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范文1
【关键词】调查报告 写作教学 目标体系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将调查所得到的材料和结果,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报告。[1]目前,对于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的研究较少,需要通过学习借鉴和实践研究予以明确。
一、现状:教学实际与课程标准脱节
调查报告属应用类文本,在语文教学历史上有着比较高的关注度。夏丏尊、叶圣陶合著的语文学习经典之作《国文百八课》中,将报告书作为重要内容专门编写了一课,选两篇调查报告作为例文,还指出:“报告书的阅读和写作已和现代生活分离不开,所以应当加以详切的注意。”[2]在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语文课程标准(或大纲)中也能发现它的踪迹。1941年的《小学国语科课程标准》“第五学年”有“书信、报告等实用文的分析写作”[3]这一要求;1963年、1988年及以后的教学大纲中有“小学五年级:写简单的计划、报告等应用文”的要求。由此可见,小学生能写报告是语文课程设计者的共识。
但调查报告在现实教学中的处境却是尴尬的。笔者在日常调研中,对区域内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访问,语文课中进行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的几乎为“0”,对130名左右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调查报告的写作是“写得最少”和“最怕写的”。调查报告在实际教学中形同虚设。
二、追因:写作教学目标的缺失
调查报告为何在实际写作教学中被搁置、被放逐?为何普遍达不到课程标准的“合格线”?这无外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原因。外部原因如写作测评标准“文学化”的导向,“应用文只是个格式问题,没啥可教的”的观念影响。内部的原因更为关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类不清。教师对文体本身感到陌生,不清楚调查报告究竟有哪些样式,该如何分类;二是指向不明。教师对调查报告这个写作样式归属的教学板块感到疑惑,教材中它出现在“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三个部分,那写作教学究竟要教什么?写作之前的调查活动要不要纳入教学范畴?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以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的建构作为基础。
三、借鉴:国外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参考
日本、美国、前苏联、德国、印度等国在语文教材中都编排了调查报告的写作内容,其编排的形式和呈现的内容各具特色,日本和美国教材尤其突出。
1.日本:目标清晰、策略具体。
日本课程中,与“调查报告”高度相关的研究是以教育学者和实践者野村芳兵卫为代表的“生活调查作文”。这项历时八十年的研究,有“定位准、分类清”和“方法和程序明确”两大特色(见表1)。其中,社会调查部分还紧扣语文的学科特点,把“语言课题”作为必选内容。[4]
表1:日本小学生活调查作文教材内容分类及举例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调查报告”的内容也覆盖了自然与社会两大领域,但是内容的序列性不强,对难度的把握不准,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出现的调查报告例文《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难度过高,不好操作。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三年级下册有调查学校绿化情况,六年级上册有访问家乡名人这些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被当成状物文或写人文的写作内容了。
2.美国:学生主体、综合开放。
美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调查内容充满趣味,他们强调将学生置于生活大背景中,启发多元化思维,增强学生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美国亚利桑那州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调查”专题[5]
认知测试 通常一个月你收到或挣多少钱?你是怎样花的?制作一个如下图所示的饼图。
知识拓展 (略。主要讲许多邮购销售的产品作了虚假广告。)
深层阅读 读《花和雀斑膏》(小说),把作者的经历和感受与你自己的体会进行联想。
阅读反馈 (略。要求学生回答从概括内容、推想观点与评价文本三个维度提出的问题)
选择练笔 为杂志写一则邮购雀斑膏的广告;看自己制作的消费饼图,写下自己新预算的概要。
日本和美国“调查报告”教材的呈现方式,都力求用案例作为调查报告的内容目标;用身边事反映社会现象的方式设计思维发展目标;用结构化的问题明示写作的过程目标。这些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经验。
四、建构:小学调查报告写作目标体系设计
