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站建设规划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站建设规划书范文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是我校近三年的重点科研课题,《网站建设与管理》这一课程是本课题下的一个实验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是凸显《网站建设与管理》的岗位技能和相关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
按照“职业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思路,我们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站设计与制作》教材开发及学习情境的设计工作。本着以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网站设计与制作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工作实践为主线,项目为导向,采用情境教学,以及经过对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在这学年中,笔者根据职中生的特点,在职中计算机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模式作了一些实践探索,尝试了如下的教学改革。
二、教学改革的背景
1.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认识
《基于工作过程网站设计与制作》按照实际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进行重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工作过程“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进行改革创新,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知识体系、管理模式以及考核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
(1)资讯:介绍相关网站建设者的技能知识。
(2)计划:如何规划网站。
(3)决策:编写网站设计规划书。
(4)实施:网站的设计实现。
(5)检查:网站的调试、展示与完善。
(6)评价:小组评价、网站技术答辩。
2.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中职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受自身条件所限,他们所掌握的技术比较单一,知识面不广。在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站制作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资讯阶段,他们能在老师的示范及讲解下,理解掌握知识。在计划与策略阶段,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网站规划书编写,而且网站开发规划书写得非常简单,一旦离开老师的引导,他们就像老鼠拉龟一样,无从下手。但在设计实施阶段,由于有一定平面设计与网页设计的基础,他们又跃跃想试,情绪高涨。在检查与评价阶段,运用个人总结、小组自评、互相答辩的有效评价方式,同学们收获是颇大的。因此,笔者分析了教师参与引导学生的情况,如图1所示。
网站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如图2所示,在这个周期中,首先是要进行认真、科学的规划,也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计划与决策阶段。而后才是运用网站建设技术进行开发建设,最后是测试并,每一个步骤都是很重要的。而网站建设规划方案明确了建立网站的目的和发展方向,了解客户及市场的需要,确定网站所提供的功能,可谓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三、快速原型法理论
快速原型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种从设计思想、工具、手段都是全新的一种系统开发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在识别客户最基本的需求的基础上,先开发一个初始的原型系统,通过使用原型系统,开发者不断理解客户的要求,反复修改和完善原型,直到形成最终满意的系统。
快速原型法的五个阶段:
1.计划决策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完成网站策划书。但学生们都是菜鸟,想做好网站的策划,从哪下手?什么是策划?策划能力是什么,如何写好网站策划书?对学生们是极大的考验,网站策划是用创意的方式来实现达到某个目的的能力,好的创意必须能够成为好的执行方案。那么,在做某个类型网站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去收集大量的资料,激荡出自己的想法。但我们的学生达不到这个水平,那么只能在教师引导学生们认真阅读网站建设的任务书,然后小组讨论,研讨网站的目的与基本要求。制定出非常粗糙的网站策划书。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这个方面,不断要求学生们深入研制网站策划书,学生们是不知道要写啥,写出来的东西也没有实际的价值。
教师引导学生们完成策划草案编制,步骤如下:
(1)建设网站前的分析。
(2)网站的目的与功能定位。
(3)网站技术方案。
(4)网站内容及实现方式。
(5)检查维护方式。
2.网站原型图设计
在这一阶段,学生在参考了同类网站效果后,根据初步的策划草案,着手设计网站的效果原型图,原型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自己的作品一目了然,所以要快速及清淅地了解网站的核心功能,我们要减少制作原型的时间,加快开发速度。步骤如下:
(1)整理思路,把想要做的网站结构、布局整理清楚。
(2)安装一个网站设计原型工具Axure软件。
(3)根据网站结构、布局开始设计条条框框,放置它们到适合的位置。
3.调试、评价
通过教师的点评,提出修改意风,使网站功能逐步趋于明显。
4.修改和完善模型
如果小组及教师认为所研制的网站原型根本不可行,则需要重新研制系统模型。如果是对所研制的网站原型图不满意,则需要对原型进行完善和修改,这是一个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5.网站设计
根据网站原型,现在需要一步一步将原型变成现实,这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步骤如下:
(1)绘制网站效果图。
(2)制作网站动画。
(3)设计网页。
(4)、调试网站。
(5)评价。
经过一个学期教学,学生们收获颇大的,基本上可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网站策划与设计。
四、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的认识。网站设计与制作是其构建一个系统,它总是要遵循一定规则和程序,经过使用原型法来进行教学,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计划及决策能力,因为计划和决策处于网站建设的首要和关键地位。计划的有效性与决策的质量相关,而实施的结果依赖于计划与决策中的优化方案与水平。利用原型法,可以不断地完善网站原型,从而使目标管理发挥出预期的作用。
网站建设规划书范文2
一、2005年信息化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今年以来,局领导高度重视交通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市局调整、充实了以局版权所有!长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工作进行统一领导、规划和协调。市局信息中心具体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并分别确定了局内外网建设的工作人员。另外,领导小组还在局各部门、单位设立了信息工作联络员,落实责任,从上至下,形成合力,切实抓好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建立制度、科学管理、规范实施
市交通局为保证信息化建设能规范、有序的发展,明确信息化建设方向,制定了每月信息化工作会议例会制度、联络员交流制度;制定了《局网络运行管理办法》、《信息报送统计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完整[本文转载自[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并起草了《交通局信息化“十一五”建设规划》,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另外,局还向省厅申报了交通信息化建设项目,目前,已通过审查立项。
