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后会无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韩寒后会无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韩寒后会无期范文1

微博推广贯穿电影全流程

相比此前其他电影,《后会无期》更加重视微博,从决定拍摄后就在微博上启动推广,并贯穿立项、筹备期、拍摄期、制作期、宣传期、上映期及上映后的各个环节。

在微博上,《后会无期》导演韩寒及其他主创拥有海量的拥趸,仅韩寒的粉丝就超过4000万,陈柏霖、王珞丹、冯绍峰等主创的粉丝加起来也超过5000万,再加上《后会无期》的官微、马达加斯加等微博矩阵,该电影拥有的是“亿级别”的粉丝受众基础,为电影的口碑热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庞大的粉丝矩阵也为电影在微博上带来广泛的关注,当韩寒通过微博正式对外公布自己执导的电影《后会无期》即将开机拍摄后,迅速吸引了人民网、中国娱乐报道等多家媒体官微同转发报道,该条微博互动量也超过30万。在电影的筹备期,韩寒在微博上晒出女儿照片,网友纷纷表示“被萌呆”,瞬间成为微博上的“国民岳父”,该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门话题榜首,也让粉丝们对电影形成更多的期待。

与其他电影不同的是,《后会无期》在开拍时并没有开会,而是选择在微博逐一曝光演员。结合演员剧照、人物海报逐条公布演员名单,既能吸引演员粉丝关注,又能增加网友期待感。在公布某一演员后,韩寒、演员和《后会无期》的官微就展开联合互动,据统计,韩寒公布演员阵容的8条微博,共引发超过70万次互动。该剧成功塑造了“狗微博”,剧组为参与演出的“狗演员”马达加斯加开设了微博,并申请了认证,成为微博上认证的第一个“狗演员”,马达加斯加的每条微博都有近千次的转评赞,并成为微博网友持续热议的角色之一。

多形式互动提升营销效果

话题运营贯穿了《后会无期》的微博营销全程,除了主话题#后会无期#以外,影片还在微博上制造了多个话题#帮小马达加V#、#后会无期大解读#等周边话题形成强大的阵营,为《后会无期》话题的持续火爆打下基础,直接聚合了微博上关于电影的讨论内容,让粉丝更容易在微博上获得影片的相关内容,仅#后会无期#的话题阅读量就已经超过25.2亿。

在话题矩阵的基础上,《后会无期》通过微博产品功能祭出组合拳,吸引大量网友参与互动。作为影片的主题曲,《平凡之路》选择在微博首发,这首由朴树久别歌坛十年后的作品一就引爆了80后人群的集体情绪,让“刷屏”成为缅怀青春的出口。歌曲后很快攀升至新歌榜第一名,并在7小时内获得了100万的试听量和4.2万个赞,这一速度也打破汪峰2013年《生来彷徨》9小时创造的百万试听记录。韩寒歌曲的微博也被转发超过25万次,互动量超过50万次,这都给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关注。

此外,在整个《后会无期》的营销推广过程中韩寒共使用了16次粉丝头条为电影海报、预售、主题曲、倒计时等进行造势。宣传期期间的10条海报微博中,有3条使用了粉丝头条,效果是其他微博互动量的4-10倍。同时,《后会无期》投放了5次顶部通栏广告,进一步提升了人群覆盖。可以说在《后会无期》的营销推广中,微博商业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博口碑数据影响电影票房

电影首映日票房通常决定着上映后的排片量,已经成为电影营销发行过程中最被重视的一环。对首日票房的营销可以有上映倒计时、影票预售等多种方式。其中,票务预售会直接带动首日票房,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影片上映后的排片占比,已经成为各大影城的重要排片参考。

除了跟各大票务网站进行合作,《后会无期》上映前在微博上发起预售活动,4小时内卖出了1万张电影票,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与之相应的是,《后会无期》上映首日势头强劲,排片36.86%居第一,并最终获得7650万元的票房。以文艺片来看,这比张艺谋《归来》首日3000万元创造的国产文艺片首日票房纪录翻了1倍。

电影上映后,用户口碑将对票房走势产生重要影响。此前,微博已经推出了电影点评功能,组建了专业的微博点评团。从《后会无期》等多部影片来看,微博点评与电影票房存在着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微博点评分数较高、提及量较大的影片,最终票房成绩往往也更加理想。研究发现,微博点评与国产影片票房的相关系数较高,票房与打分人数的相关系数达0.68,与评分的相关系数达0.64,而与提及量的相关系数达0.61,均属于强相关关系,相比之下,豆瓣点评三个相关系数分别为0.25、0.36及-0.32,呈弱相关或负相关关系。

