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改进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改进建议

改进建议范文1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管理评审 建议

管理评审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过程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质量活动,是ISO9001:2008标准对组织及组织最高管理者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亲自主持的活动,是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资源配置情况、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及产品符合性情况、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达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查找质量管理体系需改进的环节,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实现持续改进,从而提高组织的质量保证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因此,管理评审活动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最高管理者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其评审活动的有效性直接反映了组织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能力。

1. 管理评审中存在的问题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我国推行多年,取得了显著性的成效。大多数采用此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体系的组织,能够按照标准要求开展管理评审活动,但在此项活动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以下问题,影响了活动的有效性,影响了组织持续改进的步伐和效果。目前ISO9001:2008标准正在修订,在即将的ISO9001:2015标准的管理评审要求中不仅保留了原有要求,同时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因此,改进评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其有效性,是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管理评审策划不到位、准备不充分

管理评审策划的内容一般包括确定评审的时机、评审的目的及重点内容、涉及的产品范围、各部门需提供的评审输入及参加评审人员的要求等。

有些组织不重视管理评审实施前期的策划,认为由组织的主管部门按标准及组织的体系文件要求,下发管理评审计划或评审通知就完成了策划工作。正是如此,一些组织出现了评审计划或通知中只规定了各部门需提供的评审输入信息,但没有明确所提供信息的质量要求;有些部门的输入信息只是简单的工作总结,输入内容不充分,没有数据支持,不提或只提一些不疼不痒的文件及意识等问题,也不提改进建议,没有深入分析,不能全面体现部门的工作内容及特点;由于评审时机选择欠合理,导致输入信息不能全面反映组织年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现状、绩效,没有对管理方式、组织内外部环境变化等情况下进行分析;主管部门对各部门提交的输入信息把关不严,对提出的问题只是简单的汇总,没有进行核实、筛选;管理者代表对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不够;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及主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准备不充分,导致评审重点不突出、主要议题讨论不充分,影响了评审活动的有效性。

1.2 管理评审会议组织不到位

管理评审是组织高层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及改进进行的评审,是由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其他各业务主管领导、各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参加的。

有些组织召开的评审会议,只有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及部门的个别领导参加,而其他各业务主管领导、部分部门的主要领导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或不参加会议,致使对主要议题讨论不充分,业务主管领导及部门主要领导对会议确定的改进措施及要求不清楚,导致改进措施及要求落实不到位或不能落实;有些汇报人员避重就轻,只讲成绩不讲存在问题,或只对记录不规范、标识不清晰等问题漫无边际的泛谈,没有对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及产品质量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即使涉及文件可操作性问题,也只是说“文件可执行性不高”,提不出具体哪个文件、哪个方面存在问题及修改建议;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讨论很少,对一些尖锐性问题不敢触及或议而不决,会议缺乏针对性。

1.3 管理评审后续行动不到位

管理评审后续行动是落实评审会议决定的关键过程,决定着管理评审活动的有效性。

有些组织由于业务主管领导或部门领导未参加评审会议,对会议确定的改进措施和要求不清楚或参加了,当对改进措施和要求有不同看法时,在不做任何沟通的情况下不落实会议决定,导致改进措施落实不力;不按会议确定的时间节点开展工作,在主管部门多次督促下,个别部门为了应付,做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主管部门碍于面子,对验证工作不能严格把关,睁一眼闭一眼,对实施效果不好也通过了验证关闭;对改进措施实施时间较长的,只关注措施实施的开始,而缺乏对实施过程及最终效果的验证,导致跟踪验证不深入、不到位。

2. 改进建议

管理评审是组织自我完善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总体评价的环节,它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评审活动的有效性,组织应按照标准要求,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改进管理评审活动。

