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苗英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禾苗英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禾苗英语

禾苗英语范文1

【关键词】 英语写作 口头表达 活用词组

我国初中英语教学重“听、说、读”,而轻写作,导致目前写作成为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汉语影响、生词造句、词汇贫乏、句型误用、语法不通等等缠绕着学生的难题,无时不再吞噬着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使学生对写作充满恐惧感。那么课堂上究竟该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呢?

1. 通过口头表达训练写作要素

1.1 活用词句

当学生积累了足够的词汇量,教师应遵循先易后难原则进行教学。先让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以及短语结构,用单词造短语,再用短语结构大量造句,大量地进行口头练习,同时要注意句式变换。

1.2 说的练习

英国有位叫布里顿的学者经过长期研究指出:“学生写作基础往往是建立在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上”。课堂前几分钟可以要求值日生根据当天所学内容自由写作,或者让学生以当天的天气以及生活中的趣事为题,讲述一下周围身边的事。通过这样简短的口头练习,可以锻炼他们口头即兴组织和语言活用的能力。

2. 明确书写的规范性

可在写作中给予以下写法指导:1)告诉他们细节问题需注意,比如大小写,换行,标点符号等。2)把学生常犯的书写错误进行展示。3)表扬一些能把刚学的词汇和短语用到恰到好处的学生。4)把作文工整,笔迹优美,主题明确的作文进行展示。

3. 注重课堂教学中写作技巧的传授

3.1 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要仔细精确地审题,明白所写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时态以及体裁和格式。

3.2 找出线索,拓展思维

要在明确作文的主旨内容和思想大概的前提下,构成写作提纲和内容要领,找出写作线索,打开思想洪流。

3.3 规范文体,表达到位

要求学生尽量采用简单句,避免使用过于复杂和深奥的句型,能够通顺,正确地表达作文主要内容。

3.4 活用词组,善用句型

在书本上学习的大量的词组及固定搭配要现学活用。在写作时如果想让文章更加地道和有结构可以穿插平时学习的词组和句型。但要注意固定搭配不可随意改写。比如,词组“吃药”是take medicine而不是drink medicine或“eat medicine。还有一些约定俗称的搭配,比如have a good time,掌握了它们的意义及用法,对学生写作大有裨益。

3.5 训练学生对五种简单句的句型结构的掌握

即以下这五种简单句型:SV、SVP、SVO、SVOC、SVOO。学生掌握这五种句型以足够满足他们写作的需要了,因为英语作文语句大部分是由这五个句型组合而成的。因此对这五个基本句型的训练就尤为重要。范文如下:

My holiday

Dear Jim

Thanks for your e-mail .(thanks for sth 的运用) I am glad you are enjoying your holiday.(be glad that+从句)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myself.(tell sb. about sth短语运用)Now I’m busy with my lessons.(结构be busy with....)Every day I have to do lots of homework.(have to do短语的运用)I seldom have time to do sports. But at weekends, I can play volleyball with my friends and sometimes I go on picnics with my parents.(简单句型SVO的多次运用)

I am happy that the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be+形容词+从句)I will have enough time to do what I like. I will do my homework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I will do some sports with my friends or watch TV at homework. I will also go to visit Beijing with my parents.(将来时态的运用)I think I will have lots of fun this summer holiday.

Best wishes,(文信的体裁格式)

LiHua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寄希望于奇迹,要厚积薄发,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看到效果。教师要在教与学两个方面不断摸索、研究,不断激励学生,鼓励他们多思考,多观察,多练习,不气馁,勇于探究。使学生乐写,善写,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禾苗英语范文2

【关键词】提高;营林技术;苗木;成活率

1 造林的前期基础工作

1.1 在造林苗木上下功夫,为提高造林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1.1.1 抓好苗木生产,规范造林用苗。下决心搞好苗木生产,重点是要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选育苗木品种,在育苗过程中要在苗木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方面下功夫,培育大苗、壮苗。要大力推广容器育苗,实施多季造林。容器苗木不仅能满足多季造林,更重要的是容器育苗可以保证苗木根系完整,对抗旱保活非常有利,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1.1.2 减少苗木在造林过程中失水措施。在造林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起苗到栽植过程中的时间,同时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

