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一知其义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一知其义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一知其义也范文1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一样需要财务控制制度。有效的财务控制制度是保证企业生产与经营成果免受管理层、员工与其他人的违法行为和错误行为导致的不利后果的最后一道屏障。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因此应建立与其自身特点相符合的财务控制制度。本文分析中小企业财务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中小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在众多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致使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营私舞弊、违法乱纪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资产流失严重等。为解决好上述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必须从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入手,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增强财会人员监督意识。以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1中小企业财务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薄弱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生产经营过程中坐支、大额使用现金购物,借用银行账户,个人借款长期挂账而不清理的现象屡见不鲜。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生产或购置实物资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二是应收账款清收乏力,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形成呆账、坏账。三是存货失控,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收入的三倍以上,原因是重生产、轻销售、重产量、轻质量,管理混乱,白条抵库、质次价高。

1.2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低下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成本费用核算不实,控制不严,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在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往往片面追求利润,人为造成成本费用不实。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成本核算缺乏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料,企业内部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

1.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

1.4内部审计职能弱化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设有内审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行同虚设,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于是,各级管理部门更加有恃无恐,趁机钻了内部控制的空子。另外,内部审计机构职能的发挥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负责人的主观意愿。

2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业务性质特点各自不同,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并行之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组织结构,形成纵横联系的分工、协调、制约和监督机制。这样必然会堵塞漏洞,强化管理,减少违法违纪现象,防止贪污盗窃行为和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必然会使企业走上规范运作,持续、高效的健康发展之路。

2.1建立健全内控体系①建立组织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②健全实物资产控制制度,一是应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人员,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减少资产的损失;二是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中小企业可以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实施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提出建议,督促各个内控环节不断改进控制,增强规范内控制度与有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企业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的体系中去。

2.2切实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设计原则①政策刚性原则。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首先符合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然后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财务管理的要求进行设计。②账、钱、物分管原则。从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来看,严格贯彻账、钱、物分管原则是内控制度设计的重中之重。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手续办理,多人经手,共同负责,努力克服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及有关账簿的管理混乱现象,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③努力做到责权利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能和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可以把财务指标落实到单位和个人(采取直线制组织结构的指标可直接落实到个人),并赋予财务管理责任人相应的管理权限,根据履行职责的情况在年末进行考评,依据考评结果,分别给予物质、精神奖励或处罚。对于履行职责差的人员,一定要有追究责任的过程。④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并保持相对独立性与权威性。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包括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等。内部审计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该由企业最高层直接聘任,让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敢说真话、敢于坚持原则的员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无一知其义也范文2

一、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各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健全和强化小企业信贷部,充实信贷管理队伍,加强对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领导;国有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大银行在网点、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城市商业银行要按照市场定位要求,切实办成为小企业服务的主体。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要真正办成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小型企业入股,由人股人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股东服务的合作组织,对股东贷款可不实行抵押和担保。要积极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小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将在再贷款、再贴现和发行金融债券等方面予以支持;对目前暂时处于支付困难、但短期内有望扭亏为盈的中小金融机构,人民银行也可以予以一定再贷款支持。

二、改进小企业信贷工作方法。各金融机构要与小企业建立稳定的联系制度,设置专职信贷员定期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当地小企业生产、销售和资信情况,设置小企业档案和项目储备。依据企业用款总量、进度和发展需求,合理制定和下达资金营运计划,及时足额解决小企业的合理贷款需求。

要逐步探索建立小企业信贷评估、审批和贷款制度,借鉴国外信用评分办法,将小企业资信与小企业经营者个人信用相结合发放贷款。还要积极研究开发适应小企业发展的信贷品种,报人民银行批准后实行。

