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琪的礼物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麦琪的礼物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麦琪的礼物作文

麦琪的礼物作文范文1

这是美国着名的作家欧·亨利的一部作品。讲的是美国一对年轻的夫妇德拉和吉姆,在圣诞节为了给对方买一件称心如意的礼物,费尽心思。可是他们太穷了,根本就买不起一件像样的礼物送给对方。不过他们有两样引以为豪的东西:吉姆的金表和德拉的秀发。吉姆的金表是他祖父的遗物,典雅、精致,可以让世界上任何男人羡慕不已。德拉的头发则可以让世界上任何一个女人自叹不如。最后,德拉决定卖掉自己的秀发为吉姆买了一条银表链,而吉姆则卖掉了心爱的金表为德拉买了一套精致的梳子。虽然他们互赠的礼物并没有派上用场,但这种夫妻情深、互敬互爱的做法让我感动万分。

我坐在窗前一边细细地品味着故事里的感人情节,一边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爱同样也渗透在我的生活中,但似乎又缺少了什么……慢慢地,我明白了,我们生活在一个爱的世界,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循循善诱的严格师爱,同学们的友爱……我们得到的太多,回报却是少之又少。

如果我们能在拥有爱的同时,也能献出自己的爱,相信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麦琪的礼物作文范文2

