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语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周立波语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周立波语录范文1

1、瘦如铅丝的是扔铅球的,矮如板凳的是跳高的,肥如南瓜的是长跑的,脸比豆腐还要白的说是练了三年室外体育的,人小得像粒感冒通的说是篮球队的中锋,眼镜片厚得像南极冰层的说是跳远的——怕他到时连沙坑也找不到。——韩寒《三重门》

2、奥运会誓言鼓励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遵守规则,发扬体育精神。——《奥运会语录

3、既然选择了职业运动员这条道路,我就要努力想办法争取下一次冠军,这样才能体现运动员的价值。——林丹

4、奥运会誓言鼓励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遵守规则,发扬体育精神。——运动员名言

5、我是国家的运动员,不是想退就能退的,我会服从组织安排。——郭晶晶

6、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教练对这支队伍的训导。现在羽毛球不断发展,不断会有新的东西在里面,然后是看他(教练)去了解、去研究这个羽毛球的进展,有针对性地去训练这些运动员。——谢杏芳

7、我的父母信仰佛教,是虔诚的佛教徒。佛教讲的是生死观,生死轮回。我父亲、母亲在去世的时候,也都是非常平静的,因为他们坚信,如果死亡是黑暗的,黑暗后面必然是光明,这又有什么可怕呢?我是个运动员,但也是个战士,只要活一天,我就战斗一天,有效的、乐观的去工作,让生命的日历闪烁出事业的光辉!——庄则栋

8、想想1958年,我刚进国家青年乒乓球队时,我国的体育与国际差距很大,教练拼命,领队玩命,运动员不要命,练得很苦,很多人练伤了,有的伤还很重,但我很注意科学训练,没损伤身体。说到这里,我要给你们说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健康要从小打基础,要从小抓起。你看书包,以前是挎书包,后来是背书包,现在成拉杆了,现在的小学生学习压力太大,你们报社得呼吁一下。小孩子身体是地基,学习是高楼,地基不好,楼盖再高也没用。学习搞不好以后可以弥补,身体基础夯不实,以后再也无法弥补。大家一直说“德智体美劳”,我说得摆摆顺序,应是“体德智美劳”。身体好是第一位的。——庄则栋

9、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在奥运会上无论成败,每个运动员都应获得一枚奖牌。——《奥运会语录》

10、在比赛中,运动员必须学会尊重并与来自许多国家的人们合作。——《奥运会语录》

11、讲足球:中国足球运动员的伟大之处在于虚心好学,他们学会了染头发,学会了泡吧,他们讲话像欧洲人,踢球像原始人。——周立波《壹周立波秀》

12、国际奥委会一直推崇维护道德规范和透明度。但不幸的是,2004年我们还是不得不开除一名委员,处罚两名委员。国际奥委会对委员的道德约束和准则是非常严格的。我们相信体育的教育价值,我们鼓励运动员遵循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原则,遵守规章制度。因此,我们自己也必须同样这样要求。我们深信,只要团结一致,我们就可以达到目标。——雅克·罗格

13、其实都有的,做每一件事都有一个目标。以前当运动员肯定想拿第一,证明自己的实力。但是现在退下来,我还是觉得我也有目标。我希望,志愿者在亚运会上面,可以给所有的运动员、国外的官员以及媒体去服务,不要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最后得到大家的好评。——谢杏芳

14、以前在球场上会弄个冠亚军,但现在管理亚运志愿者这一块,对你来说,工作评判标准是什么?

15、攀登科学高峰,就象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

16、五环相连象征着五大洲的运动员紧密团结及在奥运会上友好相聚。——《奥运会语录》

17、具体写的时候很痛苦,一点也不幸福。这就像运动员在赛跑一样,在那个时候他的脑筋里只有冲刺,事后的遍体鳞伤、腰酸背痛,他当时是无法考虑的。我这个工作也是一样,我在当时可以忘我,和我故事中的人物结合为一体,但是等到我跳出来的时候,不管在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可能是遍体鳞伤。但是大家看到的是我很风光的一面,没有看到我的遍体鳞伤。——琼瑶

18、对于一个田径运动员来说,脚伤是痛苦又致命的,也是常人很难理解的。尽力就好,无论输赢,你都是刘翔!——姚晨

19、我的胜利说明,黄皮肤的运动员能够像那些黑人和白人跑得一样快。——刘翔()

周立波语录范文2

我无数次地绝地大反击,是因为我的智慧,但是我无-数次地反击以后,又开始下去,是因为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性格。所以其实回到舞台上是正确的。

浪子回头 再回舞台

2006年,对于周立波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开始重新回到上海舞台,尝试着使用类似广东“栋笃笑”的形式向观众调侃世相百态。出乎意料的,受到了上海市民的热捧。其在上海的爆红,跟郭德纲的爆红如出一辙,而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2008年底,周立波特别推出了《笑侃三十年》主题演出,30场的票房收入突破了600万,创下了近几年来上海曲艺类剧场演出的票房奇迹。而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其演出的装备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人、一个乐谱夹子、两把椅子、一杯水。单从成本与收益的比例上来看,张艺谋与冯小刚那肯定只能望尘莫及。

有人说周立波不同于郭德纲苦熬十年出头,创下票房奇迹的同时,距离他重返舞台仅有短短26个月。其实此言差矣,谁也不能否定周立波如今的火爆程度。但周立波的成功,绝对不能只从26个月之前算起。1981年,14岁的周立波考入上海滑稽剧团,19岁时,他就已经成为红遍上海滩的“小滑稽”。然而就在1990年,年仅23岁的他,却因为误伤了当时极力反对他恋爱的女友的父亲而被判刑。在被关押了205天后,周立波被提前释放,上海滑稽剧团敞开大门欢迎他回家,但刚刚经历人生重创的周立波却没有踏进,他希望换一个舞台展现自己,于是义无反顾地跳入商海。

许戈辉:好像在舞台上演得好了以后去做生意的有,但是做完生意又回到舞台上的很少。

周立波:很少,很少。

许戈辉:不是说你的生意做得挺火的,最多的时候真的是腰缠万贯?

周立波:我的生意有三起三落。1992年、1993年,我运作的资金已经达六、七个亿了。做投行嘛,帮人拉存款,存贷。后来又做过房地产策划,做过家庭装潢、居室装潢,1996年我是上海排名第三的装潢公司老板。我是一个经商方面的天才,但是我是个守财方面的蠢材。我这人易于开拓,不易于守江山,所以每一次都是,哗……起来,嘭……下来,我无数次地绝地大反击,是因为我的智慧,但是我无数次地反击以后,又开始下去,是因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性格。所以其实回到舞台上是正确的。

许戈辉:我发现你是一个心很野的人,那到底是什么把你又重新从那个商海中,揪回到舞台上来了?

周立波:关键是我大哥叫我一定要回来,他说你现在是演员最好的时间,你必须回来,你属于舞台,生意场上不少你一个周立波。

许戈辉:你都离开那么多年了,还有这个市场?

