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生产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包装生产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包装生产线

包装生产线范文1

引言

某企业是大型的机械设备制造商,主要通过木箱对成品机械进行包装,并进行后续的储存和运输。由于现有的生产场地占地面积过大,影响了主业的生产,优化木箱生产线布局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沈琦,郑建国(2015)[1]曾经以精益生产方式为目标,基于U型布局和平衡生产原则,对生产线进行过优化设计。

一、某企业木箱生产线布局现状

(一)改造前生产布局图

某企业木箱生产部制造现场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生产产品为夹板箱和钢扣箱。每天生产箱体约319个。现有布局是仿装配线来布局(见图一)。木箱生产大批量、同质性生产;产品需求足够稳定;流水作业。

(二)改造前生产布局分析

改造前生产布局布置原则以木箱生产工艺过程为主,从第一道工序依次向后设置紧邻的工序,直至生产出成品或半成品入库。

1.优点:由于上下工序衔接,存放量少,物料搬运工作量少。批次订货,存放量一定。生产速度快,资金流转速度快。可做到作业专业化,对工人技能要求不高,较少的培训费,且易于上手。生产计划简单,易于控制。可使用专用设备和机械化,物流路线短。

2.缺点:生产线上各工序的机器配比没有科学计算,基本是1:1为主,产品生产节拍管理较为粗放,依靠工人岗位更换来调节节拍,加大了管理难度。生产线的速度取决于最慢的部分。部分设备发生故障时会导致整个生产中断。重复作业,易导致工人疲倦。

二、对木箱生产现场布局优化的思路

刘强,任泳圭(2010)[2]提出好的生产线布局要能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生产节拍,并且在生产淡季可以节省人力资源。根据物流基本原理,场地布局优化思路入下:

(一)分析木箱的生产流程,制作木箱生产流程表,在表中标出各工序名称,及各流程发生先后关系。

(二)根据木箱生产流程表,绘制木箱生产流程图,在图中标出物流的清晰流向。为下一步绘制布局图提供依据。

(三)根据木箱生产流程图,分析物料的流动路线和流量,绘制实际布局图。

(四)针对部分设备进行改进,对劳动量重复大,易出错的打钉工艺进行改造。

三、木箱生产现场优化分析

(一)工艺流程表的制作

1.公司木箱生产工艺流程的文字说明。周家章,朱伟中(2008)[3]曾介绍过框架木箱CAD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同样的,研究企业的木箱包装分两种,钢扣箱和夹板箱的生产步骤及流程如下:

(1)钢扣箱制作流程:夹板开料――丝印――钢带生产――冲压钢扣――钢带压制――钢扣拼幅――底架制作

(2)夹板箱制作流程:夹板开料――丝印――木方开料――夹板拼幅――底架制作――拼箱

2.公司木箱生产流程中流量的计算。电梯包装箱在流水线上作业,每天需生产319个木箱,去除简易包装,真正生产箱体127个。一个典型的工作日是包括有8个工作小时,正常工作时间就有8*60=480分钟,除去休息时间(40分钟)和整理场地时间(约20分钟),每天生产时间为420分钟。

可根据Ct=每天的工作时间/每天的产量,计算木箱生产的节拍。

箱体I节拍时间:

节拍时间=每天有效时间/每天须生产数 = 420分钟/127个木箱= 3.31分钟/木箱

即所有人同时协作生产,大约3.31分钟生产一个木箱。

换句话说,所有人同时协作,每分钟生产0.302单位的木箱(= 每天生产量127箱/420分钟)。

3.木箱生产工艺表的制作,见表1。

(二)绘制木箱生产流程图

以表1中各个工序为对象,用连线方式把木箱生产流程图画出,箭头代表物流的方向。

四、生产现场布局分析

根据图二:木箱生产的工艺流程图,我们可以绘制实际的生产布局图。生产场地布局分为原料储存区,生产工艺流程区、产品储存区、运输理货区几个大的功能模块。布局时逐一分析如下:

1.原料储存区。主要储存板材和木方,提供生产物料,占地面积大,内部二次分区简有利于大型车辆的停靠和理货,它的位置决定了生产木箱物料的流出方位。

2.生产工艺功能区是主要的机器设备摆放及操作区。由于木箱生产的工艺是独立的,把不同工艺的机械设备放在不同地方,形成各个单元工作站。

(1)第一道工序是A开板和B开木方。由于物料从原料储存区取出,紧邻原料储存区。使用机械设备涉及:马氏锯、推台锯,使用机械少。

(2)同时钢带制作C属于独立工序,钢带的储存就在生产机械旁边,离它的下一个工序的距离最近,及在G/F附近布局。使用机械设备涉及:钢带机,配备数量1。

(3)D丝印属于从属工序,所用丝印板不占地方,可以灵活取用,考虑将其放在上道工序即开板旁边。工艺A开板和D丝印合并,视为一个工艺点,生产线布局同相邻工序A成组摆放,便于物料传送和人员换岗。

