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营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营管理范文1

关键词:运营管理;运营效益;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精细化工程;销售激励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7-0074-02

一、运营管理概述

企业从产品的研制到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称之为企业运营过程。针对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配置的组织构架对其活动实施的控制和管理称之为运营管理。

1、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活动本身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每一个活动过程都会产生成本,成本由两块组成:一部分是直接成本;一部分是间接成本。直接成本由于受市场的因素影响较大,可调控的空间非常窄,间接成本是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是可以通过流程设计、激励等措施来控制的成本。那么加强运营管理,其实质就是加强运营活动过程的管理。1939年麦肯锡会计与工程管理事务所率先提出“运营效益”理念,该理念基于市场需求和企业产品特点对企业管理内部组织机构和运营过程进行再规划,强调高效,抛弃多余管理。高效即在执行运营活动中,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具成本优势。这里的高效不仅限于效率,同时包含向客户交付更大的价值,或用较低成本创造出相当的价值。

2、运营管理具有普遍性,不同的企业运营过程不同,其管理的方法手段均不相同。运营效益:同行业中不同的企业,由于其资本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等不同,普遍存在差异,这种运营过程上的差异,是造成竞争各方赢利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80年代日本企业向西方企业发起挑战,其核心就是运营效益方面的差异,当时日本企业在运营效益上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因此它们提供的产品不仅价格更低而且品质更高。因此企业在发展初级阶段,加强运营管理,提升运营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房地产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这几年我们在运营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人力资源管理

在企业管理中,人的管理是最难的管理。现代管理之父杜拉克在他的管理思想全书中讲到:“在竞争性的经济中,管理人的素质及其工作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成败,或者说是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存亡。管理人的素质和他的工作能力是对一个企业起作用的唯一有利因素”。同时杜拉克把管理人的工作归纳为五类基本“构成元素作业”:(1)管理人须设定目标(你们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目标,必须做什么);(2)管理人还必须组织(企业组织);(3)管理人必须给予激励和联系(待遇、晋升、沟通等);(4)管理人必须测度(考核);(5)管理人必须培养人才――包括培养他自己。

为了改善运营绩效,2003年我们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按照上述五个方面对公司的组织构架、岗位设置及职能、岗位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考核办法、激励机制进行整合。

通过几年的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1、要处理好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的关系,要注意两者协调,不能片面强调某一个方面。

2、考核要正确把握原则和非原则,工作干得越多,出错的概率相对就要高些,关键要看产生的原因,是否原则问题。

3、定量考核,要处理好年度工作计划,季度工作目标,月度工作分解,周工作执行情况。

4、监督执行――赋予考核小组最充分的权力。

三、成本控制

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是运营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在市场竞争中如果企业具有成本优势时,当市场为卖方市场时,你可以比竞争对手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在市场恶化的情况下,你可以采取降价的方式取得竞争优势。并且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中最直接、最有效而且用得最多的博弈手段。

针对房地产运营活动特点,成本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项目前期:它包括取得土地使用权、市场调查、项目定位、规划设计、立项、报批及相关法定手续办理等主要针对市场调查定位研究过程进行控制。

2、项目建设期:包括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的控制与管理,包含后期服务成本的控制,项目建设期是成本控制的重点,主要通过制度进行限制,流程进行规范。

3、销售成本控制:是对项目运销期中销售周期、销售节奏、媒体投放、价格动态调整的控制。

4、资金成本:是指资金的融资成本和财务费用,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形产业,根据项目特点,按照资金的时间价值、机会成本学会有效组合,使项目资金成本最低。

5、行政性管理成本:按照投资规模实行定额控制。

加强成本控制,是提升运营效益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对此我们把它作为加强运营管理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的财务不仅要会记账,还要懂经营、懂核算。

四、精细化工程

精细化是基于房地产产品的特点和未来市场竞争提出来的。包含二层含义,一是产品设计精细化,个性化;二是产品生产精细化。房地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质量受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工人的操作技能的影响比较明显,并且项目的施工队伍不完全是固定的,这就给我们对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控制和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里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精细化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2、正确掌握房地产产品的生产特点,熟悉生产工艺和熟练掌握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规程等。

3、加强信息收集,产品设计理念要与发达地区同步。

4、要处理好工程在招标中优质与优价的关系。

五、销售激励

销售的目的就是实现价值的转化。当项目开发自有资金不足时,加快销售节奏,加速资金回笼,保证项目资金链不发生断裂尤其重要。销售激励主要是解决售房员工积极性问题。销售激励主要把握好三点:

1、销售周期和项目资金需求问题――当自有资金不足时,期房销售资金的问题特别突出,因为销售周期的长短,可以影响价格的制定。

2、如何处理好项目价值最大化和项目资金需求问题――现房价格高于期房,入住后形成成熟社区价格高于现房,这与项目自有资金量有很大关系。

3、销售节奏与资金周转速率与项目价值最大问题,加快销售节奏,快速回笼资金,在保证项目资金的前提下,把多余部分资金用于新项目的投资,讲的是资金投资机会效益;另一方面控制销售节奏,尽可能形成现房销售,使其价值最大――实施中至于采取什么方案,视具体情况而定。

