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少儿绘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少儿绘画范文1
西山小学梁肇淦
少儿绘画创作辅导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一环。正确地进行少儿绘画的辅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造作性思维。反之,辅导不当,还会抑制和妨碍学生美术学习的发展。以下大体分三个阶段谈谈如何开展少儿绘画的辅导。
一、注意观察,收集素材,展开想象
少儿绘画创作的过程,其实与成人搞绘画创作过程大同小异。在创作前,
都需要深入观察与了解生活,目的都是为了收集创作的素材。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细心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细心观察生活,观察事物。善于发现有意思的内容,新奇有趣的事物。学会观察并不是看看而已。熟视无睹,其意思就是看惯了的东西,如果是漫不经心的,也像没看见一样,在脑子里没有印象,没有记忆,所以要学生学会观察,就要引导他们主动地有目的地去看,去分析,去留心和记忆,回想生活中的事物或其中的过程、细节,绘画创作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辅导少年儿童绘画创作,收集素材时,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命题创作。这首先要引导学生相对集中一点,有目的地观察、记忆、为自己的绘画创作收集所需的各种形象,并可以通过画速写或画记忆画来收集有关的素材。例如“可爱的祖国”这一主题,范围较大,我就引导学生以小见大,细心观察家乡的变化,观察美丽的校园,鲜花盛开的公园,繁华的街市,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商店等等。通过观察感受和记忆家乡的美来体现祖国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绘画“可爱的祖国”这一主题画的兴趣。对有关科幻题材的主题创作,不能到实地或实景观察,就让学生通过搜集有关的书本材料,或观看有关的电视、录像、电影等。二是自由绘画的创作,没有特定的主题,需要鼓励学生在平日生活中善于观察,留心周边的事物。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思考把平常的事物通过想象变成不平常的画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展开必要的想象。这种想象是有了“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感而发。告诉他们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开始,有时观察到的具体景物不一定理想。这时,可以加工改造,把它画漂亮,包括造型和色彩。也可以放大、缩小或取舍。有时还可以把没有生命力的东西画成有生命的样子,当然还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进行艺术加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二、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构成画面
有了充分的“感知材料”,并能展开想象,接下来就是进入画面构图的阶段。这一阶段很关键。尽管少儿绘画作品的构图没有成人作品那么严谨。但花心思布置画面,设计出“巧”的构图,与随随便便画上去,画面效果就大不一样。正如有人这样比喻,布置构图就像布置房间一样,一个房间总不能把家具塞满就了事。正确的应该是想想哪些家具摆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做到既实用又好看。所以,下笔前让学生想想,把画的内容分布在什么地方最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哪些地方画主要的东西(就是主体部分),哪些地方画衬托的东西(就是背景),哪里应该留出空白,为什么?想好了再下笔。平时,我碰到两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一,是一些学生以为画得越多东西越好,整个画面画得满满的,没有透气的地方。反之,另一种作画不够大胆,所画的物体既小又少,画面空荡荡,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克服。让学生明白,只有把画里要画的东西都画到最合适又好看的地方,才算画出完整的画面。画构图不要一下子画好,需要引导学生反复修改,在画的过程中,不断补充有意思的东西,去掉多余的或可有可无的东西,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我曾辅导本校一位学生创作《下棋》,开始,这位同学不仅画了下棋对奕的两位小朋友,而且在旁边还画了几个小朋友,周围还画了不少的景物。我觉得这幅画面松散、主体不突出。因而引导这位学生在构图上舍去其他人物,重点突出两个对奕的小朋友,周边适当加上一些与画面有联系的东西。这位同学听取我的建议,并把横构图改为鸟瞰式的竖构图。使画面很有特色,对奕的两位小朋友表达得生动有趣,突出了画面主题。结果这幅画还获得全国性的少儿书画赛金奖。
三、大胆用笔,大胆用色,以色达意
构思好画面,画好构图,最后当然是完成作品阶段,这一阶段是决定性的阶段。因为有了好的构图,并不等于有了好的作品,画面效果主要看完成作品的阶段。如果用笔用色不当,会弄巧反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出不了好作品。
在辅导学生完成作品时,首先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因“画”制宜,即根据绘画创作内容,选择适宜的画种及绘制方法,有的内容宜用国画,有的内容则宜用水彩或水粉,有的宜用纸版画制作等。这种“适宜”,只是从画面效果考虑而已,例如画有关雨天题材内容的画,选用水彩或国画的画法,容易表达出水迹淋漓的感觉。二是因人制宜,即根据学生喜欢及掌握画法程度来考虑,有的学生喜欢画水彩、水粉、有的既喜欢画国画,还有的喜欢制作纸版画。少儿绘画创作辅导,应围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展开,并要细心的“导”。作画时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用笔,如果作画拘谨、放不开,就不可能出奇制胜,出不了好的效果,如果反复涂抹还会损害画面效果。所以,整体要画得大胆,局部及细节要画得精妙,力求做到大胆用笔,细心“收拾”。最后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少儿绘画范文2
