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自由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让心自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让心自由

让心自由范文1

没有人能够永远快乐幸福的过每一天。

没有人能够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坚强和软弱。

让我们成熟的,是经历的,是磨难的。

让我们幸福的,是宽容的,是爱的。

让我们心安的,是理解的,是信任的。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不知道为何,有些东西就是无法改变。

也许,是因为还没有找到真正的梦想。

也许,还在追求那永远不会有的完美。

曾几何时,我们虚荣过,幻想过,为狭隘的目标奋斗过。

待到重新回头看待这一切时,觉得很多事情都云淡风轻了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会在未来走的更加好。

因为抛弃了不必要的包袱,生活才会更美好。

人生如此短暂,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生活呐。

有太多的事情要你去做,有很重要的人等着你去珍惜。

不要回头看,前面的世界才更精彩。因为在我回首时,我可以指着那条尽是痛苦和泪水的路,大声地骄傲地说:

看,这就是我自己走出来的路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森林中有一个分岔口,我愿选择脚印少的那一条路,这样我的一生会截然不同。”

基丁说过这样的话。

一条路走的人多了,总会弄得泥泞不堪,总会弄得尘土飞扬。

为何不换一条路走走,也许一切将会是另一种样子。

把握住自己的今天,那么明天绝对会更美好。你对生活微笑,那么生活也对你微笑。让我们的心不再压抑,让它解脱吧。

让心自由范文2

没有人能够永远快乐幸福的过每一天。

没有人能够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坚强和软弱。

让我们成熟的,是经历的,是磨难的。

让我们幸福的,是宽容的,是爱的。

让我们心安的,是理解的,是信任的。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不知道为何,有些东西就是无法改变。

也许,是因为还没有找到真正的梦想。

也许,还在追求那永远不会有的完美。

曾几何时,我们虚荣过,幻想过,为狭隘的目标奋斗过。

待到重新回头看待这一切时,觉得很多事情都云淡风轻了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会在未来走的更加好。

因为抛弃了不必要的包袱,生活才会更美好。

人生如此短暂,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生活呐。

有太多的事情要你去做,有很重要的人等着你去珍惜。

不要回头看,前面的世界才更精彩。因为在我回首时,我可以指着那条尽是痛苦和泪水的路,大声地骄傲地说:

看,这就是我自己走出来的路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森林中有一个分岔口,我愿选择脚印少的那一条路,这样我的一生会截然不同。”

基丁说过这样的话。

一条路走的人多了,总会弄得泥泞不堪,总会弄得尘土飞扬。

为何不换一条路走走,也许一切将会是另一种样子。

把握住自己的今天,那么明天绝对会更美好。你对生活微笑,那么生活也对你微笑。让我们的心不再压抑,让它解脱吧。

让心自由范文3

关键词:自信;中学生;民主;认识自我;成功

自信心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学业及事业成功的第一要诀,对一个人各种能力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支持作用。所谓自信心就是个人对自己信念、能力和力量的正确认识和评估,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现实解决问题,自信心是个性品质的核心,它既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它既是生存的本领、成长的基础,又是启智的动力、成长的关键,成为人们终身受益的法宝,用之不竭的财富。自信心强的人总对自己充满希望,使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有“我能行”的信念。反之,缺乏自信的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不敢当众表现自己,独立活动时不会自己想办法、出主意,爱依赖别人,常有“我不会”“我不知道”之类的话。这种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常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影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发展和强化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其自信心作为课程改革的一大目标。我国正在实施的新课程,也把“能否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作为一条重要评价标准。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民主氛围,点燃自信

置身于民主和谐氛围的学生心理上应该是放松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由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不必受太多的约束,逐渐养成敢说、敢问、敢做的习惯。民主、宽松的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信的基础。

1.信任的心理氛围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能否对学习充满信心,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产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站起来不能流利地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的自信心就会增加,学习能力就会更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比如,当学生回答问题错了时,教师先表扬他敢于举手,不怕错的精神,再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下次能成功”,这样,教师为他“下次”的成功就创造了条件。

