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师实习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师实习生范文1
[关键词]师范生 顶岗实习 问题 对策
引言
顶岗实习是国家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延伸品。承担培训任务的高师院校,要组织师范生到农村中学去顶岗实习,同时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参加脱产研修。此举既可为农村中小学提供师资,并带去先进教学理念,又可对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同时,师范生能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使在校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实习生刚刚走上讲台,由于知识经验不足,在课堂教学技能的运用中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学校需要在充分认识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现状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师范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技能,使之能更好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高师院校顶岗实习生课堂教学技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高师院校顶岗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技能现状,笔者在2010―2012年带领各专业486名师范生在江西省九江、修水县88个实习学校,历时9个月,通过听课指导与走访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具体情况。总结一下,顶岗实习生在课堂教学技能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多,教学准备不充分,教材分析和处理能力不够强
有的实习生对新课改精神没有领会,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删减了以往教材中繁、难、偏、旧的内容,相应地增加了很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栏目,难度有所下降,有的实习生就认为不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自认为教材内容很简单,一看就会,导致了对教材内容不熟悉,讲得不深不透。在教学准备时,有的实习生备课写教案不能掌握教材的整体内容、结构、重点、难点以及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结果是内容简单,既没有突出重点,也没有突破难点;有的实习生虽借鉴已有的优秀教案来备课写教案,但却不能领会这些优秀教案的编写意图,结果好教案也上不出好效果。
2.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不熟,难以驾驭课堂教学
(1)教学语言过于单调,讲课缺乏激情,语速过快。有的实习生的教学语言不能根据授课对象、教学目的等灵活运用,缺乏吸引力。有的在讲课时多数时间是表情单一,缺乏激情,没有抑扬顿挫节奏感。缺乏教师应有的威信,上课照本宣科,讲课时老师的视线只看教案,不看学生。不会用目光捕捉听课者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有的讲课语速、节奏比较快,以至于学生的思维难以跟上老师所讲内容。有的向学生提出问题,当有个别学生回答出来后,便立即转到下一个知识点,或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几乎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显然,这样做不仅不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反而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掌控不能恰到好处。有的实习生在课前能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这是好现象,但到实际教学时,或因为紧张,或以自己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却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结果准备的教学内容讲不完;有的则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去估量学生的知识范围,认为内容太简单,根本不需要讲,导致觉得无内容可讲。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也只是浮于表面,无法把问题讲清讲透,不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导致听课学生多有不满。对学生突如其来的发问,往往不理会,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火花不能及时抓住,缺乏教学机智,不能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
(3)实习生粉笔字基本功较差,板书设计也欠规范。笔者利用实习指导听课的机会,发现不少实习生没有主板书和副板书之分,板书时常常出现随意性;主板书没有充分体现授课重点、难点;有的主板书写的内容太多而不能唤起学生注意,不利于学生领会教师授课的思路。板书字体过大或过小,书写速度过慢,板书姿势不规范。这种随心所欲的板书往往使学生的笔记也变得凌乱不堪,难以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所提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新意,不能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一是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的实习生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二是课堂提问局限于部分同学参与。有的实习生一节课总是叫学习好的或前排的几个同学回答问题,课堂教学活动仅局限于固定的几个同学,提问只是针对个别学生,而忽视了全班学生,没能按新课程要求做到“为了一切学生”,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同学,尽管一次次把手举得很高,却得不到老师的“关照”。三是提问过于急于求成。发问后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这些做法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3.师生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无效热闹充斥课堂
为了将新课程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有的实习生在课堂上运用诸如问题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这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因为实习生把握不到位,使得这些方法的落实、操作存在诸多弊端。表面上看似热闹,师生互动活跃,实则是无效教学。有的实习生倾向于说服某一个学生来接受知识,有时甚至会被学生“牵着走”,他们往往不知如何把与个别学生的讨论问题转向全班学生,做到以点带面。
4.情境创设不恰当,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设情境是不错,但在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情境时,有的实习生创设情境却是兜圈子,让学生不知所云,反倒影响和干扰学生的学习。有时又刻意求新,反而给人以哗众取宠之感,没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太多,利用价值不大。还有问题情景中,如果凡事都要求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就出现了课堂中学生讨论的“热火朝天”,却是与课堂学习无关的知识或内容。在这样的情境下,本来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心可能会发生偏移。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他们对课堂学习越来越趋向于被动。
