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文1
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了,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老师的家的书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文2
下午放学,洛小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慢慢向后山踱着步子。天还没有黑,傍晚的余晖照在洛小的脸上,是一片金黄。这是多么恬静的傍晚啊。洛小一边想着今天的数学习题,一边躺在被太阳晒得暖洋洋的草地上。
学校的后山是一个长满青草的山坡。洛小每天下午放学都会到这里来呆上一阵,一直到太阳下山她才会收拾好书包回家去。这里被洛小称之为百草园。
远远的,有个人朝这边走过来了。洛小像只灵活的猫,迅速躲到了一棵大榕树后面。原来是乐佚明。他一只手背在身后,另一只手拿着英语书,边走边大声朗读着英语课文。风吹过来,荡起乐佚明长长的头发。
洛小没有想到,她会在这里遇见这个全校有名的乐佚明。这是她的百草园,而现在,这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百草园,洛小的心跳突然就有些加快。
有人在身后突然喊她:“洛小,洛小――”洛小慌张地转头,却一个不小心,脑袋重重地撞在了树上。抬起头,正好遇上乐佚明看过来的目光。那一刻,洛小感觉到无尽的尴尬,狼狈,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哎,都怪那该死的安北不早不晚,偏偏这个时候跑来找她。
洛小
洛小在林荫路上走来走去。她的白色新裙子在这条绿色的小路上格外耀眼。虽然她的小腿还不够纤细,不够衬托出裙子的飘逸,虽然她的皮肤不够白,不能够给别人造成白雪公主在这里玩耍的假象。可她还是高兴地跳来跳去,自得其乐。
哗啦啦。哗啦啦。是谁的单车在唱歌?洛小扭过头,看见安北按着车铃一路晃荡过来。
“洛小,你感冒还没好,怎么又穿起了裙子,来,快把药吃了。”安北跳下车,从车筐里取出了一个小匣子,里面是各种各样的感冒药。安北是个心细的女生,预备了很多药,每当洛小生病的时候,安北就会照医生的吩咐按时让洛小吃药。
周围有男生吹着口哨骑着单车过去,一个男生说:“那么胖还穿白色的裙子。”另一个男生说:“分明就是丑人多作怪。”然后就是他们哈哈的笑声。
车子走远了,洛小的眼泪却落了下来。是不是,这样的她,不够资格去喜欢别人,尤其是那么优秀的乐佚明?
安北拉拉她的手说:“别理他们,懂什么啊。我买甜橙给你吃好不好?”可是那一刻,洛小的心,还是狠狠的痛了。
乐佚明
学校里的乐佚明,是个桀骜不羁的少年。可是,他的成绩那么好,好到让所有人羡慕让老师也对他纵容有加。乐佚明留着长长的头发,后面扎一个小辫,阳光下,他的眼神清澈,让所有见过他的女生连连尖叫。
看过香港电影《虫不知》后,洛小觉得,乐佚明就是那个阳光少年陈柏霖,明亮的眼神,笑起来有两个酒窝。可惜她不是那个会“咯吱咯吱”和虫子说话的梁洛施。她没有那么可爱,也没有那么漂亮。她是个普通的女生,可能还有那么一些不好看。
可是,她居然收到了乐佚明写给她的信。是在一个充满花香的早晨,绿色邮筒里静静躺着的那个白色信封,信封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几个大字:周洛小亲启。
“你好,曾在校报上看过你写的文章。很有才气,很佩服你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和你交个朋友吗?”
白色的信纸下方,落款是乐佚明。
洛小的心仿佛要从胸腔里跳出来一样,那样的欣喜。是的,她不再是孤孤单单地喜欢乐佚明了,他告诉她,他很欣赏她。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吗?