火光柯罗连科

孪生兄弟刘书通

把耳朵叫醒潘炫

在水星附近豆豆

婷婷不当小木偶李祖明

"五员大将"写文章李友元

弗格森考队员王晋

智慧窗李庆社

呱呱小喇叭

双语木屋

大老鼠与小老鼠广东第二课堂(小学生版) 肖刚

小松鼠吃水蜜桃叶其臻

捉弄李旌玮

小蜗牛睡着了李诗颖

小芒果的愿望严映娴

雾曾烈康

我们还在一起李斯年

现场招聘会廖璐珊

和爸爸说说心里话袁晓

圣诞节的礼物阿骋

抗日烽火中的童年谢钟若

年少不失鸿鹄志张骋

纸条一新爸爸来了以后……chanys

纸条二请不要再拿我和别人比孟云

司马光砸缸新编于昌伟

小画家陈金葵,夏明慧

亚运倾情胡桓诚

彩云追月岳晓菲

为亚运起舞广东第二课堂(小学生版) 张诗琪

梦想成真何凤初

10000米长跑王俊焕

我们的"风之队"李浩锋

亚运会环保"羊"家族刁小容

嗨,我是乐羊羊麦茹茵

善良莫里克·卡列姆,阎颖

一首诗的诞生高洪波

别人谁都不晓得路卫

海带水城威尼斯姜尼·罗大里,任溶溶

兔子的胡萝卜

我的朋友我的书

马颢宁的闪亮作文本

妹妹,对不起!杜曼宜

螳螂授徒记向宇洋

滑滑板林艺

童年的菜园李月婷

小钉子潘盈盈

珍惜丁悦容

我让乌龟『冬眠付小豪

想象力大比拼肖筱薇

晶莹童心如何写洪黎霞

请按顺序来彭腾金

魔鹿刘先平

大海的怀抱陈茵彤

第一次出省游钟文宇

重游延安张加乐

五月的骑士赵振江

淘小子"圆梦真"饶竞红

大象也能拍录像广东第二课堂(小学生版) 杨先碧

深海生物华美装饰徐娜

用心去体会生活——读《爸爸、妈妈、我和她》梁斯蔚

读《和猪奶奶说再见》何璐希

把郁闷丢在风中俞和军

神奇的符咒北京洋洋兔漫画公司

人小鬼大刘罗锅蔡文泉

流溪河边的爱心小书坊张家瑜

变色龙蒋楚立

见习"小掌柜"谭植安

家庭演唱会严烁

快乐的一天简韬毅

军训的滋味黄菁

豆芽观察日记宋彦文

小小跳蚤市场杨弘

作文大实话

看木偶去张黎明

show显自我,放飞梦想广东第二课堂(小学生版) 明素珊

画画范思韵

我在才艺展示中成长罗君萍

家访的记忆周晴

牛娃儿许智睿

小胖胖石丽媛

麦琪的礼物作文范文3

一、寻求规律法

要备考语文,一定先要分析高考试卷的结构、题型、考点和命题规律,做到“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抬头看路”,这样才可以把握重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备考,指导好学生的复习工作。纵观近几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卷,字形、标点已不再作为选择题单独出现,而是放在作文中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别留心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错别字,将它们整理出来,让学生进行听写,引起他们的注意,以期改正;拼音、成语,题型稳定,每年必考,对它们的复习锁定在常见的易错上,剔除生僻不常用的,减轻学生负担;名句名篇默写为四选三,高中为主,初中为次,初中的默写备考又可以或抓古文或抓古诗,而不需面面俱到;语用题一般有两题,一题为常规题型,另一题为创新题型。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扩展、压缩、仿写句式、选用变换句式、图文转换等常规题型的复习,同时让学生多读、多看一些创新题型的练习,做到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至于作文,广东高考作文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在审题上不为难考生。从2007年的“传递”到2011年的“回到原点”,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命题一般以短语为主,命题的导向一是日益重视让考生面对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写体验、体悟,二是重视考生思辨能力与对哲理现象的体验、体悟,其次,广东高考作文不跟风,更力避社会的热点,而从社会生活更广阔的视觉进行命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常规的应考作文训练中,要把短语类作文训练好,另外可以再训练一些新材料作文。要多做写作思路的训练,拿到一个作文题,要能从几个角度来构思。同时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生活现象,养成对生活现象体验、思考、认识的好习惯。

二、技巧点拨法

语文也有做题的门道,有做题的方法规律。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可以让考生在语文学习上少走弯路,使自己的语文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高三语文教师就是要尽可能地总结出做题的方法规律,授予学生“渔”,让学生入其门,从而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比如文言文阅读题,可分三步走:1、通读全文,把握大概,这一步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读懂六七成即可;2、细看题目,研读字词,落实最后一道选择题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题文对照,还可帮助理解原文;3、再读全文,加深理解,逐题解答,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做纠正。

三、科学记忆法

语文是一门记忆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师要向学生适当灌输一些科学记忆的方法,以求做到事半功倍。1、及时复习。从记忆角度看,遗忘是我们人类最正常的现象。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也就是说要养成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若复习间隔时间太长了,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这时复习的知识感觉好像是新知识似的,那么复习起来就会“事倍功半”。懂得这一规律,就要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2、反复记忆。越是基础的东西,越是重要的知识点,越要反复。3、巧妙记忆。记忆有许多技巧,如关键词记忆、联想记忆、比较记忆、形象记忆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记忆兴趣,激发其读书热情。

四、拓展延伸法

高三的复习课如果仅仅是做题、讲题,教师照本宣科地讲答案、讲技巧,那学生是会感觉枯燥、乏味的。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觉得高三的复习课可以在习题上适当做点拓展延伸,这样效果会更好些。例如:“忧”其中的一个义项是指父母的丧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们可以讲讲古代的“丁忧”制度,告诉学生,丁忧就是指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孝三年的制度,如果已经回家丁忧,但期限还没满就紧急召回朝廷的,称为“起复”。丁忧的对象是“古代有官职的人”,平民们死了老爹老妈是没有丁忧一说的,就叫平常的“守孝”。文言文除了讲字词翻译,还要讲古代文化现象,这样学生才听得进去。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可以讲作家,做到知人论世。例如做阅读题欧・亨利的《心与手》,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作品《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提起这个人,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明确他是美国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特点是善于制造悬念……通过对做题材料的拓展延伸,学生的听课热情高涨了不少,也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五、板块轮动法

我们可以将高三语文教学内容的各个专题看成是一个个板块,如:正确辨析常用汉字的读音,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正确使用熟语,辨析修改病句,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从授课角度看,高三上学期主要是专题(板块)训练,高三下学期主要是套卷训练。在进行专题(板块)训练时,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只讲一个专题(板块),学生易疲劳,老师也很辛苦,早也备课,晚也备课,且由于训练单一,月考成绩总是不理想。针对这种现象,采用“板块轮动法”。比如高三补课一开始,我课堂上讲练的是文言板块,早读、晚修安排的是成语板块,即“以讲知识点为主的板块”与“以读为主的板块”交错进行。当然,每星期还要有作文训练。这样每星期都有三个板块在互动,避免单一训练带来的疲劳;早读、晚修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复习能力,效果良好。为什么成语板块与文言板块要交错进行呢?那是因为现存的成语中保留有很多古义,我们在讲文言实词时可以借助成语释义。

