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巴金的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巴金的家范文1
1、主要写的是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2、《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为《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
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先后完成的长篇小说有《死去的太阳》、《海底梦》、《砂丁》、《春天里的秋天》、《雪》(即《萌芽》)、《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在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代表了他此时创作的最高成就。30年代,巴金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集有《复仇》、《光明》、《电椅》、《抹布》等。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涉及的生活面也很宽。它们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倾诉了民众的呼声。
(来源:文章屋网 )
巴金的家范文2
高明度客厅――宝宝的夏日乐园
客厅是宝宝夏日的主要活动场所,高明度的客厅能带给宝宝活力与清爽的感觉。其实不必大改造,花小钱也能让客厅凉快起来哦!如更换一些居家用品,加一张平织地毯或换―个抱枕,注意选择的面料要比较凉爽哦!
色调:蓝白、海洋、明亮度、宁静
更换策略:为提高客厅明亮度,建议在色调上选择高反光的色系,例如白色、粉蓝、粉绿;而在材质上适宜选择轻柔型的,例如纸质、纱质、玻璃或者半透明。
更换重点: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通常建议把夏季客厅装扮的重点落在沙发、窗帘和灯3处。
・沙发 如果你家选择的是布艺沙发只需要给它换上一身清爽的夏装就可以啦!为达到和谐又有层次的效果,沙发和靠垫最好选择同色系,但是明度不同的颜色,例如沙发是深蓝色,那么靠垫最好选择浅蓝色,反之亦然。
・窗帘窗帘不宜过于厚重,以妨碍我们享受阳光。建议夏季选择透光度高的窗帘,不完全阻断室内和户外的光线交流,当阳光照射在窗帘上时还可以反光从而增加客厅的明亮度。更可以选择两种颜色不同的高透光度窗帘,通过色彩的叠加来制造美丽的窗台效果。
・灯夏季的灯光主要是为了烘托夏夜的气氛,例如,白色纸质的灯罩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般来说,更换灯罩时可以从灯罩的颜色和材质两方面考虑。
舒爽卧室――宝宝的仲夏夜之梦
舒爽的卧室必须满足这样的条件:给宝宝满足宁静的睡眠,良好的透气环境,以及舒爽的触觉感受!夏季炎热潮湿、闷热。如果所使用的被子和枕头透气性差的话就会容易闷热出汗,从而造成睡眠质量的下降,因此夏季卧室的更换方案最重要的是考虑如何增加寝具的透气性。
更换策略:夏季舒爽卧室更换的重点集中在被子和枕头上,建议依据其的材质来选择。
・凉爽被子 夏季一般都习惯开着空调睡觉,如果不盖被子容易感冒,因此在夏季我们建议选择透气性强,保暖度2级的被子。被子的保暖度和透气性主要取决于内填充。具体选择保暖度1级或2级时,需要考虑睡眠时卧室的温度和自己主观对冷暖的感受。
儿童床蛰加有凹凸面支撑,可以增加皮肤接触面的空气流通,比平面的透气更好,不容易长痱子!
酷爽浴室―――宝宝的清凉皇国
宝宝都爱玩水,如果浴室酷爽舒服,宝宝更是乐而忘返了。夏季浴室更换的重点是配合夏季凉爽风格的浴室纺织品,当然安全也不可忽视。
更换方案:夏季浴室的更换主要考虑围绕浴缸的部分,例如:浴帘和防滑垫,当然,浴巾、沐浴乳等小件也可以带来不错的效果。
・浴帘:色彩艳丽的浴帘绝对可以在洗澡时增加你的好心情,身体还未体验沐浴的畅快,眼睛已经感到一片清凉,加倍享受酷爽夏日!建议考虑选择不含氯塑料的PEVA材质,对人体更健康,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防滑垫:沐浴之后的浴室地面一般都比较滑,特别在冲凉频繁的夏季。选一块和浴帘颜色相搭配的浴室防滑垫,不仅能制造酷爽风格,也可以免除安全隐患,安心地享受夏日沐浴的清凉!想要清洗浴室防滑垫最好的方法是用温水机洗,洗完之后不要暴晒哦,而是自然的吹干。
・宝宝浴巾:沐浴之后用蓬松柔软的棉质浴巾擦干水分,颜色同样和浴帘、防滑垫相搭配,把夏季的酷爽氛围进行到底!
浴巾在洗涤时不要使用过烫的水和过分烘干浴巾,尽量用中性洗衣液洗。
在使用洗衣液时不要把洗衣液直接倒在浴巾上,这样会导致洗衣液残留在浴巾上,降低它的柔软度,而且对宝宝的皮肤也不好,容易造成过敏。
晾晒浴巾时不要放在烈日下直晒,这样会使浴巾硬化。
・宝宝浴盆:大小合适的浴盆可以让宝宝轻易扶着盆边,盆底安全的波浪面设计可以使宝宝更容易更安全的坐在盆里享受夏日清凉。
・宝宝沐浴乳:质量保证,无泪护肤配方的沐浴乳,可以让宝宝自在地玩水,而且清凉的沐浴乳可以让宝宝在炎热的夏天更显舒适。
绿意花园――宝宝的夏日花园
夏日宝宝待在家里的时间很多,因此应该善用每一个角落,阳台或楼上的空间只要布置一番,不到外面去,也可以感受夏日的勃勃生机哦!