2.1 成功的管理评审基础

最高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是管理评审成功的关键。众所周知,管理评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具有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通过评审,总结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找出与组织预先设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差距,寻求任何可能改进的机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质量管理体系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应达到的结果,是质量管理体系最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查找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变更和改进,是决定组织质量管理方向、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活动,它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意义。因此,最高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组织好管理评审的策划和准备、实施及后续行动,切实抓好并抓出实效,以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缜密策划是管理评审成功的前提。管理评审活动同其他活动一样,需要对活动中的所有过程进行认真思考、缜密策划。管理评审时机的选择是评审策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影响评审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当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处于正常运行、维护及持续改进时,评审的时机最好选择在当年年底或下年度初,这样可以获得年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绩效,为下年度质量工作明确方向,同时也为组织经营战略的决策提供支持,更有利于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

策划的缜密程度直接影响到评审活动的成败。管理评审计划应明确评审输入信息的收集、分析、总结等各阶段的工作目标、时间,明确各部门提供输入信息的具体内容及质量要求,避免部门自由发挥,实施规范化管理,以提高评审输入信息的质量。输入信息应结合部门工作内容及特点,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情况进行整理、加工和提炼,突出重点,注重事实,抓住问题的关键和实质,分析问题的内在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建议,做到有数据、有分析、有结论、有改进建议及方向,形成有价值的输入信息。评审计划中应明确参加会议的人员,特别要强调所有高层管理者及各部门领导必须参加。只有缜密的策划,才能做到评审准备充分、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以改变评审流于形式、走过场,以保证评审活动的成功。

精心准备是管理评审成功的基础。评审活动的准备是落实缜密策划的重要过程,为成功的评审活动奠定了基础。组织应对评审准备工作做到有布置、有检查。重视对输入信息的审核,重点关注部门履职情况、各类产品实现过程的业绩、存在薄弱环节的分析、对体系的评价及改进措施的建议。对不符合要求的输入信息督促其继续完善,通过对输入信息的审核检查各部门对标准及体系文件的掌握程度,也是对管理层和部门负责人参与、关心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运行和持续改进的考察。主管部门应尽早将收集的输入信息呈报最高管理者和管理者代表,以提高评审会议的效率。最高管理者应认真分析输入信息,寻找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管理者代表共同研究并确定评审的主要议题。主管部门应按照最高管理者和管理者代表的要求做好会议发言、议题讨论的统筹,以满足评审的需要。因此,精心准备是管理评审成功的基础。

有效沟通是管理评审成功的保障。管理评审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由多部门、多层次的人员共同参与的活动。有效的沟通贯穿于评审活动的全过程,是保证中枢神经畅通的有效手段。因此,各部门包括主管部门、管理者代表及最高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管理评审成功的保障。

在评审策划中,主管部门应与管理者代表充分沟通,确定评审输入内容的要求。在评审准备中,主管部门应与各部门核实提出问题的来源、初步分析问题的症结;对收集的问题进行初步筛选提交管理者代表及最高管理者,按要求修改问题汇总,并将其尽早发至各部门。在会议召开前,最好由主管部门与问题提出部门进行沟通,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以减少在表面问题上的扯皮;管理者代表应与最高管理者再次沟通,做好两者分工,最终确定评审的主要内容及需重点讨论的议题,并对重点议题拟将确定的改进措施和要求进行商讨。

2.2 围绕主题,把握节奏,适当引导,是开好管理评审会的关键

管理评审是对组织的实际状况、质量管理的全面和系统、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结果三方面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达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是对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改进机会进行决策。管理评审会议的效果影响着后续行动的开展及评审活动的实效性。

管理者代表应协助最高管理者开好管理评审会议,紧紧围绕确定的评审主要内容和需讨论的重点议题,组织好与会人员的发言,把握好节奏,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讨论、集思广益,以取得共识、明确改进方向。会议应重点对影响组织各类产品质量的关键问题、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系统问题、日常管理中遗留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在管理者代表权限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提出解决思路和措施。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应为会议营造良好氛围,使他们能够主动、自愿的参与其中,发表各自观点。最高管理者应把控会议节奏,发扬民主适时集中,根据组织自身能力和需要,抓大放小,对部门提出的问题及建议进行评审并明确后续要求,协调外部因素,解决内部问题,避免议而不决。当然组织不能寄希望于一次评审解决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所有问题,对于需要专题研究的事项,最高管理者应责成管理者代表或分管业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并落实专题改进措施,并将专题改进措施的完成情况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2.3 做好管理评审后续行动是取得实效的有力保证

