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范文1
一、打破常规教学设计,构建动机型语文课堂
动态生成学习观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为学生学习获得服务的过程。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指导下进行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动机,不可能有生成的出现。因此,教师应该打破常规的教学设计,在预设的教学设计没有生硬的环节,随机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课堂动态生成就出现了。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首先带领学生了解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当了解到老舍在济南的生活情况时,就从这个角度入手来品读文本。这样,就能很容易理解作者笔下的济南在寒冷的冬天是如此的“温情”。原来,这是作者对曾经生活的温馨回忆。接着,就带着这种温馨的回忆品味优美的语言。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地享有了自主选择、自主发挥的的权利,从而培养了思维的独立性。
二、营造动态生成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需
课堂中动态生成是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产生的,和谐的氛围能调动学生的内需,从而解读文本内容,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轻松氛围的营造,既能拓宽阅读空间,又能让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的见解,从而让课堂生成随时出现。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质疑、思考、归纳的机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需。例如,在教学《背影》时,因为在过去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作者笔下的背影为什么会如此的感动作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其中包括朱自清生平简介、创作背景等资料,并以此作为课堂探究教学的铺垫。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再现父亲买橘子时过月台的感人场景。最后,请学生谈谈观看课件后的感受。这样的场景唤起了学生内心的震撼,原来生活中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都表达父亲疼爱儿子的感情。于是,学生很快能说出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爸爸是如何关心自己的。实践证明,调动学生的内需就会让其思维驰骋纵横。这样的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生成运用而
生了。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思维在碰撞中生成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 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辅助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1
多媒体教学引入语文教学课堂,能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让它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从而在语文的教学中注入新的血液。下面试就谈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点辅助作用。
一、兴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就是成功的阅读。因此,一节课的开头就是要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计算机尚未进入语文教学之前,我们也曾为如何精心导入而费了不少精力,虽有一定的效果,可总是不够理想。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作为中学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经常还需要有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年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上,我们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一些形象的、更易于学生理解的多媒体片断,就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先设计满天的明星和灿烂的街灯依次明暗闪烁的动画场景,再设计牛郎织女过着自由幸福生活的动画,屏幕上显示:明星和街灯有什么联系?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在这首诗歌中的用意是什么?这样一来,就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之进行有目的性的阅读,就能够达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重现时代背景,引发学生阅读情感
纵观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其中有部分文章的写作背景都是以中国二三十年代到四五十年代时期的,距今已有几十年,如冰心所作的《小桔灯》,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等等;还有一些国外的作品,同样也涉及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契诃夫的《变色龙》等等。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更多的是需要借助背景情感的传递来完成教学工作的。可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几十年前的社会环境状况、中西方社会的各种差异不是简单的口头介绍或阅读所能解决得了的,所以在了解作品的背景时不易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而这时候,如果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把作品的时代背景重现出来,定能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引发他们的阅读的情感,为完成本次的阅读教学工作做服务。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先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江南城镇的图景和的人文环境:“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再通过展示孔乙己、掌柜和丁举人的不同神态的面孔,配以画外音,展现出咸亨酒店这一特定的环境下的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通过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此时此景,学生的心情自然是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麻木的民众谴责和对丁举人之流的愤恨。带着这样的情感去阅读《孔乙己》,这还能不成功么?