运营管理范文2

关键词:配送中心;岗位职责;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86-02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在教学模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避免产生“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职业技能培养”的不良倾向。本文以完成工作任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课程开发理念,对高职《配送中心运营管理》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作一些探索。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一方面,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方面的灌输,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理论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等消极学习的现象经常发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引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增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理实一体化”是一种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强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从学生认知规律的技能开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同步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是高职院校认可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最佳模式。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教学中要做到“做什么工作,课程就教什么”。通过调查,物流管理专业和连锁企业管理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如果从事配送中心管理相关工作,一般是做仓库管理、分拣、复核、信息处理、客户服务,未来几年后可能会做到仓库主管。根据这种职业规划,《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改革思路是:结合高职学生在配送中心的工作岗位,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根据各项工作流程的顺序设计课程学习情境;以企业实际、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对每个工作任务相应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细化;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将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任务;对每个工作任务设计配套的工作页;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

(一)确定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

根据配送中心从事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如下:(1)信息员。会操作相关的物流软件,能填写和实时传递仓单和订单;(2)仓库保管员。能对货物进行验收、入库、填写入库单据、货物保管和养护、堆码、盘点、出库;(3)分拣。能按客户订单要求填写出库单、配货单、送货单,能配货,能正确操作相关的设备;(4)复核。根据客户订单要求整理货物,核对配送货物和单据,能正确使用打包捆包设备。

(二)提取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配送中心主要涉及十个服务项目:(1)商品结构与库存管理;(2)配送过程中如何确保商品品质;(3)客户紧急追加、减货的弹性;(4)根据需要确定配送时间安排;(5)缺货率控制;(6)退货处理;(7)流通中的拆零工作;(8)配送中心服务半径及门店编号管理;(9)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10)建立客户服务窗口。

根据以上十个服务项目,配送中心从业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就有以下一些:(1)商品检验和仓储业务。主要任务是检查并接受货物的数量,质量验收货物,办理入库手续;(2)商品的保管和维护、堆码、库存和出库工作。主要任务是保管和维护,根据库存商品的要求,合理堆放货物,办理货物的出库手续;(3)客户订单的处理业务。主要任务是收集客户订单,了解各种货物数量的总需求,将订单任务分发到各个职能部门;(4)分拣业务。主要任务是根据订单要求对货物进行分拣;(5)流通加工作业。主要任务按客户订单要求对某些货物进行简单的加工;(6)装车配载与车辆调度作业。主要任务是送货车辆的合理配载和车辆的合理调度;(7)配送路线的规划作业。主要是配送路线的优化;(8)退货处理。主要是为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妥善处理客户退货;(9)仓储配送中心的补货作业。主要任务是对拣选区或分拣区的货架,自动分拣机补货。

四、主要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学院先后与沃尔玛武汉光谷店、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大道物流等相关企业建立了学生定期进行仓储配送业务实训的校外实训基地,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完善了学生从“企业认知实践”到“企业课程实践”,再到“企业顶岗实习”一系列学生企业实践的保障体系。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参加“企业行”活动,每年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一个月。在此期间,专业教师收集了企业相关素材与案例,向企业专家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介绍企业实际案例,针对特定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讲授中将案例教学贯穿始终,一方面加深学生对配送中心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到相应企业去实习提供了岗前培训,提前了解企业。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

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小组,教师设置情境,根据完整的工作过程模式,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获取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评估工作过程”,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体系。以《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库存管理模块中的订货子模块为例,介绍如何在教学实施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情境设置:月末,沃尔玛武汉光谷店食品类的方便食品进行盘点,经过盘点,发现如下情况:有6个小类商品短缺,1种休闲食品快过期,6件商品塑料包装发生破裂有变质现象。思考题:盘点的流程和内容是什么?盘点发现:商品短缺如何订货?商品变质后怎么办?工作任务:对仓库中指定区域的货物数量进行盘点,并检查货物质量情况,检查保管条件、库存状况,审核仓库账物吻合情况,结合上期盘点记录,分析3种主要货物的流量情况,给出订货的合理性建议,最后形成库存分析报告。

(三)课程实践

让学生深入企业中进行课程实践,组织学生分小组到企业的仓储配送部门进行实践,使学生体会到:“我听过,我会忘记;我学过,我会知道;如果我做过,我会记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熟悉相关物流企业配送管理的实际工作流程。

五、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这门课程可能采用一种结构化考核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及能力培养三个方面,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0%、20%、50%,充分体现“强化能力训练与培养,弱化纯理论知识”的考核思想。考核方案采用定性和定量标准结合,并尽可能将定性指标量化。

通过对《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这门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的改革,确定了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目标;建立一个以职业岗位操作过程为导向,融入行业标准,对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理念与实践的整合;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学生在配送中心岗位上的操作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得到磨练,做到边看边学,边做边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参考文献:

[1]汝宇林,郑劲,伏可夫.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解读与实践[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55-56.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6-50.

[3]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5-10.

