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不爱学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不爱学习范文1
2、找出男朋友不爱学习的原因,爱玩是男孩子的天性。在应试教育下学生会被迫接受许多知识,产生不爱学习的心理也是正常的。
3、不要给男朋友太大的压力,否则会让他产生厌学的情绪,如果长期给他很大的压力的话会让它变得很不喜欢学习。
4、在学习上多多帮助男朋友,因为如果学生在不会的情况下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所以应该在学习上多多帮助他。
不爱学习范文2
《看图猜成语》是NimoStudio开发的一款休闲益智游戏,内容依然取材中国古文化的成语,采取闯关的模式,每个关卡各是一副图,玩家需要从图中内容猜出一个成语即可过关,但你别以为它很简单,游戏玩到后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哦!
傻瓜化的看图猜
极强的易用性是休闲益智游戏类游戏的共同特点(废话,如果太难用了,家长和孩子都不会,那就没人用了)。《看图猜成语》启动后其首界面中央位置提供了一个大大的“开始游戏”按钮,先入为主的就让孩子认为这货是个游戏,消除他们的排斥心理。除了中间的按钮,界面右下角齿轮状的“设置”按钮则提供文字、邮件反馈、音效和音量大小等四个设置选项。在这个界面我们直接点击“开始游戏”即可进行游戏(如图1)。
在游戏界面的中央位置是一张隐晦暗示成语的图片,让孩子根据图片画面去“YY”,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然后在下方的文字中筛选相应文字进行组合。每答对一道题后软件会弹出对该成语的解释,并为玩家送上相应任务金币(如图2)。而当我们答错的时候,点击对应的文字就可以删掉重新选择了。
第一次启动《疯狂对句》后可以看到该软件的简单用法介绍,其实不单单是句子,更多时候软件提供的是成语对对碰,类似让孩子寻找该成语的近义词。这货UI设计也比较有趣,取材于星爷的电影,以“华府”为背景,从“蒙学”到“翰林”合计六个关卡需要孩子逐一“攻破”。软件界面趣味十足,上半部分可爱的动画很大程度上能缓解对句压力,孩子在空格中填入与上半句相对应的下半句每个文字首拼音即可(如图3)。
遇到的确无法知道答案的,孩子们可点击屏幕右下角的“破”或“密”,让系统给我们提示。不过,这可是需要花费金币的哦(如图4)!
当然,这货的金币获取也得通过充值来实现。
除了成语、诗词句子以外,同样作为文化的传承—汉字书写也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最近火热的CCTV《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让不少平时疏于书写汉字的人犯了难,发现好多字提笔都写不出来。很多人会把我们现在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归咎于电脑及无纸化的普及,但这个不是借口,现在有这样一款手机APP可以帮你或者一些刚开始学习的小朋友重拾汉字书写的魅力—《汉字英雄》。
《汉字英雄》是一款基于手写识别的汉字游戏。用户根据提问,在手写面板上写出相应汉字,完成汉字十三宫的填写,即可获得相应积分。
在游戏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选择关卡。1到100关,各位朋友根据自己的实力水平试试看吧!而这货里面包含的汉字内容也十分丰富。笔者以第一关为例,题目是“关卡”怎么写(如图5),so easy!用手指在相应的区域写上即可,系统会自动识别类似你书写的汉字,从中选择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即可,答对一题将得到100积分。
不要小看这个游戏,笔者平时写字也写得不少,可是在第四道题目就被卡住了,真心失败啊……!所以,我们得经常玩这个游戏,提高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特别是那些家有熊孩子的朋友,此款软件乃孩子汉字教育的居家旅行必备APP啊!