别具一格的阳台
打造策略:绿色是夏季旺盛活力的代表,花朵适合四季,但独夏季最适合绿色植物。在家中随意点缀一番,不费大钱,却闹得满屋夏意。花瓶,盆栽,鲜花,简单的搭配,你的阳台便充满活力!如宝宝常在阳台玩耍,还可以放一些小玩具,或上墙画板,全棉地毯,让他一边享受日光浴,一边涂鸦!注意不要挑阳光猛烈的午后哦!
注意:浇水选在下午4点左右,不要浇水太勤哦!
家家居提醒您:
1 桌椅的弯角容易撞伤小朋友,最好是使用一些防撞角
巴金的家范文3
“一家好的KTV作为小众传媒的实力完全不亚于一家专业的媒体”, 实力传播整合行销副总经理张玉仪对本刊记者说,“虽然钱柜仅仅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杭州有七家连锁店,但是每个月光临钱柜Partyworld的人次却可以达到150万,而且这150万人次70%以上是25岁到35岁的高学历和高收入群体。”
拥有如此集中的高消费能力的客户群,也难怪钱柜Partyworld 已经把店面广告和活动收入作为自己收入来源的重要一块。
同样的,位于北京朝阳区三里屯北路,全长仅仅400多米的三里屯酒吧街也以其高峰车流量超过8000辆/小时、人流量超过4万人次/小时的关注度成为许多时尚产品必争的广告阵地。
目标客户扎堆在酒吧和KTV
当酒吧和KTV成为都市人娱乐休闲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之后,聪明的广告公司和商家也悄悄在其中发现了新的商机,当衣着光鲜、出手阔绰的年轻人们三五成群地出没在城市中最繁华的酒吧和KTV的时候,广告公司和商家看见的则是自己的目标消费群扎堆地集中在同一个地方,在进行同一种消费和娱乐。
不过,正像张玉仪对本刊记者所讲的那样,能够成为广告公司和商家青睐的通常还是那些规模比较大、知名度比较高和消费档次比较高的地方。比如实力传播目前给客户选择的KTV就主要是钱柜,因为钱柜在这三个方面足以吸引那些高学历、高收入的消费者。
酒吧方面情况也大体相似,北京的酒吧有很多,但最著名的还是位于朝阳区三里屯北路的三里屯酒吧街。据一家三里屯路牌广告的广告公司向记者介绍,三里屯酒吧街全长约400米。从1989年这里出现第一家酒吧算起,经过10年多的发展,三里屯周边三公里一带已经聚集了北京百分之七十的酒吧,酒吧街毗邻79个国家的使、领馆;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口基金署等7个驻华机构邻近;即将建成的三里屯新天地时尚商城也正在酒吧街上。这里是京城外国友人、商业文化界中高层人士休闲娱乐之路,CBD高档商务、居住区环布周围。
三里屯酒吧街附近拥有文化层次和消费层次较高的多样化的目标客户群,外籍工作人员、留学生、外资工作人员、时尚青年等一批最活跃的人群经常出入此地,年龄以20岁――35岁为主,这些消费者实际上是引领消费时尚的人群,具有很强的市场号召力。
精品酒吧和KTV作为小众传媒的潜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广告公司和商家所重视,目前每个月要在钱柜做广告宣传和活动的商家已经排起了队,而三里屯酒吧街的单块路牌广告也达到了2万元/年,大家看好的都是这里扎堆的高档消费人群。
消费群的一致性是关键
张玉仪向记者介绍,目前在KTV做宣传和活动的产品主要以手机类产品为最多,另外则是IT网站和汽车,食品饮料以及酒类产品也有一些。不过张玉仪认为适合KTV的产品和品牌并不是固定的,关键是要看具体产品的目标消费群是否与KTV的消费群具有一致性。
比如,实力传播最近帮在钱柜Partyworld推广的“玩乐吧”项目。“玩乐吧”主要推的是手机彩铃和音乐下载,而频繁使用彩铃和流行音乐的消费群也必然是比较喜欢唱歌、关注流行歌曲的人,这样“玩乐吧”的消费群与钱柜KTV的消费群就有了比较大的一致性。
于是,钱柜的电脑K歌排行榜上就出现了玩乐吧的LOGO,钱柜KTV的大堂里也放上了玩乐吧的广告和明信片,在钱柜消费的顾客还可以得到玩乐吧赠送的最新网络流行歌曲CD、歌本插页以及等待点歌的屏幕上中也有玩乐吧的LOGO。同样在玩乐吧下载铃声和音乐的消费者则有机会得到钱柜的免费唱券。
而记者在三里屯酒吧街看到,这里的广告牌很大一部分被演唱会、时尚产品所占领。其中一些香烟、酒类和高档产品则直接把店面开到了三里屯酒吧街上或附近。与KTV相比,酒吧街上的烟酒类产品则占绝对地位,时尚类产品次之。
为娱乐加值是诀窍
曾经有不少商家想把自己的产品广告直接插播在钱柜KTV顾客点唱歌过程中的屏幕上,但是都被钱柜Partyworld拒绝了,因为这种做法会引起消费者极大的反感,也会波及顾客对钱柜服务质量的评价。
张玉仪强调,在KTV这样的娱乐场所做产品推广和活动要切记不能干扰消费者原来正常的娱乐活动,而是要帮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娱乐信息和体验,在这个基础上融进客户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实力传播在帮助客户在KTV推广产品的时候都会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根据季节或节日来安排这些活动,比如圣诞节的时候很多消费者愿意在欢乐时光中拍照留念,于是就找了惠普的照相机来赞助这个活动。
借助KTV这个场所进行品牌传播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和消费者到这些地方的目的性做个结合,让消费者觉得他们不是在接触一个广告,而是去放松,是一种更欢乐的体验。
张玉仪认为,企业在这些场合进行品牌信息传播时,首先考虑的是这个品牌或者产品的特性是否可以和消费者到这些地方的目的性有一个结合,而不是把这些地方变成一个简单的媒体。
为了增加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在具体操作环节,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个是活动一定要有很强的娱乐性,让消费者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活动,在这个时刻他们需要的是开心的活动。第二是举办活动时,要根据举办活动场地的环境,想办法把消费者吸引到活动范围中,比如钱柜在入门处就有提示,告诉消费者有什么活动、消费者可以从活动中得到什么,而且也有服务人员将消费者引导到活动范围内。