周立波:人走了,味儿还在。因为我一直是属于蛮风口浪尖上的人。第一场演出非常感人,我看到了两台推车都进来了,推着轮椅进来看我。半场的时候我就失态了嘛,整个人,就是讲不下去了,鼻子一酸就哭了。一看下去,人家是满城尽带黄金甲,我满场净是白头发,全部是45岁以上的人,很多六七十岁的都过来看。第一,没忘记我,我觉得非常开心,第二就觉得,哎呀,这么长时司还记得我。然后每一场年龄,一场场下来,现在年龄已经全覆盖了,连小学生都吵着要过来看。

周立波公开成功秘笈

2009年5月20日晚,能够容纳1300多人的美琪大戏院座无虚席。台上表演的人叫周立波,他表演的,正是如今火爆上海滩、一票难求的“海派清口”。只靠一张嘴,几页稿纸,每晚滔滔不绝讲120分钟;不赠票、不包场,却场场爆满。如今,周立波经典语录已成为很多上海人的个性标签,而通过网络和碟片,周立波独创的用上海方言,“雅侃时事”的海派清口,也渐渐为全国人所熟知。

许戈辉:你能先用你自己的语言给我们解释一下“海派清口”是什么吗?

周立波:“海派”代表上海,毋庸置疑,“清口”是针对荤口,浑口,粗口。就是我的清口,清澈简单,然后我没有太多的辅助的东西,就是一个人、一张嘴,一台戏、120分钟。

许戈辉:这个体力哪儿来的?菲尔普斯曾经被问到他的食谱是什么,好像就包括什么一顿饭六个鸡蛋。你呢?你的什么样?

周立波:好,那么我就公开我的食谱吧。我早晨一般8点半起来,我会吃三根虫草,虫草吃完以后,那我也不吃早饭,我开始上网,看书。然后差不多9点半到10点钟,我要睡了。睡一个小时,还魂觉,或者叫回笼觉。起来以后要吃一根海参,很难吃的。然后反正我太太就说,一直帮我变化高汤的样子,然后她就像饲养员一样的。我就吞下去。

许戈辉:你这么率性的人,怎么能够干自己不愿意的。

周立波:我为观众,为我的体力,健康是吃出来的。吃完中饭以后,聊聊天,看看书,然后去游泳。游一个小时,回来以后睡一到一个半小时,起来之后就去剧场。然后晚上会很兴奋嘛,直到一点半睡觉,睡觉之前再吃一盅燕窝,就这样。我演出的时候,是很有文彩的。

成功来自细节与勤裔

2006年,周立波开始尝试以“海派清口”的形式,向观众调侃世相百态。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周立波一个人,一张嘴,就能撑起一台戏。在他嘴皮子的翻滚中,哪怕是改革开放30年、上海开埠160年这样宏大的命题,都能换来上海人郁积已久的笑声。周立波自认是一个极具时事情怀的演员,他虽然一个人,一台戏,但从来不会出状况。他说,他天天都在天马行空,有时候这个故事这样说,有时候换一个说法,也有可能想起一个故事,然后又问,哎,那个事是怎么回事?不断的努力积累,让他台上永远保持着一份潇洒从容。

许戈辉:就对你来说不存在比如忘词这件事?

周立波:没有,因为根本就没有词,无底本,是一人之夜,而且我也没有彩排。没有彩排,就是我所有的东西都是信手拈来的,因为我有非常庞大的阅读量,我每天阅读时间少说也得有45时。我家里每个月窦旧报纸的钱是18块左右,两百公斤的样子,方方正正这么一坨,我订了14份报纸,主流媒体应该全面覆盖的。然后我是一边看报,一边上网,我上网的习惯跟别人不一样,我是两台电脑。

周立波语录范文3

1、人格魅力上去了,您身高的问题也就下来了。

2、神州六号虽然10月中旬才会发射,可现在已经成为热点。神州六号的飞行员到底是谁呢?这就是个谜了!但是最近有个人却想抢宇航员们的饭碗,就是英国名脚贝克汉姆,小贝前些日子表示自己退役以后最大的梦想不是当教练,是当宇航员登月!他别是觉得嫦娥的魅力更大吧?

3、其实选择什么样道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取得对得起自己的成绩。

4、看您笑的那么开心,提醒您一句,今天是全国爱牙日,别忘了保护好牙齿,这样笑容才能更加灿烂,据说露出8颗牙齿的笑容最灿烂。我一个朋友超级爱笑,前两天他去海边度假回来,笑的时候露出了8颗黑牙,这海边的太阳真毒,连牙都晒黑了!

5、如果想知道什么是希望,就请买一张彩票,如果想知道什么是绝望,就请买一堆彩票。? 看来是一位受伤的老彩民啊,在这儿表示严重慰问!

6、从今天起,活期存款可以每三个月计算一次利息。以1万元为例,虽然每年只多出了9毛2的利息,但对于精打细算的人来说,这也是笔节余。(?壹周立波)前两天我的一个朋友就在学盲文,理由是:“我是想在晚上看书的时候,能省点儿电。”

7、今天是世界无车日,为了保护环境和交通畅通,大家还是尽量多乘坐公共交通,便宜方便。虽然我家也有四个轮----两辆自行车,但我仍以身作则,天天坐公交。

8、男人和女人是生活在同一个星球当中两个世界的人,一个来自火星,一个来自水星,总有太多不能了解的事情。

周立波语录范文4

如何激活课堂?方法林林总总。近来在网上出现了很多诸如“麻辣教师”、“麻辣语录”的词汇,对此有人不敢苟同,有人则大力支持。根据笔者20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堂“麻辣语”是教学的味精,尽管不宜多放,不放还真不行!

何谓“麻辣语”?笔者以为就是包含幽默因素的、紧跟时代脉搏有新鲜感的、能激活课堂的教学语言,这种语言是教师智慧的结晶。

一、适合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以围绕文本解读展开,语言的使用应该为课堂服务。如果麻辣语的使用不着边际,就会成为一种脱离实际的作秀与油滑,成为教学目标达成的障碍。比如,《鲸》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主持人的身份,讲了这样一个麻辣故事: “海洋鱼类旅行节”开始了,组织者规定只有鱼类才能参加。蓝鲸知道了,就第一个报名,可是众多鱼类都不同意。“难道就因为我长得庞大,你们有意见不成?”蓝鲸抗议。这时不同的鱼儿都陈述了自己的理由,最后蓝鲸只好乖乖地退出活动,并说了一句:“我不和你们玩了。”完后,我话锋一转:“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海洋里的小鱼儿,你会说些什么呢?你能从书本上找到答案吗?”于是,大家通过教师的引领,归纳出鲸用肺呼吸、属胎生、小鲸喝母乳等特征,所以它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哇,大家正是一群保护自己家族尊严的可爱的小鱼儿!”我在结课时又给学生一个麻辣的评价。这样,本课教学通过麻辣语的使用,一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二来也激励学生积极钻研的态度,起到了“麻辣味”的热身作用。