三、完善信贷管理体制。要根据小企业经营的特点,及时完善授权授信制度,合理确定县级行贷款审批权限,减少贷款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对有市场发展前景、信誉良好、有还本付息能力的小企业,要适当扩大授信额度,并可试办非全额担保贷款。对信用等级连续三年在ZA级以上的小企业的小额贷款,经严格的审批程序,可适当发放信用贷款。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办法,健全基层信贷员贷款管理责任制。在强调防范风险、明确责任的同时,建立相应的贷款激励机制,做到责权明确、奖惩分明。对不良贷款的历史成因要客观分析,对新增贷款要实事求是地提出质量要求。

四、积极支持科技型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各金融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产业发展政策,对科技型小企业推广技术成熟、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专利产品的项目,对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成果进行技术改造的小企业,只要还款有保障,要积极发放贷款支持。各金融机构要改变现行对科技开发贷款、技术改造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分别评审、发放的方式,在审定贷款项目时,可将上述各类贷款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运作规范、经营良好的融资租赁或设备租赁公司开展小企业技改设备租赁业务,金融机构可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适当扩大出口信贷业务范围,对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可以采用卖方信贷,也可在符合贷款条件的前提下办理买方信贷业务。

五、支持再就业安置工作。对有能力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小型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发放小额贷款,小额贷款的评估、审批、担保方式可适当简化、灵活;对下岗职工自办或联合创办的小型经济实体,只要企业属合法经营、有发展前景、自筹资金比例不低于项目投资额的30%,可适当降低贷款担保比例,贷款期限可根据企业的生产周期和还贷能力由银企双方协商议定。

六、支持小企业为大中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及参与政府采购合同生产。对为大中型企业生产配件或提供加工、营销等配套服务的小企业,只要有大中型企业的生产订单、合作协议或有效委托合同,大中型企业有担保或还款承诺,金融机构贷款条件可适当放宽,对其合法的商业票据和有效的付款凭证,金融机构要积极办理票据承兑和贴现。

配合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合同的投标,对中标的小企业,根据中标合同和企业生产进度,金融机构可通过账户托管方式酌情发放信用贷款。

七、支持商业、外贸及新兴领域企业的发展,适当扩大贷款的范围。对以仓储、配送、分销等为主要内容的物流服务型小企业,对为小企业销售和进出口服务的商业、外贸企业,只要有经银行认可的信用证、承兑汇票或以库存货物作抵押的,都可以给予贷款支持。对符合贷款条件,具有还本付息能力的旅游、城镇社区服务及音像、出版、新闻、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小企业,各金融机构也要及时发放贷款支持,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八、支持建立小企业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各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特别是小企业贷款评估、担保体系;条件成熟的地方,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设立小企业辅导中心,为小企业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提供必要帮助;要配合担保机构合理确定担保基金的担保倍数;对经社会担保机构承诺担保的小企业发放贷款,可适当简化审贷手续,贷款利率不得上浮。

无一知其义也范文3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日益重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技术设备、人员素质和工资待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教育部在《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这说明高校图书馆已不再局限于校内教学科研范围,而应扩展到其他院校、政府、企事业单位,这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也是时展的趋势。对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抓住机遇,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良好的用人环境,建立绩效优先的激励制度,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把服务延伸到社会之中,在社会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展示自我,这也是图书馆留住人才、培养和吸引大批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

2高职院校图书馆企业服务中的障碍因素

虽说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企业信息服务有利于自身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总体情况还不尽如人意,开展此项业务的图书馆还较少,服务不够深入,借鉴的材料也不多,基本都停留在表层上,且研究理论的多、实践验证的少。而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除高职教育本身发展历史较短、起步较晚以外,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企业服务还有以下几个不利因素。(本文来自于《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杂志。《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杂志简介详见)

2.1思想保守及服务意识不强到目前为止,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解放,仅仅把信息服务的眼光全部集中在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上,坚守着传统服务,而没有勇气走出校门,认为为社会服务不是本职工作,进而对服务企业的热情不高、市场竞争意识不强。这是制约企业服务的重要因素