找钱柜Partyworld做品牌推广的商家有很多,但钱柜在一段时间内一般只接受一两家,正是因为要确保消费者能拥有轻松愉快的欢唱环境。
酒吧也同理。消费者一般也具有很强的个性和消费偏好,在讨好这些高端消费者时往往需要挑战更多策略制定和执行者的脑力。
巴金的家范文4
随着金融海啸的迅速蔓延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这场浩劫与当前的国际金融秩序有着莫大干系。一时间,全球范围内要求改革国际金融秩序的呼声也是此起彼伏。开创未来必须建立在对现在的准确认识之上,众多应运而生的分析和研究达成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当前的国际金融秩序仍是由美国主导,而美国也在利用自身的主导地位攫取最大利益。然而,对于一些更细致、深入的问题――譬如美国在这个金融秩序中所扮演的具体角色――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说法是:目前美国凭借美元的霸权地位,扮演着一个全力开动的印钞机角色,通过不负责任地印制钞票来弥补自身的贸易逆差和政府赤字。笔者认为,美国在这个金融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重而复杂的,在它“印钞机”形象的背后还隐藏着一副“世界资本家”面孔。对于经常以世界资本主义领导者自诩的美国来讲,这可能是它最希望扮演的角色。
没有泪水的赤字
美国扮演“世界资本家”角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从1944年建立到1973年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将近30年的时间内主宰着战后国际金融秩序,其影响更是一直延续到今天。后人在总结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时候,总是用两个支柱来概括它的核心内容:一是黄金与美元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固定黄金与美元的比价(当时定为35美元1盎司),美国负责以此比价向其他国家无限制兑换黄金(当然要拿美元来换),并要维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比价稳定;二是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挂钩,各国的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汇率在平价1%的范围的浮动,各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本国货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稳定。显而易见,在这样的框架下,美元成为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而支撑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压力就落到美国的肩上了。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树立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扩大了世界贸易;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美国通过援助计划与长期信贷向战后的欧洲和日本输送资本,帮助饱经战乱折磨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迅速完成战后重建与经济起飞。
然而,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美国愿意把布雷顿森林体系扛在肩上固然有其意识形态以及巩固盟友关系等政治考虑,但如果支撑这样一个庞大体系的代价只能换来盟友的所谓忠诚,那么美国也未免过于慷慨了。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设计阶段,美国就充分地考虑到如何通过制定规则而赋予自身特权,从而让自己在这个体系的运作中捞取最大的好处。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将军喜欢引用“美元霸权”(Exorbitant Privilege)这个词来形容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享受的特权,其实这个词最早出自戴高乐将军的经济顾问雅克 吕夫(Jacques Rueff),而雅克 吕夫还曾经用一句“没有泪水的赤字”(The deficit without tears)对“美元霸权”作了最好的注解――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不用像其他国家那样造成外汇储备的减少,只需要多印些对它自己而言几乎无成本的美元付给贸易伙伴就可以了。通俗地说,就是可以利用美元作为国际唯一储备货币的地位进行明目张胆的赖账。
然而如果认为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仅仅是为了多印点美元、多享受点其他国家的免费商品和劳务,那未免小觑美国了。翻开美国的国际收支纪录,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从1945年到1970年的26年间,美国每年都是贸易顺差。在如此之长的时间段内保持贸易顺差,是当时美国在工业生产领域竞争力的体现――美国本土在“二战”中几乎没受到战火的侵扰,同时还趁战争之机网罗到大量各国科技精英,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效率在战后成为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1945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部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60%,这是饱受战火折磨的欧洲诸国难以望其项背的。美国在工业领域具有如此强的竞争力,以至于世界各国对美国商品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对其他各国商品的需求,自然造成美国出口大于进口,形成贸易顺差。
