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社会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社会教育

幼儿园社会教育范文1

关键词:PCK;幼儿园社会教育

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领域教学知识,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学者舒尔曼提出的“教师专业教学知识”的概念。舒尔曼认为专业领域教学知识是教师教学知识的基础,是教师专业性的体现,即教师与其他学科专家得以区分的一个重要指标。

舒尔曼PCK结构模型包含了了解儿童、领域知识和教学方法,其中领域知识是核心指标,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位教师把关于儿童的知识以及关于方法的知识怎样在教学和学习当中建立起联系,通俗地说,就是核心经验。

一、用PCK的方法分析社会教育的两要素

用PCK的视角看幼儿园的社会教育,首先,学前儿童社会领域中的PCK具有领域特殊性。社会领域与健康、语言、科学和艺术领域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PCK的三个要素也各有其特定的含义。

第一,了解儿童,即关于3~6岁儿童社会性发展规律及其特征的知识。基于幼儿园社性教育的特殊性,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知识可以说是目前幼儿园教师知识结构中比较弱的一个环节。回避社会性教育、整合社会性教育内容是幼儿园开展社会性活动的普遍现状,因此对幼儿的了解和分析,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了解和分析是社会教育的核心要素。

第二,学科领域知识。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下,社会性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少像科学和语言领域那样有一些专门设计的、独立的教学活动,即使有,也没有自成体系。然而社会性教育的地位却不容动摇,是幼儿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幼儿融入社会、成为一名社会人所必须接受的教育内容,例如,人际交往、社会认知、社会归属感等等,都是其他领域不能替代的。

二、用PCK的视角看幼儿园活动的社会教育核心经验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梳理了幼儿社会教育的两个核心经验: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然而社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其领域特点,很难独立成为集体教学活动或者游戏活动,但领域价值不容忽视,因此,需要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例如游戏、集体教学,特别是生活活动,蕴藏丰富的教育契机和教育价值。以幼儿园某个盥洗活动为例,试用PCK的方法,分析盥洗环节中幼儿社会教育的核心经验。

(一)人际交往

1.具有自信、自主、自尊的表现

(1)知道按需喝水、如厕,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老师在讲解示范时幼儿能专注地倾听,表现出愿意学习,有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

(2)能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幼儿能自主地边念儿歌边洗手,能细致地按照洗手流程步骤完成。

2.关心尊重他人

能主动关心同伴或者老师,排队等待洗手,不争抢物品,主动给同伴让位子。

3.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愿意与同伴共用盥洗物品,人多时会轮流和谦让。

(二)社会适应

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在盥洗过程中幼儿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积极、快乐,如,开心地念儿歌洗手、主动与老师互动等。

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1)洗手、喝水、如厕过程中能有序地排队、耐心地等待。

(2)知道保持和维护洗手间的环境,如,能够轻声念儿歌,没有在盥洗室大声喧哗,洗完手后在水池内甩手,能够排队等待共用肥皂,并在使用完后物归原处。

(3)洗手时会根据需要调节水的大小,并在擦肥皂时及时关闭水龙头,有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幼儿在洗手过程中与老师、同伴自由交流,过程中与同伴老师开心聊天,充分感受到班级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同时幼儿也非常喜欢自己所在的集体。

(三)组织与实践盥洗活动的核心经验

对盥洗环节中关于社会教育的核心经验进行分析后,需要组织与实施,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持之以恒的培养,能帮助幼儿有效地将核心经验转变为社会行为。

1.讨论法

盥洗活动前,师幼共同讨论洗手、喝水、如厕时的要求,幼儿对自己提出的规则能更好地遵守,且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讨论法符合幼儿生活学习的特点,满足重复练习的需求。

2.图示法

班级的厕所蹲位旁有女孩便后使用手纸的图示,喝水的茶桶前有饮水量的图示,地上也贴有排队和饮水位置的地标线,幼儿能根据这一系列图示有序地进行盥洗。图示法不仅直观、生动,而且直接将生活规则和方法融入环境,孩子能自主阅读理解图示并服务于自己的生活。

3.流程指引法

将流程管理的方法引用到幼儿园生活环节的管理中,幼儿根据流程图中的提示主动执行生活环节的内容,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减少生活环节中的高控现象。