六、“一减二加”法

平日里,总能听到不少语文教师埋怨,这些内容我不知强调了多少遍了,可一考试学生还是不会,你说气人不气人,为什么我的付出与收获不能成正比等等诸如此类的抱怨。是不是老师课堂上讲得越多,效果就越好?是不是学生大搞题海战术,成绩就能提高?当然不是。我们要做的是把时间适当留些给学生,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做出有针对性的准备。教师不包办代替,就像艺术中的“留白”,以求达到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效果。多年来我坚持采用“一减二加”法。“一减”指教师减去讲课时间,坚持“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看书读懂的不讲,讲了再多也不明白的不讲。

七、检测落实法

高三的复习备考必须扎扎实实。踏实、扎实、落实,永远是取得胜利的不二法宝。如字音、近义词辨析、成语、病句、背诵默写以及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等都以积累为重,要扎实学习,落实到位。近年来我校生源素质下滑,很多学生极不自觉,懒于记忆,也包括现在实验班的一些学生。因此,检测就显得非常重要,要与读背同步进行,要保证班上绝大多数学生能过关。如果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过关,该次检测就视为无效检测,要调整读背范围,重新测试。就拿本学期说,我安排每周有三个测试系列:星期二是拼音和文言文测试,星期四是熟语听写、默写,星期六是课文默写过关。做到有早读就有测试,有测试就有批改。根据批改结果,有的学生还要进行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重默,直到学生过关为止,这样才可起到一个让学生高度重视的作用。

麦琪的礼物作文范文4

但在专题读写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专题随意化。专题的确定往往是由教师随意指定的,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二是读写割裂化。读写结合点模糊,读与写不能形成交互关系。三是方式单一化。学生在专题读写中往往各自为营,缺少深度汇谈与沟通。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对专题读写缺少系统性、关联性的思考和把握。因此,我们提倡在专题读写中引入共生教学的理念,协调好专题读写中的种种关系和 矛盾。

一、协调多组关系,确定合适专题

共生教学反对极端与片面,提倡诸元和谐。在确定专题时,我们应该综合考量多方面的关系,从而确定最合适、最有价值的专题。

协调好课内教材与课外读物的关系。教材文本富有教学价值,但篇目较少,仅凭教材来教,学生所吸收的营养终是有限的;如果完全抛弃教材另立专题,又会与课内学习脱节。我们主张将课内教材与课外读物创建关联,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1+x”式,即以教材中的某个专题为核心,采用“抛锚式”方法,勾连若干篇课外文本;第二种是“1×x+x”,即重新组合教材文本,形成一个新专题,并在此基础上勾连相关课外文本。

协调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我们所实践的专题读写,是指向写作的语文学习活动,所以在确定专题和选择文本时,应尽可能兼顾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让学生既能获得思想认识上的提升,也能获得写作形式方面的启迪。实践证明,内容与形式融合式的专题读写训练,效果更为明显。举例来说,我们在学习教材文本《紫藤萝瀑布》时,曾开展咏物散文的专题读写,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花草树木,同时习得咏物散文的基本写法。此后,我们推荐了这样一组文章:季羡林的《马缨花》、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蒋勋的《叶子》、贾平凹的《落叶》、丰子恺的《杨柳》、李存葆的《雪野里的精灵》、洛夫的《一朵午荷》、晨义的《叶子时期的梅》。学生在这一专题的学习中,趣味盎然,读写进步明显。

协调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确定读写专题时,教师的读写趣味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一方面,教师的读写趣味有利于专题读写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的读写趣味可能远离学生的读写趣味,仅凭教师趣味所确定的专题难以激发学生的读写热情。因此,在确定读写专题时,教师应做好学情调查,考虑到学生读写兴趣的养育。有时候,也可以从学生流行的读物或阅读倾向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读写专题。

二、根据读写共生类型,寻找训练结合点

专题读写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是读写分离,即读写之间没有建立有效关联。教师在专题读写中往往只是确定专题、提供文本,而没有在读写之间做有效具体的指导。在英语语境中,读与写的“合作”关系,少用“connection”(结合)这个词,而多用“integration”(介入)一词。“介入”比“结合”更能体现读写之间互促共进的融合关系。专题读写的要义在于打通读写关隘,以读引写,以写促读,从“读写结合”走向“读写共生”(读写互相介入)。