那一夜,洛小从未有过的失眠了。
安北的外婆
洛小拿着信开心地去找安北。安北正在她外婆的书店里帮忙。洛小过去的时候,安北正抱着厚厚的一摞书从后面出来。
安北的外婆戴着厚厚的眼镜坐在收银台后面,盯着每个进进出出的人。这个书店叫“三味书屋”,是安北外婆开了十几年的老书店了。虽然书店是安北的外婆开的,可是外婆却从不让他们在书店里看那些书。
每当洛小和安北翻看书架上的那些书时,外婆总会从眼镜后投射出两道严厉的目光,然后凶巴巴地说:“还不快去上课,年纪轻轻地不好好学习,以后怎么在社会立足。”在外婆的说教中,她们俩总会落荒而逃。
洛小和安北躺在草地上看落日,安北说:“你看吧,我就知道你不一般。你写的那些文章,不知道吸引了多少男生的目光呢。”
“等我们毕业了,我还能再见到乐佚明吗?”洛小忧心忡忡地说。
安北伸伸懒腰,“我可是知道,乐佚明毕业后会考去北京的。他成绩那么好呢。”洛小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远处那轮要落下去的太阳。
洛小
从那以后,洛小开始勤奋地学习了。已经高三了,没有多少时间了。
可是,洛小依然还是会和乐佚明通信,见到面,他们也会礼貌地点头微笑,一切秘密都隐藏在那一张张白色信纸里。这是谁都不知道的秘密。
乐佚明会在信里对洛小说,你今天的枫叶发卡很特别,很适合你。”然后话锋一转,他又会说:“今天看到年级排名了,你是第256名,要努力啊。
洛小也会在信里回他,谢谢你留心,我也看到了,你是第7名,等着吧,我一定会追上你。然后她也会话题一转,冬天要到了,你的头发那么长,不用买帽子也一定会很暖和吧。
洛小和乐佚明走得越来越近,偶尔,她也会用调侃的语气和乐佚明开开玩笑。洛小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自卑的她了。
就这样,他们一来一往地交换着心里的话。时间慢慢地过去了,离高考没几个月了,快到夏天的时候,乐佚明在信里说,你的名次已经到前50了,真厉害。高考后,我在北京等着你。
安北
很快,高考结束了。
在高考结束后的那个夏天,洛小再也找不到乐佚明的下落了。他仿佛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一样。洛小失落极了。自从高考后,安北的外婆已经允许她们在书店看书了,那么多好看的书,洛小和安北天天在书店里看书,慢慢地也就不觉得那么孤单了。
一天傍晚,洛小在百草园躺着看天,安北远远地跑过来喊她的名字。洛小站起来,看着大口喘气的安北。安北拿着通知书,“洛小,恭喜你,你可以去北京了。”
通知书上的几个大字真刺眼,可是看到它们,洛小心里却那么温暖。她没有辜负他们的约定,她终于可以去北京找乐佚明了。高兴之后,洛小才想起她一直都忽略了安北。她问她:“那你呢?你去哪里?”
安北扬扬手中的通知书,“我说过了啊,高考后,我在北京等着你。”
多么熟悉的话语,多么熟悉的语调。是的,那是她最亲爱的好朋友安北,她用她的努力帮助洛小度过了那段黑色的岁月,她用她温柔的心融化了洛小曾经那颗自卑的心。
那乐佚明呢?洛小问她。安北温柔地揽过洛小的肩膀。傻瓜,最懂的欣赏你的人,最爱你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啊。
安北是最最可爱的一个女孩子,洛小哭红了眼睛。
三味书屋
在三味书屋里。洛小和安北坐在地板上看书。已经是秋天了,很快,她们就要踏上远去北京的火车了,心里是兴奋,也是留恋。
洛小心里的孤单除了安北再没有别人可以了解。9岁那年,洛小的父母分居两地,再不来往。固执的洛小跟着爷爷奶奶住在大房子里,爸爸妈妈会每月寄很多钱来,可他们不知道,洛小的心早已经成了一片荒芜。遇见安北的那年秋天,洛小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和她同命相连的人很多,安北就是一个。
安北一直和外婆一起生活,安北的爸爸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安北的妈妈改嫁外地再也没有回来。坚强的安北给了洛小无尽的希望和信心,洛小永远都记得,她在一次下雪的深夜发烧,打不到车,安北背着她在雪地里走了快两个小时才走到医院。
外婆去仓库拿书了,洛小去前台帮忙收款,却无意间看到了厚厚的一沓A4纸,那些纸上密密麻麻都是外婆工工整整的字迹。那些字迹,是洛小无数次看到过的,那分明就是乐佚明的字迹啊。
洛小的眼泪又一次掉了下来。原来安北怕洛小认出自己的字体来,所以让奶奶帮忙写信。可是洛小不能想象,不识字的外婆是如何一笔一划地描摹出那些字来,一向严厉的外婆是如何在没人的时候一遍一遍地练习那些信上要写的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文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回忆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读书游玩的种种故事。
读了这篇散文,使我忽然觉得我们的童年还不如鲁迅先生小时候有趣。我们在家中只能靠看电视、玩电脑来消磨时光,打发时间;而鲁迅却在园中拔何首乌,冬天在雪地中捕鸟;我们下了课除了追就是跑,根本没有其它东西好玩,而鲁迅在三味书屋时一下课就和同学到三味书屋的后园去折腊梅花,找蝉蜕,有时还捉苍蝇来喂蚂蚁。哎,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为什么鲁迅的童年会如此绚丽多彩呢?而现在我们就是想拔何首乌,把墙翻个遍都没有,可现在珍贵的何首乌哪里去了?我们要去找蝉蜕,可是却连个蝉影也没有;我们要在雪地上捕鸟,那也是谈何容易,那时闰土的爸爸小半天能捕几十年鸟,而现在等一整天也不一定会有一只鸟出现。这都是为什么呢—一切都是因为污染环境、滥捕滥杀惹的祸,污染环境使植物稀少,滥捕滥杀毁坏了生态平衡,使得鸟雀及某些动植物变得非常的稀少,使我们无法享受到鲁迅时代的童趣、快乐。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还我们一个充满生气的快乐童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文4
