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肖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物肖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物肖像

人物肖像范文1

[关键词]油画人物 肖像 色彩

一、 形似是创作的基础

油画人物肖像多表现真实的历史人物,突出人物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地位,所以必须对人物进行真实再现。随着时代的进步西方油画的传入,油画人物肖像已被大众所接受,观者对所画人物的形似是最初感受,然后延伸到整个画面,所以画家对人物形象的真实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画家通过对人物肖像特征的表现,再根据画家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点,充分挖掘人物的形体特点与内在精神,非常准确地表现在画面上。

造型能力差,绘画语言就会减弱。造型能力是对形象轮廓、明暗、层次、透视等的描绘能力,是对客观事物刻画得要准确。良好的造型能力,是油画人物肖像的前提。罗丹也曾经说过,艺术就是一种感情的表达,但是如果没有体积、比例、色彩的学习,没有灵感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因此,素描、色彩是塑造形体的手段之一,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也是油画肖像绘画的基础。

二、 色彩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

色彩是油画肖像的重要表现手段。罗斯金曾对色彩的魅力作了非常精妙的描述:任何头脑健全的人、性情正常的人,皆喜爱色彩,色彩能在人们的心中唤起永恒的慰藉和欢乐;色彩在最珍贵的作品中、最驰名的符号里、最完美的印章上大放光芒。色彩无处不在,它不仅与人体内生命有关,而且和大地的纯净和明艳有关——而死亡、黑夜和各种污染物则是暗淡无色的。可以看出色彩是油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视觉艺术中最感情化的因素,具有在瞬间唤起注意与情感共鸣的效果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

内心的情感表达是人们对身边所感受的客观事物与内心情感的相呼应。油画人物肖像的创作就是画家运用自己的绘画表现语言,特别是色彩语言是画家抒发个人情感的最佳表现,通过色彩表现人物肖像的喜、怒、哀、乐以及画家所倾注的个人思想情感。委拉斯贵支是十七世纪西班牙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的优秀代表,《教皇因诺森十世》是他的一幅著名的肖像作品。整幅画面采用了单纯的色彩,红色占据了大面积的色调;细节的色彩也非常真实,热烈的红色调子表现了特有的宗教庄严气氛;白色的法衣和红色的披肩形成了强烈的色调对比,笔触用得简洁放松,体现了画家的高超技巧。通过对人物表情的细致刻画,可以让人猜测教皇的性格:狡猾、阴险、恶毒……正是他细致地观察与刻画,把这幅肖像作品的人物心理传达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绘画技巧还是内心的情感传达都使这幅肖像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不难看出,油画人物肖像的情感表达,主要是画家通过色彩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感情,这种真实情感的表达是画家通过内心去感受客观事物的结果。画家真实的情感表达是对作品的最好诠释,也是画家进行油画人物肖像创作的最大生命力。那么,画家想要自己的作品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和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就必须通过色彩这一媒介来凸显自己的作品。可以看出只有将丰富的色彩与画家的情感进行融合后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更有艺术感染力。

三、 色彩语言的塑造

人物肖像范文2

1、她那白皙细腻的皮肤像水莲花似的。

2、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3、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4、我给爸爸画个像。爸爸鼻粱上架着一回黑框眼镜。他在学校教地理,这副眼镜帮着他看见了中国,看到了全世界;他也教历史,这副眼镜又帮着他看到了书中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了解到变化万千的史实。爸爸的眼镜可真是个望远镜呀!我在给爸爸画眼圈时就画了一副大大的黑眼镜框,在镜片上还画了很多圈圈。别看爸爸的鼻子能托起“望远镜”,可是却不怎么灵。那回他在家里炖肉,把锅坐在火炉上就趴在桌子上备起课来。肉糊了,他却没闻着,还是我从外边跑进来告诉他的。是不是爸爸的鼻孔小呢?

5、她高高的个儿,一头乌黑柔软的头发,梳着许多根又细又长的小辫子。雪白的瓜子脸,细长的眉毛下闪动着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流露出聪颖的光芒。她平时爱穿红黄相间的长条衬衫,配上浅绿色的紧身裤,多么像一位从新疆来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啊!