二、适时给出

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教学的一种形态。麻辣语的使用要在学生注意分散时来个突然袭击,将学生的精神拉回来;或者在学生感觉疲劳、兴趣丧失时来个适时调侃,使学生大脑神经得以放松与调整。

记得在教学《琥珀》一文时,一只小麻雀突然从窗外飞了进来。这时我刚要让学生领悟琥珀生成的条件,就借机发挥:看来,麻雀也想来参加我们的讨论,想让自己存在几千年呐!同学们,你们说,它能达到目的吗——无意的干扰信息就这样成为教学的有利抓手,成为学生阅读文章的助推器。

笔者以为,麻辣语要适合时机,这个时机就是由学生的身心状态与课堂内的意外因素所构成,教师的灵活应变与瞬间表达在此时显得非常重要。

三、适量供应

一节语文课,麻辣语的使用要适可而止。一节课爆笑两三次,清醒一下,未尝不可,但如果整节课都笑声不断,就会像地道的重庆麻辣汤一样辣倒我们绍兴人,或者因为用久了后产生“抗药性”而失去效果,语文课堂就成为一种远离教学目的的调侃而显得低俗。作为一个施教者,我常在心中给自己一杆小秤,称足分量,让其发挥最佳效用。一般来说,像一些枯燥的说明文教学,笔者会较多地引入麻辣语;而一些本身就充满趣味性的课文,笔者则尽量不再画蛇添足。对比较死气沉沉的班级,我会尽量多用些麻辣语;而对那些上课学生坐不住的班级,我则尽量少用,以避免更加坐不住。

四、适度而止

笔者十分欣赏重庆火锅店的经营理念,店家能根据顾客的要求放辣味。课堂上学生的无意分心,教师放的麻辣味也要因人而异:对那些个性张扬的学生,麻辣度可设为A级:言者畅意,听者够刺激;普通学生,麻辣度为B级,麻辣稍减,浓淡适宜;平日内向的学生,麻辣度为C级,麻辣只要一丁点味道即可,以对方听后内心有所触动为准。例如,同样面对上课因麻雀而分心的学生,三个麻辣等级如下:

A级:(××好动,上课老是走神,站起来欲捉麻雀)“ ××,快合上嘴巴,当心麻雀的粪便。”(哄堂大笑,听者顿悟,注意力回到课堂。)

B级:(××好说话,“哇”的一声)“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可是我却很无奈。××,你能理解老师的心吗?”(听者抱歉地露齿,心绪也拉回课堂。)

C级:(××内向,第一个看到麻雀进来,用手指着示意同桌看,全班同学也随之注意力分散)笔者就轻轻走到他跟前,诗意地笑着对他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麻雀喊救命。××同学,是否想救他一命?”(听者小脸微红,大家的心绪同样也拉回到课堂。)

周立波语录范文5

扎着马尾辫的朱敏洁早已不甘于当观众。朝九晚五,她是任职于世界领先酒业集团的人事经理;脱下职业装,她是一位颇具喜感的白领业余剧社编剧。

第一次触电

练古筝、学法语、学跳舞,爱好广泛的朱敏洁进入剧社却是无心插柳。

一次,她在网上搜索资料时,无意间发现了沪上首家白领业余话剧社――都市原点剧社。大学主修新闻,平时爱看话剧的她毫不犹豫地“试水”了。

第一次去,正值都市白领情感剧《Open heart2010》创作会。“剧社采用的是台湾戏剧工坊的形式,在明确大方向后,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和边演边想的即兴方法来群创剧本。”这次创作会让人印象深刻。各路情感类乐事、事、奇葩事,纷纷浮出水面。从早上10点到华灯初上的傍晚,在吐槽的欢乐中,素材一一就位,其中有她“贡献”的“极品男相亲故事”。

随后,在第一次演出中,朱敏洁领了两个任务:以她为原型创作的相亲女和客串于街景场景中的路人甲。路人没有剧本,但是得让观众觉得她的身上有戏。怎么做一个有性格的路人?“这次我要演一个早上拦不到出租车的白领。”她边想边焦虑地跺着脚。“这次我是挎着菜篮出门的全职太太。”一会儿,她又换了一种姿势,还设计了路上遇到熟人的场景,自言自语……在自己十余平米的斗室里,她反复踱着步“找感觉”,其乐无穷。

给戏加点料

白领戏剧往往会经历瓶颈:一开始剧本来源于生活,久而久之,身边题材被开采殆尽。排戏,在重复自我中演变为嚼之无味的鸡肋。对此,都市原点剧社“家长“海燕提出建议:能否围绕公益题材做文章?

创作《海派麻辣烫之左行右立》时,有人提议用东方演播室的形式,让柏万青、万峰、周立波对不守规则的行为展开讨论。撰写性格鲜明的台词的担子,落在了朱敏洁的身上。当时还不知海派清口为何物的她,即刻变身铁杆粉丝,一张碟从早研究到晚,经典语录写满小抄。

“讲给你们听,我在东京和香港出差,这个地铁里噢,不管左面右面,所有人在自动扶梯上都不说话,夹紧公文包闷头霹雳啪啦向上一路狂奔的(动作)。一个一个都像欠了人家钞票要赶了去逃债一样……”开场后,周立波式的点评笑翻全场。

有趣、有意义,剧社找到了创作的新方向,幽默的台词则成为剧作的点睛之笔。在垃圾分类的话剧中,朱敏洁和社友们安排三个患胃痛、胃胀、肠梗阻的垃圾桶拍X光。检查报告出来时,她来了句时髦的“梗”:“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创作愈发得心应手,在改编经典剧目《捕鼠器》时,她也不忘在结尾处加点料:“我从直布罗陀的商船上给你们带来了特殊的礼物――来自遥远的中国的高档奶粉……”

有戏的人生 越来越好玩

随着剧社不断发展壮大,比起站在镁光灯下,朱敏洁愈发中意起灯光音效、服装道具等“幕后英雄”的角色。“一出戏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演员的出色发挥离不开幕后各种工作职能的配合,做好幕后对于提升戏剧创作的整体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011年,剧社前往南京路上好八连营房慰问演出悬疑剧《目击者》。为了烘托密室的恐怖气氛,朱敏洁在剧中加入了女鬼一角,并亲自为其配音、做音效。晚上,关上门,夏风阵阵,她一遍遍地念着仅有的台词――“小姐,你叫我?”,并且不断用软件调整声音的效果,怎么恐怖怎么来。渐入佳境之时,传来一阵敲门声。听到妈妈关切的询问,她只得慌忙应答:在看恐怖片呢。惊魂刚定,她生怕惊动邻居,匆匆关上窗继续录音,完工已是天亮时分,满头大汗却丝毫不知疲惫。演出那天,这句台词引得坐在后排的官兵们一脸紧张,争相起身张望。这是她写过的唯一一部鬼片,但想起制作音效戏剧化的过程,她忍俊不禁。