幼儿园社会教育范文2

【关键词】幼儿教学;社会教育;目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G223.2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07-01

最近在幼儿园观摩了一些社会教育活动,发现教师在组织社会教育活动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在准备活动时知道自己是在准备一次社会教育活动,但不论是写教案还是实际组织教育活动,往往把社会教育活动变成了其他领域的活动,如语言、科学、艺术等。二是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模糊不清或者不够具体,导致具体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不能围绕目标进行,教育活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许多教师对社会教育的目标认识不清,在目标设计上遇到困难,以致社会教育活动事倍功半。因此,教师有必要深入解读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在目标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些问题,从而提高社会教育质量。

一、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有机结合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其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发展有机统一的过程。简单地说,社会认知指的是幼儿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社会环境的认知,社会情感主要是指由于他人或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心理体验,社会行为则是指幼儿在社会环境或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可以说,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三者缺一不可。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考虑这三个方面。

情感是社会行为的内在动力。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社会情感的发展是首要方面。情感更多的是与幼儿社会需要的满足相联系。当幼儿的社会需要得到满足时,幼儿就会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内心体验。对幼儿来说,情感始终具有重要的意义。情感是幼儿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推动幼儿行为发展的作用。例如,在组织“尊重他人”的社会教育活动时,教师首先要激发幼儿对他人的同情心。产生了同情心,幼儿才可能会主动去帮助他人。

认知是社会情感产生的重要前提。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中,社会认知的发展也很重要。社会认知对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社会认知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知识经验,即传统的社会常识部分。在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中,社会常识教育普遍受到教师的重视。二是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即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学习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目前教师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时比较容易忽略这一方面。例如,在大班的社会教育活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目标设计中,教师注重让幼儿认识各种残疾人的标志及知道要帮助残疾人,但却相对忽视了让幼儿学习去理解残疾人的特殊需要以及如何针对他们的特殊需要给予相应的帮助。对不同人的不同需要的认知就属于社会认知的范畴。

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直接表现。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社会行为的培养包括行为技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幼儿的社会经验较少,对一些基本的社会生活常识不够了解。因此,行为技能的学习很有必要。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幼儿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与人交往。在学习社会行为技能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很重要。

可见,在进行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考虑这三方面内容,做到社会情感、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有机统一。

二、深入挖掘社会教育内容

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深入挖掘社会教育内容,根据教育内容确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把社会教育活动变成其他领域的活动,才能使社会教育活动真正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所谓深入挖掘,就是要仔细分析教育内容,思考社会教育活动的本质目标应该如何体现。以中班社会教育活动“嘻嘻哈哈的信”为例。单从题目上看不出这是一个社会教育活动。然而事实上,“嘻嘻哈哈的信”讲了两个好朋友嘻嘻和哈哈在分别一段时间后互相给对方写信表达情感的故事。因此,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应该是注重激发幼儿的内心体验,引导幼儿感受他人对自己的感情,并学会表达对他人的感情。如果教师不注重深入挖掘故事内容,很容易浪费这个适合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好故事,而使社会教育活动变成一个与社会领域无关的语言或者美术教育活动。

三、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要注意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许多年经教师由于缺少经验,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特点及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了解不足,导致目标设计不适宜,社会教育活动质量不高。

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教育的目标设计也要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小班、中班以情感体验为主,辅以行为技能训练及习惯养成;大班则以社会体验和行为习惯养成为主,同时还要注意促进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例如,“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这个社会教育活动,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的重难点是体验残疾人的情感,而大班的重难点则应该是体验残疾人所遇到的困难及其心理需求。

幼儿园社会教育范文3

关键词:内涵;教育方法;渗透教育;紧密相关;家庭

中图分类号:G617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实质是做人的教育,人格的教育,我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做人的教育,那么如何选择适宜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社会性的培养,以何种形式呈现内容更加适合幼儿的学习?