但是,除了贸易之外,一个国家的总体国际收支还包括海外军事支出、政府对外援助和私人长期投资等重要账户。而恰恰在这三项上,美国是巨额的净流出。随着欧洲盟友和日本经济复苏,它们与美国之间生产效率方面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的时候,美国的贸易顺差规模逐渐缩小,但海外军事支出、政府对外援助和私人长期投资三项净流出之和却已超过其贸易顺差带来的净流入,让美国的总体国际收支变成逆差。这逆差部分,就需要美国通过输出黄金或是输出美元来弥补。对于美国来讲,当然是愿意以后一种形式来弥补逆差,因为这不需要掏出真金白银,只不过让自己的印钞机多工作几个小时罢了。
资本增值的秘密
我们不妨简单总结一下上面的过程: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需要将自己辛苦创造的一部分产出交与美国,从而换来自己在国际贸易和债务结算中需要的美元,作为自己的国际货币储备。换来的美元可不像黄金,不用的时候存在本国的金库中就行了,为了能够收取利息,其他国家总要将自己的美元储备投资于美国的资本市场。当然,为了保证自己储备的安全性,这些国家通常是采用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另一方面,美国在以美元换取了其他国家的产出之后,再将这些产出转换为自己的海外军事支出、政府对外援助和私人长期投资等。而海外军事支出、政府对外援助和私人长期投资这三项除了帮助美国实现其地缘政治战略目的外,更是直接为美国留下丰厚的海外资产。
在这一过程中间,美国扮演了世界资本家角色,先是增发美元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和劳务,再用美国国债把其他国家手中的美元换回来,这在美国资产负债表的一方造成负债;然后美国再将最初换取的商品和劳务转化为海外的长期债权,从而在资产负债表的另一方增加资产。尽管美国在这一过程中债务和债权同时增加,但两者之间却有本质的区别:美国的债务以自己发行的短期国债为主,这些国债期限短,付息低,其实这些美国国债和美元一样,都是美国政府印刷出来的信用凭证,美国国债的持有人几乎对美国没有任何额外的影响和约束,唯一的回报就是微薄的利息;而美国对外的债权可就不一样了,这些长期债权不仅收益相对较高,而且经常带有很多附加条件,有利于美国长期控制投资地,并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利益。
现在回头看雅克 吕夫的抱怨则更有一番深意,美国建立这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可不仅是贪图其他国家的商品和劳务。免费的东西固然好,不过那些东西美国自己也能生产,没准还能生产得更快更好。这个体系的玄妙之处在于,美国可以增发美元购买其他国家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然后将其转化为自己在海外的资产,维持自身“世界资本家”的地位。而且,更重要的,理论上讲这个过程与美国贸易顺差还是逆差没有关系,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贸易规模的增大,对外贸易规模越大,结算中需要的美元也就越多,其他国家就需要以更多的商品和劳务向美国换取美元,这个循环最终造成美国的海外资产如滚雪球般不断扩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的净投资额(即美国持有的海外资产减去外国持有的美国资产)由1950年的370亿美元增加至690亿美元;而美国私人对外投资总额则由1950年的190亿美元飙升至1970年的1190亿美元。在这些令人瞠目的数字背后,是美国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变相经济剥削以及由此而生的丰厚的海外投资收益,美国“没有泪水的赤字”最终造成了其他国家人民无穷无尽的泪水。
这样不公平的国际货币体系注定不能长久,美国的欧洲盟友们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就心存疑虑,只是碍于当时的经济军事实力实在与美国相差甚远,因此只能被迫接受。但是随着美国国际收支赤字日益扩大,心怀不满的欧洲诸国怎会坐视自己为他人做嫁衣。以法国为首的欧洲诸国开始选择将手中不断积累的美元向美国兑换成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以法定比价保证美元与黄金兑换可是美国的法定义务)。欧洲的囤积黄金行为导致了美国黄金储备的持续净流出,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占当时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4%,而到了196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178亿美元,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更是仅剩下102.1亿美元了。美国黄金储备的持续减少,从根本上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一支柱――黄金与美元的挂钩。一时间,美元泛滥而黄金难求,从1960年开始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尽管美国想尽办法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续命,然而终难抵挡自己发行的海量美元的攻势,1973年经多国磋商后达成协议,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宣告土崩瓦解,美国的世界资本家时代似乎也要到了尽头。
