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生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与生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与生活

网络与生活范文1

关键词:系统功能理论;语境对等;网络新词;翻译

一、引言

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人类社会的交流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到了微博时代,不计其数的网络新词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新词除了在博客、短信息、帖子中快速传播,还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有的甚至出现在官方媒体中。去年11月10日,“给力”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标题中(《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引发舆论强震。这些网络新词,特别是被划分为生活类、时政类、社会类的词汇,大都具有很强的时代色彩和文化特征。它们不仅丰富了人们日常语言,同时也给翻译工作者以及广大的英语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翻译这些新词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力求达到什么效果?

一些研究者提出,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理论的系统化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对于语言本质的认识, 对于语言使用规律的理解是有效进行翻译的必由之路, 而语言学的理论对于翻译理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可以看出,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实际使用,非常适用于指导翻译理论研究。

系统功能理论在影响了卡特福德、奈达、贝尔等一系列翻译理论家的过程中,逐渐被纳入翻译理论的一部分。在本文中,笔者将借助系统功能理论指导翻译实践,使用语境对等论及辩证论译思想,尝试对2010年生活类网络新词进行汉英翻译,并探索网络新词英译的原则。

二、文献综述

以韩礼德为代表人物的系统功能理论是一门影响深远的语言学流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20世纪60年代得以完善。系统功能语言学将系统和功能两个部分融为一体。系统是指由一系列语言功能选项组成的集合,而功能则是在系统中体现的语言意义和价值。韩礼德[2]把语言划分为三个主要功能――(1)概念功能,解释以见闻为基础的经历过程,传递信息给听者或读者;(2)人际功能,限定人与社会的关系;(3)语篇功能,创立语意流。

系统功能理论虽然不是专门的翻译理论,但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性和语言本身的功能性 [3],其语法体系“使人们摆脱单纯分析语言内部结构的片面性,而使人们对语言多层次的内部结构和多种外在因素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从而使翻译更有效地进行” [4]。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代表人物韩礼德 [5]认为,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活动,而翻译中的对等实质上指的是语境的对等,而不是形式的对等。在这里,语境指的是“语篇产生的整个环境,即信息交流的社会环境” [6],包括三方面内容:(1)语场(field of discourse),指正在发生的事情或正在被谈论的事;(2)语旨(tenor of discourse),指参加者的身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3)语式(mode of discourse),指语言在具体情境中所起的作用,例如以书面语还是口头语的形式,是评论、说明、描述还是劝说等。

系统功能翻译观认为,译者应该将翻译看作一项任务,致力于语境的对等,进而达到意义的对等[7]:

由于意义系统受制于语言社会文化语境, 因此, 寻求意义的对等实际上是寻求两种语言情境的对等, 也就是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在相同的语境中功能的对等。比如, 在翻译请帖、通知、布告、规章、信函等应用文体时, 译者应该知道在译文中如何找到符合目的语中符合规范的译法。总之, 译者应依据语言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来看待翻译问题, 而不是看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是否在语法、词汇――即形式上是否对等。

也有研究者进一步将系统功能理论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进行融合,提出辩证论译的观点,指出在翻译中,原文与译文意义上的对等也具有不同层次。这一论断与语境理论中对于语场、语旨、语式的讨论不谋而合[8]:

按照系统功能观,辩证论译是根据原文,对其语言层次、语篇功能进行全面分析, 在译语中寻求相应对等层次, 进行合理的转换, 使译文与原文在意义和功能上保持一致。系统功能观和我国传统译论在强调意义上的对等是一致的。以化境论为例, 翻译所追求的是“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 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又能保存原有的风味”。

三、生活类网络新词英译探讨

网络新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个社会现象、一句来自名人微博的俏皮话,或者是年轻人的一种另类表达,都会催生网络新词的产生。在翻译网络新词时,必须考虑其时效性和网络媒体的风格,以及多由年轻人构成的新词使用群体。因此,在尝试对网络新词进行英译的过程中,应该既考虑到译文的准确性,又将新词本身具有的特殊含义表达出来;既要把新词中的新现象表述清楚,还要把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听众或者读者,达到语境上的对等。