建构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缘于一线教学的需求。以下是我们通过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文献,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整理出的各学段调查报告类型、部分写作内容和写作教学总目标,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见表2)。
表2: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参考标准·总目标
上表是教师在教学调查报告之前,选择“教什么内容”、“教到什么程度”的一种参照,至于“怎么教”的实践问题,我们还进行了操作化的建构,即借鉴SOLO分类理论①,开发写作层级表体系(包括相关的写作知识、层级表、案例和学生写作升级策略)。课前,教师基于学情,预先制定A、B、C三个层级的评价表,选取与之相对应的多个案例。课上,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再学习案例,通过比较和综合,共同讨论确定A、B、C层级的评价标准,给案例定级;而后模仿、内化,练写片段。下一节课依据升级策略进行修改升级。教学中,我们不求“面面俱到”,坚持“一课一得”,下面以小学五年级的社会调查类型的报告写作为例,介绍其总目标下“格式与规范”专项的层级表(见表3)和配套的案例。
表3:小学生调查报告“格式与规范”专项目标层级表
小学生语言调查报告(等级案例)
为了解小学生的写作情况,我于2013年4月8日采用了网上问卷的形式,对常州市虹景小学五年级某班4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1.20.9%的同学非常喜欢写作文,60.5%的同学比较喜欢,16.3%的同学不太喜欢,2.3%的同学不喜欢。
2.有51.2%的同学能及时记录下生活中的见闻与感想,58.1%的同学能经常积累好词好句,65.1%的同学写作前会先构思、列提纲,55.8%的同学写作后会主动修改。
3.小学常用文体中同学写得最多的:新闻稿占1.6%,倡议书占1.6%,看图写话占3.1%,书信占3.1%,写人记事文占27.1%,儿童诗占0.8%,童话占2.3%,剧本占3.9%,解说词占3.1%,写景状物文占16.2%,演讲稿是0,日记占29.5%,读(观)后感占7.8%,调查报告是0。
4.同学认为写得最少,甚至没有写过的:新闻稿占21.7%,倡议书占8.5%,看图写话占4.7%,书信占4.7%,写人记事文是0,儿童诗占12.4%,童话占7.0%,剧本占14.0%,解说词占3.1%,写景状物文占0.8%,演讲稿占7.0%,日记是0,读(观)后感占0.8%,调查报告占15.5%。
分析及升级策略:这篇报告按照调查问卷的先后顺序罗列了所有的统计数据,但缺少结论,对照层级表,此案例为C级。可以通过两条策略进行升级: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合并,对数据集中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结论。
(调查概述略)
1.喜欢写作文的同学人数达到了调查总人数的81.4%。
2.通过问卷,可以知道有一半以上同学的良好习作习惯正在养成。其中,养成“写作前先构思、列提纲”和“能经常积累好词好句”这两项习惯的人数最多。
3.日记是同学们写得最多的一种文体,占29.5%;其次是写人记事文,占27.1%;写景状物文写得也比较多,占16.2%。这三种文体老师经常布置,所以写得比较多。
4.同学们写得比较少的文体依次是:新闻稿、调查报告和剧本,分别占21.7%、15.5%、14.0%。
通过调查,我知道因为老师经常布置写日记、写人记事文和写景状物文,所以这三种文体同学写得比较多。
再分析:经过修改,这篇报告在运用数据时有了“加工”的意识,突显了调查反映的问题,但结论部分过于草率,此案例为B级。
(调查概述略)
1.同学的写作兴趣较浓。调查中,81.4%的同学表示喜欢写作,可见,大部分同学还是愿意写作的。
2.能形成部分写作习惯。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我发现所列四项写作习惯,每一项都有过半的同学养成。其中,“写作前先构思、列提纲”的习惯养成人数最多,因为平时训练得比较多。
3.记叙类文章写得多,而议论、应用类文章写得比较少。通过调查,我发现近三成的同学认为日记、写人记事类文章是写得比较多的。而写得最少的文体调查中,选择新闻稿的最多,占21.7%。
基于以上调查,我认为我们平时的写作,有些“偏食”了,偏向于写人记事类,可能因为考试检测中,这类文体比较多,所以老师反复训练、教学。而对于议论类、应用类的文体我们写得太少,甚至还没有。我建议老师让我们写一些议论类和应用类的文章,让我们多接触一些不一样的文体,锻炼不同的写作能力。
再分析:这篇报告在分析问题时采用了总起的结构,使数据反映的情况更为清晰。结论部分有原因分析和建议,逻辑严密,为A级案例。
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的建构,始终追求三性:①序列性:即总目标与专项目标之间,不同的专项目标之间,体现相互照应式的序列。②生活性:即内容设计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综合和社会发展需求。③指导性:即知识、层级表、案例与策略四者与学生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每个材料可以让学生多次学习和对照,实现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小玉.现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夏丏尊,叶圣陶.国文百八课[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410.