这几处重要“节点”往往是构成一堂课的要素,它们不在一个层面上,而是随着教学程序的展开推进的。随着节点的推进,课堂教学环节得到有机的衔接,从学生的阅读初始状态出发,经过超越,最终达成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教学目标。下面以我三次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谈一点“节点”预设的尝试与体会。
一.检查后巧妙切入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要求你们认真预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去感受他缤纷的童年世界和丰富的读书人生。首先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自己阅读的真实感受。
生1:百草园生活是有趣的,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三味书屋生活是枯燥的,孩子们只能死读书。
生2:在百草园里,可以欣赏到春夏秋的美景,可以雪地捕鸟,可以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传说。
生3:在三味书屋里,只能读书、习字,只能听寿老先生枯燥的诵读。
生4:我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也有乐趣,孩子们可以寻蝉蜕、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能扣住文本谈自己阅读的初步感受,本节课我们重点欣赏百草园的景色……
剖析:这是我第一次上课时开头的一个教学片段。从以上片段中可看出四位同学的阅读感受:认同百草园的趣味生活,而对三味书屋的生活理解有分歧和偏差。可惜的是,我忽略了这一点,仍按照课前预设来进行。接下来的课虽上得顺利,但我总感觉缺少了一种活力……
如何让课堂灵动起来呢?反思之余,我读到了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冯恩洪老师曾列举过的一个调查结果。调查问题:如果教师不讲,你自己能懂多少?通过对10万人的调查发现,理化可以懂36,数学是82,而语文是95。假如事实真的如此,教师“精讲点拨”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己弄不明白的另外5才对。
从这个角度讲,预习检查后就面临着课堂教学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教学内容的选择。王荣生教授曾说过:“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语文学科内涵丰富,要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围绕重点学有所获,切入点的选择就需要我们反复推敲。
明乎此,我用心研读文本和《朝花夕拾・小引》等相关文章,结合学生阅读的初始状态,在“节点”处慎重考虑,精选切入口。针对学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理解状态,我是这样预设切入的:“百草园生活是有趣的,全班同学已达成共识。那三味书屋的生活究竟是枯燥的还是有趣的呢?请认真阅读8―24段,要求充分挖掘、字斟句酌、咬文嚼字,然后有理有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如此精心设计的主问题在第二次上课时的这个节点上起到了“投石激浪”的效果。课堂上,学生思维被激发而变得活跃起来,从不同角度对三味书屋的生活进行了品味,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课文的重难点。
二.点评中适时追问
生1:我认为三味书屋生活是枯燥的。从提问“怪哉”一事可以看出,老师不允许学生问与学习无关的问题,只能上午读书,下午习字。
师:是啊,你们现在每周有体育、美术、音乐、微机等课程,比起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有趣多了。
生2:三味书屋生活也是有趣的,从第17段可以看出,学生们可以到后园里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师:正如你们下课急着去操场玩一样,好玩、会玩是孩子的天性。
生3: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枯燥的,从第21段可以看出,学生对读书的内容不感兴趣,根本不懂所读的内容,只是瞎读……
生4:三味书屋中的寿老先生过于严厉、呆板,直管自己读书,管不住学生。“亲其师,乐其道”,一个不能让人亲近你的老师,读书生活怎能不枯燥?