(三)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市局在人员少,人员兼职多、任务重、缺乏专业计算机人才的情况下,坚持培养、建设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局领导在充分信任、充分放权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各信息工作者加强自身学习,相互交流,在工作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与知名it企业结成战略发展伙伴关系,从而形成交通信息化建设优势团体。
(四)加大投入,基本完善了内外网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以来,交通局加大了资金投入,进行信息化建设。其中,完成了机关内部宽带上网,实现局域网正常运行。完成了局领导及办公室机要秘书与党政网的连接。充实了市局交通政府门户网站并成功进行了网站改版;12县市区交通局政府门户网站已建成,基本形成了以市局门户网站为中心的全市交通门户网站群。完成了站场远程安全监控系统(一期工程)的建设,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了部分站场远程实时监控。局机关oa系统已安装完毕,远程公文传递系统安全正常运行。一批必要的办公硬件设备已配备,为下一步交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五)内网构架初步形成
今年,交通局内网平台构架基本形成。一是完善了机关局域网综合布线系统并全面开通宽带网络服务;二是完成了局机关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与省厅专网的连接;三是开发了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初步实现了查询、下载等功能,进一步深化了资源共享,起到了简单网上办公的作用,使内网建设又上一台阶。
(六)门户网站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今年,局对交通网站进行了成功改版,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许多具体栏目,版式也进行了调整改进,并确定了专人进行维护管理。经过半年运行使用,新的网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一定的对外宣传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更充实,信息更新率提高;二是点击率逐渐提高,从原来的每日几人增至现在每日100余人,这也表明关心交通的人更多了;三是开辟了网上投诉信箱,留言板、新区论坛等栏目,增强了与市民、业户的互动功能,促进了交流,为更好地利用网站为市民、业户服务提供了平台;四是建立了网站管理维护、信息报送等相关制度,将网站渗透到各单位、各职工的生活工作中,大大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整合了资源,扩大了网站影响,发挥了网站作用,直接地促进了交通对外宣传。
(七)通讯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对电话线路故障、电话箱破损、油漆脱落等进行及时维修和刷油;局电话完好率达到100%,开通了固定电话与手机虚拟网,大大节省了通讯费用。
尽管今年交通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交通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工作中也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于我们加以改进和完善。一是各单位、部门信息化工作发展不平衡;二是信息化工作经验欠缺,业务技能有待提高;三是信息化建设分散,信息资源共享性差,需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四是网站建设不尽完善,版式、内容、功能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加强。
二、2006年信息化工作安排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新的一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富有挑战的一年,我们要做好一切精神上物质上的准备,迎接这一挑战。由于种种原因,长期遗留和积聚了一些问题,包括旧的传统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面前还有不少困难,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墨守陈规,要扎扎实实做事,按照"稳定、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去行事,按照市交通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计划去贯彻。为了进一步做好交通信息化建设工作,针对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明年的工作中必须认真加以改进,积极开拓创新,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此,对2006年工作提出如下安排:
(一)建设重点电子政务业务系统
为了提高交通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逐步规范业务流程,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我市交通发展需求的轻重缓急、平衡需求和基础条件,要加快以下重点业务系统的建设。
(1)完善交通vpn网络信息平台
依托市公用信息平台搭建交通vpn网络信息平台,构建以交通政务、运政管理、交通稽查、规费征收、路政管理系统为基础的应用体系,在现有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充实完善交通vpn网络信息平台,整合各类网络资源,真正实现协同办公和信息共享。
(2)建成交通公共数据中心
以省厅交通政务信息系统为基础,建设我市交通数据中心,与各部门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
(3)建成市、县两级宽带传输网络
建立市、县两级交通光纤宽带网,信息网络实现宽带化,网络间实现高速互联互通。
(4)推进县(市)、区交通局信息化工程
按照市交通局的统一规划,各县(市)、区交通局要建设市交通局公用信息平台的区域性节点,保障以市交通局公用信息平台为中心,以区县交通局平台为节点的高速宽带城域网的建设与畅通。同版权所有!时,要开发建设自己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报市交通局信息化中心审核通过后实施。
(5)建成远程站场安全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
(二)继续加强领导,提高每位机关干部对信息化的认识,把信息化工作纳入个人的目标考核任务,使之完全地融入到个人的工作、生活中。加大投入,完备硬件设施,改进机房建设。改进完善内部局域网建设,提高机关网络办公水平。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落实责任,继续做好统计考评工作。
(三)修改完善《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建设规划》。加强网站建设,做好网站改版和推广工作。建立更多的互动和设立英文版面,更有效地利用网站做好服务工作。
网站建设规划书范文3
6月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档案专家、学者汇集一堂,共同探讨“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这一课题。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课题组共同举办。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参加了会议并发表讲话,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在开幕式上讲话并作了主题发言。
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与荷兰的专家学者分别从电子文件管理的总体构想、体制机制、技术标准以及电子文件中心设计思路介绍有关研究成果,并分享了关于电子文件管理的最新经验。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李和平也出席了会议。
(本刊记者 韩伟)
福建省副省长叶双瑜参观福建知青档案图片展