6、奶奶满脸爬着重重的皱纹,因为带有笑容,眼角的纹路像两把打开的扇子。

7、飘进飘出的女护士,一头黑发鬈曲得像绵羊尾巴。

8、他的头发像鸟巢一样随便地堆在头上。

9、他黑里透红的脸上露出一排白玉米似的牙齿。

10、我们的黄老师很年轻,只有二十多岁。乌黑的头发从中间分开,红润的脸庞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老师有一张不太大的嘴,讲起课来清楚有趣,说起故事来生动感人,有时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有时使我们心情悲伤,流下眼泪。

11、曾经有一个同桌,是个男孩,有点虎头虎脑。他有一张怎么封也封不住的嘴巴。不管上课下课,他的嘴巴总是一张一合,不是找前面后面的同学讲话,就是找我讲话。前后左右的同学都不爱理他,他就把书立在桌上,低着头自言自语。加上他脸上那一堆的雀斑,我咋地看咋地觉得他是麻雀的后代。老师说他口才很好,我倒觉得他说的话十有八九是废话。

12、我地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

13、这老汉,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了一层油。下面的裤腿卷过膝盖,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满大大小小无数个筋疙瘩,被一条条高高鼓起的血管串连着。脚上没有穿鞋,脚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插着旱烟袋,烟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人物肖像范文3

时光如梭,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时间也在不断地冲刷那些内心深处的记忆。尽管如此,我依旧没有忘记那里的小巷,那小巷里的人。现如今,那里的小巷依旧是那条小巷,而那里的人早已不复存在,那里的欢声笑语也早已无影无踪。面对这早已物是人非的小巷,我记忆的深处又泛起一层层涟漪,那些涟漪越来越大……

“砸准点,别让他们接着”,“哈哈,砸中了”,“下台了,到我们了”……这是冬天我和伙伴们一起在小巷里玩沙包的情景。在这大雪纷飞的冬季,寒风被我们用热情驱逐,沉闷被我们用快乐取代,于是乎就看到了一个个充满欢乐的稚气的笑脸。巷子上面铺着的一层雪,似乎是一张巨大的宣纸,而我们都是一支支没有人指挥的画笔,无拘无束,在上面尽情的勾勒,释放我们的压抑,播撒我们的热情,收获我们的快乐。

现如今,雪还是那样的大,小巷依旧是那条小巷,宣纸还是那样大的宣纸,可是再也无人勾勒。那些无人指挥的画笔再也不随意得写画,它们都找到了各自的使命,都在自己人生的那张宣纸上,勾勒出属于自己的宏图。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而我也哼着周杰伦的青花瓷,漫无目的的走在那条物是人非的巷子里,留下的只是一串串脚印。尽管那是见证我成长的足迹,尽管那是我记忆中的闪光点,但它依旧会被大雪所覆盖,依旧会被时间所淡忘,而我所能只能做的,只是努力的记住而已。

天还是那个天,

而云早已不是那些云。

巷还是那条巷,

而人早已不是那些人。

尽管此时的云更白,

尽管此时的人更成熟

但我依旧憧憬那时的云,依旧喜欢那些稚气的人。

时间啊,时间啊,

多么希望你能够倒流。

让我再看一眼那时的云,

让我再找回来那些稚气的人。

人物肖像范文4

第一个小人物——渔父

渔父是《史记·伍子胥列传》中一个靠捕鱼为生的老头,也是伍子胥的救命恩人。如果没有渔父,伍子胥可能在到达吴国之前,就被楚国的军队追杀了,就不可能有“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的壮举了。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太子建的太傅,以敢谏著称。和伍奢一同陪伴在太子建身边的,还有一个叫费无忌的少傅,此人阴险狡诈,太子建不喜欢他。有一次,楚平王让费无忌到秦国代太子建娶亲,费无忌到了秦国后,见那女子姿色非凡,立即快马加鞭回到楚国,对楚平王说:“秦女绝美,王可自娶,而更为太子娶妇。”就这样,那个美女被楚平王占有了。费无忌因献美女得宠,被楚平王调到身边工作,但他担心太子建会报复自己,于是不断地在楚平王面前说太子建的坏话,诬告太子有谋反之心。于是,楚平王将伍奢下狱,并准备捕杀太子建。后来,在费无忌的唆使下,楚平王将伍奢及其长子伍尚处死,并开始抓捕伍子胥。伍子胥开始了逃亡生活。