韩寒后会无期范文2

在《后会无期》之前,王珞丹和韩寒就认识了很久,很熟,熟到没有剧本,韩寒只是大概给她讲了讲故事,她就答应演出。而且最开始,韩寒只是请她过去“客串”,说十天内戏就拍完了。王珞丹觉得没什么问题,就把自己的“客串处女秀”拿了出来。后来,王珞丹生生从一个客串,演成了女生戏份最多的女一号。

因为韩寒不是学院派出身,他有很多出其不意的表现方式,这个是现在比较难能可贵的地方。我是学院派出来的,如果我来导戏,我还得想这个镜头为什么要这么放,前景这个东西的意义是什么,挺累的。而且这些设置观众未必能看得到、看得懂。没准他也会想很多,只不过他自己是用挺放松的状态完成的。

至于说到韩寒的风格,王珞丹说,只能说他不太像处女座,他没有那么纠结,或者说他的纠结只在跟摄影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那,跟演员的沟通过程中他还是蛮直接、蛮明确的,他会在剧本里写他希望这个地方有一点爱意,演的时候就是有一点爱意,就不会是那种“我不知道要什么你自己来吧”。我觉得他跟别人相处的方式就是这样,看似没有攻击性,但其实知道自己要什么。第一天拍我戏的时候,我问他“你想要什么样子”,他说“你想把它演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记者问:《后会无期》里很多经典台词,你喜欢哪个?王珞丹回答:苏米的经典台词挺多的,“从小到大都是优,你让我怎么从良”,“听了很多大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还有贾樟柯的“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记者问:有人说你是文艺青年,你觉得你文艺吗?王珞丹回答: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坚定地认为我是一个文艺青年,后来“文艺”变成了带贬义的词,别人一说我文艺我就不高兴,不开心。再后来我慢慢发现,现在拍的很多作品,很难说文艺或不文艺,包括《后会无期》也有喜剧成分。文艺只是一种情怀。前一阵有帮《后会无期》宣传,去给大家读诗,我觉得挺好的,古诗文绉绉的也要看,现代诗也有很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我现在经常晚上在微博上发诗,把我喜欢的作品都发微博上。别人可以看到很精神分裂的我,白天的我特别逗,晚上就会沉寂在自己的世界了,我觉得这样挺好的。而且网络平台很多,有微博、微信朋友圈、instagram,我可以把我文艺青年的情怀抒发在一个特定的平台上,不一定每时每刻都要释放。

韩寒后会无期范文3

于这一点上,郭敬明一向看得很开。《小时代3》和两部前作一样,从制作到包装,每个环节都严格依照商品定律,既然影像成为商品,那花了钱的客官们到底要获得怎样的愉悦,自然任君选择。所以你说它空洞乏味也好,像“在影院用大银幕看奢侈品营销PPT”也罢,郭导都会报之以不变的职业性笑容。说他已经具备了一个“职业导演”的心态,应当不会有人反对。

相较之下,已经成功晋身“国民岳父”的韩少,这次则显得有点犯拧。讲述几个大陆最东端岛屿上年轻人横穿整个国度的《后会无期》,虽然仍保有经典的韩式幽默语言风格和用消解抵抗庸常生活的那股傲气,但过于放诞,毫无章法的叙事结构和看似用力过猛的说教式金句频出,也明白无误地展现出韩寒的一种态度。不过,在大家都毫不掩饰地直奔同一个终极目的――套现的今时今日,这种态度确实弥足珍贵。

但我们当然不能为此而苛责观众:在《小时代》一直不遗余力地向你展示生活的意义就是锦衣华服,醇酒豪宅,爱与伤害,友情与背叛,并且这一切都将成为命中常态的同时,《后会无期》只是冷冷抛来一句,那有什么意义?就好比让时下以青少年为主体的观众群在黄连水和碳酸饮料间作一个选择,当然不会太难。观众的鉴赏口味确实出了问题,但在连《分手大师》这种连刘老根大舞台都进不去的耍狗坨子个人秀都能狂卖六个多亿的今天,我们又怎能将一代人审美口味的倒退乃至于崩溃,都简单地归罪于一部《小时代》?郭敬明充其量只是这个黄金小时代的迎合者,而我们的问题,其实在于这种迎合者太多。