6月7日上午,福建省政府副省长叶双瑜在省档案局副局长林真的陪同下,参观了《福建知青档案图片展》。他指出,省档案馆开展知青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不仅保存了一段特殊的历史,而且通过展览的形式,生动、客观地反映了这段历史史实,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档案部门要通过有效形式,把反映福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方面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好,有效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据悉,由省档案馆主办的“福建知青档案图片展”6月2日至7日在福州画院向社会免费开放。展览分为告别城市、辛勤耕耘、知识奉献、生活片段、离乡返城和情牵第二故乡等6个部分,展出档案照片280多幅、实物档案120多件。
(福建省档案局办公室
蔡敏生 叶建强)
浙江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验收
6月10日,浙江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技术部专家组验收,历时三年的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圆满结束。
浙江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工程是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的该省“百亿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应用系统建设是整个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系统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发挥业务流程重组优势,建立了档案综合管理、电子阅览室、虚拟档案室、电子公文接收中心、电子目录接收中心和三网网站等子系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档案馆。
经专家组认真审查后,认为系统功能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要求,架构合理,运行稳定,支持百万级档案数据的在线存储与快速检索,完全达到开发初期设定的目标。
(浙江省档案局 吴卫华 林伟宏)
安徽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管理有法可依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6月8日,安徽省档案局出台《安徽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的试行办法》。《办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的建档主体、主要内容、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规范管理及工作要求这4个方面作出了规定。
《办法》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要根据工作需要分门别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必须如实记录、不得事后追记,应当保证其数据准确、信息完整,具有可追溯性和重现性,保管期限不得少于2年;立档单位要建立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因档制宜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的常态化管理;有关部门要为各方面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提供方便,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依法通过互联网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利用、公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及他人利益。
《办法》还提出,档案部门应加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认真进行业务指导,引导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农业投入品销售的单位和个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承担社会责任,把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纳入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建档齐全、安全保管。
(本刊讯)
江西组织首届档案网站检查测评
档案网站建设越来越受到江西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各设区市政府把档案网站建设列人信息化建设规划。从去年6月至今年5月,江西省档案局首次对设区市档案网站进行随机测评和实地检查。通过网站为社会各界提供网上查阅开放档案目录和利用现行文件等利用,接受网上监督、投诉、咨询、建议,在线解决档案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问题,档案网站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服务成效明显,点击率不断攀升。
针对测评结果,江西省档案局将组织省信息中心和省计算机协会网站专家召开评审会,对各设区市档案网站进行评审,部署市、县两级档案网站建设工作,为后台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为未建网站的县级档案局统一设计制作网站模块。
(本刊江西通讯员 曾勤生)
重庆市召开知青档案征集活动新闻会
近日,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重庆市档案局(馆)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会,面向全市100万知青征集知青档案。重庆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新闻发言人陈治平作知青档案征集活动情况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会由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王天平主持,中央在渝及重庆本地20多家媒体参加了会。
网站建设规划书范文4
在认识“政府门户网站”这个概念时,必须明确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政府门户网站有赖于各政府部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条件。但是,这种基础条件并不一定要求各政府部门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只要具备完善的内部办公与业务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即可。
第二,政府门户网站不仅是政务信息平台和业务处理平台,而且也是知识加工平台、知识决策平台、知识获取平台的集成,它使政府各部门办公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更加流畅,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加工而使零散的信息成为知识,使相关人员能够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知识,为行政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和知识支持。
第三,后台整合是政府门户网站区别于其他网站的关键所在。
一、政府门户网站的“前台———后台”关系
与互联网门户网站和企业门户网站不同,政府门户网站具有两种“前台———后台”关系。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双重的“前台———后台”关系,即:门户网站作为连接所有政府网站的前台,并不直接面对各政府机构的业务职能部门,它只是作为一个强大的搜索引擎,快速便捷地为客户找到办理相应业务的政府网站,这是第一重“前台———后台”关系;在此基础上,客户就可以通过具体的政府机构的网站直接面对业务职能部门了,在这里,政府网站与其职能部门之间构成了又一重“前台———后台”关系。
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是一种单一的“前台———后台”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客户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即可直接进入业务办理程序,客户无须与具体的政府机构(网站)打交道,也不用知道自己是在与哪个政府机构打交道。此时,客户似乎在通过这个门户网站面对一个“超级政府”,因为人们通过这个门户网站可以办理包罗万象的业务。
