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寒养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寒养生范文1
2、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最冷的一个节气,这个节气不但温度低而且风大,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根据天气的冷热度来增减衣物,大寒时节容易导致手脚冰凉,所以手脚的保暖措施也很重要。
3、多喝白开水,补充体内水分:大寒时节气温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也是最干燥的节气,所以要多喝白开水,补充体内水分,少吃冰凉的水果,除了补充自己的身体的水分之外,室内也要保持正常的湿度,可以通过加湿器等调节室内湿度,防止干燥。
4、保持充足睡眠,早睡晚起:“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人也比较容易犯困,所以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这样可以保证人的睡眠质量,也是大寒养生的一种保健方式。
5、睡前洗脚促进血液循环:冬季时节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所以睡前洗脚可以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很好的改善睡眠质量,由于大寒是一个寒冷的季节,长期坚持睡前泡脚可以预防冻疮的形成,也能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
大寒养生范文2
寒露有雨冬雨少,寒露无雨冬雨多(桂)
寒露多雨,芒种少雨(闽)
寒露多雨水,春季无大水(闽)
寒露若逢天下雨,正月二月雨水多(粤、桂)
寒露若逢下雨天,正二月里雨涟涟(湘)
寒露多雨水,春季无大水;寒露少雨水,春季多大水(闽)
寒露阴雨秋霜晚(冀)
寒露雨风,清明晴风(冀)
寒露霜降节,紧风就是雪(赣)
寒露有霜,晚稻受伤(苏、湘)
雾天寒露雪前赶(冀)
寒露闹天,闹到立冬(冀)
寒露前后有雷,来年多雨(皖、湘等)
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粤)
寒露节气经常会出现秋旱。有关的气象谚语有
受早一大片,受涝一条线(贵)
天旱防雨涝,雨涝防天旱(陕)
久旱东风更不雨,久雨东风更不晴(桂)
天旱东风是火凤,雨涝东风雨太公(宁)
旱东风不雨,雨东风不晴(京)
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东风不晴天(冀、黑、陕)
久旱东风不易雨,久雨西风不晴天(辽)
旱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开天(皖)
久旱东风不雨,久涝南风自晴(沪)
寒露有雨雨淋淋(湘)
寒露有雨沤霜降(粤)
寒露节气是否下雨,对未来天气有指示作用,反映在气象谚语中:
大寒养生范文3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 形成性评价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机制探索 论古代汉语教学与当代大学生能力培养 大学生就业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汉语汉字应用能力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数学学习形成性评价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建模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逻辑教学与大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心理健康 浅析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 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财经素养与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EB/OL].2015-03-24..
[5][8]杨惠中.C.Weir.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效度研究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74,191.
[6]黄冲.83.6%受访者认为国人汉语应用水平下降[N].中
国青年报,2012-01-10.
[7]贺阳,徐楠,王小岩.高校母语教育亟待加强――基于海
内外十余所高校的调查分析[N].光明日报,2011-01-11.
大寒养生范文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保证语言的规范化,因此,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语言。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通话的普及,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在日常的生活中,在与学生及家长的交往中也要注意使用标准规范的语言,从而最大限度的增加普通话的感染力。
语言表达力实际上就是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比如让学生讲讲自己已经明白的问题,却又得学生表述不清,这就是表达能力的问题。还有一种情况,又得个别教师,既有很高的学历和丰富的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却抱怨听不明白,这就是教师表达能力的问题。再如又得高校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尽管专业知识水平很高,能力也不差,却常常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而遭用人单位的弃用。这些方面的实例很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的真实描述。翻开中国历史,能说、会说的人举不胜数,春秋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是中国史上的两个名人,是所谓的纵横家,过去称他们是说士或说客。意思是说他们是专门“玩嘴巴”的,但一个书生能用他的嘴巴和他的脑筋,去摆布整个世界的局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说”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说”的能力呢?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大寒养生范文5
因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偏弱,部分学生性格内向,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除了用本民族的语言跟同伴交流之外,几乎不与其他人交流,几乎听不懂普通话,这给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呢?在长期从事少数民族语文教学与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中,我摸索出了一些培养学生汉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纠正读音及方言
首先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读音,特别是纠正方言。学生学习汉语最困难的就是分不清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以及方言。这是培养汉语表达能力的基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课堂上,学生阅读和说话时,教师必须注意倾听,并及时纠正。
二、培养听读能力
教师应该经常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寻找不同类型的、让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有节奏、有感情地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模仿,也可以通过学校广播或电视节目等,使之达到沁入心脾的效果。“读”,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的范围不能拘于课文,应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学校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读,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强语感能力。
三、创设练“说”的情境
书面语言服务于口头语言,通过阅读打好基础,积累语言后,就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学习是为了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虽然少数民族教师提倡用双语言教学,但是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汉语而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会渐渐地被汉语教学所代替,直到让学生完全能听能说汉语为止。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由讲转变到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练习口语表达的轨道上来。多创设一些富有情感色彩和儿童情趣的练说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由发展。
四、形成用普通话交流的氛围
课后用普通话交流是培养学生汉语表达的关键。如果学生光学不练,那么也是白学。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后尽量用普通话交流,营造汉语表达的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以达到学习效果。并且提议全校师生都行动起来,提高整体口语表达能力。
五、从提高写作水平来提高汉语表达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错别字多、语病多这一问题,我主要从批改学生的作文入手。对于每一名学生的作文,无论优或差,我都会认真、仔细地批阅。不放过任何一个错别字或一句病句,还经常当面批改,给学生纠正和提议。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渐得到加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六、给学生一个展观自己的平台
大寒养生范文6
关键词:就业核心竞争力 内涵 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16-02