不爱学习范文3
60%患者易出现贫血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男性多于女性,在儿童及35岁以下的人群中高发。其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将正常血细胞的内核明显吸附。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几个月)和慢性(数年)两大类。
遗传,空气、水源、装修污染……这些都是可能造成白血病高发的因素。临床上,50%的白血病患者首发症状为发热,体温达39~40℃以上。同时,60%以上的患者可能出现苍白、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贫血症状,以及鼻出血、齿龈出血、肝脾肿大、骨骼及关节疼痛。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
由于白血病造成正常白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同时化疗等因素亦导致粒细胞的缺乏,患者易发生严重的感染或败血症。另外,治疗白血病中的化疗药物、放疗手段影响肠胃功能,甚至出现胃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补充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用“细胞导弹”袭击
偏方、秘药,千万别轻信。治疗白血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但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直受到骨髓配型和费用方面的制约,目前用得最多的是联合化疗,可最大限度地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需要强调的是,在寻找不到匹配的供者情况下,可以采取DC―CIK细胞疗法,在患者体外培养干细胞,通过自体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直接杀伤白血病细胞,并且调节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这种方法疗效不如异体移植,但安全性更高,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很强,能“瞄准”肿瘤细胞进行杀伤,且不伤及“无辜”,并避免排异反应。
目前,通过积极的化疗、放疗’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生物反应调节剂应用等联合治疗手段,已能使半数以上的患者能够延长生存期,少数患者还能得到痊愈。
食疗防癌是关键
白血病可治可防。生活中,孕妇不要过多地接触x射线和其他有害的放射线。不要滥用药物,使用氯霉素、细胞毒类抗癌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要小心。从事以苯为化工原料生产的工人一定要注意加强劳动保护,环境污染和室内装修也应得到注视。
不爱学习范文4
自从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口诛笔伐的时候开始,人们就对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寄予厚望。这个重托终于在高中教学新大纲的授课计划中,落实到了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上。
举国上下,无不对“研究性学习”推崇备至,尽管没有高考指挥棒对这个课程的考试要求,也丝毫没有减少广大热心改革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中小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的参与热情。著书立说为它鸣锣开道者有之,出版学生调查研究报告者有之,开设网站召集学生志愿者进行研究辅导者有之……
纵览“研究性学习”热潮在全国范围的中小学中的开展现状,我们到底是众口一词地唱赞歌,还是冷静分析思考它的利弊呢?就目前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校面临的教育形式的发展来看,在剖开“研究性学习”这颗“盛夏的果实”,并且品尝了它的酸涩之后,我们禁不住要说:“研究性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发现学习”对“获得学习”的叫板
学生从信息获得、接受到形成感性知识,直至自主思考形成理性知识,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有知识的获得和接受,也必定会有自己的发现。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获得、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就没有学习能力的提高,发现知识的时候学习能力的就一定提高的很快、很高。
作为教学方式之一的“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不应该是以全盘否定获得接受知识为前提。否则,各门学科开设就没有“不知为那般了”,只要从小学直至中学、大学一路“研究性学习”下来,便可以在大学阶段顺理成章地培养出一大批经过“研究性学习”锤炼出来的研究生了。
二、“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取舍
毋庸置疑,“研究性学习”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可以看成高考状元或者奥林匹克竞赛奖牌获得者,他们确确实实是学生中的精英,那么,他们在学生中的比例肯定是少得可怜,以他们的成绩来说明“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肯定就像“管窥全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让广大普通学生成为绿叶,把精英学生衬托得“分外妖娆”。
而新经济时代不仅仅需要精英来引领时代潮流,更需要广大从业者的素提高做支撑。没有了厚重的基础,那么精英们的成果就象是“空中楼阁”,对于社会的发展只能是“画饼充饥”。
三、“研究性学习”对阵“学科教学”
诚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益于学生在综合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但是,支撑它的还是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不能设想让一个没有掌握一定学科基础知识的学生,去完成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如何综合性解决这样的复杂课题。 转贴于