关键词:美术教育;少儿;绘画情感;实践
一、美术教育中激发少儿绘画情感的意义
美术教育教学是培养少儿审美能力,提升少儿学习能力,引导少儿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美术教育中,激发少儿的绘画情感,是提升少儿美术学习的一个途径。
通过激发少儿在美术知识学习中的绘画情感,首先最重要的,是能够激发起幼儿学习美术,学习绘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兴趣的培养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和入门。激发少儿的绘画艺术情感,是情感教学的一个途径,通过情感的唤起,让幼儿从内心的感情中对美术学习,绘画学习有不一样的认知。很多孩子在少儿时期对于各种课程的学习比较有排斥心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少儿学习的质量,对于少儿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实现都是不利的。当前,针对少儿学习的标准和少儿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少儿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兴趣培养和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激发之间联系紧密,因此通过美术教学中对少儿进行情感激发,能够更好地辅助少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融入学习环境,并萌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此外,激发少儿的绘画情感,也是从内心提升少儿绘画思想,培养美术思维的一种方式。美术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掌握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要端丽一种美术思维,绘画是一种艺术,艺术中贯穿着思想,如果艺术的思维思想匮乏,绘画者就不容易创作出更好地作品。因此,美术教学培养少儿的绘画情感,激发他们对绘画的热情和情感,是提升他们创作水平的举措,也是保障少儿绘画过程中,有更加优秀的作品的途径。
二、美术教育中少儿绘画情感激发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美术教育中,激发少儿的绘画情感对于培养少儿绘画能力,提升他们的美术学习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是美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的整体课堂设计等,都存在着激发少儿绘画情感能力不足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教师不重视少儿美术教学中绘画情感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少儿绘画情感的培养需要教师来引导,具体的少儿绘画情感培养的效果,需要教师来衡量,并且直接能够反映在绘画作品上。当前,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很多教师对于少儿绘画情感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师对少儿美术能力的培养更加侧重于绘画基础知识的培养,培养幼儿掌握绘画笔法,绘画色彩搭配以及总和绘画能力的提升等。所以,教师对于少儿绘画情感的培养重视程度有限,少儿自身缺乏对绘画情感思考的意识,长此下去,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学生能够被激发的绘画情感会被压制,绘画的能力也会受到制约。错过了少儿时代的绘画情感激发培养,未来的少儿美术教学面临的的情感激发压力也会增加。
(二)教师课堂课堂设计缺乏情感激发途径
在少儿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少儿的绘画能力进行培养,特别是艺术情感的表现,艺术思想的升华,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小对少儿开始发掘,而对少儿美术能力发掘的过程,就是教师激发少儿绘画情感的过程。如何实际的做到对少儿绘画情感的激发,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
当前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很多少儿美术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设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少儿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由于教师课程的设计缺乏积极的激发途径,导致了少儿很少有机会通过美术绘画课程的学习发散自己的绘画情感。教学设计对于教学成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少儿美术教学中,教师没有能够较好的对少儿绘画情感进行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教学设计的水平较低,教学的方法比较传统,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突出展现绘画热情和表达绘画情感。所以,这种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也是少儿美术教学工作的重点。
三、美术教育中少儿绘画情感的激发措施分析
美术教育对于少儿美学思想的培养,审美意识的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美术教育中,对于少儿绘画情感的激发还存在不足,少儿绘画情感的表达受阻,未来,如何做好少儿绘画情感的激发,提升少儿绘画情感的表现力,是美术教育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的内容。
(一)提升美术教师对少儿绘画教学情感激发的重视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美术教师对于少儿情感培养情感激发发挥着引导作用。当前很多少儿教师不注重对少儿的情感激发,在教学中不侧重于对少儿的情感培养,这是不对的。