[3]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21-27.
[4]张荣华,方明生.调查作文的比较、分析与反思——小学语文教材的中日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5):40-46.
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范文2
一、教学常规执行情况
在县教育局的领导和关心下,小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深入学习,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省规范办学行为相关文件精神和《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意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谨治学,以“实”和“严”的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一)规范教学行为,落实教学常规制度
学校根据校情制定了课堂教学常规及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求等制度,细化教学工作各环节的要求,以指导教师的日常教学。
1、细化备课要求。新学期第一周必须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由备课组长组织研讨,教导处审查确定。备课要切实落实教学计划,课时计划中要包含目标设定、重难点分析、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后反思,不仅要求过程要完整、具体,还要求充分备生情,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学的落实。
2、强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落实课时计划,达成设定目标,目标意识要强烈鲜明。教学内容要准确,抓重点破难点,关注内容的多重性、多样性、疑问性、启发性和开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主题意识。重视课堂练习,以多种方式在课堂中穿插必要的训练,巩固所学,让学生“一课一得”,树立训练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了解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内化、生成知识,加强教学互动。
3、实化作业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布置要以目标和生情为依据,及时、适量、适度,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推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反对简单机械、过度的抄抄写写。作业的批改要求严格,要统一批改和订正符号,明确批改内容和方法,各学科作业分类要求。作业是体现学生掌握知识过程和效果的重要衡量依据,我校对作业的常规要求是比较细的,如作业类别明确,像数学作业有口算本、课堂作业本、基础训练册等;作业书写规范,像数学课堂作业,每次作业前写清日期、次数、作业内容,每小题空一行,每次作业相隔三行,订正要写“订正”,中高年级统一用蓝色钢笔;作业批改细致,像语文作业小作文的简批要求做到:对好词好句进行标记、对错别字病句错误标点要标记明显并及时订正、不打大钩打等级,对大作文要求精批,有仅做到以上几点,还要有针对性和激励性的评语,写眉批和旁批。
4、量化质量评价和检测。书面测试每学期举行两次,易中难按6:3:1比例进行安排。年级组和班内还可进行小型的单项内容的书面或口头检测。每次检测要进行严格分析,以各题的得分率等数据的分析明确对后续教学的调整或加强。
我校每学期各学科还组织一次学生的小型竞赛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或数学口算、数学综合能力,或拼音、演讲、美文诵读、语文综合能力,或英语歌曲、英文朗读,小竞赛旨在提高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知识,延伸学习评价。
(二)加强常规检查,严把教学质量关
全体教师严格执行课表,临时调课需经教务处审查同意。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检查,严格教学规范性,鼓励教学创新性。
1、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相结合。开学初重点检查教学计划的制定;期中重点检查教案设计和作业布置和批改、推门听课看课堂教学常规;期末重点检查评比优秀作业、优秀教案。平时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则由年级分管段行政领导总负责,各年级备课组长参与督导。平时检查内容有相互听评课、作业交流、课堂教学常规等。
2、单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的检查,主要是听随堂课和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在期末阶段检查时,对每个教师的各项教学、分工等进行全面检查。教导处组织人员进行检查情况的记录。
3、组织检查与教师互查相结合。阶段性检查,主要由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对每位教师的每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平时的随堂听课、教案、作业抽查主要以学校领导为主。平时的交流活动,主要以年级组教师间相互检查交流为主。
4、明确常规与倡导创新相结合。在检查过程中,既以各项教学常规为标准进行评价,也提倡老师们创新方法,如作业订正、补缺补差、教案设计等,老师们在工作实践可有更实用更科学的方法,这种方法一旦得到认可,则成为一种教学常规要求得以推广。
(三)狠抓校本研修,提高教师教研教学水平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体,实施新课程,“成在教师”,显而易见。在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方面,学校采取多种举措,形成开放、深入、求实效的教研体制。
1、实行年级组集体备课制度。我校以年级组为单位,大家同在一个办公室,集体备课,定时召开备课研讨会,随时开展教材研讨活动。
2、实行大小教研组单双周活动制度。学校成立了三大教研组,语文、数学、综合,下设各年级语数教研组、英语教研组、非英语综合学科组。单周年组教研组(小组)开展教研活动,双周大教研组分别于周一、周二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3、实行全员上课听课评课制度。每学期初制定公开课安排表,分别于每周二、周三、周四上午第一、二节课开课,除年级组内教师必须到位听评课,凡空课教师均参加听评课。
4、实行学期主题研讨制度。每学期召开一次主题研讨活动,或就课堂教学有效性观摩研讨、或专题讲座、或为教师专题展评,如说课竞赛、教学设计现场赛等。
5、实行城乡携手、异地联谊、送教下乡制度。我校与北岸中心校、金川学校、小川学校、森村学校、雄村学校为手拉手结对学校,我们常年开展教学交流、送教下乡、校际各项工作交流活动。自2008年秋季,我校与上海爱国学校结对,两校开展了几次有影响的教学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校还与黟县实验小学常常有相互的交流。
6、实行个人研修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制度。
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情况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实施强调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校总结出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的三种策略。