据统计,2006年到2010年间高校毕业生数量从413万增长到631万,五年间增长了52.78%,扩招进程中凸显出因降低录取分数线而导致了生源质量降低,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造成了高校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客观上,人才培养模式和素质教育体系未能及时调整与新形势相适应,以及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未能满足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等方面,更加突出了就业难的问题;主观上大学生存在着普遍缺乏就业意识,从未考虑就业实际经验,亲身体会,主观感知等问题,甚至没有过多的想过“如何就业的概念”。上述原因使得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必须从“如何明确就业核心竞争力内涵,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上入手,以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由核心竞争力理论而来,其研究对象是大学生个体。根据哈默和普拉哈拉德两位教授1990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可定义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能使高校毕业生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即能创造性地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独特能力{1}。此外,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还可定义为:大学生个体内部一系列累积形成的互补性能力的动态性有机整合力,它能使大学生通过整合一种能力或几种能力获得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2}。综上,笔者认为就业核心竞争力是高校毕业生可持续就业的一种发展能力,是毕业生的知识积累或素质养成达到一定水平,具备可自主开发、能动挖掘的潜能,它是一种隐性素质与能力。主要包括: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其中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实践能力包括社交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
二、培养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高校对所培养的人才进行准确定位,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需要。但目前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距甚远,甚至有些学校纷纷更名,改变学校原来的办学特色,由于结果不理想,进一步造成了供需错位,直接导致“成交难”。一方面毕业生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烦恼,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在为没有合适的人才而着急。要解决毕业生就业中的“供需错位”问题,必须把专业市场前景的评估与预测作为重点,自觉地按照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今后就业范围与层次,关系大学生就业定位问题。围绕就业导向、提升大学生创新力、竞争力,学校应从本专业、本学校及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培养应用型的一专多能人才,专业教学要以应用性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构建完善综合素质提高体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须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实行“一站式”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四大工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研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四大工程”即:第一学年实施适应教育工程: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入手,树立明确的政治目标,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考研型和应用型)和奋斗目标,加强德育培养,建立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制度,强化外语和数学知识的学习,打牢基础。第二学年实施素质拓展训练工程:在抓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锻炼,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学年实施导师制工程:将所有学生结合专业配备专业教师进行培养,重于激励创新,从思想道德、专业学习、科研素养、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与实践,对职业有更详细具体的了解。第四学年实施适应社会工作能力培养工程:指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实效性,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争取获得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着重就业、创业指导,对学生职业意识、创业实践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加以辅导,使学生清晰职业目标,掌握求职技巧,完成就业、创业的思想准备。
3.以强化学生实践为重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一是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机会提高社交实践能力。社交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注重在企业中的实践。通过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使其及早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提升学生社交实践能力,确保参加工作时能够轻松融入工作环境。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加实训时数,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实践课程教学方法,使实践教学立体化,形成“认识实践―模拟实践―专业实践―管理实践”的全方位实践教学过程。三是鼓励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实践,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会发现自我、锻炼自我和完善自我,养成科学严谨的作风、培育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形成全面的素质结构。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及早地与企业接触,直接参与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开阔视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以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第一深化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就业能力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大学生具备的业务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应用性能力,能够满足市场的不断变化的需要。因此,需要不断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突出实用性特点,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现实性、有用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第二深入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立足现实,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帮助学生及时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少走弯路,尽早在观念、心态、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全面准备。同时,加强创业教育,注重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通过制度建设、营造创新氛围、形成创新机制,鼓励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主观上提高认识,推动就业质量的提升。第三加强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业率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命脉,提高就业质量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高校需高度重视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问题,可以通过邀请知名专家来校讲座,参加职业指导培训等方式,提高就业指导人员业务能力,鼓励就业指导人员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
三、结论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虽然从高校角度针对提升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对大学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但也不能忽略社会、家庭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样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外部来看,它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形成的合力{3},这也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本文为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我校学风建设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y66]
注释:
{1}杨其滨.高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J].2007(7)
{2}施炜.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结构分析.江苏高教[J]. 2010(2)
{3}孙琳.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观的转变及其引导.湖北社会科学[J].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