资本自由流动的陷阱
20世纪的70年代到80年代初对美国来说可不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在这段时间里,美国竟然出现了两次“大萧条”后最严重的衰退,两次持续时间都长达16个月,特别是国内经济还出现了滞胀(Stagflation)情况,令社会成员饱受高失业和高通胀的双重折磨。在国际收支方面,美国也是面临着巨大的麻烦――运行了20多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继、宣告崩溃,全球进入浮动汇率体系,这同时意味着美元失去了法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而中东战争又引发海湾产油国家对整个西方世界实行石油禁运,导致美国在能源方面的支出倍增,进一步恶化了国际收支。1971年,美国出现了“二战”以后的首次贸易逆差,而且此后一发不可收,其逆差数字屡创新高。
如果为美国这位世界资本家做“体检”的话,多半经济学家会认为该“患者”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其中的道理,不懂经济学的人也能弄清楚――要想搞资本输出,当资本家,最基本的前提是要有贷出资金。对于美国来说,以前这贷出资金或是通过贸易顺差自己攒下的,或是利用自己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特权印出来的(美元)。而当时的形势却是美国贸易逆差,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两个资金来源都断了。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似美国当世界资本家的时代是到头了。
习惯了世界资本家身份的美国,无论如何也不愿回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日子。为了保住世界资本家这个位置,美国祭出了自己最后的杀手锏――全球范围内推行资本账户开放,允许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讲到资本在国际间流动,恐怕现在很多人会认为它和商品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要知道,在当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设计者眼里,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之间非但不是相互促进的,反而是严重对立的关系。他们认为,在国际间的资本的无序流动是造成汇率不稳定的根源,为扩大贸易就必须稳定汇率,而为稳定汇率就必须控制国际间资本流动。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界产生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angle)定理为此问题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其主要内容是,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这三项中选择了汇率稳定和独立货币政策,因而控制国际资本流动不仅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个原则,更成为维持整个体系正常运作的一个重要支柱。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初期,资本“受控制而有序”地由美国流向其他国家(主要是美国的西方盟友),帮助他们恢复生产;而同时美国也利用自己的特权来扩大海外资产。但是,即使是美国,它的对外资本流动的形式也受到诸多限制,这解释了为什么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前期美国的海外资产主要以对外长期信贷为主;同时资本流动的规模也要受国际贸易规模增长的制约。总之,布雷顿森林体系对美国的对外资本自由流动还是有所限制的。
等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附着于上的美元霸权烟消云散,同时美国贸易逆差又居高不下,美国则摇身一变,成为了全球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倡导者。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可以借此得到新的贷出资金来源――那就是其他国家投资于美国的资金,美国也借此保证了自身世界资本家地位的延续。精明的读者一定会发现这里面存在一个逻辑问题,由于美国是贸易逆差,因此美国吸引的海外资本流入先要把自己逆差的窟窿堵上,剩下的部分才可以再投向海外。那么,从总量上讲前者必然高过后者,从投资净额上算美国应当是债务人而不是债权人。道理没错,但是美国还真就以一个债务人的身份保住了自己世界资本家的地位,其中的奥妙还是在于它的资产负债结构。美国的手法是将自身的低息资产卖给其他国家,然后以取得的资金向海外进行高回报投资,从而在中间赚得净利差。从负债方来看,美国卖出的资产通常是短期的、付固定利息的债务凭证,其中包括大量的政府债券;而从资产方来看,此时美国的海外投资则不再像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那样以长期信贷为主体,而转为以直接投资或者股权投资为主要形式。
涸泽而渔的危险游戏