伍子胥先是投奔已经逃到宋国的太子建,后来他们又一起投奔郑国,路上几经周折,狼狈不堪。好在郑定公对他们不错,让他们有了相对稳定的栖息地。但太子建并没有安安分分地呆在郑国,而是偷偷溜到了晋国。晋顷公对太子建说:“郑国国君很信任你,如果你能回到郑国做我的内应,我们里应外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消灭郑国,那样,你可以得到很多封赏。”太子建动心了,又跑回郑国,后来事情败露了,郑定公诛杀了太子建。

伍子胥害怕太子建的事情连累到自己,于是离开郑国投奔吴国。在路过一个叫昭关的地方,被设卡盘查的楚国官兵认出,他急忙逃跑,但官兵追得很紧。跑着跑着,伍子胥发现前面是一条江,江面很宽。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渔父划着船出现在江面,并让伍子胥赶快上船。渔父很快将船划到对岸,伍子胥非常感动,解下身上的宝剑对渔父说:“此剑值百金,以与父。”哪料渔父却说:“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看来,渔父是知道伍子胥身份的。“执珪” 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最高爵位,老人对五万石粟和加官进爵都不在乎,辞却伍子胥的剑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个小人物——田父

田父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种田的老头。项羽在垓下被刘邦的军队围困后,元气大伤,兵少粮尽,四面楚歌。但项羽毕竟是个身经百战、刚烈勇猛的枭雄,他趁着深夜带着八百壮士突出了重围。刘邦发现后让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追杀。项羽一路疲于奔命,当他渡过淮河时,八百壮士只剩下一百余人。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当项羽渡过淮河到达阴陵时,迷失了前行的方向,就向一个田父问路,田父欺骗了他,汉军因此才追上了他们。最终,项羽自刎而死。

为什么田父要欺骗项羽?有人说是因为项羽不得民心,也有人说田父是刘邦设置的一个棋子,故意迷惑项羽,还有人说是因为项羽问路时态度不佳所致。最后,有学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田父是司马迁虚构的一个人物,田父的出现只是让项羽这个英雄败得体面一点儿!众说纷纭,于是,田父为何要欺骗项羽成了人们心中永远的谜。

第三个小人物——漂母

漂母是《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一个漂洗丝絮的老妇人。书中记载,韩信少时家里很穷,他虽然有些才能,但却一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韩信既不会做生意,又没什么手艺,所以只好寄人篱下,在别人家里吃闲饭,时间长了周围的人都讨厌他。他只好选择到淮阴城旁的河边钓鱼来维持生计。

人物肖像范文5

渔父是《史记·伍子胥列传》中一个靠捕鱼为生的老头,也是伍子胥的救命恩人。如果没有渔父,伍子胥可能在到达吴国之前,就被楚国的军队杀了,就不可能有“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的壮举了。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太子建的太傅,以敢谏著称。和伍奢一同陪伴在太子建身边的还有一个叫费无忌的少傅,此人阴险狡诈,太子建不喜欢他。有一次,楚平王让费无忌到秦国代太子建娶亲。费无忌到了秦国后,见那女子姿色非凡,立即快马加鞭回到楚国,对楚平王说:“秦女绝美,王可自娶,而更为太子娶妇。”就这样,那个美女被楚平王占有了。费无忌因献美女得宠,被楚平王调到身边工作,但他担心太子建会报复自己,于是不断地在楚平王面前说太子建的坏话,诬告太子有谋反之心。于是,楚平王将伍奢下狱,并准备捕杀太子建。后来,在费无忌的唆使下,楚平王将伍奢及其长子伍尚处死,并开始抓捕伍子胥。伍子胥开始了逃亡生活。

