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出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生活出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生活出行

低碳生活出行范文1

关键词:低碳经济;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思考;研究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的使用数量逐渐增加。私家车数量的增加不仅会造成城市交通环境的拥堵,汽车尾气的排放还会给空气带来严重的污染。低碳经济是现阶段我国针对环境治理所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我国各个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对我国环保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时,首先要提高对公共交通的大力使用,公共交通的使用不仅能够减缓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还能够解决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所造成的污染。公共交通的使用对于环境治理和减轻环境污染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低碳经济下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和分析。

一、低碳经济理念的概述

我国人口超过 17 亿,是世界上人口大国。城市中的人口也相对较多,所以也是能源消耗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大多数都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在这样粗放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的经济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代价。在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粗放的经济发展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思想素质,所以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低碳经济发展理念适合现在环境发展的需要,通过国家制度和政府提出的政策措施来对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完善和改变,以减少环境污染为条件的低消耗、高效能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现阶段各个国家已经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开始从各个方面着手处理环境污染,我们国家也已经逐渐认识到了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面对交通运输方面,应该努力开展公共交通运输,减少私家车对道路和环境的影响。

二、我国现阶段公共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

公共交通运输是我国的基础交通,但是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购买力的增加,大多数家庭都有了自己的私家车,公共交通运输业呈现衰退的迹象。私家车的大量使用给人们带来的问题不仅是交通上的拥堵,还有环境的污染等。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能够缓解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问题,但是公共交通在发展的时候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

1. 交通管理和城市规划不符

公共交通是城市大部分人的出行工具,能够方便人们的出行,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国家对公共交通运输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以保证公共交通能够给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便利。但是有的交通管理不恰当、交通的管理和城市的规划不适应等问题都会影响公共交通的发展。城市环境中人口的分布影响了城市的规划。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能够提供大量的交通工具,在城市人口稀少的地方投入少量的交通工具,这样公共交通工具就起到了服务群众、方便市民的作用。只有保证城市公共交通的使用和城市规划发展相适应,才能够使市民出行方便,保证低碳经济的发展。

2. 公共交通工具延时

到达公共交通工具设施的迟到现象在城市公共汽车上比较常见,主要原因有道路拥堵、公共汽车出现突发问题以及公共交通车数量不够。以上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公交车晚点。私家车数量的增长对于交通路况有严重的影响,导致公交车出现拥堵现象。公共交通资金不足,导致老旧公交车不能正常在路上行驶,在路上容易出现突况。资金的不足也体现在了公交车数量少的问题上。

3. 公共交通信息系统缺乏

由于私家车的迅速增加,很多城市开始忽略了公共交通信息网的设置,导致公共交通管理制度的缺失,以至于最后公共交通运输中出现了很多严重的问题。在公共交通运输中,信息系统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榜示公交车的顺利进行。公交行业如能掌握最新的信息系统,就能很好的管理公交系统。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最终导致公共交通管理失败。

三、低碳经济下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措施

1. 政府加强调控

政府在对公共交通运输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尽量做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规划,保证市民能够在良好的公共交通下顺利出行。第一,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对道路和私家车进行限路限号的规定,以减缓道路拥堵的情况。第二,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和供电部门之间的关系,减少能源浪费。第三,政府要在拥堵的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路,给公交提供便利。

2. 加强建设公共交通

公交车和轻轨地铁等公共交通的使用,相比于私家车能够大大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和使用。所以,城市应该大力增加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可以适当对公共交通的使用提出一些优惠措施,保证市民愿意对公共交通的使用。

3.加大资金的投入

我国公共交通运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了很大的资金问题。加大公共交通运输的资金投入,不仅能够保证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提升,还能够增加人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意愿,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交通情况。

4. 完善公共交通信息系统的管理

完备的公共交通信息系统是公共交通运输成功的关键,公共交通系统的使用不经能够保证公交车的正常运行,还能够减少公交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交通隐患。所以,政府在公共交通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信息管理系统的设置和使用,以提高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公共交通行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给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减缓了城市环境的污染。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输管理对于实现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信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能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出行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卢微 . 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14:280.

[2] 陈骁暄 . 关于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研究 [J]. 城市建筑 ,1-2.

低碳生活出行范文2

他第一眼看到的东西,他就成了它,

那东西在后来的某一天、某几年或岁月流转中,

又成了他的一部分。

早先见到的丁香花成了这孩子的一部分,

还有羊、红红白白的牵牛花,红红白白的三叶草,

还有那l鸟的歌声,

还有那三月的羔羊、粉红的猪仔、驴崽和牛犊

都变成了他……

――沃尔特・惠特曼

惠特曼的诗鼓励孩子们去接近自然、亲近自然,我们却不无悲哀地发现:因为人类的活动,自然已经伤痕累累!

