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硕士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硕士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硕士论文

审计硕士论文范文1

关键词:内部审计 企业目标 政府干预

一、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

内部审计是指为了满足企业控制和经营管理的需要,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内部审查和评价方式。因此,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独立部门,主要是对企业管理的程序、标准、方法等方面的合理性进行评估,目的是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目标。

内部审计的产生既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应对外界压力的需要。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由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所有者对于企业管理状况的了解程度缩减,所以他们需要内部审计部门来帮助他们了解企业的管理状况,进而维护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在外部压力方面,外部审计使企业运营成本大幅度上升,社会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国家要求企业通过内部审计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比较晚,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逐渐开始的,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逐渐表现为三种模式:一是受董事会领导;二是受总经理领导;三是受二者双重领导。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都带有明显的政治性色彩。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进行平稳过渡,要求甚至以法律的方式规定企业必须设立内部审计制度。因此,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阶段还并不是为企业实现最终目标而服务的,而是为国家制定政策和审计管理服务的。正因为如此,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对企业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大都是为国家和政府服务的,致使人们在内部审计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内部审计是代表国家对企业实施的一种监督,而这与内部审计实现企业目标的设立初衷是大相径庭的。对内部审计认识的不足,使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有名无实。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还不健全,有的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会部门,有的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相平行,这就导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难以发挥其功能,使审计工作的进行受到重重阻碍。另外,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受国家或企业所有者的意志影响较大,所以难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真实性。

3.企业控制环境不理想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内部审计的支持度不足,他们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削弱了他们的权力。而在企业员工看来,内部审计只会导致员工彼此产生相互猜忌。另外,在企业内部审计所需要的资金、人力、物力上的支持也严重不足。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低

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受控于国家和政府,而内部审计人员的利益又是由企业决定的,所以使得一些审计人员为了满足自身利益而对内部审计进行谎报、瞒报,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真实性,这既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制定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5.内部审计法律法规滞后

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起步比较晚,因此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设还比较严重滞后,这使得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按照固定的章程进行内部审计。另外,缺少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权利、义务的规定,内部审计的实施也难以得到法律的保障。

四、完善和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1.确定内部审计的主要方向

内部审计并不是国家干预企业管理的工具,而是企业自我完善、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只有明确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和方向,才能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放在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上,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水平,使其为实现企业最终目标而更好地服务。

2.转变对内部审计的观念

内部审计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为企业服务的部门,而不是在国家及社会的压力下形成的。所以,要努力转变对内部审计的观念,认清内部审计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合理进行企业内部审计。

3.优化企业内部审计环境

首先,应加大企业内部审计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为企业内部审计的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转变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态度,使其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优化企业管理的手段,而不是对管理者权力的限制和剥夺。最后,加大企业员工对内部审计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内部审计的进行提供审计环境。

4.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培养,使其在审计过程中不受外部因素的左右,从而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要加大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及知识结构,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以及运用先进的内部审计技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效率。

5.建立企业综合绩效审计体系

企业内部审计的进行还需要许多体系的建立和支持,这些体系包括企业的利润水平以及市场价值的方方面面,只有将这些体系与内部管理切实结合起来,构建企业综合绩效审计体系,才能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涉及的方方面面,从而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全面性与真实性。

参考文献:

[1]王青.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2]汤小芳.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3]元丽星.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2010年08期

审计硕士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校 财务 内部控制

财务内部控制作为高校一项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手段,其控制的目标是促进保护学校资产的安全,促进学校经营管理合理有效运行,促进提高学校的信息报告质量,促进学校经营发展战略的实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做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财务内部控制理念,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切实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已成为实现高校资源优化配置和各项活动健康有序进行的重要任务。本文依据新形势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特点,进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新的理财观、职能观、风险观、全面观理念研究。

一、 树立新的理财观

(一)依法理财观

要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坚持依法理财、依法办事。要把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制度化,严格执行各项政策法规和财经制度,不断建立健全学校财务内部控制规范。

(二)效益观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目标已不仅仅是防错纠弊和保护财产安全,其范围已扩展到提高效率和效益上。因此,财务内部控制要坚持“效益最大化”原则,通过资金合理调度、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有效利用、学校各种经济活动的逐步规范,做到资源优化配置,减少高校资源的闲置浪费、国有资产的流失;将财务工作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逐步提高办学效益和学校竞争力。

(三)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责任观

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不仅要以身作则,而且要对各责任人和执行者进行评价,避免“重制度、轻执行”的局面发生。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做到把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责任化,奖惩并施,切实保证制度的执行与实施。

(四)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人才观

要强调人的重要性,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进行,关键取决于人的因素。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受学校党委、管理层及其他教职员工影响,通过成员的行为完成和实现。因此,要重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队伍的建设,财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执行者的财务人员应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如果素质偏低,那么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就极可能会发生错误,内部控制难以有效发挥。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配备胜任的财务人员的同时,精心挑选一些高素质、高能力的人员补充到财务岗位,进一步健全学校财务用人机制;应通过多途径多渠道鼓励财务人员学习业务能力、内部控制的知识与技能、职业操守等相关知识。