1)做到苗木保鲜造林。起苗过程中,要确保根系的完整,要有足够的须根。

包装:为了确保苗木不失水份太多,凡是运造林地的苗木,出窖时必须打泥浆,装放塑料袋内或用麻袋草包进行大包装,装车运输前必须用水浇至草包或麻袋上,起到降温和防止水份蒸发,最后将帐篷盖住苗木,防止风吹,太阳辐射。要做到即起即运,当天起苗要当天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车速要慢,以防土球破碎和苗木的损伤;在装苗时,为防止苗木相互挤压,尤其是容器苗,必须装箱。运到栽植地,能当天栽植的,应即时栽植;不能栽植的,运到造林地后将苗木马上取出假植。

栽植时处理:栽植时要有苗木筒,将苗木放入筒内,筒内要有泥浆,使根总处于湿润状态,栽一株,拿一株。杜绝大把拿苗。每人一筒一镐,做到苗不离筒,筒不离浆。

2)使用保水剂提高造林成活率。我区春季干旱情况逐年加重,气候异常现象日趋频繁,这给我们的造林育林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人们开始求助于先进的科技手段,保水剂的神奇功能给人们带来了福音,越来越受到广大科技人员和林业生产者的欢迎。这种物质在造林生产中的的推广使用,为苗木成活提供有力保障。

1.2 做好造林整地清理工作,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保证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造林场地环境条件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使其对造林成活率的提高有所帮助。

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方法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我区多为山地应用的穴状整地方法。

2 科学植苗造林,提高造林质量

2.1 选苗原则

2.1.1 植苗造林要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并结合市场需求,遵循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上选苗造林。

2.1.2 坚持用大苗、壮苗,苗龄为二年生或三年生换床苗

在上条基础上坚持用大苗、壮苗,苗龄为二年生或三年生换床苗。采用大苗栽植,一方面能提高造林质量,另一方面能提高造林成活率。

2.2 时间选择

我们这里主要是春季造林,春季要适时早栽,在这个时期栽植树木,地上部分没有萌动,消耗水分较少,地下水分容易通过返浆使土壤具有较好的墒情。同时局部地温容易回升,利于苗木生根。根据树种不同先落叶树,然后樟子松、云杉、杨树,此外由于立地条件的不同,春季解冻的时间也有早晚,做到先阳坡,后阴坡,先荒山荒地,后迹地,先平地后坡地,先沟口后沟里的原则。

2.3 植苗造林具体做法

2.3.1 明穴栽植:栽苗时挖穴的大小应根据苗木根系的大小和立地条件而定,栽时先把苗木放入穴的中心,扶正,使苗根舒展,防止窝根,填土时先用湿润的表土埋苗根,当填到三分之二时,把苗向上略提,以使苗根舒展,踏时,再填土到穴满,再踩实,最后在穴面反扣草皮,这起到蓄水保墒和防止冻拔害。老百姓总结一句话:三埋两踩一提苗,反扣草皮要记牢。

2.3.2 窄缝栽植:用植树镐在植苗点上开缝栽植苗木的方法,具体操作技术是先把镐刨进土壤中,达到深度后,先向前推,再往后拉,即开出缝在未提出镐前,将苗木放入缝中,随后提出刨镐,土壤自然塌陷,将苗木大部分埋入缝中,填土提苗,踩实,再埋土,再踩实。

3 做好造林后续管理,巩固造林成果

3.1 抚育管理

加强幼林抚育管理,巩固工程建设成果

幼林抚育管理是指造林后到郁闭成材前的各种管理保护工作。这是有关造林成败的又一个重要环节。所谓“三分营造,七分管护”。

3.1.1 幼林抚育包括除草松土,扩大穴面,反扣草皮,割草等措施。松土深度不要过深,一般不超过5cm,由根部外逐渐加深5-10cm。除草松土时间,连续进行3-5年。普通造林抚育3年,工程造林5年。当年第一次抚育主要是培土,踏实扶正和反扣草皮;第二次到最后一次抚育是除草。

