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料法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机料法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机料法环范文1

留置尿管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气囊尿管以其管壁柔软、刺激性小、内固定稳定、无需胶布固定、便于会清洁、便于患者活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由留置气囊尿管致男病人尿道损伤也时常发生。人机料法环是现代生产管理的五个重要因素,“人机料环法”即人(医护人员、患者)、机(辅助工具)、料(原材料)、环(环节)、法(制度)[2]。随着医疗改革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机料法环也逐渐从生产中应用到护理中。为了减少气囊尿管致男性尿道损伤的机率,我院利用人机料法环找出气囊导尿管致男病人尿道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1.R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收集我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气囊尿管致尿道损伤共有5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的患者27岁,最大的76岁,平均年龄(50.0±1.5)岁。均是使用双腔或三腔气囊尿管,其中因规培护士插管深度不够注水致后尿道破裂出血1例,使用无菌钢丝操作粗暴致假道形成尿道损伤1例,拔管困难致尿道损伤1例,患者因带管不适强行拔管致尿道损伤2例。处理方法:后尿道损伤者重置导尿管并保留1-2周,无菌钢丝致尿道损伤者,行经尿道镜内切开狭窄段,留置导尿管3-4周,其余3例经及时发现,给予重置尿管、止血对症处理。5例尿道损伤患者拔管后能顺利恢复排尿,无尿道狭窄、粘连等并发症。

2.原因分析

3.预防对策

4.效果

4.1 护理人员对男性尿道解剖特点和气囊导尿管的相关知识有了正确的认识,掌握人机料法环对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的原因,在临床工作中,操作前评估充分,根据病情能迅速准确的选择适宜的导尿管和剂,避免病人反复多次插管的现象。

4.2 医护人员加强知情同意的告知,做好导尿前沟通,患者及家属能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未再发生自行拔管现象。

4.3 对新进护理人员进行男病人留置导尿操作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4.4 操作人员进行气囊尿管留置导尿操作时流程规范,无菌操作合格。

5.结论

通过从人机料法环原则分析并提出的气囊导尿管致男病人尿道损伤的预防对策,可以减少气囊导尿致男性尿道损伤的机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6.讨论

6.1 气囊导尿管致男病人尿道损伤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增加住院时间及费用,也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气囊尿管留置导尿操作流程,掌握男性特殊尿道的解剖特点和气囊尿管构造等知识,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医源性尿道损伤,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6.2 用人机料法环原则分析气囊尿管致男性尿道损伤,详细剖析出男性尿道损伤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重点在于医护人员应正确使用气囊导尿管结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不足之处在于:患者文化水平有较大差异,教科书式的健康教育不能适于与所有患者,临床中还应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及特殊情况选取有效的沟通方式,才能更好用于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 丁竹青. 留置气囊尿管拔管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 13 12 106-107

[2] 简平 刘丽萍,谢莉玲,赵庆华,肖明朝,刘光维.基于人机料法环分析探索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年3月第13卷5期

[3] 吴阶平. 泌尿外科[ M] .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 9 3: 9 1 7.

[4] 黄泽艳.术前患者石蜡油致乳胶导尿管脱出或气囊破裂的调查分析.中外健康文摘. 2013年5月第10卷第19期

[5] 崔长英.留置气囊尿管的护理探索,医药前沿 2016年2月 第6卷第6期

[6] 刘便. 双腔气囊导尿管临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J]. 中外健康文摘.2012 9,(1):327-328.