(一)自主学习,体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语文教学要实现主体性教学,或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首先须把握住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教学活动中角色的定位。为此,教师首先要进行角色转换或让位,应从“前台”“退隐”到“导演”(导引)、策划、组织的角色地位。同时,要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要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学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第二,衡量自主学习的一大量标:教学时空占有量。学生学习活动时间与空间占整个教学活动时空之比,愈大则愈趋于主体性教学与自主性学习。要实现导引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大胆实施一些“转移”,观念是教师不要做学生能做之事,变教师之说而学生能说的为学生之说,变教师之写而学生能写的为学生之写,变教师之做(说写之外的)而学生能做的为学生之做。第三,从何着手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标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这段话包含这几个着力点:(1)学习兴趣,(2)学习态度,(3)学习习惯,(4)学习方法。第四,实施利于主体性发展和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1)主动参与策略:教师要力求使课堂形成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少而精地设疑引趣,促思,并顺应排阻和追问;鼓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感。(2)迁移为本策略:教师要善于利用背景资料,教给学习思路方法,培养学习元认知,从而促进迁移提高迁移水平。(3)活动促学策略。(4)合作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对合作学习目的性认识,确保合作学习时空,培养合作学习的技能。这样,学生的真正自主学习才能得以实现。
(二)有序组合,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无论哪一套版本的教材,学生作为一种学习材料,或多或少地存在某种局限性。因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系统分析教材,详细掌握整册、甚至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及教学内容,在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要求,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实际情况,适时、灵活地对教学知识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调整,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同时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
1、重组教学知识点。
例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我的发现”中的句子:a.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b.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他们的头。c.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发现句子中带点的词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不难,因为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中就已经出现过,比如,“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伺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等,而且让学生在说话和作文时运用这种方法,既然四年级上册就让学生学以致用,那么下册仅仅是“发现”是否有些简单?因此,教师就应该在“发现”的基础上再加以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习作中加以运用。这一教学内容在四年级习作教学和习作点评中要加以凸显。教学内容的改变及深入并没有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相反,避免了四年级上下册内容重复出现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口语不仅得到了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还得以运用,使习作内容更形象、生动。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通常是一个单元围绕某一主题,由几个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顺序组合成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单元目标,按照教学意图,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安排做到前后衔接、连贯。
重组后的教学,紧紧围绕主题层层深入,达到了读写结合,较好地实施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有机调整教学主题。
语文教材是编者依据整册任务布局编排的,但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地调整。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我把这组内容调整到九月份的第三周,与“语言文字的推普周”同时进行。学生第一步,了解了祖国汉字的文化,也明白从哪些方面去了解汉字,并制定一个详细的活动计划;第二步,学生分别开展各项活动:有搜集资料的,他们了解汉字的演变,汉字的起源,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等;有上街查找不规范汉字并深入了解为什么要写不规范汉字,经过调查,有的是找商业广告(衣衣不舍),有的是简化字(山里氿店)等;第三步,每人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份调查报告或谈谈个人看法或制作小报办成果展示。调整后的教学,与推普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而不空,有序而不乱,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兴趣学,学中乐。
(三)有机整合,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性
教材中所呈现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语言框架,是静态的文字、简单的情景。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给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教学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给学生呈现丰富灵活的生活语言,让他们在生活化的课堂上充分内化语言。这样,教学过程就会变得生动、活泼、有效,同时也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1、将生活场景引入课堂教学。
将生活实际引入教学,能够激活静态的语言,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提升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看——议——说等活动,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热烈讨论,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形式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和充分发挥。
2、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实际生活。
语文课堂教学还要让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延伸到生活中,让课堂教学在生活中延续,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精彩篇章。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乡下人家》古诗《乡村四月》和略读课文《麦哨》,一个县城长大的孩子对农村的生活现象一无所知,老家在乡下也仅仅是逢年过节去一次。上完《乡下人家》后,让学生的父母带着真正走入乡下农村,看农民耕田插秧,看农民收割菜籽、养蚕,看农村的人家养鸡、养猪、养鸭等情景,特别是麦子收割的时候,让学生摘其麦杆做麦哨吹吹,到桑园地里去摘桑葚吃吃,感受田园风光带来的无限乐趣,同时,也明白作者写文作诗的喜悦,让课本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动起来,舞起来,而不是想象中的农村形象,让农村也有声有色,有苦有乐。