网络与生活范文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网络时代。网络以期交互性、独特性、便捷性、丰富性、广域性、多媒体性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知识总量的增长速度凉人,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催生了网络文化这一新的文化形态,知识门类大量涌现,新学科不断形成,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这些变化为现代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现实的平台和条件,促使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相互融合。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初中生数学课上学习的大量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海拔高度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成为了初中数学引入正数、负数的实际背景;生活中的计算银行存款利息等与初中生学习引入方程的模型的实际背景相一致。如果教师让数学教学经历“从实际中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多到实际中去的过程,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积极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想,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主动寻求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策略,而且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示范。例如,在初中数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中,通过课本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形式,从学生的座位、电影院等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亲临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扩大思维空间,学生接受的亲切自然,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重新定位

当今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学习问题。网络时代促使世界教育发生巨大的变革,学习问题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而且越来越突出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学习,初中数学从单纯的由重视“教”变为同时重视“学”,一要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二要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三要学会生存。其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与恰当的帮助,这也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学校教育要努力实现的培养目标。四要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

三、初中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

1.从数学走向生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数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实践,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增强教学应用性。

在实施生活化教学中,在运用中强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这也正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具体体现。如学习相遇问题时,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更多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不会再是机械的套用公式与定理,既可以达到学生对抽象深奥知识的本质性理解,而是能够真正地将数学知识与具体的问题结合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正确的认知,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数学的精髓,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加利于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2.从生活走向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生活素材,增强教学可信度。

网络与生活范文3

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电脑具有很强的运算能力,又能够自动高速并且精确地处理信息,它不仅使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面貌发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也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电脑上的信息很广泛,想知道什么,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能找到。电脑可以看电视,可以看新闻,查找资料,买东西,存、取钱,等等,真是方便极了!只要想干什么,足不出户,轻松办成。如果想要买一件衣服,又觉得出门太麻烦,那就打开淘宝网,轻松买一件漂亮的衣服。更重要的是,在网上还可以交结朋友,成立自己的博客,让距离千里的朋友联系在一起。

很多同学都很喜欢网络游戏,但是过于沉迷网络,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时还可以做出错误的选择,走上犯罪的道路。网络有利有弊,我们在上网时,一定要选择对我们有利得网站,千万不要迷上了网络游戏!

网络改善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我相信,经过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研究,科学技术一定会越来越发达的。

新疆石河子二小四年级:eeeeeeeeeee

网络与生活范文4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式

为了解和分析当今高职学生使用网络生活和学习的现状和特点,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以本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方式做抽样调查,分别从每天上网时间、上网活动内容、上网花费、网络关注热点、信息获取和站点、QQ和微信好友组成、网络诈骗和侵害、互联网创业和微商等方面对学生的网络生活内容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了解当前我校学生使用网络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健康地使用网络的特点,以便学校制定可采取的解决对策。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1.平均每天上网时间。经过调查得出结论,不论男生还是女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个小时的已经超过半数,上网时间超过5个小时的人数也超过了四分之一。可见,学生每天花在网上的时间相当多,这势必会减少学生户外活动的时间

2.上网活动内容。经过走访学生,我们发现,较多的学生把聊天和音乐、小说、电影等具有娱乐性质的选项,列为其网络活动的主要内容,学习所占份额较低。

3.每月上网花费。调查数据显示,平均每月网络消费在50元以下的男生占40%,女生占42%;50100元的男生占25%,女生为45%;超过100元的男生为29%,女生为13%。总体而言,在消费上,大部分学生比较节制,这是因为学生身份决定了其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

4.网络关注热点。调查显示,不论男生还是女生,其上网所关注的信息中,娱乐新闻排在第一位,男生其次关注的是体育,而女生则选择其他,再次则都是网络热点事件。这显示出,当今学生关注的信息仍以娱乐为主,作为以学习为本的学生却忽视了网络的学习功能。

5.信息获取和途径。调查显示,学生为获取信息所访问的网站首先集中在新浪、网易等几大门户网站,其次是腾讯QQ弹窗和微信公众号,消息的主要途径依次集中在微信朋友圈、QQ、微博和论坛。这表明,学生接受信息的站点相对单一,也可以看出校园网的地位非常低。