无论是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还是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都需要对后台业务进行整合。尽管在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里,政府门户网站仅仅是所有政府机构的网站业务连接,但是要实现这一点仍然需要对所有政府机构的业务类型进行分类与排列,通过某一主题按照逻辑关系而对所有这些业务进行整理,同时在技术上以及在管理上都对门户网站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在政府机构之间仍然分离的情况下,门户网站应当看作是所有经由该门户网站的政府机构的业务监督窗口。
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超越了“电子政务”的概念,已经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府”了。在这里,所有的政府业务部门都已经按照业务流程进行了重组,传统的政府机构已经逐步地淡出了电子政府的范畴而成为电子政府的“业务处理车间”。
因此,所有的政府门户网站都是政府网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政府网站都是门户网站;而且,政府门户网站意义上的“政府”的含义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机构”了,它已经超越了现有的政府机构的含义,成为一种虚拟的“超级政府”。
二、国外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
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直接受益于互联网门户网站以及企业门户网站的发展。与此同时,近些年来政府网站的泛滥也给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在如此众多的政府网站面前,人们往往不知所措,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简单、实用、重点突出”的单一政务处理入门网站。大约从2000年开始,在一些信息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完善、电子政务较为发达的国家,电子政务开始走出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旧制。这些国家已经认识到,要求民众去浏览每个政府网站才能办成一件事情是对民众不友好的,这与现实中要求每个人必须亲自到每个政府机构才能办成事情其实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它们在一个统一的政府网站下,将比较分散的各类政府网站综合到一个协调一致的目录下,根据特定用户群的需求开发一系列集成的政府服务项目。政府门户网站开始作为提供政府服务的唯一的电子政务网站。
目前,政府门户网站还处在发展当中,各国的做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从发展程度来看,总体上还处于第一种“前台———后台关系”阶段,即主要是按照业务流程的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将各政府机构串联起来。但是也还有部分业务已经实现了在线实时处理,正在向第二种“前台———后台关系”转变,新加坡的“电子公民”网站即是这方面的代表。就国际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来看,美国、英国和新加坡三国的做法具有典型性,包含着许多网络条件下的政府行政管理与服务的制度创新。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国家建设政府门户网站的情况。
美国政府门户网站。美国是电子政务最为发达的国家,政府网站的数量也最多,共有两万多个。这些政府网站的内容非常丰富,页面数量多达几千万,一般的公民很难通过网络搜索来准确快捷地获得政府服务,这当然就需要门户网站加以引导。
我们可以从地域属性和权域属性来分析美国的政府门户网站的情况。从政府行政管理层次上来看,美国政府可以划分为联邦、州与市县三级。由于实行联邦制,三级政府在许多的行政事务管理方面相对独立,因此政府门户网站也就划分为这样三级,每级政府的门户网站的服务内容各不相同,彼此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分工。每个州政府和市(县)政府都建立自己的单一的门户网站,企业或公民根据业务内容,通过访问所在地域的单一的州或市(县)政府网站,即可获得各种不同的服务。每一个政府门户网站都各具特色,包括税收、执照、注册和护照信息以及满足所在地域的每个居民的具体需求的信息。
联邦一级的政府门户网站是“第一政府网站”(firstgov.gov.)。该网站于2000年6月开始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功能最为强大的超级政府网站。作为联邦政府唯一的政府服务网站,该网站整合了联邦政府的所有服务项目,并与许多政府部门如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建立了链接,同时也与各州政府和市县政府的门户网站都有链接。作为一个综合性网络门户,用户通过该网站可以接向任何政府网站,包括州和地方政府。“第一政府网站”所要达到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要让客户只须点击3下即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类政府信息与服务。它允许用户同时搜索全部2,700万网页,使用一个由私营企业和联邦政府一起开发的高强度搜索引擎,个人通过关键词、主题或机构进行搜索,可以在不到1/4秒的时间内搜索到半兆的文件。从这个意义上讲,该网站与联邦各职能部门、州及市县级政府网站实际上就构成了一种前台与后台的关系,任何企业和公民通过前台网站即Firstgov.gov,可以找到所有美国政府部门提供的所有服务。
从内容分类来看,该网站一方面按地区划分,囊括了全美50个州以及地方县、市的有关材料及网站链接;另一方面又按农业和食品、艺术和文化、经济与商业等行业来划分,各行各业的有关介绍及网站也是随点随通。该网站的设计非常有特色,它将政府服务分为三类,即对公民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citizens)、对企业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business)以及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onlineservicesforgovernments)。每一类又分为诸多项目,如“对公民的在线服务”就包括申请护照、天气预报、彩票中奖号码等;“对企业的在线服务”包括在线申请专利与商标、转包合同、商业法律与法规等;“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包括联邦雇员薪水册变化表、联邦雇员远程培训以及联邦政府职位等。这种设计简单明确,任何一个寻求政府在线服务的人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英国政府门户网站。早在1994年英国政府就建立了一个类似于政府门户网站的网站:open.gov.uk,其功能主要是提供政府网站的联接,但是服务的内容很少。2000年12月,英国政府开发出一个服务内容更多、搜索更方便而功能也更为强大的单一的政府服务门户网站系统,它由“英国在线”网站(ukonline.gov.uk)和“政府虚拟门户”网站(gateway.gov.uk)组成。“英国在线”网站不仅将上千个政府网站连接起来,而且把政府业务按照公众需求进行组合,使公众能够全天候地获得所有政府部门的在线信息与服务。该网站的内容分为五大块:生活频道、快速搜索、在线交易、市民空间、新闻天地。“生活频道”向用户设置了11个主题的服务,用户无须考虑各政府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其他的各大块也都包括众多主题的服务内容。
“政府虚拟门户”网站是一个为了让公众和企业获得政府在线服务而进行登记注册的专门网站,它可以使公众和企业通过一个单一的入口同政府的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和实现在线办理行政事务。已经在“政府虚拟门户”网站运行的主要服务项目中,包含国内个人所得税在线征收和部分增值税的在线返还等内容。该网站是提供“集成化政府”服务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英国在线”网站形成了又一种“前台———后台”关系。新加坡政府门户网站。以前,新加坡也是由各政府部门单独地建立政府网站并提供网络服务,彼此之间没有进行一体化的整合。1999年,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开始出现整合趋势,一些业务不再按照部门来设置,而是按照流程做打包处理,也就是说,公民或企业在办理网上业务时,不必再考虑要登陆各个政府站点,分别办完各种相关手续,而是按照业务流程,一步步地在一个单一的网站上完成所有这些相关业务手续,实现了“一站式”网上办公。
所有这些打包服务都可通过新加坡的政府门户网站(gov.sg)找到。该政府站点就像一本政府白皮书,完全代表政府,而不是政府的某一个方面。例如,该网站有一项统一的接受用户反馈的业务,用户发往政府各个部门的意见、建议、反馈等都通过这里的统一格式进行。