千百年来,我们积累的厚重的学科知识,不可能由那些肤浅的“研究性学习”的简单操作来替代。
它最多是沟通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一座桥梁。至于开设一门专项课程,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因为没有那个全才,能够上得好这样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我们还是应该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个良好的教学方式,分化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才符合它的本来面目。
四、“尊重人”还是“糊弄人”
从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初衷来看,它确定地是要尊重人的价值——由学生选题,学生自己选择指导老师、学生自己安排调查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学生自己撰写研究报告;考查“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也是重在学生的参与研究的过程。
多数情况下,学生还是一枚棋子。奥林匹克竞赛要参赛了,一部分学生被抽调集训;文艺会演要评比了,一部分学生被抽调排练;运动会比赛了,一部分学生被抽调做运动员临时上阵。现在,“研究性学习”开设了,一部分学生被重点培养成“研究生”。我们不可能根本否定这些活动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不难从学校的实际操作中发现,能够成为“幸运儿”被安排在这些活动中的必定是少数学生,甚至是相对集中的少数。且不说广大被遗忘的学生如何,单只是这些“幸运儿”是真的被“尊重”选择的志愿者,还是无奈地被糊弄的棋子,也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研究性学习”既然是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它是否能全部地适合每一个学生,这本身就要打上一个问号;现在,它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硬性地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做一次“研究生”,那么相当多数的学生就会像被赶上架子的鸭子——乱叫。
五、“学习能力”卡壳在“学习效率”
“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肯定会有帮助,因为学生必须亲身经历,有自我体验、自主思考和自我选择。但是,中学阶段的各个学科庞杂的基础知识,不可能通过“研究性学习”来进行全面的实践和体验,所谓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任务,就无法由“研究性学习”来承担,它最多是一个配角。
冷眼旁观当前“研究性学习”的热潮,我们不难看到诸多“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壮举时刻发生在周围——似乎开设好“研究性学习”就万事大吉了,这正如提高了高考升学率之后就认为教育事业“百废俱兴”一样。
不爱学习范文5
近几年来,我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探讨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在如何消除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方面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俗话说“信心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一旦失去信心,那么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而信心的树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失败采取的归因方式。归因方式的不同,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控制就不同,随后的情感反应也不同。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天资等不可控,学生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无可救药,认为我笨,不是学英语的料,从而丧失信心。因此,老师要采取正确的归因方式引导学生。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知道学生客观的评价自己,把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学习方法不当等因素,使他们看到自身的长处和优势,从而坚定信心,从满乐观向上的进去精神。其次,我有意识地从高年级邀请一些原先英语不好的后来经过努力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到我班谈学习体会,介绍他们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成功经验。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对班里的后进生们启发很大,一位学生激动地说:“他们能赶上去,我也能赶上去!”另外,在上课时我采取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当我看到学生流露出畏惧情绪自信心不足时,我就及时地说几句激励话,使他们鼓起勇气去完成任务。