2.真诚的激励氛围

激励是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趋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发展的心理和行为过程。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满意的笑容,一个手势的表达,对于学生都是一次激励。在看到学生进步时,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对集体一点点的贡献都要适时适量地加以激励,可用“你真棒”“你说得很好”“你真行”……这种及时性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失败时更要给他们以激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比如,201班的小林同学发言时经常面红耳赤,说话支支吾吾,表达能力极差,面对尴尬情景,我走到她身边,真诚地对她说:“别急,慢慢来,相信自己能行的。”教师几句真心的安慰就能给学生带来真心的感激和十足的信念,从此以后,小林的表达能力大有进步,上课踊跃发言,回答问题时信心十足。

3.浓厚的情感氛围

学生不仅需要尊重,而且需要爱护,学生缺乏自信,失去进取心,其中往往是因为感受不到老师的关爱。为了使学生每天都能以良好的心态,微笑着充满信心地迎接新一天的生活。作为教师,应当关爱每一个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好是坏,都要给他们以关爱,在他们身上倾注满腔的爱,经常和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在他们生病时能送上药品或舒心的话语,他们犯了错误不是批评训斥而是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道理。例如,学习成绩不好、行为习惯不良的张林同学,总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不愿和老师亲近。面对这一事实,我们不能因为难管、难教而放任自流,他们更需要关爱,只有教师真心地关爱学生才能唤回他们的勇气和自信,才能给他们进取的动力。经过他本人的不懈努力,张林同学终于树立起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认识自己,树立自信

一个人自信心的建立,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了解自己,并能正确而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其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定位,勇于接纳自我,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顺利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1.注重纵向发展

过去,我们总喜欢将学生放到集体中去横向比,要求学生处处强过别人。其实,这样做不仅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努力,而且还容易忽视对学生潜力的挖掘,这是不切实际的,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个学生的成长速度也各不相同,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认识学生的发展阶段性以及个别差异性,将学生自己的过去与现在来一个纵向对比,更多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付出的努力,及时给予表扬,说一些“你今天很认真”“你这个做得比以前更好了”等激励性词语,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使他们感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再努力取得成功,从而逐渐树立起自信。我班李洋同学表现平平,经常违纪,经过教育后,发现李洋违纪次数有所减少,老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公开表扬肯定他的进步,并授予“腾飞之星”,这时的李洋信心大增,相信自己肯定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2.正确赏识自己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人的智能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都有自己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弱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我们可在班中根据每位学生的长处评出“朗读之星”“卫生之星”“发言之星”……让不同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拥有自信。我班有一位男生,性格内向,因其成绩不佳而显得非常自卑,不愿甚至害怕和同学、老师来往,经过观察,发现他的书法、绘画非常棒。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充分利用学校书法、漫画的比赛机会,积极鼓励他施展自己的才华,结果其书法作品获县一等奖,很多同学都对他投来了钦佩和羡慕的眼光,逐渐地,他性格变得开朗了,人也自信了。

三、体验成功,强化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享受成功的体验,就能提高学习的自信心,焕发学习热情,积极挖掘自身潜能,从而实现成功信心更大成功更大自信心的良性循环。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1.因人而异,为不同的学生设置成功的体验

新课改倡导“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将他们分为不同层次,然后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相应的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并最终保持充分的信心。在课堂中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在课上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有话可说。例如,在上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校环境现状》一课时,学生们情绪高涨,积极性很高。我先让学生说说学校环境的忧、喜各是什么?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各种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感悟,这时,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要加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这样肯定会使学生重燃自信之火,使学生真正成为推动课堂的主线。对“学困生”而言,成功的体验对他们尤其重要,如果我们能为他们设置一次成功的体验。就可能让他们走出自卑,勇敢地投入学习中去。

2.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育学家倡导“凡是学生能自己做的就让他们做,凡是学生能自己想起的就让他们想……”学生只有在主体参与的活动过程中才能获得必要的经验和信心,在活动中我们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体验,使学生有机会去表现,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进身心和各种能力的发展,并由此逐步产生对环境和自身的控制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例如,在《学校环境现状》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内容大胆响亮地在同学面前介绍,展示自己的本领,这样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也要让他们去闯一闯,想办法跨越障碍,一旦成功他们就觉得特别自豪,将会获取更大的信心。如在课外采访时遇到困难,老师不要急于解决,而应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3.在迁移优势领域中体验成功