[7] 黄阿勤,庄丽萍,王瑞宝.盐酸丁卡因胶浆导尿剂在留置导尿中的应用及效果.医药前沿.2015年8月 第5卷.第24期。

人机料法环范文2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2年4月—8月在我社区服务中心参加辖区农民健康体检对象、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入选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问卷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采用由调查人员向社区糖尿病患者发放统一自行设计的糖尿病运动治疗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空腹及餐后血糖、血压、体重。针对患者存在的运动治疗误区,对患者实施 体化教育,给每位患者发放一本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手册供阅读,除实施饮食、药物治疗,监测、自我管理等常规糖尿病知识教育外,增加运动教育与指导,做身体评估,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如:快走、慢跑、跳舞、体操、太极拳、游泳等。运动时间控制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和医师、患者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鼓励患者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运动后有微汗, 身体有发热感,感到轻松愉快,稍感乏力但是休息后即可恢复,患者感到对运动感兴趣,血糖下降,不感到疲劳为准。4周后予以相同的问卷来评价患者对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60份,收回60份(100%),其中有效问卷60份。调查对象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0±1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46例(76.7%),高中12例(20%),大学及以上2例(3.3%)。病程中位 为6.5年。采用胰岛素治疗13例,口服药治疗47例。通过个体化教育,100%的糖尿病患者清楚运动治疗的重要性,100%的患者在自己的努力或家属的帮助下对运动项目的选择、时间控制、低血糖反应的表现及预防处理措施能够掌握。较以往的没有良好的运动或是对运动的根本不重视有积极的纠正作用。

人机料法环范文3

[关键词] PICC;认知干预;治疗依从性;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6-0096-02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为患者提供抢救、中长期静脉输液、化疗用药,由于其具有减少患者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对静脉刺激性小、保护外周静脉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是较为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1]。肿瘤病人由于需要长期反复化疗及静脉营养支持,对于静脉导管的依赖也显得尤为重要[2],但在PICC置管和留置过程中,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PICC知识认知度不足,对置管不配合和维护差,导致诸多并发症的发生。为提高患者PICC置管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011年10月起我科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认知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血液科行PICC置管化疗的100例患者,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16~78岁,平均(45.7±10.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7例,初高中及中专58例,大专及以上25例;急性白血病53例,恶性淋巴瘤30例,多发性骨髓瘤11例,骨髓异常增生患者6例。入组标准:患者首次行PICC置管、选择未行化疗注射的血管置管、知情同意自愿接受PICC置管并签同意书、PICC置管一次性成功、无PICC导管使用禁忌证。排除标准:有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PICC置管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置管意义、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置管流程),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认知干预,认知干预分3个步骤具体如下:

1.2.1 置管前的心理护理和加强对PICC相关知识的认知干预 主要让患者了解PICC知识,区别常规静脉输液穿刺方法、静脉留置针输液法和PICC置管法,引导其认识化疗时使用PICC置管的优越性,从而增强其治疗依从性。①PICC基础知识认知干预:置管前责任护士通过口头讲解、发放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PICC知识宣教小手册、播放操作录像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常用静脉穿刺方法及使用化疗药物所致的静脉硬化等缺点,使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PICC置管与常规静脉穿刺输液的区别;向患者解释PICC导管的价格虽然较常规静脉穿刺及静脉留置针穿刺贵,但从化疗疗程所需的穿刺次数及对外周静脉的影响以及减轻患者的痛苦而言,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通过上述认知干预、向患者详细分析利弊使患者及其家属对PICC置管完全了解知情同意签字后方能置管。患者同意置管后讲解置管过程中的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在置管过程中每一步骤、需患者配合每一点及时告知和提示。②心理干预:本组患者均为首次行PICC置管,入院时对PICC均不了解,对PICC过长的导管、导管尖端靠近心脏及长时间留置体内患者及其家属感到担忧、恐惧、疑虑,担心会引起副作用,从而排斥PICC置管,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3]。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个性特征对其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认知教育,详细讲解PICC置管的目的、方法、优点、置管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并发症的预防和解决办法、置管的必要性,就患者担心对身体有无影响及并发症等主要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同时可让同期住院已行PICC置管成功化疗的患者现身进行交流,以增强患者对置管的信心,减轻其心理负担,积极配合置管。

1.2.2 置管后的行为干预 主要引导患者进行PICC输液与常规输液的对比,让患者领悟PICC置管带来的好处,提高其置管后维护护理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置管后穿刺部位采用弹力绷带或宽胶布条加压包扎以减少穿刺口的渗血。指导患者穿刺后24 h内避免穿刺手臂的过度活动,穿刺部位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不得擅自撕脱穿刺点的保护贴膜;贴膜有松动、卷曲或贴膜下有汗液时请护士给予更换。PICC置管不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穿刺24 h后穿刺侧手臂可适度活动,如:扫地、洗菜、写字等,以促进血液循环,不宜做肩关节甩手等大幅度活动,避免提重物、举哑铃、做引体向上、抱小孩等持重活动,不宜打球等需手臂剧烈运动的活动。禁游泳,避免淋湿、浸泡穿刺点及其周围无菌区域,非无菌区域皮肤可用湿毛巾进行擦洗,淋浴时可用塑料保鲜膜包绕穿刺部位制成防水带防止水浸入,如有浸湿应报告当班护士及时消毒处理。睡眠时禁止用穿刺手臂垫头或使穿刺手臂受压,应将穿刺手臂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嘱患者不要把玩PICC导管体外部分,穿脱衣服时应注意保护好PICC导管体外部分,防止损伤导管或把导管扯脱。