二、顶岗实习生课堂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1.实习生自身原因分析
(1)课前准备不足,导致教学过渡不紧凑。一方面是教学语言准备不足。在上课时或因紧张或因不懂内容,老师出现卡壳现象,甚至一句话没讲完就转到另外一句话了。这样既影响了教师思路,也影响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另一方面,对教材内容不熟悉,不能把教案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造成课上对教案依赖严重,出现读教案、背教案的现象。有的实习生在教学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课是否能顺利讲下来,忽视对教学环节之间应有的过渡,使学生感到知识之间的跳跃性较大,不能把前后之间联系起来,跟不上教师上课的思维,其结果是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和整个课程不流畅,影响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2)缺少对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对于顶岗实习生来说,目前就业形势不好,导致较多的大学生去准备考研,所以,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十分宝贵,分秒必争。这样一来,三笔字、普通话的练习时间确实很少,而且,还有的学生认为教学技能训练是一个额外负担,除规定训练时间外,都不愿意花专门时间去练,且每次规定练习也都敷衍行事,或者根本就不练习。由于疏于训练,课堂教学技能也就相当缺乏,以致于影响顶岗实习的效果。
(3)对待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顶岗实习生在实习中不认真对待教育实习,敷衍了事,甚至有的学生趁教育实习时间,忙于考研或联系就业,即使下去实习了,也是被学校强压下去的,到实习学校后,由于思想上没有解决问题,实习也是消极怠工,导致顶岗实习收效甚微。同时,在实习中,有的实习生发现教师太辛苦了,每天备课、听课、改作业、查自习、盯早操、解决学生打架问题等等繁重的工作任务,心里产生落差,行动上也出现不积极的现象。对所处的环境充满困惑,心情烦躁,从而出现对学生态度不好,不与学生亲近等现象。
2.高师院校技能实训教学试讲存在问题分析
(1)由于平时试讲时听课的是自己的同学和老师。面对与自己知识水平不相上下,甚至高于自己的同学和老师,授课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展示自己的授课能力。因此,部分学生的讲课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们不是用口语化语言授课,而是使用华丽的、富有诗意的书面语讲课,让人很难接受。因此,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完成了“试讲”,只能证明自己走上了讲台,并不能保证顶岗实习的成功,在实习中要取得好成绩,还得下大功夫。
(2)平时试讲和真正教学实践相比较,教材内容熟悉的程度不同。在平时试讲中,教案内容是实习生自选的,都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再加上自己在试讲中所要提问、设问等课堂环节都做了精心准备,因此,对内容的把握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台风、教态与授课技巧问题。而在实习中要将教材上的所有内容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一框一节讲下去,没有我们选择的余地。因此,有的实习生在讲自己不熟悉的内容时就不知所措。
三、提高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几点思考
1.重视微格教学训练,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
高师院校应鼓励教学法教师深入基础教育第一线,提高对基础教育的研究水平和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能力。通过开设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书法训练、课堂教学艺术、微格教学训练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对师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进行专项考核,做到“人人过关”,加强实习教学指导,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实习教学大纲及技能规范要求,注重实习成绩的考核评定,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加强实习过程的检查指导,以达到技能规范要求。经过微格训练,使师范生在教学技能、教态、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加强“三字一话”的训练和考核
“三字一话”指的是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三字一话”训练活动必须经常化、制度化,训练和考核要规范化,不能流于形式。平时要特别注重师范生对“三字一话”的训练。特别是粉笔字,要重点加强训练。考核严格把关,保证每个师范生在粉笔字上达到良好成绩。
3.组织系列讲课、说课竞赛,提高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
为了提高师范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检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效果,学校有必要组织全校性师范生技能大赛,全员参加。先进行院级比赛,扩大参与面。其次,各学院选出代表参加校级大赛。最后,将各项目一等奖获得者颁发证书、奖金。特别是讲课、说课一等奖获得者,要把他们的讲课、说课进行实况录像,制作成光盘并标明哪一年某校全校师范生讲课(说课)一等奖获得者讲课(说课)录像。一是发给参赛选手,可为师范生就业时提供实证材料,可信度高。二是可在学校教务处网站上开辟窗口,允许学生自由点击观看。三是通过对比和竞争,使师范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取长补短,有针对性的和目的性的进行改进。
4.规范实习管理机制,加强实习质量监控
实习期间,选派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具有教育管理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的教师跟随实习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现场指导。首先,制定指导教师选派标准,强化责任意识,并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工作。其次,由高师院校要组建校级、院级教育实习巡查组,在实习过程中深入实习第一线督促。第一次在实习工作开始阶段,由院级教育实习巡查组负责,分片主要检查各实习基地实习工作落实开展到位情况,解决存在问题。第二次在实习中针对课堂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等内容,依据实习目标及考核细则进行听课、调查、考核与评价,听取实习学校领导、老师对实习生实习情况评价,了解掌握实习生的实际情况,以便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和实效,由校级教育实习巡查组负责。
结束语
小学教师实习生范文2
一、独立思考我能行
小班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减少后,教学活动会发生如下变化: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会得到保障;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到增强和增加。所以在学习活动中更加考虑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在小组或全班中交流自己的观点,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学生受到的“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小班课堂教学中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构建起活泼、严肃、求实的小班课堂教学氛围。
