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土保持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土保持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范文1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按治理措施划分为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及封育治理措施三大类,在《编制规定》【5】的项目划分中,第三部分封育治理措施的一级项目为护栏设施,相应的二级项目包括木桩刺铁丝围栏和混凝土刺铁丝围栏,但《水保定额》却没有这两个项目的定额。另外,在堰塘清淤和淤地坝坝基等基础开挖中,实际施工中一般采用机械施工,但《水保定额》仅提供了人工开挖定额,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2《编制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工工资偏低。《编制规定》中的工程措施人工工资为1.5~1.9工时,林草措施、封育措施人工工资为1.2~1.5工时(地区类别高、工程复杂取上限,地区类别低、工程不复杂取下限),按每天8工时计算,水保工程人工工资每8工时在9.6-15.2元之间。以笔者所在地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为例,当地工资区类别是六类区,人工工资取下限,工程措施人工工资每8工时12元,与陕西水利2000定额的普工每8工时39元相比【6】,仅占其30%;林草措施和封育措施属于水保防护林工程,人工工资仅为每8工时9.6元,与林业部门的防护林造林工程人工日工资40元相比【7】,仅占其24%,人工费远远低于水利工程和防护林造林工程的同行业标准和现行市场价。(2)取费标准偏低。《编制规定》中工程措施的其他直接费费率为3%~4%,间接费费率为5%~7%,而且梯田工程的其他直接费取下限3%,梯田、谷坊、水窖工程的间接费费率取下限5%,明显不合理。因为水土保持工程量大面广,工程分散、单项工程投资较小、管理费用高,一般距城区较远,大多处于偏僻的丘陵山区,交通运输困难,故造成材料费高,工程建设成本增加,施工难度大。而且工程措施的利润只有3%~4%,林草措施更低,只有2%。同为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程,工程措施企业利润7%,植物措施企业利润5%,这些指标设置较低,造成水保工程造价偏低,不能客观反映工程实际具有的经济价值,加之水土保持项目工程分散、单项工程投资较小、管理费用高,影响了企业参与水保工程投标和施工的积极性,不利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加大了水土保持建设的难度。

3定额修编建议

3.1修改《编制规定》的编制方法及计算标准

现行《编制规定》的编制方法及计算标准是基于民办公助项目的性质制定的,然后现在国家已取消农民义务工政策,目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几乎一样,全部通过市场行为完成。按照国家项目管理要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也要求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项目管理,因此水保工程也需要通过招投标程序选择具有水利工程专业三级以上资质的企业承担,显然现行《编制规定》的编制方法及计算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项目管理的要求,建议参照《开发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中的编制方法及计算标准。这样既保持了水土保持工程单价的一致性,又改变了同为水保工程却不同价的尴尬局面。

3.2修改梯田、谷坊等后四个章节单价计算方法

机械固沙、梯田、谷坊、水窖、蓄水池和林草工程等后四个章节为新编定额子目,为综合单价,综前所述,价格不甚合理,也不利于工程实施和结算。常规定额子目建议直接套用定额计算;水窖、蓄水池等建议参照水利工程定额逐项计算;对少量特殊子目建议经过多方调研确定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计算工程单价,然后按照断面要素计算工程量计量计价。比如梯田工程,直接按照地面坡度和田面宽度计算土方移运量、田坎干砌石及表土回填等工程量,这样计价计量既简单明了又更加合理,也利于工程量的统一计量。

3.3补充、完善定额子目

为了保证水保定额的完整性,建议补充第三部分封育治理措施的木桩刺铁丝围栏和混凝土刺铁丝围栏的相关子目,按照工序逐项计算。随着机械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加之人工费的不断上涨,目前水保工程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建议参照水利工程定额尽快补充完善常规的、中小型机械施工子目。随着新材料、新机械、新技术的逐渐应用推广,很多项目出现了空白,建议通过调研逐步补充相关定额子目。

3.4工程概算中增加缺项费税

3.4.1定额编制管理费

为了更加准确的修编水保定额,建议依托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在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中,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设立一定数量的测算站,制定测算办法,培训测算人员,以便更加准确地测算其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使水保定额更加趋于合理,因此建议在工程概(估)算的独立费用中增设水保定额编制管理费,这样取之于工程,也用之于工程。既提高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参与水保工程定额测算的积极性,也促进了水保行业的自身发展。