未来,学校要加强对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关注度,给与少儿美术教师更多的机会掌握更加充分的教育手段,提升少儿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在少儿美术教师的教学思想培养方面,要更加侧重对美术教师教学思想的提升,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少儿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美术教学中绘画情感对于少儿未来美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美术教师才能够在未来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方面更加侧重对对少儿的绘画情感培养,这将更加有助少儿绘画情感的表达和激发。
(二)教学内容设计从兴趣入手
培养少儿绘画的情感,在教学手段方面需要教师深入研究,特别是兴趣教学,对于少儿绘画能力绘画情感的激发是非常重要有意义的。学生在少儿时期,对于社会事物的兴趣度比较高,因此,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抓住少儿的兴趣点对他们进行美术教育和绘画培养。例如在上课过程中,动物是少儿更加感兴趣的事物,但是常见的小猫小狗等动物对于少儿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在兴趣吸引力方面的力度比较薄弱。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绘画一些不常见的动物,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绘画过程中还可以穿插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内容,更好地吸引少儿参与到绘画课程,并且从中激发他们的绘画情感。动物绘画方面可以选择企鹅,孔雀等不常见的动物,这样,可以放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凭借自己的印象和认识去绘画,教师可以辅助一些相关的小故事,这样能够对幼儿更有吸引力,激发他们的绘画情感,更好地将情感凝聚在绘画过程中。
(三)教师要在教学中强化对幼儿的引导作用激发绘画情感
教师对于少儿绘画情感的激发发挥着主动的作用,针对少儿绘画情感激发不够充分的问题,未来,少儿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对少儿的绘画情感的引导,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将绘画情感激发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将教学设计的内容与少儿绘画思维和绘画情感结合起来,提升绘画情感激发在教学设计目标中的地位,更加全面的对少儿情感激发提出全面的设计方式。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方式,加强课堂的教学沟通,这样一方面凝聚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跟着教师设计的思路去表达绘画思想,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迸发出绘画思想,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成果,这需要教师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寻找更加广泛的渠道来实现。
结束语
美术教学贯穿于少儿教学的始终,未来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更加重视对少儿绘画思想和情感的激发,同时,设计多种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拓展少儿的绘画思维,更好地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佩营.美术教育中幼儿绘画情感激发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4,08:148.
少儿绘画范文3
天空晴朗,阳光明媚,今天我们又迎来了盼望已久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
看,太阳公公向我们微笑,微风轻拂一张张笑脸,小树向我们招手,大地向我们祝贺;听,小鸟在向我们歌唱,唱出了我们喜悦、兴奋的心情。啊,我们多么幸福,多么自豪呀!
在这幸福、快乐的日子里,尊敬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老师们,不辞辛苦,从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节日,向我们带来了节日祝贺,让我们以少先队员崇高的队礼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也代表xx学校全体少先队员向全国少先队员以及全世界的少年儿童表示节日的祝贺!
同学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建设的的后备军,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党和国家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我们的发展,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配备了优秀的教师队伍,教育我们学知识、学做人。社会和家长期盼着我们,希望我们成为遵守社会公德、掌握科学知识、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栋梁。为了不辜负他们期望,我们要努力进取,学习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少年时代这宝贵的时光,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敢于探索、敢于创新、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党和人民,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少年儿童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年龄,我们要走好每一步,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要远离网吧、不到各种娱乐场所玩耍,不留怪发行,不穿奇装异服,始刻注意人身安全,让家长放心,让老师放心,做一个勤奋好学,勇于进取的好学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积极的贡献。