雾霾裹挟着PM2.5,把世界变成了混沌一片,竟然令呼吸成为了话题和问题;

沙尘暴劫持着狂风,吞并了绿洲,水源被污染,农田被废弃,人们被迫流离失所;

酸雨侵袭,土壤结构被破坏,建筑被侵蚀,植物生态和人类健康都变得不堪一击;

全球变暖,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随之而来,如果日益严重,我们的世界有可能再一次陷入“冰河世纪”……

当自然不再是曾经青山绿水的自然时,我们与自然的隔阂也越来越严重,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终有一天,将不再有红红白白的牵牛花、红红白白的三叶草!

为了自然,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孩子,从现在开始,了解我们的日常行为有可能对自然造成什么伤害,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自我约束,践行低碳环保行为,以微薄之力做自然的守护者,也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未来的自然守护者!

下面,就让我们逐一了解因为我们的行为对自然造成的各种伤害,也让我们逐一明确为了弥补、为了我们所有人的未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灰霾

2013年的时候,好像是一夜之间,“雾霾”(我们习惯性说“雾霾”,其实更确切地应该说是“灰霾”,“雾”是无辜的)一词横空出世,因为与每个人的呼吸环境休戚相关,占据了人们所有的关注点。

17个省、6亿多人口遭受了灰霾天气的侵袭,首都北京的PM2.5浓度更一度逼近了令人恐怖的1000!

灰霾严重的城市,大家被迫减少出门,出门之前要了解一下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几层口罩戴着,还恨不得戴上防护面罩。人们用五花八门的防霾招式尽心竭力地想维护呼吸的环境,但防的同时,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应该关注灰霾产生的原因和我们能为改善灰霾环境做些什么!

历史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到9日,英国伦敦正值冬季,是燃煤的高峰期,而且一连几天一点风都没有,大量烟煤粉尘积聚在空中无法散去,短短5天,这可怕的烟霾就夺去了4000多人的生命,2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因为烟霾的后遗症陆续丧生。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1943年7月26日,清晨,当美国洛杉矶的居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以为受到了日本人化学武器的攻击:空气中弥漫着浅蓝色的浓雾,还有刺鼻的气味!人们不断流泪,无法呼吸。学校停课,工厂停工,人们涌向医院接受治疗。政府很快出来辟谣,这不是日本人的毒气,而是大气中生成了某种不明的有毒物质。这是洛杉矶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受到雾霾的攻击。

1955年9月,洛杉矶再度发生了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2天内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多达400多人。自此,美国人开始了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雾霾战争。

灰霾是什么?

霾,也称灰霾,是一种天气现象,指的是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颗粒物,导致空气混浊,呈现令人厌恶的黄色或橙灰色。霾之中最主要的颗粒物(PM)是PM10和 PM2.5,颗粒物是导致大气污染致死事件的主要因素,每年全球范围内因空气污染而死亡的人数,高达210万!

PM10和PM2.5

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颗粒的粗细,PM10指的是直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的粗颗粒物,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可以进入人的上呼吸系统,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相对较小。

PM2.5指的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可在空气中停留很长时间,被人吸入后,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造成不可逆伤害。目前,科学家常用PM2.5的值来表示空气污染的程度,数值越高,污染程度越严重。

灰霾是怎么产生的?

灰霾污染是天然或人为空气污染物排放、异常气象因素和地形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空气污染物排放是造成灰霾的最重要原因。

天然空气污染物指的是自然原因形成的如沙尘暴、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造成的污染,这是人力不可控的。

而人为空气污染物主要有汽车尾气的排放、煤炭燃料的燃烧、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等,这是人力可控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所在。

灰霾的危害

1. 灰霾对城市的交通、生活出行和户外工作的直接影响

灰霾天气里,能见度极低,严重的时候,机场被迫关闭,航班被迫取消,高速公路通行受阻,地面车辆刮蹭、追尾等事故频发,而必须在户外工作的人们,如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交通警察等更是直接受着健康威胁。

2. 灰霾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

灰霾中的大气污染物可以通过沉降作用以及雨水冲刷,转变为水体污染物和土壤污染物,可引起水源的直接污染,也可进入动物植物体内,随着食物链逐级转移,不断积聚、富集、传递,最终进入人体体内,危害人类健康。

3. 灰霾对人体的直接伤害

就像我们用PM2.5的数值来衡量灰霾污染的程度,灰霾对人体的直接伤害基本就是PM2.5造成的。PM2.5到底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呢?我们可以看一下下面的这张图:

作为现在以及未来的自然守护者,面对灰霾,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出行少开车或不开车,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源的排放!

・低碳绿色出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使用环保节能型能源,取代会造成严重污染的煤炭燃料!

・一旦发现工业企业有排放废气、废水的违法现象,及时举报!

・家庭以及公共场所,请禁烟!不要人为创造PM2.5污染源!