与美国的first.gov不同,该中心站点将政府服务划分为政府信息与电子服务、新闻公告、为企业的信息与电子服务、为非新加坡公民的信息与电子服务以及电子公民服务等几大块,虽然看过去没有像美国的first.gov那样将电子政务划分为G2G、G2B、G2C三大部分那么简洁,但是,从逻辑上看仍然清晰明了,栏目的设置让人一目了然。就电子政务来说,最重要的是其前台的业务流程设置与后台不同政府机构之间的业务协调处理上。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建设别具一格,深受人们的称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电子公民中心”(ecitizen.gov.sg)和“政府电子商务中心”(GeBiz.gov.sg)。
“电子公民中心”始建于1999年4月,其目的是将政府机构所有能以电子方式提供的服务整合在一起,并以一揽子的方式轻松便捷地提供给全体新加坡公民。“电子公民中心”将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过程划分为诸多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你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政府服务,政府部门就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个个“驿站”。每一个“驿站”都有一组相互关联的服务包。例如,在“就业驿站”里,你可以找到这些服务包:“雇佣员工”(专为雇主设计)、“寻找工作”(专为求职者设计)、“退休”、“提高技能”和“在新加坡工作”(专为外国人提供)等。目前“电子公民”网站里共有9个驿站,涵盖范围包括:商业贸易、国防、教育、就业、家庭、医疗健康、住房、法律法规和交通运输,这些驿站把不同政府部门的不同服务职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家庭”驿站里,“老人护理”服务包来自卫生部,而“结婚”服务包则来自于社区发展部。
“政府电子商务中心”于2000年12月正式开通,它实际上就是新加坡政府的采购系统,它把新加坡政府各部门和机构的财务系统与采购软件整合到一起进行工作。政府部门的贸易伙伴可以在网上得到政府招标的邀请并购买招标文件,供应商可以在网上索要发票、检查付款情况、提交产品目录和竞标。同私营部门的B2B交易中心一样,它也是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供应商的激烈竞争而获得价廉物美的产品,通过网上下单而节约更多的时间,通过更低的库存而减低成本。目前,政府通过“政府电子商务中心”采购的产品价值已经达到1.1亿美元,今后还要求将80%的政府采购都搬到“政府电子商务中心”上来。
三、对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建议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主要依两条途径展开。一是政府上网。政府上网工程促使政府网站的数量快速增加。据最新统计,政府上网工程实施3年来,全国政府部门建立的网站已突破1万个,3年净增10倍。二是建立纵向的业务应用系统。我国以“金”字工程为主体的纵向业务应用系统不断增加,由最初的3个增加到现在的12个,许多政府职能部门也在建立自己专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并且都希望尽量能够向“金”字工程上靠。仅仅依据这两条途径,其负面效应已充分暴露。一方面,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各级政府机构建设电子政务的积极性都很高,政府网站数量也快速增加;另一方面,政府网站的社会应用水平却总是提不上去,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的弊端尽管世人皆知却就是解决不了,很多专网都说自己是“金”字工程,不能共享,所以,每个政府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与服务数量都很有限,彼此独立,业务流程串不起来,电子政务的快速、便捷、公开、透明的优势自然也就显现不出来。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了电子政务的社会化应用水平,将对未来电子政务的顺利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建设政府门户网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种困难局面。政府门户网站已开始受到关注,例如,在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中就提出了建设“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内容,其中的“一站”即是指政府门户网站。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在往这方面努力,开始花费很大的精力来建立自己的政府门户网站。但是,从有关的电子政务建设规划来看,我们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性质、特点、作用还缺乏清楚的了解,将政府门户网站等同于一般的政府网站,对政府门户网站与电子政务建设的其他相关问题也未作明确的安排。另外,就已经建立起来的地方政府门户网站来看,除了北京市()和上海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外,大多数地方政府做得还很不理想,有些甚至还停留在政府上网阶段。
针对今后电子政务及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继续建设12个重要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同时,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在未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地位,将政府门户网站看作是实现我国电子政务战略的核心。一方面,通过“金”字工程提高那些重要部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加强办公资源的整合,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发展“金”字工程加强对经济生活的监管,通过发展政府门户网站来体现电子政务的“服务于民”的本质要求。
与此同时,有必要对政府上网工程进行调整,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上来。因此,今后的电子政务要从重视数量转向重视质量和效果。
(二)将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政府机构改革相结合。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将秉持“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所有这些要求都与政府门户网站一致,政府门户网站可以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新晨
(三)分层次规划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可以考虑在中央政府、省、市(地)层面上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并分别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例如,就省级层面来说,要对那些厅、局已经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对那些还没有建立或打算建立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职能厅局来说,一定要放在省级门户网站的规划内加以统筹,不应鼓励各职能部门单独建立自己的政府网站。再比如,在中央政府层面,可以考虑建立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统一整合各部委已经建立的政府网站,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总之,要根据政府门户网站的要求来规划电子政务的发展。
网站建设规划书范文5
【关键词】精品课程 网站 设计 建设