2.2馆藏信息资源与企业需求不相适应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已成规模。但长期以来,文献资源都按照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开发建设,文献资源偏重于学术性、完整性、系统性。而企业作为生产经营机构,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市场监测、技术研发与管理、专利标准、科技情报、商品销售、国际市场等信息。相对于企业信息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信息适用性不强,还无法满足企业用户的需求,如不整合资源,图书馆是就很难获得企业的认可的。

2.3图书馆与企业之间缺乏沟通地方企业一般离高校较远,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了解不够。实际上,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融入,高职院校各方面的信息引擎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如校园网、一卡通等信息技术就成为图书馆特有的信息服务体系。而与此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图书馆思想保守,缺乏创新,隔绝了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势必造成图书馆与企业之间缺乏沟通而彼此不了解。还有一些图书馆也有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意愿,但面对众多的地方企业和庞大复杂的企业信息需求量,往往理不出头绪,找不到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而无从下手。

2.4图书馆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有限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馆员、图书情报馆员加入到高职院校图书馆队伍中。他们专业技能全面,熟悉馆藏资源,能有效地满足广大师生读者的需求。然而,对于企业来讲,他们所要求的是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目前对高职图书馆的服务结构体系来讲,还比较薄弱,与企业的交流不够深入,对企业信息情报处理,收集、整合资源不够迅速,知识服务能力还有所不及,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日常,很难真正融入到企业的信息资源、新技术服务中去,进而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

3高职院校图书馆为地方企业服务的对策

3.1转变观念高职院校图书馆要转变观念、主动走出校门,积极融入到为地方企业经济服务中去。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为本校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狭隘观念,树立“立足本校,走向社会”的现代服务意识,积极走出校园,融入地方企业经济建设中去。目前,有不少图书馆服务企业的态度还是坐等用户上门,用户委托什么就做什么,缺乏与企业客户的深入沟通,也不进行实地调研,无法及时向企业提供信息需求。对此,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做法就是把员工“赶出”图书馆,“逼”他们转型,把他们“从座位上连根拔起”,去中科院的各个研究所,与科研技术人员待在一起,实地、实时了解他们对信息检索服务的需求。现在,该馆已有60多位馆员转型成为信息处理专家,并在科研信息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对于起步较晚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更应主动走出图书馆,从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和时代使命出发,依附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的“密切合作,共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以点带面,主动从学院合作的中小企业入手,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最需要哪些信息、我们能为企业提供哪些信息,并根据企业需求提供有计划、有重点的个性化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企业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企业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

3.2整合资源开展企业信息服务对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讲,还是一个新课题,进展不够理想。要想这项工作有所突破,就要深入接触到地方企业当中。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最大区别就是其“职业性”,由此而生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而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院的文献信息集中地,最有条件依托“校企合作”这种特殊的“血缘”关系,深入地方企业调研,分析了解企业最需要哪些信息服务;结合本馆馆藏进行资源配置,订购地区经济信息数据库、国内外最新研究数据库以及行业研究报告、技术报告、情报专利等数据库。同时给合作企业读者办理图书馆借阅证,把企业读者引进图书馆,让企业读者能够享受到一般读者在图书馆所能享受到的待遇。此外,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应利用自身优势,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置统一检索平台,为中小企业及读者开辟信息服务专栏,设置行业专题服务导航,链接相关企业信息,扩充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向企业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促进地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

3.3提供个性化服务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在人才、经费、资源、技术设备等方面获得了收益,为图书馆开展企业服务提供基础。目前,大多数地方企业还不太了解图书馆,缺少主动向图书馆要求服务。对此,图书馆要主动走出校门,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以及高职院校聚集的师资力量和专家学者,向企业传播信息资源,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扩大和提升图书馆为企业服务的影响力。而对于以“校企合作”为纽带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借鉴国外科技信息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逐步建立起中小企业信息保障中心。例如美国的“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日本的“中小企业情报体系”等,解决地方中小企业信息需求的难题。此外,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要组建一支良好的图书馆信息服务队伍,联合本院各系部学科带头人、专业学科专家、各企业信息技术人员组成课题攻关、成果转化服务队伍,在涉及相关课题研究攻关时,学科带头人就成为信息服务队伍中的核心“攻题者”,是克服自身不足的有效途径,向企业开展个性化服务,实现校、企、图3方共同发展。