3.1.2 做好封山(地)育林,巩固造林成果:新造幼林比较矮小,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幼苗容易受牲畜践踏,实施封育,以促进幼林健康成长。

3.2 防止林木病虫鼠害的对策

防治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将生物、物理、天敌等系统链都应用到防治对策当中,使病虫鼠害达不到成灾的程度,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

一是,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二是,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三是,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4 结束语

总之,提高造林成活率是提升造林绿化标准质量的重要手段。造林成活率偏低,造林质量不高,始终是制约造林绿化事业发展的一大难点问题。它不但给国家、造林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影响了林业生态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环节很多,无论从苗木培育,栽植前苗木准备,还是苗木栽植,栽植后苗木管理等各环节上任何时候疏忽都会影响造林成活率及造林质量,因此,我们必须从“苗”做起,在适地适树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并重科学,利用好科学技术,抓好每个环节,才能做到提高造林质量。

【参考文献】

禾苗英语范文3

关键词 樱花苗一年生苗嫁接假植

一、樱花嫁接繁殖

嫁接是樱花繁殖的常用方法,以武汉东湖樱花为例,进行嫁接繁殖成活率已达90%以上。樱花嫁接繁殖的方法很多,我们最常用的方法为室内切接法。室内切接法在室内进行嫁接操作,不受天气的影响,嫁接效率高。

1、砧木的选用:我们选择砧木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①选择抗根癌病、根腐病等抗病性强;

②选择嫁接亲和性强且嫁接后与接穗亲和好;

③选择根系分布层较深、根系发达;

④选择抗逆性强(如抗旱、耐涝)。

青茎樱、草樱、山樱等均科用播种或扦插繁殖,它们都可以作为砧木嫁接繁殖,各有优缺点,应合理加以利用。例如,草樱的优点是包根发达,适应性强,与多数樱花品种嫁接亲和力强,嫁接苗长势健旺,对根癌病有一定的抗性。其缺点是根系分布较浅,遇强风易倒伏。

2、接穗的作用

樱花的品种十分丰富,如“飞寒樱、关山”等都是樱花的优良品种,均可以用接穗的方法进行。

3、室内切接时间

切接时间应在樱花萌芽之前,各地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来确定。武汉一般在1月上旬~2月上旬。

4、具体操作步骤

砧木的准备:将砧木从圃地挖起,假植于室内。取根颈部1~2厘米粗的进行,过细和过粗的砧木都不易选择。切接时,将假植的砧木拔起,洗掉根部泥土,留5~8厘米进行短截。也可以使用先嫁接后短截的方法。

接穗和砧木的方法:在接穗下芽1厘米削一长斜面,长约2~3厘米,在场面的对侧削一短面,长1厘米以内,将接穗剪成带有2~4个芽、长5~6厘米的小段。将砧木的截口剪平,左手握砧木,右手于砧木木质部的边缘直切一刀,砧木切口的长、宽和接穗的长面相对应。然后将接穗长斜面向着砧木插入,并使一边的形成层对齐,将砧木切口的皮层包在接穗外面,准备绑扎。用宽1厘米左右的塑料薄膜条加以绑扎,绑扎时必须将膜条拉紧。接好后,将嫁接苗根部以上罩上白色透明小塑料罩袋,并用包装绳将口扎好,这样可其保湿保温的作用,以利成活。

樱花嫁接操作完成后就进入接后管理阶段,接后管理对于嫁接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俗话说“三分接七分管”。