二、 树立新的职能观

(一)设置总会计师、建立新式财务机构,充分发挥财务职能

高校财务工作日趋复杂,符合条件的学校,应设置总会计师,直接对校长负责,协助校长全面指导学校财务工作。设立总会计师后,通过统一指导校内经济活动,统一对校内资源实行调配,充分发挥财务职能,在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以及其他各项经济决策或审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优化财务组织结构,切实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财务分析,做到财务部门不仅是服务部门,而且也是管理部门,保证“兼顾服务与管理”职能转变的实现。

(二)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内部审计部门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实行监督,它在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对学校资产是否安全与完整、资金是否有效合理使用、会计信息是否真实与准确、学校经营与管理是否存在问题的监督与检查,使得内部控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内审机构的负责人应有学校高层担任,确保权威性与独立性;内审工作要制度化、法制化;要积极更新落后的内审方法,与会计工作要保持一致步调,并且相互促进。各部门或院系要积极配合审计工作,认真对待评估意见,审计部门应适度公开审计报告,必要时可将审计结果作为相关责任人的考核依据。

(三)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信息沟通职能

高校应快速准确地收集并传递财务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信息沟通职能。通过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校内各部门、业务之间纵向与横向的沟通,校内与校外的交流,建立起集教学、科研、后勤、校产等资源于一体的数字信息化平台。借助良好的信息技术与沟通职能,增加了业务的透明度,有利于相关行为接受监督,有效防止损害发生。

三、 树立新的风险观

(一)高校面临着更大的财务风险

高校随着管理体制全方位改革,办学模式从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向多渠道筹资方式转变的同时,其自也在逐步扩大,在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同时,还开展租赁、对外投资、创立校办企业等多种经济活动,资金使用涉及教学科研、采购、后勤等方方面面。高校收支范围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一方面是外部风险,受国家宏观政策变化、生源量变化等对学校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内部风险如财务收支不平衡、投资损失、负债规模过大等。学校为谋发展,积极走“银校合作”之路,如果未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缺乏相应风险应对措施,在投资或者融资时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有效评估,盲目借贷,到期高校资金不能偿还本息,就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影响和制约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充分发挥财务内部控制在风险防范中的重大作用

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财务和会计数据,全面分析各类资产的配置状况,掌握学校的总体实力和办学效益,根据不同业务类型,编制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使之与风险防范、应对机制相对接;将风险意识作为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给予规范。加强风险意识,根据学校扩建规模,生源状况,经营情况,科学合理地筹资、投资等,充分考虑各种收支因素,充分发挥财务内部控制的重大作用,有效规避风险。

四、 树立新的全面观

(一)财务内部控制的全员发动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主体是高校的党委、各职能部门及所有工作人员,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及执行不仅仅是管理人员或内部审计部门的事,必须每个人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只有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学校财务内部控制活动,将各种经营活动纳入学校财务内部控制范围,才能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最高境界是高校所有教职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

(二)财务内部控制内容的全面性

高校业务活动的多元化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个特点,高校经营活动的核心是教学和科研,为配合教学和科研的顺利展开,又产生了一系列如筹资、投资、校产、基建、后勤、采购等多种经济活动,其中一些活动如基建、后勤涉及的业务控制又相对薄弱,因此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内容必须全面性。它包含资金控制、实物资产控制、投资筹资控制、采购控制、工程项目控制、费用控制等六个方面。它不仅是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而且是整个管理系统和组织结构的控制。

(三)财务内部控制的全程性、动态性

内部控制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的编写环节,更重要的是如何执行制度、如何矫正调整制度执行的偏差、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它是一个制度制定、执行、评价和改进动态循环的过程。这就要求学校经常地审查其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加强财务科学管理。内部控制不仅仅是防错纠弊,更重要的是信息控制、未来预测,通过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建立严格的内部预算控制制度,优化财务组织结构,让各个方面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做到分析、预算、决策、再跟踪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目标问题或经营问题,并通过考核和评价机制,有效地激励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朱婧.CE高校财务内控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9

[2]耿娜.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硕士论文.2010

[3].高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10

[4]尹之海.高校内部控制问题浅析[J].财会通讯,2011(32)

[5]何军.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财会研究,2011(2)

审计硕士论文范文3

内容摘要:本文以2002年以来31家证券公司的年报数据为样本,界定证券业净资本监管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联立方程、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的截面数据实证分析,研究我国证券公司的净资本监管效应。

关键词:证券公司 净资本 资本监管

1989年证监会国际组织(IOSCO)通过《证券公司资本充足率标准》,对证券业提出资本监管要求。我国2002年开始对证券公司进行净资本监管,并于2006年净资本监管又被监管部门赋予“证券公司风险控制体系的核心”内容。本文将对我国证券公司净资本监管效应的发挥进行实证研究。