低碳生活出行范文3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问题;对策

城市道路就是一个城市的血管,它有效的运输才能保证城市交通运输的畅通无阻。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随之带来的是车辆数目的增加,从而给城市的交通运输带来了许多困扰和问题。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与实际工作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施工现场人员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协商,保证道路设计的有效性、便捷性、畅通性。城市的经济在高速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变化,落后的设计理念、设计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设计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城市交通现状以及未来城市发展趋势。在缓解城市交通运输压力基础上,还要考虑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等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并解决问题,为建设绿色环保的交通运输提供优质的保障。

1市政道路设计的现存问题

1.1路网结构与整体格局不合理。路网的结构设计以及道路整体的布局在市政道路的设计过程中是宏观把握道路设计的途径。然而一部分城市在路网设计以及整体格局设计上并不够合理,影响了道路设计的整体性。例如,市政道路的主干路线之间缺乏过渡性路网设计,导致城市车辆在早高峰与晚高峰期间多数滞留在主干路线当中,在整体道路分布上,无法实现分流,没有充分发挥部分道路的实际作用,影响城市人民的正常生活。此外,在市政道路的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人员依旧遵循传统的设计理念,设计重点多数在道路工程上面,对于交通工程设计重视度较低,导致市政道路设计不够符合城市实情,不能满足市民的便利出行。

1.2市政道路相关的附属设计的施工图不合理。市政道路的系统设置与设计涵盖里面结构的设计、路况横断面的升级、整体道路体系设计以及相关道路的附属设计。附属设计即为整体市政道路设计的配套设施例如管线工程、排水工程等。施工人员以及设计师更倾向注重道路设计的主干情况和主要部分对于一些附属设计的施工情况和施工图不够重视并且没有按实际规划加以落实,例如,坡度不达标、没有按照标准限高等问题。附属设计虽然不是主要部分,但是对于市政道路的设计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是在前期的设计考量还是在后期的施工监管,都需要加以重视,不断完善。

1.3盲道设计不合理。城市的发展不是单一的,既要有经济的进步、商业的发展、贸易的流通,更需要有人文化的发展。对于盲道的设计,是要满足盲人的日常出行,然而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上存在一下问题:首先,盲人依靠盲道与圆点提示音来判别方向,然而在市政盲道建设当中许多圆点提示音的方向不明确,对于学校、医院等标志性场所的提示也不够突出,给盲人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其次,在一些路口、居民小区等叉口比较宽,盲人在出行时因为盲道的突然中断而影响前行。部分盲道的设计并没有形成连续合理的网络布局,不够连贯畅通,也不利于盲人的出行。最后,在市政道路的盲道设计当中,缺乏人性化合理的协调和后期的实地考量,在盲道上时有出现电线杆、井盖等障碍物。对盲人的安全带来隐患。盲道设计凸显城市人文化氛围与人性化设计,城市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场所,所以在设计盲道时更要充分换位思考,让盲人感受到重视与呵护,保证道路的畅通,也推动城市文化的进步。

1.4人行道设计不够合理。人行道也是居民日常出行与生活的重要区域,人行道的设计既要考虑路面的宽度,也要考虑路面的坡度。人行道的设计更要针对其使用功能展开,结合绿化面积、基础设施、地下线路等问题,从而设计出最为合适的人行道宽度。在部分地区的城市人行道设计当中,人行道过于狭窄,且坡度与宽度并没有结合整体道路情况与城市布局进行设计,给人们便捷出行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市政道路设计的解决对策

2.1加强城市道路的排水功能。市政道路的设计当中还需考虑排水问题以及雨水对于道路的冲刷等问题的处理,雨水对路面的冲刷会对路面产生一定的破坏,雨水过多渗透到路基当中也会增大路基的承载力。所以在市政道路的设计当中要充分考虑道路的排水功能,提前预见各类因雨水、积水问题给道路带来的困扰。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每段路程的水文情况、植被情况、建筑材料,从而确保排水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特别是对于坡段路程、城市中心主干道路的排水问题更要在设计过程中加以重视和合理协调。

2.2合理设计盲道。合理化加强盲道设计,凸显北向砖的作用,协助盲人时刻把握方向位置,清晰辨别所在位置,由此来建立盲人的方向感;在重要的交叉口设置导盲路牌,设置盲文标识,帮助盲人在各大路口区分道路方向,起到指引作用;为盲人设置方位定位砖,通过徐高法、箭头指向法,提示盲人前方场所,例如,对于学校、医院、银行等公共场所,通过地砖的标识,帮助盲人分辨。

2.3建立规范化整体布局,提高快速路的的建设。城市快速路的建设是未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主要途径,快速路也是市政道路中规格与级别较高的道路,城市快速路的建设能够有效的达到缩短路程时间的目的。为此,市政道路设计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现象,就要结合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规划,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符合城市需求的快速路,即能够支持城市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建设起着多面的功能与作用。在城市的整体规范与布局当中,设计人员既要从宏观上了解地理位置、发展动态、实际需求、生态环境,也要从微观的实际操作中考虑施工技术、相关设备、人员分配、可预见的困难与问题。在不断的摸索与实地的考察当中寻求最佳的城市道路整体规划方案,从而保证车辆的高效运行、干路与分流路的合理转化,最大限度保证城市交通的畅通性。