二、分工合作我参与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虽然小班人数少,但是同样需要每一位小班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尽量使成员在个性特征、兴趣才能、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学习小组的异质性。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学困生,二名是中等生。每人在组内应有不同的角色并有各自的职责:如中心发言人负责表述汇报全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裁判员负责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争论进行裁决,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小组成员的发言或发现,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等等。当然要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全面性。同时,全班各合作小组之间又应具有同质性,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组间同质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小组内成员要有相容心理,应相互吸引、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小组内成员心理相容可以为创造性的活动提供积极乐观的心理气氛,使成员保持良好心境,有利于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当然,相容并不排斥竞争与单干,在某些时候,竞争和个体活动能够增益于合作学习。也就是说,合作学习在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并没有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而是将之纳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使它们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三、正确交流我表达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的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学生干脆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1.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2.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要培养学生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小学教师实习生范文3
一、尊重、关心每位学生,增进师生情感
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得到教师的爱护和帮助,学生必定尊敬教师,而对教师的这种好感,又往往会转变为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上,甚至会产生喜爱的情趣,从而能积极地学习这门学科。
这样,长此以往,让学生看到教师的善意和对自己的真诚、爱护、关心,他们就会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进而有效地促进他们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把游戏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尽力把教师的善教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动机上,我常采用做游戏的方法,既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又便于理解掌握。
如:在学完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的第九章概率的简单应用后,学习手册上有这样一个题目:小明和小英按如下规则做游戏:桌上有五支铅笔,每次取一支,由小明先取,最后取完铅笔的人获胜,如果小明获胜的概率为1,那么第一次应取几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让班级同学以同桌为一组,拿五支笔来现场实验操作,同学们个个兴趣高涨,积极操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到两分钟,全班同学都得到一个正确无误的结论。
实践证明,通过游戏教学,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消除了枯燥乏味之感。它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愉悦感,并能使学生心理潜能得以发挥。
三、表扬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刚接手现在所带的这两个班时,我看到他们上一次的期末考试成绩,满分150分的数学试卷竟然有五六个同学的成绩是个位数,说明他们基础很差,是典型的学困生,于是,我把他们几个找到办公室,告诉他们:“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少勘探和开发这些资源的能力,请你们几个帮我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可以吗?”这几个学生非常兴奋,于是,我们一起制定每节课的学习任务:每节课会做一个自选题目,下课后当着我的面做,如果他们能流畅做出来,哪怕是做出一步,我都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感到有奔头,从而树立信心,能主动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上升,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会更加有效。
小学教师实习生范文4
一、课前搜索微课资源,丰富教学活动
在当前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主要以教学材料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的知识与理解局限在狭小的知识空间中,在面对教学状况外的问题时难以及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而微课具有网络的性质,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微课资源,就相当于利用网络平台,能够最大化地丰富教学资料,促使学生在教学中学得更多,掌握得更全面。例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世界(一)》一课时,由于教材提供的是一些较为呆板的文字介绍,假设教师就以教材上的信息给学生介绍计算机的整个发展史,不仅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还难以在学生脑海中构建完整的信息技术发展结构图。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找到一些介绍计算机变化过程的微视频,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对视频里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构造。
二、制作微课教学视频,优化教学方式