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们现在学习的内容大多是有趣的,你们的老师是和蔼可亲的,你们多幸运呀!
生5: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学生偷偷做戏、画画,越加反衬出读书生活的枯燥。
生6:我不赞同他的观点,偷偷做小动作恰恰可以看出读书生活是有趣的,和老师玩捉迷藏的是无以言表的。
师:两位同学的观点针锋相对,都做到了言之成理。还有哪位同学想发表自己的见解……
剖析:这是我第二次上课中间的一个教学片段。学生被我预设的主问题激发,感受到了“后园寻乐”、“偷做小动作”的乐趣,但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感悟仍停留在浅层。一番深刻的反思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只局限于对学生回答的肯定上,缺少激发学生深层次感悟的有效追问……
记得钱梦龙曾说过,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教师作为“首席”,既要营造对话氛围,组织对话过程,还要调控对话方向,保证对话的省时和有效。如果说预习检查后巧妙切入是一堂课的第一个重要“节点”――确定起点,那么围绕主问题有效追问就是课堂教学的第二大“节点”――击破重难点。以上片断中,生1、生3、生4、生6的回答其实就隐藏着可供挖掘的三个小节点,老师若巧妙地加以追问,即可引导学生往纵深思考。
思考着这样的问题,我对文本进行了深层次挖掘,预设了三次启发式追问:(1)“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初读此句,感觉鲁迅在三味书屋生活的确枯燥,然而再细读“先生最初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这段文字,由“好”、“终于”两个词,你又会有什么新的感悟?(2)晦涩难懂的读书内容,的确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位评论家认为:没有了“拗过去,拗过去”的寿镜吾老先生,三味书屋就真的索然无味了……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找出并品味文中对寿老先生的几处精彩描写。(3)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偷偷画画有趣在哪里?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蕴含着鲁迅怎样的情感?
有了如此精心预设的追问题,我自信地踏上了第三次执教的课堂。在学生愤悱之际,我适时进行追问,引导学生的阅读由肤浅逐渐走向了深刻。倾听着学生精彩独特的发言,看着学生如有所悟的神态,我由衷地笑了。
三.总结时有效扩展
师:的确,三味书屋生活虽然枯燥了些,但也有诸多乐趣。请你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无限趣味”的句式来概括三味书屋的乐趣。
生1:不必说去后花园寻蝉蜕,也不必说去折腊梅花,单是捉苍蝇喂蚂蚁就有无限趣味。
生2:不必说在课堂上偷偷做游戏,也不必说去后花园寻乐,单是欣赏寿老先生的读书就有无限趣味。
师:那三味书屋的乐趣和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不同呢?
生1:百草园的乐趣是自由自在的,三味书屋的乐趣是偷偷摸摸的。
生2:百草园是玩耍的乐趣,三味书屋是读书的乐趣。
师:两者乐趣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鲁迅儿童时期的美好回忆。其实,不管是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都是儿时鲁迅的乐园!