一、教师应深刻把握社会教育领域的内涵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如自信心、同情心、社会行为规则、责任感、价值观等。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经过个体和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将会迅速发展,并开始逐渐显示出较为明显的个性特征。如有的孩子懂道理、讲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有的孩子则反之,任性、自私,显得很不懂事、不会和同伴交往。可以说,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儿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入学以后的学习、交往和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因此,为了帮助教师们深刻把握社会教育的内涵,把社会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我们做到如下几点:

1.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首先,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社会领域方面的专题学习,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让教师们理解社会性教育范围大于德育教育这个概念,分清德育内涵是品德教育,而社会性教育不仅对幼儿进行“互助、合作、分享、遵守规则、爱的教育等德育内容,同时还强调了人的意志品质、自信心、责任感等心理教育的培养。其次,分批组织骨干教师到省内外学习观摩,参加省、市和全国的教学和技能比赛,为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平台。再次,在集体备课、社会领域的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中,请骨干教师带头进行说课、教育反思、点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让更多的教师共同分享教育经验。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开学初,我们组织各年龄班组的教师,对照《纲要》中规定的领域目标和要求,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以及季节和本土文化特色来确定社会教育的主题内容,再围绕主题目标的要求和幼儿的发展需求来设计活动方案,活动的课题有预设的也有生成的。科学合理的计划为我们开展社会性教育实践提供了保障。

二、合理地运用专门性教育方法

实施专门性社会教育活动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讲解法、调查法、访谈法、讨论法、强化练习法、情景表演、看录像、欣赏作品、看图片等。不论运用何种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都应该要有效促进幼儿在社会认知、社会情感态度、社会行为方面的发展。

三、密切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教育

《纲要》中指出:社会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对幼儿的社会教育还应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要帮助幼儿在真实生活中寻找问题,寻找自己的切身感受,让我们的社会性教育教学能在幼儿的直接经验上展开。如:游戏时幼儿交往发生的矛盾冲突、上下楼梯应遵守的行为规则、师生间的如何使用礼貌用语等,教师一定要有教育的意识,及时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表现,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

四、社会领域应与其他领域紧密相关、相互渗透。

一方面,社会领域教育不是封闭的,它总是要借助一些内容、手段和方式,而这些内容、手段和方式往往与其他领域有着联系。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这些内容和要求几乎都要通过其他课程领域或通过幼儿园全部的教育来实现。从另一个角度说,在实现这些内容和要求的过程中必然要渗透其他各领域的内容和要求。

另一方面,健康、语言、科学和艺术领域的教育也必然渗透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这是因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无不渗透着社会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每一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亲近社会和自然,反映了人类的关爱和良知,反映了合作与友善,反映了同情与帮助。具体地说,幼儿园课程中没有一个文学、音乐和美术作品不是在渗透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没有一种数量关系不传递社会意义,没有一种科学技术不产生正面或负面的社会价值。所以,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的目标应渗透到所有的领域教育中。

幼儿园社会教育范文4

摘要: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作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活动设计有助于引发教师思考、选择行为策略,优化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效率。朝鲜族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设计等存在着一些问题。加强幼儿教师的社会领域认知,增进对幼儿的了解,不断提高优化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能力是提高朝鲜族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朝鲜族 幼儿园 社会领域 教育活动设计

一、引言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作为教师在思考如何将幼儿的兴趣、需要与幼儿的社会领域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以及如何通过教学利用和扩展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发展其社会性的基础上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的过程,有助于引发教师思考、选择行为策略,优化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效率。为了更好地了解朝鲜族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设计现状与问题,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笔者对延边州的6所朝鲜族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方法设计、评价设计等四个方面。共发放15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38份,有效回收率为92.3%。

二、现状与问题

1.朝鲜族幼儿教师对社会领域目标理解不够透彻,三维目标设计不大合理

(1)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理解不够透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五大领域,五大领域又分2-3个子领域,子领域再分几个具体目标,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但调查发现,朝鲜族幼儿园25%的教师认为非常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的目标,75%的教师认为比较了解。可见,朝鲜族幼儿园教师对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