运营管理范文3

(一)城市交通不堪重负

贵州省会贵阳市地处贵州省中部,是西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由于受地形限制,城市范围较小,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与其他城市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贵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环线的建设、中心区与组团联系道路的修建、中心区道路的不断改造、公共交通发展等,极大地改善了贵阳市的交通环境。但是,近年来,随着贵阳市经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市区房建速度加快、人口和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贵阳市区交通不堪重负,目前,贵阳市机动车总量已突破25万辆,年增长率超过17%,随着汽车数量的迅速增长,市区交通成为突出问题。由于“停车难”等问题未能有效解决,造成市区交通管理不规范,占道停车现象日益突出,城市交通秩序、交通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云岩、南明两城区内长期存在交通堵塞难题。对此,贵阳市采取了道路拓宽、封闭部分路口和拆除部分路口“转盘”等措施,虽有一定成效,但还是标本难治。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无法与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和匹配,因此存在着很多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问题已经成为阻碍贵阳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区交通往地下和空中发展的模式成为首选。贵阳轻轨的建设运营将为贵阳城市发展带来新变化,同时,贵阳城市发展也给未来轻轨运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岩溶地貌带来挑战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是由各个城市的政府主管部门和地铁公司主导,不同城市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使轻轨运营组织管理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以贵阳1号线为例,1号线西起金阳新区西侧,于王武监狱西侧到达本线终点。全长29.15公里,共设19座车站,其中地下站9座,高架及地面站10座,5个为换乘站。贵阳喀斯特地质地貌典型,地下水分布广泛,水源离地面较浅,部分地方还有泉水流出;地下裂隙和溶洞发育比较完善。频繁的工程建设、矿物的开采及地下水抽取更加快了贵阳城区及周边区域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同时贵阳属于西南山区,地面崎岖,人居特别集中,地面坡度的落差大,年降雨量充沛,降雨月份比较集中,容易发生地质滑坡及泥石流。这种情况下,除制定合理高效的规章制度以确保轻轨安全有序运转外,还应积极推进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防范应对能力。

二、建立“以人为本、综合治理、节能环保”管理理念

(一)强化以人为本理念

在山区建立并营运轻轨,人是中心中的中心,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是重中之重。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更多的是落实在行动上。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是新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大背景下实现轻轨运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建设贵阳轻轨的高架站和地下站,除应遵守《地铁与轻轨系统运营管理规范》及相关国家强制规定的条例,尚应充分认识贵阳城区及周边区域现状,要结合人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和企业发展做好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贵阳城区修建轻轨尚属首例,轻轨前期运营管理的任务首先要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帮助市民对轻轨交通安全有明确认识。鉴于乘客文化程度不一,理解能力不一,宣传应该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和实用性。要采取市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形式,将宣传教育工作做到深入人心,而不是泛泛而谈,敷衍了事。要建立培养造就一支优良的轻轨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队伍,不定期地组织培训,不断提高轻轨交通科学管理与服务水平,为人民平安出行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应该组织相应的培训和设置相关的引导设施,为残疾人士和智障人士提供无障碍环境,比如:导盲图标、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售票窗口等。并对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如遇恶劣的天气变化应为乘客提供临时躲避处,并能及时疏通人流。要建立健全激励和处罚机制,增强员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从而形成独具贵阳特色的轻轨运营文化与管理模式。

(二)树立综合治理思想

1 树立未雨绸缪的理念。在贵阳城区修建并营运轻轨,对于轻轨事故应有“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轻轨事故的警钟应该长呜,轻轨的运营管理不是让我们等待事故来了之后怎么去处理事故、追究谁的责任的问题,问题在于事故未来之前我们怎么去防止事故的发生。任何事故都不是偶然的,事故在发生前都有一定的前奏并且都有迹象可查。如地下站漏水时总是先有浸湿的痕迹然后才发展成为漏水事故,塌方总是先有松动现象才有发展成为塌方的可能。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轻轨安全管理员在事故孕育过程中发现蛛丝马迹是预防事故的主要手段。切实提高轨道交通高架区间及地下站区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各类轻轨灾害应急事故的发生,应定时与不定时地举行演练,增加各部门和单位的协作与默契,提升各部门单位协调能力,加大平时沟通的频率及效率,才能保证指挥有力、巡查到位、行动迅速、处置果断、配合默契地应对灾害。平时应对轨道全线进行定期安全排查,做好相关的排查记录,并注意和前面的排查记录情况做比较,如有情况应立即报告相关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同时提出相关建议。

2 做好紧急疏散工作。紧急情况下应赋予工作人员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的权利。当事故发生时,现场工作人员应首先赶到现场,进行现场分析、事故处理,尽快安全有序地做好人员的疏散工作。要保障信息传送畅通,现场的信息必须传得出去,上面的指令在第一时间必须传得进来。

3 做好自然灾害的防范。贵阳冬季可能有凝冻,夏季可能有暴雨。轻轨的运营将伴随着各种极端天气进行,突发性事故有时是无法预估的。事故治理工作并不是简单处理当时情况,而需要全面考虑、总体部署。要清醒认识事故的危害性,深刻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类似灾难再次发生。轻轨运营管理企业对事故应有防范意识,应提前制定相关应急措施。

(三)健全节能环保措施

轻轨作为城市将来的首选交通,将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轻轨的运营不仅满足当前的城市交通状态,还应满足将来城市发展交通的需要。可持续的运营管理要求我们为长远发展打算,设计方案中提及的5个换乘站台均须留出未来发展建设的平台。从贵阳城市规划的角度上看,今后轻轨将继续延伸。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坚持满足当下,放眼未来。在规划中一定要站得高,只有这样才能看得更长远。应考虑到轻轨未来的发展和变化,为变化留有余地。节能环保方面,应采用低耗能环保材料,应用新技术、新能源,加强能源的循环利用及物品的回收利用。比如夏天可以充分利用暴露在外的路面收集太阳能。这时候,路面就相当于是一条聚能带,在轨道梁边上设置集能装置,然后沿着道路运输,最后储藏于地下站。如下图所示:

运营管理范文4

超级计算中心从建成开始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用户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超级计算中心运营管理部分的核心内容,多租户资源分配管理需要考虑3个关键问题:资源共享机制,减少每个租户的硬件、软件和管理成本;隔离机制,防止租户之间的非法访问、冲突和干扰;定制机制,通过配置方法支持与租户相关的UI、访问控制、数据模型[6]。面向超级计算中心的运营管理支撑平台作为支持多租户并发使用超级计算机资源的基础性设施,包括支撑平台、个性化增强模块、高可用增强模块、运维管理模块以及应用服务模块,构成一个智慧计算支撑环境,支持多用户同时使用超算资源时的灵活性、安全性和高可用性。主要开发实现的内容包括:支持多租户运营模式的智慧计算支撑环境,包括支撑平台的个性化支撑技术、支撑平台的高可用增强、运维管理机制与面向超级计算关键应用负载特性研究;研究超级计算中心的运营机制。运营管理支撑平台总体架构见图1。

2系统分析与设计

2.1智慧计算支撑平台

2.1.1高性能隔离域子系统高性能隔离域技术向用户提供了构筑独立运行环境的支持。通过该运行环境,操作系统支持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灵活配置。高性能隔离域技术采用操作系统层虚拟化技术,通过在一个操作系统上构建出多个独立的用户运行环境,实现了在一个操作系统内核上同时运行多个相互独立的高性能虚拟机的目标,同时保证了系统性能基本无损。系统提供通用的虚拟计算环境,支持专用虚拟计算环境定制。为了减小性能损耗,为用户提供性能无损的计算服务,采用了环境提取和基于路径转换的快速计算环境构建技术,通过文件目录树的切换在计算结点上快速构建与前端一致的用户运行环境。2.1.2资源管理与调度子系统资源管理与调度子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接受来自用户的资源请求,并且把特定的资源分配给资源请求者。合理地调度相应的资源,使请求资源的作业得以运行。该系统应提供4种基本的服务,即资源发现、资源分发、资源存储和资源的调度。资源发现和资源分发提供相互补充的功能,资源分发由资源启动且提供有关机器资源的信息或一个源信息资源的指针并试图去发现能够利用该资源的合适的应用。而资源发现由网络应用启动并在云计算中发现适于本应用的资源。资源分发和资源发现以及资源存储是资源调度的前提条件,资源调度实施把所需资源分配到相应的请求上去,包括通过不同结点资源的协作分配。

2.2个性化增强机制

2.2.1云平台虚拟镜像管理技术虚拟机镜像在云平台上是统一管理的,云平台镜像管理技术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1)虚拟机镜像模板化。为了管理需要,云平台虚拟机应采用模板化的方法,这是指虚拟系统须预先完成系统安装和制作,保存为可用的镜像模板。(2)虚拟机运行实例化。云平台对虚拟机的管理采用了不同于一般虚拟化软件的方法,即在每次启动虚拟系统时,使用的虚拟机镜像只是虚拟机镜像模板的一个副本,它是模板化的虚拟机镜像的一份拷贝。运行中的虚拟机作为一个实例,具有临时性,当虚拟机任务结束后,实例对应的镜像随之销毁。(3)虚拟机实例IP动态绑定。因为虚拟机镜像模板化和实例化的原因,虚拟机系统IP并不能够在启动虚拟机前动态决定,而是在虚拟系统实例启动的过程中动态决定并分配。2.2.2支持应用快速部署的应用虚拟化当计算中心向外提供虚拟主机服务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海量应用以及来自不同用户对于应用需求的多样化的问题,应用软件的数量是海量的。系统深入分析应用软件的封装技术,支持应用的自洽打包成可自由移动的软件部署包;实现软件的按需加载策略,使无需通地冗余的方式加载资源,有效提高资源利用;对应用软件将其作为资源在后台进行统一管理,在需求改变的情形下只需在后台进行重新配置,提高了管理能力和软件的部署效率。实现将研究应用软件在实际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到逻辑服务名字空间的映射策略,支持服务的全局命名。实例之间只知道对方的逻辑地址,相互连接前都要询问该中心获得真实的IP地址,然后才能进行连接通讯。当通讯失败后,需要再重新去命名中心询问该逻辑名对应的新物理地址,再重新连接。2.2.3桌面虚拟化在私有云条件下,计算中心对用户提供远程的以虚拟化为基础的主机系统服务。远程操作具体有2种方式:一是用户通过命令终端进行操作,二是通过远程桌面进行图形化的操作。一般情况下,在类Linux系统环境下普遍使用命令终端的操作,在Windows系统则采用Windows远程桌面连接的方式。从最终用户体验出发,以图形化为特点的桌面操作方式具有人性化的特点,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在私有云条件下构建远程桌面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用户体验,从而提升计算中心的服务水平。