尊敬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辅导员老师,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需要一代思想进步,知识丰富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寄予了殷切期望,我们全体少先队员一定刻苦努力,不断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祖国的明天回更加美好。
少儿绘画范文4
一、二元化社会交叉集成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角色定位交叉集成
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特定的角色定位。人的物质属性决定了人的社会角色的唯一性,因此每一个人都只能以这个唯一的角色参与社会活动。现实社会的物质关系和社会环境使得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接受和强化自己的社会角色,并且按照自己的角色定位融入社会。
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的社会,任何人随意的起一个或几个虚假的网名就完成了网络社会的出生认证,继而参与网络社会活动。网络社会的无规则性和去物质化给青少年的网络活动带来了随心所欲的便利。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2.56亿,占整体网民的41.5%,青少年已经成为了网络最重要的受众群体。
青少年一方面在现实社会真实的履行着现实社会赋予自己角色的社会职能,同时作为一个网民他们又以虚拟的身份参与网络社会的各种活动。在交叉集成的二元社会青少年自如的切换着自己真实与虚拟的双重角色。
(二)空间维度交叉集成
现实社会是一个立体的、有质感的多维空间。个体生命所必需的全部物质和精神的需求都是通过真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实现的。在这个立体的多维空间里,社会关系是、也同时是双向或多向相互作用的。青少年身在其中深切的感知和体验着现实社会的多维物质空间和立体的多元社会关系,从而逐渐形成了他们自己丰富生动、全方位、多层面的社会关系。
网络社会是一个平面的社会。网络社会把生活空间和社会关系都变得及其简单明了。青少年面对屏幕用虚拟的身份就可以完成其在网络社会各个层面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网络社会单项平面的社会关系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安全开放的平台,使他们可以摆脱现实社会纷繁复杂的多维立体关系和社会规则的约束与束缚。他们走进网络社会如同进入无人之境,“跟着感觉走”是他们在网络社会的真实写照。
当下的青少年已经是一个往来于立体多维的真实社会和平面单向的网络社会的自由使者,他们在二元社会轻松穿越、游刃有余。现实与网络社会交叉集成,共同伴随和见证着青少年的成长,演绎着这个时代青少年的成长故事。
(三)社会文化和文化视域交叉集成
现实社会总是按照社会的需要和希望培养着青少年,用一系列的社会规则规范着青少年的成长轨迹。现实社会强调的是主流文化和正向的价值理念、行为道德、意识形态以及优质的社会信息,尽管这样的教育初衷是为了给青少年营造一个远离成长污染的健康环境,但不可避免的也使青少年的文化接受受到减缩,文化视野收到遮障。同时现实社会还由于受到了地域分割、时空界限、传播手段的局限,使得青少年的文化视域相对狭隘。
网络社会是一个多元广域、没有边际的社会。在这里各类文化一应俱全、各种信息包罗万象,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正能量与负能量、文明与俗陋等等交集交汇。这些对正处于求知欲强烈散发时期的青少年来说可谓别有洞天、充满了无限的诱惑。青少年在网络社会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面对屏幕,宇宙大千尽收眼底,而且网络所具有的强烈的时代感和高端技术,也不断刺激和撞击着青少年追求时尚和潮流的感官神经与心理需求。网络社会满足了青少年对一切未知事物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青少年在现实社会受到主流文化和正向教育的耳濡目染,同时在网络社会又受到多元广域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潜移默化。尽管社会文化宽严不济、文化视域宽窄有别,但却是同时同步的作用于青少年。二者交叉集成,诠释着青少年成长的文化视域和文化情怀。
二、二元社会交叉集成影响青少年成长带来的社会问题
(一)青少年对二元社会兼容吸纳是整体性问题
青少年在现实和网络交叉集成的二元社会中成长,无论是真实与虚拟的角色定位、立体与平面的空间维度还是宽窄有别的文化视域和文化情怀,都使得当下的青少年比起以往的青少年来成长体验更加多元而广阔。但是这种交叉集成的影响,也容易使青少年对自己的社会角色产生调节错位、存在空间产生维度错配、文化影响产生落差错乱。从而影响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社会关系处理、社会责任担当以及社会文化认同,使得他们把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某些社会体验亦或分割、亦或重叠、亦或混淆,对他们的人格定型产生双向性和双重性的影响,继而给青少年带来社会认知上的模糊与价值取向上的迷茫。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段,这一年龄段的他们心智尚未成熟,缺乏选择和判断的能力。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主流文化、正向信息欣然接受,同时也不排斥网络社会的非主流文化和不明导向的庞杂信息。他们会把在现实社会中的成长烙印带进网络社会,同时也会把在网络社会中的体验痕迹带到现实社会。青少年把在二元社会中的所见所闻兼容吸纳,把在二元社会中的各种体验混合夹杂,最后必定会在他们物质存在的现实社会以真实的方式释放出来。这将是今后青少年成长的整体性常态问题。
(二)二元社会影响使现行的青少年教育视野出现盲区
以往的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成长接受的都是显性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社会的舆论导向、行为规范、文化知识等都是通过学校和家庭的细节教育与指导、通过青少年的身体力行实现的。显性教育让整个教育过程立体全面、可触可感,社会教育全程陪伴青少年的成长。同时也使得社会、学校和家长能够及时的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即时修正他们成长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