课程是教师实现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提升个人知识、能力、素质的重要过程,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精品课程是有着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具有专业特色和示范性的优秀课程。高校响应教育部政策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开展高标准高质量课程建设,无论是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和促进教学活动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充分利用了现代教学手段和先进网络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引进最新学科信息,整合课程师资力量,是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教学互动、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我院从2006年开始响应《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的政策,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截止2013年,我院已建有3门国家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2门校级精品课程,初步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资源体系。
1 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
1.1 精品课程网站的风格设计
精品课程网站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为教师提供教学互动的平台,为学校提供展示课程改革的窗口。因此,精品课程网站的风格要简介美观大方,色彩符合大学生的视觉原则,同时网站需要色彩、排版、布局、导航等栏目的相互配合应用,才能实现教学类网站的风格设计,容易引人注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同的色彩影响着人们对网站的第一感觉,红色系象征着激烈、兴奋,灰色系象征着平淡和低调,蓝色沉稳而大方,黄色光明纯净、充满希望,绿色平和安稳、象征着青春和旺盛。一个网站不可能单一地运用一种颜色,这会让人感觉单调,乏味;但也不可能将所有的颜色都运用到网站中,给人感觉轻浮、花俏。通常情况下,一个页面内尽量不要使用超过4种色彩,太多的色彩容易让人感觉没有方向、没有侧重。
精品课程网站的排版是为了方便师生阅读,且内容主题明确。若网站的版式经过精心规划,将会吸引访问者的注意,引领访问者继续浏览,并能迅速的找到所需的资料。网站的排版包含了表格、表单、框架的应用、文字缩排、段落等等,而排版并不是整齐就好,还要有明确的分类,以及主题的适当规划。
一个好的网站布局,能够成功的将网站内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网页元素合理的编排在一起,组成一个有机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把相关教学内容组织在一个构造精美的布局里完成精品课程网站的搭建。在布局之前,设计者应通过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师生在教学环境中的需求,遵循该课程的重点难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网站设计中采取重点突出、页面平衡、上下左右均匀、图文并茂等布局风格原则。
1.2 精品课程的栏目设计
根据教育部对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精品课程网站包括申报表、课程简介、教师队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录像、效果评价等栏目的创建。
(1)申报表。主要是根据教育部提供的“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所填写的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情况、教学队伍结构、课程描述、自我评价、课程建设规划、学校的政策措施等内容。
(2)课程简介。对精品课程内容进行简要介绍说明,包括课程的历史沿革、教学内容、教学条件、课程的特色与创新,该课程所获得研究成果等内容。
(3)教师队伍。主要介绍负责本门课程讲授的教师信息,包括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和任课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学情况、获奖经历和取得学术研究成果。
(4)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实施教学思想和完成教学计划的保证。包括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实验实训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授课计划等相关的教学内容。
(5)授课教案。是将该门课程课堂教学内容电子化,体现教师对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思想,反映教师对课程教学进度的安排和实验课程的设计。
(6)教学录像。在教师的授课现场进行同步录像,并经过后期摄制编辑,作为师生间的学习交流和共享的教学资源。录像资料按照国家精品课程的视频资料录制要求,课程教学录像一般情况下应提供不少于三名主讲教师的授课录像,每位教师的授课时间不少于45分钟,真实地摄制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当中。
(7)效果评价。主要是对精品课程的综合评价,包括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合理的评价促使教学队伍改进教学方式,端正教学思想,提升教学质量,真正的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3 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
笔者参与了学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置》这门省级精品课程网站制作。该网站以电子科技大学精品课程系统为基础,自行设计网页相辅助的模式开发的。经过教学团队老师的研讨,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将课程网站分为教学大纲、申报表、授课教案、授课课件、课程负责人、课程简介、参考法规、实验指导、课程习题、教学录像、教学条件、课程设计、学生测评、课程试卷、关爱生命等栏目。
3.1 素材准备
前期资料的收集,包括教师上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课程习题等教学资料的准备,课程教学录像的摄制编辑工作。网站建设素材与课程相关资料收集好后,确定网站的定位与整体风格、网站的框架结构与栏目的设计。
3.2 确定网页界面
笔者使用的是Dreamweaver软件制作网页。Dreamweaver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集网页制作和管理网站于一身的”所见即所得”网页编辑工具,用于对站点、页面和应用程序进行设计、编码和开发,可以在可视化的界面中兼容对ASP、JSP和PHP动态网站的制作,同时自带的模板,大大简化了设计者开发网站的过程,由于对众多第三方插件的支持,利用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出跨越平台限制和跨越浏览器限制的充满动感的网页。
制作工具选定后,开始着手对网站首页页面设计。首页从根本上说就是全站内容的目录,是一个索引,方便访问者通过浏览主页就清楚的了解整站的内容,并通过栏目设置引导其调阅网站的其它内容。站点首页设计要根据课程内容来设置整站风格、色调和布局,要符合高校学生的阅读习惯,利用色彩、线条、图片等要素将网站鲜明的分割为页眉、导航条、功能区和内容区。首页页面一旦确定后,生成模板格式,网站内相应网页直接调用格式即可。
3.3 网站测试与
网站开发完成,对其导入相关课程数据及课程视频资料,对网站各功能模块进行测试,检查各个超链接路径是否正确,网页脚本运行是否正常,文字图像显示是否正确,修正脚本语法错误并予以调试,然后将做好的精品课程网站上传至学院服务器,方便学生和教育部专家定时访问。
3.4 网站的维护与更新
网站页面美观,制作精良,及时更新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来访问,精品课程网站后,课程内容的变更要和实际教学过程同步,因此网站的栏目内容要定时更新,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及时调整网站内容,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推动课程内涵建设发展。
4 结束语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系统要遵循高校教学的规律,服务于高校教学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互动和学习交流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泽钧.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建设[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7(1):50-53.