三、能由静变动、化抽象为具体,突出教学重难点
我们知道,多媒体所包含的虚拟技术能超越时空,化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因此,它也能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变具体、形象,由静态变动态,把原来枯燥或乏味的课本内容更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所以,适时使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由符号到心象的转换,使语文教学获得较佳的效果。
如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让学生观赏有关济南冬天风景的视频材料,就能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冬天的济南,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特有的冬天景致。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系统播放自制的《济南的冬天》图片为背景音乐的课件,使学生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将获得的信息汇聚在大脑中形成对济南冬天的立体感性印象,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的作用,突破了重点、难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变换一下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的有关知识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结构和制作等特征。于是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代表的中国石拱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造型结构及力学原理等,再配以解说,学生则兴趣盎然地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边听着教师讲解,探讨它们的形式、结构、历史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讨论,学生们一定能够理解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悠久的特征。
五、实施迁移训练,巩固学生阅读效果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设计 着力点
教学设计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理念的系统工程。语文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本,组织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载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初中语文设计中,如何通过一个“着力点”呈现知识,达到优化教学设计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基本设计技能与设计方法,如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流程的控制等。
一、设计明确教学目标,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通常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下,我们只考虑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这个目标,而忽视了其他两个目标。这样,我们对教学目标就定位为学生学什么,如何获得知识与解题技能,忽视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单一的教学目标的实施,直接导致语文教学应试现象依旧严重的弊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初中的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错位。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实施,必须摒弃应试教育模式,让语文教育焕发应有的生机。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我们在肯定传统理念思维,肯定愚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的同时,也要从今天经济高速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愚公的做法是否与时俱进。这样,我们就会重新审视这篇寓言故事,觉得传统的教学目标有大而空的嫌疑。有资料显示,华师大教育系曾对一所重点中学35份教师的教案做过教学目标统计:其中5份无教学目标的陈述,30份对教学目标阐述的词语都是要求学生“掌握、了解、能力、培养、理解”这样的要求性词语,没有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
二、设计个性化内容,进行课文个性化理解
阅读文本时因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一样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个性阅读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最新理念。阅读教学教学设计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与文本对话,注重理解文本内涵。教师的引导面面俱到,却忽视了让学生心灵与文本对话。这样,学生没有自己的心得与感受。学生面对至理至善的文章,没有自己的个性理解与心得,这样只能是俗读、浅读,甚至是误读代替理解,这样的解读可能会让精彩的文章变得庸俗。因此,我们应该设计个性化的内容,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性化的理解,在对文本提炼、加工、组合的基础上,对文本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老王》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有个性化理解,就设计个性化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感受作者的善良。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强烈愿望,他们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变得越来越好。因此,教师要通过“善”与“愧”方面引导学生。学生就会对文本有整体的思考,若没有以这样的教学角度切入,就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
三、着力优化问题设计,注重适时适度合理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问题是学生参与课堂的纽带。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引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可以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成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教学设计中如何优化问题设计是每个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随口发问,结果很多学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根本不知道课堂上学习要点,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度肯定不会高。因此,我们在备课环节就应注重问题的设计,并把握好问题的适时、适度与科学合理这个原则。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效度明显提升。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范进中举前后不同人的态度的变化是怎样的?为什么作者详细叙述这些人对范进的态度?作者是怎样勾勒这些人前后的表现的?用什么样的词语概括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通过这样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与文本进行了深刻的对话,从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四、设计有效品读,课文语言品得实在
语文的学习就是对语言的咀嚼与品味,语文教学设计中离不开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当看到文本中写得好的句子与段落时,我们总会驻足,引导学生认真揣摩这些语言。但是,我们通常还是比较模糊地对语言、语段进行分析。在品味语言这一环节,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实践证明,品读语言还必须在“情”的带动下认真地品,让学生感受作者语言中的表情达意,从而体会其丰富的表现力。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就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小山的动词,并把用儿化音的句子找出来。这样,学生就感受到作者北方语言的特色,从深情的视频范读中感觉有了儿化音的韵味,从而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从这样的品味中感受到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这样的品味语言教学设计促使学生认真品味文本的语言,进而让学生在品味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综合上述,精彩的语文课堂来自于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遵循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认真研究学情、教学目标、教学动态、课堂评价等多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巧燕.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设计[J].新作文(教学研究),2013(10).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厌学千课一法趣味横生激趣