3、捕捉生活气息完成课堂教学。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只要善于发现并捕捉生活相关联的信息,就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本组的难点是让学生学写研究报告。如果学生对各方面的信息都不是很了解,又怎样引导学生写研究报告呢?有心的语文老师都不难发现。上此组内容时,正逢“端午节”前后,于是,“端午前”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上街看看端午的气息,做端午鞋、买绿豆糕,准备端午用的材料,插艾叶等,同时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民俗文化的寓意。“端午时”让学生吃吃粽子,再看周围人的行为举止,喝黄酒、吃蚕豆,墙角洒石灰等,问其因说是辟邪。“端午后”让学生把亲身看到的、感受到的、搜集到的都写在研究报告中。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还进一步了解了我国民风民俗,学生的情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语感积淀,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素养
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范文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之一是大力突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其价值在于对培养学生主动求知、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大有帮助,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注重课堂内外的联系,注重激发学生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毋庸置疑,“综合性学习”的提出,对于语文教育乃至课程改革来说,其意义不可低估。
二.目标特征
1、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们知道“创新来源于问题的产生”,“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发明创造”。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兴趣是直接经验,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组织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搜集资料,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
2、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能丰富学生知识、升华认识。比如在六年级上册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分为两个阶段——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在第一个阶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从古到今的诗歌(如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最这些诗歌进行了赏析,又对我国诗歌的发展过程、诗歌的大致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使他们的知识丰富了,并伴有一定的情感认识;在第二阶段搜集更多的诗歌进行积累、用自己的笔学写诗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文字又一次丰富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虽然他们写诗的水平不高,但是处处可见孩子的奇特想象,充满了童趣。
3、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同步发展。
学生在确定了综合性学习主题内容后,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在以后的过程中搜集资料、观察、阅读、调查、访问、讨论交流、汇报总结等样样离不开语言和思维的运用。比如在五年级下册“走进信息世界”这个主题活动中,根据教学目标的定位,每个学生要在书上提供的材料之外分组去搜集从古到今人类是怎样传递信息、各种方式有什么特点、网络有些什么优势和弊端……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思维;在活动结束阶段,要求学生形成书面材料——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暂不论学生写得好与不能否认的是的确更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书面语言和思维能力。
4、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课程包括三部分:文本、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和教师及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因此,学语文不用局限于课堂里和语文课本上。事实上,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是相等的。学语文最终是为了用语文,语文是“应用之学”而不是“应试之学”。
心理学研究证明,能力是活动的结果。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可以为学生提供了宽松开放的大语文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使他们充分施展才华,使各种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充分运用、获得整体提高。比如在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走上街头,对门牌号、广告等用字是否规范、有无错别字进行大检查,并尝试编写宣传汉字规范化的广告……这样的活动,不仅使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得到了充分运用,又使学生初步形成的语文能力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磨练而发生质的飞跃。
三.模式流程及实施策略
(一)激发兴趣,确定研究主题。在进行每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在明确本次活动主题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认真读懂本次学习的要求,弄清楚要研究什么,然后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二)确立小组,选择研究方法。可以几个同学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也可以一个人一个小组),明确分工,商量研究步骤及准备通过哪些方法来开展研究。
(三)小组探究,整合处理材料。小组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如:
1、听力式。如学习《鸟的天堂》后,可以让孩子们聆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感受自然美。
2、观察、动手式。如学完《蝙蝠和雷达》这一单元进行综合性学习时,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动植物的生长,甚至可以动手做一做。
3、调查走访式。如在进行“田园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时,让学生到乡村去,调查当地人这些年来生活发生了那些变化;或者走上街头,调查广告牌、商家牌匾上的错别字等。
4、上网查询。有些方面的资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没有。而且并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了解
5、考察探究式。可以进行实物、实地考察,文献资料论证。如学完《爬山虎的脚》《猫》等文章后,组织学生走近动物、植物或名胜古迹。考察它们的形状、特点,并通过查资料论证。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社会经验。