6.QQ和微信好友组成。调查显示,在QQ和微信这两大通讯工具上,73%的男生和85%的女生表示其中的好友大多为现实中的朋友。同时,也有44%的男生和42%的女生表示,有过网络交友的经历。这说明,当今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倾诉需求。

7.网络诈骗和侵害。调查显示,虽然受到网络诈骗和侵害的比例较低,不足3%,但有超过半数的受访学生表示收到过诈骗信息,甚至少数学生参与过校园贷或网络赌博等行为。这是学校一定要防微杜渐的。

8.互联网创业和微商。调查显示,使用互联网创业的学生数量较少,不到3%,但11%的学生表示希望尝试微商和创建网店。如何在鼓励正确使用互联网就业、创业和维持正常学习状态之间保持平衡,这是学校要进行思考和有所行为的地方。

三、学校对策与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当前高职学生对网络缺乏足够、全面的认识,对于网络的使用,主要以娱乐为主,没有充分地认识和利用网络来学习。然而,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处在一个波动和成长的过程中,只有学校和教师的正面教育和指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养成。因此,学校可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来提高学生的网络生活质量。

1.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对学生的言行具有非常直接的示范作用,因此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开展集中学习,端正教师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言行,常抓不懈,保证教师队伍自身的正能量形象,这样才能在日常的教学和班会等活动中,帮助和指导学生培养甄别、接受和处理各种网络信息的能力。[2]

2.打造特色活动,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引领学生生活。学校应广泛開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活动,打造一系列有特点的活动,如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三下乡、技能竞赛等,力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再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放下游戏,更多地参与户外实践活动,与人交流,融入社会生活。

3.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热点事件。学校开展每周一讲的人文大讲堂、名师讲座等系列讲座,邀请专家教授针对当前形势与政策及热点网络事件进行解读,拓展学生知识面,拓深学生认识眼界,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正面引导,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4.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成长。学校针对102个学生社团,由学生工作处严格审核和选配社团指导教师,一方面给予积极政策和资金支持开展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学生社团,参加集体活动,另一方面严格把控社团活动主旨,在人文南职、创意南职、科技南职的校园文化引领下,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管理和指引。

5.着力建设校级网络平台。学校及各二级学院着力建设和维护院校网站,重点是更新和丰富网站内容。学校教务处重点建设了校内课程的在线课程资源平台,支持教师进行慕课、微课开发,而且部分课程实行网络教学,以培养学生在线学习的习惯。

6.防騙宣传常抓不懈。学工处的每个学期都会将近期网络诈骗侵害手法和案例进行总结,制作成小册子印发给每个学生,特别是校内学生身边的网络交友、购物诈骗、网络传销等真实案例,可通过专门的班会向每位学生进行宣传。

7.支持互联网创业。互联网创业是高职学生因地制宜实践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针的方式,对学生的就业渠道也是一个有益的拓展。为此,学校专门在校内创业园基地成立专门的互联网创业支持机构,制定相应的政策,对有意愿进行互联网创业的学生进行帮扶,在不偏弃学业的同时,指导学生成立团队,通过网络开展创业活动。

网络与生活范文5

怎样才能突破这个障碍?分析网民的上网行为,其起点只有两个:一是通过搜索引擎查询,随后进行浏览;二是直接输入网址访问相关主题、行业的网站。所以,企业只要掌握住这两条上网通道,就能在网络营销推广上实现“通吃”,全面进入消费者的网络生活圈。

占有第一条通道,我们已经知道借助搜索引擎推广来实现,那么如何占有第二条通道?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网站,企业怎么能够实现并且有效地管理在其上的投放呢?