(4)木箱生产中,工序E、F、G产品是中间产品,但是由于E、F、G都可以直接入库,以半成品形式进行库存,不影响后续成品箱体H、I的生产,不会形成瓶颈工序。所以E、F、G产品生产的功能区分布ABCD与成品和半成品仓库的中间位置。使用机械设备涉及:冲床、折弯机、液压机等。

(5)H、I属于拼幅制作箱体,没有大型机械,但是需要大的操作场地,位于半成品仓库附近。使用机械设备涉及打钉枪击铁锤,可规划到一起为组装场地。

3.区域内物流路径的划分,大型原料非传送带式,用推车类型传送为主,主通道可以用3米叉车通道。副通道以1.5米为主。

4.木箱生产成品箱装车的理货场地划分。考虑到大型车辆的的大进大出,要设置在物料流入的原料仓和流出的成品仓入口旁边及出口。

包装生产线范文2

随着微处理器、计算机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控制已经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在化工行业,民爆器材的生产,尤其是危险有害工序,实现连续化、自动化,做到遥控操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其中,PLC应用面积广、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机械设备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实现了危险有害工序从人工操作到自动化生产线的转变,减少了人的因素对生产的影响,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本论文结合公司实际生产,介绍PLC技术在民爆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一、 PLC的概念与优点

PLC(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PLC)是为了在工业环境下使用而设计的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是微机技术与传统的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继电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相结合制作的自动控制装置。目前国内使用的较多的是日本三菱、欧姆龙以及德国西门子的产品。

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能耗低、可靠性高、功能强、使用和维护方便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行业自动控制系统中。

编程方法简单易学[3]。梯形图是使用得最多的PLC的编程语言,其电路符号和表达方式与继电器电路原理图相似,形象直观,易学易懂。

功能强,性能价格比高。一台小型PLC内有成百上千个可供用户使用的编程元件,有很强的功能,可以实现非常复杂的控制功能。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所有的I/O口均采用光电隔离,有效使内部电路与外部隔离,其各模块均采用屏蔽措施,采用性能良好的开关电源,具有良好的自诊断功能。

结合公司的生产来说,雷管的感度较高,设备发生故障更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我公司事业部选用PLC作为微处理器,提高了生产线的安全程度。

灵活易操作,采用模块化结构,方便组合。编程简单易学,程序的输入直接可显示,更改程序的操作也可以直接根据所需要的地质编号或接点号进行搜索或程序寻找,然后进行更改,给设计程序、维修设备带来方便。

我公司炸药车间膨化炸药硝铵储罐出现进料、出料控制失灵的处理为PLC的这一特点提供了说服力。在我们进行排除故障的过程中,通过梯形图这个直观易懂的语言,屡清可能对故障点造成影响的输入量,同时,PLC上的发光二极管可以显示输出信号的状态。通过观察、调试,以最短的时间排除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效率。

二、 PLC在民爆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PLC 发展极为迅速。在近半个世纪的旅途中,PLC 从无到有,实现了工业控制领域接线逻辑到存储逻辑的飞跃;其功能从弱到强,实现了逻辑控制到数字控制的进步;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及效率要求的提高,其在产业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PLC 应用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形成了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自动化[2],提高了生产线的安全。

在国际行情以及国家政策的驱使下,我国民爆行业在炸药的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技术方面已经日渐成熟。而PLC在电气自动化中又具有巨大功能和优势[4],这就促使PLC技术在民爆行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我公司,多种设备都采用了PLC控制方式。比如雷管半自动装填线以及乳化炸药包装系统等。以乳化炸药装药机为例,该设备使用了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变频器、防爆电机以及气动元件在以电和压缩空气为动力作用下,与PLC控制器配合实现了设备的程序化、智能化,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当生产过程中出现高温、高压时,设备瞬间检测、自动报警停机,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石。

PLC为民爆生产自动化设备提供了可靠稳定的控制应用。主要特点如下:1、模拟量的控制:工业现场控制中,常常存在一些难以控制的模拟量,比如如温度!压力等,而PLC对于工业现场控制中的这些模拟量能够进行很好地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一些过程控制系统的精度。一般来说,PLC进行模拟量控制时需要将不同的模块组装成相应的控制系统,比如如主机模块、I/O模块、通信模块以及模拟量控制模块等,这为生产线的安全连锁提供着主要依据。2、开关量控制:PLC对于自动开关量的控制是传统继电器所不可比拟的,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可以构成逻辑控制范围更大!系统集成度更高的控制系统,被广乳化炸药生产线之中。3、位置控制:位置控制在一般的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要利用PLC进行精确的位置控制就需要采用步进电机,通过脉冲电流控制步进电机来进行精确地位移。4、是系统集中控制:PLC有强大通信能力,其一可以有效控制生产现场的自动化设备,同时也可以对自身系统进行控制,比如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其二PLC能够利用组态软件与计算机和触摸屏组成强大的人机界面便于远程控制及现场监控。