(四)汇报展示,共享研究成果。以“展示台”的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汇报,让全体学生分享研究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汇报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尝试以下:
1、采集创编式。学生可以编创各种报纸、剪报、动手绘画等,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语文学习空间。
2、图片展览式。将活动中的景、物直接拍摄,直观感受。
3、实物展览。如“田园生活”综合性学习后,自己用麦秸编制的装蝈蝈的小笼子;“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后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等。
4、表演介绍式。模仿研究中的情形进行表演或讲故事等
5、读写积累式。可以摘录名言、仿写片段、写读后感、写诗歌等,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技能进行汇报。
(五)评价反馈、指导付诸实践。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比如:自己或他人——合作态度、参与热情、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资料的能力、成果展示与汇报等表现如何。
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范文4
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作为重中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突出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培养.坚持语文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开展好以名篇阅读为主体的读书计划, 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加强阅读积累,狠抓现代文阅读理解、作文教学和写字教学,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方位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 28人,女生 26人。绝大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比较不稳定,15人左右的成绩很不理想,经常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不和、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本册识字200个,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二)阅读教学
1.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提高默读速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
2.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3.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三)口语交际教学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要创设特定的情境
(四)习作教学
1.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2.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做。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1.对于生字新词,要及时听写检测。鼓励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2.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二)阅读
1.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
2.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表达方法的学习和积累
3.教师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三)口语交际
1.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
2、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
3.要体现双向互动。交际的过程并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4.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
(四)习作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放”开了,学生就有东西写。再就是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阅读前四篇阅读材料,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3、根据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并写报告。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五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
具体内容
周课时
备注
一、二
1.草原 2.*丝绸之路 3.白杨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6
三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 拓展一
5.古诗词三首
6
四
6.冬阳 童年 骆驼队 7.*祖父的园子 8.童年的发现 9.*儿童诗两首
6
五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 拓展二
10.杨氏之子 11.晏子使楚
6
六
12.*半截蜡烛 13.*打电话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 拓展三
14.再见了,亲人
6
七
15.*金色的鱼钩 16.桥
17.*梦想的力量
6
清明节
八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 拓展四
18.将相和 19.草船借箭
6
九
期中复习
6
期中测试
十
20.*景阳冈 21.*猴王出世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 拓展五
6
十一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6
劳动节
十二
22.人物描写一组 23.*刷子李
24.*金钱的魔力
6
十三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 拓展七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6
十四
26.威尼斯的小艇 27.*与象共舞
28.*彩色的非洲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 拓展八
6
十五
总复习
6
十六
总复习
6
端午节
十七
总复习
6
十八
总复习
6
十九
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范文5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尊重;活力
一节科学课,科学结论也许仅三言二语就能获取,但要让学生在自由探索中思考科学问题,体验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知识却需要长长的过程,那么如何在课堂40分钟及课外无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科学探究呢?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到底需要教师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呢?在学生探究时教师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和获取科学知识呢?