伍子胥先是投奔已经逃到宋国的太子建,后来他们又一起投奔郑国,路上几经周折,狼狈不堪。好在郑定公对他们不错,让他们有了相对稳定的栖息地。但太子建并没有安安分分地呆在郑国,而是偷偷溜到了晋国。晋顷公对太子建说:“郑国国君很信任你,如果你能回到郑国做我的内应,我们里应外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消灭郑国,那样,你可以得到很多封赏。”太子建动心了,又跑回郑国。后来事情败露了,郑定公诛杀了太子建。

伍子胥害怕太子建的事情连累到自己,于是离开郑国投奔吴国。在路过一个叫昭关的地方,他被设卡盘查的楚国官兵认出。他急忙逃跑,但官兵追得很紧。跑着跑着,伍子胥发现前面是一条江,江面很宽。正在心急如焚的时候,一个渔父划着船出现在江面,并让伍子胥赶快上船。渔父很快将船划到对岸。伍子胥非常感动,解下身上的宝剑对渔父说:“此剑值百金,以与父。”哪料渔父却说:“楚国之法,得伍子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看来,渔父是知道伍子胥的身份的。“执珪”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最高爵位。老人对五万石粟和加官晋爵都不在乎,辞却伍子胥的剑也就不足为奇了。

田父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种田的老头。项羽在垓下被刘邦的军队围困后,元气大伤,兵少粮尽,四面楚歌。但项羽毕竟是个身经百战、刚烈勇猛的骁将,他趁着夜色,带着几百壮士突出重围。刘邦发现后,让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追杀。项羽一路疲于奔命,当他渡过淮河时,几百壮士只剩下100余人。

项羽过淮河抵达阴陵时,迷失了前行的方向,就向田父问路。田父欺骗了他,汉军才因此追上他。最终,项羽自刎而死。

为什么田父要欺骗项羽?有人说这是因为项羽不得民心,也有人说田父是刘邦设置的一粒棋子,故意迷惑项羽,还有人说是因为项羽问路时态度不佳。后来,一个学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田父是司马迁虚构的一个人物,田父的出现只是让项羽这个英雄败得体面一点儿。众说纷纭。于是,田父为何要欺骗项羽成了人们心中永远的谜。

漂母是《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一个漂洗丝絮的老妇人。书中记载,韩信少时家里很穷,他虽然有些才能,却一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韩信既不会做生意,又没什么手艺,只好寄人篱下,在别人家吃闲饭。时间长了,周围的人都讨厌他。他只好选择到淮阴城旁的河边钓鱼,以维持生计。

人物肖像范文6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阿尔贝·加缪小说中较具代表性的一部。它以主人公默尔索为主线叙述了西方殖民者与阿尔及利亚被殖民地区的矛盾,并成功地围绕着这一角色刻画了“局外人”这样一种身份,同时还随着矛盾的不断演变缓缓地向众人阐释了这一名词所暗含的各种意义,以及作者对于摆脱社会的束缚获得自由的追求。本文试从《局外人》中形象的塑造入手,首先分析这部作品所叙述的内容概况,进而分别针对默尔索的形象刻画以及整部作品形象所含有的意义加以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加缪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 加缪《局外人》文本概况分析

作为出生于被殖民地区的浪子作家,加缪的整个人生处于极大的思想矛盾中,他为阿尔及利亚殖民地人民的困苦生活感到痛苦,存有莫大的人道主义思想,渴望着救赎。而他同时又是法国移民者,内心中充斥着白种人的种族优异性,对阿尔及利亚地区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情结,认为被殖民者是低劣的民族。但是加缪在回到法国之后,面临着全部都是正宗白种人的法国人族群,他自己又被人所轻视,其内心的那种帝国主义的骄傲情结遭遇了深刻的打击,其灵魂中又产生了一种不可忽视的自卑感。这些思想情感的交杂纠结,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他的灵魂,所以他不得不将自己寄身于作品,在其中无拘无束地倾吐自己所有想要表达的情感,而这种动机便促使他写成了《局外人》、《鼠疫》、《第一个人》等影响深远的作品。本文主要谈论他的作品《局外人》,下面首先分析一下这部作品的文本故事概况。