2.4规范路边停车现象。城市车辆的增加不仅带来了车流量对市政道路的压力,城市的道路设计也面临着停车难的问题。如果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没有考虑必要的停车位,那么城市也会因为随意停车陷入道路瘫痪的僵局当中,因此设计师也要在一些路段当中设置合理的停车位,即满足人们的车辆留存也保证道路的畅通运行。城市道路作为城市运转的重要枢纽与关键部分,为城市的运输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城市道路的建设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未来规划、市民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城市道路的设计当中,设计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实际考察,制定合理的道路设计与规划方案,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打造实用性、效率性、便捷性、舒适性的市政道路。遵照以人为本、注重科学、结合实际的发展理念,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出行空间,为国家城市道路建设提供宝贵的参考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小群,宏.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探讨和分析[J].科技信息,2011(7):216.

低碳生活出行范文4

关键词:物流园区;平面交叉口规划;交通岛设计;人行横道;实例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traffic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ial park, and then combining with the existing urban highway planning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planning of the typical intersection by an example, and explores the necessary process of the two kinds of intersection planning in the transportation project planning phase. In view of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for the T-intersection traffic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shaped" crosswalk program. Compared with the commonly used "mouth-shaped" crosswalk, this intersec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nflict point distribution of traffic flow line.Key words: logistics park; intersection planning; the design of the traffic island; crosswalk; example analysis

中途分类号:U41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1 引言

在交通工程规划阶段,平面交叉口规划在城市道路工程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近期实施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为平面交叉口规划提供了直接的技术约束,同时也为规划中对规划方案的设置预留了一定的弹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以工程的区位特征为基础,并结合其他相关技术规范,对弹性参数的取值和交通组织比选方案进行综合考量后,才能制定适宜的规划方案,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施工设计提供实质性的方案指引。本文结合郑州国际物流园区的工程规划案例,探讨物流园区内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的必要过程和交通组织优化方法。

2 物流园区交通组织特征与要求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位于郑州新区西南部,规划面积约82.16平方公里。该园区是以国际物流和区域分拨为主要业务的高端物流核心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先进制造业。因此,该园区既有服务于物流和工业的机动车集散需求,又有不可忽视的生活与通勤交通需求。

2.1物流集散与生活通勤分流

按照“交通分流”思想,梳理园区内的物流集散通道和生活通勤轨迹,将园区内道路系统划分为物流集散子系统和生活通勤子系统。两个子系统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其中物流集散子系统服务于工业、仓储用地,生活通勤子系统服务于居住和配套服务用地。针对两个子系统的服务功能需求,可以对路网结构、节点交通组织和道路横断面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物流集散子系统主要由园区物流集散干道和物流次干道组成,生活通勤子系统主要由生活性干道和通勤集散路组成。在路网结构布局上,物流集散道路和通勤集散道路交替布置。在红线相对较宽的道路上布置物流集散道路,在红线相对较窄的布置为通勤集散道路。

2.2 干道过街设施间距合理

对于园区内的通勤出行和生活出行,应鼓励采用低碳的慢行交通方式。在通勤集散道路与规划区内其他干道相交时,应设置便捷的过街实施,减少绕行距离。

对于合理的干道过街设施的合理间距,现行技术规范对尚无形成统一的要求。《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交叉口处应设置人行横道,人行横道间距宜为250~300m。《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则要求,快速路和主干路上人行过街设施的间距宜为300~500米,次干路上人行过街设施的间距宜为150m~300m。《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导则》按照区域和干道等级进行分类控,参见表1。相比之下,该导则操作性和指导性更强。

然而,按照交通组织特征分类进行控制,更为符合物流园区这一特定建设环境下的需求。综合现行技术规范,建议人行过街设施的合理间距按如下控制:沿生活服务性和通勤集散道路间距宜为150米-300米,沿物流集散通道宜为300-700米。

表1上海市中心城区干道过街设施最大间距(米)

注:A类――中心区、市级副中心;B类――中心城区其他区域。

3平面交叉口规划的要求

按照现行规范,交通工程规划阶段的平面交叉口规划,必须对交叉口范围内规划道路及相交道路的进、出口道各组成部分做整体规划。其中主要内容应包括进出口道车道宽度、长度和车道功能划分、交通岛设计,非机动车与人行过街横道、过街安全岛设计,及公交停靠站等交通设施的设计等。

1)进出口道宽度、长度

交叉口道路红线应尽可能参照上位规划确定的红线控制成果。结合进口道红线展宽或压缩绿化带,增加进口道或出口道车行道宽度;按照现行规范要求,进、出口道可不设置路缘带,新建平面交叉口的出口道和进口道的单车道宽度应分别不低于3.5米和3米。