真正让人灰心的,是这些曾被我们寄予厚望的青年才俊们,并没有办法成为我们期望中中国电影的新救主――无论是《后会无期》还是《小时代》系列,以纯电影的角度衡量,在人物塑造,情节架构,镜头语言等诸多方面,都只能算是蹒跚学步。但在投资者和片方眼里,这两块金光闪闪的招牌,便已经足以充当撂地吆喝的全部资本。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想等待真正有力度有技巧有情怀的优秀影片,才真正是后会无期。套一句电影里的金句:盖了那么多影院,却还是看不见一部好电影。

再说了,就算电影不好看,至少MV还是过得去的。《后会无期》打出片尾字幕,文青不愿把屁股从坐椅上抬起,等的不就是朴树暌违已久的新作?黑暗的放映厅里,只听见朴师傅用他那辨识度超高的声音,缓缓问出一个问题:

韩寒后会无期范文4

“我一直认为男性虽然是在做改变世界的事情,但女性才是真正改变男性和男性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世界是在女性手里。”这是韩寒在电影《后会无期》会时高喊的口号,除了在商业上取得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观众主体外,在电影里,女性主义在众多符号意义的人物中确实被凸显和放大出来。

过去的社会习俗和传统观念常常会把女性这一角色定位在家庭里,把她们定义成“男人的一半”。然而,现代女性应该拥有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独立性主要包括精神上的独立,而不仅仅是依靠父权话语的掌控,更主要的是现代女性不会受到文化、政治上的钳制[1]。不仅如此,现代女性更应通过女性独有的魅力来展现女性对男性的影响和改造作用。

一、女性塑造男性初始感情观的形成

男性从女性体内诞生,最初的人生经验必须靠母性予以维系才能逐渐成长。弗洛伊德认为,在性发展的初期阶段,男孩出于本能会以母亲为选择对象从而形成初始的感情观。电影《后会无期》中没有交代马浩汉妈妈这一角色,然而代替她出现的是另外一个给予马浩汉初始感情观的一个角色。

电影中周沫正是这样一个角色,她如邻家姐姐一样,一直陪伴着马浩汉的成长,她给马浩汉鼓励,让他勇敢地追寻属于自己的爱情,她教会马浩汉一些人生道理,告诉他要不停地去尝试,即使失败,也不要后悔。马浩汉的初始爱情经验即是如此,勇敢而无畏,不要留下遗憾,马浩汉也正是带着这样的感情观去开始了一段寻找爱情的旅途。所以,韩寒笔下的第一次“告别”给了周沫,这个告别庄严而具有仪式性,当现代的车马驶去时,后面一排枪声响起,这个扮演民国“演员”中的“演员”倒地,告别仪式是简单而彻底的,最后只留下了周沫的一句话“如果你落魄了,还可以回来找我”。这句话也是母性本体的符号意义,当男性获得初始感情观后会找到自己新的认同而离开母体,然而母体永远都是可触并可及的港湾,随时等待迷失中的孩子的回归。

二、女性对男性世界观的影响

在这部电影中,电影的叙事主体是有所改变的,虽然是由江汉讲出这整个故事,但一路的经历让形形的人物甚至那只狗都成为了一种符号,而符号的运动性和自我改变必然造成主体的不同时期的突出。电影的前半部分更像是在讲马浩汉,马浩汉在获得周沫给予的初始感情观后,勇敢的去追寻那个信中的刘莺莺。从马浩汉的口中我们得知,刘莺莺应该是个生长在大城市,温柔且聪明的女孩,更主要的是她是爱马浩汉的,而这种爱是一种女性固有的执着,即使破坏和玩弄也不会有损于爱情的质量。