《局外人》是加本文由收集整理缪所有作品中较为著名的一部,也是成就加缪这个大作家的开端之作,整部作品蕴含了作者深深的存在主义情感,有效地诠释了“荒谬”这一词语的含义。小说以主人公默尔索为线,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默尔索母亲之死为起点,以时间顺序记叙了他因为内心莫名奇妙的感觉,而在海滩上暴晒的烈日和闷热的狂风中扣动扳机杀死了一个阿拉伯人。然后,作者紧接着在第二部分叙述了默尔索进入牢房,而司法机构没有经过精确的调查,便任意地对默尔索编制罗列了一系列虚构出来的罪名,以及各种罪名的证据,将默尔索肆意地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的大恶魔,甚至于这个处理后的形象已经不能够使被告认出。默尔索无从辩驳,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将自己推入的这样一种境地,最终在对于社会的迷茫感和无所依归的情感中完成了局外人的身份塑造。加缪并没有在作品中直接插入自己的话语来描写默尔索的心理情感,而是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结合外部环境与主人公内心的转变逐步地完成了整个故事的勾勒,使整个故事充满了强有力的表现力以及感染力。

研究者以及读者倾向于直接将《局外人》中描写的孤寂、冷漠、痛苦、无奈的默尔索当作加缪的原型,虽然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甚至遭到了加缪本人对于这种认同的极力反驳,但是不得不说,默尔索这一角色展现了加缪自身的各种复杂、混合的情感,体现了加缪对于那种生活于世界之外的局外人的生命姿态的刻画。这部小说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思维的困境与险地,给予读者的是一种理智与情感的巨大冲撞,同时还因为作品中所刻画的那种荒谬的迷狂,读者又会感受到一种紧迫的仿佛扼人咽喉的思索,引起了读者内心久久不能平息的震撼。

二 加缪《局外人》作品中对于默尔索形象的刻画

默尔索作为加缪着力塑造的主人公角色,他代表了当时社会上一类生存于世界之外的局外人的生活态度,是局外人各种思想的典型的展现,尤其是全方位地诠释了一种所谓“荒谬”的感觉。本文下面就从“荒谬”这一说法入手,来谈论一下加缪在《局外人》中对于默尔索形象的刻画。

首先,从“荒谬”这一词本身的含义来讲,加缪对于它的解释是这种荒谬是人们在自身的理性思维状态下,感觉到只有对于世界的陌生以及世界的一种密闭而没有空隙的状态,而且这种对于世界的感触也是唯一能够确定的一件事情。他还从深层次上描述了理性所具有的各种局限性,以及理性面对人们的焦虑状态的无能为力,但是,正因为人们能够在这种荒谬的状态下意识到理性所存在的局限,这种荒谬又成为了一种理性的清醒的认知,是人们对于理性状态所有局限的一种超脱,是对于世界应有的既理性又非理性的状态的界定。荒谬这种情绪直接阻隔了人们与世界之间的交流,将人们隔离在令人不满的世界之外,使人们借助一种独立的与希望对立的身份,来冷静地面对世界的无状,去寻求人们所需要的希望。而世界面对着人们的渴求却又一直保持着沉默,这样的状态便从另外一个层面上给予了人们充分的自由,使人们在不能依靠世界的情况下,只能去努力寻找自己的存在感以及价值。而《局外人》中的默尔索便是处于这样一种境况,作者也是在这个方面展开了对于默尔索的描写。

其次,从《局外人》中描写的默尔索在无意识的荒谬状态下所做出的所有的事情的描述中来看,从一开始默尔索接到母亲已死的电报到浑浑噩噩参加了母亲的葬礼,再到糊里糊涂地与女友看影片、帮助邻人写信,再到莫名其妙地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最后经历了自己毫不关心的审讯。在整个事件过程中,默尔索的灵魂仿佛是游离的,他亲手做着一切的事情,又仿佛是在观察着别人做这些事情,自己始终处于混沌的对于任何事情皆漠不关心的状态,这样的荒谬便构成了他的一生,在荒谬中生存并最终以荒谬做了生命的收束。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是加缪为默尔索选择的,是面对着荒谬的世界所采取的一种自由的放任自流的态度,他让主人公默尔索在对于世界的不理解中选择了流放自己,而这种流放则以冷漠的、安静的绝望印证了对于世界的另外一种抗争性。冷眼旁观和沉默不语便是最大的抗拒,默尔索没有刻意地将自己的情感伪装起来,也没有在法庭上面为自己开脱和掩饰,他只是简单地顺从着自己的意志在游走。