2)车道功能划分

结合交叉口区位特征和周边规划用地布局,合理布置直行和转向车道,同时应使出入道与进口道的数量能够形成较好的匹配。

3)交通导流岛右转车道

按照交叉口各流向的形式合理确定交通导流岛。其中导流岛右转机动车道加宽后宽度,应依据转弯车道的设计车速合理确定。为了尽可能减少出口道合流交织点,提高出口道交通组织通行效率,交叉口右转专用车道均按照一个车道进行设置。

4)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设置

行人过街横道、安全岛布局应依据相关技术规划进行布设,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5)公交靠站停车站设置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要求,公交停靠站设置应设置在出口道。当出口道右侧展宽增加车道时,停靠站应该在展宽段向前不少于20米处;当右侧无展宽时,停靠站在干路上距离对向进口道停车线不应小于50米,在支路上不小于30米。结合物流园区交通需求特征,宜结合出口道设置湾式公交港停靠站。其中,主干路上公交站台宜取35米或40米,次干路上宜取35米或18米。

4实例分析

限于篇幅,本文通过两个实例研究两类特定的平面交叉口。以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内的红日路与义通街交叉口作为干路与干路交叉口的实例,以红日路与规划支路交叉口作为干路与支路T形交叉口的实例。

4.1总体交通组织策略

1)区位、现状和规划情况

红日路位于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中部,无现状路,规划为城市东西向主干路,标准段道路红线50米,双向6车道,规划标准横断面为50M-3.5(人)-4.5(非)-2(绿)-12(车)-6(绿)-12(车)-2(绿)-4.5(非)-3.5(人)。义通街与红日交叉口、规划支路与红日路交叉口相距约204米。依据物流园区交通组织分析,红日路为园区内的生活性干道,义通街、规划支路为园区内通勤集散路。

2)交叉口机动车交通组织策略

红日路与义通街交口规划为拓宽渠化信控路口,红日路与规划支路交口为右进右出路口。

3)交叉口慢行交通过街组织策略

结合物流园区人行过街设施的合理间距范围,两个待研究的交叉口均应设置慢行过街横道,并设置慢行过街专用信号,同时红日路沿线交叉口信号应采用联动控制策略。结合郑州市居民的交通出行习惯,非机动车过街交通组织形式宜采用与行人相同的交通组织及布置形式。

4) “T字形”过街横道组织

干路与支路T型交叉口,通常采用右进右出组织,交通流线相对简单,为改善交通组织提供了条件。在实际应用中,T形交叉口通常采用“口字形”过街横道,本文建议采用“T字形”横道方案。与 “口字形”过街横道相比,“T字形”过街横道能显著减少交叉织点分布范围,并节约信号相位切换时的清空时间,从而减少交叉口延误,改善交叉口过街安全,提高通行效率。“T字形”过街横道的设计要点主要包括过街安全岛设计和过街横道的设计。

4.2干路与干路十字交叉口规划

以红日路与义通街交叉口为例。义通街规划为城市南北向次干路,无现状路,标准段道路红线40米,双向4车道,规划横断面为40M-5(人)-12.5(车)-5(绿)-12.5(车)-5(人)。依据上位规划,红日路和义通街进、出口道红线均进行双侧展宽,每侧各展宽3米,展宽段长100米,渐变段30米。规划示意图参见图1,设计要点如下:

1)进出口道宽度、长度:东、西进口到呈对称布置,南、北进口道对称布置。进、出口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宽度与标准段保持一致;各进口道中央绿化带均压缩3米,压缩段长度100米,渐变段30米。其中,东、西进口道机动车车道宽均为18米;南、北进口道机动车车道总宽均为15米。东西向出口道均为4个,南北向出口道均为3个。进口道单车道宽均取3米,出口道单车道宽均取3.5米。

2)车道功能划分与信控初步方案:按照交叉口区位特征,车道功能划分建议方案为:西进口―2(左)+3(直)+1(右),东进口与西进口相同。采用两相位或者四相位信号控制方案,出入道数量与进口道数量均能够形成较好的匹配。

3)交通岛设计:红日路右转车道设计车速取25km/h,按照《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规定,考虑公交车等大型车转向需求,东西进口道右转车道加宽后取5米;考虑到转向分流因素,右转非机动车道按4米计。因此,导流岛右转车道总宽度取9米。

4)慢行过街设施:结合交叉口导流岛,该交叉口规划采用“口字型”过街横道,行人和非机动车均采用二次过街形式组织,人行过街横道取5米,穿越右转转向车道处取6米。

5)公交停靠站设置:规划结合出口道展宽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公交站台长取均35米。

图1干路与干路十字交叉口规划示意图

4.4 干路与支路T型交叉口规划

以红日路与规划支路交叉口为例,简要介绍“T字形”过街横道设计。规划支路为城市南北向支路,无现状路,规划道路红线20米,双向2车道,规划横断面为20M-3.5(人)-13(车)-3.5(人)。该交叉口规划示意图参见图2,设计要点如下:

1)过街安全岛设计:结合红日路右转车行流线、规划支路右转车行流线和红日路直行非机动车流线设置过街安全岛,其中右转车道加宽后宽度取8米,三角形过街安全岛面积约28平方米。

2)过街横道设计:结合过街安全岛设置过街横道,过街横道宽取5米,穿越右转转向车道处取6米。

图2 “T字形”过街横道设计示意图

5 小结

本文结合物流园区内某干路沿线的两个交叉口,实例探讨了两条干路相交的十字平面交叉口和干路与支路相交的T型交叉口规划的必要过程。同时,针对“T字型”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了“T字型”人行横道方案,与常用的“口字形”人行横道相比,有效减少了交叉口的冲突点分布范围,有利于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但是目前该方案在实际案例相对较少,其工程应用效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跟踪研究。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低碳生活出行范文5

关键词:示范工业园;东丽区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Tianjin has explored"Huaming mode" that suitable for suburban rural reform, among which the "homestead changes for house" in Huaming townrealizes the urbanization of farmers residential way, and the Huaming industrial park,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the town, explores the new model for urbanizing the rural employment.

Keywords: demonstration industry park;DongLi district

中图分类号: TU9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东丽区示范工业园,是按照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和中小企业局联合下发《关于同意开展区县示范产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及区政府指示,经市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和市政府批复,于2009年5月19日开始规划编制的东丽区示范产业园,即天津市首批示范产业园开发建设项目。包括东丽区航空产业区和华明工业区。

东丽区示范产业园的规划,旨在深化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东丽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加深对示范产业园规划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示范产业园规划的思考,尤其是对于作为首批示范产业园开发建设项目——华明工业园规划的思考,不仅有利于及时发现在开发项目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全区乃至全市工业园的规划积累经验;更能增强示范产业园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以便更好的发挥示范作用。本文以华明工业园为例。

天津市工业园区发展的困境与突破口

近几年来,天津市的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正逐渐形成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强大引擎的驱动下,各区县以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实施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发展战略,不断丰富发展内涵,区县经济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然而,在区县工业发展方面,一直存在着工业附加值相对较低、总体建设水平不高的现实问题。到2008年,天津市乡镇工业园区多达百余家,普遍存在着布局散、规模小、水平低、资源消耗大、污染点源多的问题与困境,“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经营模式对于加快区县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工业化的高品质建设都极为不利。

2009年8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乡镇地区的工业整合显得尤为重要,改变乡镇工业的零散布局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较小规模的零散布局是工业园区发展困境的根源,因此,需要从规模发展和集约集中发展上寻求突破口。确定乡镇工业园区发展的合理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增加土地产出效益。

天津市示范工业园区规划理念

面对发展现实,天津市开展了区县示范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行动,整合提升全市现有工业园区,做大做强区县经济。

2.1集约发展与规模发展

区县示范工业园区规划坚持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严格控制用地规模,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确定了区县工业园区发展的合理规模一般在10平方公里左右,起步区3平方公里左右。根据园区企业的产业分类确定厂区占地标准和厂房建筑层数,防止盲目占地和圈地行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将示范工业园区周边的非基本农田用地,预留为园区的拓展区,满足长远发展的用地需求。

2.2循环理念与指标构建

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前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发展理念,广大农村地区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和条件。在工业园区的规划发展中融入循环系统必将促进工业园区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示范工业园区规划将循环经济的运作模式推广到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当中,提出工业园区生态循环框架:以生态、循环为基本理念,建立工业园区能源流、物质流的循环利用方式,建立生产区与生活配套区、生产区内部各生产流程的循环框架系统,保证工业园区健康持续发展。

循环理念的落实需要相关指标体系的构建来体现,因此工业园区的规划需要从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园区管理和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天津市示范工业园区首先从投资强度和建设强度两方面的指标入手,规定环城四区示范工业园区每平方公里投资达到30亿元以上,其他区县示范工业园区每平方公里投资达到20亿元以上;园区容积率应达到0.8以上,其中一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应小于1,二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应小于0.7,三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应小于0.5。示范工业园区所需的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一般不宜超过示范工业园区总用地面积的7%,建筑面积一般不宜超过示范工业园区总建筑面积的10%;示范工业园区内科研办公区与配套生活区建筑应以多层为主,其中配套生活区容积率应控制在1.2到1.5之间,绿地率应控制在30%到45%之间。通过一系列指标的建立,使工业园区在土地使用减量化、排放处理集中化等多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在不同类型工业园区具体的规划实践中,可突出指标体系的指导和控制作用,根据不同的工业发展性质制定有针对性的指标来指导工业园区的建设。

2.3三区联动与布局优化

区县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撑和小城镇建设的互动,关系到乡镇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因此,工业园区的规划必须注重与周边功能区发展相衔接,依托周边小城镇,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带动。

示范工业园区的功能布局注重与周边小城镇的紧密结合,将就业人口尽量安置在小城镇居住,使其邻近生活服务设施。同时,在蓝领公寓和生活配套设施的安排上也与小城镇紧邻,有效推进农村居住社区、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的“三区”统筹,联动发展。这种发展模式能够加快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设施农业集中的进程。