一、多层次了解学生,不上“一厢情愿”之课
通常我会在上一个单元课之前做好二样事:请孩子们事先把知道的和不知道的知识以问卷表的形式提供给老师,这样能让我在整理每个小组的问卷表的过程中把课备得有声有色,有根有据:事先让孩子们列出本单元比较完整的一张实验器材清单,让每个小组商量着作好相关的实验准备,根据孩子们可以或可能提供的实验材料,教师仅需要补充准备好一些欠缺的材料即可。这样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因为很多孩子在了解和准备实验材料的同时往往会在课前提前进行一些小实验,这样就为他们的科学探究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不知不觉中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更为他们精彩高效的课堂探索埋下了良好的伏笔。这样的科学课,多了孩子们的强烈体验,多了孩子们的高度参与,真正做到不为教学而探究,而为探究而探究。
二、多角度开放学生,不入“标准划一”之列
学生的创造性是无限的,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当我们敢于放手的同时我们就会由衷地发现学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学生的世界是如此的丰富,令我不胜感慨:我在教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课前了解到学生很乐意研究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于是在教师准备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带来自己想研究的物体,结果学生们带来了很多富有意义的材料:有大海螺等“稀有”材料,有重重的小碟子,有茭白、苹果、马铃薯等不同沉浮的食品等。这些材料充满了结构性,在印证重量、体积与沉浮的关系上具有意想不到的说服力,比我“精心”准备的材料要合理得多,也极大地“吊”起了他们探索的“胃口”!所以当我宣布请各小组自由找5样东西由重到轻、由大到小排好顺序,再猜测、实验、比较、思考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是那么高昂,他们的发现又是那么新颖和科学,他们发现小碟子很重,却不会沉,放满水后又会沉下去了;他们还发现,牙签有是时是沉,有时又浮了,具体要看牙签有没有浸透水,浸透了,就会沉。就这样,当我们在开放材料的同时,我们也开放了孩子们的“大脑”!同样,对教科书上现成的实验结论和方法我们也可来个开放式思考:“沉浮”单元中一个活动采用了挤压瓶子让“潜艇”沉到瓶底,学生探索时觉得挤压太困难,太麻烦,继而想出了只要倒转瓶子,让笔帽内充满水,它自然下沉,而下沉的原理与压缩空气后让水进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多方面接受学生,不做“指手划脚”之事
探究过程中应多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不多干预他们的探究活动,不强求他们获取很多的科学结论,让学生能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因为科学课注重让学生获得体验,科学探究在需要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比如沉浮单元上下来,虽然学生没有直接指向重量与浮力之间的差异引起了沉浮的改变这一重要的结论,但每一次的活动都让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远比让他们接受一个结论显得富有意义。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而这些不属于陈述性的知识,而是程序性知识,或称为经验知识或默认知识。这类目标不可能通过教师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的讲述来达成,也不能够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记忆模仿去学会,而是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内化才能习得的。因此,科学探究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各种体验,让学生在宽松平和的环境中提高科学素养。
如土壤教学中,论知识,很简单。但是这些知识的获得却需经历一系列的过程:先谈谈你对土壤知道些什么?预测土壤里会有些什么?再让学生采集土壤,在采集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物质,再回到教室里用各自的研究方法进行有特色的观察。无论是用哪一种方法,只要孩子们能够按他们自己的思路判断出土壤是一种混和物,教师都应表示赞赏,或许某个小组的研究不够全面,或许某个小组的方法不够科学,但,通过全班观察后的描述交流一定也能得出“土壤是含有沙与黏土、动植物及其遗体、人为垃圾的混合物”这一结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各小组有特色的观察活动和补充式的讨论交流,孩子们会觉得自己的研究别具一格,会觉得别人的研究值得借鉴,这样不但能在比较中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更能在比较中促成他们的探究欲望,这比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让学生按部就班的观察要有意义得多。
四、多元化评价学生,不求“十全十美”之人
在新课程提出的有关学生质量的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评价强调对教学的全过程参与,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有过程性评价。科学学习中进行连续评测的指标,包括科学概念理解、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同学、家长和学生自己。评价方法可以是传统的测验和考试,还可以是科学研究报告、科学作品和科学论文等。评价结果可以采用等级、评语、量表和图示等各种方式。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实现多元化,评价的目的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潜能。多年来,我对学生的评价基本采用了过程型评价,让孩子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采用自我评价,小组内互评和小组间互评等多种方式。这样,从个体差异出发,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他们所付出的丝丝努力,所取得的点点进步。学生在一种友好的、充满激励的氛围中逐步改善着他们的科学态度,提高着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多渠道改变学生,不走“循规蹈矩”之路
有人认为,以往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教师有着知识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学生只有被动接受,对教师绝对的服从和顺从。然而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已经越来越少地注重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越来越成为学生的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的角色开始从过去的讲解员、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地位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真正意义上的认知主体。从这一点上,作为科学教师,更要特别重视对改变教师和学生“传统地位”,要时刻有意识地在师生之间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注重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对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知识探究和社会生活能力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