(2)三维目标的设计缺乏合理性。进行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做到社会情感、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有机统一。 但调查中了解到,朝鲜族幼儿园17%的教师认为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合理的三维目标,58%的教师基本能,而25%的教师却认为不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合理的三维目标。此外,虽然75%的教师认为设计的目标非常具体,并且有可操作性,但依然有25%的教师认为目标较抽象,且缺乏有可操作性。可见,朝鲜族幼儿园的多数教师对社会领域教育目标设计不大合理,缺乏对社会认知方面的目标的制定,即使有社会情感目标、社会行为目标等,但均不符合现在三维目标的要求。

2.朝鲜族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内容设计缺乏幼儿生活经验

教育活动内容选择不当,难以适应幼儿的现有水平,导致教育活动内容不能满足幼儿的现实需要,不利于其长远发展。而且教育活动内容与幼儿生活脱节,难以贴近幼儿感兴趣的实物和问题,就不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但调查发现,朝鲜族幼儿园17%的教师认为所选的教育活动内容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缺乏幼儿生活经验;25%的教师认为不能依据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教育内容;8%的教师认为不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教育活动。可见,朝鲜族幼儿园部分教师在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脱离幼儿生活,忽视幼儿兴趣,进而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3.朝鲜族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方法丰富,但缺乏相应的科学性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从更多意义上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不能以简单化、外在性、说教式的方法来实现教育目标。调查发现,朝鲜族幼儿园的66.6% 的教师认为能灵活运用语言传递教育法,提出的问题具体明确,富有启发性、发散性;83.3% 的教师认为能根据需要合理使用直接知觉教育法;83.6% 的教师认为利用人际关系、行为环境、社会风气、情感气氛等来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行为和亲社会情感;58.2% 的教师认为能利用移情训练法,让幼儿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位置和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感情和需要。可见,朝鲜族幼儿园虽然多数教师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组织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但部分教师依然过分强调知识性,轻视幼儿社会情感、态度和社会行为的培养,幼儿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够,探索、体验的机会过少。这会导致幼儿社会认知的表面化,社会行为的不稳定化和社会体验的虚假化,造成社会领域教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4. 朝鲜族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评价设计单一,尚未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评价是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与评定,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了解社会教育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调整、改进社会教育活动,提高其教育质量。调查发现,朝鲜族幼儿园83.3%的幼儿教师能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67%的教师能适当使用行为评价法对幼儿符合社会言行的表现给予褒贬判断,使幼儿受到教育。这表明朝鲜族幼儿园的大多数幼儿教师都肯定评价的价值。但25%的教师依然没有设定观察、评价项目,不能选择自然情境,捕捉要观察的幼儿发展内容评价幼儿的发展情况,没有看到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三、影响因素分析

1.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影响最大。其中教师的教育能力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幼儿园教师不仅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而且更要具备有效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但是朝鲜族幼儿园师资从业水平并不太高,许多教师都是中专学历出身的“幼师”或“中师”生,多数通过工作后的再学习和再培训来提高学历。这些教师自身知识素养、专业素养不高,甚至有偏差,影响了有效设计教育活动能力的提升。

2.幼儿

幼儿是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设计与组织实施中的重要因素。幼儿园教育旨在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设计组织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幼儿的需要、分析幼儿的行为和情感表现,尊重幼儿真实个性,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规律,支持幼儿自主、主动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3.幼儿园

幼儿园为教师提供的教育活动设计组织方面环境资源,也是促进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实施的关键因素。园长的办园思路与做法、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等都对社会领域教育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园长,作为幼儿园的领导者,对于推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幼儿园园长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有坚强的信念,园长的办园风格可以更有效促进教育活动的效果,园长的魄力、远见、推动力等都是成功组织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四、对策与建议

1.积极开展园本培训,加强幼儿教师的社会领域认知

从朝鲜族幼儿园教师的实际出发,以其所在朝鲜族幼儿园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朝鲜族幼儿教师社会领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为主要目标,专门通过社会领域教育活动设计和科研活动、观摩教学等来培训教师。这样可以引起教师对社会领域教育的重视,并且为教师对社会领域教育的思考提供一个与同事相互交流、碰撞的平台,调动幼儿教师的参与积极性,让幼儿教师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掌握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技巧与方法。