二、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够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和拘束心理,使他们主动和老师配合,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样的一节课上下来,效果肯定会好。反之,单调沉闷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感到压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在教学时,我总是以饱满的精神,亲切的笑容,简洁风趣的语言来上好每一节课,以自己真挚的感情去感染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另外,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语言错误,我比较讲究纠错的方法。因为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见的情感障碍是怕出错误,尤其是怕当众出错,失去了面子。如果老师的纠错方法不当,就会造成课堂气氛紧张,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开口。我的做法是:一是不打断学生说话,而是等学生讲完后,老师再把正确的句子反复说几遍,让他们自己意识到出现的错误,达到纠错的目的;二是不讽刺挖苦学生。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直接影着学生对该学科的态度和积极性。尤其对那些学习上有情感障碍的学生影响更大。因此,老师要注意到与他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客服困难的勇气。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有些教师对这类学生却抱着轻视、厌弃的态度,人为地使师生之间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结果只能加重他们的厌学情绪,造成恶性循环。我对学生的态度是一视同仁,平等相待,无厚薄之分,用自己诚挚炽热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使大家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人格的平等。此外,对那些后进生又予以个别照顾。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促膝谈心,了解每个人的思想动态,随时进行心理疏导和鼓励;在学习上给予耐心地辅导,答疑解惑,补差补缺。
四、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对于那些在英语学习中有情感障碍的学生仅仅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还是不够的,还有让他们切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取得成绩的喜悦,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长期上进心和克服困难的决心。作为一个学生,他比较关心的就是自己的成绩。如果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体验失败的痛苦,或者即使取得一点成绩也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那么他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心里上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鉴于此,我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这样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努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从而使他们感到学有所得,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平时,每一次课堂操练,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测验,只要学生稍有进步,我就抓住机会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学生学习的劲头更大了。
不爱学习范文6
如何避免、减少癌症的发生,一直困扰着人们。可喜的是,近30年来,通过医学、营养学界科学家的潜心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现了能够避免、减少某些癌症发生的营养物质——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硒。
1983年至1996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癌症研究中心对1312例癌症患者进行了长达13年的大规模对照试验,受试者每日补充200微克微量元素硒,结果表明,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了50 % ;而对于未患癌症的人群,癌症总发病率下降了37 % ;其中,前列腺癌发病率下降了63 % ,大肠癌下降了58 % ,肺癌下降了46 % 。此项开拓性试验被称为“防癌里程碑”研究,强烈地刺激国际社会关注硒的防癌研究与应用。
继此项开拓性试验研究,一些国家开始并正在进行大规模人群试验,以验证硒可降低癌症发生这一假说。其中之一是一个随机双盲安慰剂控制的预防癌症试验,总共有52500名受试者,分别来自美国、英国、丹麦、瑞典及荷兰等5国,目的是验证开拓性试验的结果能否重复,并对一般人群通过补硒可以降低癌症发病率这一结论进行检验。此项被称之为“硒将改变世界”的试验还在继续进行中。
专家们预测:假使“硒防癌里程碑”研究在全球推广,就意味着通过补硒可以使全世界37 %的人免受癌症的威胁,而在已经患有癌症的人群中,有一半人可以摆脱死亡的命运。
也就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合作,在我国癌症高发地区——河南省林县,对21584人开展了营养预防试验。经过6年干预研究,结果显示,每天补充200微克硒,可显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例如,硒对胃癌的预防有明显效果;硒对胃癌癌前病变的阻断研究表明:硒可使胃癌癌前病变明显改善,可使胃不典型增生病变转为消失,可使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好转,避免其恶性趋向发展而产生癌症。另外,对已经出现食管癌癌前病变(上皮重度增生)的人群,补硒以后,食管癌的发生率也下降了。