二、樱花嫁接苗的接后管理

1、切接苗的假植

与露地切接法相比,室内切接法就有“切接苗假植”这道工序,而露地切接法可省去这道工序。以武汉为例,樱花室内切接时间一般在1月上旬-2月上旬,接后将嫁接苗假植于塑料大棚的沙池中,规模小的可以用花盆装沙假植。假植的目的是避开冬季低温气候,在沙池中促进嫁接苗根系生长,促进接口的早日愈合等。假植期间要经常检查,以保持湿润。由于塑料大棚内的温度高于室外,所以塑料大棚内假植的切接苗一般发芽早于露地栽植苗。在嫁接苗假植期间,应随时观察接芽萌动情况,当发现白色小塑料罩袋有碍接芽生长时,应及时将其减掉。否则,接触塑料罩的接芽叶片将会坏死。假植时有的接芽可以开花,应随时将花芽抹掉,以减少养分的损耗。

2、一年生切接苗的管理

一年生切接苗移栽工作一般在2月下旬或3月上旬(武汉)。如果遇到天气比较寒冷,此项工作可延迟到3月中旬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移植于塑料大棚中,移栽的株型距一般为25cm?0cm,移栽后浇透水一次,由于移栽时切接苗的接芽大多已萌发,所以应搭盖遮荫棚,以提高切接苗成活率。移栽后有的嫁接小苗也会开花,这时应随时抹掉花芽,等小苗成活后可除去遮荫棚。

一年生切接苗移栽后不要立即施肥,要等切接苗的根系恢复生长后再进行,一般在移栽后30天左右进行,肥料以氮肥为主,肥料稀为宜。

一年生切接苗接芽长到25cm左右时应进行定干,定干选择一个粗壮的接芽予以保留,其余的芽全部抹掉。待接芽长到50cm左右高时应设立支架,使其能更好的直立生长,也可选留三个接芽,为将来培养开心形树形,选留的接芽不要短截,应任其生长。

一年生切接苗在抽芽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病虫危害,此时应及时进行防治,选用菊酯类农药。

3、二年生切接苗的管理

二年生切接苗移栽应在樱花发芽之前进行,移栽前必须先准备好苗床,其切接苗萌芽时须保留枝顶上6~8个芽,多余的芽应全部抹掉。武汉以秋季栽植为宜,秋栽可使苗木根部伤口当年愈合,并能生长出新根,有利于第二年加速生长。北方由于冬季寒冷,易行春栽,因为秋栽时如果冬天保护不当或土壤沉实不好,容易抽干影响成活,所以北方春栽应于早春土壤激动后至萌芽前进行。

三、樱花的栽后管理

樱花是强阳性树种,应选避风向阳、通风透光之处栽植。据观察,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之地栽植的樱花,由于紫外线强,盛开时色素种族,颜色更为亮丽。在大面积栽植时,注意要让每株樱花树都能接受到阳光。另外,樱花怕积水,栽植地以5%~15%的坡度为佳。栽植时,将苗木立在树穴正中间,裸根栽植时应使根系舒展,带土球栽植的应剪断草绳,填土前用添加杀菌剂的墨汁将起苗造成断根的伤口涂抹一遍,然后再根部通洒一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夜,以免根部感染病害,填土时应一边填土,一边用脚踏实或用栽打锤打实,使根与土壤密接,栽好后做一积水窝,随即浇水。水渗后在树干基部培一个小土堆,既能起到防寒、抗旱作用,还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如果栽植地积水或地下水位较高,应在穴底垫些小乱石以利排水。在土壤粘重的地方,掺入适量的腐叶土、木炭粉。移栽后,为防止苗木在浇水后土壤下沉时发生歪斜或被风吹倒,栽后可立木棍加以固定。为了使苗木免受旱害,夏季最好使用草将根盘周围的地表薄薄覆盖,以减少水分蒸发。定植后,为防止树干干燥可用稻草包裹,已到达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葛慧韶.樱花栽培繁殖技术[J].现代园艺,2013(1).

[2]魏雪辉,张婷,黎棋祥等.台湾樱花的引种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10(10).

