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李白诗词鉴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李白诗词鉴赏范文1
关键词:唐诗宋词;课堂;教学方法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珍贵的宝藏之一,这里星河灿烂,群星闪烁。《唐诗宋词选读》作为高中生的一门重要选修课程,力图让他们“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宋词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在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鉴赏中努力开拓创新阅读鉴赏的空间”。
面对如此丰富的精品佳作,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既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以“读”为主,层层赏析作品
1.预读
在预习时教学生学会查阅与鉴赏诗歌有关的各种资料,为鉴赏作品打好基础。如,学习“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时,了解把握李白的经历和理想以及理想的破灭,这样有助于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的把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准备之后,学生在鉴赏作品时才会有话可讲,有据可依。
2.诵读
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作品,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诵。加强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鉴赏诗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语感。所谓语感,是对语言美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诗歌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驾驭语言的技巧,没有语感就很难欣赏其中细微的妙处。诵读对于培养语感,进行语言、情感和思维的积累大有好处。
3.美读
在学生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当学生能够做到美读这一点时,可以看出他对作品的理解较深了。
二、以“听”为辅,激发阅读兴趣
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及中外名人都十分重视音乐的教育功能。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雨果也说过:“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三把,即数学、文学和音乐。”利用音乐在创设氛围方面所特有的作用,营造出与诗歌意境、感情相吻合的气氛,为学生理解诗歌奠定感情基础,让学生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体悟诗歌和流行音乐互相融合的精妙,增强对诗歌艺术的亲和力。教学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时,听听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时,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胭脂泪》;教学岳飞的《满江红》时,播放罗文演唱的粤语版《满江红》。通过“听”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让他们感受到诗词里边的美好境界,体味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将流行音乐融入诗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并使诗歌潜入心扉。
三、以“探”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李白诗词鉴赏范文2
关键词:阅读 美 李白诗歌
“腹有读书气自华”,说的是饱读读书,能培养人与众不同的气质。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一直很注重阅读,提倡阅读成为一种伴随一个人一生的习惯。在我从教的近二十年中,我身体力行,在学生中广泛推广阅读的理念,尤其是李白诗歌的阅读。李白诗充满了各种美的元素,这是每个语文教师不能忽略的。品读李白诗歌,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内在美,得到美的熏陶,陶冶美的情操,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一、李白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美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李白的青年时代,沐浴的盛唐的时代氛围,具有豪迈、乐观、昂扬的感情,同时,李白又希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完成自己的远大抱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最后离开了繁华的,走到了民间。他认清了统治阶级的腐朽,看到了人民的痛苦,于是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李白的一生是浪漫的。他张扬自我,豪放不羁,洒脱乐观,如一位飘逸不群的仙子出于浊世而不染。经历多少痛苦,他仍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豁达,等待着“大鹏飞兮振八裔”。可他的一生又是怀才不遇,以至浪迹天涯,抱酒而歌。李白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其中有许多无奈。在他留下的 1000多首诗歌中,充满了浪漫气质的夸张之词,豪言壮语。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进行了毫无顾忌地蔑视和抨击;他虽然对功名有向往和追求,却又无法与权贵同流合污。他的浪漫,借助他的饮酒诗句总洋溢着劝饮行乐,开朗乐观的情调。他的抱负,也在这些诗句中得以体现。
二、李白诗歌大气贯注,有鲜明的个性美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统一。李白的诗篇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另外,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手法还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李白的绝句,大都写得清新自然而又含蓄丰富,有无尽情思。其风格有的清丽宁静、有的洒脱自然,有的俊逸爽朗。不论何者,大都能以气贯注,有鲜明的个性。李白的诗飘逸不群,他的情怀不受拘束。他一再把自己比作大鹏,在《上李悒》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殊调”二字正好可以说明他不受世俗观念束缚,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个性。这种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李白在山水诗中表现也很突出,他笔下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往往也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三、李白诗歌有奇特的想象美