4结语

无一知其义也范文4

[关键词]物资贸易 客户关系 服务质量

客户关系管理牵动着企业的命脉,是物资贸易企业在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在客户关系管理中,除制定相关的客户关系管理战略及细化客户关系管理程序外,不可或缺的是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企业提升服务层次是物资贸易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打造以打动客户的心为宗旨的服务已然成为物资贸易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一、客户关系管理:物资贸易企业的竞争力基础

客户在物资贸易企业中占据着核心资源的地位。物资贸易企业同客户之间关系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如何扩大客户占有率来开展。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都要以“客户为中心”为理念。例如,市场环节主要是力求潜在客户的获取,销售环节主要促使一些潜在客户显现其消费动机。再就是服务环节,该环节致力于使这些潜在客户成为有效客户。服务质量的层次决定着有效客户的忠诚度。处理好物资贸易企业同客户之间强有力的关系才能使企业有生存的可能。

自物资贸易市场在中国兴起以来,它不仅受国家或者地区宏观政策的影响,且各种经济因素对其也会产生较大影响,促使其具有多变的特性。物资贸易企业时刻都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更加灵活多变的买方市场。企业争取新客户的成本会不断增加,维持客户高层次的忠诚度难度也日益增加。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市场中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企业间传统的贸易模式。尤其是物资贸易市场,电子商务的出现使该市场中某企业的客户转向竞争者的成本大大降低。面对市场的多变,企业要准确定位客户的需求,加强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如何打动客户的心及维持客户的忠诚度这一问题就成为了物资贸易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进而凸显高服务质量层次对物资贸易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客户关系管理的症结:缺乏高层次服务质量

随着物资贸易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中客户关系管理也日益成熟。随着科技的进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正逐步升级,以便于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然而,现代物资贸易的客户关系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服务质量问题也是诸多问题中最重要而且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1、重视客户,忽视服务

在许多物资贸易企业的客户管理工作中,客户一直作为企业制定战略的首要出发点,而却没有建立起以最大化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服务战略。企业的客户指标只关注暂时的客户发掘和获取,而不关心客户关系的培养,忽视运用高层次服务打造坚韧的客户关系。企业的销售部门只负责其专职工作。销售人员为了达到获取客户的目的,且深知其服务态度决定了能否达成目的,销售人员会尽可能用最好的服务对待客户。然而,客户与其签订合同后,发现还需要分别和仓储、运输、质量异议的一系列部门联系,而其服务态度远远比不上销售人员。客户在购买之后才发现服务并不能像当初销售人员的描述那样,因而对企业感到失望,这样的客户必然失去。这种常见的现象是由于企业的服务流程没有严格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去设计实施,而是各部门从各部门自身的利益出发的结果。在短期内,企业可能达成其目标,却没有考虑到和客户建立长久的关系,忽视了对客户实施高层次服务。

2、传统服务理念未完全转变,现代服务理念未完全形成

物资贸易中的服务理念是指在客户管理过程中所进行的服务活动的主导思想意识,反映着对服务活动的理性认识。同其他市场的服务理念一致,物资贸易市场中存在的传统服务理念有两种:一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单纯奉献型服务理念,另一种是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经济型服务理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物资贸易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传统服务理念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求,逐渐被淘汰成为必然。为了满足市场和企业对服务的需求,现代服务理念的不断发展也是大势所趋。现代服务理念认为企业服务竞争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要又要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但,自改革开放以来,物资贸易市场跟随我国市场经济一起在探索中前进,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一整套合理体系。尤其是物资贸易市场在客观关系管理中的服务理念还处在一个摸索期。总之,传统的服务理念还没有被完全打破,现代服务理念没有完全形成。