[2]汤放奇.论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功能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08(03).
[3]董芙蓉.启动精品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内涵[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4).
网站建设规划书范文6
关键词: Web 2.0图书馆网站 Web 服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1-0000-00
Web 2.0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Websites
Abstract:Traditional library websites have the shortcomings such as lack of active service, interactive services, and personalized services. Web 2.0 has such elements as blog, wiki, rss, tag, bookmark andweb service. We should open library blog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 ,and build public knowledgebase by use of wiki, and deliver the latest information by subscriptions ,andcreate popular tag to facilit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tion ,and establish the personalized bookmarks ,and strengthen information-sharing by use of web service.
Key words:Web 2.0Library WebsitesWeb Service
Web2.0是相对于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2.0的精神是人人参与、多方互动的‘草根’精神,是开放技术与开放内容结合的产物。当技术的发展使‘易用性’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由‘普及’带来的创造力的爆发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Web2. 0将更加使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如虎添翼,数字图书馆的春天即将到来”[1]。因此,将web 2.0的新技术、新理念引入到图书馆领域,将会改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
1传统图书馆网站的缺点分析
在这里,传统图书馆网站是指web 1.0时代所建立的门户网站。目前,我们图书馆网站建设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重视信息提供,忽视服务提供;重视网站表现形式建设,忽视信息的双向沟通。针对这个问题,现阶段图书馆网站建设应该在切实提供高质量服务信息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网上服务功能,以便为用户提供基本的网上服务。同时,根据各级图书馆网站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各级图书馆的建设重点还应有所区别。具体来讲,传统的图书馆网站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1 缺少主动服务
打开国内任意一个图书馆网站,可看到文本信息有新书推荐、读者服务、文件服务、视频服务等,在内容方面我们并不缺乏。然而,普通用户对图书馆文档的专业用语以及各机构的属性都了解不深,在这种懵懂的情况下,要想顺利的借阅一本图书也是一件容易的事[2]。因此,图书馆网站应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整套服务,把所有相关的信息积极主动的提供给用户,并对相关信息的更新做到及时提交给用户。
1.2 缺少互动服务
传统的图书馆网站只停留在网页信息的功能上,然而“服务性图书馆”的本质在于它以用户为中心,如实时的在线咨询服务、便捷的图书借阅渠道、透明的在线提意见和投诉等功能,因此图书馆网站必须具备互动的功能。
1.3 缺少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网站内容数量繁杂,种类众多,然而不同的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不同,在如此众多的信息中查找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内容,极容易引起用户浏览中的“迷航”问题[3],因此图书馆网站应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功能,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所需要的服务,使网站内容简洁明了。
1.4 馆藏特色文献,共享程度较低
各级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特色文献,其中包含地方文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色文献数字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各级图书馆的业务系统都是自成体系、紧密耦合的,它们所采用的基本架构、运行环境、开发语言等都不尽相同,造成了各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困难,信息共享程度差。
2Web 2.0的典型应用
Web 2.0是依据六度分隔理论、XML交互技术以及P2P技术等实现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聚合、全民织网、以用户为中心[4]。虽然大家对Web 2.0的概念并没有达成一致,但大都认同Web 2.0的服务形式具有以下几种。
(1)Blog(博客)。Blog 的全称是web log(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它是一种用来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网络出版与交流形式。blog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网溯引用(TrackBack)和回响、留言/评论(comment)的方式来进行的[3]。Blog 是一种新的网络信息方式,它简单易用,因而普及迅速,大量的Blogger(写blog 的人,即博客) 生产了大量的信息,他们是互联网信息的自发生产者。