1.2.3 出院后干预 通过不断强化患者对PICC的正确认识,延长PICC导管的使用寿命。带管出院患者给予双贴膜封闭置管区及导管的体外部分,以方便患者穿衣、洗澡等生活需求,同时发放联系卡,卡上有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室电话等联系信息,卡上列明所有必须求助医务人员的紧急状况,以方便患者在第一时间求助,解除紧急状况。告知患者如有问题应及时电话咨询,责任护士每周电话随访,动态了解患者情况,提醒和监督患者正确的导管维护,必要时进行家访,主动协助解决患者遇到的困难。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依从性[4]:“完全依从”指按医嘱行PICC置管治疗,并按要求进行维护。“部分依从”指部分执行医嘱,选择PICC置管治疗,但不严格按要求维护。“完全不依从”指导管维护混乱,完全不按要求进行。②观察两组置管至拔管期间导管堵塞、感染、导管破损、静脉血栓、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两组患者置管平均留置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平均留置时间(35.7±15.6)d,干预组(98.9±17.4)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23.6,P < 0.0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2。

3 讨论

3.1 PICC置管行化疗的意义

静脉输液是恶性肿瘤化疗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但化疗药物多为生物碱制剂和化学制剂,可对血管造成严重损害,且化疗时间长,使用传统的静脉穿刺输液法或留置针输液法均可使血管弹性下降、变细、血管硬化而致再次穿刺的困难或穿刺成功后药液滴注不畅,加之药液外渗可致局部组织变性坏死,静脉炎发生率高达60%~78%[5]。PICC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6],上腔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粗且血液流速快,可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损伤,化疗药物通过PICC导管直接到达上腔静脉能有效避免化疗药外渗,同时可减少频繁穿刺的痛苦、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尤其适用于需长时间化疗的肿瘤患者[7]。

3.2 认知干预应用于PICC置管患者的意义

认知干预是指通过改变或影响个体已有的认知思维模式来影响个体的(运动)行为水平的各种主动措施。认知干预通过使信念不能获得证实、概念重建、内省或顿悟三种主要手段引起信念系统发生改变,本研究中通过让患者了解PICC知识,使患者对既往认定的头皮针穿刺输液传统观念发生怀疑和动摇,随着对PICC置管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患者对常规静脉输液穿刺方法、静脉留置针输液法和PICC置管法三种输液方法的区别,认识到化疗时使用PICC置管的优越性,领悟PICC置管带来的好处,从而提高其对PICC置管治疗的依从性及导管维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 认知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患者的依从性是保证治疗计划成功实现的基础,依从性差即使是最好的治疗计划也会失败,使疾病没有减轻或治愈,还可增加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8]。本组研究在置管前通过置管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加强对PICC相关知识的认知干预,引导患者认识化疗时使用PICC置管的优越性、领悟PICC置管带来的好处,有效地提高了患者PICC置管治疗的依从性(表1),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3.4 认知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PICC置管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可发生导管堵塞、感染、导管破损、静脉血栓、静脉炎等并发症,PIC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除医护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置管后护理人员的维护和护理不当外,患者缺乏PICC置管后对导管的自我保护及维护知识是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置管后通过对患者加强PICC导管自我保护和维护的行为干预、出院后导管的日常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有效地减少患者防护能力欠佳、依从性差而发生的并发症,延长了导管的使用时间。由表2可见,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综上所述,置管前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PICC相关知识的认知干预、置管后行为干预和住院后干预等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劲梅,李红梅,罗梅,等. 早期心理干预对PICC植入术患者影响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10):1193-1194.

[2] 黄丽艳,王芬,曹娟妹. “C”型固定方法在PICC导管维护及应用中的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66-267.

[3] 余惠艳. 肿瘤患者的化疗护理与心理干预研究[J].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1248-1251.

[4] 袁美锦,梁淑华,商月娥,等.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行PICC化疗依从性的调查[J]. 河北医药,2009,31(22):3154.