李白诗歌的想象非常丰富瑰丽、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如《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这首诗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还有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所居的群玉山、瑶台。通过丰富的想象,以天边绚丽云彩的飘逸和鲜花吐艳的娇美,赞美杨贵妃的天姿出色。在《蜀道难》中诗人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李白诗中想象更为非凡的还有《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奇谲瑰丽的想象,生动地描绘出一个令人神往的梦境仙界。这些想象之辞,奇幻之笔,或神奇,或瑰丽,或诞幻,或壮美,无不都是天马行空,奇幻交织。
四、李白诗歌意象壮美
李白诗中有许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对体积庞大的壮观事物颇为倾心,他喜欢吟咏的对象常是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美的诗歌意象。如《关山月》以凌空欲飞之笔,生动展现了一轮明月在云海苍茫、气势磅的天山云雾间冉冉升起的壮观景象。举目望去,那浩浩长风从遥远天山吹来,以不可抵挡之势横跃万里山川,一直吹到玉门关内。由天山明月、苍海云海、万里长风所构成的境界是何其雄奇和阔大。《望天门山》着重写出浩浩荡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有巨大的约束力和反作用。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了无数的回旋,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奇观丽景,境界何其开阔。
五、李白诗歌有清新明快的语言美
李白诗词鉴赏范文3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诗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扩大,诗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更成为中考的必考内容。如何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1.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古诗词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和意境之美,只有通过"读"才能领略到其中神韵。多读古诗词,能使学生在优美的诗歌语言和境界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多读古诗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文学形象,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1.1读懂意思,体会其节奏和韵律之美,进而体会其思想感情。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掩饰不住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酣畅淋漓的"喜"让读者也喜笑颜开。再如《望岳》中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把自己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志向与雄奇苍莽的泰山合为一体。而王维的《使至塞上》,通过描写大漠风光的壮美苍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戍边将士生活环境的恶劣,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及戍边将士的爱国之情。
1.2抓关键词语。如杜甫的《蜀相》中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之句,句中的"碧草"、"春色"、"黄鹂"等,都是写美好景色的。但一个"自"字,写出了碧草无人观赏;一个"空"字,点明了黄鹂的白白歌唱,这两个字表现出浓重的凄凉孤寂之情,因而春色也就不再是美好的了,所以就不能认为这两句写的是春天美景。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因为"在天涯"而成为"断肠人",相思之苦跃然纸上。
1.3由表及里,领悟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读者可以从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逆知诗人内心的情绪。如宋人雷震有一首《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远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是一首描写夏季山村风光的小诗。远山夕阳倒映在水草青青、碧波荡漾的池塘里。归村的牧童横骑在牛背上,自由自在地吹着短笛,虽然无腔无调,却也别有情趣。细细品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全诗清新优美,生活气息浓,是一幅优美的山村晚景图。而在这幅图中蕴含着的,是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山村风光的热爱。
2.品味诗词,体验语言之美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炼,可谓字字珠玑。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使春天一下子变得鲜活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敲",刻画出僧人夜归的画面。又如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和"入"两字,诗人将自然景物拟人化,写得勃勃生机,同时表示时令的更替,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之理。
古诗词的语言经常是虚实结合,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愁"化为人人尽知的滚滚江水,令人感到这个"愁"是无法承载的。或者动静结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李白的《望天门山》更是高妙,以"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即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笔如神!还有雅俗结合的,如白居易《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用语通俗;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典雅。不用雅,写不出江南之优美;不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和独特的向往之情,可谓相得益彰。
3.把握时代,走进作者心中
李白诗词鉴赏范文4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古诗词的教学情境,是与古诗词的内容有关的课堂气氛与情感体验的总称,是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无论是一首音乐还是一段录像片段,都能很好的创设处于古诗词内容相吻合的情景气氛,能够迅速集中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鉴赏兴趣,尽快融入诗词的意境。
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音乐入题。古诗词节奏、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音乐又是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通过背景音乐的渲染,能够营造气氛,烘托意境,从而与诗作主旋律达到共鸣。如讲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作者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及诗中描绘的梦中仙境,学生很难进行深刻的体味,我选择《仙境》中的一个片断,让学生提前背诵诗歌内容,结合音乐,闭目冥想,体味诗歌和音乐的相通之处,达到诗歌意境的有效渲染。再如讲柳永的《雨霖铃》,学生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在讲课之前用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离别的悲凉,进而达到鉴赏这首词的离别意境的目的。用音乐语言来诠释诗歌语言,使学生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音乐消除了时空的隔膜,音乐与诗词结合,引导学生融入古诗词的意境,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诗歌的无穷魅力。②相关名句入题。通过背诵相关诗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促进学生积极鉴赏诗歌的主动性。