一职多能的才干被发掘后,朱敏洁近日荣升舞台监督。开演前跪在地上一个一个贴标示道具摆放位置的荧光地贴、和灯光师、音效师一遍遍核对每场的灯光变化和音效配合。开演后,只有一两分钟的换场时间是她最忙碌的时候:打着手电帮演员换衣服、拿着对讲机和音控室随时交流场上发生的所有细节、给每场戏开头的演员催场、人手不够时还上台搬家具拉幕布……今年剧社上演女性抗艾公益剧《十月十八阴转晴》,第一幕就是吃饭的场景,香喷喷的鸡鸭鱼肉摆满了一桌。演员上场前,她“狠着心”叮嘱饿了一天的大伙儿:少吃点,否则会影响念台词。

幕后的种种趣事为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每每谈到此处,朱敏洁脸上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办公室刮起戏剧风

因为她,一股戏剧风从剧社刮到了办公室。

跨部门年会缺一个舞蹈节目,大家请她出主意。她找来了坊间流传度颇高的《法海不懂爱》、《甄传》中的惊鸿舞和《平民窟中的百万富翁》中的印度舞。如何把三段风格迥异的舞蹈串起来呢?灵机一动,她想起剧社三年前曾经在白领风行戏剧联盟上演出过的《面具・漠》,剧中用地铁里的梦境将三个不同的故事连接起来。于是,一台有声有色的音乐剧上演了:三位到中国淘金的法国马赛“土鳖”在飞机上视频点播中国频道的三个节目,看完后一抬眼,飞机降落在25年后的中国银川机场。这出颇有荒诞搞笑意味的穿越剧在年会上受到一致好评。

不仅是年会的才艺环节,平时午休,戏剧也给了她灵感。之前,她曾在部门里发起了台词猜猜看的活动――由一位同事写下一句话,通过种种肢体暗示,让大家竞猜;近期她正在酝酿健康主题月员工活动――将剧社拍摄的《上海市第一套白领工间操》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介绍给同事们。

周立波语录范文6

《慎宜轩日记》稿本凡36册,为著者16岁至57岁日记,始于光绪七年(1881年)二月十二日,止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三月廿四日。标点本近由黄山书社出版。作为新出史料,已经有学者加以研究,如祁龙威和徐雁平等②。但是,这一大部头、跨度达42年的日记,内容丰富,有待开发之处甚多。本文利用该日记探讨清末民初士人的日常生活世界,重点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心情调护与身体健康维护。

理学不仅是一套哲学体系,而且是一套心性修养体系。心性修养是理学的核心,也是其最后落脚之处。桐城派虽然是一个文学流派,但其鼓吹的文学功能是“卫道”,所谓“道”则是以理学为基本。姚永概出身于桐城世家,是清末桐城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从《慎宜轩日记》中可以看出清末桐城世家依然沿用宋明以来日益成熟的修养功夫培养锻炼自己的心性。

首先,明末以来流行的“功过格”依然在桐城士人中传袭③。《慎宜轩日记》辛巳年(1881年)三月六日记载:“往马通伯,谈功过格事,余行功过格二月矣,今见通伯新订功过格尤佳,属为抄寄予余焉。”[1] (p.2)其时,姚永概16岁,即和其姊夫马其昶共同记录功过格,并互相参究,可见在清末桐城世家青年才俊中这一方法依然流行。另,同年十月九日记载:“偶见大人行笥中有《吕祖功过格》,取阅之,颇觉近来出口皆尤,举足皆悔,昏惰不堪,令人警发。”[1] (p.26)可见姚永概等行“功过格”有家学渊源。

宋明理学中盛行的静坐之法亦为桐城世家所沿袭。辛巳年(1881年)四月二十九日姚永概姊夫马其昶来访,五月三日《日记》记载:“通伯约余兄弟为七日静坐之功,许之。”[1] (p.8)此后,五月四至十日,马其昶(1855—1930年),与姚氏兄弟三人连续七日行静坐。《日记》中详细记载了静坐的情形。从静坐中经常出现“颇不能耐”“言笑过度”等情况看,这应是姚永概首次接触静坐。

静坐之法此后为姚永概奉行。丙戌年(1886年)三月二日,姚永概立课程如下:

早起,祖母、父亲前问安。摹字一张,临字五百。饭罢,散步一刻,看理学书一二十页,细心切究,不可浮浅读过。温制艺数篇。昏时或静坐一刻,或课奴栽花。晚饭罢,读古文数篇,看经济书一二十页,记日记。祖母、父亲前问安,归寝。[1] (p.249)

初三日,“钟韵轩静坐课许”[1] (p.249)。此后未见静坐行为,大约未能坚持。

丙戌年(1886年)十一月姚永概赴江宁,入学政王先谦幕。此为姚氏首次离家步入社会,加以人事、学术的纠纷,姚氏心绪颇不宁,再次实行静坐之法。丁亥年(1887年)一月二十二日记载:

君翁(按:王君豫,与姚氏同在王先谦幕府)劝予每日静坐一刻,写字数百,少与人争学问,此三言皆切实有益之语,可谓益友矣。[1] (p.286)

此后姚永概即开始坚持静坐。此后,一月二十三日至二月四日,姚永概连续“静坐一刻”[1] (pp.286~287)。二月十一、二十三、二十五、二十九日,间断性“静坐一刻”[1] (pp.288~291)。此后有所间断,直到同年四月二十二日才有“静坐片刻”的记载[1] (p.301)。

记日记也是姚氏父子进德修业的重要手段,日记不仅记录自己的日常行为,而且通过父子兄弟之间传观日记来达到互相监督提携的功能。如,壬午年(1882年)二月七日《日记》记载:

观大兄日记,其用功之精苦不懈,吾人远逊不如,择其言之尤佳者,以墨圈识之于下。大兄日记式较余为清楚,今从之而稍变易焉。[1] (p.47)

同年八月十六日,姚氏“阅二兄日记”,并随之感慨曰:

默念吾之一身,朋友望余者甚切,而度余者亦甚高。彼其心皆曰:姚某在家,不知何等用功也。岂知其悠忽送日乃如斯乎,可耻孰甚焉。[1] (p.79)

近代以来关于清代儒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乾嘉考据学的兴起及其衰落这一主流,而较少注意到理学这一伏流,即使研究清学者亦多注意于哲学层面的探讨,而较少注意于理学修养功夫的传承与演变。从姚永概的例子可以看出,这样一套修养功夫在晚清依然得以传衍,细察历史,亦可以发现它一直到民国时期亦未有中断①。这样一套理学修养功夫除了作为“成贤成圣”的必要手段外,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什么意义与功能,实为儒学史上一值得探讨的问题。

若我们通读《日记》,会有强烈的印象,即理学修养功夫是姚永概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情绪平稳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从姚永概在王先谦幕府行静坐可以看出,静坐具有派遣烦恼的功能。而从姚氏的实践来看,为了保持心绪平静,更重要的是阅读宋明儒者的语录。