3.4.2项目技术经济评估审查费

建议在工程概(估)算的科研勘测设计费下增设项目技术经济评估审查费。因为现行规定要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因此项目建设单位需要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或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审。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实施方案以及重大设计变更的审查,项目评估、核准,调整概算审查等。

3.4.3招标费

建议在工程概(估)算的独立费用中增设招标费。按现行规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要求通过招投标程序选择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这就需要编制招标文件(包括编制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底),审查投标人资格,组织投标人踏勘现场并答疑,组织开标、评标、定标、合同的签订以及招标文件审查等相关业务均需发生费用。有能力编制标的、且有专家库的建设单位可自行招标,但大部分建设单位没有能力组织自行招标,只能委托招标机构进行招标。

3.4.4地方教育附加税

2011年7月1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要求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统一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2%征收。目前很多定额都随之出台了相关规定并已经纳入工程概预算,作为水保工程编制规定,建议修编时在税金里增加地方教育附加税,将其纳入工程概算。

4结语

水土保持论文范文2

毕节小坝至松林寨公路归化至松林寨段工程长4.64km,为设计速度v=60km/h的城市道路。征用土地共计38.33hm2,拆迁建筑物25500m2;排水防护工程共计4.376×104m3;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共计7.73×104m2;共有桥梁1410m/2座,桥梁占路线总长的30.39%;涵洞13道;本段无隧道;设分离式立交和平面交叉各1处;项目投资为53668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11566万元;建设工期24个月,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项目防治责任面积51.82hm2,其中项目建设区占地面积44.3hm2,直接影响区7.52hm2。工程开挖土石方量为99×104m3,回填土方量104.3×104m3,借方5.3×104m3。项目区域以中山地貌为主。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954mm,年平均气温12.8℃,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约40%。

2公路工程项目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概况

2.1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国家级重点治理区乌江赤水河上中游治理区,同时也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的省级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该区以水力侵蚀为主,属中度流失区。根据相关规程规范,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一级。

2.2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施工建设期的工程开挖、土地占用,施工场地、施工道路、临时堆场、弃渣场布置等施工环节均存在损坏或压埋原有植被、地貌,将不同程度地对原有水土保持设施造成破坏,可能降低其水土保持功能。施工开挖、填方等工作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将使原地表植被、地面组成物质以及地形地貌受到扰动,地表,失去原有植被的防冲、固土能力。也使其自然稳定状态受到破坏,可能发生冲刷、垮塌现象,增加新的水土流失。将影响原地貌,损坏和占压土地面积44.3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44.3hm2。原地表水土流失量为4799t,预测期水土流失量为8791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992t。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为99×104m3;回填土石方量104.3×104m3。

2.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51.82hm2,其中项目建设区占地面积44.3hm2,直接影响区7.52hm2。按管辖分,毕节段面积30.33hm2,大方段面积21.49hm2;按占地性质分,永久占地38.3hm2,临时占地6hm2,影响区占地7.52hm2。

2.4水土保持措施

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修建排水沟长4640m,护坡8110m2;截排水沟3条,沉沙池3个;绿化3230m,种草护坡3处;栽植乔木12000株;剥离表土1.562×104m3;设置临时袋装土挡墙5处,临时排水沟9处。

3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3.1工程措施

要使防治区的水土流失得以拦挡,能消减重力侵蚀和大部分水力侵蚀,使水土流失得以控制;要使防治区的水流排泄畅通,能减少水力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要使防治区的地表得到整治,坡面、坡度、排水设施等满足植被恢复的基本条件。

3.1.1截排水沟为防止施工过程中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在施工场地、施工道路、临时堆土场、弃渣场周边设置截排水沟,把地表降水引出场地外,排入道路边沟。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M7.5浆砌片石衬砌,厚度30cm,沟体下方铺设厚10cm碎石垫层。经计算,施工场地、临时堆土场排水沟底宽30cm,深40cm,边坡坡比1∶0.6,沟底比降5‰,过水能力0.19m3/s;土料场、弃渣截排水沟底宽50cm,深50cm,边坡坡比1∶1.0,沟底比降8‰,过水能力0.54m3/s。

3.1.2挡土墙弃渣要遵循“先拦后弃”的原则,弃渣前先在下游设置M7.5浆砌石挡土墙,挡墙高度200cm,顶宽100cm,基础埋深0.5m,外坡1∶0.20,内坡竖直。挡土墙内设置排水孔,排水孔离地面高度为0.5m,孔距2m,孔径为DN10(Φ100mm),在排水孔上游侧设反滤层。墙后侧堆渣,先堆渣至挡土墙顶高程形成一个平台,然后以1∶2.0的坡度堆渣。