3、低素质引起低层次服务

服务的低层次是指企业的产品的低层次,一般是由于服务员工的素质缺陷所造成的服务的低层次及服务体制存在的不合理性。许多物资贸易企业在其人力资本的投入上存在很大不足,而且容易忽视员工的各方面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员工的素质培养。当企业员工面对客户时,他们的低素质必然会引发客户的不满。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的发展就会举步维艰。因物资贸易市场中存在的服务低层次所带来的企业服务不到位而引起的各种纠纷屡见不鲜。对物资贸易企业而言,想要拥有充足的客户和良好的市场占有率,必须能提供稳定的、高层次的服务,而提供稳定、高层次服务就必须是着力于升级服务层次。升级服务层次需要多种资源相互配合,而且资源之间的整合也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办法,这些资源的寻求以及管理办法的开发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总之,物资贸易企业想要摆脱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低层次服务的现状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三、客户关系管理的完善:提升高层次服务质量

综合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服务经济,把优质高效的服务意识落实为具体的行动,企业的管理才能按照预期的方向向前发展。开创物资贸易中客户关系管理的新局面,必须突出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而且创设物资贸易中客户关系管理的新模式尤为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完善和发展的今天,物资贸易中客户关系的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必然需要与时俱进。现代管理学说认为,企业的经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打动消费者的眼,第二个层次是打动消费对象的脑,第三个层次是打动消费者的心,突出服务理念的核心就是要打动消费者的心。基于此,笔者根据物资贸易市场的特性以及物资贸易过程中客户关系管理的需要,提出了以下提升服务层次的建议。

1、树立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是经营决策的基础,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指导思想,而管理创新则是企业成功的根本。长期以来,传统的经营理念总是以赢得现有市场占有率为目的,所采取的营销策略通常是以广告、促销、价格和全员营销为主。从发展的角度看,当企业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了自己的经营平台和经营市场以后,更需要一种崭新的营销观念。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经营理念,做到从客户需求的

角度出发,以“突出服务”为主线,做好服务品牌建设,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思路,提升服务能力。

2、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做好中间人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物资贸易管理理念一直以客户为中心,以最大化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物资贸易公司面对着产品供应商和产品最终消费者,如何在两者之间做好媒介,搭建生产厂家和客户之间进行良好沟通的桥梁是物资贸易企业做好中间人的首要目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产品供应商和产品最终消费者,可以开通物资信息网站,加大网络宣传的力度,通过网站增强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提品供求、储运等信息。

3、学习成功经验提升服务层次

综合国内外提供优质服务的成功企业经验,笔者发现和修正服务低层次的有效做法有:第一,制定合理的服务标准。通过制定明确具体的服务标准,可消除顾客的对服务层次的模糊感,从而使服务得以量化。如果达不到标准,企业可迅速从中发现服务的低层次。第二,加强服务监督机制。在如今的买方市场中,客户投诉是企业发现服务低层次的又一重要来源。但是,由于出现诸多无效投诉的情况,许多客户即使遭遇低层次服务也会选择忍耐。有关服务监督部门应加强服务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促使物资贸易企业履行好自己的服务义务。第三,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支持。企业通过设立免费咨询电话或者通过建立“处理服务问题中心系统”,进而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第四,在企业内部宣传服务恢复理念。服务恢复就是对服务低层次进行修正和提升,就是要妥善处理客户在遭遇低层次服务后可能出现的愤愤不平的行为。

四、结束语

随着当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物资贸易企业要正确认识与理解服务在其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能够准确定位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服务战略,这样才能在众多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物资贸易企业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客户当作企业的核心资源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在物资贸易客户关系的管理中注重强化服务的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王爱林:实施服务满意策略提高商业企业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05(11)

无一知其义也范文5

关键字:财产 建立 资产清查制度

一、企业财产清查的概念

财产清查是通过对各项资产的实地盘点以及对各种债权、债务的查核,将一定时点的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核对,借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二、企业财产清查的内容、要求

(一)货币资金的清查

库存现金的清查。通过实地盘点的方法?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再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进行核对?以查明余缺情况。