那么,如何实施“读写共生”?我们要明确是在写作教学的语境中讨论这个概念的。因此,“读写共生”中的“读”是“为写作而读”而非“为阅读而读”,而“写”既作为目的,也作为手段。在厘清了这些概念之后,我们可以来探讨读写共生的几种类型。

积累型读写共生。这是以积累写作素材、思想观点或文章图式,以读书摘抄、仿写等方式进行的读写共生。如西交大苏州附中马萱同学反复阅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好读书笔记。每次阅读她都提炼、增加一些话题,并在相关话题下添加具体内容,最终她的读书笔记涉及三十多个话题,对这本书进行了细致的爬梳剔抉。

主题型读写共生。这种类型的专题读写着眼于阅读内容、思想感情等人文性层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认识,提升人文素养。比如,我们可以组织“最后的挽歌”专题读写,将教材文本(如《品质》《断魂枪》《说书人》《鉴赏家》等)与课外文本(如路翎的《英雄的舞蹈》、汪曾祺的《戴车匠》、白先勇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完成探究性写作“‘最后一个’的文化价值”。

范例型读写共生。这一类阅读着眼于读物的形式特征,是为了揣摩、掌握范文的格式进行的仿写训练。比如,我们可以将教材文本《最后的常春藤叶》与欧・亨利其他几篇经典小说如《警察与赞美诗》《二十年后》《麦琪的礼物》等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仿作小小说,体现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

反应型读写共生。它要求读者对文本内容有充分而深入的理解,采用分析、鉴赏、品味、引申、感想等方式撰写读后感、文学短评等。比如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一道试题,要求学生阅读四篇作品,然后完成相关练习。这四篇作品是李国文的《白居易的粉丝》、杨扬的《4年前和奥巴马的邂逅》、邢建榕的《历史与记忆》和任凭的《传统油画过气了吗?》。后面有一道题是用这四篇文章组成的一个报纸副刊版面,让学生给版面取一个名称,并阐述构想,800字左右。

这四种类型的划分,是为了使我们更好地找到读写共生的结合点,在具体的专题读写过程中,我们不一定只限于一种类型来处理。有些专题既可以作为积累型、主题型,也作为范例型或反应型来处理,如此灵活使用能进一步发挥专题读写的综合效应。

三、组建读写共同体,促进深度学习

美国学者凯恩夫妇在《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一书中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三个要素,其中一个是“放松的警觉”。放松的警觉,是高挑战、低威胁的一种心理状态,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挑战、低威胁”就是给学生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可将学生组成读写共同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处于“高挑战、低威胁”的学习状态中,激发读写兴趣。如徐桦君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怎样写作真情作文”的项目写作时,将主课题分解成五个子课题,让五个小组围绕各自的子课题开展研究,再进行小组汇报交流。这种深度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且有利于知识的主动建构。

组建读写共同体,有利于师生、生生在和谐共生的状态中促进深度学习。在组建读写共同体时,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对当前专题读写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组织者。这类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读写的行为因素,其主要教学方式就是布置任务、督促学生读写等。(2)评判者。这类教师对学生的读写过程不做干预,而以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反馈作为主要教学方式。(3)指导者。这类教师在专题读写教学中发挥着较强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读写过程中有较多的指导。(4)旁观者。这类教师对学生的读写完全放手,以“无为”的态度听任学生读写行为的自行发生。以上四种角色是根据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及行为所做的大致分类,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这四类教师角色均有其局限。

麦琪的礼物作文范文5

【关键词】教材 教师 学生 渗透 情感教育

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大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学习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另外,由于在不少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中,它的重要性远远不如各门专业学科,所以现今的中职语文教学可谓步履维艰。但是中职学生较少受到应试的压力,在情感空间有更大的自由,所以不妨利用情感这一优势因素,在渗透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了教材、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因素,并进行整合,取得了喜人的效果。