衡量管理评审是否有效,主要看寻找到的薄弱环节是否准确、改进领域及切入点是否适宜、改进措施是否可行、措施是否落实、效果是否满意,因此,落实改进措施是评审后续行动的重要环节,是管理评审活动取得实效的保证。

主管部门应根据会议决定编制管理评审报告,明确各改进措施落实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完成时限及跟踪验证等要求,确保各项措施有人负责、有人跟踪验证。管理者代表及各业务主管领导应组织并支持各部门做好改进措施的落实,各部门按要求落实改进措施。当认为有更好的改进方法时,应及时与主管部门、管理者代表及最高管理者进行沟通,以保证改进措施实施取得实效。主管部门要切实把好改进措施有效性的验证,对效果不明显或没有达到要求的,要责成有关部门重新采取措施,并将相关信息通报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直到措施有效为止。管理者代表应亲自主抓改进措施,客观分析并评价实施效果,与最高管理者汇报取得的实效,为下一次改进寻找新的机会。

3. 结束语

管理评审是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审视并识别绩效改进的机会,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自我需要。实践证明,在最高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下,做好管理评审前的策划和准备、实施和后续行动,解决存在的问题,真正利用好管理评审这一手段,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保持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及健康的发展,使组织真正受益、迈向卓越,使相关方满意。

改进建议范文2

目前,财务报告受到最多和最猛烈批评之处,是它的相关性。现行财务报告只关注过去不注意未来、只重视货币性信息而忽视非货币性信息、只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结果不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等弊端,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财务报告的相关性。而财务报告存在的基础之一就是决策有用性,即为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利益集团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果财务报告无法为这些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那么,财务报表存在的合理性就必然受到质疑。笔者认为,现行财务报告内容应做如下六个方面改进:

一、应重视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的披露

随着金融创新,诸如期货、期权之类没有实际交易而仅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或义务的衍生金融工具种类日益繁杂,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烈变化。如不对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加以披露,极有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方面的决策失误。虽然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尚不成熟,衍生金融工具尚不多见,对企业的影响还不大,但我们应该着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配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二、应注重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把信息披露重点放在存货、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上的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已日益显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实物性资产价值量的大小与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量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减弱,甚至与企业现行市场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也减少。在现行会计制度下,投资于人力方面的支出,不管金额多大,一律作为当期费用,这就使人力资产被大大低估,而费用则大幅度提高,这也是现行财务报告受到越来越多批评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应当披露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

由于公司股票的账面价值往往与股票的市场价值存在着较大差异,且多数股票市价高于账面价值(这种情况在我国的A股市场上特别明显),这就给公司经营者提供了通过权益交换方式来增加利润的机会。比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可以通过降低转换价格的方式来降低债券利息,因利息率降低而减少的利息费用就转化为企业利润,使企业利润增加,而因转换价格低于股票市价的差额则会导致原股东权益稀释,使原股东蒙受损失。可以说,公司这种利润增加是建立在原股东权益稀释基础之上的。这种利润增加对公司原股东究竟是有利还是不利,在现行财务报告中并没有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因利息费用减少而增加的利润,而将原股东权益稀释的核算排除在外。将这种信息对外披露,必然会误导投资者对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行为加以肯定,从而容易做出有损自身经济利益的决策。因此,财务报告在这方面也有必要加以改进。

四、应重视企业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

现行财务报告中的收益是建立在币值不变假定基础之上的,这在经济活动相对简单、币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该收益与全面收益差异不大。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市值变化频繁化,这种传统会计收益与企业真实的全面收益差异日益扩大,若再用传统的会计收益作为基础进行决策,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在我国,企业披露全面收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第一,我国市值变化较大,一些企业特别是老企业,持有资产的现实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差悬殊,这种差异必然是一种预期损益,将它揭示出来可以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有利于投资者和信贷人的决策。第二,可以有效遏制企业操纵利润或粉饰业绩。