网络社会对青少年的文化影响是隐性的。青少年用虚拟的身份在开放的网络上活动,网络文化、网络空间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他们的关注点、参与度等都是了无声息的。青少年在网络社会自主活动、自行成长,自我成熟。现实的显性教育弱化,网络的隐喻影响增强。青少年的成长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教育的视线、使教育视野出现了盲区。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越来越强大,在隐匿的网络环境下,网络隐喻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还必将会更加凸显。这也是当下现实教育的无力和茫然所在,是社会、学校和家长的焦虑和担忧所在。
三、从容应对青少年成长的新常态
(一)用包容的心态对待青少年的文化接受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赖于科技的发明和创造。互联网的横空出世革命性的颠覆了传统社会延续数千年的社会形态,给人们到来了全新的价值理念和生命体验。网络的开放性与便捷性、虚拟性与隐蔽性、多元性与广域性、即时性与交互性、平等性与共享性等都使得青少年在网络上能够开阔视野、丰富想象、拓展才智、彰显个性、放飞思想、实现自我价值、释放剩余能量,因此它一经问世就受到了青少年的热烈追捧,青少年以极大的热情拥抱了互联网。
青少年的选择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未来。现实社会也当以极大的包容接受青少年的选择。我们应该清醒,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不可逆转的,社会也不再是过去那种单一的、原生态的社会,而是一个科技主宰的社会。互联网使得青少年的一切生活学习所需,都可以同时在现实与网络、线上与线下即时的、交叉的、秩序的进行和完成。现实和网络已经没有了孰轻孰重的区别和非此即彼的互斥,它们交叉交汇、兼容并存,深刻的变革和更新着我们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理念。因此我们不能苛求青少年像祖祖辈辈一样一成不变的只在现实社会中上下求索,而是应该接受并相信他们在这个现实与网络交叉集成的二元社会里也同样能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二)用全新的教育理念适应青少年成长的新常态
少儿绘画范文5
少儿美术教育心理认知开放式教学
少儿美术教育在整个美术教育中起着启蒙化的作用。从以往的教学模式来看,主要是以“教会学生绘画”为核心,实际上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角色,包括其身心的特点、创作潜能等方面。本文正是对这些问题展开了一定深度的探讨。
一、基于少儿心理认知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
少儿由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在探讨少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切实地关注该群体特殊的心理机制。这也是笔者在开办“佳美”少儿艺术室过程中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的结论。
综观历史上关于少儿美术心理学研究情况,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及罗恩菲德的绘画发展理论可知,它们均关注到了儿童画在整个未成年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地位。在皮亚杰、罗恩菲德等学者关于儿童心理学说的启示下,英国心理学者里德完善了“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将其分解为“涂鸦期”“线描期”“叙述的象征期”“叙述的写实期”“视觉写实期”“压抑时期”“艺术复活期”7个步骤,并构建了关于儿童绘画发展的“直线型”模式理论。
从笔者执教于“佳美”少儿艺术绘画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少儿阶段,基础性的训练必不可少,但需要掌握好“度”。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美术价值需要通过科学性的个体经验所证实,即使是对于儿童所处的低龄阶段而言,也要将其具有主观性、偶然性、个体性的经验符合科学化的合规律性。由于少儿普遍存在着好玩的天性,作为教师引导者,则需要加以引导,在满足少儿以绘画为游戏的心理的基础上,也要有意识地融入关于绘画的技能与技巧。毕竟,少儿的绘画技能尚未成熟,需要正确地加以指导,才能够既满足少儿游戏的心理的同时,也能够对他们的绘画技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二、兴趣与专业相结合的少儿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绘画的少儿而言,由于思想上尚未成熟,他们更多地需要在兴趣的指引下去学习他们所喜欢的科目。如若只是在家长一味地强制下去学他们所不感兴趣的内容,那么可能得到的结果势必适得其反。这一点在幼儿的兴趣教学中显得尤其突出。基于此,笔者在开班伊始就制订了相应的工作计划,针对该年龄学员的身心特点配备相应的教材,在上课的过程中,以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有机地融入一些关于绘画的技能技巧。由于少儿接受能力有限,笔者在传授教学知识的时候,并不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而是潜移默化地逐渐深入地灌输一些技巧。
笔者在每次的主题绘画课上,借助于视频、图片等媒体手段来营造学习的环境,以促进少儿学员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并进而展开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正是在这样兴趣与专业相长的教学模式下,围绕着造型提高、兴趣培养这两项任务,笔者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并开设了与之相适应的一些课程,例如,儿童画、水粉画、陶泥课、写生课、手工课等。同时,笔者也充分地利用好节假日的时间开展了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创作活动。