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必须将其与传统“笼统式”的教学方法区别开,由于微课视频的教学时间较短小,教师在设计微课视频时应当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比如,以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利用微课视频构建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倘若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安排观看微视频的教学时间,学生在毫不知情的学习情况下很难对微视频中的图像产生兴趣,甚至会觉得信息技术课堂很是无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微视频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将直接导入式的教学方法优化为情境导入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有在情境课堂上对视频内容感兴趣了,才能更好地融入教学内容中。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病毒》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视频(动画形式的),将它们通过剪辑、拼接,使视频内容较为全面一些,然后再播放给学生看,以视频内的动画病毒形象可以较好地使学生认识到病毒对计算机生活的危害。(二)把握适当的时机引入微课视频,突破教学重难点。对于教学知识中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微视频进行讲解的时候应当把握好导入微视频教学的时间,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微视频教学时不会产生莫名其妙的情绪。简单地说,在适当的时机导入微课视频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地将微课与教学结合起来,以微课的几大特征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例如,在学习《艺术字的制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看关于艺术字制作方法的微视频,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认识到艺术字的制作过程以及制作方法,从而能够及时发现自己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三)利用微课视频加强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计算机的生活,并且能将所学知识熟练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教学信息量大且精的特点,教师应当将这一特点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仅能为自己节省出更多的教学时间,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练习时间,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巩固学生所掌握的教学知识。
三、延伸课堂教学,开阔学生视野
微课在课前与课中都得到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但在学生课后的学习生活中,微课同样具有巨大的作用和地位。首先,具有时间较短、使用方便等特点的微课能够使学生在脱离了课堂教学后仍然能够较好地巩固自己在课堂学到的知识。比如,学生在课后的家庭作业中遇到不太熟练的操作问题,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再一次的自学,加深理解。其次,微课还能将课堂教学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比如,在学习《声音的采集和处理》时,由于网络上对声音采集与处理的方法还有很多,而教师在课堂上并不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所有的知识,为此,教师便可安排学生课后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其他处理声音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较为全面。
总之,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作用,就必须提高自身对微课的认识,利用微课资源扩充教学材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制作微课教学视频,促使学生在微课帮助下突破学习难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资源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
作者:张庆海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1]孟文英.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61):128-129.
小学教师实习生范文5
一、制约课堂高效教学的因素
1.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1)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本,忽视学生在情感、方法、技能等方面的发展。(2)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注入。教师不放心,总怕学生听不懂,所以一股劲地讲,重复地讲,经常自问自答。学生不用心,总觉得听无兴趣,思无时间,做无新意,学生的课堂精力高流失。(3)教师角色没有转变,学生跟着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没有表现出来。
2.教师职业倦怠,责任意识不强
(1)学习没有积极性,得过且过,只求完成教学内容,不求教学高质量。(2)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问随意性强,思维含量低,流于形式。训练题没有针对性,没有层次性,没有创造性和综合性。评价方法单一,没有侧重点。学案或教案质量低,上课照本宣科。
3.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1)课前不主动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等教师提问时,才打开课本看书。(2)不主动思考问题,不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等待教师讲。(3)不主动反馈矫正,自我检测,等待教师安排。(4)不善于归纳方法,触类旁通,只会模仿,生搬硬套。
4.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惰性强
(1)学习基础差,听不懂,很多问题不能独立解决,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信心。(2)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包办较多,学习怕吃苦,没有钻研精神。(3)受亚文化的影响,追求享受,迷恋网吧,学习无兴趣。
二、保证高效课堂教学的措施
鉴于以上因素制约着课堂高效教学,我认为优化品质习惯,教会学生学习尤为重要,因为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保证。
1.优化非智力品质,形成学习内驱力
(1)进行榜样激励,请身边的“英才”现身说法,请“名家”到校作报告。(2)进行理想前途教育,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介绍本校中考状元奋斗的历程。(3)进行行为养成教育,学习励志格言,激发进取心。
2.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持续学习的能力
(1)培养阅读习惯。开设阅读课,加大阅读题训练,让学生学会找要点,收集信息,理清内在联系。(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问题设计要有思维含量,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为学生思考创造条件。(3)培养学生主动复习、预习的习惯。每节课都留几分钟让学生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并列出复习和预习提纲。(4)培养学生反馈矫正和讨论交流的习惯。学会自改,互改,质疑。
小学教师实习生范文6
我们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年龄特征、生理和心理特征、学习基础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个性品质和学习品质。“分层教学”应对学生的差异,从本质上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同时又在研究和利用这种差异而优化教育教学活动。我们知道:课堂应该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大要素的有效整合,是师生交流、互动、合作、探究的一种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主体观呢?