虽然许多民爆企业在生产设备上都有了改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国内的自动化水平,特别是与国外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行业存在自动化程度较差,生产率低,材料浪费严重等问题,目前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开展了生产自动化设备的研制工作,但是目前未见成熟的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投入使用[5]。国内的这种生产现状说明自动化技术在民爆行业中的应用处于一个不断发展但同时相对滞后的水平,面对全球经济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形势,民爆行业亟需对导爆管生产设备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这不仅仅是时展的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更是保证民爆这一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的必经之路。

包装生产线范文3

一、县药材种植概况:

该县种植药材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依托于“药都”樟树这个历史著名药市,老百姓对于药材的种植有着特殊的感情,并积淀了药材种植的丰富经验,药材种植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县有几个乡镇几乎家家都种药材,现有药材种植面积比较集中的有13万多亩,加上零星种植的总量达15万多亩。在1700多年种植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商州枳壳”等品牌道地药材和一批走南闯北的药材经营户,至今仍有个别乡镇的农民长年在外经营药材,并分散在全国各大药材市场。经他们的经营,每年可拉动全县药材交易额达7000多万。他们一方面将本地药材推销至全国,一方面将外面的药材销售信息反馈给的种植户,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引导着当地的药材生产的作用。

当地政府对药材种植高度重视。一是将药材生产作为该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布局,力图利用地理和特殊的人文优势,将“商州”品牌发挥光大,做大做强县域特色经济。二是该县为加强对药材生产经营的指导和管理,专门成立了药材生产经营管理局,正科级设置,配备专门的行政人员,负责对全县药材生产的规划、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指导以及药材深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和服务。三是在土地的使用、资金的配套与奖励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目前,该县所种植的药材主要是枳壳、车前子、黄栀子、吴茱萸、“三木”(杜仲、厚朴、黄柏)以及其它药材。其中枳壳、车前子、黄栀子、“三木”(杜仲、厚朴、黄柏)均在万亩以上,枳壳、黄栀子达到3万多亩,在单品种上有相当规模。枳壳、车前子由于其优异的品质和规模产量,在市场上有相当的价格引导优势。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县药材总产量达4万吨。最近几年通过内引外联,放活经营主体,已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上规模的种植大户和种植基地日益增多。

在种植技术与种质培育等方面,通过县药材生产经营管理局组织,逐渐总结形成了枳壳、车前子、黄栀子、吴茱萸、杜仲、厚朴等药材的丰产栽培技术;先后与多所科研院校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加大了对中药材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近十年来,共组织实施了各类中药材科技项目2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7项。其中2005年由省药物研究所承担的枳壳品种质量比较研究项目,从现代药物分析的角度证明“商州”枳壳在药物成分上较其它地域所产品种有较大优势;在黄栀子的种质培育研究上,通过8年的单株选育,形成了8个单株纯系,其中有两个单株在黄栀子苷和色素含量上明显高于现有的其它栽培品种,是国内目前最好的黄栀子品种之一。单株纯系的选育成功,为今后该品种种质培育继续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药材生产是该县一项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经营项目,如何经营好这项产业,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而使之成为今后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亮点,县委和县政府拟打造一个具特色的中药产业链。即形成以GAP种植为特色的中药农业、以GMP生产为特色的中药工业,以GSP经营为特色的中药商业,三者在中药材生产经营中互为补充、互为关联,三位一体,共同构成符合现代要求的完整中药产业链。在具体举措上一是打算结合枳壳等药材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历史形成的品牌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力度,引进强势企业共同发掘该县中药材生产的潜力,以拉动药材种植的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和加工,实现强强联合;二是利用该县主产陈皮、“小柑子”、“小橙子”等药材药食两用的特性,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药膳系列食品(小吃),扩大药材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副产品的用途,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二、该县药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县为做大做强药材生产经营作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通过考察,也发现该县的药材生产经营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发展,其在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一些欠缺:

1、信息掌握不全,药材的种植缺乏前瞻性。由于生产经营的主体主要是农户,加上信息获取的手段不多,对于一些现有强势主打品种的全国总需求情况、主要流向、用药分布、历史价格运行区间、用药量峰谷、各药市动态价格变化等情况基本不了解,表现在生产上不知种植多大面积,如何调节产量和价格,无法在总体上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划与产量、价格预测,无法有效把握生产和经营。这对于将药材种植生产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如前几年的黄姜生产,因未能把握黄姜的总体走势,不了解国内外皂素市场的变化原因,只看见销量、价格连年上涨,盲目采取各种措施,大面积种植,结果导致巨大损失。