3.1.3沉沙池在施工场地、土料场排水沟接入水系的出口处需布置沉沙池,防止场内泥沙流出。沉沙池采用矩形结构,长4m,宽2m,深1.5m,采用M7.5浆砌块石衬砌,池底衬砌厚30cm。周边衬砌采用梯形断面,壁顶厚30cm,底厚67.5cm,外侧坡比1∶0.25。

3.1.4临时工程路基在填筑过程中应加强临时排水和拦挡措施,防止产生水土流失对周边农田造成影响。路堤填筑施工之前,路堤坡底两侧先筑挡土坎和排水沟,以拦截因降水带来的坡面水土流失。所筑土坎尽量选择黏土,土坎断面尺寸为:高0.3m、顶宽0.3m、底宽0.75m、边坡1∶0.75,土坎和排水沟铺设彩条布防止降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图1为临时排水沟断面示意图。

3.2植物措施

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和草种,或经过多年种植已适应当地环境的引进树种、草种,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提高标准,全部布局。选择耐瘠薄、耐风沙、固土能力强、易管理的树种,以及繁殖容易、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草种。结合工程措施,乔、灌、草合理搭配,针阔叶树种有机结合,绿化与美化相互统一,与项目区周边的植被和环境相协调,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以达到尽快恢复被破坏的植物,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的作用。

3.2.1造林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绿化目的和保护目标,选择的植物措施既要考虑水土保持功能,又要兼顾绿化美化要求,因此树种主要选择适合当地速生、耐瘠薄的树种。施工场地、施工道路、临时堆土场、弃渣场原有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林地、未利用地采用木荷、胡枝子混交,株行距1.5m×1.5m,穴状整地,木荷穴径0.6m,穴深0.5m,胡枝子穴径0.3m,穴深0.3m。苗木规格要求胸径3cm、苗高150cm。春季种植,随整地随造林,种植前施复合肥0.1kg/株作底肥,回表土后种植。苗木栽前修根、浸水,放入穴内要保持根系舒展,踏实。栽植后加强抚育管理,松土除草,防治病虫害,确保植苗种草的成活率,一年后检查苗木生长情况,发现死株应及时清除并用同龄苗补植。

3.2.2种草施工场地、施工道路、临时堆土场、弃渣场在植树造林后,地面撒播狗牙根草籽,达到固土、绿化美化、防止暴雨冲刷地表的作用。撒播密度150kg/hm2,稍覆薄土,每公顷施225~300kg磷肥和钾肥作基肥。本方案用于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苗木、种子均要求采用一级苗、一级种,并且要有“一签、三证”,即标签、经营许可证、合格证和检疫证。项目区降雨量大,天然的降雨基本能够满足林草的生长恢复需要。在林草植被的生长恢复期内,对于有人类活动的实施植物措施的区域,应在种植林草的区域内设置告示牌或者对种植边界进行简易围护,避免行人的践踏。

3.3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论文范文3

水利工程是一项浩大的土木工程,工程建设涉及道路修建、场地平整、取土采料、大坝基础、岸坡开挖、弃土弃渣堆放、移民安置等项目。具有土石方量巨大、占地范围较广、施工周期较长、弃渣量多、点线布置等特点。例如北京市永定河生态治理工程,河段治理长度M.2km,土方开挖455.6万m3,回填种植土148万m3,绿化面积278万m2,整个工程区域面积达608hm2,充分体现了上述水利工程的各项特点。因此,在土石方量巨大,施工范围广的情况下,水土流失在水利工程中变得不可避免,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水土流失以点状、线状分布

水利工程场内外的施工道路线路长,道路布设多沿江河两岸布置,施工中土石方易滚落至下游,占压植被,甚至滚落入河,破坏沿线植被,形成边坡,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大坝、料场、渣场及生产生活等设施呈点状布设,大坝坝基、岸坡开挖、场地平整、料场开采、弃渣堆弃均将扰动原地貌,破坏占压植被,形成面,引发水土流失。

1.2破坏占压植被,经扰动后增加植被恢复难度

水利工程占用林草地大,工程占地不仅破坏了原有植被,而且改变了其利用现状,而且水利工程中有大量的永久占地,永久占地被硬化或建筑物占压,难以恢复植被,使原有水土保持功能损失。同时,经施工扰动后的地表被压实,且多为土石混合,使土壤肥力下降,增加植被恢复难度。