2.增进教师对幼儿的了解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对幼儿的了解。一切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只有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才能获得成功和优化。因此,幼儿教师应通过学习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和本班幼儿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水平的基础上,制订恰当的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目标,选择合适的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内容。教师只有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设计并实施社会领域教育活动,才能具有可操作性,真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

3.园长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优化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能力

园长的优化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能力是有效设计并实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关键因素。园长只具备良好的优化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意识是不够的,更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这就需要朝鲜族幼儿园园长在做好行政领导的同时,要加强优化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设计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领导能力,真正做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领导者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邹晓燕.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J].幼儿教育,2010(6)

[2]邹晓燕.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J].幼儿教育,2010(8)

[3]王冬兰.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实施探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1)

[4]叶翔.我国当前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现状调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5]嵇珺.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6]李盛.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目标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幼儿园社会教育范文5

一、了解绘本特性,开启社会性教育的新局面

(一)绘本中的情境缩短了时空距离,拓展了社会性教育内容

通过绘本我们可以与大师对话,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c感动。我们可以将世界上各种优秀的绘本搬到每一个孩子的面前,与他们一起分享,使孩子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引导、分析、整合、创新,提高道德认知力。《我的幸运一天》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一只小猪临危不惧,运用自己的智慧“狐”口脱险的过程,这对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也能沉着冷静对待,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启发、引导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绘本具有交互性的特点,拓宽了社会性教育途径

绘本中的图文具有交互性的特点,透过文字与画面,每幅都有丰富的内涵,在阅读中再把孩子带人美好的故事情节中,进入不同的世界,表白自己的内心,直接宣泄,情感受到陶冶。借助《谁是好孩子》,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可以观察比较图画故事中的角色(猴哥哥、猴妹妹、猴弟弟)的不同行为,分析“谁对谁不对”,学会“让座”。用绘本拓宽现实的空间,师生间、亲子间可以平等地跨时空交流,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行为问题。

(三)绘本的生活性、仿现实性给幼儿带来了模仿学习的契机

绘本故事穿越各种文化背景,其中的虚拟世界相当于一个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人群,幼儿通过自己的筛选和辨别,去仿真练习,模拟现实,去了解社会,接受教育,促进其社会化进程。教师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借助绘本中的范例,让幼儿与生活接触,使知、情、意、行逐步社会化,培养幼儿具有社会所需的品德,在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中增长见识,在文化传承中启迪和培养孩子的智慧。《叮咚――是谁呀?》中的场景是幼儿所熟悉的“家”这一生活场所,教师和家长可借助游戏场景,将游戏活动中的语言真正迁移到幼儿的实际生活中,不断地加以运用,最终将故事中的语言生活化,使幼儿真正学会有礼貌的做客、待客之道。

二、选择适宜绘本,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

在针对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绘本在内容选择上,应注意“适宜”的特点,一是适宜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需求,二是适宜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关键经验发展的要求。

(一)选择优秀的绘本读物

小班幼儿正处于情感萌发的关键期,他们天真无邪,单纯可爱,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以爱育爱,以情移情的黄金阶段,适宜选择以“爱”为主题的绘本,从认识自我――《拉粑粑》《午饭》《是谁的肚脐眼》,到感受亲情之爱――《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抱抱》,以及关爱的情感――《汤姆上幼儿园》《汤姆挨罚》《汤姆走丢了》等的绘本,重在培养他们:喜欢自己、能适应集体生活,能愉快地参与各项活动、社会情感的培养和迁移。

中班幼儿很容易受影响,引起情感、情绪的变化,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情感主题的绘本,如《鸽子捡到一个热狗》《小猪变形记》《情绪情感管理》系列丛书等绘本,向幼儿传递积极向上的情感内容,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由认识而动情,再由动情而移性,不知不觉中,性格情操得到陶冶,亲社会行为得到发展。

大班幼儿理解能力增强,应侧重选择主题教育性强的绘本,突出“谦让”“分享”“帮助”“合作”几种典型亲社会行为主题,以及具有“勇敢”“诚实”“生命主题教育”的绘本,引导幼儿将生活中常发生的事融入其中,帮助幼儿认识社会,丰富情感体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