上海交大医学院选择30名内镜活检病理确诊为萎缩性胃炎(包括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志愿者作为观察对象,实验组定量补硒,对照组继服原来药物,3个月后,内镜病理随访复查发现,实验组7名不典型增生患者中6名的增生消失,17名萎缩性胃炎中,11名有好转;而对照组的6名中5名未见好转,未见增生消失。结果表明,硒对胃癌有预防作用。
江苏启东是我国肝炎肝癌高发区。中国医科院组织科研队伍,以启东为现场,对13万居民进行了 16年的补硒观察研究。研究发现,人体内含硒量越高,肝癌发病率越低,缺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体内长期缺硒的肝炎患者转化为肝癌的危险性是其他人群的202倍。而补硒可使肝炎病人减少35% ,乙肝患者指标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显著增多;肝癌患者长期补硒,死亡率可减少一半。观察还发现,一般人群补硒,使肝癌发生率下降了85% ;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险人群长期补硒,可使肝癌发生率减少一半。
一个在肝癌高危险人群中,通过补硒来预防原发性肝癌的项目,是在1989年开始的: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摄入硒200微克,持续2年,观察4年后,实验组没有发生肝癌,而未摄入硒的对照组发生了 7例肝癌。这项结果表明,补硒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预防肝癌的效果明显。
美国著名科学家、康乃尔大学终身教授柯姆斯博士,通过对3000名美国人,历时13年的补硒临床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定量补硒能降低肝癌发病率50 %以上。
世界著名肝病权威专家汉斯指出:谁能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谁就将治愈大多数肝病。治疗肝病,必须抗肝纤维化,因为肝纤维化几乎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肝癌转化的必经之路。硒作为人体内抗氧化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能阻断体内有毒物质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伤,从而保护肝细胞。肝病病人补硒可以达到阻断肝纤维化,预防肝硬化、肝癌的目的。
国内外科学家还通过测定土壤中含硒量与癌症的密切相关性来研究硒的防癌作用。
早在1969年,美国科学家就研究了美国不同地区土壤中含硒量与癌症发病的关系,结果非常明显地表明,土壤中含硒量越低,癌症发病率死亡率越高,土壤中含硒量越高,癌症发病率死亡率越低。
我国湖北恩施地区的土壤含有丰富的硒,是个“富硒故乡”,该地区的百岁老人特别多。调查发现,其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全国一般水平。
安徽省石台县的大山村,是鼎鼎有名的富硒长寿村。该村村民约500人,年长者103岁,老年人平均年龄在85岁以上,特别是近50年来没有发现一个村民患癌症。中国科技大学的专家对那里的土壤检测时发现,大山村土壤含硒量达4.4微克/ 克,高于普通土壤20倍。土壤中如此高的含硒量,对该村村民起到了预防癌症发生的作用。
江西宜春地区的温汤镇,是一个远近闻名没有癌症的地方。科研检测发现,该镇出产一种温泉水,水中硒的含量很高;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摄取了大量的硒,这就成了他们不患癌症的原因之一。
那么,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硒是如何起到防癌作用的呢?
2000年9月26日《美国国家科学院杂志》报道: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硒蛋氨酸能激活抑癌基因P53。P53 基因可通过促使异常细胞凋亡和阻断癌细胞复制而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首次揭示了硒的防癌抗癌机理。
中国科学院医学专家于树玉等研究发现,硒能够迅速增加癌细胞内C—AMP 的含量,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同时,硒还能有效地降低癌细胞组织中ATP酶的活性,抑制癌细胞能量代谢。这一突破性成果获国际生物化学学会授予 “施瓦茨奖” 。
一项新的科学研究表明,硒在人体内是游动的,即哪里的组织细胞发生了癌变,硒就首当其冲地聚集到病变的细胞中,阻止其继续恶化。硒可以阻断癌细胞的营养供应,阻止癌细胞的分裂,最终杀死癌细胞。
实验研究还发现:“硒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及其 DNA、RNA 和蛋白质合成,抑制癌基因的转录,干扰致癌物质的代谢。”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硒是人体和动物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微量元素,并建议:人体每天补充200微克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其后还曾指出:缺硒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硒被确认有防癌作用,称硒为“抗癌之王”。200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确认硒是抑癌剂,这是美国政府对硒能抑制癌症的正式医学声明。
在中国,硒的防癌抗癌作用已被编写入初三《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下册),阐明硒对人体“有防癌、抗癌作用”,并指出“缺硒可能引起癌症……”。
汇聚30多年的科研成果表明,人体每日补充200微克必需微量元素硒,能显著降低某些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科学补硒,是目前已知的预防癌症发生的最佳手段。
中国农科院组织庞大科研队伍,在全国1094个县市采集并测定了 12278个土壤、作物样品的硒含量,绘制成中国土壤作物含硒量分布图。这张地图显示出中国是一个严重缺硒的大国,全国72% 的国土面积处于缺硒状态。十分严重的是,这72%的土地包括一些粮食主产区。这就导致了全国95% 的粮食含硒量达不到国际起码的标准 ;致使我国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硒摄入不足,有近十亿人不同程度的缺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