第三,加缪在《局外人》中对于默尔索这样一种自我流放状态的刻画,从更深的层面上阐述了加缪借默尔索传达出来的,对于世界上的各种世俗束缚的一种强势的反抗。默尔索对于自身的自由状态的选择被归于荒谬的状态,但却非负担,相反,作品中的其他角色努力地寻求对于自己的解脱,这种寻求反而成为了不自由和负担。从本质上讲,普通人对于解脱状态的努力追求,是在寻求一种与世界的联系,即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符合人类的正常思维。而默尔索自由放逐的状态则是游离在世界之外,将自己与社会上的他人割裂开来,他用一种极端的唯我主义来保持着其自身的精神状态,最终与世界达成一种共识,成为生于世界却不存于世界的局外人。虽然,默尔索的局外人的荒谬状态也最终酿成了荒谬的被人任意加罪的结局,他在审判的最终还感受到了一种莫大的幸福。不能不说,加缪借助于默尔索所表现的反抗得到了胜利,成为了作者在追逐自我存在感中的一种对于自己的勉励。

三 加缪《局外人》作品中的局外人形象含义

《局外人》中对于默尔索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加缪内心所坚持的一种不可取代的存在主义,帮助加缪完美地呈现了其内心的追求,而从更深的意义上来看,“局外人”这一身份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含义以及社会含义。本文下面就对作品中的局外人形象所具有的含义进行详细分析。

1 局外人的形象蕴含的哲学意义

加缪借助于局外人的想象所表述的哲学含义,可以概括为这样一种说法,即人对于自己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到完全陌生,和其周围的世界撤销了所有的联系,人既以局外人的身份对世界漠不关心,世界也同样将人排除在自身环境之外,不在意人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二者互相抗拒彼此,于是形成了具有哲学含义的一种荒诞感。而这种荒诞感又可以具体地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默尔索自身的局外人身份便体现着哲学含义,即默尔索代表着对于人们赖以生存的信念、希望以及理想的冷漠和排斥。这样一来,默尔索自身便成为了世界上的一个异类,他成为了一种危险的不易被人接受的存在,而且他的不为世人所容的生活的态度也最终将他带入了一种惨淡的结局中。在默尔索看来,这种结局是一种自己对于存在主义追逐的胜利,而世人则认为这是他荒谬地脱离世界所不可避免的结局。

另一方面,加缪在小说的结局部分彻底地淋漓尽致地讲述了默尔索对于哲学上存在主义的另类追寻,即默尔索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适,而是感觉自己非常的幸福,最终清晰地发现了自己,引导自己真正地摆脱了世俗生活的束缚。默尔索的一生荒谬混沌,以至于最终被司法机构所任意构陷,但是,他在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处于非常幸福的状态,能够尽心尽力地适应每一种生活的状态,在死亡时依然感觉自己很幸福,这便是另类的真实的存在感。

2 局外人的形象蕴含的社会意义

默尔索以局外人这样一种身份处于加缪的作品中,其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他的一生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被社会所孤立,而被社会丢入了真正的局外人的状态。小说的开端,默尔索在做所有的事情的过程中,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别人让他做他便做了,但是他的思想和精神却在他自身的冷漠态度下获得了自由。而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加缪终于想要说出什么时,却被法官封住了口,而不得表达,这便证明他已经没有了辩驳的权利,已经被世界所遗弃。

从更深意义上来讲,默尔索作为加缪塑造的白种人的优越身份,让他在法庭上面本可以获得某些与自身有利的判决,而且他的律师也认为一切都会顺利解决。但是,默尔索将自己定位为一种局外人的身份,他认为自己已经与当下的社会状态及统治断绝了关系,所以他不得不死亡,这便证明了他作为白种人在杀掉阿拉伯人之后却会死亡的合理性,是对于当时社会关系的明证。同时,默尔索在社会上依照着自己的意志行走,而不能遵照社会的规则来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这样的生存状态最终被社会所遗弃,也证明了社会是不容许违背自己的规则生存的人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