剖析:这是我第二次上课时课堂结尾的一个片段。学生虽能概括出三味书屋的诸多乐趣,但未能透过乐趣品出理趣。究其原因,是我课前未能有意识地去寻找深入理解文章主旨的有效载体。
“编筐编篓,功在结口”,好的课堂总结,既要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又要适当增加阅读背景知识和延展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所以说,结尾总结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大“节点”――达成价值观。
该如何把握住本文结尾这个节点呢?我再次研读文本和相关鉴赏类文章,并对初一学生进行“你觉得每天最快乐的事是什么”的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我对结尾进行了精心的预设。在学生概括完三味书屋乐趣后,先出示文章写作背景,让学生明白鲁迅写《朝花夕拾》这组文章的目的,然后出示钱理群的一段评说引导学生深层次感悟文章的内涵――“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构成鲁迅童年生命成长的两个空间……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齐读第9节,引导学生感悟从玩耍到读书是成长的必然。最后,我以一段精心设计的结语深化文章的主旨: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的无尽宝藏,也是生命长河不竭的源泉。人们也正因为有了童年那诸多的趣事,才能够直面人生历程中诸多的坎坷和失意!老师衷心地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紧张而略显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乐趣,收藏属于自己的乐趣,尽可能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如此精心设计的结尾,在第三次执教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博得了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课文主题的教育价值得以凸显,我也获得了真真切切的教学启迪。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文5
曲折的走廊,精美的雕刻和美丽的假山碧波粼粼的湖水为鲁迅提供了绝美的观光美景。那时的美景可能已经为鲁迅的创作埋下了伏笔。绝美的文句和诗情画意的创作灵感,在这时恐怕早已深刻地印在了他的脑子里。
谈起古典的三味书屋,这可真是一个真正的书香之地,夫子的戒尺,极富古典化的古画把这小小的私塾衬托得更加可爱,鲁迅的迟到换来了夫子的戒尺,而课桌却受到了惨痛的雕刻,还好,那时还没有损害课桌椅需要赔偿的规定,那个”早”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了历史的辉煌见证,是否能在博物馆里留有一席之地,还在讨论当中。
不论是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都为鲁迅童年提供了物证,鲁迅的童真幻想得以重现。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 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回忆起我的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小时候,在田野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花一会儿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文6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小编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大家快来看看吧。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一这本书主要是记述了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风俗画面。《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真挚的情怀,无奈的忧伤,这一切都是能感受到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让人鄙夷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极为厌恶,于是他去了仙台,在那里认识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虽衣着模糊,但对科学严谨求实,对学生的作业一丝不苟,在鲁迅的作业上用红笔圈出来。而且他平等公正,毫无民族偏见,有着高尚的人格。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细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这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抓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而《阿长与山海经》说的是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比如她睡相不好,“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了我的“隐鼠”,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等。刻画了一位可敬可爱的封建女性的形象,她有着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不仅质朴,而且善良,关爱别人。作者由原来的讨厌她,变成敬她爱她。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份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不过,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曾几何时,我已远离了童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中,纷纷扰扰的生活中,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吧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二在这个寒假,我拜读了鲁迅先生所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它由十篇散文组成,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道路。在回忆往事的基础上,鲁迅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使它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现代回忆性散文的典范之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开头的几段写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学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鲁迅在《琐记》里回忆了隔壁家的衍太太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让孩子做危险的事,给鲁迅看不健康的图片,教鲁迅偷妈妈的首饰,但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严格。表现出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了《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在《父亲的病》这篇文章中,鲁迅的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无常》这篇文章,主人公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同时,文章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
读鲁迅的文章,我深切体会到了他童年所散发出的童真童趣的气息,感受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曾几何时,我已经离童年远去,但我还时常梦见自己五彩缤纷的童年。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在繁忙的学习中抬起头来,天空上的童年已是一个遥远的梦。重温鲁迅的童年,就仿佛自己的童年正在我眼前微笑。
《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的作者回忆少年时代的他,犹如清晨开放的花到傍晚才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我们可从这些文章中,透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三寒假作业布置写读后感,于是我就开始阅读一张写着密密麻麻的书名的报纸。找了许久,我找到了一个题目较新奇的书——《朝花夕拾》鲁迅。
回到家,从书架里拿出从未看过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对着那个书名发呆。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