众所周知,在现代的企业制度中,股东才是企业的最后拥有者,股东对企业的影响力是企业债权人难以匹及的;而股东得到的回报,无疑也是最为丰厚的。因此,美国以直接投资或者股权投资代替对外信贷,极大地提高了自己在海外的投资回报。根据美国的国际交易记录,早在1986年美国的净投资额(美国持有海外资产与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国资产之差)就变为负值,标志着美国沦为国际债务人;然而美国每年从海外投资取得的收入却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在美国取得的海外投资收入,而且其净额还在不断增长――1986年美国的海外投资净收入还是155亿美元,到了2007年这个数字已经升为817亿美元。如此之高的资本净收入证明了美国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资本家,只不过这个资本家有些另类罢了。
回看这位另类资本家的成功之路,不难发现其中两个条件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一是贷出资金来源问题,美国的资本输出需要以吸收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为前提;而第二个关键条件是其他国家开放资本账户的程度,因为只有其他国家充分开放自己的资本账户,美国的资本才可以自由进出并随心选择投资机会,从而取得高额的海外投资回报。就是在满足第二个条件的过程中,美国这位另类资本家显露出其隐藏在华丽外衣下的丑恶面孔。
事实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于开放资本账户是存有疑虑的。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这些发展中国家更倾向于选择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普遍较小,市场深度和广度有限,因此资本流入流出极易对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以及货币估值造成冲击,由此影响实体经济和贸易。然而,一心想保持世界资本家地位的美国是不会为别人考虑的,对于发展中国家在开放资本账户问题上的彷徨与抵触,美国则开始施展各种手段――先以利诱,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牵头出台的“华盛顿共识”为发展中国家开出了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药方,其中在贸易和资金政策方面将自由贸易与资本准入并列,督促发展中国家主动开放资本账户,同时大树“好学生”典型――智利,将智利经济发展的经验(当然包括资本账户的开放)普遍化,向发展中国家推广;再以威逼,急于经济赶超的东南亚国家贸然听从“华盛顿共识”建议而开放资本账户,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入造成经济泡沫化,随即又被国际投机资本攻击,于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蒙受了惨重的经济损失,十几年经济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然而被美国把持的国际货币金融组织不但在救援问题上反应迟缓,态度冷淡,居然还提出以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为援助条件,逼得孤立无助的危机国家签下城下之盟。
由此可见,这位另类资本家的卑鄙行径与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的表现有过之而无不及,后者至少还能做到不涸泽而渔,总是需要在世界贸易规模扩大的基础上捞得好处;而今天的另类资本家则是直接将你洗劫一空之后再迫使你拆除藩篱,方便它下次进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国际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者巴格沃蒂(Bahgwati)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就撰文严厉批判美国在全球推行资本账户开放的行为,认为正是无节制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将发展中国家脆弱的国内金融市场直接暴露在国际投机资本的狂风恶浪之下,从而引发了空前的经济社会危机。
相信读者在看清这位另类资本家的丑恶本质的同时,也会不禁对它的前途生出疑问:“美国的另类资本家地位会是永久的吗?这样不公平的体系是否能够持续下去?”
另类资本家的黯淡前景
在讨论这位世界资本家未来的命运之前,我们不妨先把目光投向另类资本家成功之路的一个关键条件――贷出资金来源。前面说到美国是贸易逆差,因此美国吸引的海外资本流入先要把自己贸易逆差的窟窿堵上,剩下的部分才可以再投向海外;同时这种海外资本流入对美国来讲必须还是低成本的,否则美国这个世界资本家就失去了利润空间。这个关键条件的满足,主要有三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第一,美国超强的军事实力和相对稳定的社会政治结构令世人普遍认为美国是全球资本的安全岛,尽管美国政府债台高筑,但是长期以来它仍被认为是最没有可能破产的政府,因此许多国家仍然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美国政府国债作为自己的储备资产,尽管收益相对很低,但是安全有保障。第二,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非常稳健,并且在90年代迎来了信息技术革命,世界其他国家对美国未来生产力的增长有信心,对美国的企业有信心,因此愿意将资本投入美国。第三,美国自里根政府80年代执政以来,一直推行对金融行业放松管制,鼓励金融领域内的创新的政策;1999年美国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为其实行了60多年的银行分业经营体制画上了句号,自此之后,美国的金融创新之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通过金融创新产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资本,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美国的负债能力。上述三个因素帮助美国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资本市场。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球国内债券余额为50.3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内债券余额为22.3万亿美元,占全球余额的44.4%;而美国股票市场的市值约为17万亿美元,年成交量约为24万亿美元,两个数字又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有了这个发达的资本市场做吸金石,源源不断的海外资本都流向美国,为美国的资本输出提供了“弹药”。