2.3高可用增强机制

2.3.1系统监控技术超级计算机系统规模大,软硬件部件多、结构复杂;同时根据单个部件的故障概率计算,全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相对提高,在这种复杂系统环境下,定位、恢复系统故障对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有效的监控管理软件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提高维护保障的重要软件系统。超级计算中心监控基础架构包括3个层次的组件:应用服务运行状态监控、系统性能监控与调优工具以及硬件平台监控。一方面该系统负责监控系统潜在的错误并及时通报给运维工程师,另一方面该系统负责收集系统运行参数,为进一步的系统调优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2.3.2应用服务的高可用技术超级计算机系统的高可用性可以通过检测节点或服务进程故障和正确地重置系统来实现,使系统收到的请求能被存活的结点处理。通常,我们在调度器上有资源监测进程来时刻监视各个服务器结点的健康状况。当服务器对ICMPping不可达时或者探测其网络服务在指定的时间没有响应时,资源监测进程通知操作系统内核将该服务器从调度列表中删除或者失效。这样,新的服务请求就不会被调度到故障结点。资源监测进程能通过电子邮件或传呼机向管理员报告故障。一旦监测进程到服务器恢复工作时,即通知调度器将其加入调度列表进行调度。另外,通过系统提供的管理程序,管理员可发命令随时将新机器加入服务来提高系统的处理性能,也可以将已有的服务器切出服务,以便对服务器进行系统维护。

2.4应用服务技术

2.4.1高性能计算门户高性能计算门户是用户使用高性能计算资源的统一访问接口,基于portlet技术,以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安全方便的访问各类高性能计算资源的途径。门户框架主要由安全服务、远程应用管理、个性化用户界面定制等[7]。(1)安全服务。基于安全保护平台提供的认证机制,门户将建立单一登录功能,用户通过Web浏览器使用用户名/密码登录高性能计算门户后,门户将在用户的整个会话期内为用户管理证书,基于证书映射的角色为用户提供细粒度的高性能计算资源和高性能计算服务访问控制。(2)个性化用户界面定制。给行使不同角色的用户赋予不同的资源和服务视图,保证资源和服务的安全运行,同时也给不同用户提供特定的应用体验。(3)远程应用管理。基于Web的远程应用管理功能是对高性能计算作业进行在线管理,方便用户监控自己的应用作业。用户使用出来的在线高性能应用服务提交高性能计算作业,对于在线的应用管理分为3个部分:作业提交管理、作业详细信息管理、作业列表管理。2.4.2应用服务封装与管理通过深入分析主流的开源和商用大型科学与工程计算软件的应用模式,提取出软件的应用服务封装的一般化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部分软件的基于Web技术的应用服务封装,为用户提供更加直观、易用的基于Web的应用使用方式。具体包括应用界面与应用核心的分离、应用界面的Web服务封装和封装模板管理、应用Web服务[8]。2.4.3数据管理服务计算数据是用户开展高性能计算的基础,也是用户的核心知识产权所在,因此提高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高性能计算机提供大量命令行操作进行数据管理,需要掌握较为复杂的操作系统命令和文件系统应用知识,而且随着应用数量的不断增长,数据存储量快速增长、目录结构更加庞大和复杂,对用户而言其数据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本项目将首先深入分析广州超级计算中心超级计算机的文件系统的管理和应用模式,采用Web服务技术封装文件和目录操作,形成一套基本的基于Web的常用数据操作工具;然后设计一套用户作业与计算数据之间的生产和消费管理机制和方法,建立面向应用项目的数据管理模式;最后参考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风格,基于Web的数据操作工具,采用面向应用项目的数据管理模式,设计实现基于Web的计算数据管理服务,对不同用户、不同应用的作业数据进行高效的管理。

2.5运营管理机制

2.5.1运维管理平台高性能计算服务管理平台的IT服务管理组织架构分为2部分:服务管理(IT前台)与服务支持(IT后台)。IT前台直接面向用户,通过服务目录向用户提供服务功能列表,通过服务需求管理、关系管理、服务管理等,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体贴的服务。IT后台在服务台、事件管理和问题管理的基础上,基于ITIL建立变更管理、管理、可用性管理、能力管理等等服务流程,能够进一步完善IT服务管理流程,提高服务支持的风险防范能力。2.5.2资源审计与服务计费系统资源审计与服务计费子系统能够精确和可靠地采集服务资源的各种指标数据,并根据一定的计费算法计算出所提供服务资源的费用,或者预测服务可能收费,并将这些信息展示给用户和云服务的提供商。同时,结合第三方平台提供便捷的支付手段。此外,安全和保密措施也是云服务计费平台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9]:(1)计费系统基础架构。计费系统基础架构主要包括账号管理、安全审计、鉴权认证、费用查询功能以及第三方的支付平台接口。(2)硬件服务计费。硬件资源采集的数据主要有CPU占用率、存储空间大小、存储访问次数、网络带宽、网络访问出入流量。这些数据的组合,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收费算法,如服务器费用按需后付费、带宽费用按流量后付费;服务器费用包时预付费等。计费平台除了支持上述基本的计费算法以外,还能够支持各种灵活的优惠措施算法。(3)软件服务计费。针对超级计算关键业务软件应用部分,计算相关费用。其中包括按组件的固定收费,以及跟用户数、在线用户数相关的浮动收费等传统软件的计费方式。此外,还有根据用户交易次数进行计费、根据云计算特有的计费方式,这就要求软件服务计费同样需要数据采集的功能。因为云计算的特点,要求软件资源的计费同样具有弹性,可以按照用户的需要随时调整软件资源的数量。2.5.3数据分析统计系统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对集群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主要包括系统数据分析统计系统和用户数据分析统计系统。该系统将从系统的CPU、内存、节点队列、用户作业的规模、用户的机时统计及其他定制分析等方面入手,实现对大规模的高性能计算机的整体应用及性能的分析。(1)系统分析统计系统。系统分析统计系统将分为实时分析和历史分析2个部分,主要是通过对系统各项指标(主要包括CPU、内存、节点队列等)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实时使用率和历史平均使用率来了解系统在不同时段的使用状况,以此来对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及节点队列进行调整,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2)用户数据分析统计系统。用户数据分析统计系统主要是通过多角度的数据挖掘,对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进行统计,同时为用户提供查询各项指标的功能。该系统主要分为用户机时统计、用户作业规模的机时统计、商业软件机时统计3个部分,分析不同用户的作业规模机时使用情况及各种商业软件机时使用情况,为后期资源分配调整、软件升级更新提供了全面的数据依据。