[5] 李秀丽,赵丽平,周仁彦. 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依从性的影响[J]. 微创医学,2011,6(4):378-379.

[6] 汤佳琼. 计算机X线摄影在PICC置管术后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7):780.

[7] 李青荷,陈立萍,徐霞. 护理干预提高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的依从性[J]. 江苏医药,2010,36(3):287-289.

人机料法环范文4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疗效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指由于髓臼发育存在缺陷, 使得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不足, 从而导致髋臼和股骨头出现结构变化, 例如患者常出现髋臼浅平, 股骨头出现一定程度的脱位, 髋臼与股骨头的同心圆结构出现变化等。在已有的临床研究中发现, 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 效果显著, 疗效受到临床中的肯定[1]。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随机选取到本院治疗的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42例, 对其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1月到本院治疗的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42例(46髋), 患者年龄41~75岁, 平均年龄为(63.2±4.8)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 在治疗时采取的方法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22例(24髋), 女20例 (22髋)。在本次研究中, 对患者按照Perner分型进行分类如下:Ⅰ度23例(25髋), Ⅱ度13例(15髋), Ⅲ度3例(3髋), Ⅳ度3例(3髋), 所有患者均伴随严重疼痛, 且行动困难。

1.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前所有患者需进行术前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 X 线检查和 CT 检查, X 线检查需要确定患者股骨上部的正侧位, CT 检查则需要确定Perner 分型为Ⅲ度和Ⅳ度患者病变部位的位置、大小以及深度等情况。

待所有检查结束后, 则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手术时, 需要帮助患者找到合适的, 同时对患者进行有效麻醉。本研究中采取的为侧卧位, 切口部位为髋部外侧, 麻醉方式为腰硬膜外腔麻醉。当手术开始时, 先需要从患者的病变髋关节外侧处进行切开, 然后将皮肤及组织等层层切开。再将臀大肌及周围肌群钝性分离, 同时确定关节囊的位置并切开, 然后清理关节腔, 安全暴露髋关节, 清理髋臼内物, 再截骨头并取出股骨头, 确定髋臼横韧带和真臼的具置, 并将髋臼完全露出, 同时加深髋臼使得髋臼外展 45°至内板, 并使得前倾角保持在10°左右, 形成一个髋臼骨床, 并与骨床紧密相连, 保持高度匹配。另外在手术中, 对于Ⅲ度和Ⅳ度患者, 可以利用髓腔挫从而增加髓腔, 以保证患者疗效。手术结束后进行冲洗, 同时关闭切口, 放置引流管引流。同时在术后48 h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 并给予抗生素处理, 做好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如果出现突况, 则需要冷静处理。

1. 3 疗效评价标准 在手术结束后, 对患者的手术效果按照如下标准进行评价:①患者总体疗效。②患者术前术后Harris 髋关节评分比较。其总分为100分, 评分可以分为优、良、差, 具体标准如下:优>90 分, 良70~90分, 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患者总体疗效 手术结束后, 对患者进行随访1年, 发现42例(46髋)患者中, 患者手术效果优23髋, 良20髋, 差3髋。治疗有效率93.5%, 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患者的基本疼痛感已经消除, 日常生活可以进行, 关节假体也无脱落, 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 2 患者术前术后Harris 髋关节评分比较 手术前, 患者的髋关节平均得分为(47.3±5.8)分, 手术结束后为(87.3±6.5)分, 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9, P

3 讨论

对于髋关节置换术, 目前在临床治疗中一般应用于髋关节出现疼痛剧烈, 活动功能受限等患者的治疗中, 尤其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其对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肯定。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其手术入路方法较多, 但是各种方法各有利弊, 在选择时需要慎重。例如髋关节前入路的方法, 其适用范围较广, 但是存在着一些缺点, 比如切口大、创伤大、预后时间长等[2]。在本次研究中, 本院采取髋关节后入路手术方法, 这种方法的选择有以下几点对患者的病情较为有利:首先可以充分暴露髋臼, 其次易于脱位, 最主要的一点是对患者的伤害较少。

另外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髋臼属于真臼变异的患者, 在进行手术时需要确定真臼位置, 使得假体可以充分固定;②在进行手术过程中, 尤其是安装假体时, 要保持适当的力度, 确保髋臼的安全;③在整个手术过程中, 需要保证手术过程正确无误, 力度适当, 提高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 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 效果显著, 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曹发奇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 华中科技大学, 2013, 14(2):156-157.