二、特色朗读,调动学生积极性
朗诵是诗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对于中学生来说,朗诵也适合他们的口味,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更应该明白诗歌教学中朗诵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都点明了朗诵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营造朗读的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
此外,教师还应加强朗诵方法的指导,如初读,读准字音(查字典及结合课文注释),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再读,整体感悟,把握其节奏及感情,能够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能够用不同的停顿的方式和重读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一般情况下,对于诗歌,应多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感彩,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需要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时,应指导学生齐读;让学生领略某篇文章的优美文辞;欣赏其艺术特色时,应指导学生自由读。同时还应注意朗诵不应只是教学的开始,而应贯穿于整个诗歌教学过程中,可以说诗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了朗诵,应根据每一步的教学任务提出不同的朗诵要求。
三、联系实际,获得自我体验
教学诗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当然这里的生活包括社会、自然和人生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诗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他们自己说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而更深刻地领悟诗歌的内涵。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故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诗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置这种机会。如问:请把你喜欢的诗句向同学大声朗读出来,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请找出你认为写得较好的诗句或词语,并简要说明原因。经过我的多次实践,这种情况下学生皆能有所发现并不时有精彩而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词句的理解,往往具体而深刻。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个性皆能得到张扬。我们有时可以在找准整首诗歌的关键之后,再找一个小的,贴近学生生活、情感的切入点,作为进入一首诗的楔子。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独特的个性化解读,甚至要引导学生有独特阅读体验,诗歌尤其如此。当然,联系学生的实际并不是要处处都落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实际和情感体验,要防止将诗歌庸俗化处理的倾向。
四、注重积累感悟,读透具体作品
李白诗词鉴赏范文5
一、欣赏诗歌时,首先要做到“三注意”
在阅读诗歌时,要想准确理解诗意,首先要注意三点:一要注意题目,二要注意作者,三要注意注释。
一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有提示性。在《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是一个地名,“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可见,题目中最重要的就是“月”了。从以前所学习的李白诗中,我们可以知道,“月”在李白诗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因此,我们说李白有一种“明月情结”。从他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知,李白用天上的明月来寄托他的思念;从他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知,李白有时把明月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诗歌题目中的“月”给了我们一种提示。
二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的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如李白的浪漫主义,杜甫的现实主义,辛弃疾和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王维诗中所体现的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是很有好处的。
《峨眉山月歌》的作者是李白,在读诗时,我们就要在大脑中对李白做一个梳理: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格飘逸豪放,语言极其流转自然等。这样,我们可以将其作为解读这首诗的必要铺垫。
三要注意注释。注释,虽然有时只有几个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是介绍写作背景,那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是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二、欣赏诗歌,最重要的一步是要解读诗本身的内容
诗歌篇幅的有限和语言精练的特点使得诗句成分的省略在古代诗词中普遍存在。这样,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就会感到,诗的语言是不连贯的、断断续续的。同时,为了使诗歌对仗更加工整,语言更加精练,诗人在写诗时往往会使用倒装和词类活用等手法。这就造成了诗在语言上跳跃性很大,诗意更加难懂。因此,我们在欣赏诗歌时就应对诗歌进行“加工”――该“补”的“补”上。
《峨眉山月歌》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的诗意是:“秋(高气爽的夜晚),峨眉山(的上空),(悬挂着)半轮(明)月。”这里既有省略,也有倒装。在理解它的意思时,我们就应该把省略的地方补上,把倒装的语序调整过来――这时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把诗句中的每一个词加在一起,进而把它联想成一幅画面,再根据这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意重新组合、表述出来就可以了。
三、在欣赏诗歌时,要善于寻找诗歌中蕴涵的情思