禾苗英语范文4

关键词:樟子松 幼苗存活率 光合特性

中图分类号:Q945.11文献标识码: A

樟了松,以其抗寒、抗旱、较速生的优良特性,自人工引种用于固沙造林试验成功以来,已成为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防风固沙造林的首选树种。然而,近十几年来,最先引种的沙地樟了松人工林出现了枝叶变黄,进而全树枯死的现象.关于沙地樟了松人工林衰退机制的研究,水分胁迫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之一.已有的沙地樟了松水分生理的研究表明,樟了松是一个耐干早、耐贫瘩的强阳性树种,适于中国“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沙区人工栽培,而且生长良好;尤其是防护林体系建设适宜采用的一个理想造林树种.但是,当沙地樟了松受到水分胁迫时,生长和代谢等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尤为重要!.已有研究认为,用聚乙二醇(PEG)溶液模拟植物受干旱胁迫很方便,但用PEG作渗透调节剂模拟干旱胁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纯的PEG、含磷的P田对植物都有毒害作用,另外,PEG的副作用还表现在使植物对磷的吸收减少,培养液中含氧量降低,并且植物可能吸收了部分PEG 相反,PEG中的杂质与毒性不会影响胁迫效果,并通过随机标记的C方法确定了PEG 1 000 、4 000~20 000能模拟干旱逆境的原因是其可阻塞植物的输导组织.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PEG用于模拟土壤干旱、测定植物对水分万缺的反应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渗透调节剂.

本文对沙地樟了松苗木受到不同形式水分胁迫下光合特性反应进行研究,以期了解樟了松光合生理对土壤水分胁迫和PEG处理法对苗木进行水分胁迫的反应差别,同时,检验聚乙二醇(PEG)处理法对苗木进行水分胁迫引起樟了松光合生理的变化是否可以代表土壤水分胁迫引起樟了松光合生理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沙地樟了松人工林衰退产生的可能与水分相关机制提供方法与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选择2年生樟了松苗300株,于运至某农业大学植物园.试验设于可开放式温室中,无雨天气,温室全部开放,温室条件与外界基本一致;当有雨时,将温室可控部分放下,使被试苗木不被雨浇.将2年生樟了松苗木移栽于直径20 cm,高22 cm的塑料盆中,每盆定植2株,在自然状态下生长3个月后(苗木已恢复正常生长),将苗木转移至开放式温室,进行水分胁迫处理。

2、试验方法

1)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水分胁迫试验

选择2年生樟了松苗木,设置4个水平,每个水平重复6次(6株苗木)进行土壤含水量控制.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持水量为基准,分别设置为田间持水量的40%士2.5%,30%士2.5%,20%士2. 5%和对照(每2一3d浇1次透水).田间持水量采用环刀法于试验地取样测得为17.52%.因此,试验设定的3个土壤水分含量和1个对照分别为:6. 57%一7. 45%(7. 00%)、4. 82%一5. 69%(5. 26%)、3. 24%~3.94%(3.50%)和对照(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0%以上.

土壤含水量采用天平称重法控制,即在对苗木停止供水后的第2d起,每天16:00用管型取样器取苗木盆中的土壤,测定含水量变化情况,以确定停水后各处理达到试验设计要求的土壤含水量.取样时尽量靠近盆的中央区,每盆取样3个,测定土壤含水量并取其平均值;当土壤含水量达到设定值时,用ES1OK-1天平称量盆、苗木及土壤总重量,之后每天16: 00称重,由于苗木蒸腾、蒸发及土壤蒸发,使土壤含水量降低,因此,每天需对供试苗木盆中补充水分,补充水分量(Wtm)由式(1)确定.

如果Wtt=Wtc,则不必补水.

光合特性指标测定在控水后的7~10d开始进行,每个处理至少测量1周,每次测定取瞬问值10次以上的平均值.

2)化学处理方式产生的水分胁迫试验

选取定植3个月后2年生樟了松苗木,将苗木清洗后,在12营养液中过渡24 h后,选用PEG 6 000[聚乙二醇,HO(CHZCHZO > H,分了量为6 000](沈阳市化学试剂三厂)作为渗透剂对苗木根际进行胁迫处理.PEG浓度设4个处理:0(以蒸馏水为对照)、10%,20%, 30%(重量与体积之比),根据Michael等的经验公式计算相当于0- 0. 3一0. 9和一2. 0 MPa的水势,用露点水势仪(Wescor, Inc . , USA)进行校正,4个处理水势值由高到低分别为一0. 02一0. 20一0. 75和-1. 53 MPa;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次2株,计6株).在处理后的5 , 60 min及每隔60 min进行植株的光合特性指标测定,每次测定取瞬问值10次以上的平均值.