相关变量的选取与模型的建立

(一)方法的确定

资本充足性监管效应发挥与否,主要在于监管能否促使证券公司保持较高的资本水平并降低流动性风险。下文通过建立模型,对证券公司实行净资本监管要求后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监管效应的发挥程度。

资本监管效应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影响证券公司的资本水平的因素,以及影响证券业的风险水平的因素,同时资本可能对风险有影响,风险也可能对资本有影响,与这种关系的研究最匹配的模型是联立方程模型。

Shrieves and Dahl(1992),Jacques and Nigro(1997),贺潇颍(2006),郑宇婴(2006)都是采用联立方程模型来研究资本监管对银行业的监管效应。

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是由Zellner和Theil于1962年提出的,当方程右边变量与误差项相关,并且残差存在异方差和同期相关时,3SLS是一种有效的估计方法。

综上所述因素考虑,因而本文选取联立方程模型,并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分析。同时由于监管期间为2002年以后,时间较短,拟采用每个时点的多家公司进行横截面数据分析,以解决样本数据期较短的问题。

(二)变量的选取

由于缺乏对中国证券业资本监管效应实证研究,如何对证券业的资本监管效应影响因素进行界定成为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银行业资本监管效应研究模型通常选取的变量是:资本充足水平、风险水平、资产规模、收益水平、前一期风险或资本水平、是否达到8%的充足要求等。证券业资本监管效应的研究,首先按照与银行业相同,而后逐一分析的方法,最后通过模型验证选择变量的合理性。

1.资本充足率水平。研究资本监管效应,核心的内容研究资本变化与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因而资本充足性水平作为因变量是合理的。一般而言,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水平的指标有两个,一是净资本总额的高低,如综合类券商不低于2亿元;二是净资本对自有总负债的比率,即净资本/自有负债总额,要求比率是不低于8%,即一个是绝对指标,一个是相对指标。由于中国证券业融资渠道相对较窄,资本来源局限于股东投入及发行长期次级债。资金筹集其它方面,少数公司拥有发行公司债、或银行间短期资金拆借的资格,但由于我国实行分业经营,不允许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因而相对而言,证券公司负债渠道相对狭窄,结果是大部分公司的净资本与自有负债之比远高于8%,甚至倒闭或托管公司,该比例也超过8%。因而出现达到8%的比例并不意味着流动性风险低,8%的资本充足率不能衡量证券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选取净资本总额的指标作为净资本充足性水平,净资本是证券公司能够在短期迅速变现的资金数额,净资本水平高,意味着证券公司在出现市场风险等情况下拥有大量的可迅速变现的资金,随时备付各种风险,保障证券公司不会发生流动性问题。该指标高,意味着资本充足,否则意味着资本不足。

2.风险水平。研究资本监管效应,核心的内容研究资本变化与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因而将风险水平作为变量是合理的。由于净资本监管的核心内容是防止发生流动性风险,因而选定的风险水平指标必须能够衡量流动性风险的大小。

许多学者在研究风险时,选择收益率的方差作为风险。这种风险指标的选取实际上是衡量收益风险,即收益水平的波动幅度,在中国现实环境下,证券公司发生流动性困难,实际上并不意味着收益波动超出承受能力。很多被托管的公司,如汉唐证券,收益率波动并没有出现问题,只是发生流动性风险,因而必须选取适宜的指标来衡量流动性风险水平。

低流动性资产指标能够较好地衡量证券公司的流动性风险,低流动性资产是指证券公司净资产中有多少已经失去流动性或难以变现,它的计算公式为:

低流动性资产=净资产-净资本

低流动性资产说明净资产中有多少已经难以变现,不能解决流动性困难,该指标更符合本文衡量流动性风险的需要,本文选取它作为风险衡量指标。

低流动性资产越高,证券公司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越大;低流动性资产越低,意味着证券公司拥有更多的能够随时变现的净资本,因而流动性风险越小。

3.资产规模。国外文献很多数发现,金融业的规模与风险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同的国家关系方向并不一致。一方面,大机构的通常资本金数额较多,但另一方面往往托管客户资产也较多,出现投资机会也多,因而一般倾向于减少所持有的流动性资金,因而规模与风险正负向关系都有可能,关键是在现实监管环境下,哪个因素作用更强。

从我国监管实践来看,2002年之前倒闭的券商其往往较小,据统计倒闭的最大的君安公司的资本额只有7亿元,在2004年前后爆发危机的各证券公司中,不乏有一些大券商,如海通证券、申万证券等等。因而资产规模对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监控是否有显著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其选择为变量之一,同时借鉴其它学者的衡量方法,以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值表示规模水平。证券业规模水平与流动性风险或资本水平之间的关系尚不能确定,需要实证结果进行评判。