一、利用好教材这个知识宝库

(一)对教材中的经典篇章进行发掘和升华

在教材中找准发力点,也就是那些情感洋溢、激动人心的经典文章,让人粗略一读就能触碰到作者的心灵。在各类文体中,诗歌是最富有情感因素的,每一行激情涌动的文字,每一声纵情的诵读,都让人情不自禁地与作者共鸣。我在诗歌《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的教学中,就比较充分地发掘了文本的情感力量。这首诗是作者根据自己在汶川抗震救灾一线的所见以及强烈的感触而写的,通过描绘七张脸,借战士、医护人员、教师等有鲜明特征的人物在救灾中的精神体现,传达出作者强烈的内心感受“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为了在感情方面充分蓄势,我先以中学老师张米亚舍命救两个孩子,而牺牲后手臂被锯掉这一个感人的事迹来转入汶川抗震救灾这个时代大背景。借助英雄事迹的感染力,引导学生怀着深深的敬意去通过文字细细端详这一张张蕴含中华民族大爱情怀的脸。并用多媒体展示救灾现场的各种画面,使学生对相应的章节理解更到位,感触更深。在诵读环节则通过教师的领读、学生的齐读和伴随背景音乐的分角色诵读,层层深入,让师生的情感逐渐融入文章的基调,最后达到升华。

另外,一些经典的小说也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力量,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比如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二十年以后》就讲述了失散二十年的好友相聚后,身为警察的吉米让人逮捕了沦为罪犯的鲍勃,我启发学生根据各种细节描写去赏析人物,他们慢慢地感受到鲍勃对友情的珍视,并对吉米在情与法之间的正确抉择深感敬意。

(二)对教材进行课外延伸

中职语文考试基本上由教师自主命题,学生在摆脱了初中时代的那种繁重的应试训练后,有更多的精力去汲取语文的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把教材向课外进行延伸,拓宽学生情感的视野,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作者、主题或文体等为支点向外扩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涉猎相关内容。比如在学习汪国真散文《随想二则》这一课时,我向学生介绍了他的诗集、散文集,一起品读了他的代表作《年轻的潮》,并且简要介绍了他在书画和音乐方面的成就,学生都十分羡慕他的多才多艺,更是佩服那种勤奋的求知精神。在学习了欧亨利的小说《二十年以后》,我不仅与学生简要回顾了他的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还介绍了另外两位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和契诃夫,引导学生从三人的生平以及作品去体察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时代气息。自从打开了这扇通向课外的学习之门,学生的课余生活少了几分烦躁,多了几分宁静和专注,图书馆和教室里多了埋头看书的身影,有的学生还用手机上网浏览名著和观看影视,不少人还主动找到我交流读书的体会。

二、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一)教师积极投入情感

中职语文课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在操作和实践性等方面相对处于劣势,单纯靠程序化的教学只会让这些原本基础就差的学生跌落到初中时期的厌学状态中。但是语文课堂也是一个特殊的情感载体,教师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去发挥,可以借助教师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从而完成课程的目标。以情动情,在感动学生之前,教师必须让自己被感动,否则,任何丰富的表情和语调都是苍白无力的,学生更不可能被感动。在备课过程中要潜心钻研教材,从文字的层面逐渐深入到对中心的把握以及与作者的灵犀相通,并且在多次阅读中记下自己的细微体验。有了充分的情感积淀,在教学的过程中内心感受就会油然而生,表情和语调等显得更加贴切,掌握好能够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的契机,引导他们置身于浓厚的情感氛围中,想作者之所想,看作者之所看,与文本和作者的心灵相融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课堂中融入教师的人生内容

