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很短的现代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很短的现代诗范文1
1 调整认识,走出误区
1.1 重视朗读,以情感人。俗话说“诗是读出来的”。语文教师必须拥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对其教学内容能准确、形象、灵活地表达出来。朗读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一定的朗读功底,教师朗读是不讲之讲,是熏陶。用教师之情去打动学生之情,讲授诗歌尤其如此。正如北大教授陈平原所说:“讲授诗歌不同于介绍历史故事,除了名物训诂,更需要营造特殊的氛围,导引学生进入规定情境,然后以心传心,进得去,自能领悟,进不去,瞎子摸象。”因为教师在朗读作品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音的抑扬顿挫,无不传递着教师对作品的理解、感悟与态度。此时的作品就成了师生心灵间的一座桥梁,交流与沟通汇集于作品一身,必然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关照而有所思。但是这是以教师深入钻研作品为前提的,“披文以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感情的波涛。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情感调控的主导作用,教师只有先动情于己,而后才会“感人”。只有自己先感动,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爱憎的鲜明态度,出言才会真切,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被感情支配的人常能使人们相信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是有同样的天然倾向,惟有最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郁。”除了教师朗读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朗读,两相结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伴随师生绘声绘色的朗读,抑扬顿挫的咏诵,把无声的视觉文字化为听觉语言,在听知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体会其感情,达到其教学目的。
1.2 朗读展开想象和联想。语文课是要教知识的,但教给学生知识并不是语文课的最终目的。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良好语感,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追求。对于现当代诗歌的教学来说,向学生传授有关停顿、语速、重音、语调等朗读知识及其方法技巧,仅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能否将朗读的方法技巧运用于现代诗歌的朗读中,提升自己的诗歌朗读水平,形成诗歌朗读的能力,才是教学中所要着意追求的目标。因此,在现当代诗歌的教学中,教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运用朗读知识于朗读实践的过程,即为朗读的训练过程。当学生通过诗的朗读练习之后,已基本上能够运用朗读的相关方法技巧来把握诗歌的感情和节奏了,在这个基础上,如何把学生对现当代诗歌的感受与体验,进一步引向阅读的鉴赏并指向审美能力的培养?当然还是朗读,这便是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朗读。朗读吟诵的次数多了,就能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至沉浸到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世界,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共鸣效果。
2 正确的角色定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1 角色定位,搭建探究平台。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学生是主角,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诗歌的朗读教学中,这种教师角色的定位更是关键。首先,教师要把激情、微笑、趣味带进课堂,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搭建探究平台。现当代诗歌作为文学作品,熔铸了诗人感人至深的情感,或深沉、或激越,或平静、或浓烈,形成了极强的艺术魅力。
2.2 注重个性解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如果以教师的理解去代替学生的理解,那必将抹杀学生的阅读个性。要注重学生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潜能,使学生在独立完整的体验过程中完成审美教育。而教师只是一个话题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与欣赏者。
3 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指导艺术
这就要求教师要懂得诗歌扩展的教学艺术,使其乐于其中,使学生热爱诗歌。即纵观诗史,以读诗促读诗。这一方法就是以课本中入选的现当代诗歌为基点,向古今中外所有的优秀诗歌辐射,挖掘人类的优秀文化,以这些优秀的作品去阐释教材中所选诗歌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是指诗歌整体所传达出的一种审美取向。传统的一字一句的解释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诗歌字面所传达的意思,但诗歌整体传达的意境学生却不容易把握。作为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以语言来引导、启发学生,而一般的语言在诗歌这一人类智慧的火花面前往往显得苍白无力。选用一些既好懂又韵味无穷的小诗来阐释要解读的诗人,要解读的诗歌则在这方面显出了优势。
4 开展多种朗读活动,增加学生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