3特色与创新点

运营管理范文5

我国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不足及原因

我国企业运营管理模式还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不断引进先进的运营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管理水平、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多数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仍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产生应有的效益。

从企业内部看,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运营管理方式无法适应多品种要求生产运营管理工作的非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效率低;企业内部信息沟通迟缓、决策速度慢、不能迅速适应市场变化;以高库存保证连续生产,难以降低成本;员工的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等等。

从企业外部看,存在没有规范的业务往来关系、企业间缺乏明确和真正密切的协作关系、市场不成熟、供货及时性难以得到保证等问题。

1.基础管理水平较低,运营管理粗放。当前国内许多企业忽视基础管理工作,盲目追求所谓先进的概念,把现代化的运营管理模式、方法建立在不健全的基础管理之上,致使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薄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如上海市对1771个工业企业的调查中,有比较健全的原材料消耗定额的企业只占61%,有比较健全的劳动工时定额的企业占74.4%;有比较完整的原始纪录的企业占37%有比较健全的计量验收制度的企业仅占26.8%;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企业仅占到17.6%。

世界先进企业通过全面应用现代化运营管理技术,促进生产制造过程的科学化、柔性化、智能化及管理流程的不断优化,较好地实现了人类需求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而我国企业由于运营管理粗放和不规范,导致能源消耗大,劳动生产率偏低。我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能源系统总效率为9.3%,只及发达国家的50%左右,90%以上的能源在开采、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制造业生产效率低下。

2.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方法和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近年来,我国部分先进企业开始采用现代化运营管理方法,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管理方面。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设计方面。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AM),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我国采用CAD/CAM技术的比例较低。

制造工艺方面。发达国家较广泛地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自动化技术方面。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设备和管理水平仍处在大规模生产的水平,机器设备陈旧,生产线柔性不足,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使用。

3.重技术改造,轻管理创新的现象比较普遍。剖析我国当前的企业运营管理,技术水平和装备固然落后,但管理更为落后,矛盾比较突出。企业普遍只重视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和技术的更新,而忽视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的改进及人员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宁可花大钱去购置昂贵的设备,而不愿花小钱开发或移植先进的管理技术不少企业热衷于在原有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下,进行某些环节甚至全过程的计算机化,而忽视对制造系统的合理化等管理基础工惟有的企业虽然已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面对管理的改革却感到困难重重,望而却步,因为这不仅仅涉及技术问题,还涉及人、组织及企业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4.供应链管理整体水平较低。中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进展是比较缓慢的,整个生产流通仍处于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运行状态,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许多企业侧重于营销系统和内部制造计划体系的建设,对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设重视不足。二是国内企业在以全球供应链为依托,组织全球化生产流通方面仍相当薄弱。三是我国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和信息技术虽有快速发展,但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给异地组织产品设计、生产、运输等带来较大困难。四是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健全,不少企业产品质量差、可靠性不高、交货不够及时、信用度较低等,企业间形成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广泛信任和依赖关系的基础不够牢固。

5.安全管理形势严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有了较大转变,安全生产观念和认识有所提高,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安全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但安全事故总体形势严峻,重特大事故问题非常突出。我国的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5%,但煤炭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却占近80%。

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一是全社会安全文化基础薄弱,全民安全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生产经营者在单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处理全局利益与自身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缺乏科学的认识观。三是工作一线人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有待提高。大量事故案例分析表明,90%以上事故发生在班组,80%以上事故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设备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的人为因素造成。四是现行安全生产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不合理、安全生产法规执行较差。五是安全生产保障条件与经济高速发展不相适应。许多企业生产工艺安全性能、安全设施和装置标准、安全检测和监控技术都处于较低的水平,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6.人力资源素质亟待提高。我国劳动力结构已经呈现典型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状况,即中间层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严重匮乏。人力资源素质直接影响企业运营管理的质量,由于企业中相当比例的劳动者不能理解现代化管理理念、方法,不能掌握高新技术或进行技术改造,企业在进行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方法的实施时不是困难重重,就是效果不佳,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7.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均衡。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普及面与应用深度还比较有限,企业信息化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的还不足1%。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对比较高,跟国际比差距比较小,但在全国1000多万个中小企业中,还有将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

从信息化应用领域来看,我国企业真正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的比重较低。据调查,除了在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方面完全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企业相对较多之外,在经营决策、研究开发、采购管理、制造管理、营销管理、电子商务方面完全应用网络技术的企业很少,在全部经营管理上都完全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企业更少。

对我国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建议

实施现代化的运营管理需要一系列艰巨的变革,从经营理念、组织结构、技术状况、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合作文化一直到优化企业的作业流程,都需要系统的配套条件,是个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1.提高认识,追踪并把握世界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及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运营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变化加快。企业应以敏锐的嗅觉、积极的态度,追踪其最新动态,把握其发展趋势,科学分析其对市场、行业乃至企业的影响,以便做出快速反应。