根据多元智理论,每一个体都有相对而言的优势领域,即平常所说的强项。如有的学生体育棒、有的音乐常拿奖,我们都应充分肯定和欣赏每个学生的优势领域。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建立在自己的强项上,而不是建立在弱势上。因此,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其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优势领域活动中出色地展现自我,获得成就感和信心,并鼓励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帮助他们将自己的优势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让优势带动弱势。如我班吴刚演,成绩属中下,比较孤僻,但他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善长跑步。于是,我请他负责运动会的报名和运动员的训练,大家有问题时都会去找他,他也能认真帮助同学。在此经历中,让同学认同了他的能力和表现,提升了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还积累了他与他人合作的经验。这样,学生的强项不仅得到滋养和发展,而且有助于其弱势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师,找到了学生的优势,也就找到了转折点,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逐渐走向成功。

实践证明:自信是成功的保障。自信能激励我们在生活、学习中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失败。自信心在人生道路上如此重要,那么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放在重要位置,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应渗透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抓住各种有利条件和把握各种有利时机,帮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使学生逐步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就让我们的学生充满自信吧!让他们以坚定的自信心去迎接激烈竞争的社会和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章泽渊.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让心自由范文4

1、首先要指出孩子的优点,不要忽略他的任何优点,比如孩子今天帮家长到了一杯水或者是帮家长做了一些小的事情,家长都需要夸孩子,鼓励孩子,能够有效的建立孩子自信心。

2、在外人面前一定要避免埋怨孩子,避免打骂孩子,都能够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平时孩子做错事情,家长需要纠正,但是不要打骂,对孩子的自信心培养都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孩子一定要生活在良好的环境当中,家长尽量避免互相之间吵架,避免大声喧哗。

(来源:文章屋网 )

让心自由范文5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关于小学生同情心缺乏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培养他们的同情心。“一个没有爱和同情心的人是‘不健康’的人”。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恻隐之心,柔化孩子的攻击性,让孩子体会助人的乐趣,还要注意潜移默化的陶冶……

关键词:同情心;理想的学生;新教育之梦;正能量;健全的人格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缺少同情心,他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民族如果缺少同情心,绝对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国家如果缺少同情心,决不会是个强大的国家。我现在教小学二年级,班里的一个男孩很是聪明帅气,活泼大方;家长很重视他的学习,成绩顶呱呱,周末还参加了几个兴趣班的学习。可是,这个看起来很出色的男孩近来却越来越让我忧虑。那天,课间休息时,有孩子急匆匆跑来告诉我,他抓到了一只蜘蛛,兴致勃勃地把它的腿一条条扯断,别人的制止根本不听。也是他,课堂上有同学回答问题出错时,常嘘嘘起哄;在同伴跌倒时不是伸手相助,而是幸灾乐祸的袖手旁观……这样的孩子优秀吗?想起一位一年级老师说起的另一件事。课文《王二小》学完以后,针对这篇课文的教育意义,她委托音乐老师在音乐n上给孩子们播放音乐FLASH《王二小》,想让他们再次感受当时的情景,能让他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之情得到升华。可是当时的情景却让人寒心:当FLASH动画播放到王二小被敌人的钢刀残忍地刺穿胸膛时,孩子们流露出的表情不是愤怒,而是对那喷射出的鲜血发出一阵的哄笑。据《大连晚报》报道:有3个八、九岁的孩子,为了看看猫是否真有9条命,他们在一起残酷地玩弄一只瘸腿的病猫。他们一会用手拎着猫尾巴抡圆圈,一会抓起猫往地上摔,一会又用脚踩在猫肚子上揉搓。可怜的小猫被玩弄了两个多小时,直至脑浆迸裂,凄惨死去。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学生”中有这样的论述:“可以说,一个没有爱和同情心的人是‘不健康’的人。”是的,因为家庭的因素、社会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疏漏,这些孩子的心理是不健全的。“善良的孩子不会从天而降”,作为老师,不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那么,怎样去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呢?