谢冕在他的《重新创作的艺术天地》中指出,诗歌的特征之一是“含蓄”,“即通过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众多的内容蕴涵到最典型而又最精约的形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说明什么,而是隐喻着什么”。因此,在诗歌鉴赏时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背后所蕴涵的情思”“努力寻求它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
“诗言志”,诗就是诗人思想感情的体现。怎么找出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
第一,要抓住诗歌中的“诗眼”,即诗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诗歌中诗人情感的宣泄有时会聚焦在某一句甚至是某一个字上,这个“一句”“一字”即为整首诗的“诗眼”,它往往是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的。
在《峨眉山月歌》中,最后一句“思君不见下渝州”就是直接抒情的句子。通过句中的“思”,再联系到这是李白初离蜀地之作,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就很明显了。
第二,要感知诗歌中的意象,从诗歌的意象中寻求诗歌的思想感情。
李白诗词鉴赏范文6
【关键词】比较;风格;语言
职业中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古代诗词欣赏第13课安排了《李白诗二首》,第14课安排了《杜甫诗二首》,通过这两课的学习,目的是了解李白的诗歌特点。把李白杜甫放在一起比较教学,我的老师没做过,教材没有安排,我在教学李白和杜甫诗后专门进行比较是认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了解李白杜甫的特点,掌握他们的特c,提高同学们文学鉴赏能力。
《李白诗二首》选的是《将进酒》,(752年),《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一是宴饮游乐,一是饯别抒怀,表现了李白豪放性格,语言清新自然,极尽夸张之词,写出了他与众不同之处;《杜甫诗二首》选的是《登高》(767年)和《客至》(761年),一是感受年老失意,一是宴请朋友,一悲一喜,反映了作者两种环境下的不同感受,下面是我给学生的一个李白杜甫对照表:
根据这个表,我进行了比较教学,让同学们从诗的形式,诗的语言,诗的风格这些方面,掌握李白和杜甫的特点,从而学习他们的人格,学习他们的思考。
一、李白乐府诗和杜甫格律诗的比较
李白很重视向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学习,《将进酒》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首诗的“句子长短参差”,有十字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有七字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三字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出现了四字句“弃我去者”,“乱我心者”,纵观李白的诗,他把乐府旧题所有的都写了一遍,足见他对乐府诗体的喜爱或研究的深度,我认为李白之所以喜欢乐府诗的原因是为了更好的抒情;杜甫诗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为主,他的诗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是唐朝律诗的标志,从《客至》和《登高》来看,句子整齐,对仗工整,平仄严谨,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非常清晰。从抒情看,乐府诗为李白提供好了很好的方式,他的“悲”用“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的“愁”用“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他的“忧”用“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杜甫的诗在于生活写实,他也有“愁”“万里悲秋常作客”,他的“贫穷”,“潦倒新停浊酒杯”,“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李白杜甫选择不同的诗歌形式与他们的心境与处境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他们的诗成功之处。在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的原因。
二、李白的豪放风格与杜甫沉郁风格的比较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杜甫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李白被称为“诗仙”,就表现了他的风格,他的诗“洋溢者豪情逸兴,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飞扬”,“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起伏张落,韵味深长”(摘自课文导读),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既有重阳登高孑然一身的孤寂之悲,又有哀颓失意、愁苦潦倒的不幸之叹,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流露出一种闲适恬淡的情怀”(摘自课文导读),对李白诗我要同学们抄录“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复还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对杜甫的诗我要同学们抄录“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李白的直抒胸臆与杜甫的借景抒情很好的表现了他们豪放与沉郁的风格,这要反复诵读加以体会才行。
三、李白清新的语言与杜甫深沉语言的比较
李白的诗我们读后感到色彩明快,语言清新,感情抒发一泄到底,杜甫的诗我读后心情沉重,如亲临其境,语意未竟。写“吃”,李白是“烹羊宰牛且为乐”,“钟鼓馔玉不足贵”,杜甫是“潦倒新停浊酒杯”,“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写“悲”,李白是“悲白发”,杜甫是“悲秋”;写“愁”,李白是“与尔同销万古愁”,“举杯消愁愁更愁”,杜甫是“艰难苦恨繁霜鬓”,“花径不曾缘客扫”。从语气上看,李白慷慨激扬“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杜甫是沉重忧伤,“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樽酒家贫只旧醅”,通过这些比较,让学生体会李白杜甫的语言特色和他们的内外有别的表现。
四、李白杜甫的艺术成就的学习掌握
李白杜甫是唐朝最伟大的两个作家,他们的艺术成就已被历史所公认,我们职业中学选了他俩的诗,主要是从古代诗词欣赏这个角度进行的,如果就以《李白诗二首》和《杜甫诗二首》来评他们的艺术成就有以点带面之嫌,因而我们在进行他们的比较教学时既要让同学们了解他们的特点,又要在比较中认识他们的不同之处,李白诗能让人联想让人振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朝如青丝暮成雪”,如“会须一饮三百杯”,如“天生我材必有用”,“举杯消愁愁更愁”等。杜甫的诗让人沉思,让人伤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如“万里悲秋常作客”,如“樽酒家贫只旧醅”等。他们把所见写得如此生动,把所感写得如此深刻,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典范,提供了学习的样式,什么是艺术,让人过目不忘,让人心中有感,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比较李白杜甫的诗,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启迪心灵,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性智慧”(单元提示)。比较李白杜甫的诗,不是要争一争李白杜甫的优劣,没有作者只有优点没有不足,但要防止出现以评作者不足来否定作者现象(如李白消极思想,杜甫过分的家贫真不真实等),我们要有一个共同点:李白杜甫是伟大的,李白杜甫的作品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