中国企业往往比较重视经营成果质量和生产要素利用率,而世界一流企业则注重经营成果质量与运营过程质量的统一。美国马可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的标准结构全面反映了企业运营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共分为领导、战略计划、以顾客和市场为重点、信息和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管理、公司成果7类。在总分1000分中,公司经营成果指标占450分;反映企业运营状况的指标总和为550分。这表明美国对企业运营质量的关注,引导企业关注运营领域的改善活动。

2.加强基础管理,继续推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规章,规范员工行为,是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在这方面我国的一些先进企业已经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如海尔的“日日清工作法”、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等。

在各种现代化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方法中,信息技术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信息技术是运营管理现代化的技术基础和支撑,而且伴随着它的快速发展,其作用将越来越大。我国企业应结合实际,继续加大信息化投入,使自己迅速向世界先进水平靠近。同时,国家也应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降低企业信息化的负担,调动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

3.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探索有我国特色的运营管理现代化方式和模式。我国企业在引进、移植国际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和方式的同时,要处理好学习、借鉴和创新的关系,结合我国文化和企业实际进行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模式、新方法。

一是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对现代化的运营管理体系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要在客观分析、认真研究、全面把握现代化运营管理体系本质基础上的“扬弃”和创新。二是坚持科学的程序。对现代化运营管理体系的引进、移植和创新要有积极稳妥的步骤,加强风险防范。三是要进行相关配套的变革。只有配套体系进行了相应的变革,现代化的运营管理模式、方法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4.加强安全运营管理。企业安全管理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健康发展,长期还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为此,要建立起保障安全生产、防范安全事故的三大措施。

运营管理范文6

[关键词]养老金投资国际考察现实思考

一、养老金的投资原则

养老金是在职工离退休后予以支付的保障其日后生活需要的货币额。它是职工在为企业提供服务期间所提取的作为其劳动报酬的一部分,

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是任何投资活动必须考虑的三大原则,只不过投资的要求不同,三大原则的优先次序也有所不同。养老基金的养老保障功能决定了其投资原则的顺序是: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即必须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基金的收益率,同时确保其流动性需要。

安全性作为第一位的投资原则,是因为养老金是职工退休后的“养命钱”,因此在考虑其投资行为时应注重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在确保投资安全性的前提下,养老基金的投资还应取得一定的回报,即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因为养老基金的收益状况无论对规定供款制计划还是规定受益制计划都是至关重要的。规定供款制计划是指企业根据各期提存的金额及基金的投资收益来确定养老金支付额的养老金计划,在缴费率一定的情况下,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较高,则职工退休后取得的养老金给付水平也就可以提高,对于缴费企业来说,若养老金的投资收益良好,可以继续维持原来的缴费水平,甚至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对缴费率作适当的调整(在养老金计划条款允许的情况下);规定受益制计划是企业承诺在职工退休后支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或在职工退休后分期支付一定数额养老金的计划。由于该类型的养老金计划已承诺向退休职工支付既定水平的养老金,因此养老基金若能够取得较高的收益率,对企业来说就可以降低提供养老金的成本。正因为如此,养老金投资的收益性无论对企业还是职工都显得十分重要。与安全性和收益性相比,养老基金投资对流动性的要求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养老金计划的期限一般都较长,在通常情况下,养老金的缴费收入和投资的到期收益可以应付养老金正常开支的需要。

二养老金投资运营的国际考察

养老金投资运营在各国的差别较大,主要体现在对投资工具的选择及投资比例上,其原因是与各国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各国会计制度等的差异有关。养老金可选择的投资工具从总体上看可分为金融工具和实物工具两大类。具体地,一般投资在以下几大类:

第一,现金和银行存款,以现金和银行存款形式保存养老基金的国家并不多见,因为银行存款的利率很低,有时候甚至跟不上物价的上涨水平,从而出现养老基金在数量上保值和增值,实际上却贬值的现象。但采用现金和银行存款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较强的流动性。

第二,购买政府发行的有价证券,如国家发行的国库券、特种国债、国家经济建设债券等。由于没有违约风险,其安全性较高;在收益上是通过获得较高的债券利息(利率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存款)来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因此政府发行的有价证券几乎在所有国家都是养老金的重要投资工具,投资比重高的可达40%左右(如加拿大、智利等),比重低的也在11%以上(如丹麦、英国等)。

第三,企业债券,是一种承诺偿还借款的凭证,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该类型的债券由于存在违约风险因而利率略高于政府债券,但风险低于股票,也是养老金的重要投资工具。一般地,由于企业的资信程度不同,企业债券具有不同的风险等级。

第四,公司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发给投资者的凭证,股票投资具有投机性、风险性大的特点,但同时也有变现性强、收益率高等优点。许多国家都允许养老金投资于股票市场,并在投资比重上都有某种程度的增加,比如英国从1970年的49%上升到1990年的63%,日本也从6%上升到27%;但有些国家却限制其投资比重,如德国规定养老金投资在股票上的比重不能超过20%①。股票投资的收益来自于股票买卖的价差和持股期间的股息收入,股票投机注重前者,而作为长期投资的养老金更注重后者,即公司的成长性带来的长期回报率。