2、生产组织化程度低。该县药材生产现有的总种植面积和产量已达到相当规模,但其生产和经营主要还是农户和部分种植大户的散在种植。在没有龙头企业起到联接市场与农户种植作用的前提下,缺乏一个平台或有效的形式来组织药材的协调生产和经营。除传统的几大品种外,其余药材的生产均为跟风种植,盲目性和趋同性现象严重,品种变换频繁,加上新种植品种的市场、生产技术把握不透,常出现种少了是宝,种多了成草,或高投入低产出的情况,让药农感到市场难以把握,对市场感到迷惘。

3、植保和生产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种植现场通过对药材植物的观察,发现枳壳不同程度地存在病虫害,有死株现象和不同程度的病毒感染现象,车前子植株的花穗有黑坏死等。对药农的询问,了解到药农对控花、控果、低毒农药的选择以及土质、水份、湿度、光照、营养元素等对药材生长、药材质量的影响等因素更是掌握不多。在种植上,基本采用传统的方法和手工操作,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对于一些病害如车前子的黑穗病等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尽管是“一方水土养一方草”,药材的主要特性、品质靠特殊的地理环境,但完全靠天种植药材,加之防病、用药等没有统一技术标准,其产量、质量是很难做到均一、稳定和可控。

4、经营渠道不畅,销售形式单一。在产品的销售上,除部分产品靠籍在外市场的经营户收购和极少部分直接销往药厂外,主要是靠外地药贩上门收购鲜品,价格高低没有主动权不说,一些种植户由于没有联系渠道,很多药材在有价有市的情况下白白烂掉。为衔接种植与加工而设立的几个收购、加工企业,也由于外部市场变化无法继续经营而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经营渠道不畅,销售形式单一,导致种植与销售脱节,使得生产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生产经营风险也难以控制。

5、专业技术人材缺乏。农户种植药材栽培、生产、植保技术主要来源于历史的传承、相互的学习、其它农作物种植经验的移植等。一些种植大户也主要是由于有一定资金优势,在种植面积上有一定规模,并没有配备专业的种植技术人员。近年成立的药材生产管理局主要由行政管理人员组成,人员编制也只有几个人。尽管成立了一些药技站,但其技术水平和经验与目前药农的需求之间尚存在一定距离。

6、对各种政策把握和运用还不够充分。目前国家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现代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对农产品产业化、涉农产品产业化具有很多鼓励、扶持政策。对于发展和规范中药产业化等政策出自农业、科技、发改委、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对于中药材种植规范化的政策出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这些政策的支持角度各有不同,对申报主体也有不同的要求。通过听取介绍和询问种植户,明显感到对这些政策的理解和利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对各种政策的支持点不完全了解,不能有效利用这些政策争取支持来促进药材种植的发展。二是对于GAP等规定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并未能将GAP的具体要求贯穿于药材种植生产的过程之中,对今后药材的生产和销售留下隐患。一旦药品生产中要求采用符合GAP要求种植的药材或实施按GAP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药材标准,按现有条件种植的药材将很有可能成为不合格产品而不能在药材市场上流通。

三、分析和建议

有着悠久的药材种植历史,广大农户有着丰富的传统种植经验和种植热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有着一系列各种好的政策和把药材生产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的决心,这一切都预示着药材种植生产有着一个光明的前景。针对考察过程中看到的问题,特作如下分析和建议:

1、准确定位,将发展思路具体化。药材生产也是商品的生产,必须要了解自身的生产目的是属于满足外部需求的生产还是创造需求的生产,然后根据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策略。植物都有一定的适生性,其生长都要有一定的生态条件,药材当然不能例外。枳壳之所以成为的道地药材,与的特殊生态环境下生长出来的枳壳特别适合于药用不无关系。这是所具有的其它地方所不能取代的优势。此类药材一般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才应该去创造新的需求。因此,建议对现种植的药材进行分类,明确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明确优势品种与非优势品种,明确适生品种与非适生品种,明确长线品种与短线品种,明确社会总需求与阶段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品种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发展策略,逐一定位,在引导药农种好道地药材的同时,选择适销对路的短线、小药材来养长线的品种,实现长短结合,以长求稳定,以短求综合效益。具体到枳壳,应调查了解全国甚至全球目前的总需求情况,再将枳壳作为一个长线的、看家的品种来确定其总的种植规模,同时从单位种植面积的总体经济效益考虑其合理的种植密度。然后充分利用紧邻药都樟树的地理优势以及分散在全国各大药材市场的籍药材经营人员和渠道,通过宣传、品牌运作、营销策划、质量标准提高等来扩大市场的占有份额,从而达到调节该品种的市场价格的目的。从目前市场上几个不同产地、不同质量的枳壳在市场并存的局面,说明枳壳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2、强化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鉴于目前在药材种植、加工、销售方面尚没有龙头企业,药材种植生产的组织、产品的销售等处于散在、无序状态。然而作为一个产业,要想做好,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与规划,其职责在目前状况下无疑必须由政府来承担。因此,建议强化县药材生产经营管理局的职能,除负责全县药材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外,增加市场、政策研究职能、科研规划职能以及销售组织的职能等,以填补没有龙头企业而产生的空档,使整个产业运转的每个环节保持完整。尤其是要加强对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为全县各品种的种植生产定位提供依据,并引导农户的合理、科学生产。同时积极鼓励以各种申请主体申报国家项目,得到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其次是要针对提高产量、增强品种抗性、病虫害防治、满足国家对药材的质量要求、品种间作套作、扩展产品新用途、非药用部位的综合利用、中药材生产的田间质量控制与规范化栽培等依靠农户难以完成的课题工作,加强科研和协作力度。再是在现有江南药材网基础上参照其它一些省份园林苗木、药材市场信息电子化的成功经验,扩充搭建成一个集市场信息、技术、政策、培训、招商、交易功能的综合性虚拟电子化平台,以准确掌握本地药材贮量、外部市场价格走势,并以丰富的信息为外界了解药材生产、本地农户掌握政策、技术提供一个窗口,并为药材产品提供的一个无硬件环境的交易场所。

包装生产线范文4

[关键词] 农业环保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X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80-01

农业环保生产,必须发展可持续的绿色产业。我们要加大对耕地的保护,提倡农家肥,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农药量,引导人们正确使用土地,同时最大程度地去改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环境和条件,做好农业的环保工作,实现农村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农业环保生产存在的问题着手,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推动农业环保生产。

1 化肥过量使用危害严重

肥料是种庄稼必不可少的东西,化肥就成了很多庄稼人的首选,合理的施用化肥对农作物确实有增产的效果,但是如果过量的施用化肥就会适得其反不仅对农作物产生危害同时也会危机土壤。

1.1 污染土壤土质

化肥中含有大量化学元素,在土地过量的使用化学肥料,除由于长期单一施用化肥,有机质得不到及时补充而造成的土质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其中的化学元素不能全部被吸收,残留在土壤里,被土壤固结,形成各种化学盐分,在土壤中积累,增加土壤重金属和有毒元素,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导致土壤性状恶化。

1.2 导致环境污染

化肥中大量的化学元素和有毒的重金属残留在土壤表层,被雨水和农田灌水淋溶到地下水及河流中,大量的化学物质流入,造成地下水及河流污染,使地下水、河流、湖泊富营养化,恶化水质,甚至导致地下水不好喝,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

1.3 导致农家肥失调

随着化学肥料的过量投入,人们忽略了农家肥的使用,农家肥失调,土地土壤元素缺少,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中空气和水的比值协调,使土壤疏松,增加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但是随着化肥的使用,缺少农家肥的养分,严重破坏了土壤肥力,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2 农药大量使用的不良后果

农药是一类特殊的化学品,合理使用可以防治农林病虫害,但是大量的投入生产对人畜产生危害,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2.1 降低产品质量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农药,会导致残存在农产品中农药含量过高,投放市场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事故,大大降低农产品的质量,损害正常的农产品市场交易,不利于农产品的绿色生长。

2.2 药害影响农业生产

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导致药害事故频繁,导致大面积的农作物产量锐减甚至是绝产,导致空秆,颗粒无收。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另外,农药的长期使用,还会因害虫的天敌被消灭和害虫、致病微生物产生抗药性而加剧病虫为害

3 土地抛荒严重,浪费土地资源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农民已不再如以往那样惜地如金,有能力的青壮年大批量的外出就业,放弃了传统的农业种植,弃耕抛荒现象严重。农村耕地抛荒已经成为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4 工业污染污染严重

随着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耕地被侵占,应用于工矿企业的厂房建设,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工业迅猛发展,大量的固体废物和各种生活垃圾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严重危害耕地;工业生产产生的有害废水不经过任何环保处理,直接就地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不断向土壤中渗透,改变了土壤物理性质;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飘流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可成为硫酸雾,随雨的降落而形成酸雨使土壤变酸,或使原来的酸土变得酸度更大,直接毒害r作物、林木和牧草,也不利于土壤中硝化细菌、共生和非共生固氮细菌的活动和繁殖,导致土壤肥力降低。严重威胁农作物生长,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土壤污染。