这个问题,现在对蓝谷智能厨房来说已经不再是障碍。这家进入中国市场不久的公司依靠每天几百元的投入,在众多网站上获得了日均百万次的展示,不仅可以定向投放,还可以指定具体的网站,“想往哪儿投,就往哪儿投”,每天的电话咨询量保持在四五十个,订单量也显著提升。而取得这种推广成果的原因,在于蓝谷使用了一种新的网络推广平台――网盟推广。同样获益于这一平台,上海朗阁培训中心这样描述自己的体验:“不用再去单独和成百上千家网站谈合作投放协议,但效果却是一样的,我们的图片推广挂到了很多网站的首页。”

网尽天下

2009年10月,百度正式了全新的“网盟推广”营销服务。这个平台依托于百度联盟网站为投放资源,目前已经网罗了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优酷、中关村在线等众多知名网站在内的30多万家网站,覆盖3亿多中国网民,日均访问量达到数十亿次,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最具规模和最具商业价值的媒体联盟。网盟推广系统对联盟网站进行了24个大行业、100多个小行业的精细划分,基于百度领先的搜索算法和定向匹配技术,能够将企业的推广信息进行精准匹配以及定向投放。利用网盟推广平台,企业可以根据推广需要,通过网站定向、主题词定向、地域定向等多种定向方式精确锁定目标人群,在目标人群浏览网页时将他们引导到企业网站,转化成品牌认知和产品购买。

除了覆盖面广,网盟推广的优势还在于形式多样、可控性强。网盟推广的信息展示形式支持文字、图片以及Flas,这无疑有利于推广位的眼球效应,视觉冲击、互动性和品牌形象感更强。同时企业的推广投放可以按需定制,灵活地根据行业、地域、时间、网站评级等条件选择投放目标,预算和出价也高度自主,可以随时进行调整,而且投放效果的反馈统计透明、完善,有效地保障投入产出比。

全城营销

随着网盟推广的,一个互联网世界的营销新准则“全域营销”浮出水面。所谓全域营销,一方面是指企业的推广行为可以借助网盟推广覆盖几乎所有的中国网民,全面渗透消费者的网上生活圈,另一方面,搜索推广与网盟推广两大系统相结合,企业推广行为可以完整覆盖消费者网上生活的“人口”和“终端”,打通互联网营销的整个链条,实现对消费者上网全过程的持续影响,实现对消费者的聚合和收网作用,从而形成一个以全覆盖、精准、可控、可量化和高性价比为特点的全域营销体系。

网络与生活范文6

关键词:网络 影响 生活 思维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5-181-02

计算机网络改变了并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它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活及思维带来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1. 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网络的兴起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具体表现在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信息获取方式、休闲娱乐方式及情感交流方式。

1.1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

传统意义上的工作意味着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到特定的地点从事特定的事务。网络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从事各种基于因特网的工作,网络成为人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平台。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拓展了人们工作的时间、空间距离,扩大了人们的工作范围、工作对象。电子邮件(Email)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信函往来,大大节省了时间,缩短了距离;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授课由教室延伸到网络,由在校生延伸到所有想接受教育的人,扩大了工作范围及对象。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做SOHO一族。SOHO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单独办公、家庭办公)的首字母缩写。这是基于国际互联网上的、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工作的、不受时间和地点制约的、不受发展空间限制的白领一族。SOHO族从事的工作多是可以在家中独立完成或能在网上与他人协同来完成的。淘宝网上的众多卖家有一部分便是此类人群。

1.2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

网络兴起前,人们主要通过大众传媒、各种组织机构获取信息。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各个领域、形式多样的数字化媒体信息,人们通过搜索引擎技术,筛选网络上的文字、声音、图像:通过超文本、超链接技术,对信息进行有效获取和使用。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就网民上网目的来看,获取信息是第一位的。53.1%的人将获取信息做为上网的最主要目的。网络时代人们以自身为中心的信息获取更准确、更及时,这大大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

1.3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

天津市社科院有关专家对天津市近10家外企中的1000余名青年白领进行了关于“日常休闲方式”的调查。调查显示,有近八成被调查者将网络休闲娱乐作为首选。根据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24.6%的人将休闲娱乐做为上网的第二目的(第一母的是获取信息)。“2008上海国际数字媒体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于2008年14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副主任陈勇在论坛上表示:我国半数以上的网民玩过网络游戏,达到1亿多人。各种类型的网络游戏已经成为网民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人们将网络作为主要休闲娱乐方式的原因很多:首先,网络提供了多种休闲娱乐方式,人们可以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写博客,聊天交友,无需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其次,人们通过网络游戏等休闲方式,可以缓解工作压力。此外,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善交际的人更喜欢在虚拟的网络中结交朋友。