3)光合特性指标测定

樟了松幼苗经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一定时间后,采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USA,LI-COR)测定苗木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特性指标.测定于9月中旬一10月中旬进行.对于土壤水分胁迫的苗木,测定时间为每天10; 30-12 ; 00,试验期间相对湿度为75%-'85%,自然光照条件,温度为24 ~ 29 ℃.对于PEG胁迫的苗木,在与土壤水分胁迫近似的环境条件下自PEG处理后连续观测.

由于Li-6400P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光合特性指标需要精确的叶面积计算,因此,本文对樟了松苗木叶面积采用排水体积法测定,见式(2)

.

式中,A为叶面积(cm2), L为针叶长度(cm),n为每束针叶的根数,v为针叶体积(cm3).

具体测定:从松枝条的叶鞘基部切取针束试样,用松针将针叶束捆扎置入10 mL的量筒中(量筒内预先注入7 mL水,用移液管移出放进松针后增加的水量,使量筒中的水仍保持在7 mL,则移出的水量即为其排水体积,v精确度至0.01 mL.。

二、结果与分析

土壤水分胁迫对樟了松幼苗光合特性影响不同土壤水分胁迫处理使2年生樟了松幼苗的光合速率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与对照比,当土壤含水量为40%田间持水量时,光合速率下降19.5%;当土壤含水量为30%田间持水量时,下降30.1%;而当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时,下降幅度达75.4%(图1A.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为40%田间持水量时,干旱胁迫就已发生,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干旱胁迫逐渐加重,但由40%到30%干旱胁迫处理的降低幅度不大(为13.2%),而由30%到20%干旱胁迫处理的降低幅度较大(为64.5%);光合速率在20%干旱胁迫处理与其他儿组处理之问具有显著差异(p<0.01),但对照、40%和30%干旱胁迫处理之问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以认为,当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时,樟了松幼苗已经受到严重胁迫.

在土壤水分胁迫作用下,樟了松苗木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问CO2浓度也随之下降,表现出与光合速率相同的趋势.当土壤含水量从对照(接近饱和)降至田间持水量的40%时,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问CO2浓度的下降幅度较小,平均分别下降22.7%,19.0%和7.0%;当土壤含水量由田间持水量的40%降至30%时,平均分别下降21.5%.13. %和5.8%;但当壤含水量从田间持水量比30%降至20%时,则分别下降64.3%,62.5%和28.4%(图1B,C,D).与光合速率相似,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问CO2:浓度在20%干旱胁迫处理与其他几组处理之问具有显著差异(p<0.01,但对照、40%和30%干旱胁迫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图12年生樟子松幼苗的光合特性对上壤干旱胁迫响应

一般认为,气孔导度是表征植物叶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畅通程度,气孔导度的变化对植物体水分及CO2状况产生直接影响,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气孔导度减小,CO2进入叶片细胞内的阻力增加,同时气孔阻力的增加也减少叶片水分散失,因此,导致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的下降,最后表现为光合速率的下降.另外,水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当其供应不足时,也直接导致光合速率的降低.

水分利用效率是表征植物水分消耗与物质积累关系的综合指标,一般采用CO2交换速率与蒸腾速率之比、干物质积累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以及干物质积累量与蒸散失水量之比等.本文以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之比作为樟了松水分利用效率指标.樟了松幼苗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从对照降低到30%左右时,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几乎没有变化;当土壤的相对含水量进一步下降到20%左右时,水分利用效率有所上升(图2),这表明樟了松在较低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具有忍耐干旱胁迫的能力.

图22年生樟子松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对上壤干旱胁迫的响应

三、结论

低强度PEG胁迫(10%)下樟了松幼苗光合特征指标的变化与对照基本一致,中强度和强度胁迫处理(20%,30%)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趋势一致,并且在胁迫处理2h后,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问CO2浓度等各光合特征指标稳定于一定值.