一、承认学生差异,实施有效分层
班级授课制一直是我们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方式,但同一个班级的每个学生,由于各自的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生理基础、生活经历等因素而存有差异,作为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这种差异,真正接受它,研究并利用它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素质教育的教学主体观要求我们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发展的、个性的。“分层教学”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首先要对施教对象认真地研究,并根据一定的原则把他们有效地分层而因材施教。为此,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可以设计一系列的调查问卷、评价卡,同时结合学生对于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科学习兴趣、学科学习效果及相关理论,遵循动态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这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当然,学生的分类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段和其它各种因素的变化,学生的分类分组也要随之变化。
二、分析学生差异,确立分层的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模式下,我们大多以《大纲》、《考纲》为依据,以教参、教材为根本,以一个学段(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年龄特点为依据,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我们把“教与学”的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研究它是以怎样的结构形式及运动过程来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研究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促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制定科学合理而又明确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
分层的教学目标,即要考虑同一学段每个学生个体在同一课堂的差异因素,努力使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掌握适合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注意帮助学生个体开发他们的智力潜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故此,作为教师一定要针对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和不同层次学生各方面的特征,确立必要的分类教学目标、预习目标和指导方法,努力做到学习的一致性和学生的层次性相结合,使得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转贴于 当然,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要灵活处理各种事务,遵循“下保上不封”的原则(即保证基础学生达标、中等学生向上层迈进、优秀学生超前学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体味成功。
研究学生差异,制定分层计划和学习过程
不同的教学目标,就要有不同的教学计划和不同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认真研究学生,研究学情,研究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研究相应的学法;研究教材,研究适合每位学生学习的教法,研究如何“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而合理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便于全体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和学习过程。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根本保证。
教学计划的设定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主要面对基础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同时适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第二层是针对中等学生,重在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思维广度、深度和创新精神,力促他们走向优生。第三层以发展优生为主。我们知道,优等生是同学羡慕的对象,是教师眼中的娇子,也是班级的主要财富。所以,教师不仅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品质。
四、分层检验学习效果,确保因材施教的实施
随堂练习是检验和训练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后作业是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根本保证,阶段考试则是检验和考查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习题难度整齐划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题量太多,又会使部分学生畏而不前;题量太少,会让优秀学生“吃不饱”而兴趣大减。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检测,可以通过矫正、调节、互助等方式,使所有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训练和检测,以达到分层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练习和测试习题的设定也要有对应的层次。第一层以基础练习为主,旨在落实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可以酌情降低难度。第二层以综合练习为主,要求把所学过的知识适当进行整合,原则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同时增加少量自学知识。第三层以提高练习为主,主要是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与综合,旨在开发学生的潜能,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检测结果是老师和学生都很关注的事情,把握好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做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既要关注评价的甄别功能又要关注评价的激励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看到希望而循序渐进,稳步提高。
五、促进分层教学,进行科学评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