有的课文比如随笔之类,形式比较松散,学生不仅较难把握内容,而且对比较抽象的中心也不容易理解。教师如果能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加以补充,就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使情感更加真切。我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这篇散文之前,询问过几位学生,他们能看得出作者表达的是不愿虚度年华的郁闷情怀,但却对那些诗意的描写理解得不够具体、形象。我找出自己从小学阶段到现在的一些珍贵照片,其中有小学毕业那一年与小伙伴的合影、初中时与实习老师和同学那难忘的瞬间以及在实习学校与少男少女们亲切交流的情景。经过整理后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清晰地打量每一个成长阶段的我,并允许学生猜测或评价他们的老师是怎么度过每一分成长时光的。在学生展开遐想和讨论之后,我平静地告诉大家:“我之所以今天能站在这个讲台,也是靠自己长久的努力换来的收获,大家或许预想不到在今后的日子里将如何度过每一分时光,但是老师的人生经历已证明了时间的价值,为了每一个明天更精彩,好好珍惜和抓紧时间吧。”后来,许多学生在作文里谈到了这一节课,有的回想到自己的过去,有的设想自己的未来,有的去询问父母的成长轨迹试图从中受益……在授课过程中加入教师本身的内容,并不需要刻意准备,有时是灵感的迸发,有时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和疑问,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乐意还原一个最真实的自己。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情感教育的最终实现还得通过学生这一主体,而情感氛围的营造是最好的催化剂。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营造情感氛围,我在教应用文写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招聘启事中常常会出现的非专业要求,比如“善于沟通、诚实、主动、有上进心”等,让大家对此各抒己见,为什么用人单位都爱加上这么一个看起来没有技术含量的条件?到底我们有多少人现在已具备了这些要求?应聘者符合这一条件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看到学生的热情正从讨论中慢慢散发出来,我引导他们分别从企业以及员工的角度来度量这一条件分量的轻重。一个员工具备了诚实、上进和善于沟通合作等良好的人文素质,会与他的同事团结协作,整个企业也会运作得更好,员工们从中得到丰厚的回报,会更有幸福感。反之,如果某位员工品质不好,甚至心理过于偏激,可能会导致破坏企业或者伤害同事生命等惨剧的发生。不少学生领悟到,原来认为读中职学好技术就行,不用学文化课,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只有学好文化课,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性格,自己所学的技术才能真正为社会所用。

也可以通过唤起学生对共同经历的回忆来营造氛围。有一次指导作文之前,我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感受讨论交流大家在广东实习的情况,课堂里充满着各种酸甜苦辣的人生体会,虽然大家意见不一,但却有一个共识:这次与社会的接触不仅给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它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激励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克服困难,学好本领,把握灿烂的明天。

(二)诱发学生的个人情感因素

由于学生在出身、智力、性格、气质、才能、志向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不能简单一刀切,还应做到有针对地诱导学生个人方面的情感因素,因材施教,一个赞美的微笑、期许的眼神、肯定的点头,都会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力量。林业班有个男生,性格十分腼腆,在课堂上不愿回答问题,可是却能够安静地写写画画,从不干扰他人学习。我起初提问的时候,他闭口不言,我宣布说他已经有答案了,只是不喜欢用说的方式表达,于是建议他写在黑板上,学生们一致赞成,他不好拒绝大家的好意,就认真地写了。他的字确实不错,我说这种无声的语言更有它的美感和魅力,大家也要像他那样把字练好。同时指出,课堂上的发言是不可缺少的练习口头表达的途径,毕竟在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不善言辞的人往往会碰壁受挫。在肯定他的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让他在建立自信的同时能够接受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在后面的课堂中,我给了他一级渐进的台阶,可以先把自己的答案写在纸上,再把相应的课文部分念出来,最后再慢慢地根据自己写的来说。经过多次鼓励和引导,他慢慢多了几分自信,后来不用写就能直接发言了,在平时也能主动与同学交流了。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对个别学生加强情感教育。比如在学到秦文君的散文《我们是一家人》时,我让一位男生说一说自己离家的感受。这位男生已经在社会呆了一年,后来才读中职,平日花钱无节制,还抱怨家里不关心自己。他看到这个小女孩在短暂脱离家庭生活的遭遇和感受后,深深佩服她的独立精神,后悔自己没有细腻的心思,体会不到父母的苦心。我顺水推舟,借此启发他:“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如果等到父母老了才明白就太迟了,自己既然明白了家人的重要,就不该有抱怨,而要学会独立,少让家里操心。这位学生课后找到我,说他刚给家里打了电话,感受到父母的惊喜和宽慰,保证自己一定会慢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因此教师在情感教育中对学生的教导、评价都应以激励为主,让学生们在看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之余看到老师对自己的严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教师的肯定、严厉、信任下向更好的方面发展,正确面对自己的成功失败以及别人的客观评价,同时加以一定的肢体语言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良性发展的教育方式。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渗透式情感教育,既是解决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困境的一剂良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 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还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师生的一切活动中,只要唤醒了学生埋藏在心底的情感和愿望,中职语文课堂一定能恢复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张鑫蕊. 论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2]严明,张晓书. 情感教育:梳理与反思[J]. 教育探索,2005(01):103-104.

[3]肖雯. 情感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饮料营销策划

下一篇体验馆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