马浩汉一路开着玩笑去寻找刘莺莺这个他理想中最符合自己的女性,然而当他来到刘莺莺信中的地址时,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桌球厅,寥寥无人的街道以及一个姗姗来迟的短发女子,马浩汉不敢相信这就是他想象中的那个深爱他的刘莺莺,这一切都与他所预想中的女性形象大相径庭,随后而来的一场桌球对决则彻底击碎了马浩汉心中的梦。刘莺莺说他们之间其实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关系,之所以会长期和马浩汉保持通信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思念。父亲代表着象征秩序、词语。通过认同父亲,男孩不仅进入主体性和个性,而且内化了统治秩序,内化了负有价值的社会角色[2]。然而《后会无期》中父亲角色是缺失的,父亲的形象是由刘莺莺的信所塑造的。刘莺莺既能理解他信里肆意放纵的语言,又能在他们的父亲去世后迅速结束这段关系,不再欺骗下去。直到两人见面,刘莺莺干净利落地整理了这段关系,让马浩汉还来不及伤痛,仅仅留下了些许遗憾。所以,第二次“告别”来自马浩汉与刘莺莺的告别,这次告别不是一种仪式,而是直抒胸臆的一句话“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在男性的成长期,世界观的形成更多来自于长辈的教导和书本中的知识。在这部电影中,刘莺莺正扮演着“长辈”和“书本”这双重身份,她是曾经的书信,让马浩汉在长期接受中认同她的话,她也是成熟的个体,她以获胜者的姿态告诉对方该怎么做,这些都促使了马浩汉的世界观趋向成型。

三、女性对男成熟塑造完成的影响

女性在依赖男性话语权下,可利用“男性话语权社会”对男性的自我迷恋和固执从而形成新的反抗,这种反抗具体表现在比男性沉迷在男权主义下的智慧呈现出更高的智慧。电影中,苏米正是这样一种角色,苏米可以说是“三观不正”和“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韩寒的具体形象表现。在故事中,江汉是一个固执的地理老师,他试图用已有的人类环顾全球后所带来的地理与自然的知识经验去感化苏米,苏米在表面上予以接受,但告别时她才说“从来是优,如何从良”,这不仅是她早已吸收过这些,更是对于过往的反叛,她接受现实与错误,但要设法扭转。苏米的绝对独立品性,以及不受政治与社会大环境的钳制彻底改变了江汉的行为,江汉在这种独立解放中开始释放自己,江汉固执的给面包片涂上了苏米喜欢的辣椒油,开始做出对世界改变的行为,他果断的拉走苏米开始了一段逃亡,他以为苏米会被她的行为所感动,然而这一切也只是存在于江汉的想象之中,这种低等的“冲动型自由”最终被更高等的“理智型自由”所覆盖,苏米有着自己绝对的原则。

江汉的第一次“告别”来自于苏米,但这也是电影的第三次“告别”,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次,在电影中,江汉显得很边缘且低等,他努力想回到自己在电影中的主人公地位,然后一个人孤立的站在那里,最终看着所有人绝尘而去。他努力让自己变得理智,像苏米那样的理智,所以他将照片扔进抽水马桶试图遗忘这段过往,寻回自我的归属感,可结果他还是失败了。他只能无可奈何的接受这一切,接受其新有的冲动性格,并开始由固执变为理智。

四、女性并非他想象的“她”

男性在沉醉在“男权主义社会”这个幻想的结构中逐渐变得自恋并不断以这种形式欺骗着自己。电影的最后一组告别来自于他们认识的“旅行者”阿吕,阿吕是突然闯进来的人物,他还带着另一个人,一个“完美”的人――他的妻子,然而这个“完美”的人实际是一个头盔。他用这个头盔欺骗了所有人,他将这个头盔具体化为一个他一直所暗恋的女子。在没有人支持阿吕旅行计划的那一刻,只有她选择了支持并陪伴着阿吕。兴趣的契合,灵魂的相伴,本该是神仙眷侣,却终是红颜薄命,生离死别,这是一个完美而理想的妻子形象,能理解并全身心支持丈夫的所有决定,愿意见证、陪伴、成全丈夫所有梦想[3]。韩寒笔下的阿吕妻子是那样的完美,但又是那样的不真实。

阿吕沉醉在男权主义下,用男权主义对女性的塑造制造了一个完美女性,将她表现在文学甚至是天文科学上,让所有人都沉醉其中,但最终却欺骗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如同电影中的最后一次“告别”,江汉与浩汉站在那个天文道具前,火箭残骸一般的庞然大物,那只是男人们一个美丽而不可触及的梦,火箭是不会带男性冲向月宫去寻找“嫦娥”的,最终所有人在这个美丽的梦前告别,这是最后一次告别,也是这两个男性真正的成熟。