5 实现农业环保生产措施

5.1 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实现农业环保生产,必须有强有力的法律保证,因此要加强农业环保的立法工作,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因此我们要根据当前农业环保存在的问题,立足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完善和修订相应的农业和环境法规,建立健全农业环保生产法律体系,同时组织专业的行政执法队伍,按照法律法规,严格依法执行,工作落实到位。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得以实施,促进农业环保生产。

5.2 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实行保护和扶持政策当前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现状迫切要求增加对农业的投人,实行保护政策。国家要发挥农业投入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引导和促进社会多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要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发展科技农业,通过科技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转化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物质投入的经济效益。

5.3 积极防治农用化学物质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推进农业环保生产,我们必须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化学物质对农业环境的污染。我们可以用天然的有机肥料去代替会产生高污染的农药化肥多施有机肥,利用秸秆还田技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利用牲畜粪和杂落叶进行堆肥,合理施用化肥,大力推广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在农药使用方面要严格按照安全使用农药的规程科学,合理施用农药,严禁生产、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采取物理方式,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发生。

农业环保生产得到重视,可以切实的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供应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实现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聂哨兵,张世忠,当今农业用地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J].农村科学实验,2011年月10月

包装生产线范文5

关键词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现状;障碍因素;对策;陕西宝鸡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308-01

适度规模经营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在农业生产上,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下,土地、劳动力、设备、资金、经营管理等农业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和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农业规模经营很大程度上是土地规模经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家庭经营为主的条件下,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规模经营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规模经营的物质基础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规模经营的条件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实行后,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产生了承包的耕地分散、经营规模太小、农业效益低下等问题。在目前形势下,应采取一定引导措施,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逐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益[1-2]。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渭河穿区域而过,辖9个县3个区96个乡镇1 729个行政村,总人口37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70万人,占72.6%。2015年全市耕地总面积为29.67万hm2,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粮食种植面积33.2万hm2,总产为149.65万t。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粮食比较效益的持续走低,依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种粮合作社、种粮企业等新型主体,通过土地流转、代耕、托管等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宝鸡市粮食产业提高种粮效益、增强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宝鸡市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3-4]。

1 宝鸡市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现状

近年来,宝鸡市立足粮食生产实际,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粮食规模经营发展,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1 主体类型多样但规模不大

初步形成了以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种粮企业为主的统一经营型和以代耕、托管公司和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统一服务型。截至2015年底,全市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总数已达到1 649个,其中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1 578户1.06万hm2,占总面积的69%,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50个3 066.67 hm2,占总面积的20%;托管、代耕等服务机构12个1 533.33 hm2,占总面积的11%。全市规模化种粮面积总计1.52万hm2,仅占粮食生产总面积的4.5%,且41%的规模在3.33~6.67 hm2之间,规模化水平总体不高。

1.2 发展模式成熟但层次不齐

经过多年发展,全市粮食规模经营模式已逐渐成熟,机制不断完善,管理逐步规范。凤翔县汇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扶风富鑫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陕西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何乃洲、孟五长等11户农民先后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108个家庭农场在工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但目前仍有近1/2专业合作社仅限于统一供应农资等单一环节服务,在组织开展全程生产服务、打造优质品牌等方面发展滞后;家庭农场普遍生产结构单一,发展种养加结合的占比较小;规模化经营主体文化素质不高,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30%。

1.3 生产规模集中但效益不突出

规模化粮食经营主体由于耕种面积较大,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新优技术集成推广,力争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据调查,全市规模种植41%集中在3.33~6.67 hm2,32%集中在6.67~33.33 hm2,27%集中在33.33 hm2以上,在正常年份规模生产纯收益能达到2 250~3 000元/hm2。与分散经营相比,川塬地区规模化经营能实现增收750~1 500元/hm2,山区由于耕作条件差,规模化后大多实行粗放生产,规模效益几乎为零,规模化效益得不到体现。加之规模经营者承受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较大,基本是丰年略有收益、平年持平经营、灾年亏本生产。

1.4 群众发展意愿强烈但扶持有限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加快,农村外出务工劳力增多,农村“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在调查中,家中缺劳的生产农户中有90%的愿意将土地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经营,有80%的种粮大户有扩大经营规模的意向。但是,目前川塬土地流转费已达1.2万~1.5万元/hm2,山区达7 500~9 000元/hm2,流转费用整体偏高,在无任何政策扶持情况下新型经营主体很难接受。目前,70%以上新型经营主体都是在5年前签订的流转合同。虽然从2014年开始陕西省开始实施粮油家庭农场专项补贴项目,但从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等方面缺乏系统支持,造成虽各方具有强烈意愿,但重视支持力度不大,发展步伐缓慢。

2 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深入分析宝鸡市发展现状,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目前还面临以下障碍因素。