辛巳年(1881年)五月二十一日姚永概在《日记》中写到:

近来天气,人易昏惰,肝气颇盛,平日无涵养之功,故至于此,可叹,可叹。[1] (p.10)

可见,他将日常的心绪与平日的涵养功夫联系在一起,而平日涵养之功的最主要、最见效的手段则是阅读名儒语录。如同年五月二十六日《日记》云:

余每于游荡之后,心便挠扰不堪,及阅名儒语一二卷,心便释然,遇事亦不见其繁,可见人心至危,不可一刻为物欲所蔽。[1] (p.11)

七月十四日又云:

是日忿后有妄语。数日功课间断,此心遂荡,此气遂浮。人无功课以约束之,则言语行为皆放荡矣,可危哉。[1] (p.16)

甲申年(1884年)四月二十七日云:

近来昏气太重,功课疏散,此身荡荡如无归着。回忆癸未冬日虽专习制艺,而心颇定,间看名儒语录数页,便觉意味深长,浩然无际,今此乐不尝者年余矣。主人翁昏昏愦愦,能无惧耶?予尝秋冬凉冷觉心定气平,读书易人;当春夏则神气飞扬,读书皆不着痛痒,胸中毫无一点书卷味,只觉忽忽不乐而已。因思此亦是少学问之故。若学问真足,则一任他寒暑递迁,如何变得我一点。[1] (p.171)

甲申年(1884年)十月二十二日云:

连日胸中以疾病事加以理家政米盐琐碎,颇觉■■不宁。今日读朱子书与前数日读《近思录》时,皆觉甚有静趣,然册子放下,书味复杳然矣。[1] (p.194)

从以上所记可见,姚永概将日常的心绪和“学问”“功课”紧密地联系起来,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增长“学问”的手段则是阅读“名儒语录”。

姚永概所谓“名儒语录”,《慎宜轩日记》所载,仅辛巳、癸未、壬午三年即包括多种。辛巳年(1881年)一年,计有《双节堂庸训》、端恪公(按:姚文然)《外集》、李二曲《四书反身录》[1] (p.41)。此后两年,又有《朱子文集》、张英《聪斋训语》《恒产琐言》、姚文然《日记》《思辨录》《传习录》、李江《龙泉园语》[1] (p.109)、《理学宗传辨正》《国朝先正事略》《曾文正公家训》《温公家范》等[1] (p.154)。其中,姚文然《日记》[1] (pp.85~89)、张英《聪斋训语》[1] (p.96)、李江《龙泉园语》[1] (pp.109~111)、《曾文正公家训》[1] (pp.135~136)等对姚氏影响最大,日记中皆有摘抄。

壬午年(1882年)二月,姚永概始阅张英《聪训斋语》《恒产琐言》,大为欣赏,《日记》中记到:

予独坐斋中,阅张文端《聪训斋语》《恒产琐言》,其中一一皆从阅历,故其言也恳切,令人悚惕。兹书之妙,当与先端恪公《外集》共为人生至要之书,不可不读也。[1] (p.46)

他并将自己通过读名儒语录保持心理健康的办法向朋友推荐。如他在给二兄姚永朴的信中云:

近来山中读文作字,兴致颇佳。间阅张文端《聪训斋语》及杂文,颇见古人所处境界未必胜似今人,而能雍雍和乐者,大抵能自派遣耳。……张文端《与叔兄西渠先生书》《河上先生传》,每读数次令人胸襟旷然。兄尝见之否耶?弟前日在城时,窃见兄精神不聚,颜色亦憔悴,退而揆之,必其有忧于家计小事而萦扰不宁者,故陈言如此。吾人心地总要如澄潭皓月,小小生计惟顺以应之,听其波委云属,不将迎事前,不留滞事后,一意专功举业、小楷,又不可不自寻快乐,以致扰达人之襟抱也。[1] (p.97)

与方樾亭书云:

山中人事颇少,可以读书,可以养心,然此心憧憧,无异处城市纷闹之境。比来读张文端诸文,窃叹其文华而腴、清而婉,非实有学问识见,不能具此。至《思过轩记》《湖上先生传》《与叔兄西渠先生书》,尤弟讽诵再三,不忍释手者也。兄曾一读之耶?汪龙庄先生《庸训》一书,乃家庭骨肉之至言,其论隐微琐事,无不亲切入理,恺恻动人,诚能守之而行,则闺门何至有不化者乎?[1] (p.98)

作为理学传人,姚永概并非仅摄取理学的话头,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依理学的要求严格地在事上磨炼。如,辛巳年(1881年)七月十六日《日记》中记到:

近欲克去己之大过四:一、戏言戏动,一、晏起,一、嗔怒,一、无恒。此四者乃余之大病,而嗔怒与戏言戏动尤为余所常犯,不勉力去之,何以为人。[1] (p.19)

此后日记中连续记载自己所犯错误,如当日“戏言五次,戏动一次,小嗔一次”,十七日“戏言二次”,十八日“戏言四次,小嗔一次”[1] (p.19),十月十九日记:“近来嗔怒时渐少,而戏言犹多,每念及之,可惧可恨。”[1] (p.28)十二月六日又记:“近来戏言戏动渐少,而思念不清,常觉忿气填胸,吁!可叹哉!”[1] (p.34)

嗔怒、烦躁为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情绪问题,这两者似乎是姚永概经常碰到的心理问题。如辛巳年(1881年)七至八月他大病一场,八月二十一日记曰:“平日无功夫,遇疾病遂觉烦躁,此后当着实用功。”[1] (p.22)九月十五日:“小嗔三次。精神不爽,气不能平,常觉胸中缠绕,此余一大病,当力改之。”[1] (p.24)

对于嗔怒、烦躁这样的心理问题,姚永概亦用理学功夫来平治之。如壬午年(1882年)八月二十六日《日记》记到:“早间与二兄论功名事,心觉不平,因取砚误碎一壶。遂思人之一心,天理、人欲而已,天理胜则心明,人欲胜则心昏。心昏则言必至忿厉,行必至倾踬,物必至损伤,气之所感然也。碎一壶小事,昏吾心甚矣,敢不省哉。”[1] (p.80)八月二十九日:“怒仆妇,因觉气不顺,此予心胸浅窄之故。”[1] (p.81)

九月初三日,姚永概收藏的一只茶壶,“其口为仆人碎,缺一小片,予深惜之。既又怒仆,憧憧胸中,几至移时”。作者采取的办法是:

因思张文端有言:人于珍惜之物,绝不可好,瓷器尤甚。瓷佳者必脆薄,一盏值数十金。僮仆奉持易致不谨,过于矜束反至失手。朋友欢燕亦鲜乐焉。……先训若是,阅历之言也。盖吾人读圣贤书,终日心之所当系属者甚夥。苟一壶之碎,心为半日不安,一盏之倾,心为终朝而惜,不亦劳耶。此后当悉屏去之,以全吾天君之德。静坐最有意思,默念一日之中言笑放浪之时多矣,何妨一一节之,试为静坐时乎。[1] (p.81)