银行存款的清查采用核对法,即将开户银行对账单与本单位的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进行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在清查过程中?查找双方未达账项的余额、并据以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清除未达款项影响,以便检查双方有无差错,并确定银行存款实存数。

(二) 存货的清查

存货的清查是指对库存材料、在产品、产成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的清查?清查方法主要采用实地盘点方法。首先将材料物资账簿上的数量、金额填在存货清查表上,然后根据账存数对材料物资进行实地盘点,账实差额作为盘盈、盘亏,对盘盈、盘亏金额要分析产生的原因,做出单独说明。

(三) 固定资产的清查

固定资产的清查,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将固定资产明细账的记录情况与固定资产实物一一核对,包括明细账上所列固定资产的类别、名称、编号等。在清查中发现固定资产盘盈或毁损,还要查明该项固定资产的原值、己提折旧额等。如发现固定资产盘盈,要对其估价,以确定盘盈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估计折旧等,据以编制固定资产盘亏、盘盈报告单。

(四)应收、应付款项的清查

应收、应付款项的清查,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的清查,清查一般采用同对方核对账目的方法。

清查时,首先将各项应收、应付的往来款项正确完整地登记入账,由财务部向往来单位发函证,如对方单位核对无误,应在函证上盖章后退发出单位;如对方发现数字不符,应在函证证明不符原因处签章并注明金额后退回发出单位,或者另抄对账单退回,作为进一步核对的依据。发出单位收到对方的回单后,对错误的账目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按规定方法加以更正,最后根据清查结果编制“往来款项清查报告表”。

三、 企业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般企业常用的财产清查方法包括:

(一)实地盘点法。一般适用于机器设备、包装物、原材料、产成品和库存商品等的清查。

(二)技术推算法。一般适用于散装的、大量成堆的化肥、饲料等物资的清查。

(三)抽样盘存法。一般适用于数量多、重量均匀的实物财产。

(四)函证核对法。一般适用于委托外单位加工或保管的物资。

四、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方法

为了反映和监督各单位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和运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同时开设“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和“待处理财产损溢一一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两个二级明细分类科目进行核算。财产清查的结果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也不同。在会计实务中,可以按照下面的情况分别处理。

(一) 财产物资盘盈的核算

例:某公司在财产清查中盘盈X材料50000千克,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经查明属于材料收发计量错误。该公司的会计材料如下:

(1) 批准处理前

借:原材料 50000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一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0000000

(2) 批准材料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一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50000000

贷:管理费用 50000000

例: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账外机器一台,估计重置价值为10000元,已提折旧4000元。 账外固定资产经批准后转销。该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并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1)批准处理前

借:固定资产一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10000

贷:累计折旧 4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00

(2)批准处理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一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1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000*25%) 1500

同时: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000-1500) 45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4500*10%) 45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050

(二)财产物资盘亏的核算

例:企业盘亏材料1000元,属于额内损耗。其会计处理如下:

(1) 批准处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000

贷:原材料 1000

(2) 批准处理后

借:管理费用 1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000

例: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设备一台,账面原值10000元,已提折旧8000元,经批准后转销。

(1)批准处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2000

累计折旧 8000

贷:固定资产 10000

(2)批准处理后

借: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 2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 2000

小结:财产清查结果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资产盘盈

当企业盘盈各种材料、产成品、商品等流动资产时,应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经有关机构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等科目;当企业盘盈固定资产时,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无一知其义也范文6

[关键词]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随着安然事件和世通公司案件的发生,企业内控引起全球企业空前关注, 2010年财政部颁发了配套指引对内控制度体系进行了规范建设。财务控制是企业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财务控制建设的必要性及发展过程,又如何规范和评价呢?