五、应重视对公司未来价值趋势预测信息的披露

在经济环境变化不显著的情况下,人们可以简单地用反映企业过去经营结果以及行为的因果联系的财务报告去推测企业的未来,但在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的条件下,人们已不可能直接用过去的财务报告去推测企业未来,这就导致财务报告的相关性降低。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企业未来价值趋势的预测信息。对于如何披露预测信息,目前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从理论上讲,最佳的披露形式是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但从实际操作看,要编制准确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难度很大,可行性差。从实践上看,世界上许多国家仅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每股收益的预测数据。笔者认为,披露企业未来价值趋势信息,主要应是在报表以外尽可能详细地披露与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的一些信息,诸如企业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材料成本升降、新产品开发等,为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价值趋势提供信息服务。

六、应重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信息披露

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环境的主要污染者,它与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环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可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环境本身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二是因环境而引起的社会原因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了解环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影响状况的信息,对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来讲,均有着重要意义。首先,生存是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持续经营的问题,如一个企业不能持续经营,那么,基于持续经营基础上的会计信息就毫无意义。其次,了解因环境因素而产生的或有负债、治理污染的成本、资产价值的贬值和其他环境风险损失等影响企业发展方向的信息,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等做出正确的决策。现行财务会计忽视了对这方面信息的披露,已不适应环保要求日益提高和措施日益严格的社会经济形势的要求。因此,披露企业环境影响方面的信息应作为改进财务报告的内容之一。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企业对环境影响的信息披露方法和体系,对我国控制污染、改善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广大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问题,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然而现在的财务报表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并且在信息的分析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的各种原因,造成信息不能满足需求者的情况。财务报告体系的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都至关重要,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发育阶段,本文力求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与国际大环境相适应的财务报告体系,以推动我国会计改革,同时,结合中国的现实,对完善、发展现行报告体系提出了设想,以推动信息披露规范化、引导信息需求向高层次发展,有力地促进资本市场的发育,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限于水平所及,提出的观点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望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何韧.《财务报表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于久洪.《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改进建议范文3

调研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考察中国职业安全健康监察服务的能力,对监察采取预防性方法提供技术建议;提高和加强安全卫生监察的效率和效果的方法;提出加强中国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制度的建议,特别是关注能力建设。

中国近些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给社会经济带来了许多变化——劳动力迅速从农业转向非农工作,多种就业和用工形式出现,高危行业从境外转到国内、从城镇和沿海地区向农村和内陆转移、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这些变化给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调研小组注意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依法改进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并正在做出努力完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这无疑对开展监察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20多个省、市已将职业安全健康的行政管理和监督执法(监察)分离开来,建立了专门的执法机构,并开始重视这些机构的能力建设。尽管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已经延伸到社区,但是基层的监察人员缺乏和执法能力不强的问题有待解决。

调研小组也注意到政府各种监察机构之间以及监察机构与社会伙伴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仍是监察服务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调研小组对改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工作提出了全面的建议,鉴于篇幅有限,现重点介绍以下几点。

需要整体性的方法

应当制订一部新的综合性职业安全健康法律,规定用人单位、雇主、雇员,以及作为自然人的第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努力消除工作场所对健康和安全不利的因素和条件。此外,应分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定执法监察机构的职能和责任,包括在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方面的职能和责任。应强调在工作场所开展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的监察与服务。鉴于很多省市均已建立监察执法机构,建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建立专门的“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局”,制定执法政策、规划,对执法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协调和组织、推动监察机构和人员的能力建设。

针对小企业的执法策略

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必须对所有用人单位一视同仁,但是对于面临诸多困境的中小型企业和实力较强的大型用人单位,法律的应用、监督和执行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应采用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所采用的一种较好的做法,即借鉴国际上“监察与服务兼用”的做法,考虑采用更策略的执法方法。应当特别关注如何处理目前高风险性工作向小企业转移这一挑战,并建立机制和项目,帮助中小企业改进工作条件,控制职业危害,促进他们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雇主责任