他们学会了追寻自我的自由,学会了成功的改变世界,虽然他们不愿相信这一切,虽然有时候这种成长的痛苦是那么的难熬,但他们还是依据这种新得到的经验变得成熟。伴随着这种成熟,电影的这个故事也慢慢的接近了尾声。之后江汉成为了著名作家,改造了最初由马浩汉所设想出的小镇面貌,然而这个结局戏剧化的是,这一切尽由他们一路经历的这几个女子所影响决定的。正如这个电影的同名主题曲《后会无期》中所唱的那样,逝去的已然逝去,就像我们无法预料到竟然是这一结局。

五、结 语

韩寒后会无期范文5

王凡(1989.4-),女,陕西安康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陈媛(1989.10-),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本文以Kress&van Leen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为指导,结合认知隐喻学理论,对电影《后会无期》的宣传海报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海报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以及这三者在同一多模态语篇中的整体意义,从而验证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分析电影海报语篇的可行性与操作性。

关键词:视觉语法;多模态话语分析;认知隐喻;电影海报;后会无期

一、电影《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作为公路电影延续了美国公路电影的以下几个特征,即情节随着主人公在路上的情节展开,展现主人公在旅途中的奇闻轶事;全篇贯穿“告别――寻找――归宿”的文学主线;艺术风格多诙谐反讽;可笑情节多伴有小人物生存的妥协、无奈、绝望等情绪(余艳,2014)。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Kress&van Leeuwen(1996)在《意象读释:视觉设计的语法》一书中,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比照韩礼德的三大纯理功能,创立了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

三、电影海报《后会无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本文选取了该电影最典型的宣传海报――《后会无期》概念款海报,也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最能代表影片主旨的海报作为分析预料。

(一)海报的在现意义

这张海报在实景层和隐喻层两个层次上体现意义。从实景层上看,海报上的六个人物和一条阿拉斯加犬站在一望无际的公路上,其中浩瀚和江河的人物图像比其他几位稍大,从视觉上让观众觉得这两个人离观众比较近,暗示着这两个人物是本片的主人公,所有的故事情节也是从这两位主人公的身上展开的。海报上六位演员的眼神都看向观众,是一个叙事图像同时表现一个向量,向量是由六位演员的目光构成的,因此它是一个及物的、表示反应过程的叙事图像。反应者是海报上的六位演员,被感知的对象时观众。从隐喻层上讲,绵延的公路代表人生的旅程,充满了诱惑与未知。江河(左二)是一名志愿者,在旁人看来他不追求上进,但是他对人生有自己的理解,因此江河代表了“理想”。浩瀚(右三)早年在外打工代表了“现实”。电影里的角色“胡生”在两位主人公刚刚启程时就与他们走散了, “胡生”代表的童真,寓意着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急于追求、急于告别,最先丢失的属于自己的童真。周沫(左一)是浩瀚儿时心中的“女神”,见面后发现已经物是人非,所以周沫代表了人生中的“舍弃”。苏米(左三)代表了人生中的“诱惑”与“欲望”、刘莺莺(右二)、阿吕(右一)代表了“欺骗”与“失去”,而那只阿拉斯加小狗代表了我们在人生旅途中的得到。

(二) 互动意义分析

第一,接触。接触指图像中参与者通过目光的指向与观看者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想象中的接触关系。该海报中主人公的视线直接对着观众,属于“求取”类的图像。主人公表情茫然,眼神深邃,透露着无奈的情绪。

第二,社会距离与权势关系。图像中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亲疏关系取决于图像的社会距离,它通常与镜头取景的框架大小有关系。该海报采用的是社会近距离,海报呈现的效果好像这些人物真实地出现在观众眼前。权势关系式通过视角来体现的,表达参与者所持有的主观态度。该片采用的是正面角度,给观看者带来的是感同身受、融入其中的感觉。

第三,情态。作为互动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态指的是人们对关注的世界所作出的陈述的真实度或者可信度。这幅海报大部分使用了中饱和度的不同程度的灰系,灰色具有最高的情态,给人们以真实可信的感觉,同时灰色又象征着阴郁、悲观、沮丧、失望的感彩。

(三)海报的构图意义

第一,信息值。根据Kress&van Leeuwen的理论,任何特定的元素在整体中的角色取决于它是被放置在左边还是右边,中间还是边缘,或者图片空间的上方还是下方。该海报中将影片的名字《后会无期》与人物的面部特写以及影片的导演韩寒的名字放在海报上方,属于理想的信息,放在海报醒目的位置,交代了电影的主要信息。