人机料法环范文5

【关键词】 MEA; 成年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效果观察; 血液肿瘤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6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日益成为各医院乃至医疗机构血液科最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1]。虽然使用常规化的一线治疗方案可以获得65%~75%的完全缓解,但对于治疗进行完常规化疗后又出现的复发性或难治性的成年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仍相当困难,而且至今是人类的一大难题[2]。尽管人类发现通过进行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是治疗成年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最好手段,但由于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阻碍了这一方法对这类疾病患者的应用和实施。因此,积极地寻找与使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目前最重要的环节[3]。笔者将本院采用MEA方案来治疗难治复发性成年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7月-2012年7月患有难治复发性成年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62例患者,均是通过免疫学、细胞遗传学、骨髓细胞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来进地行确诊,据其病历可知这62例患者的心、肝、肾、肺等功能基本上处于正常状态,而且化疗前无任何感染现象,也无任何化疗禁忌的症状。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前提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观察组31例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21~55岁,平均(38.41±3.22)岁。对照组31例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23~56岁,平均(38.72±3.1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MEA方案治疗,在刚开始的前3 d每天进行静脉滴注米托蒽醌10 mg;在前7 d每天进行静脉滴注依托泊苷100 mg;在前5 d每天进行静脉滴注阿糖胞苷100 mg。在使用完这一方案的第一疗程后,开始对患者进行一定的身体检查,根据患者的血型以及骨髓的恢复情况和患者本身的体质情况来进行第二疗程的治疗应用。实施措施同上基本相同。在进行完第二疗程后,如若出现未缓解的情况则不必进行此方案的治疗,可改用其他方案的应用。并且需注意的是在使用药物之前一定要对患者进行各项脏腑功能的检测,如心、肝、肺、肾等,检查其血常规指标。在进行完治疗的两周后对患者进行骨髓复查。为保证MEA方案的贯彻执行与检测效果的观察,要将各个患者居住在各种条件相同的普通病房,每日打开窗户来保持空气的流通,要用常规的紫外线进行消毒,波长要适当。同时为保持卫生安全,患者要使用复方硼酸液来进行漱口以保持口腔的卫生,而且使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应用坐浴的方式来维持周围的卫生情况。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要做好预防消化道反应的准备,做到对症治疗的目的,如有明显出血状况时要及时地予以输血,在出现感染者应积极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控制,以防加重病情。对照组:采用拓扑替康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拓扑替康、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并给以化疗辅助用药,同观察组治疗。

1.3 疗效评定 根据文献[4]的标准进行评定,可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型、部分缓解型以及未缓解型这三类。完全缓解型和部分缓解型均参加缓解率的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31例中完全缓解的患者有21例,部分缓解的患者8例,而未缓解的患者有2例,缓解率93.55%,对照组完全缓解的患者有13例,部分缓解的患者4例,而未缓解的患者有14例,缓解率54.84%,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2.2 两组副作用 在进行MEA方案的治疗过程中发现此方案造成的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的抑制现象,而且据检查可发现这些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的情况。其中有些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一些出现败血症以及粒细胞减少的状况。据观察显示,其他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厌食、恶心等反应。在发现有5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时给以保肝等对症治疗,均好转。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见一个死亡病例。

3 讨论

由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是因为多药耐药的出现导致的,所以其相应的导致了肿瘤细胞开始对常规方案的治疗药物产生耐药特性,从而使常规治疗方案无效而引起该疾病的复发和难治性[5]。因此要克服多要耐药的特性成为现代医疗的主要难题,不断地探索和使用不同作用机制而且不出现较差耐药特性的医疗药物成为新的挑战[6]。目前使用的MEA化疗方案在治疗成年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例中已取得较好的疗效,该方案具有效率高、缓解率高、使用方便等临床疗效,成为治疗难治复发性成年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阿糖胞苷是一线常使用的一种化疗药物,是嘧啶类的一种抗代谢药物,米托蒽醌则是带有氨基的蒽环类的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其分子中的特殊芳香环可引起肿瘤细胞的DNA链的断裂,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DNA的复制能力,以此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7]。而依托泊苷是一种抑制剂,可抑制拓扑异构酶M,发挥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要将此三种药物共同使用,以此达到三种药物抑制及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李加增.血液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66-167.