一、培养孩子的恻隐心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可以使儿童警觉到别人的痛苦,并触动他的良心感触,使孩子变得更有人情味,更宽容和怜悯,更理解别人的需要,并且愿意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手去援助。精神分析学家的阿尔诺.格鲁恩在《常态下的癫狂》里提出的关于人的同情心问题的基础上,他以一本《同情心的丧失》对同情心的丧失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生存论哲学的视野里,阿尔诺.格鲁恩的这个观点是不难解释的。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具有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的存在物,其生理与心理结构都具有共通性,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或者抽象地说,人的人性是相通的,在人与人之间未异化的状态下,一个人的痛苦能够引发另一个人的痛苦。从而,在最基本的层次上,一个人如果无法体验到自身的痛苦,别人的痛苦便已经和具有产生自己类似痛苦的可能性的存在困境失去了联系,他也处于一种与自身的真实存在状态相疏离的状态中,从而也丧失了体验别人的痛苦的能力。在这种意义上,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是一个已经物化的、丧失了人的属人本性并且切断了与他人的人性联系的人。我们要教育孩子善待身边的人和事,同情弱者和身处困境的人。对于家境不好或有其他困难的同学,要教育孩子同情他们的处境并主动给予帮助。可以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班级活动,例如捐资助学,希望工程,为灾区捐款捐物,与贫困山区的孩子“结对子”,让孩子知道,在边远山区,还有很多小朋友生活十分贫困,他们不能迈进学校的大门,没有老师、小朋友、教室、课本,让孩子了解那里的生活环境,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鼓励孩子伸出援助之手,捐出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把自己的衣物、图书、学具无偿送给困难小朋友。

二、柔化孩子的攻击性

有些孩子喜欢虐杀小动物,或欺侮有残疾的人,这是一种充满攻击性的残忍行为。 按照生态学理论的解释,攻击是人的本能的反映,这种本能必须靠道德的约束才能加以压抑。少数孩子表现出来的残忍行为,显然与他们认知能力和道德观念薄弱有关。应该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增加培养善良情感的内容,压抑本能的攻击性。 充满敌意的攻击性往往发生在不相识的对象身上。因此,压抑攻击性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增加认识能力和扩大认识范围常带孩子到动物园、自然博物馆、水上世界去参观动物,或让孩子饲养小动物,使孩子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可以有效地减少孩子对小动物的残忍行为。采取各种教育手段,让孩子对残疾人产生同情心,同样是制止孩子欺侮残疾人的有效手段。可以开展一些体验活动,比如让孩子蒙上眼睛模仿盲人行走,体会盲人的痛苦,其意义正在于此。孩子一旦体验到残疾人的痛苦,就会产生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心。当孩子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攻击他人时,一定要告诉他:“哦,你打了我(别人),我(别人)很痛。我不希望你这样。”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体验他人的感情,同时也明白他人对他的期望究竟是什么。通过学习、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同情心强的孩子,在交往中,能够理解和尊重同伴的需要,表现出较多的合作谦让行为,这样的孩子受人欢迎,往往拥有很多好伙伴。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在交往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只希望别人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样的孩子受人排斥,很难与同伴相处。

三、体会助人的乐趣

为了使同情心能够在一个人的心中真正扎下根来,就必须让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亲身体验到: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包含着幸福和欢乐。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说:“再没有比关心人的那种欢乐更为高尚而强烈的了。”有一次体育课上,一个孩子不小心跌倒后,膝盖擦破了皮。旁边的孩子有的赶紧把她扶起来,有的拿纸巾小心翼翼地擦干净血迹,还有的不迭声地询问:“你怎么了?疼不疼?” ……知晓情况后,我的心里十分欣慰,立刻表扬了他们。在事后的一节班会课上,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在得到别人帮助和帮助别人时的心里感受,让孩子们真切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给别人带去温暖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当我们发现孩子富有同情的善意的行为时,要立即表示对此感到高兴。适时的表扬会让孩子感受到鼓励,并使这种好行为得到发展 。