多年来,语文课教学都是“千课一法”,由于“千课一法”使语文课课堂枯燥乏味,这正是造成厌学语文的重要原因。要想避免这种现象,我们就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望,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就必须让语文课趣味横生,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从教材的题目上引出“趣”。例如,教学“风筝”,师可先问:“同学们都放过风筝么?”大多数学生回答:“放过”。师又问:“你觉得很快乐么?”学生回答:“很快乐了”。师就势导入:“是的,放风筝让我们的童年时光充满了快乐,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可鲁迅先生一回忆起儿童放风筝的事就深感自责和痛苦。不信,请看《风筝》,看谁能找到其中的原因。”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原因。
二.从教材的内容上找出“趣”。譬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先让学生谈自己小时候喜欢的那些动物、植物:看蚂蚁搬家,斗蟋蟀,种花,养猫,栽葡萄树......再让学生谈谈七彩的校园生活:运动会上各班四百米接力赛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元旦国庆联欢会节日的丰富多彩,离队入团时的感慨喜悦,测验考试后成败的喜悦与烦恼......然后导入新课,看看鲁迅小时候是怎么样的,百草园怎么样,三味书屋怎么样。大家认真钻研教材开动脑筋,找出文章的亮点,课就有趣多了。
三.从教学的对象上变出“趣”。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预习,做一次老师,每组请两名学生上课:一名主讲,一名补充,看哪个组讲的好,教的好。听同学上课各个都很专心,对于重点部分学生们都能讲到,对于字、词、句、篇的分析,有些可以补充。如用这种方法教学《小巷深处》时,重点部分各组都讲,学生记忆深刻,起到反复巩固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当了一次老师觉得很有趣,并且使他们也从被动学习者变成主动学习者。
四.从修辞上咀嚼出“趣”。修辞是文章中的油盐,文章中有了修辞才有滋有味,教学者应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去咀嚼修辞手法在文中所起的“趣”味。在执教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其中能够体现济南冬天特点的拟人修辞:“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到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一句中,“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让学生细细的咀嚼一下它的妙处,探究后学生们的回答是:“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表达了作者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再如,比喻“空灵的蓝水晶”,请学生细细的咀嚼一番它的巧用,讨论后学生们的回答是:“描绘出济南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同时这个比喻也紧扣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蓝水晶非常有质感和动感,这种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真切、形象、具体的把作者的感受传递给了读者。”使学生们越咀嚼越趣味无穷。
五.从改换比较中品出“趣”。在讲《看云识天气》时,可以用改换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其中“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改换成“有的像山、像水、像棉花、像薄纱.....”试比较一下,学生探究谈论后认为句中的“山”“水”“棉花”等喻体,比较一般化,原句精心的挑选了“峰峦”“河流”“雄狮”“奔马”作为喻体,具有动态特征,形神兼备,云块变幻飘动的样子生动有趣,同时原句采用双音节的词语读来更有节奏感和音乐感等等。改换比较使课堂变得绕有趣味。
六.从多媒体运用上赏出“趣”。以《山中避雨》为例,我以文中提到的《梅花三弄》和《渔光曲》为音乐背景,播放避雨的全过程。第一幅是避雨,细雨蒙蒙,雨声嘀嗒,两个女孩子愁苦的样子;第二幅是借琴;第三幅是拉琴,这时候,《梅花三弄》音乐响起,在优美的乐曲中,两个女孩唱起歌来,三家村的青年也齐唱起来;第四幅是惜别,这时《渔光曲》响起,画面展示了“我”与三家村青年依依不舍的情景。整个过程以雨声开始,以乐曲之声弥漫。整堂课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到人物和气氛的变化,又欣赏到古典音乐的无穷魅力,既掌握了知识,又享受到了无穷的趣味。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范文5
分析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提出二者整合的措施,指出应抓好情感教育环节。
关键词
教育技术;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深入,教育技术也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教育技术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有利于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其可以将烦琐的教学进行简化,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教学重点,但是用多用少、如何用,因课而异。在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学有其独特性,一方面,它作为人文学科之母,有着普遍性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教学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进行情感体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单纯利用教育技术很难取得较大突破。因此,探讨教育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意义重大。
2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的误区
2.1重技术而轻理念
在目前的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存在一个显著的误区,就是大部分教师重视技术的运用而轻视理念的表达。其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技术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理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多借助多媒体的技术手段进行课本内容的展示,而忽视了文章的理念,与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造成语文教学的浅显化和符号化。
2.2重手段而轻目的
语文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常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来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和素养。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过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而将学生的思考和感悟抛之于脑后,严重背离语文教学的初衷,使得语文教学的情感熏陶进一步弱化,情感体验也相对降低。这种重手段而轻目的的教学,使得语文教学的价值一步步缩减,长此以往,语文教育的意义便不复存在。
2.3重形式而轻内容
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深入,教学形式的改变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纷纷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师在改变形式的同时,对于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所以教学效果较好;但是也有部分教师重视的只是形式的改变,对于内容改进和完善做得却不到位。由于教学走上形式化,所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更多的来自于情感的体验,这就使得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怀价值降低。另外,重形式而轻内容的语文教学,缺少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联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词不达意的情形。
2.4重视现代媒体而轻视传统媒体
在教育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放弃了传统的媒体,而开始重视现代化媒体。但是一味使用现代化媒体技术,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会受到影响,情感体验的深度也会削弱。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内容的表述,学生对于形象的把握便会固定;但是如果是传统媒体,学生会利用自身的想象去感受形象,这种感受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感悟。重视现代媒体,忽视传统媒体,虽然实现了具象化教学,却丧失了抽象化教学的美感。
3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措施
3.1善用媒体技术,强化教学手段
在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时,必须要强调媒体技术的使用原则。因为多媒体技术虽然可以带动课堂的生动化,但是过多使用多媒体技术,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环节便会出现欠缺。在媒体技术的使用方面,需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1)适用性原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遇到适合使用多媒体的内容,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内容为主,技术应用为辅。2)适度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教学中适量使用多媒体技术,避免课程的技术化和空洞化。如果多媒体技术利用过多,会造成语文课程形式化的加重,会影响内容的深化。同时,不仅要掌握媒体技术的使用原则,还可以利用技术强化教学手段。这种技术强化主要包括两方面。1)技术利用要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技术才能为内容服务,课堂通过技术的应用而更加丰富精彩。2)利用技术更好地为语文情怀的培养贡献力量。比如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时,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春天的声音的模拟,学生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朝气与蓬勃;也可以利用影像资料对济南的冬天进行详细展示,学生对于书本中的知识会有更加真切的体悟,文章中的情感色彩会更加真实,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更加丰富。