4.收益水平。通常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越高,其内部资金积累能力就越强,因而收益率水平与资本充足性水平、流动性风险水平之间应该有一定关系。

资产的收益状况通常有两个衡量指标,一是总资产收益率,即利润除以总资产,另一个是净资产收益率,即利润除以净资产,由于我国证券公司托管了大量的客户资产,选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证券公司的收益水平更为合理。

收益水平与资本充足水平关系推测应为正相关,即收益率越高,其自身流动性资金积累能力越强,净资本水平越高;收益率越低,其自身流动性资金积累能力越弱,净资本充足性水平越低。

收益水平与流动性风险的关系推测应为负相关,即收益率越高,其自身流动性资金积累能力越强,低流动资产越小,流动性风险越低;收益率越低,其自身流动性资金积累能力越弱,低流动资产越大,流动性风险越高。

5.前一期的资本充足性水平或风险水平。从理论上讲,前一期的资本充足性水平或风险水平应该与本期有关联。因为证券公司的资本水平或风险水平都是在前一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后一期结果往往与前一期结果高度正相关。由于中国证券业融资渠道有限,净资本水平、风险水平改善都难以在短期内完成,同时研究季度数据变化,研究同期较短,因而可以估计前一期资本及风险水平对本期有较大的正向影响。前一期资本充足性水平或风险水平分别选取前一期的净资本及低流动性资产。

6.是否达到监管要求。由于选取的样本公司中既有综合类证券公司,也有经纪类证券公司,同时是否达到监管要求有一系列指标,如绝对、相对、风险准备是否足额,选取的数据中没有充分披露这一内容,因而本文研究中由于数据不支持,而不选择此变量作为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本文对净资本监管效应研究中选取资本充足水平、风险水平、收益水平、资产水平作为研究变量,具体见表1所示。

(三)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净资本与风险关系假设,考虑到证券业净资本与风险的影响要素,本文建立以下联立方程,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

CAPj,t=a0+a1SIZEj,t+a2ROEj,t-1

+a3RISKj,t+ a4CAPj,t-1+uj,t

RISKj,t=b0+b1SIZEj,t+b2CAPj,t +b3 RISKj,t-1+wj,t

其中J表示第J家证券公司,T表示第T年。

数据的采集

年度数据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数据较为准确,将研究时点确定为每个年度末。我国证券公司资本监管是从2002年开始实施,因而研究期间选为2002年到2006年末及2007年6月31日五个时间点,为了能够符合统计分析的要求,本文采用截面数据的研究方法。

研究选取2002年以来没有发生重大重组且其各年年报数据要素齐全的公司,经分析共有31家公司符合上述特征。本文选择的31家公司及分析项目要素见表2,具体各年数据见协会网站。

实证结果与分析

模型公式:

INST C roacapp_1 riskk_1 size

capp=C(1)+C(2)*size+C(3)* roa+C(4)*riskk+C(5)*capp_1

riskk=C(7)+C(8)*size+C(9)*capp +C(10)*riskk_1

通过Eviews软件,对2002年以来各个年度净资本与风险情况进行联立方程分析,每个时点选取31家公司进行截面数据研究,发现我国证券业资本与风险状况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实证结果

本文列出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上半年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情况,分别见表3,表4,表5和表6。

(二)结果分析

就整个联立方程模型来看,2004年到2007年6月这四年的拟合程度都比较好,特别是2007年6月的风险回归方程,可决系数达到了0.96,其它几个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也大都在0.7以上,这些表明,联立方程模型所选择的解释变量还是比较适合的。

滞后项CAP(-1)对资本状况CAP的影响为正,说明证券公司资本状况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风险状况RISK对资本状况CAP有显著的负的影响,说明在目前风险导向的资本监管政策下,证券公司的风险提高会明显降低资本充足水平,风险的降低会提高资本充足水平。

滞后项RISK(-1)对风险状况RISK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我国证券行业的经营风险与前一期高度相关,即风险暴露具有一定的周期持续性,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明显的改善。

资本状况CAP对风险状况RISK存在着一定的正向反馈,说明若证券公司资本水平较低(资本流动性已然不佳),则证券公司存在着主动降低风险水平以适应新的流动性水平;随着证券公司净资本状况的改善,证券公司资本水平提升到较高水平,证券公司有能力适当增加风险资产,适当提升风险水平。

资产收益率(ROE)的系数为负,但是不显著,说明当前我国证券业的资产收益率(ROE)对于净资本金额和风险状况没有影响,证券公司净资本的提高主要通过增资扩股等外部途径解决,证券公司内部收益不足以大幅提高资本充足水平。

通常资产规模对于证券公司的净资本金额和风险状况的影响一般为负,即资产规模越大,自有资本和资产风险就越低,可是T统计量绝对值显著小于2,就说明了对于国内的证券公司,资产规模对于净资本金额和风险状况的影响不太显著。