三、自由、民主的开放式教学机制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的确,对于少儿来说,在有意识地向他们传授一些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到孩子们的创作潜能。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体制之中,美术的教学观念体现更多的是教会学生绘画,甚至强加灌输进一些成年人的绘画思想及其技巧。这样并不能达到很好地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本身所具有的自由化的特点,进而可能抑制少儿的绘画创作的潜能。因此,笔者采取自由、民主的开放式教学机制,并通过给出课题加以引导将孩子们的认知通过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实践证明,笔者的这一教学理念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认同。在2011~2012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尽量放手,让少儿学生自己亲手绘画,教师不手把手地进行执教。从教学的成果来看,孩子们也的确能够画出优秀的作品。现以2012年2月11日画室《青蛙》一课为例展示学生作品。
其中,上述图一、图二为小朋友08年2月的作品,图一是老师演示图像资料,介绍青蛙的相关知识,生活习性,结构特征后孩子根据理解自己创造的青蛙形象,画面虽然在构图、用笔等方面还不足,但是体现出孩子对青蛙的认知,图二为教师示范后孩子完成的作品。图三、图四为7岁小朋友的作品,图三是演示图像资料后,学生照青蛙图像资料完成作品,图四为教师示范后学生完成作品。
笔者认为,在教学途径上,可以采取一些新式的教学方法,例如,示范法(包括局部示范法、欣赏示范法、幼儿自我示范法以及师生共同示范法)、情景再现发现法、心灵感悟体验法以及实物人形模特法;在教学评价机制上,也可以采取多元主体的评价法,例如,幼儿自评、幼儿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等。
四、强化学校与家庭互动的反馈作用
在学校,教师主要的职责是起到指导与点拨的作用。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由于幼儿的自控能力不够强,需要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采取了相应的学校-家庭互动的措施,即通过制作家长联系卡的途径,定期地与家长进行互动沟通,及时性地得到相应的反馈意见,同时,还能够通过展开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弥补教学中的沟通不足,加强与家长互动,从而对幼儿学生掌握绘画技能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并及时地加以解决,指导学生提高绘画的水平。
从上述可知,少儿美术教育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对少儿的心理有比较大致的了解,制定出与之相符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稳步地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同时,应该注意到兴趣与专业技能的双向培养,在这二者之中寻求得一个平衡点,采取自由、民主的开放式教学机制,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作潜能。
少儿绘画范文6
少儿美术教育 想象力 心得 思考
少儿美术教育是少儿美术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块内容,也是少儿在以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长到两岁至三岁之后就开始喜欢涂鸦,这是天生的,先天性的,也就是所谓人的本性。不管他会画或者是不会画,总喜欢涂,总喜欢构线,一根长长的线构画了他很多在里面的故事人物。这时孩子还不会使用文字来表达,但是他会用涂鸦的方式表达他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只要作为家长愿意去倾听,就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在其绘画的涂鸦阶段似乎没有天才与非天才之分,孩子在涂鸦中不规则的线条和不成形的色彩,往往使他们兴奋与冲动。这些混沌、重复的、毫无驾驭能力的绘画在孩子眼中就是创造,从而使孩子感到创造的成就感。
然而,通过笔者在多年少儿美术的教学中的一些观察发现:当今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许多因素对少儿美术教育影响较大,比如教师因素、家长因素等。本文将对这些因素进行简要探讨。
一、教师因素
在影响少儿美术教育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因素尤为重要,因为教师在整个少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承担着“教”这个重要的角色,教师水平和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教学质量,乃至影响少儿今后的成长发展。一名合格的少儿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绘画功底,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懂得和关心少儿的心理的发展。否则,如果教师采用片面的教学方法,将对少儿今后的成长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英国当代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曾说:“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进而增进其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少儿美术的教学活动中应重在挖掘孩子们无限的潜能和想象力。老师在讲解时应以鼓励孩子们绘画兴趣为主导,不要过多的讲究美术专业知识,如技巧和用色等,应强调一个“像”字。如果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将使孩子的潜能或想象力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美术兴趣。