再举一例:该年十月二十二日《日记》曰:

有佃人来,予命灌园,辞以忙迫,强命之,必不可,怒詈之,必命灌焉。嗟呼,此一小事,何至若斯。平日读《聪斋训语》,临时全不得用,可愧可愧。因亟另呼工灌园,而令之归。张文端文淡泊中有一段华腴气味,读之可以养心,人往往忽之者,以无大文名故也。[1] (p.97)

这样理顺心绪的策略,被姚永概一再实行。如,乙酉年(1885年)二月十七日记到:“夕看《国朝名儒事略》二十八页,久不读儒者书,胸中芜秽甚矣,今夕乃颇清凉。”[1] (p.205)丁亥年(1887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记到:

年来予心不似往年远甚,盖不亲宋明语录久矣,故立身之志渐忘渐怠,而过之集者已不胜指矣,可叹,可叹。此后有明窗净几之书室,无朝夕衣食之扰其心,若不大肆力于学问一番,不且辜负好岁月哉。盖予自反学问之道尚可,庶几有成,惟身心之际实宜着实自勉,不然虽读破万卷书,下笔千言,果于我何有哉。古之著书立说者虽不必皆贤,而贤者之书乃愈足重,盖以其人增价也。身心之发以家庭为第一义,家庭之道一亏,百行俱丧矣,可不自策耶。[1] (p.329)

同月二十七日又记:“心颇不怿二人久之,因思端恪公日记数则,乃渐气平。”[1] (p.330)这样的办法,姚永概晚年亦依然坚持。如丁巳年(1917年)元月十二日:“夕嗔仆,无明之火妄动不制,几有不顾身命之势。年来不读宋儒书,所以如此,书以自戒。”[1] (p.1350)

甚至失眠的问题,姚永概也采用理学家的办法加以克制。如,丁亥年(1887年)十月二十七日:

晚与二兄谈事,不怿者久之,睡后遂觉虚火上炎,烦躁不安。诵“天下何思何虑”一句,又久之,乃定(自注:此端恪公之法,见《虚直轩日记摘抄》)。[1] (p.327)

王■森曾指出,明代的心学家扮演了类似心理咨商或治疗者的角色。并且以颜钧治愈罗汝芳为例,指出颜氏发展出一套治疗“心火”的办法。所谓“心火”大致相当于今日心理学上所谓的“心理问题”或“精神危机”。同时,他亦指出心学家的这种角色,在清代几乎都消失了①。从姚永概的例子可以看出,虽然理学家或心学家直接出面担任心理咨询师的事例已经不再,但理学的一套修养体系和理论体系依然通过理学书籍的传播和理学功夫的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心理辅导、心理抚慰和心理治疗的功能,以使士人在处理日常生活各种问题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人格的完整。当然,姚永概所实践的是程朱一系的修养办法,主要是以“克”和“压”的办法来调理心绪,而颜钧所实行的解救“心火”的办法则是鼓舞性中原有之乐,正面的扶持人心中原有的善端,而不是消极压制心中之欲望。这两种不同办法,是程朱理学和阳明新学理论体系不同所致,但两者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平复情绪、理顺心情的功能则并无不同。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理学资源外,诵佛经也是姚永概逢家庭重大变故时,为保持平静和信心所求助的资源。从《日记》中可以看到,姚永概最早开始诵佛经是甲申年(1884年),时年19岁。此年六月姚永概因夫人产后多病,加以父、兄、姊、嫂等皆多病,遂于九月一日“作字向通伯假《大悲咒》”。他解释说,这是因为“予近来心不清闲,欲借佛氏之教以定其纷扰,兼有消灾种福之意焉”[1] (p.189)。次日,“得通伯信,劝予诵《金刚》《心经》二种”。初三日,父亲为姚永概借得《大悲咒》来。此后连续五天诵《大悲咒》,或九遍或十二遍。九月二十九日读《心经》成诵。自十月二十四日至十一月初八日,除有事间断外,共8天,每日诵《金刚经》一遍、《心经》七遍[1] (p.196)。

另一次诵《金刚经》是在丁亥年(1887年)九月姚永概及二兄携家人舟行赴父亲安福任所途中[1] (pp.321~325)。此后再一次诵佛经是丁巳年(1917年),这一年姚永概子“康儿”得喉瘤,并在首善医院割治,是年闰二月十七日记到,“前数日发愿诵《观音经》千遍为康子求福,已诵一百四十遍”[1] (p.1355)。六月八日“千遍完”[1] (p.1364)。七月十一日,康儿赴医院将剩下的喉瘤割竟,时日“诵经”,页眉标注“九十”,想应该是九十遍[1] (p.13679)。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佛经亦在姚永概日常生活中具有平复情绪、保持信心的功能。当然,佛经和理学书的功能略有差别,理学书尤其是名儒语录,是日常行为的指导,而佛经似乎不具有日常行为指导的作用,更多起到排遣烦恼以及“消灾种福”的意味。

除了日常心理健康的调护之外,《慎宜轩日记》中还有很多身体健康维护方面的记载。身体健康的维护,大致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日常的保养之道,一是身体出现疾病时的治疗行为。

从《日记》中可以看出,姚永概较为重视日常养生之道。辛巳年(1881年)六月二十九《日记》记到:“余以久热忽寒,失于保养,遂大泄,精神疲甚,仰卧竟日。”[1] (p.14)这一年姚永概18岁,为日记之始,足见他青年时代已经知道“保养”的重要以及疾病与日常保养关联。

那么,如何“保养”呢?同月三十日《日记》中记载:

予身体极弱,而又忽于养生之道,故小受风寒遂觉不支。此后当以保生为急,其道无他,节饮食,慎寒暑,寡言语,少嗜欲而已。[1] (p.14)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姚永概还重视素食的作用。辛巳年(1881年)七月二十四日,姚永概得“时症,头烧,痰重”[1] (p.20),二十七日,“是日病成虐矣”。此病一直延绵至八月二十四日,共30天。期间,八月十七日病中,作者记载:“予欲戒数物,不食牛、犬、田鸡、黄白鳝、鸟、鱼、螺之类,以及鸽子,皆从今不食,能买放生则即行之。”[1] (p.22)壬午年(1882年)十一月十二日:“人不可日日食肉,惟尝食素,偶尔食荤,自有滋补。若尝食荤,小有寒暑则伤生矣。何为哉?”[1] (p.101)

壬午年(1882年)六月三十日,姚永概“夜与济川谈养生之道,予有数事开列于后:早起,饮食不乱(如早粥一碗,中饭二碗,晚饭二碗,余者一粒不食),寒暑宜谨(此最要紧),静坐,取圣贤语言日涵泳一二则。以上数事皆保生之要诀也,人能如此行之而不懈焉,不特可免一己之灾,亦可解高堂之忧虑矣”[1] (p.69)。从以上文字可知,在姚永概看来,“静坐”“涵泳圣贤语录”亦具有“养生”的功能。