2006年的结果中,由于常数项的T统计量不很显著,因此第一个方程得出的R统计量出现负值,2005年的第二个方程中得出的R统计量比较小,只有0.4,也是因为常数项的T统计量不很显著。除了这两个方程外,其余的年份和方程的R统计量最小是0.7,出现在2005年中,除此之外,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的方程的R统计量都是达到0.9以上,因此,可以判断用此方法是合适的。

结论

综上,本文通过对31家证券公司2002年以来的年度数据,进行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是我国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与资本之间呈现负的显著关系,净资本监管带动了降低了证券业流动性风险水平,我国证券公司净资本监管效应显著,该项政策应继续实施。

参考文献:

1.巴曙松,王文强,陈华良.中国证券行业的净资本监管体系及其制约因素.国际金融研究,2004(11)

2.步国旬,周旭.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研究.中国证券,2006(10)

3.贺潇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的有效性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6

4.赖晓永.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4

5.郑宇婴.资本监管、银行行为与监管效应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6

6.柳淑丽.我国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问题研究[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5

7.吴智.基于资本充足性监管的证券公司监管效率分析.经济研究,2007(3)

8.薛山.我国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的效率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6

9.中国证监会赴美净资本监管体系考察小组.美国对证券公司的净资本充足监管.中国证券,2006(4)

作者简介:

审计硕士论文范文4

关键词:审计意见 财务危机预警 信息含量 logistic回归模型

审计意见作为企业经营状况的指示灯,能够从其独特的视角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关于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的研究,国外开始的比较早,相关文献表明,审计意见在财务危机预警中的作用尚无定论。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我国学者对审计意见在财务危机预警中是否具有信息含量研究的结论也不一致。

研究设计

审计意见的分类。本文在研究时,审计意见的划分为标准审计意见(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除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之外的其他审计意见)两类。

财务危机的界定。本文在研究时,采用两种较为常见的财务危机标志事件选择方法并比较这两种选择方法在财务危机预警中作用的异同。取值规则(fda,financial distress affair)如下:

研究假设。国内一些学者关注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的实证研究,基本着重于考察审计意见在股票市场上的市场反应,而没有对审计意见能否预测财务危机给予正面回答。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财务危机公司获得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要大于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h2:加入审计意见的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高于未加入审计意见模型的预测能力。

h3:离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时间越短,预测精度就越高。

h4:对财务危机的不同界定方法(fad1和fad2)对模型的预测正确率有显著影响。

本文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选取1998~2006年度的所有亏损上市公司和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st的所有上市公司作为统计分析的研究样本。

实证研究

(一)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描述性统计

按照以上审计意见分类标准和财务危机的界定方法,本文对1998-200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披露的审计意见作了描述性统计,具体结果如表1。

为了更好地反映不同类型公司在不同年度的审计意见,按照本文的划分方法(标准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得到1999-2006年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如图1、图2所示。

  

 

   

从表1、图1、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亏损公司和st公司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均显著大于所有上市公司,也可以说,所有上市公司获得的标准审计意见显著大于亏损公司和st公司,所以h1成立。

第二,从时间序列上来看,st公司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要大于亏损公司,或者可以说,亏损公司出具的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要大于st公司。

(二)预测审计意见类型的logistic回归

1.样本选取与设计。选择2006年度被st的上市公司50家,同时选择与st公司处于同一行业,资产规模相近、上市时间相近的50家公司作为配对公司(记作sample1),然后选取st公司前一年和前两年的数据分别建立模型。

选择2006年度亏损上市公司50家,同时选择与亏损公司处于同一行业,资产规模相近、上市时间相近的50家公司作为配对公司(记作sample2),然后选取亏损公司前一年和前两年的数据分别建立模型。

2.模型设计。本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研究。为了比较两种财务危机的界定方法(fda1和fda2)对回归模型的影响,本文将以这两种划分标志分别建立模型,并且比较它们的预测效果;此外,由于本文的侧重点在于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的研究,所以没有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建立复杂的财务预警模型上,最终本文从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增长能力和资产利用能力等方面考虑,最终确定以下变量: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分别用x1,x2,x3,x4表示,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

理性的管理者往往希望通过以前年度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类型,结合其他重要会计信息来合理预测本年度公司的情况,所以,我们把在2006年被st(或亏损)公司记为i年,因此i-1(2005),i-2(2004年)分别表示陷入财务困境前一年、前两年。

未加入审计意见模型,

其中,

 

其中,i=1,2,分别表示i-1和i-2年;p表示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概率。对于st(或亏损)公司,yi取1,否则取0,根据所得到的logistic方程,以0.5为最佳判定点对原始数据进行判定,若p>0.5,则判定该样本为财务危机的公司,否则为正常公司。

加入审计意见x5建立新模型。在原来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审计意见这一指标,用x5表示。

建立的新模型如下:

 