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下应该启发孩子所有潜力,让所有喜欢画画的孩子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因为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我们用各种形式去发现,去激发,用实践来启发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画画中感受到童年时期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学校及以后的生活中充满信心,充满对画画的浓厚兴趣,喜欢上丰富的生活,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此外,教师除了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绘画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和想象力外,还应注重孩子们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比如在上手工课的时候,由于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几乎不承担任何小的劳务,所以,上完手工课之后都不知道清理好桌面等,因此,在上手工课的课程中,可以利用孩子们对教师的敬畏来要求孩子们在上完课之后要做好桌面的清洁整理,然后才能给予表扬。这样能培养孩子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养成爱卫生的习惯。
二、家长因素
家长是孩子们生活成长中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们最为亲近的人。家长对于孩子们美术兴趣的培养也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不管学什么,兴趣最重要,它是推动最有效力的内部动力之一,可以引领少儿进入任何一种学科领域并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们绘画兴趣的培养,而不应该盲目的“追崇”,也不应该一味地把培养孩子的画画作为一项必备的特长,作为今后升学加分的工具。
家长切忌不可把培养孩子的美术兴趣和能力作为一种“时尚”,看见周围街坊邻居同学都在学,或者看见有些孩子画的画很漂亮,又或者是家长自己哪方面特长比较薄弱,让自己的孩子去学,总是拿着别人的孩子和自己孩子做比较。例如,“你看看那位同学画的真漂亮,画的真像,用颜色用的多漂亮”等一些伤害孩子幼小心灵的话。有些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已经厌倦了,有些不太喜欢画了。家长着急来与笔者沟通,笔者会开始问问少儿自己内心的想法,然后给他们开导、鼓励、信心。有的孩子是学习科目太多,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来消化。而有的孩子根本不喜欢画画,是家长逼着来学的,这样笔者会劝导家长让孩子暂停一段时间学画画,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多考虑一下是否真的对这个爱好感兴趣。
家长应该要协调教师与孩子以及课堂之间的关系,使教师、家长都要重视起兴趣在少儿美术教学中的作用,采取更多更好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兴趣,促进少儿的健康成长。绘画是孩子心灵的表现,也是他们在成长中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想象和创造力表达着人之初最美好、天真的情感。艺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使人吸收前人很多优秀文化,激发其创新意识。家长应该在少儿美术教育的活动中与教师一同让孩子们展现其天真、活泼的童真,同时,让孩子们充分发挥其聪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少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如何激发起孩子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正确的辅导方式至关重要。笔者在给学生讲解时会抓住儿童心理,关注他们的一些内心活动、生活动态、兴趣爱好,以及每个孩子不同性格特点。在黑板上示范时,会举很多例子,用边讲解边讨论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完成,要求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以及喜欢的东西、爱好不一样,给他们进行不同的讲解、不同的肯定与鼓励,发现他们的长处优点,激发和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而在用色时,也会发现很多不同,有些儿童喜欢深色,有的喜欢用漂亮浅色欢快的颜色,而有的喜欢一直使用一个单一的颜色等情况。这样在用色的课堂里,笔者开始让少儿大胆地用色,不要问老师用哪个色,自己喜欢用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这样一节彩色课之后,就会发现不同学生对颜色有不同的爱好和敏感度,以便在今后的上课过程中,根据不同孩子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讲解。
四、结论
少儿美术教育是少儿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块内容,通过对少儿进行美术或其它艺术门类的教育,能有效提高少儿眼、手、脑的协调性。少年儿童从小接受美术教育,这对其健康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从事美术的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本着重在启发的原则,综合平衡少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对孩子们的影响,对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进行正确的培养,把心思多放在如何激发少儿的创作潜能上,如何提高辅导水平上,使辅导方式多样化、趣味化、有效化,而绝非盈利化,以求的一时名利。只有这样,才能使少儿美术教育在真正提高少儿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鹤.论当代少儿美术教育[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 18(S): 225-226.
[2]岳海波.少儿美术教育之我见[J].其他学科教学,2002,(19、20): 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