(2)WIKI (维基),是一种超文本系统,它支出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协作,它是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用户可以共同和编辑内容,它很好的运用了众人的智慧。与其他超文本系统相比较,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3)RSS(内容聚合)。RSS是一种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用户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定义自己需要的信息类别、信息主题、或者任何用户感兴趣的微内容(Microcontent),通过RSS聚合器,用户把所有自己关注的信息集合在一个阅读平台之内,并且,只要用户所订阅信息有了更新,通过新闻聚合器,可以及时阅读到最新内容[5]。因此,通过RSS获取信息,信息源的选择和信息内容的过滤完全由用户配置,保证信息的“无垃圾”和“个性化”,信息传递快、效率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信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4)TAG(社会化标签或标签),Tag是一种准确、灵活、开放、有趣的分类方式,是由用户为自己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一系列文件所定义的一个或多个描述。为每篇日志添加一个或多个Tag后,可以看到同一博客空间中所有使用了相同Tag的日志,由此可以和其它用户产生更多的联系和沟通。
(5)BookMark(网摘)。BookMark起源于一项叫做“社会化书签”(Social Bookmarks)的网络服务,它是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将网络上零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汇聚整理,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将网页链接存储起来,以便随时随地查阅,就像一个放在网上的海量收藏夹。它使用户实现跨地域、跨时间的信息资源利用,还可以使用户与别人分享信息资源。网摘作为一种新的个人信息整理平台, 其核心价值已经从保存浏览的网页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信息共享中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6)Web Service,它一般是指由企业的完成其特别需求的在线应用服务,通过Web服务接口,提供统一的方法,是所有的系统能相互访问,并将系统、设备的复杂藏起来,网络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来动态访问并使用或定制这些在线服务[6]。
除此之外,还有Ajax技术和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 ,社会化网络服务)等。
3Web 2.0 在图书馆网站构建中的应用
根据图书馆网站的具体功能,结合前面所论述的Web 2.0服务,我们给出了Web 2.0环境下的图书馆网站的功能框架图(如图1所示)。下面将结合Web 2.0的具体应用与特点,来探讨它与图书馆网站的结合。
3.1 开通图书馆博客,增强交流
博客是目前图书馆应用最多的Web 2.0 要素之一,博客内容可以分为为学术交流、热点新闻报道、图书馆动态介绍、跟踪会议进程、读者互动、馆员培训、记录历史等等。在博客平台上通过日志、留言评论和引用通告建立起博客圈。图书馆人可以发表专业见解、报道会议进程、与读者互动、介绍本馆近况。
3.2 利用wiki来构建公众知识库
Wiki在互联网中应用我们有目共睹,wiki知识库、百度百科等等在几年内已经积累了数百万条词条,已经给我展示了群众的力量。图书馆业已运用维基创建各馆的百科全书,有的是让读者一起参与,有的是让馆员维护编辑读者做出评论。通过维基,我们可以将图情专业的知识搜集起来让大家共享,将图书馆实践中的成功案例记录下来以供参考等等,Library Success就是这么做的[7]。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同样“资源到所、服务到人”为宗旨建立维基百科。主要向用户介绍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和各种服务、提供网络化服务和相关活动。
3.3 实施信息订阅,及时传递最新信息
由于图书馆网站信息数量庞大,普通用户并不是很容易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也不太容易跟踪相关信息的更新。RSS作为“推(PUSH)”技术的代表,可以让用户任意的订阅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图书馆现有的信息,可以做成RSS Feed的XML文件供读者订阅,读者就可以通过RSS阅读器软件,如新浪点点通、博阅等,在不登录站点的情况下也可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是可以自主获取多馆、多方面的相关信息,集中呈现在阅读器中,而且会定期自动更新。
3.4 开创大众化tag,方便信息理解
TAG就是用关键字的方式给信息分类,它是开放的关键字,是产生于用户的,TAG反映的读者对信息的认识,是用户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的体现大众智慧的分类法,这完全不同于图书馆采用严谨专业的中图法和杜威十进制分类法。这样标准分类与大众分类相结合,让知识既准确又通俗易懂。
3.5 建立个性化书签,发挥个性化服务
利用BookMark,用户可以在自己账户里面建立本网站自己所关注信息的信息文摘,或者搜集到的其他图书馆网站的信息文摘,或者其他用户自己感兴趣的一些网址,并进行分类整理。书签和用户账户绑定在一起,可随时查阅,这样将极大地方便用户在不同地点查阅信息。
3.6 大力开展Web服务,实现信息共享
各级图书馆的馆藏特色文献是十分珍贵的信息资源,对研究地情知识,制订地方建设规划、实施科学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地方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标准不一、各自为政、自成一体,缺乏有效整合,图书馆之间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致使丰富的信息资源难以得到共享。我们可以利用Web Service技术让各图书馆的业务系统以一种服务的形式出来,并屏蔽了其背后的技术细节,任何用户都可以使用这些服务,从而实现了不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系统集成。
4 结语
Web 2.0 为图书馆带来个性化与丰富性,是对图书馆传统功能的有益补充。我们应该充分借鉴web 2.0“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各级图书馆要根据自身情况,有步骤、分阶段的将各种web 2.0技术应用的网站当中,增强网站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迎接真正的图书馆2.0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范并思.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1-6.
[2]刘炜.从Web2.0到图书馆2.0:服务因用户而变.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9):8-15.
[3]蔡晓川.图书馆2.0在网站中的应用研究.当代图书馆.2007(3):40-42.
[4]汤代禄,韩建俊.互联网的变革-web 2.0理念与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5-20.
[5]AlexanderBryan , Web 2.0: A New Wave of Innovation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EB]eric.ed.gov/ERICWebPortal/custom/portlets/recordDetails/detailmini.jsp[2007-04-12].
[6] Jim Cuene, Web 2.0: Is it a Whole New Internet [EB], 省略/magazine/content/05_39/b3952401.htm[200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