1.4 网络改变人们的情感交流方式

传统的结交朋友的方式是经由双方都熟悉的人穿针引线,或由同学、同事关系发展而来,交友的数量、地域范围相对有限。进入网络时代,人们通过网络结交朋友的数量巨大、地域广泛。众多交友网站的兴起,QQ、MSN等即时交友聊天工具的使用,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交友需求,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人们的网络交友需求之大。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7%的人上网以交友为目的。现实生活中与朋友不能当面自由讨论的问题可以和“网友”毫无顾忌的轻松的交流。异性之间的“网络友情”甚至能升华为“网络爱情”,谱写出浪漫的“网恋”之曲。

网络,给人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空间、交往空间,改变了过去那种社会交往与控制的模式,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与隐蔽性,人们的网络情感交流方式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性。“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是网络上曾经非常著名的一句话,虽有几分夸张,网络的虚拟性与隐蔽性却由此可见一斑。我们不能无视网络虚拟性及隐蔽性所带来的网络情感交流的风险性。

2. 网络对人们思维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构成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态,它对人类最深刻、最内在的影响恐怕在于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这种影响是基于网络的,现代信息技术是网络文化对人们思维产生影响的物质基础。

2.1 思维超文本化

因特网是由众多的节点相互连接起来而形成的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拓扑结构。网络资源以超文本的方式链接起来,人们随意点击链接便可打开与其相关或者毫不相关的信息,获取各种资源。超文本的资源链接方式使得人们形成“超文本化”的思维方式。

超文本化的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的“非线性”。传统的思维方式一般是线性的,即直线的、单向的、缺乏变化的,它遵循时空顺序,沿着一定的逻辑方向发展,极少有随意性和跳跃性。而超文本化的思维方式如同因特网的拓扑结构一样,呈现出非平面的、立体的、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非线性”是超文本化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随时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同时阅读、写作、收看视频、聊天交友:人们能够借助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从而可以多角度审视同一问题;人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出者、传播者,从而使得人本身成为信息的媒介,人处于没有中心、没有边缘的信息之网中。网络时代,人的思维方式也必然具有了超文本化的“非线性”特征。

2.2 思维开放化、多样化、发散化

基于“非线性”,超文本化的思维方式衍生出“开放性”、“多样性”、“创造性”及“发散性”等特征。20世纪30年代以来,蓬勃兴起的现代科技革命引发了人类思维的巨大变革,创造出一系列新的科学思维方法。随着系统科学不断发展,思维实现了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的转变:从封闭性转向开放性、从单一性转向多样性、从保守性转向创造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使人类思维方式再次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纷纷提出“网络思维”的概念。作为现代思维方式的最新形式,网络思维方式具备上述的“开放性”、“多样性”、“创造性”同时,在横向、纵向、空间结构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发散性”。

2.3 “交互意识”增强

网络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它的交互性。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与传播者或者受众与受众之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直接双向交流,这种特性叫做网络交互性。网络文化与其它文化形式相比,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在交互的网络文化中,人们的表达意识、参与意识、交流意识比在传统文化氛围下更强烈,更容易得到发展。“交互意识”的增强是由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决定的。

网络对人们思维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学者纷纷提出“网络思维”的概念。这是人们受网络影响而形成的现代思维的最新方式。有人认为“网络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网络,是网络化了的思维,是类似于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的一种思维结构。它的网络状结构使它不同于以往的思维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网络思维产生于人们的现代网络生活,同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它并不是超越以往一切思维的全新的形式,而是综合了人类原有思维形式的最新发展。正如黑格尔所提出的“圆圈”的比喻,即“每一种思想=整个人类思想发展的大圆圈(螺旋)上的一个圆圈”。网络思维这个“圆圈”如同任何思维方式一样,既有作为新生事物的“发展、上升”的一面,也有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

3.省略w.省略/research/qiye/htm2008/20080728-473235.shtml(2009-8-7).

[2]网络游戏成为我国网民主要休闲娱乐方式[DB/OL],http://省略/f/server/085/20/596579.htm(2009-8-7).

上一篇建筑基础

下一篇劳动部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