《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但未强调雇主作为自然人和法人的责任。若法律弱化雇主责任,允许由很多不同的人承担,这会给执法机构带来巨大的负担,不利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更严格地说是“雇主主体责任”。法律框架不应该给雇主留下任何将其民事责任或者刑事责任推卸给任何其他机构和其他人的空间。应该将单位法人,作为“自然人”在伤害预防和控制方面的责任纳入法律。

危险识别、风险评估与控制的系统性方法

作为对现有法规的补充,应当考虑依照国际上的最佳实践和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南,在职业安全健康法律中,应明确雇主在持续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法律责任和应遵循的理念与方法。此外,还应当考虑发挥各级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员在执法中就此向雇主宣传、建议和监督的作用。

监察员的责任

职业安全健康监察方面的法律或法规应当包括监察员可能采取的所有行动,以及监察员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哪种行动。监察员必须正确履行其职责,而雇主不能将其责任转嫁给监察员。此外,应培训监察员学习如何使用他们的自由裁量权(国际劳工组织《1947年劳动监察公约》规定:应由劳动监察员酌定是否发出警告和劝诫或建议)。

监察员的资质和能力建设

解决职业安全健康问题复杂性的一个可能且十分有效的应对方式是,在每个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监察队伍中,配备较高资质的监察员。合格的安全工程师、职业病医生、工业卫生专家,以及社会工作学者和社会心理专家,应当在所有监察员中占相当的比例。

另一个建议是,建立监察员资质技术职称制度。该制度有利于监察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满足对高风险的企业开展监察的需要。监察员的技术资质是促进和保持监察队伍行动的独立性以及不同行政级别的职业安全健康监察队伍行动一致性的关键因素。

职业安全健康监察的现代化

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员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监察计划和工作需要到企业开展日常监察服务。监察员每年监察企业的数量一般是衡量其绩效的标准,但无论标准定得高与低,在现有条件下,一名监察员一年当中最多能够服务的企业数量也是有限的。另外,法律要求两名监察员要同时执法以及其它监察手段的限制,比如是否配备足够的交通工具,也会影响对企业开展监察服务的数量。因此,必须要依靠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帮助确定优先干预的企业和行业,实现监察工作流程的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提高效率和监察效果。

改进建议范文4

关键词:电梯检测 质量管理 定期自检

1、引言

随着我国各地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渐渐增多,对电梯设备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电梯涉及到机械、电气等等方面的复杂技术,因此在设备安装和使用中稍有不慎,很可能为日后发生事故或者障碍埋下隐患,影响人身和财产安全。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电梯设备在检测工作中的所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检验现场的管理问题、单位定期自检的意识问题以及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问题等,在此基础上从构建良好的设备监测环境、安装单位的质量管理、相关技术标准的设立以及技术检验工作等方面阐述了电梯检测工作的改进和建议。本文对于电梯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2、电梯检测工作的不足之处分析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我国对于电梯的检测已经出台了比较完善的规定,并强调在对电梯设备进行测试时应满足其对于环境和条件的要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在电梯检测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必须解决的问题,罗列分析如下:

2.1检测环境不达标

电梯设备的检测需要一定的环境,但是结合相关的统计数据,当前在我国,对于电梯的检测往往比较混乱,外在环境条件难以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为了赶工期和抢进度,有些时候在建筑工程尚未完工时便开始进行电梯设备的安全监测,其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有:首先电梯设备的供电系统尚未搭建完毕,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由于工程尚未完工,电路接线比较混乱,没能进行良好接地,电压指标不合格;其次,电梯相关的过道尚未进行良好的清理与疏通,电梯通道缺乏护栏,照明不达标;第三,在施工忙碌时,电梯的检测环境往往有其他无关的工作人员,噪声不断;第四,电梯控制中心设施过于简陋,缺乏必要的安全用具。