1.3土石方量大、弃渣多,人为水土流失严重

水利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工程本身会产生大量的土石方挖运。例如北京市通州区运潮减河治理工程,其土方开挖量为303.54万m3,土方回填量为28.42万m3,弃渣量为123.73万m3。大量的土石方挖填、堆弃不仅形成面,为水土流失创造条件,而且松散堆猹体成为人为水土流失的重要源头。

1.4工程项目多,水土流失形式多样

水利工程项目涉及道路、场地平整、土方开挖回填等众多施工项目,因工程施工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形式多样,主要表现为由水力和重力作用引发的滅蚀、面蚀、沟蚀、山洪侵蚀、崩塌、滑坡,甚至可能引发石洪、泥流。

1.5水土流失重点时段为施工前期

水利工程在“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期为土石方挖填的高峰期,在项目施工的同时,水土保持措施尚未实施或未完全发挥固土保水的功能,地表面,是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

2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几项技术

我国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设主要以工程措施为主,措施布设先是满足主体工程的要求,对不稳定边坡、堆体、场地等扰动区多采用工程治理,导致水土资源保护、生态措施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防治模式难以满足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形成的要求。按照生态修复理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注重保护、转变观念、重视改良、合理配置重建结构。下面通过北京市永定河生态治理工程这一案例,分析几种主要的生态修复方法和措施:

2.1保护表层种植土,确保生态修复植物重建旳土壤资源

土壤是生态修复措施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土壤资源的数量、质量同生态修复的效果密切相关。在水利工程“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时,表层种植土往往同开挖弃渣堆至渣场,或被回填掩埋,因开挖、回填施工具有不可逆转性,在后期迹地生态修复植被重建时,短缺的表层种植土成为重要制约因素,直接影响到植物措施实施的质量,甚至能否实施也是个问题。因此,开展表层种植土收集储存是水利工程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要前提。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历史悠久,河道经过长时间逐渐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沙坑,由于坑壁陡峭,大部分卵砾石地表,部分地段分布有杂填土,因此,在河道主体工程施工之前,特别区分了杂填土和原有种植土,将杂填土运弃后,留下了原有种植土,为后期绿化工程做好了准备。

2.2减少生态植被的破坏,维护其原有生态系统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减少对现有生态植被的破坏,维护其有生态系统是最有效的生态修复途径。水利工程施工扰动面大,原地表植被被扰动破坏后,将散失其生态功能,被施工地所取代,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增加植被重建难度。水利工程施工虽然在征地红线范围内进行,但并非红线范围内可以随意进行施工扰动。施工中应避开植被良好区,控制施工占地,提高场地重复利用效率》在永定河河道治理过程中,由于工程的三家店水库段属于植被良好的地段,为了避开施工临时占地对现有植被的破坏,于是将施工临时占地往下游移动了800m,同时对土方开挖回填重新平衡,避免因施工临时占地位置变化造成工程投资的增加。

2.3转变治理模式观念,采用新型生态修复技术

边坡遍布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根据所处位置和其重要性多采用喷锚等工程措施防护,此类工程措施虽然保证边坡的永久稳定,但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降水难以渗人,隔离了原边坡的水汽微循环系统,生态系统难以自我恢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喷混凝土、植生槽等新型技术巳成为开发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永定河河道生态治理采用了新型的护岸材料,主要以连柴柳枝与各种柔性护岸相互结合,柳枝可用作护岸中的栅栏、筑堤的材料,也可以当作附生海苔的材料使用,这些枝条也被称作“柳木"或“枝柴”,可形成连柴栅栏植物护岸的形式。加工连柴栅栏需要长度约为1.5?3.0m、直径10?25mm的枝条,并需要应用活木桩(长度约为0.8m)、死木桩(长度约为0.7?0.9m)和粗麻绳若干(直径5?30mm)对连柴栅栏进行锚固。这种新型的生态护岸,可促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滞洪补枯、调节水位,恢复河中动植物的生长,利用动植物自身的功能净化水体。这种护岸既能稳定河床,又能种植芦苇、菖蒲、鸢尾等高等级的水生植物和水柳等根系较为发达的树种等水边植物,形成自然的水陆过渡带,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从而更好地形成河流生物链,同时,水边植物可以削减波浪对河道冲刷影响。