2.1 土地流转缓慢阻碍生产规模扩张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必须以土地规模经营为前提。目前,由于宝鸡市部分农民害怕失地失权,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流转意愿较低,加之流转费用居高不下,土地流转步伐缓慢,全市土地流转率仅为17.2%,远远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

2.2 社会化服务滞后影响生产水平提高

全市社会化服务机构偏少,且不同程度存在运行不规范、内容单一、范围有限等问题,不能对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给予有效补充;许多技术和配套服务仍停留在较小面积的示范点,不能满足粮食经营主体系列化、全程化服务,影响了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

2.3 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规模效益提升

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承包的耕地一般地处偏远,农田灌溉、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据调查,85%的规模经营主体缺乏晒场、烘干设备及仓储设备,32%的规模经营主体农机具配套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粮食规模化发展。

2.4 生产资金不足抑制经营规模再扩大

粮食规模化经营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新型经营主体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农村信用社以3万~5万元的小额贷款为主,对新型主体支持有限,普遍存在贷款难、融资难。加之各级对新型经营主体扶持资金不足,对粮食规模化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3 提升宝鸡市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对策

3.1 进行宣传引导,扩大社会影响

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粮食规模经营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营造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各方面发展积极性。

3.2 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经营模式

对因无力耕种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川道地区和城镇近郊,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多种方式,把土地流转给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或种粮企业,实行集中规模经营。在土地碎片化、生产粗放型、经营分散化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或暂不具备流转条件的山区和塬区,大力发展农资经销企业、农机服务队、托管公司、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机构进行统一服务型规模经营;在省级现代粮食生产基地、高产创建项目区,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模式,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民互利共赢。

3.3 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提高生产效益

在新型主体小麦、玉米生产上,围绕着提质增效,推广应用优质抗逆品种和高产稳产技术,发展强筋小麦、专用玉米等优质专用粮食,有条件的也可以发展青贮玉米,满足工业生产、食品加工和畜牧饲料的不同需要;围绕节本增效,在增效技术、节本机具上挖潜力,加快推广应用精简化、高效化、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能;围绕加工转化增效,根据粮食企业生产需求,组织发展订单农业,实行标准化规模生产,提高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生产效益。

3.4 加强基础建设,加大政策扶持

建议有关部门整合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耕地质量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统一规划实施,集中连片改造,建成渠井管网齐备的高标准农田,使基础建设配备齐全,便于发展规模种植。制定出台规模经营主体解决附属设施用地相关政策。制定出台宝鸡市促进土地流转发展粮食规模经营的扶持政策,市县财政每年列支一定资金,对新型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创建等方面给予补贴。进一步探索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将农业救灾资金、生产生活补贴资金转化为农业风险基金,解决粮食规模经营者后顾之忧。

4 参考文献

[1] 钱克明,彭廷军.我国农户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4(3):4-7.

[2] 陈海霞,王新迎,刘华周.江苏省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测算[J].江苏农业学报,2014(6):1506-1511.

包装生产线范文6

关键词:小米辣;种植结构;综合防治;加工;营销

中图分类号:S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37

小米辣属茄科辣椒属1a生作物,是云南省地方品种,通过驯化、选育栽培的小米辣品种,具有果小且均匀、色泽亮丽、口味香辣、油脂和维生素含量高的特点。不仅是人们膳食结构中不可替代的佳品和调味品,而且是食品工业色素添加剂和美容制品的天然原料,深受西南地区、两广和湖南人民的喜爱。生产开发前景广阔。隆阳区具有小米辣生产的自然、环境优势,那里历来有种植小米辣的传统。近几年来,云南省其他小米辣产区,由于大面积爆发疫病和病毒病,面积、产量呈下降趋势。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走高,隆阳区小米辣的发展,效益比较明显,发展势头强劲,在隆阳区已形成1项产业。

1 隆阳区小米辣生产现状

1.1 面积、产量和产值

隆阳区历来有种植小米辣的传统。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种植面积一直不大。自2001年以来,对品种进行引进,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至2008年种植面积3.3hm2,2011年33.6hm2;2012年120hm2,单产2.69万kg/hm2,总产322.8万kg,总产值839.2万元;2013年隆阳区小米辣种植面积343.4hm2,总产867.1万kg,平均单产2.625万kg/hm2,产值10.76万元/hm2;单价4.10元/kg,农业总产值3555.1万元,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隆阳区蔬菜的11.7%、25.6%和55.6%;2015年隆阳区种植面积翻2番,突破1666.7hm2,预计单产2.6万kg/hm2,可实现总产4300万kg,产值1.72亿元。