3.预测模型及结果分析。为考察以上模型的预测效果,我们把样本sample1中的3/5作为估计样本,共60家,其中st公司和匹配公司各30家;其余的2/5作为预测样本,共40家,其中st公司和匹配公司各20家;此外,我们把样本sample2中的3/5作为估计样本,共60家,其中亏损公司和匹配公司各30家;其余的2/5作为预测样本,共40家,其中亏损公司和匹配公司各20家,通过估计样本数据,分别建立预测模型。

由表2可得:无论采取哪种界定财务危机的方法,加入审计意见后,模型的预测正确率都会大大提高,也就证明了审计意见具有增量信息含量,从而证明h2成立。离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时间越短,预测精度就越高。我们可以看出2005年综合模型的预测正确率要大于2005所对应的综合模型。从而证明h3成立。财务危机的界定方法对模型的影响不大,所以h4不成立。

结论

本文通过对1998~200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披露的审计意见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财务危机公司(亏损公司和st公司)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均显著大于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从时间序列上来看,st公司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要大于亏损公司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审计意见在财务预警中具有信息含量,即加入审计意见后,提高了预测正确率。

参考文献:

1.陈梅花.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d].上海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1

审计硕士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体系 财会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基本含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指的是企业为了有效地防范风险与自我监督而建立起的一套风险管理系统,其内容包括对企业资金流动、资产管理、财务报告、业务信息等的控制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与其他管理系统相互补充,彼此促进,同时也与企业的经营范围、业务种类、市场状况等相适应,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构成内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整体控制环境,包括内控部门、岗位设置、制度政策、企业氛围、权责分配等;风险预估识别,即是企业对其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前地估计、分析并制定对策;风险控制行为,即是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评估而得的风险进行控制与消减;信息传播分享,即是企业将搜集所得与内部控制有关的信息在企业内部进行合理流通与有效沟通;常规监督活动,即是企业的日常监察与特定检查行为,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现状

(1)意识薄弱。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不是很大,各方面不是很健全,因此不论在经营管理理念或者企业规章制度上也多有漏洞与不足之处,其原因之一就是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足。以内部控制体系为例,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时间与精力都聚焦于如何在市场上占据更多的份额,谋取更多的利润,也即是专注于外部层面,而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则多显随意性与无序性,特别是家族式企业,其企业财会部门的工作人员多是家族内部的成员,他们的日常工作分工或岗位职责也多呈模糊不清或者混乱杂无的状态。因此就内部控制体系而言,管理者或是对其系统建设持有漠视或轻视态度,或是对其执行落实持有消极应付态度,总之就是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低,支持力度小。

财会人员风险意识较差。风险意识即是对风险的认知与感受,包括对风险因子的认识与把握,理解与态度等。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由于受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体系态度的影响,因此多数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理解,也即是对“会计”这一工作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的数据填写与报表制作上,而未能深入地从中透视与挖掘企业可能存有的经营风险与管理危机。譬如公司的资金走向、流动速度、进销账目、票据资料等,这些数字都可以反映出企业的项目进度、收入支出、工程大小、成本收益等,从中折射出企业可能存有或将会出现的各类风险,但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由于缺乏风险意识,因此难以正确认知与识别风险,科学梳理与分类风险。

(2)制度欠缺。缺乏健全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体系虽多着眼与落实于企业的财会部门,但其建设完善与贯彻执行却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协调配合。但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未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工作的随意性与随机性较强。多见于缺乏内部控制体系的文字性制度化文件、工作流程与详细说明、相关固有表单凭证等,致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或是流于形式,或是过于主观,或是滞后于风险等。部分已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中小企业,其制度也多出现不符实际、职责混乱等现象,也即是缺乏健全性、科学性与合理性。

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内部监督制度指的是企业的财务监督与内部审计。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由于缺乏整体性,容易出现无效治理与滞后反馈的问题,也即是企业的财务监督各行其是,各走其道,无法相互配合或者彼此制约,同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运行过程或者具体某一活动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存有不足与缺陷。部分中小企业甚至没有设立内部审计这一组织结构,而将其工作指派给相关的财务人员或某一管理者顺带负责,其不专一性与非独立性也大大弱化了审计对于企业内部的监督作用。即使设立了内审部门的中小企业,其内审人员多数只有查账权而无弹劾权,纵然发现了问题也无法有效地对始作俑者进行惩处。因此总体来讲,不论是财务监督或者内部审计,均无法对企业起到实质性的监控与风险防范。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意识。提高管理者的内控自觉性与重视度。正确的思想意识与经营理念能够对日常的行为习惯与工作开展带来积极的指导意义与良好的督促作用。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讲,首先必需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自觉性与重视度,一方面,应当积极主动的理顺财会部门相关权责,保证财会部门的各个岗位与各种职能都可以被正确地设置、合理地认知、彻底地贯彻、有效地执行。另一方面,应当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投入,不论是部门完善、岗位规范、人员培训、流程拟定、奖励处罚等,都应当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与制度保障,从而真正地从意识层面提高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