PEG胁迫处理对胞问CO2浓度的影响与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指标有所不同,即樟了松苗木在受到PEG胁迫后,由于气孔导度的下降,最初胞问CO2浓度也有所下降;当胁迫时问超过4h后,各胁迫处理胞问CO2浓度均表现上升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干旱胁迫导致光合速率下降,从而形成了细胞问CO2的积累;或是由于环境CO2浓度升高所致.

参考文献:

禾苗英语范文5

摘要: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工作。作为一名中学英语老师,我们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做到“为人师表”的同时,还要积极组织课堂,采用灵活巧妙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这样的英语课堂才是新课改下比较成功的课堂,这样的英语教师才能担当起时代的责任,引导学生真正实现新课改的精神。

关键词:巧妙 组织 中学 英语 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从学校英语活动总量统计上来看,课堂教学所占的时间最多,涉及的知识面最广,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最大。因为课堂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所以,能否抓好课堂组织教学,是我们每一个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抓好课堂组织教学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英语教师的自身形象、语言和情感体现是前提条件

1 英语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营造良好气氛

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有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大注重自己的形象,上课时随便穿身衣服,有的甚至衣衫不整:有的满脸通红,醉眼朦胧……面对这样的老师,学生会怎样想呢?他们会有心思听课吗?所以,我们老师在走进课堂之前要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学生见了自然精神为之一振,这样,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为这堂课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2 高度的语言艺术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师生之间的感情的交流,对学生个性的熏陶,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主要是指一种专业的口头语言。这要求教师在运用语言的时候首先必须做到准确、清晰,如果语言不准确,会使学生茫然无解,无从回答。

3 情感是构成教学语言的内在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教材深刻理解以后,感情发生共鸣,不可抑止地会形诸于外:一是对学生的热爱、关注之心,自然地溢于言表。教师感情充沛的语言会感染学生,使之心情振奋,精神焕发。

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有经验的老师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快磁铁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所采取的导语设计也不同,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为一堂课开一个好头。

三、巧妙组织英语课堂,采用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情绪

我们英语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老师讲得东南西北,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学生要么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实则“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精神不振,恹恹欲睡……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采取的方式各种各样,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反而让师生之间产生情绪上的对立。其实仔细想想,学生上课不听课,跟老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我们的课堂不精彩,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不感兴趣。所以作为英语课堂“组织者”的我们必须巧妙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才能改变这种不同现象。那么,如何巧妙组织呢?除了上面所具备的之外,笔者认为还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 应用激励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的教学,很大程度上仍没有跳出“应试”范围,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满堂灌。而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老师的满堂灌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理念。

2 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英语课堂特别明显,教师往往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过程的流畅,而忽略鼓励学生质疑,总是按部就班、机械、生硬地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创造性也是很强的,只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这种潜能与创造力被埋没,甚至被压制。虽然“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角色定位早已提出,但在“接受性学习”模式一统天下的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未能得到体现。这正是我们传统教育体制的最大弊端。

禾苗英语范文6

【关键词】CT增强扫描;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

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中使用造影剂增强扫描,能使病变组织与邻近组织间的密度增加,以利于发现病灶,更清晰的显示病变的范围及性质,观察病变的血供情况,对病变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在增强过程中,往往因为准备的不充分,或选用剂量过大推注速度过快而致不良反应时有发生。预防和护理CT增强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是目前增强扫描护理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CT室护士除要有熟练的血管穿刺技术外,还要有发现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先兆和急救知识的能力,及时处理。笔者将相关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1-2012年在我院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900例,年龄6岁-90岁。少数病人使用造影剂后出现恶心、呕吐、荨麻疹等不良反应。

1.2应用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排Light.Speedv CT扫描;美国Medrad双筒高压注射器,采用18-20g密闭式留置针行穿刺。用药为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300mg或370mg,根据检查者体重确定造影剂剂量(一般1.5-2.0ml/kg),选择所需的注射流速及注射量(注射速度为3.5-4.0 ml/秒,注射量为60-100 ml/次)。