(二)分级分阶段系列绘本

有许多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分层设置、层层递进、指向性明确的绘本,例如亿童系列绘本,它们有利于指导幼儿阅读,帮助教师实现各个年龄段各个级别的期望,成为我们选择的很好的教材。教师可以各取所需,如根据大班年龄特点,可以选择五、六级绘本开展阅读活动如《小凯的夜晚》《特别的礼物》,也可以根据幼儿社会性教育和情感发展的需要,挑选如《谁来帮助他》《我爱你》等更适合于社会性发展需要的教材来使用,但最终的目标都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三、开展绘本教学,“跟着绘本去旅行”

(一)凸显绘本中的角色形象,引领幼儿学习优秀的榜样

幼儿是乐于和善于模仿的,角色榜样的引领可提高他们行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引导幼儿感受和体会爱与被爱的温暖、快乐;并且学习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培养爱家人的情感。

(二)延伸绘本,移情训练,鼓励幼儿实践社会

幼儿园社会教育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社会支持

前言

我国关于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有研究者陆续对广东、广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浙江、上海等省(市)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了调查,而四川省的相关研究依然较为薄弱,本文试图通过对四川省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系统的调查,揭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建立和健全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有效途径,以期对四川省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和改善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

在四川省成都市、宜宾地区、内江地区、南充地区等五个地市选取若干所幼儿园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测查。

采用SCL-90症状量表〔1〕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2〕共发放问卷355份,被调查者全部为女性,收回有效问卷336份,有效率为95%。有效问卷通过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相关调查结果

1.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

从表1可见,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成人常模相比较,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余8项因子均与全国成人常模存在显著差异。

2.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SCL-90因子分如达到3分及以上,则表示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以3分为界限值,本研究共检出幼儿园教师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388次,占总样本的37.34%。居于前五项的检出率依次为抑郁(16.3%)、焦虑(14.5%)、强迫(11.7%)、偏执(7.1%)、敌对性(5.4%)。

3.社会支持与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从表2可见,社会支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影响,其中客观支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均有影响,主观支持只对教师的敌对因子有影响。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对教师的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4个因子有影响。除了恐怖因子外,总社会支持对其余各因子均有影响。

(二)调查结果分析

测查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的躯体化因子与全国成人常模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因子与全国成人常模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或P<0.001),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得分均低于全国成人常模(P<0.05),其他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以上表明四川省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比全国成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低。研究者分析,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变迁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新《纲要》的颁布,对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角色定位、专业文化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无形中给教师增添了压力,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

2.幼儿园本身也是一种压力情境。首先,教师整天面对的是众多懵懂的孩子,他们天真无邪却又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而又缺乏知识经验和自控力,教师既要花大量的精力组织教育活动,还要耐心细致地照顾好幼儿的饮食起居和生命安全。第二,家长过高的要求和社会过高的期望也给教师增添了较大压力。第三,幼儿园活动频繁,各种竞赛活动、迎评检查及用人制度也给教师带来种种心理压力。

3.幼儿园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教师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劳动,收入却不如别人,有些地区经济发展较薄弱,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这也是教师产生消极心理的重要原因。

4.幼儿园教师个人的特点。有些幼儿园教师自身缺乏排遣压力的能力,不善于向外界求助,因此常常陷入心理困境而无法自拔。

转贴于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四川省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常模,其中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主观支持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几乎不存在显著性相关。

(二)建议

1.教师要提高自我认识。不同的个体吸引社会支持的数量、质量以及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感受与评价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修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正视心理压力,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

2.园领导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1)不断改善办园条件,努力提供良好的设施设备,为教师营造一个舒适、宽松的教育环境。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教师,为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工作氛围。

(3)合理安排班级人数,减少班额,适当减少竞赛活动和教师的教学任务。

(4)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娱乐或休闲时间和场所,让教师在工作之余能得到放松。

(5)增加教师进修机会,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提高工作胜任感。

(6)努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尽量为教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3.家庭及社会应给予支持。家人、亲友或同事应经常关注教师的工作,当他们出现困难时,积极提供帮助。

4.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幼儿教育,正确对待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及其付出的劳动。

5.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

总之,多给教师一些实际的鼓励,多给教师一些体谅和宽容,多给教师一些理解和尊重,让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让教师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