该年十月二十六日《日记》载:

中午,吐出血一小口。比时心中忽忽,如有所失,至夜不爽。大兄急烹安化茶饮余。盖近来天气晴炕,胸中时有忿郁不平之事不能排解,故至如此,然身体之弱极矣。……夜,置灯于斋中,静坐片刻。溪声松声入夜愈响,此时境况殆清极矣。人生于小不称意事,须多方排解开去。养生之道,以欢喜为一义,苟时时忿郁,不且自戕其生乎?[1] (p.98)

甲申年(1884年)六月二十一日又云:“连日早泻一次,而心常若泛泛不宁,此气虚之故也,拟再服药一二帖焉。凡事静则和气生,喧则厉气生,而处家尤然。果何能静乎?各求省事,自在静矣。”[1] (p.180)所谓“欢喜”“静则和气生”等指的是心理状态,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姚永概显然意识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紧密关联。

碰到疾病,清末民初的士人又如何医治呢?从《慎宜轩日记》中可以看到,姚永概及其家族周围有很多的医生或知医之士,姚氏家族似乎亦有自己较为固定的家庭医生。每当家人有病,一般首先延请医生诊视、立方,若无效或效果不佳,亦会另择人诊视、立方。姚永概亦略知医,往往会对不同医生的处方加以评估,以决定采用何人之方。

若碰到日常小病或急病,姚家备有流行的医书,会按书查验自治。如辛巳年(1881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日记》载:“二姊病耳,为查《验方新编》,买药滴之,下午渐轻。”[1] (p.14)丙申年(1896年)12月初六“大兄吐血症又发”,初七日“用《验方新编》法,用羊肺蘸白芨末食之”[1] (p.668)。《验方新编》为清代鲍相■所著,是一部博载民间习用奇验良方为主而兼收医家精论治验的方书。因此书具有“亦精亦博,既简既便,病者可按部稽症,按症投剂,犹如磁石取铁”的特点,在民间广为流传。

除传统民间医书之外,姚永概也阅读西医之书。如戊戌年(1898年)三月二十六日:“昨夕梦遗,人小疲软。购西医《卫生要旨》《妇科精蕴》观之。”[1] (p.713)二十七日“阅《妇科精蕴》”[1] (p.714)。《卫生要旨》一书是美国传教医生嘉约翰所著,《妇科精蕴》亦为嘉约翰所主持之博济医院所刊行。姚永概购此两书之时,正在北京参加大挑。

当然,除了正规医方之外,清末士人亦广泛采用今日所谓“迷信”的办法来治疗疾病。如,辛巳年(1881年)七月下旬姚永概患疟,一直缠绵不愈,八月三日,其姐夫马其昶“自城中寄符来”,但“服之亦无效”[1] (p.20)。十二日,“王健庵为余作符……勉从之”[1] (p.21)。癸未年(1883年)六月十四日,“夜,予已就寝,闻全儿哭声似中邪状,急起查《玉匣记》,以白钱五张送之”[1] (p.129)。《玉匣记》传为东晋道士许真人所著,是汇集各类占卜之术的作品。

除查医书之外,《慎宜轩日记》中还有很多自行治疗的方法,这些方法应是民间根据流行医学知识所随机采用的方法。如,辛巳年(1881年)十二月二十日,“余耳下忽痛硬,恐害肿毒,急取白蜜、灰面、葱头、捣烂敷之,然终不爽”。二十一日,“耳下痛甚,昨日左耳,今日两耳皆痛矣。以金银花、麦冬、甘草等洗之,肿渐消,而精神不爽也”[1] (p.39)。丁亥年(1887年)二月二十五日,“连日喉小痛,盖正月房中生火之故,亟以麦冬饮之”[1] (p.291)。壬寅年(1902年)五月一日:“左足胫湿疮溃腐,以银花、甘草洗之,敷二味拔毒散。”[1] (p.828)

此外,姚永概还总结出一套治疗眼睛发痒的方法。壬午年(1882年)八月一日记载:

余眼往往发痒或昏率。大伯父命余以洗面水加冷水,以温为度,将眼浸水中饭许,如此行之,终身可免目疾矣。余行之二日,甚效。当不间始佳也。[1] (p.77)

这一办法,姚永概此后坚持行之。如丁亥年(1881年)四月二十一日,“眼微昏痒,以水洗之”。第二日,“早眼红,亟以水洗之”[1] (p.301)。壬寅年(1902年)四月十一日,“目微红涩,桑水洗之”[1] (p.825)。

姚氏亦注重医学知识的积累,《日记》中记载了很多偏方。如癸丑年(1913年)正月二十九日日记(按:因后作者日记仍采用干支纪年,故本文也延用这一做法)载有:“小儿疝气:用极陈久戴之毡帽,用热烧酒喷之,乘暖包患处,时时换,可愈。男女均宜,已见效。(张厚田方)痰厥:用生鸡活剖取心,研汁生饮,可愈,终身不宜食鸡(邓孝先之女见效,某道人方)。”[1] (p.1225)是年三月四日日记中又详细记载了张厚田的数个验方,包括治头眩晕方、治连疮腿方、治走马牙疳方、治喉蛾方、治疯狗咬方[1] (p.1228)。三月八日记治瘰疠验方[1] (p.1229)。戊午年(1918年)九月二日记治风滥方[1] (p.1400)。己末年(1919年)九月三十日记豆疮方[1] (p.1433)。庚申年(1920年)五月七日记治白喉及疔疮方[1] (p.1452)。

晚清以来士人对于西医的认识和接受是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从日记来看,不论是早年还是晚年,围绕姚永概及其家庭的周围的主要是中医。但也可以看出,西医的影响在逐渐加深。

《日记》中最早出现西医的记载应是种牛痘。辛丑年(1901年)四月初二日:“二兄自上海寄牛痘浆来,邀王医为小妹及四弟种之,五弟以发痧改日。”[1] (p.804)初六日,“小妹补种牛痘,五弟亦种,前日四弟所种亦未出也”[1] (p.805)。此后,随姚永概足迹日广,他对西医的接触也逐渐增多。姚永概夫人婚后患有耳聋之症,乙巳年(1905年)年姚永概代表安徽大学堂赴上海敦请严复担任大学堂监督,顺便考察上海西医情况。该年八月三日《日记》云:

刘葆良来,问上海各西医,伊言有一日本人在伊本街,可往询之。又言芜湖赫医,美人也,与伊有交,如赴芜,可为作信云。午间偕四侄至葆良寓,三人同访中野医院,晤中野贡之弟子,问以耳聋可医否,答或膜破不聪,或脑伤不聪,须亲查乃可。又告以内人耳聋之故,答似可治,但非亲来考查不能断。又询问日本旅馆及住医院各情形。[1] (p.959)