2.4基础建设与能源利用

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要建立健全基础设施体系。区县工业园区需要特别加强供水、供电、排水、燃气、供热等市政工程建设,形成高效集中的公用工程支撑体系。集中的公用工程岛的规划建设模式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土地资源,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各项基础设施的集成效应。在园区交通体系组织上,通过办公型道路和货运型道路的划分来实现互不干扰的分行系统。同时,通过建立健全防震、人防、消防、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来实现工业园区在特殊情况下的安全保障。

在园区能源利用方面坚持集约节约利用能源、资源。充分利用清洁能源,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废弃物等排放管理工作,切实避免环境污染,同时通过绿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2.5工业园区的形象塑造

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生产流程的需要,而且要面对园区招商引资的现实需求以及作为城镇功能区的景观诉求,因此其形象的塑造尤为重要。

工业园区规划常以厂房的规整布置来体现园区的整体形象,而作为产业类型相对高端的示范工业园区,不仅需要满足厂房规整布局的基本要求,而且需要满足体现高端、高质形象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将城市形象塑造的手法应用到园区规划当中,具体体现在:将示范工业园区的入口型道路规划为景观道路,在其两侧规划布置研发总部和生活商业设施等公共服务功能,同时辅以良好的绿化景观,最终形成生态化、现代化的园区形象。

东丽区华明示范工业园区规划特色

3.1“寓教于工”的园区核心理念

农民在城市中的就业往往选择面窄、层次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文化水平较低。华明镇共迁入4.5万村民,其中有2.8万人处于劳动年龄,我们通过调查统计,在这2.8万人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比例高达66%,严重限制了农民的再就业,因此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在为其设置充足的就业岗位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提高其文化素质。

因此,我们在规划中提出“寓教于工”的园区核心理念,目标在于通过建设工业园,达到解决就业和提升素质的双丰收。根据农民难以接受长期全日制教育的现实情况,在为农民提供工作前的短期培训之外,还特别为正在工作的农民提供业余时间的再教育服务。使农民在工业园区中不仅得到就业岗位,还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城市生活。

在“一带两区”规划结构中,教育培训区布置在工业区与安置区之间,特别在上下班交通干道的两侧,布置了业余时间的再教育机构,以引导农民主动接受教育培训。

3.2“促优补缺”的园区发展定位

华明工业园不仅要为农民解决就业,而且还是完善地区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园区紧邻航空城、北车产业区、高新区、开发区西区等多个大型高科技园区,整个地区呈现出“中小型企业少、配套服务企业少”的特点,不利于核心产业衍生发展,没有发挥产业链的优势,因此华明工业园针对这“两个少”的特点制定发展定位,促进地区优势产业衍生发展,补充中小型企业类型,达到对地区“促优补缺”的发展目标。

结合以上两点,园区定位为:

向农民提供教育培训、解决农民就业的,服务于周边大型高科技园区的中小型工业企业基地。

3.3弹性布局

根据中小型企业布局受用地划分影响较大的特点,规划在园区主次干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网络状的弹性支路,将用地细分为多个地块,适应布置小型企业的要求,也可以合并为更大的地块以适应中型企业的布局要求,以弹性布局适应市场的不确定性。在目前的实际管理中已经完全体现出弹性支路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3.4构建生态园区

首先实现水循环利用。在整个工业区内综合设置一处雨污水厂和一处污水再生水厂,通过收集工业区内的雨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沉淀过滤、净化处理后,一部分用于园区的绿化浇灌,另一部分用于补充工业用水,园区整体节水15%。

其次是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工业建筑的屋顶大且平整,是最适合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屋顶形式,园区建设中按照规划提出的要求,在80%的厂房和办公楼的屋顶处安装了太阳能板,不仅可满足园区道路和工厂的照明用电,而且多余的电能还输送给园区的电动车充电站已充分利用。经测算,太阳能的使用可使园区电能总消耗量减少10-20%。

最后是构建宜人的绿化系统。工业区与华明示范镇的绿化系统紧密结合,延续了华明示范镇的绿化体系。绿化设计力求经济美观,道路两侧形成火炬、国槐和毛白杨组成的梯次升高的绿化景观墙。特别以抗污染性能最佳的国槐为主要树种,有效地吸收工业生产中的有害气体。为丰富园区绿化景观层次,结合厂区入口增加小型绿地。

3.5导则化管理

为规范园区的建设,避免实际建设中在形式、色彩的无序,本次编制了园区建设导则作为管理依据,对厂区建筑、科研建筑的外檐立面、色彩、屋顶形式等提出具体的控制要求,对配套设施、绿化培植等也做了详细设计要求,并对已建项目提出了改造措施。

规划思考

依据华明工业园总体规划和从已经签约入驻园区的企事业单位来看,华明工业园的定位和职能是得到了贯彻和实施的。当然,对于园区整个规划及发展方向和进程,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思考:

4.1对现状已出让用地的思考

从签约企业来看,已出让土地多数按照规划正在建设中。商业科研用地出让情况良好,工业用地出让也基本完毕。从企业组成来看,各用地出让情况基本实现了规划中工业区发展方向的要求,用地出让整体状况良好。当然,鉴于工业区开发方向趋向于高科技研发,零部件生产,如果土地平整出让时间上能够有所侧重,优先平整出让商业科研用地,而后出让工业用地。尤其是商业用地是否提前开发,加速审批,在科研和工业企业进驻前就能够让企业不仅能够看到良好的基础设施,还能看到优良的服务设施,从而增强其他企业进驻信心,加速其他企业进驻速度,还有待思考。

4.2对用地布局的思考

从园区总规和用地规划图来看,工业园的整体布局情况按功能区布局,其中科研和商业用地布局有小范围交叉,对于整个工业园的发展和园区内工人、企业职员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应该说,整个工业园的布局是十分合理的。另外,天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风向多为东南风和西北风,因此工业区布局时可以考虑风向因素,尽量使工业区空气不至于直接流入商业科研区和居住区。当然,鉴于本区内工业空气污染较低,绿化强度较大,并且风速不是太快,因此,现有布局应该不会造成商业科研区和居民生活区较大污染。

4.3对道路交通问题的思考

从整个示范工业园来看,道路交通的设计是十分方便快捷的,周边公路、铁路密集,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毗邻,极大地扩大了工业区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区内交通网络化设置,促进了各区之间的连系。各个站点,道路交叉口设计得也较为合理。但是否应该考虑各种交通方式的主要作用,例如地铁主要用于出入园区人员流动,因此地铁站口更应该紧邻人员密集的科研商业区域;铁路主要用于货物等的运输,可适当在工业区增设站点等。公路交叉点在立足安全和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快速路对工业区域的开口,这样既能减少运输成本,又可以更方便整个园区的生活出行。

4.4对市政基础设施的思考

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要求方便、环保、安全、长效,由于基础设施一般先于园区内其他设施建设,直接影响到后续工程进度,因此施工过程既要求迅捷,又要求考虑全面,防止重复施工。尤其是各种管线的铺设,道路的修筑等,应该尽可能一次性协调完成。由于示范工业园规划起点较高,直接实现了“七通一平”,因此,完全有可能实现这些要求。同时,市政设施的建设应该是可持续的,预留存量的,在保证能够完全服务目标上限人口的同时还要保证不会因为意外的人口增加而无计可施,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性和园区发展的潜力。

4.5对引进项目的思考

根据总规和市、区政府对园区的定位,在引进项目上,应该选择符合园区定位的、针对性较强的,关联较为紧密的项目。当然,在项目引进过程中,及时考虑项目发展的横向和竖向要求,即与园区产业横向和竖向关联较为紧密的产业或者项目也应该适当引进,或在园区周围能够适当做出配置。结合示范工业园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部分已引进项目有运输的要求,可以考虑适当引进以物流服务为核心业务的项目,同时已引进项目的上下游项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引进以便节省物流及其他成本。

4.6对资金平衡的思考

基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示范工业园建设和其他实例的经验。工业园区的规划开发资金的平衡可以考虑立足服务,坚持长期。即政府投入可以从产业园区的整个开发发展过程中得到收益,而不应该仅仅依赖土地出让金,寻求资金迅速平衡,致使地价过高。同时,为了保证政府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可以考虑政府主导的企业资金引入机制,即政府担保,企业垫资,收益共享的机制。

强化规划管理

我们还应关注如何进一步增强规划管理,从而保证不仅规划得好,实践情况比规划得更好的目标。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规划实施管理,首先,规划的目的是有序建设,综合开发,和谐发展。规划管理是保证规划正确合理实施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增强规划管理的第一手段是促使规划管理人员树立服务的心态,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减少管理过程中的矛盾,将原有矛盾转化为创意的导火索。其次,进一步深化规划管理制度建设,使人管转变为法管,再从法管发展为人法共管。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规划的权威性,更能增强规划的灵活性。使规划既不会变成一张废纸,也不会成为城市发展的紧箍咒。当然,这就不仅要监管人员不仅有依法行政的能力,而且还要懂规划,会规划。提高了对规划管理人员的要求。第三,加强对规划作用的宣传,增强企业和个人对规划的理解,明白规划不是为了限制企业的开发和城市的发展,而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企业开发和城市发展。尤其是对企业的宣传更应突出规划对企业发展整体环境的提高的作用。从而使我要管理变成要我管理。使企业主动要求配合规划进行建设,减少规划实施的阻力。

另一方面,规划编制的管理也应进一步增强,从而使规划的编制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此,我们应深刻领会国家规划法规规章和市一系列规划管理规定、规章和通知。使得我们编制的规划更加合法、合理、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