[2] 贾文华,刘太领.ME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成年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4(13):141.

[3] 浦权.实用血液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26-634.

[4]王学霞,孙建荣,张化道.MEA方案治疗成人难治性急性非淋巴 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2,25(3):206-207.

[5] 张文兰,李志英,韩效林. MEA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步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0):118-119.

[6] 张建军,于登祥.MEA方案治疗成人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J].白血病·淋巴瘤,2002,11(1):44-45.

人机料法环范文6

关键词:直接前路微创入路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多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质量下降有关。由于高龄患者常伴基础慢性疾病,股骨颈骨折后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压疮等。直接前路微创入路(DAA)有着不干扰神经、不切断肌肉、术后假体脱位减少、缩短住院时间、加速康复、疼痛轻等优点,能够促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缩短康复时间[2]。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均为骨科常用术式,在全髋关节置换(THA)上研究比较多,而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HA)中的应用疗效及并发症的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骨科患者40例,探讨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女11例,男9例;年龄71~93岁,平均(81.35±4.56)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3例,高中4例,初中及以下13例。观察组女12例,男8例;年龄70~92岁,平均(80.69±5.21)岁;本科及以上4例,高中3例,初中及以下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生进行手术,所有假体均来源于同一公司,均为生物型假体柄。麻醉方式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1)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实施HHA:患者采取侧卧位,于股骨大转子后缘为切口标志沿臀大肌方向作一切口,长8~10 cm,切口2/3在大转子顶点近侧,1/3在大转子顶点远侧。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层,分离臀大肌,保护梨状肌、臀大肌肌腱及股方肌;将外旋肌暴露后,进行部分切开,充分将髋关节囊暴露于视野,然后将其十字切开,显露小转子、股骨头以及股骨颈[3-4]。在小粗隆上1cm将股骨颈截断,置换股骨头;修复外旋肌,并进行缝合。(2)观察组采用DAA实施HHA:协助患者取手术卧位,常规平卧位,消毒双下肢,充分拉伸髋关节。以髂前上棘远端3 cm作为基准点,作一切口(长7~8 cm)进入Smith Petersen间隙,结扎或电灼血管束。切开阔筋膜张肌与股直肌间的筋膜层,松解筋膜,显露髋臼间隙,切除关节囊,显露骨折线。以股骨小转子作为基准点进行截骨,取出股骨头。暴露股骨距,切除关节囊,将后方软组织松解,并将股骨充分暴露[5]。刮开髓腔,磨锉髓腔,置换股骨头,缝合切口。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包括手术时间(皮肤切开至切口缝合完毕)、术后24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可持续坐位1 h所需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肺炎、脱位、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2.O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 VAS评分、术后卧床时间、可持续坐位1 h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术指标比较(±s)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1周,两组患者均无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及坐骨神经损伤。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讨论股骨颈骨折为老年人群常见的骨折疾病,常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营养不良等,机体状况较差,免疫力较低下。随着加速外科康复理念的盛行,微创手术路径逐渐进入临床。DAA由于从肌间进入,不切断肌肉,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等特点,为临床受欢迎的骨科微创手术。本研究中,给予两组患者分别实施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50.32±5.36)min,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41.38±34.31)m L,少于对照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5.28±0.78)分、术后卧床时间(1.42±0.6)min、可持续坐位1 h所需时间(1.31±0.39)d及住院时间(11.32±2.63)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及坐骨神经损伤,观察组肺炎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0%),观察组脱位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DAA由于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可以使患者尽早结束卧床状态。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可持续坐位1 h所需时间平均比对照组早2 d,尽早活动,可降低患者因长期卧床引起压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DAA具有对肌肉、肌腱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应用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可缩短住院时间及住院时间,尽早结束卧床进行坐位活动,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脱位率与肺炎的发生,值得骨科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蓬然,张亚鑫,孙斌磊,等.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危险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6(3):272-277.

[2]陶涛,郭炯炯,徐南伟.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0,20(5):431-435.

[3]张江锋,王登锋,何大鹏,等.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5):53-55.

[4]张赐鑫,肖胜添,艾华军,等.直接前侧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8,15(6):78-80.

上一篇经典情书

下一篇我是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