然而上面提到的这三个因素在最近几年之内已经开始显露疲态――首先,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显示出美国本土已经不再像想象中那样安全,之后的反恐战争劳民伤财而收效甚微,至今仍看不出有任何取得最终胜利的迹象。随着美国贸易逆差与政府赤字的不断扩大,其他国家已经不再对美国国债青睐有加,即使是在金融海啸到来之前,越来越多的美国国债持有国已经开始讨论储备资产多元化问题并付诸于行动。其次,从历史来看,任何伟大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都会随时间慢慢消逝,信息技术革命也不例外。2005-2007年,美国平均生产率增长已经降至1.5%的水平,这甚至不及2000-2005年平均生产率增长的一半。在制造业方面,美国的竞争能力更是处于下降的轨迹之中,连昔日的美国民族骄傲――汽车工业也是举步维艰,几大汽车企业几近破产边缘。除非美国再次出现像信息革命一样的大规模技术创新,否则未来几年的生产率增长将很难重新回到本世纪初的水平。最后,无节制的金融创新也导致美国的资本市场在过去几年积聚了严重的泡沫,而泡沫的破灭最终酿成了今天的金融海啸。在所有世界其他国家提出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蓝图中,严格金融监管、控制金融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预计,未来的金融创新因素对于美国吸收海外资本的作用将会极大地弱化。
巴金的家范文5
赴日学习奇妙“山水画”
28岁的孙媛是位漂亮、时尚的北京女孩,从小就喜欢绘画。大学毕业后,她在一家广告公司从事平面设计工作。
2013年4月中旬,孙媛到日本一家驻京公司办事。走进主管小野先生的办公室,她的目光被一个漂亮的水族箱吸引住了。常见的鱼缸,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是鱼,所以缸里多是随便放些花花绿绿的塑料花草做点缀,缺少生机,显得索然无味。面前这个水族箱,里面有一座被青草覆盖的假山,不仅有岩石露出,而且一条清澈的小溪在花草间蜿蜒流过,远处还有两棵古树,透着一种古朴的韵味。
小野先生告诉孙媛,这是一位日本水族造景师根据他家乡的风景设计的,这会让他回忆起小时候与伙伴们一起在小溪里游泳、捉鱼等往事。“水草造景的真正意义是把大自然中的优美景色带回家,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美的享受。跟绘画相比,这是一种活的艺术,你可以看到水草在生长,鱼在里面游,它们跟你之间是有互动的。”
小野先生介绍说,在日本,水族造景师是收入丰厚的时尚职业,如果哪个小伙子能干上这行,一定会有很多美女追求。孙媛对这个新鲜职业非常感兴趣。小时候,家里养了很多热带鱼,她经常踮起脚尖,眼巴巴地望着那些小鱼被幽闭在枯燥的玻璃缸里,常常想,为啥不能给它们布置一个美丽自然的家呢?大学期间,她迷上了养水草,前前后后养了十几种。但不知为什么,养一段时间后,这些水草就死了。 孙媛的作品
小野先生说,对水族造景师来讲,养好水草只是一种小儿科的本领。关键是“造景”,就是按照水中生物和水草的生活习性及特点,设计建造一套完整的生态景观。换句话说,就是要把大自然巧妙“搬”到鱼缸里!
在小野先生的帮助下,孙媛去了东京,到日本著名的ADA公司天野尚大师处,一边打工一边学艺。
成为时尚“水族造景师”
孙媛了解到,水草造景最早起源于欧美,在日本得到很好发展,兴盛于香港和台湾。最权威的赛事,是每年在日本举办的ADA年度世界水草造景大赛,全球的水族造景师拍照发图片过去,由赛事组委会递交给评委打分。选手的水草造景大多来自于现实生活,评出分数后,裁判会到现场看前几名的鱼缸是否与图片相符。
天野尚大师告诉孙媛,水草造景的基本理念就是学习自然、创造自然。第一步要把草养活了,要让它舒服生长,就跟在大自然中一样。之后进入造景阶段,它会涉及到美学的一些东西,比如构图,要有绘画的知识,要把这些知识融入到水草造景中,让它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水草造景的教材人手一本,学员先熟悉教材,然后看老师怎么做。孙媛做的第一个缸80cm高,选了些石头和草,从早上摆弄到下午,什么都没摆出来。她很纳闷:明明师傅摆得那么好看,怎么自己一上阵就啥都不会了?她细细琢磨研究各种造景的做法,水草缸大小不一,但大多有一个主景、一个副景,比例为3:1,主景3、副景1,看起来会协调些。
有趣的是,水草的摆法也有时尚潮流,一段时间兴盛一种风格。每种风格材料不同,以木头为例,有杜鹃根、樱花根和泰国沉木等。杜鹃根树皮纵裂,颇具年代感。泰国沉木像一棵树,尖端形似一根叉开的茎,上面可粘草。
大部分水草用专用胶固定在水草泥上,水草泥在水中释放营养,让水草吸收生长。水草泥都是日本本地产,一包10公斤左右,够50cm的缸使用。粘好水草,水倒进去,原本柔软的水草便可直立,在水中摇曳。
景造好后,通常会在鱼缸顶盖上安装水草灯,每日照射6-8小时,再由二氧化碳棒往水中充二氧化碳,配合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再养些小鱼小虾,缸内就形成稳定的生态循环。
经过在日本一年的学习,孙媛受益匪浅。2014年春天回到北京后,她开了一家名为“海底森林”的小店,经营从日本进口的专用水族缸,最大的卖点还是她搞的造景设计。孙媛在网上介绍了“水族造景师”这个新奇职业,以及自己制作的水下“袖珍园林”。一件件赏心悦目的灵动作品,令网友们啧啧称奇,很快就有人慕名而来。