营造自控性自觉性的企业文化氛围。诚如上文所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特别是创始者来讲,必须在全公司宣导与营造这种自控性自觉性的企业文化氛围,上至高层,下至基层,企业里面的每一名员工都应当树立这种自控意识以及对企业风险防范的岗位责任,特别是要鼓励员工对于在企业内控工作开展与落实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勇于提出,敢于指正,乐于献策,愿于分享,促使整个企业对于内控信息都能够及时传播,有效沟通,从而更好地实现内控目标,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重视内控体系执行者的选拔与培养。人才是构成企业的基础,是企业得以延续与发展的基本劳动力,对于企业的整体营运与发展趋势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中小企业,受限于企业规模与经营范围等硬条件,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更需要加强自身的软实力,也即是做好人才的建设与培养。对于内控体系而言,其最终的执行者就是财会人员,企业必须保证能够选拔并培养出具有强烈责任心与高效执行力的财会人员,一方面,既要有风险预估与识别能力,能够从简单直白的数字账目上挖掘与透视出企业可能存有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要有弱化与消减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

(2)健全完善的制度。建立风险防控制度。由于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因此其体系的建设也必然需要一套完善周密的制度保障。就风险防控制度而言,必须从上文所述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五大内容上入手,也即是做好控制环境的营造、评估机制的建立、控制活动的执行、信息资源的流通、监督机制的落实等,从而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明确内部审计内容。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完整的内部审计内容应包括有对企业预算的执行与决算审核、对年度财务计划、资金收支与经济往来的流动记录、对长短期投资与日常经营状况的效益性审查、对国家财经法律与地方财政政策的执行力度与完成情况检查、对公司经营管理所涉及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活动的专项审计调查、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执行情况的跟进与督促等。

规范内外监督机制。就内部监督机制而言,中小企业可尝试设立一个独立的监督部门,譬如从各个部门中选出核心员工在公司内部成立一个不归属于财会部门的第三方监督机构。由于人员构成涉及到各个部门,因此有利于提高业务职能的熟悉程度,从而使得监督能够更加深入与贴近实际。避免出现数字解读与实际业务不相符合的误解现象。就外部监督机制而言,可包括社会监督、司法机关监督、资本市场、商品或服务市场等对企业的考察与监管等。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只要遵纪守法,循规蹈矩,适度公开相关信息,让外界对企业的整体运行与经营管理有一个良性的认识与评估即可。

四、小结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控制与防范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对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更需要借助内部控制体系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提高盈利水平。因此,建设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内部控制体系,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常丹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2.

[2]罗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D].天津大学大学硕士论文,2012.

审计硕士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内部环境控制;内部监督

一 、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由单位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强化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环境方面

中小民营企业的控制环境比其他形式的企业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有些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非常差;有些中小民营企业没有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即使有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有些中小民营企业职责划分不清,一些员工同时兼任多项不相容职务,增加了错误和舞弊的可能。在一项调查中显示董事会制度不健全是影响控制环境最主要的因素。这也表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的条文里,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任重道远。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业主,往往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管理者,所有权、经营权没有实际相分离。其组织结构简单,业主专权不受约束,在用人上注重亲缘关系而不注重才能,企业管理层多为家族成员,即使外聘一部分员工,也只一味强调雇佣关系,不重视精神激励及人性化管理氛围,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只注重惩罚,而不注重奖励。因此,所聘员工常常感到不公平,造成人员流动频繁。人才缺乏、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企业目标实现困难。

(二)内部监督方面

内部控制是否有效需要内部监督,内部监督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内部审计。目前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中内部审计的事后审计占比例最大,等到问题真正发生时再来补救为时已晚,达不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对诸如投资、项目招标、大宗采购等业务起到评价、论证、参与决策作用,从而达到控制效果。当今许多中小民企审计与会计没有分离,会计人员身兼审计职位,没有制度化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对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再次审计应稽核的范围有限,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发言权。内部审计的另一个有效手段――内部控制评价,在中小民营企业中没有很好地发挥起来。

(三)风险评估方面

民营企业家风险意识非常薄弱,当风险来临时,没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来有效地发现风险、化解风险,只是家庭中比较有权威的人员内部商量决定处理办法,整个过程没有科学依据和有效的技术支撑,单凭民营企业家的经验。这样中小民营企业经常会毫无防备的遇到许多风险,却不能有效化解。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家过于自信,盲目扩张,急于经营多元化,于是很多纷纷倒闭。之所以有那么多企业走入多元化的误区,与企业发展初期的成功经历和自负心态有关。中小民营企业进入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行业之前,忽视了风险,没有对经营效益进行科学论证。这种盲目的投资,最终导致失败。风险评估是企业提高效率的关键。企业应该时刻注意企业目标不能实现的风险,从而有的放矢地加以应对防范。但很多曾经知名的企业因为决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的重要性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巨人集团将巨人大厦的资金来源孤注一掷地投入了生物工程领域,却没有考虑到其中蕴含的巨大风险,最终导致失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表明了抗风险能力差是我国企业的又一致命弱点。