2.4综合恢复,重视土壤改良和植物配置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设中,人工植物措施类型和植物物种单一,缺乏多样性,同时,土地经施工扰动后,土壤板结,肥力降低,有机质减少,直接恢复植被将影响其生长效果,以至植被恢复后生态效益低下,易退化。如在水利工程网格梁植草护坡施工时,在网格梁完成施工后,未经土壤改良便散播单一草籽,其边坡生态效果极差。因此,实际施工中,应在网格梁内先进行除杂整治,然后覆盖种植土30?40cm,选择狗牙根、紫花苜蓿、三角梅、黄花槐等进行草、灌配置,效果会非常好。要注意的是,在植被重建前,应对施工迹地进行除杂清理,所有植物根系、种籽需建植在肥沃的种植土上,以保证植物生长效果。

2.5用于水利工程生态修复的植物物种

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植物物种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植物物种应适合项目区的自然环境,同当地物种不互克;耐贫瘠、耐干旱、抗逆;速生、管理粗放,应优先考虑能固氮的物种;生态效益明显,兼具景观观赏性;在不同区域的建植时,应考虑植物根系对工程的影响。永定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植物景观设计理念是形成以溪流湿地为主的生态景观带,故此在地被植物材质的选择上,主要选择了适合沙质土壤条件的地被植物,如紫花地丁、二月兰、麦冬等,这些地被具有耐瘠薄、生命力强等多种特点,便于后斯粗放式的养护管理。在植物材质的应用上,以混播为主,打造大色块的大地景观效果,形成单一色调,多种材质。同时,将河道根据三年一遇洪水线划分成多个区域,根据植物的特点合理布置,力求体现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护坡覆土较厚,土壤条件干燥,故此以各种旱生草本组合搭配灌木,形成大面积单一色块的地被植物效果。三年一遇洪水线以上覆土相对较厚,且离水面有一定的距离,相对来说比较干旱,故此种植主要以灌乔为主。乔灌下较阴处,种植耐阴的单一品种,如麦冬、二月兰、白三叶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各种旱生草本组合,形成缀花草坪。三年一遇洪水线以内土壤条件比较湿润,种植以各种湿生组合为主,局部种植单一开花植物品种,如马蔺、鸢尾、花叶芒等。湿生组合以开红花植物为主,主要为红蓼、红花酔架草、沼生柳叶菜按2:1:1的比例混播。湖岸线高程1.5m内搭配多种挺水及浮水植物,丰富水面景观,形成了门城湖、莲石湖、宛平湖、晓月湖等几个重要湖面景观。主要的植物品种有荷花、荇菜、再力花、梭鱼草、凤眼莲等。

3结论及建议

水土保持论文范文4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定义;现存问题;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为新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水土资源必须做好防护措施。水土保持工作做好,能够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创造条件。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监测环节,其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综合、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施工等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水土保持监测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因此必须重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一、水土保持监测的定义

监测(monitoring)是指对某种现象(监测对象)的变化过程进行长期地、持续地观测和分析过程。在定义中,坚持“长期”“持续”是进行监测的基本要求。美国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较为重视,在早期规定中,要求相关人员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性水土保持监测,而现在的时间要求缩短为一年一次;我国对土壤侵蚀进行全国性调查的时间是5~10年进行一次。水土保持监测的具体界定应根据监测的环境、频率、方法以及内容等来进行。

我国在对黄河流域进行水土保持监测中,尝试着对水土保持监测进行了以下定义:“水土保持监测是利用地面观测、调查、遥感解译和模拟计算等技术手段,周期性,连续收集水土保持信息的工作。”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建设项目中,我们主要是以黄河流域内的土城侵蚀及治理作为监测对象,利用一系列技术监测手段,周期性的对土壤侵蚀的因子(模型参数)等进行采集。

二、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较晚,因此真正着手于监测工作的时间较短,这对我国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阻碍很大。笔者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查,总结了以下几点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现存的问题:

1 进行监测的技术标准不够完善。水土流失的成因不仅繁多,且千差万别,特别是由开发建设导致的水土流失更难确定。虽然在2002年,水利部颁布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然而由于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导致该技术规程无法适应现有的水土流失状况,因此如何在水土保持中重新规范监测内容、技术等成了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亟待解决的课题;而收集、认证水土保持监测数据,不仅需要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细化、健全,逐渐形成全国统一的水土保持监测标准质量体系。