一、 我国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的建设不规范、执行不到位。为了追求利润,忽视风险评估,职责和职权不分;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不够健全,使内部控制失效;对执行内部控制没有具体的奖惩标准,领导也不重视,连基本规章制度也没有,执行结果的好坏都一个样,最终导致内部控制虚设,出现风险损失自然不可避免。

(二)财务制度建设滞后。由于制度缺陷,企业本身的宏观和微观风险不断加大,许多企业通常是在违法违规的事情发生之后才采取补救措施。

(三)财务部分制度不切合实际,执行流于形式或难以实施。对普遍存在的现实不加考虑,反而在制度上明令禁止,但实际操作中又行如默契,使规定形同虚设。部分制度形式化现象时有发生,制度往往得不到落实。许多规章制度束之高阁,灵活性讲得多,原则性讲得少,以种种“理由”加以变通和回避,甚至视内控制度为绊脚石,对某些规章制度视而不见,这也是企业改制和经营过程风险增加、发案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四)对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运作缺乏足够监督,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很多企业都成立了内审权构,但其监督效果却不如人意,内审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二、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规范和评价

(一)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审计指引》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完善企业内控环境,优化内控管理。内控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是一种氛围,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影响企业内部各成员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作用的基础。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首先应当注意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1、主体的全员性。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事项控制目标的过程。首先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要实行独立董事制度,适当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要明确董事会内部分工,设立包括审计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价格委员会等在内的各项专门委员会,从而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其次要提高制度执行者的态度与素质。内部控制系统所设置的各个岗位,必须物色精明强干、训练有素和具有责任心的人去承担。按照具体责任和职能的要求培训人员,以提高每个职工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最后要建立一套激励考核机制,促使制度执行者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2、目标的全面性。有效落实和明确考核评价的目标,评价结果要进行记录和报告。有了考核责任人,责任人如何评价内控效果得有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企业管理的手段和基础,也是有效落实责任、有效实施财务控制的必要条件。为了各项具体业务目标进行财务控制,企业必须对涉及各项财务和业务活动责任的相应依据和标准加以明确的规定,并进行规范检测和校正,便于考核责任人考核财务控制的目标。

3、管理方法全程性。内部控制方法和理论要相结合,形成一套适合企业的管理方法,它按照组织流程结构展开,利用科学手段,保证企业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可靠性和合规性大目标的实现,最终服务于企业战略。

(二)强调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对风险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主旋律之一。风险影响着每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也影响其在产业中的竞争力及在市场上的声誉和形象。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与控制。加强筹资风险控制。企业的财务结构,筹资结构,筹资额及期限,筹资成本,偿还计划等都要事先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考核,关健是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护适当的水平,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这一手段获取财务杠杆收益,提高自有资金赢利能力,同时要注意防止因过度举债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加大,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加强投资风险控制。无论是债权股权还是长短期投资,企业都有要进行可行性并根据项目和金额大小确定审批权限,预计可能出现的负面及对策。减少应收账款引起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应当制定客户信用评估休系,确定信用授权标准,规定信用审批程序,进行信用实时跟踪。加强合同风险控制。对立合同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监督和违约措施的控程序,防止因发生法律纠纷而导致的企业诉讼。

(三)设立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存在于组织所有职能的各个层面,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关键在于落实。1、明确个岗位职责分工控制。要求根据企业目标和职能任务,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工作机制。同时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 。2、授权与批准内控。首先授权内容清晰,其次要明确授权批准程序,最后要建立必要检查制度,促进业务顺利开展。3、财务系统控制。 企业应根据《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国家系统的财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财务师制度,明确财务凭证,财务账薄和财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财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实行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财务师报告真实、完整、准确。4、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完善出入库手续。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妥善处理清查中发现的问题。科学建立档案保管制度等等。5、内部报告控制。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增强内部管理信息。6、绩效考评控制。企业科学的设置预算管理程序,对照预算指标,投资回报率、安全生产目标等业绩指标,期末进行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

(四)加强内部信息传递。重视信息系统在内控中的作用。信息系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处理与外部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的相关信息。首先,加强公司员工的沟通。其次,注重管理层与主管部门等外部沟通。最后建立内控统一的信息平台,将分散业务整合在一起,使管理者能全面掌握企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