(四)控制活动方面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管理层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政策与程序,以帮助管理层所选择的风险应对措施得以有效实施。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没有严格实行不相容职务应该分离,重大收支和多数的日常收支都由企业主一人审批。

(五)信息与沟通方面

信息与沟通包括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收集,以及信息的传递。中小民营企业的信息往往掌握在企业主手中,与员工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中小民营企业的业主与员工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使员工不能很好地领悟企业政策、措施,不能很好地为企业服务。

三、建立健全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1.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

(1)组织架构设计

中小民营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权力制衡。企业应当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

(2)组织架构运行

中小民营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内部管理权限和工作程序,核定、审批组织架构设计、部门设置和人员编制,并采取有效措施监督、检查组织架构运行情况。根据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落实工作任务、责任人、协助人和完成时间等.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中小民营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总结优良传统,挖掘文化底蕴,提炼核心价值,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形成企业文化规范,使其成为员工行为守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应当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切实做到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员工行为方式,使员工自身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企业应当建立企业文化评估制度,明确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落实评估责任制。避免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中小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可以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本主义”思想,最终实现“自我控制”。我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重视人情味,利用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仁爱”思想,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沟通和感情交流,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使内部控制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每一个员工信仰明确、思想鲜明、形成自觉接受控制的意思,内部控制自然也就会更有实效。

(二)加强内部监督

在企业各个阶层的人员中,就内部控制而言,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一个主要力量。审计部门的作用不仅在于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还应该帮助组织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成为内部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建议管理当局建立一种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使成员能自觉把办事准确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为保证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首先,要使其得到管理当局的支持,以授予内审机构足够的权限,保证对重大疑点拥有相关的审查权力。当内审人员报告的信息显示公司必须采取某些行动时,管理层必须及时对此做出反应。其次,要保持和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注重对其进行内部控制知识和相关审计、会计知识的培训,以使其具有最新的知识结构,胜任岗位的要求。再次,要在机构设置上提高其独立性。条件具备的中小企业应该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机构的审计范围要逐步由财务收支审计、设备购置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向,从而扩大审计的范围。内审部门应该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受监事会指导。这一安排,能有效减轻董事会职权弱化、内部人控制严重的局面,而且,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指导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董事会的制衡。没有条件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中小企业,可以只安排内部审计人员,同样可以达到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

(三)完善风险评估管理

加强风险评估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实施风险权限管理,直接操作人员的经济活动必须严格限制在规定的风险权限之内。②建立风险控制责任制度。在实施风险权限管理的基础上,明确各当事人在事前、事中、事后各自不同的风险控制责任。③建风险预警系统。风险预警就是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先警示,防患于未然。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渠道(包括营销网络、财务关系网络、市场网络等等)加强对企业内外环境特别是市场环境的分析研究,及时了解环境变化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④开展风险识别。对各类风险要具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鉴别力,搞清楚什么是主要风险,是否存在重大风险,为避免和控制重大风险提供依据。⑤制定项目和资金的风险评估制度。企业应根据各种经济业务和项目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操作流程、作业标准,对较大资金的项目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风险收益评估,各项资金的比例必须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⑥建立风险分析制度。风险分析就是运用专门的方法,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对风险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对规避风险的能力、条件进行衡量,对环境变化可能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的程度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为以后的风险防范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料。

(四)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对于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必须解决以下重点问题:

1.业务授权与审批

内部控制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岗位分工和授权批准。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人员少,工作无法细分,产生指责岗位不清。因此严格实行账、钱、物分管原则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重中之重。科学的岗位分工、严格的授权批准可以达到互相牵制的目的,有效保证业务合法、合理和合规。中小民营企业应建立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表,对每一部门的职责权限划分清楚,便于进行绩效考核。

2.凭证与记录控制

企业应对外来的原始凭证和自制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重点对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真实性进行审计,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完整。会计人员要严格分工,按照内部牵制的基本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使企业的内控更加完善。

3.实物控制

中小民营企业应对企业的实物资产从取得到报废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应把握企业资产的购进、耗用、报废等各环节的控制,通过建立定期盘点制度,掌握企业资产动态,加强管理。诚然,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运作离不开有效的内部监督与激励机制的配合。现实与理想,自身与外部环境都证实了一个事实:建立并有效地实施一个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已成为其在未来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环境的大挑战与企业经营的不断变化,要求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循序渐进地去建立一个适时、动态、开放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使内部控制系统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成长中发挥巨大作用。(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朱翠兰.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C].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5

[2] 李克澎. ABC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研究[C]. 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上一篇客厅装修

下一篇我的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