第一位顾客是一位衣着时尚的中年女士,从事IT行业。她说自己在江南水乡长大,童年时印象最深的是村口有座古色古香的木桥,桥下流淌着一条小河,两岸是绿油油的青草。对孙媛来说,做出这种景观是件很容易的事。等作品完成后,这位女士竟激动地哭了,说自己仿佛回到了故乡。后来,她又通过微信告诉孙媛,水草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它不断生长,每个阶段的样貌都不同。她家的水草刚种下去是嫩绿色,慢慢长大,尖端呈现出深红色,非常漂亮,让来家做客的朋友赞不绝口。
也有人担心水草养不活,孙媛就教他们一些窍门。比如,水草喜欢新鲜的水,每周换三分之一有利于它们成长等等,等到造好一个景后,两年都不用换水。种水草看似简单,其实很有讲究。孙媛说:“水草的造景不仅要顾及到刚完工时的样子,还要能预想到它们经过数周、数月生长之后的景观,这样才能保证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呈现出美丽的风景。”
每一个造景作品完成后,孙媛都要拍下照片细细欣赏,和朋友们交流。更有趣的是,她将水族箱的清理工作都交给了箱子里的“虾兵蟹将”。水草造景中所养的鱼、虾、蟹和螺,都是一些工具类品种,这些小精灵不仅可以起到装饰水族箱的作用,而且可以充当鱼缸清洁工。
把“森林”搬进你的家
孙媛的客户,基本集中在25岁到45岁之间:年轻人大多家庭条件不错,毕业工作后,把这个当作“玩”;中年的多数是生意人,家里养金鱼,灵动、生财;办公室养龙鱼,尊贵、霸气。
孙媛有一份图册,都是她做出的东西,客人看上了哪一张就会告诉她:“我要这样的。”孙媛接到订单后,不管缸大缸小,都得照着摆弄出来。
“优秀的造景师们像搬运工一样,将大自然中秀美的景色完美呈现在水族箱内,汇集智慧,利用双手,将心里所想、眼里所见打造成一个个灵动的艺术品。”孙媛说,想要将设计灵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美景并非易事,单是鱼缸的尺寸便很有学问――如果太小,不利于水草和鱼类的搭配、生长,其他的设备也不好配置。通常来说,越宽的水族箱越能表现造景的层次感,越长的水族箱越能表现鱼游动时与水草造景之间的律动之美。但是,也不能太高,否则不方便清洗维护。
为了让造景更贴近原生态,孙媛经常去野外取材,见到喜欢的景色她会拍下来,回店里照着“摆”,这对她而言是一种享受:“自然生态放在鱼缸里,就是缸里的大自然。”
素材准备好了后,还要能合理利用。除了考虑个人喜好,还必须考虑造景素材本身的特质。以石头为例,不同的石头酸碱度不同,会给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有的沉木在水中浸泡之后,会分泌黄色素,导致水发黄。不管是捡回来的素材还是买回来的素材,通常都要经过一定程度的加工,才能最终摆放到缸中。
孙媛喜欢在造景中带上一些山水和禅的意境。这种蕴含着国画意境的水景基本上有两种造景方法,或用石头,或用沉木,截取自然界的一个画面,然后用这些材料对自然风景进行临摹。
2015年9月,天津一家大企业的老板找上门来,请孙媛到公司去造景。这位企业老总曾在欧洲留学,对水下造景很内行,要求自然很高。孙媛与对方交谈后,得知他非常喜欢村上春树写的《挪威的森林》以及好莱坞大片《阿凡达》。既然客户的品位不凡,在整整思考两天后,孙媛才动手。
作品完成后,客户惊呆了:飞溅的瀑布、茂密的丛林、神奇的动植物、飘浮在半空的“哈利路亚山”……这不是依靠特技演绎出来的《阿凡达》,而是人工打造的水中微缩园林。
孙媛告诉客户,这次她把张家界的金鞭溪、电影《阿凡达》里的悬浮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参天大树,都搬到了这几个水族箱中。客户赞不绝口,非常慷慨地多给了她一个5000元的红包。
随着口碑相传,一些新开业的公司也纷纷来找孙媛造景,这样的大单子往往是八九千元到两三万元。
巴金的家范文6
虽然巴金爷爷已经是一个享誉世界的大作家了,还写下了不少的传世佳作,而他却一点儿也没有名人的架子,反而还说自己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一生。他的谦虚让我敬佩不已。
其实像巴金爷爷一样谦虚的人还有很多,我国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就是这样的人。她6岁开始打乒乓,先后获得了多项亚洲冠军和世界冠军,被评为世界乒乓球头号种子选手。面对一块块金牌和别人的称赞,她却说:“一切永远从零开始,我必须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争取下一次让对手见到一个新的邓亚萍。”试想,如果邓亚萍没有像巴金爷爷那样永不自满的精神,怎能获得累累硕果呢?
相反,骄傲自满是进步的大敌,它就像一只害虫,可以吞噬整个成功的果实,许多人都是因为骄傲而导致失败。我也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在上届运动会中,我报了男子跳远这个项目。在预赛中,我由于发挥出色,以预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了决赛。我兴奋得有点忘乎所以了,就是这种骄傲心理使我与冠军失之交臂。直至今天,那次失败我仍记忆犹新。它使我懂得:在胜利时,要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因为骄傲会使我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听不进别人的忠告,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
巴金爷爷的信,令我受益匪浅。它使我明白了:我们在面对成绩和胜利时,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应该把成绩和胜利当作前进的起点和阶梯,再接再厉,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像巴金爷爷那样铸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