师, 热爱学习, 遵守纪律, 团结友爱, 并养成良好的读书、 写字习惯。明理之后就是一个长期的关注、 矫正、 监督的过程。这个过程, 教师常常借助不断重复讲解、 说教来教育学生, 作用自然有, 却总是缺少一种美的感觉。此时, 选择一些教育意味浓厚的儿童诗来朗诵朗诵, 则既可达到纠错的目的,亦可积累精妙的语言, 一箭双雕。比如通过学习 《写字姿势歌》 《读书姿势歌》 来帮助学生纠正读写姿势, 养成习惯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读书时, 请注意: 眼离书本一尺远, 脚放平, 背挺直, 胸离桌子一拳头, 书本稳稳拿手中, 还要稍稍向外斜。条条要求牢牢记, 还要天天坚持练。" 这样的儿歌不仅对读书姿势提出明确要求, 而且节奏明快、 浅显易懂、 容易识记, 在每次训练时, 学生可以对照儿歌自行检查每一个动作是否到位, 从而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二、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从属于儿童诗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生爱读、 想读, 在读中、 在情趣中轻松地识记生字, 建立音、形、 义的联系。如苏教版第二册中的 《识字6》 "二木林,三木森, 独木不成林, 单丝不成线; 二人从, 三人众, 众人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 学生在读儿歌中很快识记了生字 "林、 森、 从、 众" 。教师从儿歌中受到启发, 也创作了许多识字小诗, 如:"二口吕, 三口品, 两个吕字一竖穿, 冰糖葫芦一串串。" 在这首小诗里, 学生认识了"吕、 品、 串" 等字。再如小诗: "二月朋, 日月明, 月字中间加一竖, 学习起来要用功。" 学生很快记住了 "朋、明、 用" 三个字。这样的识字不仅有趣, 而且提高了识字效率。看图读童诗也是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论文格式。如第三册 《识字3》 和 《识字7》 , 我是通过表现笔、 灶、 尖、歪、 尾、 看等字的图与文字关系的比较,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会意字的组合规律。学生在识了这些字以后, 再读朗朗上口的儿歌《粗心的小画家》 , 不仅进一步熟悉了这几个字是怎么构成的, 而且增添了趣味, 巩固了识字效果, 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无疑也是大有好处的。 低年级大量的识字教学任务要靠 "随文识字" 来完成, 这符合 "在阅读中识字, 识字是为了阅读" 的整体观和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的识字教学原则。 与识字内容相应的语境儿歌押韵上口, 便于记诵, 符合学生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