2.2自检工作不精细

我国对于电梯设备的维护检修有着很明确的规定,在对电梯设备进行日常检修时,应有电梯的安装单位进行协助与配合,由此可知,只有在安装单位的技术人员在场的情况之下才能进行电梯的自检。但是实际情况往往与国家规定大相径庭,一些安装单位为了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有时候越过设备自检环节,伪造一份合格的自检报告提交了事;还有一些电梯安装单位虽然存在着自检的行为,也提交电梯自检报告,但里面的各项检验结果却毫无条理,一些重要的数据也难以令人信服。此外,还有一些安装单位在提交自检报告时,并未盖章,也没有责任人的签字,敷衍了事,这些均为电梯的安全使用埋下隐患。

2.3安装人员不到位

在电梯进行检测时,我国明文规定必须由安装单位的人员到现场进行配合,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却有不少单位并未遵守此项条令,有时候虽然现场派去了安装单位工作人员,却没有必要的技术素养和工程经验,一问三不知,对检测结果的客观性造成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3、电梯检测工作的改进和建议

3.1构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监测环境

电梯设备的使用中,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电梯检测在一项工程的验收中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以国家相关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为准绳,进行检测环境的构建,为电梯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2督促电梯安装单位进行必要的质量管理

只有强化电梯设备检测中的质量管理,才能以良好的检测意识获取客观的检测结果。应使电梯检测人员树立规范化的职业精神与足够的安全责任感,同时以较高的专业素养来尽可能通过检测排出隐患,使可能出现的故障或者障碍扼杀于萌芽状态,使电梯设备能够以尽可能高的安全性能运行。

3.3电梯设备安装单位应遵循行业技术标准

应在行业技术标准的限定下,通过比照每一个技术指标来评估电梯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出现个别条件无法满足的情况,则应停止检测,并督促安装人员进行整改之后,择日进行重新检测,以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4 注重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电梯设备的检验是一个完善的工程,包括多方面的技术内容,例如设备的型式检验、设备出厂的技术指标检验、设备交付用户使用的必要检验、设备定期进行的安全检验以及设备发生事故后的检验等。应该全面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素质,并对符合要求的人员颁发上岗证,以使其随着设备型号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标准规范的完善而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

4、结束语

电梯设备被广泛使用于高层建筑中,电梯检测对于人身和财产安全都有密切的关系。电梯检测的工作应该设置合理的环境,并在检测人员和用户、生产商相互配合的基础上进行检测。随着电梯的使用日益增多,只有逐步加强其安全管理,才能使其安全稳定运行,避免事故与障碍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英,吴继东.电梯安全钳的作用及常见故障[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6).

改进建议范文5

【关键词】体育大课间;现状分析;改进建议

从2007年起,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结合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各大学校开展了学生的阳光体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走出课堂,走进操场,积极参加并开展体育锻炼活动,通过体育的手法,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智力、培养品德[1]。

一、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课程发展的必要性

(一)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续

原来的体育活动主要是以耐力训练、列队训练为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所以体育大课间的活动应该是要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形式,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体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需要革新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是我国教育的核心内容,全国的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根据这个核心内容来开展各类课程的改革,体育教学的课程安排也是如此。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将体育活动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表现的过程,利用了现在的作息时间,以快乐、和谐、健康的内容加以展现,并以课程的方法将其形态固定,是推进学校体育课程革新的方法[2]。

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现状情况

(一)基本的活动可以得到保证

通过对某地的20所学校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多数的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属于正常范畴内,大部分的班组是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带领下按照学校制定的统一体育大课间活动,安排并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但由于场地、任课教师的水平等原因的影响,多数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主要是以接力赛、篮球、足球、跳绳等等为主。而这些活动中,又以跳绳是学生最容易学并掌握的项目且较为容易达到认定的标准;篮球和足球具有极强的普及性,所以也容易得到普及。

(二)一部分学生参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1.在不同的学校,每一个班组都会有部分的同学在体育大课间时间逗留在教室中,其中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完成作业,留在教室继续做功课;

(2)因为在课堂中犯错被留在课室中;

(3)对该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缺少兴趣;

(4)由于个人的身体原因,身体素质较弱,平常就非常少参加体育的大课活动;

(5)由于生病的缘故无法参加该次的体育大课活动;

(6)几个要好的同学之间在教室做其他的游戏,例如下棋等。

2.对以上这些原因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的问题:

(1)现在很多的学生在家均是独子,受到了父母过分的溺爱和保护,加之家庭经济条件不错,造成学生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以男生为主)变得不爱进行体育运动。

(2)部分学生(以女生为主)平时喜爱吃零食,三餐不正常造成的营养不良。

(3)对部分学校的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因为由于家庭条件好的,造成学生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的男生占到17%,女生也占到了75%左右;而由于吃零食的造成营养不良的女生占到12.5%,男生占到8.4%。这些因为营养不良或过剩的学生基本都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耐力类的体育活动。

(三)部分活动内容过于单调、活动组织没有秩序

1.各学校在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场地以及运动设备的配置基本合理,但是活动的内容较为单一,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基本上是以各种球类为基础。

2.部分学校在体育大课间的活动组织缺少秩序性。例如:在篮球场上看到学生打闹、跳绳、踢足球等。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教师组织在定点的场所开展定点的活动则内导致的。

通过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学校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安排及项目设置不丰富,无法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要求;上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方法有限,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校对体育大课活动的监督及检查不够重视。这些都是导致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性差的重要原因。

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改进建议

(一)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监督体制

所有的学校都需要加强关于体育大课间的专项监督体制,设计相关的组织管理网络,确定每一个层面的负责人,例如:学校第一责任人,即校长——每一位的分管领导——年级组长——每班班主任的一种联合性的管理模式。这样的做法,可以对体育大课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把控,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以找到相关的责任人,实行首问责任制。同时,应该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进行定期的评定,且可以与任课教师的绩效成绩挂钩,真正做到提高教师的责任感。

(二)建议合理地安排场地

学校的体育工作负责人要与分管的部门进行合作,合理的听取学生的各个意见,安排好体育大课间的活动。内容要丰富多样,不单可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同时便于教师的辅导组织,还需要保证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活动的安排需要考虑到每个班组的活动场地,确保每个班组都能够有充分的活动空间。

(三)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

学校的首要问题是需要对上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因为上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老师多数是班主任,对如何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无法真正理解,所以,学校需要安排部分体育教师进行引导;与此同时,学校也要组织如何上好体育大课间的教学研究的活动,解决课间活动的各种困惑。各个年级的体育老师在大课间活动时也要及时的进行到班跟班,协助任课教师辅导学生,帮助开展体育大课活动的教师把握好上体育大课间的方法。

(四)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校应该充分的利用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来组织按班级之间的比赛(单项或集体均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拔河比赛、班组间的足球比赛、跳绳比赛、班组间的接力等。举办这些比赛的项目,每班的参赛人数需要达到班级人数的80%以上,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保证体育大课活动学生的参与率。

(五)多种活动自选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的发展需求与方向也各不相同。而学校则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创造各样的条件并设立一定的体育运动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针对一些学生因没有喜欢的项目而不愿意参与活动的,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自带简易的活动器材[3]。

(六)传统活动的发展,开拓创新,促进大课间活动新方向的发展

1.立于本地,学校可以鼓励开展一些传统的民间游戏活动,以增加学生的活动兴趣。例如:丢沙包、跳皮筋、玩转陀螺、跳房子、呼拉圈、捉迷藏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平时游戏的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活动的兴趣且娱乐性极强。

2.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己创造简单的活动器材。体育大课的活动器材大部分是由学校提供的,但更多的可以由学生自己进行制作,比如小沙包、毽子等。这样即可以节约省用,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充实了体育活动的内容。

(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和谐社会是我们当代人所追求的生活目标,而学生的和谐、健康快乐是每一位师生所追求的目标。在体育大课间活动期间,师生可以同时做操,各班组的班主任在自己班的最前面,学生跟着教师作,或者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拔河、跳绳、打羽毛球、游戏等。充分发挥了师生之间的合作性。

结论

学校、教师、学生都应该体会到锻炼一小时,健康一生的理念,多创新,让体育大课间的活动更加吸引学生并富有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丁敏奎.小场地组织大课间活动形式探索[J].运动,2010(8):122.