1.2 试验、示范和推广

农技推广部门,先后引进“易得宝”、“宇航3号”、“米辣1、2、3号”等品种组合达30多个,经过开展小米辣品种试验、示范、提纯筛选,筛选出适应保山县种植的小米辣品种 “米辣2、3号”、“满堂红”,在隆阳区种植总面积达90%,保障了隆阳区的小米辣生产用种。开展了辣椒无菌育苗、漂浮育苗技术和辣椒高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生态有机肥推广使用、辣椒间种玉米技术等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探索;通过示范样板建设,辐射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筛选出整套小米辣生产技术措施,保证了大面积小米辣生产技术措施的规范化。所实施的“辣椒间套玉米”不仅减轻辣椒病毒病、白粉病发生危害,而且增收玉米4500~5250kg/hm2,提高了小米辣种植的竞争力。

2 发展优势

2.1 自然条件优越

隆阳区地处横断山脉南部边缘,位于云南省西部,地跨E9843~9926′,N2424~2530′,东临永平、昌宁县,南接施甸和龙陵县,西以高黎贡山与腾冲县交界,北与怒江洲的泸水县、大理洲的云龙县相接壤。隆阳区属中亚热带高山区气候类型,多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高气温32.3℃,最低气温零下3.5℃,≥10℃以上的有效积温4929.4℃,隆阳区多年年平均降雨日数187d,降雨量966.5mm,降雨变差系数CV值为0.16;平均蒸发量1650.0mm,相对湿度75%,日照时数最多月248.8h,最少月111.7h,平均太阳年幅射总量为139279.9kcal/cm2,平均霜期138~150d,无霜期215~227d。适宜种植多种粮经作物,主要有咖啡、甘蔗、香料烟、蚕桑、蔬菜、小米辣、水果等。

2.2 群众基础好

区内广大农户历来有种植辣椒、小米辣的传统习惯,常年种植辣椒面积1000hm2,其中:冬早鲜食辣椒200hm2,春、夏季加工型细辣椒800hm2,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一定生产经验。近几年来,在多个蔬菜项目的实施中,设施大棚辣椒保护地栽培技术推广,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蔬菜培训项目的实施,对农民进行广泛的科技培训,农民科技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隆阳区小米辣生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2.3 市场需求旺盛

经调查小米辣市场年需求量在40000~50000万kg,云南省常年种植面积1.33~2.0万hm2,总产30000万kg左右,主要主产区是红河州的建水、石屏和文山州的丘北、广南等地。由于多年连作,疫病、病毒病发生危害重,加之劳动力成本上升幅度大,种植面积、产量在逐年下降;随着人们对小米辣认识提高,消费需求量逐年上升趋势,从而出现市场供应不足状况,供需矛盾突出。

3 发展思路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托资源优势,按照“市场为导向,产业发展为依托,科技为支撑,标准化生产作保障,龙头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积极参与实施”的方针。以培植扶持龙头、营销加工组织为核心,基地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为基础,适度规模生产和经营,提高单产,增加效益。

“十三五”期间,隆阳区发展小米辣面积2667hm2,总产7000万kg,初加工1500万kg,总产值2.83亿元,农业产值2.8|元。加工增值3000万元,产业化经营形式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产、供、销1条龙的发展格局。

4 隆阳区小米辣产业发展建议

4.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把小米辣产业发展作为隆阳区的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充分认识到隆阳区发展小米辣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蔬菜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发展小米辣产业是“调结构、转方式”的主要内容之一;发展小米辣产业不仅能够使隆阳区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而且能够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因此,应加强对小米辣产业发展的领导和指导。

4.2 科学规划,规模发展

根据自然条件、劳动力资源、交通等情况合理规划,围绕资源优势,按照“多乡1品”的思路,着力打造“基地型、加工型、品牌型”小米辣产业,鼓励土地合理流转,实行适度集中规模生产经营,走“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减少生产发展的盲目性,促进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种植面积重点集中在海拔1600m以下的适宜区,主要种植区域是以潞江为主的登高坝、小平田、新寨、芒宽等乡镇1600m海拔以下地块,主要是以低热河谷的片区逐渐扩大种植面积,发挥冬早优势。

4.3 扶强龙头,拓展市场

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前沿作用,围绕“专、精、特、新、优”,积极申报小米辣无公害质量体系认证,创建小米辣优势“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技术、品牌和市场的高位嫁接,培育壮大隆阳区小米辣特色产业,通过不断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精(深)加工水平能力,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促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4 依靠科技、提升效益

选用抗病、高产、优质、耐荫的品种,如:“米辣2号”、“米辣3号”和“满堂红”等。适时移栽,标准化栽培。适时采收,果实发育饱满成熟时,及时采收。产品按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标准进行分级销售。

参考文献

[1]王志源,蒋健箴.辣椒高产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2).

[2]隆阳农业气候与农业区划[M].1986(9).

上一篇心无挂碍

下一篇常用英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