2 水土保持监测能力不足。1)水土保持监测单位能力不足、监测水平有限。一些水土保持监测单位虽然取得了监测资格,然而真正熟悉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人员不多,且由于其经验不足,虽取得上岗证却不能客观的评价水土保持监测,这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非常不利。2)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得不到重视,经费迟迟落实不到位。维护好水土保持工作不仅需要优秀的监测人员还需要先进的监测设备,地方财政不能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费落实到位,致使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监测人才难以保留、相关的监测设备无法进行正常、良好的维护及更新,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水土流失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还逐渐使本单位的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各方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而无法适应当前的水土流失情况。3)水土保持监测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够。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环境艰苦性,这需要监测人员端正工作态度,保持一个责任心,做好艰苦、认真、长期的监测数据收集工作。然而由于社会的发展,许多监测人员无法适应这种条件艰苦的工作,又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及文化熏陶,因此在收集监测数据时没有做到客观、全面,更有甚者直接转行,这对数据的真实性、后期的数据收集影响非常大。4)水土保持监测设备没有及时更新,不利于监测工作的开展。传统的监测方法及设备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得出来的数据也不够精确,因此必须及时更新监测设备仪器、及时转变监测方法,适应当前的水土流失。

三、水土保持监测的研究对策

1 经费应及时落实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经费,这对监测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因此国家可考虑将监测工作的经费列入到财政预算中,确保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应依法督促建设单位足额发放监测费用并保证专款专用。监测单位在经费到达后,应及时配备先进设施、提高服务意识,并在监测工作中积极的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监测预报收入。

2加强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

1)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监测人员的培养及队伍的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用人管理机制,对于优秀的监测人员必须重点培养使其成为监测单位的骨干,保证水土保持监测队伍的每一位成员都技术强硬、有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2)加强监测技术能力建设,如质量控制体系、数据共享机制等,监测队伍应深入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状况,对监测数据结果能够进行客观评价;3)水土保持监测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的设备技术知识,监测单位应不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通过引进新设备,让检测人员正确的应用3S技术及新技术,使手记、处理、分析数据现代化,提升新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应用研究能力。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距离建设完善的监测工作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这需要监测人员的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优化监测工作,使我国及早步入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范瑞瑜,王小平,穆天亮,等.山西省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研究的回顾与建议[J].中国水土保持,2004(9):25-27.

[2]康玲玲,吴卿,罗中伟,等,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效益监测方法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2004,24(3):40-44.

水土保持论文范文5

(1)在西康高速公路沿线的大部分施工区域设置边沟和排水沟等,使公路路面的表面水可以通过边沟与排水沟等引入灌区或者天然的沟渠。公路路基的表面水利用边沟和排水沟,经过桥梁或者涵洞排入施工区域周围的河道或者人工渠道,从而减少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公路路基路面质量的不利影响。

(2)施工单位利用混凝土网格对立交工程施工区域的路堤边坡进行有效防护,在混凝土网格内种植草被。这样既可以对路堤边坡进行绿化、美化公路道路环境,又可以防止坡面汇集的水流冲刷边坡,造成边坡的水土流失。

(3)由于西康高速公路工程经过秦岭隧道,而隧道所在的区域夏秋两季阴雨天气居多,甚至会出现大暴雨,从而造成山体滑坡。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在隧道施工区域增加草被的覆盖率,避免阴雨连绵时期导致水土流失或者出现塌方情况,给公路隧道工程的安全通行埋下隐患。从主体工程安全角度分析,上述施工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公路沿线的水土流失,满足保持施工区域水土要求。但是在进行主体工程的设计时,从保持水土方面考虑,还需要增加措施将水土流失量降到最低。施工单位采取的设计保护措施主要为:公路路基水土保护措施需要做到以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互结合,以工程措施为主,兼顾植物措施;在工程的施工结束以后,施工单位需要对弃渣采取机械压实措施,避免弃渣在临时堆放的期间出现腐蚀情况,同时对路基两侧护坡道进行土地平整,并在护坡道采取播撒草籽的措施;施工单位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对生产生活区进行绿化处理。

二、弃渣厂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在主体工程的设计中,施工单位将料坑作为弃渣厂区。这样既减少了工程施工占地的空间,又减少了工程施工过程中扰动地表的面积,在避免水土流失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保持水土方面考虑,弃渣厂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施工单位需要按照施工工序要求,将部分弃渣临时堆放在料场中未开采的区域,并对这些临时弃渣采取有效的临时保护措施;另一方面,主体工程设计中要明确弃渣堆放的位置,并将料渣平铺于料场迹地。然后,对土地进行平整。最后,采取机械压实措施。