第五,委托投资,如委托中央银行、国家信托投资公司等进行投资。它是将养老金转化为商业借贷资本形式。这种投资的好处是投资收益大,利率较高,但不利之处在于投资不能随时回收,流动性较差,且到期时,因受托方经营状况的差异,养老金本利的回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第六,实物投资,包括房地产、基础设施等。实物投资具有投资回收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流动性差等特点,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通货膨胀风险,因此是养老金可以选择的投资工具之一。其中,房地产市场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有较大的风险,并且由于它涉及到的方面较多,技术性要求高,因而投资的管理成本较高。所以绝大多数国家将养老金用于购买房地产的比重都比较低。

除了以上这些传统的投资工具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创新金融工具为养老金投资提供更为广泛的选择,并且有些创新的金融工具本身就是根据养老金的特点及其投资要求而发明的。这方面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上最为突出②。三我国养老金的投资现状及选择

(一)我国养老金的投资现状

我国目前对养老金投资采取比较严厉的限制措施。对“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金,规定基金结余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银行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对于企业计提的补充养老基金,虽然在投资上没有太多的限制,但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积累起来的补充养老金与基本养老金一样,也主要用于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银行。由于政府发行的国债无论从种类还是从数量上都比较少,因此养老金在国债上的投资比例也就较低,而主要集中投资于银行存款,但是银行存款的利率经过央行的多次调整,目前已降至年利率2.25%(一年期),显然,这样的一个利率水平很难使养老基金达到有效的增值。加上养老基金积累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通货膨胀这一经济现象也可能使养老基金不仅不能保值,反而会出现贬值的状况。因此,要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必须拓宽其投资渠道,促使其有效运营。

(二)养老金投资的选择与思考

笔者认为,要拓宽养老金增值渠道、促使其有效运营必须采取证券投资组合方式,将养老基金按不同比例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公司股票、企业债券、房地产等等,不能仅局限于某一二个投资工具上。而养老金进行有效投资运营的可行性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条件:一是基金投资机构是否具有投资决策和管理能力;二是宏观经济形势是否稳定和是否存在投资机会;三是市场为养老金提供的投资工具条件是否成熟以及是否存在创新金融工具(产品)。目前第一个条件已经具备,表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建立了基金管理机构,形成了4万多人的管理队伍,一些地区已开展了基金投资运营的试验,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不足之处在于缺乏精算人才和权威性的智囊团;第二个条件也已比较充分,尤其是国内经济建设中庞大的资金缺口为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在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关键在于第三个方面的条件正在逐步具备,笔者建议,当前我国养老金除了投资于国债与银行存款之外,还必须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尤其是证券市场中的企业债券与公司股票,此外还应不断发展和完善新的金融工具,为养老金的投资运营提供更为广泛的场所,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提供更多的机遇。具体地:

1、企业债券企业债券在国外是养老金的重要投资工具之一,但目前在我国几乎是养老金投资的。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大大落后于股票市场,表现在债券品种少、发行规模小和流通性差,这种状况导致企业缺乏长期资金来源。因此,在不断完善法律基础和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的基础上,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企业债券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但是其平均收益率一般要高于银行存款与国债,所以适当增加对企业债券的投资,可以提高养老金投资的收益率,譬如选择具有一定信用等级(如AA或AAA)以上的企业债券参与投资。

2、公司股票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适当放松养老金对股票的限制,是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中发展最快的部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股市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具备了养老基金入市的市场条件:

首先,从市场规模来看,上市股票从20世纪的五十多家增加到目前的一千余家,翻了20多倍,其规模日渐扩大;再从沪深股市近几年的波动区间看,股票的投资收益率在年度之间波动很大,说明市场的投机性在逐步减少,中长线投资的理念开始起主导作用,这为养老金入市创造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市场环境。

其次,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股票市场的发展也从多方面需要养老金的投资,第一,近年来中国股市的扩容压力较大,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第二,股市的健康发展需要有长期的机构投资者的支持,而资金积累额不断增大的养老基金可以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参与投资。

此外,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也为养老金入市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表现在:第一,证券法的施行,有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为养老金入市创造了一个依法治市的环境;第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条例的实行,投资基金的发展壮大及规范运作,在引导理性投资和稳定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这是养老金投资可以考虑的一种新的金融工具。因为根据我国当前的消费特点来看,居民的住房消费将在相当长的时内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住宅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将得到加强,但是其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介入。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商业性抵押贷款和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主体的政策性抵押贷款成为当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两个主要支柱。但是随着住房抵押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商业银行的短期负债与长期资产不匹配的矛盾日渐突出,并且资金不足的情况也会出现;而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行的时间不长,特别在放宽公积金贷款最高比例限制的情况下,住房公积金中心的资金将很快面临不足。因此,通过发现以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吸引以养老金为主的机构者,可以为住房抵押一级市场提供充足的资金,也为养老基金创造可选择的重要投资工具。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是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其现金流如下图所示(其中,现金流①大于②的部分为抵押证券发行人的费用或收益):

养老基金等抵押证券投资者②证券票面利息抵押证券的发行人(商业银行等)①定期的本息支付抵押贷款的借款人4、参与国有企业的重组国有企业重组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国有企业的重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中小企业的出售、大型企业股份的社会化等等,而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规模不断扩大的养老基金无疑将成为为国有企业重组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力量之一。

①资料来源:PensionFunds—retirement-incomesecurityandcapitalmarkets:aninternationnalperspective。转引朱青著,《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②如零息票债券(zero-couponbond)、担保抵押债券(collateralizedmortgageobligationsCMOs)、担保抵押合同(guaranteedinvestmentcontractGICs)及利息期货合约(interestratefuturescontracts)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