3.2巧用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方案
巧用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方案的优化,也是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重要策略。传统的语文教学依靠的主要是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虽然情感体验到位,但是感官不够具体。为了强化课堂的感官接触,可以巧妙利用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方案的优化。如在教学自然景观类文章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章中描绘的自然景观用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无论是画面还是声音,学生都会受到感官的刺激,对于自然的感悟会更加深刻。又如在教学对话式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文内容的当堂演示,通过有情感的语言诵读,学生对于内容的情感体验将会更加真切。简言之,巧妙利用媒体技术,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美,情感体验更加全面,那么教育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便实现了。
3.3应用媒体,灵活设计教学过程
灵活进行教学设计也是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重要策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会遇到许多类似的文章,这些文章需要体验的情感不同,但是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具有相似性,所以在教学进行的时候,可以对教学设计进行灵活的套用。灵活套用教学设计,主要的目的是利用其他设计实现当堂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灵活利用教学设计,能够使得教学过程的衔接更加自然、更加流畅,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会得到升华。比如在进行七年级语文《春》和《秋天》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对比的手法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对文章进行分别讲述,但是因为《春》和《秋天》都是写景抒情类文章,而且又都有季节性的描写,所以二者在讲解中会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又因为这两篇课文描写的是两个不同的季节,在具体的景物描写方面会存在差异,所以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教学,可以活用彼此的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会更加丰富与具体,教学的美感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4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要更注重情感的体验。因此,在教育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整合中,应坚持技术始终为情感教育服务的理念,使语文教学更有特色、更有效果。
作者:杨晶晶 单位: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素冰.高职语文教学中整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6(5):79-81.
[2]苏春景,高亚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3):43-49.
[3]戴晓娥.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5(3):110-114.
[4]徐曙.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9):201-202.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构建 高效课堂
1 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的语言,师生平等互动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废止“一言堂”“家长制”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就能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是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常用的预习方法有以下几种:(1)阅读法。学生应把课文内容从头到尾仔逐字逐句地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大胆地放过,新知识则要多读几遍,并在重点和难点处做上标记,以便提醒自己上课时注意。(2)想象法。想象应该贯穿于预习的全过程。它不仅可以使知识融会贯通,还可以发展思维力,创新能力。(3)多问法。预习时学生不仅要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还要变换思维角度,一题多问,自设难关,提高自学能力。(4)读书笔记法。预习时,学生要通过分析整理,概括学习要点,形成系统的知识,并将预习中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以便老师讲解时重点领会和感悟。
3 研究教材,熟悉教法
语文教师要想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必须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还要了解学生,熟悉教法,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课堂教学。为了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能够灵活选用合理的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4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作为一名老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要学会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式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执教《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我运用电脑视频,创设出济南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济南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美妙的音乐唤起学生对美的体验。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时,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这一切无不渗透着特殊的艺术魅力。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朗读课文更能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到渠成,达到了最优化的效果。
5 培养学生发问精神
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其实,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万事精通,被学生“问倒”之后,教师要表现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勇于承认自己学识的不足,千万不能怕尊严受损而训斥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寻学生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下课,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的独创之疑,独创之问。这样,自主学习就落到实处,学生张扬的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智力,良好的语文素养就已形成。
6 灵活处理课堂教学
课堂不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太大。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讲解,不应面面俱到,而是要精讲精练,重点难点突出。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地根据预设的教学设计,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及时调控课堂。课堂上,教师要整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2)灵活变通。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和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的思维实际和学生学习能力实际,灵活处理已经预设好却不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步骤。比如,可以是前后的调换,也可以是主次的调换,还可以是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的调换。(3)恰当取舍。取舍,就是要有“忍痛割爱”的决心,把那些不适合学生学习实际,甚至是超出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和内容删去,不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或教学内容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7 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