三、料场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对料场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

(1)在工程开采的初期,施工单位对临时堆放于料场的弃料要采取适当的洒水防护,并依据实际的情况,将后期弃料直接填入施工现场已开采的料坑内,避免弃料对施工区环境造成影响。

(2)在宽浅型冲沟料场的上游侧布设排水沟,以减少雨水对料场的冲刷,破坏料场周围环境。

(3)在料场开挖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按照1:2的稳定边坡比例进行开挖。

(4)对出入施工现场的运输石料车辆,施工单位既要保证其所装的石料不能高于车顶,又要在石料上面加盖一层防尘网,避免在石料运输的过程中出现渣土飞扬的情况。

(5)在工程施工结束以后,施工单位需要依据料场扰动的范围。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工程措施对料场附近加以防护,以避免料场周围环境出现恶化,

四、施工道路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主体工程的设计中对施工道路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临时道路的表面铺设砂石,以促使施工道路的路面硬化。这样既避免了通行车辆碾压破坏施工道路路面,又可以防止尘土飞扬。从水土保持的方面考虑,设计方案中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按照天气状况和实际需要,对新建的施工便道进行洒水防护。天气炎热的时候,洒水次数为2~4次/d;天气正常时,洒水次数为1~2次/d。另一方面,在工程施工的期间,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便道的两侧设置一定数量的彩旗,以便严格控制车辆行驶的范围,并适当控制车辆行驶的次数,以减少对施工区域地表的扰动。在施工结束以后,可以将彩旗移除。

五、施工生产生活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在主体工程的设计中,施工单位需要在工程结束以后,将临时搭建的建筑物进行拆除,并清运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从水土保持的层面分析,在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还需要做好施工生产生活区堆放砂料的防护工作,并在施工结束以后,依据水土保持的要求,对施工迹地的土地进行必要地平整,恢复其原来的地貌。对扰动的地表进行机械压实处理后,再采取洒水措施,以避免其出现水土流失。

六、公路工程主体工程设计中的防治措施体系

依据公路工程主体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方案相互结合的特点,施工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其所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为以下几点:

(1)路基工程区以工程措施为主,例如,修建截水沟、边沟和排水沟、对砾石土进行包边和设置草方格与立式沙障等。

(2)附属工程区主要以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为主,例如,覆土、种植草坪、灌木和乔木等。既防止尘土飞扬破坏施工环境,又可以绿化环境,避免水土流失。

(3)料场区也以工程措施为主,例如,设置草方格、播撒草籽以形成植被,用以巩固施工区域水土,减少雨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

七、结语

水土保持论文范文6

(一)“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实践教学取得的成绩

云南农业大学自开设“水土保持工程学”这门课程以来,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本课程深入开展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前期的成绩主要有四个方面:基于社会需求的变化,初步建立了实践教学实施、管理、保障机制,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将泥石流多发区和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东川和晋宁县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作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确保实践教学形式多样,课堂实践包括专题讨论、师生异位教学、项目教学、随堂章节测验等,课外实践包括章节作业、小论文、实地调查、生产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二)“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云南农业大学“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系列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未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与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等。以上问题影响了本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予以解决。

二、“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的探索

在借鉴其他院校水土保持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校的教学环境,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出该门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如下: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学校及学生实际为出发点,组织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课上实践与课下实践齐头并进,组织开展与专业学习、课外科技有关的科研活动和生产实践活动。

(一)教学重点与教学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常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原理、布局、结构、功能特点、断面尺寸、CAD制图、建筑材料、稳定分析等内容,并且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一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水土保持工程相关的国家规范、行业标准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二是不断补充本学科的前沿知识,重视水土保持一些关键技术的应用,如水土流失区面源污染控制与环境整治技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水土保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三是以水土保持单位的实训项目作为教学实例,教会学生如何学以致用;四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注重流域或区域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将一些“生态”工程措施的理念与设计补充进教学实践中;五是以够用为原则,简化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只要学习在实际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即可;六是以开发建设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设计为重点,如拦渣工程、降雨蓄渗工程、临时防护工程等,鼓励学生开展相关实践学习。

(二)教学实践体系

上一篇界面交互设计

下一篇秋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