第二,取景与突出度。在这张海报中,清晰的前景和模糊的后景把整个图像分为两部分。置于前景的是影片中的几位主人公,表明了该影片的情节主要是围绕这几个人展开的,从他们的面部特征以及色调的运用可以让观众体会出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旅行,其中夹杂着复杂的感情。模糊的后景是一望无际的公路,象征着人生的旅程,漫长而未知,让人们在对未来感到期待的同时也充满了对未知的迷茫。

四、结论

本文在视觉语法框架下,主要探讨了电影《后会无期》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以及这三者在整部电影中是如何协同一致,互相照应的。海报中的元素经过合理的排列与整合共同体现了影片的主题,即“告别――寻找――回归”的心路历程。同时,本文的研究也验证了多模态分析理论在分析电影海报语篇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为海报更好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Arnold,1978.

[2]Kress,G&T.van Leeuwen.Reading Images[C]。London:Rouledge,1996.

[3]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外语学刊[J]2007.5

[4]胡壮麟.社会符号研究中的多模态化.语言教学与研究[J]2007.1

韩寒后会无期范文6

感情的路上,往往有着诸多反复,诸多无常。很多事情,经历过后却追悔莫及。我想到了西施与范蠡,他们的一见钟情或许就是一场后悔无期的相遇。

吴国灭越,不甘心失败的范蠡即将陪同越王勾践前往姑苏城为奴。心底的仇恨让范蠡除了韬光养晦外,还想出一条加速吴国衰落的美人计。为此他遍访越国。当浣溪边的西施出现时,范蠡惊愕了――这是他心中的女神,这是他计策的主角――怎么办?复国的责任战胜了爱情的美好,范蠡对西施的爱情蜜语竟然是让她去做女版谍中谍。

西施也惊愕了――没想到自己期待的美丽爱情竟然这样阴云密布。但是她同意了。不止是国仇家恨,更重要的是范蠡答应她,越王复国后,他将带她远走高飞――一个后会有期的美梦。

惊鸿一瞥的邂逅过后,便是长久的无间岁月。范蠡在吴国的监牢里卧薪尝胆,西施在吴王的怀抱里度日如年,为了那个后会有期的约定,他们只有饮尽煎熬。

17年后,越王勾践成功复国,灭吴。范蠡第一个冲进吴宫,抱起久违的西施――后会有期了吗?西施曾经无数次幻想这次拥抱的情景,但真正相拥时却百味杂陈:17年了,人还是那个人,身体已经老了,心已经倦了。这个后会怎么这样苦涩!范蠡更是心灰意冷:他的耿耿忠心换来了越王的江山,也换来了越王的猜忌。他只能赶紧带着西施远涉江湖。这17年的恶梦啊,恍如隔世。他后悔了。何必让自己的爱情替勾践的野心去殉葬?一切都晚了,只是一对可怜的人儿终于见面。后会有期,后悔无期。走吧,远离这纷扰的世事,让余生去弥补曾经的亏欠了。

2000多年前的江山美人故事,哪怕凄婉也一样楚楚动人。换作当代,这就是用自己的女人去设美人计,为了自己男人的功成名就去牺牲色相,瞬间三观五官都毁了,更别提什么意境与美了。

西施与范蠡后悔无期了,而凡人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悔与不悔的现代剧。蔚在领结婚证当天,在民政局电脑登记上,发现男人之前有过一次婚姻。天真的她轻信了男人的信誓旦旦。可是这段婚姻只维持了半个月就散了:男人竟在婚后偷看了她300多封电子邮件,查遍了她所有的人际往来……她难以置信!她埋怨家人催她结婚,悲怜自己遇人不淑。可是,谈恋爱的大半年,你难道被风花雪月迷瞎了眼,为什么连基本的考察都省略了呢?如今她只有打碎了“悔”字往牙缝里塞:这事说出去太丢人。

一个至今单身的男友曾经告诉我,曾经她对他关怀备至,而他把她当成哥们处。直到他发现自己最爱的是她时,她已经结婚了。说这些的时候,男友眼里满是惆怅。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没有珍惜眼前人,错过了才知道自己是丢了西瓜捡芝麻,甚至连芝麻都从指缝溜走了。得不到的永远在搅动你的心绪,悔不过当初有时只是对失去的不甘心,或许无关爱无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