但可能因路途遥远,此后姚永概并未偕夫人赴上海医治,而是到安庆当时唯一一家西医院“同仁医院”就诊。同仁医院由美国基督教圣公会于1901年所设立,1905年之时正在扩建,新医院于1906年竣工。八月三十日姚永概考察了同仁医院,“询知华医生已回”[1] (p.962)。此“华医生”应为西籍耳鼻喉科医生。九月七日,姚夫人到安庆,九日“至医院,华医生以灯镜视之,又用测声器试,云膜未破,血管中有陈血未化。给药一瓶,另服至一月,有效,取单再换药;如无效,伊亦不能为力也”[1] (p.963)。治疗效果《日记》中未明言,但癸丑年(1913年)七月二十日日记中有云“妇聋妾孕”之语[1] (p.1242),则治疗似乎无效。

姚永概再次接触西医是甲寅年(1914年)在北京任教之时。这一年元月十一日,姚永概子“康儿”连日“发热、患耳”,“延木医”,第二日“延吴硕生”。十六日,“延西医徐泽霖(怀宁人)为康儿治耳”[1] (p.1260)。此后姚永概连续数日携儿赴医院洗耳。考之此后《日记》,可知该医院应为首善医院,徐泽霖亦应是该院医生。

乙卯年(1915年)十一月十八日“康儿腹痛”,十九日“招力旭东(阁人,西医)为康儿视疾,以药下虫及滞。又视其咽旁有胬肉,以药欲令之消,以肉碍呼吸令肺不宣,故鼻常气塞,大有妨发达”。二十日,“康儿下虫一长尺,红色,腹痛好。又访力君,小谈”。二十一日,“康儿咽肉昨夕视之较大,甚以为念,再招力君视之,云并未大,教以上药法”[1] (p.1317)。丙辰年(1916年)六月二十二日姚永概小女“女奴”“惊风”,亦“延首善医院人治之”,二十七日“女奴病,延日本原田治之”,原田亦应为首善医院医生。

从以上记载可见姚永概给家人看病越来越倾向于西医,但中间亦有波折。如丙辰年(1916年)十月五日记载:

自九月初胃疾大发,痛苦之至,先用西法治之,亦有小效,然时发不止,自觉胃中有寒,因与光州罗洲田商用肉桂炮姜,服下大吐,寒痰甚多,顿觉胃中宽舒,胸背涨疼立止,食粥亦舒泰。连服数剂乃改用补品,然犹少食,饮牛肉汤。至月杪乃全健,但觉精力差惫。[1] (p.1339)

这件案例,似乎使姚永概对中医的效力更有信心。因此,该年十一月一日“女奴”再次“小病,下泄”,第二日遂请“罗君视女奴”,但连续六天泄未止,遂于初七日换医,“延子善立方”。显然这两个中医的药方皆无效,因此八日,姚永概“访方石衫(按:方为首善医院医生),延视女奴,云消化力不足,易以西法治之”。初九,“女奴泄少”,初十日,“女奴大好”[1] (p.1345)。十二月三日女奴又得“寒疾”,姚氏“赴校及医院为女奴取药”,并于第二日“延方石衫来视女奴”[1] (p.1347)。因为女奴医治有效,方石衫显然大得姚永概信任,丁巳年(1917年)二月十七日,姚永概携康儿至首善医院找方石衫“割喉瘤一枚,尚有一大、二小,因幼不敢割,割后竟如常,心为之定”[1] (p.1353)。七月十一日,姚永概再次携“康儿”赴医院割剩下的喉瘤,据日记载“石衫云可以不再长,归乃释然”[1] (p.1367)。

首善医院西医的疗效显然使姚永概一度倾向于先找西医治疗。如,丁巳年(1917年)五月十六日姚永概一家避地天津,二十七日“家人多患泄,女奴加吐发热。早访二侄及恨吾,恨吾言井上医院有名,至院约之来寓视之,并视康子”。二十八日“早女奴腹疼泄,方筹赴院,又思易医,乃早餐后热退,精神亦起,因仍服井上药”。二十九日,“早携女奴赴井上院”。但是,西医似乎疗效不好,因此一度改延中医。三十日,“改延天长孙云■(均,六十四)来视女奴,云肝有暑热,无大病,服其药”。六月一日,“延王君竹圃(士暄,黔人)来视竹奴(按:应为女奴,似印刷错误)”[1] (p.1364)。这种“易医”行为,似乎表明姚永概并未在中西和西医中有所轩轾,而是根据疗效随时选择中西或西医。

但是,西医似乎在姚永概的疾病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外科手术。如,戊午年(1918年)八月七日,“足溃烂,以西药治之,乃知右腿沟核子由此故也”[1] (p.1398)。同月二十日,首善医院附设之护产科有四名女子毕业,“方石衫招去演说”[1] (p.1399)。演说内容不详,但姚永概之被邀请演说,说明姚氏对于西医的疗效应是充分肯定的。此后,姚永概还曾多次到首善医院就医。如,辛酉年(1921年)三月十三日,“往首善医院割左臀小疮”[1] (p.1465),三十日,“方石衫来为割臀上疮,去冬所患者”[1] (p.1466)。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西医在清末民初中国士人的疾病治疗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中医也不可忽视,在姚永概越来越多倾向西医治疗之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日记中仍保留大量延请中医诊视和开方的记载。可见,清末民初时期正是中西医接触和竞争时期,当时的中国人在医疗选择上更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接受治疗的处所。

以上利用《慎宜轩日记》,对姚永概的日常健康维护行为作了简单的勾勒,其中遗漏的信息虽多,但亦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结论。

首先,在晚清桐城世家中,理学的修养功夫依然得以传衍。姚永概利用理学功夫克制自身的“易怒”性格,以及利用反省宋明语录来保持日常生活中的内心平静,展现了儒学修养功夫对心理健康的重要价值。逢家庭重大变故之时,姚氏亦求助于诵佛经,以克制内心烦躁、保持内心平静,也透露出佛教的类似功能。

其次,从大量日常患病及治疗行为的记载可以看出,姚氏对于日常身体健康甚为重视,随时总结“养生之道”。姚氏家族周围中医众多,家中且备有民间流行医书,遇小病则查医书自治,同时,姚氏亦开始购买、阅读新出西医书籍,并入西医院求医。姚氏医疗行为显示,晚清民初时期西医正逐渐深入中国社会,但同时中医亦有市场,当时士人更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医疗的处所。

最后,笔者亦想指出,这部《日记》中的日常生活史和个体生命史的资料相当丰富,除了以上所讨论内容之外,还有大量关于亲人死亡以及安葬方式的记载、关于“梦遗”的记载、关于奇异梦境的记载,皆可为相关领域提供研究资料,值得深入挖掘和利用。

【作者简介】张笑川,男,1970年生,黑龙江省嫩江县人,苏州科技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史、中国史学史。

上一篇妇女节的意义

下一篇装修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