改进建议范文6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于医疗卫生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医院需要与时俱进,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提高服务能力,以满足人们的医疗卫生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弊端,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以期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弊端;改进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的深化和完善,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把向人们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当做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医院兼具社会公益性和企业性,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医院只有采取合理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才能避免其过度市场化,充分发挥其社会公益性,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弊端

1.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其总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医院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医院的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的金额,只能反映原值,未能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从而产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的情况,致使报表使用者不能准确的了解医院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另外,医院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定,按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来维修或者采购固定资产,但是由于财务管理方式的缺陷,造成医院资产不实的现象,而且,随着医疗设备不断的更新换代,许多医院的医疗设备已经贬值甚至报废,然而由于归账、清查的不及时,致使医院的账面固定资产数额远远多于实际资产[1]。

2.坏账准备提取不合理

医院兼具有企业性和社会公益性,因此,医院的“病人欠费”账户,增加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再加上随着近年来我国医保制度的完善,“医保欠费”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是难以有效的开展。虽然医院可以根据相应的补偿规定,采取坏账准备提取的方式,但是,由于所需的时间较长、手续繁琐等原因,致使医院的资金不能有效运转,给投资者的决策造成困扰。

3.资产计价不及时

药品、材料、固定资产等是医院财务报表中需要设置的账户,其主要目的是反映货物采购的价格。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医院固定的电子设施已经严重贬值,再加上实际使用中的损耗,造成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的现象。

4.财务核算不真实

随着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体制的实行,医疗市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准确的核算医院的资金,可以为医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对外投资核算上,医院没有进行明细的分类核算,对外投资核算方式单一,未能真实的反映出医院实际的经济状况。同时,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医院的信誉、医疗技术专利权等是医院的无形资产,而一些医院的财务会计制度没有具体化无形资产,核算方式不科学,缺乏可操作性,致使医院的无形资产核算存在着问题。

二、解决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弊端的改进建议

1.规范固定资产的折旧

医院需要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的折旧工作,以确保医院能够准确的掌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医院可以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合理的增设或者删减会计科目,以便于管理固定资产。例如,医院可以取消“固定基金”账户,增设专门的累计折旧账户,简化财务报表项目,确保医院的财务报表能够准确、真实的反映其净资产、收支结余以及资产。

2.做好坏账准备提取工作

充足的资金是医院正常运转的前提,因此,医院应该做好坏账准备提取工作,以确保资金的充足,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转。在资产负债表上,医院可以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协调好目前的资金情况,把一些无法收回并且数额较大的坏账适当的冲销,以减轻财务管理工作的负担[2]。

3.及时的进行资产计价

医院的资产负债报表是一种静态报表,可以反映医院在一定时间、地点上的财务状况,所以,医院应该及时的进行资产计价,以便于医院掌握具体的资产情况。医院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在会计期末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并且合理的预算各项资产可能产生的损耗,做好计提减值准备。通过制定合理的财务报表,医院可以及时的了解资产的实际情况,便于有关部门的监督和调控,同时,医院的管理者也可以根据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情况,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制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以促进医院的发展。

4.准确的进行财务核算

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医院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准确的进行财务核算,以确保医院资金的有效运转。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医院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具有投资风险意识,合理的增设“投资收益”科目,以便于医院正确的评价投资收益。另外,医院需要准确的计量、核算自己的无形资产,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例如,医院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提供免费检查、体检等活动,大力宣传医院的品牌,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赢得较高的声望,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医院可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准确的进行财务预算,重视医疗设备的维护、更新,适当的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用优质的医疗服务,换取人们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口碑,从而帮助医院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市场竞争形势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作为兼具社会公益性和企业性的医院,需要积极的改革创新,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以促进医院的发展。医院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固定资产折旧,做好坏账提取准备,准确的核算医院资金,在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3]。

参考文献:

[1]韩翀.浅谈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弊端及改进建议[J].现代医院管理,2010,01:58-59.

[2]冀燕.改革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议[J].山西财税,2011,09:46-47.

上一篇视频礼仪

下一篇景观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