四、潜移默化中感染

借助各种媒介教育孩子。孩子喜欢看动画片或者故事书,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媒介宣传,让孩子明白对哪些人和事应该表示同情,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同情。同时,在观看电视 或阅读书籍时,对于其中一些负面的东西,我们要及时给予疏导,以免孩子产生错误的认识。还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能传递同情心正能量的事迹。比如在四川汶川地震后,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其中有一个山区的妇女,卖了家里唯一的4头羊,换回1000元捐往红十字会。当记者问及是什么促使她卖了家中仅有的4头羊时,她回答道,“这么多人死了,总不能当没看见吧。” 这就是最朴素、最本能的同情心;这样的正能量不胜枚举。此外,老师和家长要精心营造一种富有人情味的家庭和学校氛围。 如果在家庭里,父母相亲相爱,孝敬长辈,待人友好,全家人相互关心,充满温情;如果在学校里,老师关心、体贴学生,学生热爱、尊敬老师,同学们之间洋溢着团结、友爱的氛围,孩子的情感感受力会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在无形之中逐步增强。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我们认为培养热爱人的感情和关心人的强烈意向是苏维埃学校最重要、最崇高的任务之一。” 培养孩子同情心的教育,是人格的基本教育,是孩子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让我们传授给孩子知识的同时,还教会每一个都拥有同情心,拥有健全的人格,看到别人伤心,能为之动容;看到别人苦难,能心有不忍;看到别人的不幸,能为之动情……然后再施以援手,加以关怀。

参考文献:

让心自由范文6

小宝宝适宜玩撕纸

1~2岁的孩子手部具备了一定的力量,不妨让他参与撕纸活动。父母可以引导他随意撕出一些不规则的纸条、纸片,通过这些看似无序的动作,帮助孩子锻炼手腕的活动能力和手指的灵活性。让孩子从撕纸中发现,凭着自己的小手也能创造出作品来。

值得提醒的是,父母不要给孩子规矩和限制,别用一个具体的目标去约束他,而要鼓励孩子大胆地创作,让孩子感受自由学习的快乐,使手和脑同时受到良性刺激。

提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常常是搞破坏的行家,但真让他撕纸时,有时却反而不敢动手了。这时,父母可以亲自带他参与,并根据撕出作品的形状,想象出不同的动物,让孩子从中感受乐趣。

剪贴制成平面作品

如果孩子已经3岁了,就可以让他学习使用安全剪刀和胶棒,通过剪剪贴贴,创造出更为复杂的图象。父母不妨为他提供一些软硬各异、薄厚不同的纸张,甚至是一些布料、橡皮泥等进行快乐裁剪,让他体会剪刀来回裁剪时的不同感觉,这是对孩子手、眼、脑配合的最佳训练。可以让孩子对比较熟悉的人或物进行创作添加,譬如把蒲扇想象成人脸,给它粘贴上五官,或是为孩子喜欢的恐龙和汽车设计一些故事情节,让孩子通过剪贴表现出来。

提示: 最好不要让孩子临摹样本,而是带他观察生活中的实物,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想象的空间;不要给孩子设立一些具体的要求,而应让他自由发挥,以免孩子没有主见,总是征求父母的意见;如果孩子之前接受过简笔画、蒙纸画或者填色画等训练,最好还是别让他受之束缚,而要鼓励他坚持独立创作,慢慢将固执的头脑重新变得灵活。

多技巧完成立体作品

当孩子能够熟悉和敏感地制作平面作品的元素和形象的时候,就可以让他进入立体世界,通过空间的造型,来展现更加丰富的情节。制作时,可以鼓励孩子把撕、剪、折叠、弯曲、交叉粘贴等种种技巧,都运用到立体作品中去,使创作更有趣味。

譬如启发孩子对于同一元素进行发散想象,同样一个圆形,可以贴成米老鼠的耳朵、餐桌上的盘子、天空中的太阳;又如同样是一个纸筒,加上一个底就是一只杯子,加上一个把手,就是喇叭,再加上一个纸筒,就是望远镜。孩子进行这种自由创作的前提,来自于对丰富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所以,要让孩子看到更多的东西,积累在头脑中的素材越多,他就对某个场景展开的想象越丰富,然后用立体的方式还原头脑中的世界。不少孩子在这阶段的作品常会充满一定的神秘感。

上一篇雪花怎么画

下一篇雨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