2护理

2.1宣教;精神因素是发生特异性反应的重要原因,患者情绪的紧张和焦虑可诱发和加重造影剂不良反应。因此掌握患者心理动态,做好宣教及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护士在检查前应耐心向患者介绍增强扫描的目的,过程,意义及可能出现的情况,消除患者紧张疑虑的情绪。给患者以安全感,营造温馨、愉快的检查气氛,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肝肾功病史等,严格掌握禁忌证及药物使用范围。

2.2检查中的配合;由于对比剂具有浓度高,渗透性强等特点,注射时压力高,速度快,因此,选择静脉穿刺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静脉注射前应告知患者推注造影剂后会出现的感觉,如发热、恶心,皮肤发痒等感觉。为防止变态反应可将对比剂加温至37℃,以提高患者对对比剂的耐受性。

2.3不良反应类型预防和护理

2.3.1不良反应的类型:与其他用于体内的药物相似,碘对比剂进入体内的不良反应可分为两类: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其机制为在优维显变态作用下,使处于致敏状态机体的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组织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引起微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胺还可使一些器官的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从而使微循环淤血,血管容量增加,晚期可出现DIC严重的酸中毒和缺氧,后果极为严重。因此预防CT增强扫描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是CT室护理工作的重点。过敏反应分级标准为:(1)轻度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注射部位开始至会一过性热感等。(2)中度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呕吐、荨麻疹、流泪、喷嚏等。(3)重度反应: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血压下降、喉头水肿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2.3.2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造影剂不良反应多发生于注药后10 min内,以发热、恶心、呕吐和皮疹为先兆症状。仅表现周身发热、喉头发热患者属生理性反应,嘱患者不要紧张,深呼吸,不必做任何药物处理,休息片刻症状会自行缓解。对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根据反应的轻重不同给予相应处理。由于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尚无理想预防方法,下面一些措施可以减少、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发展:(1)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有无禁忌证和高危因素,以便选择造影剂及预防用药。高危人群包括:肾功能不良;糖尿病;心脏病;其他过敏性疾病;碘过敏史及其他药物过敏史;1岁以下小儿和60岁以上老人;多发性骨髓瘤和失水状态。(2)用药前向患者及家嘱交代清楚,获得同意,并在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进行增强检查,以取得配合和免去不必要的麻烦。CT室应备有急救药物和器械。包括急救物品、急救药品等。(3)对患者做好耐心地解释工作,以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4)检查当日不禁水,检查前鼓励病人多饮水可对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5)尽量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6)增强扫描前将造影剂加热至体温,可增加其耐受性。(7)严格遵医嘱控制造影剂用量,根据患者的体重按每千克体重给药1~2 ml计算。掌握合适的注射速度,以达到强化水平。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及主诉,发现异常及时做对症处理。(8)保持静脉通路,注射完毕后,应将静脉针保留20~30 min,无不良反应后方可拔出。(9)注意观察和预防造影剂的迟发反应。护理人员要熟记急诊室电话,一旦发生意外,必须争分夺秒,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总之,造影剂过敏反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积极地观察和预防是减轻和减少碘过敏反应的有效措施。及时、正确的抢救措施是治疗碘过敏反应的必要手段,是保证CT增强扫描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近两年来,通过对CT增强扫描中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观察和护理,使增强注射患者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减少。虽然这样,在护理工作中还是要提高警惕,保持眼亮、耳聪、脑子清醒,严格执行护理治疗工作中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剂量,严密观察、记录,不断学习了解护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动向。使患者顺利进行CT增强扫描,提高诊断准确度。对个别有轻度反应的患者要加强观察,对症处理,可留室观察15~20min再离开,确保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兆祥.非离子型对比剂不良反应的表现.发生机理及预防处理.中国实用医药,2007,27(9):105~107

[2]刘玉清.非离子型和离子型造影剂的合理应用问题[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0,24:126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