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选修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选修课范文1
关键词散打选修课身体素质测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52.4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近年来大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步下滑,对此国家政府和整个社会反应比较强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2014年6月教育部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规定毕业年级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及格率需达到95%以上,达标测试分数低于50分的学生将按结业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
在高校中开设散打课,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帮助。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重庆交通大学2012级散打选修班的学生中随机挑选100名男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文章在完成过程中分别用到了文献资料、追踪测试、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为文章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2.3测试指标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要求,分别对学生进行50米跑、100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五项身体指标进行测试。
3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3.1研究结果
表1:测试数据一览表
*表示测试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通过表1显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五项测试指标两次测试的变化情况。其中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为1000米跑和引体向上,其中1000米跑的第二次测试成绩平均比第一次测试成绩提高了17秒,引体向上第二次测试比第一次测试平均提高了3.1个。测试指标有极显著性差异的为坐位体前屈,第一次测试的平均值为11.2cm,第二次测试的平均值为17.1cm,平均提高了5.9cm。其中50米跑、立定跳远这三项测试指标的平均值有一定的变化,但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3.2分析讨论
散打课程是大二学生的选修课,共计两个学期,每个班级一周一次课,课时长度为90分钟。在两个学期的学习中,分别向同学们传授了前后直拳、摆拳、转身鞭拳等拳法技术和正蹬腿、鞭腿等腿法技术,同时向同学们介绍了下潜摔、接鞭腿摔、接正蹬腿摔等摔法技术。每节课的强度和量根据天气、学生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安排,其中每节课都会安排压腿、踢腿、身体素质锻炼等内容,同时也会根据散打专项的特点安排相应的身体素质锻炼。
通过表1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第二次测试的坐位体前屈与第一次测试相比具有明显的变化,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出现这样变化的原因可以做如下解释。(1)散打项目对于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具有一定的帮助,通过两个学期的散打学习,大多数学生熟练掌握了正蹬腿、鞭腿等腿法技术,通过长时间的练习,逐渐提高了学生的柔韧性。(2)散打项目重视柔韧性训练,每节课上,压腿、踢腿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两个学期的练习,逐渐提高了学生的柔韧性。引体向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变化,其原因与散打项目重视上肢力量的发展和课堂身体素质锻炼有一定的关系,在课堂上经过两个学期的练习,多数学生都已掌握了直拳、摆拳和转身鞭拳的技术动作,久而久之的练习逐步提高了学生的上肢力量;1000米跑的两次测试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其变化原因可能是与散打课堂重视体育身体素质锻炼,体能训练有关。
50米跑和立定跳远这两项指标两次测试间不具有差异性变化,笔者认为这些都是正常的、合理的,50米跑和立定跳远这两项指标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后天提高相对困难。
4结语
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开设散打课程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一学年的散打学习,大多数学生的柔韧性、耐力和力量都有明显的提高。散打选修课不仅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大学选修课范文2
【关键词】大学英语 选修课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一、引言
教育部于2007 年正式颁布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中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一目标和要求既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新的目标与方式,也给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但很长一段时间,大学英语课程单一的设置很难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制约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好地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规定,“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的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空间;既要保证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要求 ”。《课程要求》同时对选修课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将选修课分为三类,即语言技能类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和专业文化类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仅体现了英语的个性化教学,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供了机会。因此,在必修课基础上开设校选修课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既能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又能满足学生学习外语的需求。为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的学习外语的平台。
二、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的现实要求
1.社会需求。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已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用人单位不仅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还要求他们将英语与应聘岗位的业务能力相结合,将英语作为有效工作语言,承担起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工作,以更好地服务国际化的市场。据相关专家预测:未来的人才需求,既要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又要掌握熟练的语言能力。在与国际接轨的时代,语言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将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会人才。如今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程主要以课本教材为学习内容,相对较为传统,缺少与社会实际工作的联系,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相对较弱,不能满足社会与市场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更重视理论内容,忽略了实践经验的积累,所有通过改善英语课程结构,增添大学英语选修课的种类,尤其是应用型课程的的种类,是提高大学生英语能力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2.个人需求。现如今,随着英语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提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一些教育发达地区,学生在大一期间即可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如果再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中学时代的基础英语训练,无疑会使这些同学丧失学习兴趣,英语水平止步不前。较之于必修课统一的课程要求,大学英语选修课的设立可以更好地满足同学们多样化的个性需求。不同的选修课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不同的学科特色和学校特色。有些选修课依据不同专业的特殊要求设置,如针对各种专门用途的英语培训,职业英语培训、考试培训,很多学生积极地选修此类课程,旨在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大学英语选修课既可以深度培养学生某项技能,也可以拓宽视野、提高跨文化素养,还可以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由于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修课程,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将会被激发。选修课的最终任务为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英语基本技能的全面发展。教师需通过选修课引导学生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其成为适应新时代特点的复合型人才。
3.教改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实现此目标,必须提高英语的专业化程度和英语实践应用能力。鉴于目前学生英语水平总体提高的形势,大学英语教学要与时俱进的改变现有的英语课程体系,在通用英语基础上开设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选修课程。大学英语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结合与渗透,更加丰富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结构。一直以来,不少教师和相关学者都关注着教学动态,呼吁大学英语教学转型。章振邦强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在中学阶段进行普通英语的教学任务,高等院校阶段应该更注重专业英语的学习。
三、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学英语选修课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尝试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方面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1.选修课程课时较少。较之于必修课,英语选修课课时偏少,教学难以呈现专业课程应有的梯度和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教材选用问题。
2.教材选用问题。现阶段,很少有专门针对全校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类配套选修教材。有的教材难度较大,适合专业英语课程,有的比较宽泛,偏重于学科概述。如相关教材部门推出一系列难度适中的英语类选修教材,这既能力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又能推介专业知识。
3.教师队伍建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设置体系和培养目标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所处的情况大多是教学任务繁重,他们需要时间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开设新课程的要求。
4.学生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选修课程的设置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选修课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和学习基础选择最能满足其个性发展的学习内容、方法和途径,并在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中得到成熟和成长,从而获得自主学习能力。
四、大学英语选修课的解决方法
1.提升对英语选修课重要性的认识。许多老师没有意识到大学英语选修课的重要性,只是把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辅助课程,认为完成了必修课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大学英语选修课是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专业、发展方向所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相辅相成,既要重视人才的培养质量,又要根据人才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虽然从课程性质上看,选修课不是所有学生必须选择的课程,但是对学生自身而言,也许某门选修课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必修课。二者相互联系、协同作用,共同致力于培育具有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2.加大对选修课的宏观管理力度。首先,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课程需求分析,对社会进行人才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制定选修课种类,平衡各类选修课比例,鼓励教师开设专业英语类和技能应用类课程,并对同一课程细分难度级别。而且,学校要依据课程需求和学生水平重新确定课时,以确保学生学有所获。在对课程设置进行科学地分析后,要把所形成的决议制度化,把选修课管理纳入到学校日常的管理中来,确保课程设置的连贯性、系统性、多样性、专业性、梯度性。
其次,学校要根据学生情况和课程性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做一个宏观的把握。教师则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先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修养、创新等层面的全面提高。
再次,学校应对课堂教学加强监管。一方面,学校应引导学生基于学习需求、学习目标科学地选课,加强对学生纪律教育的力度;另一方面,学校应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并定期组织学科专家走进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观摩与评估。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3.优化教材资源。在充分考量本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课程需求的基础上,选取高质量、难度适中的系列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交际性和时代性,使选修课的内容兼具目的性、实用性、趣味性。有条件学校也可组织专家、一线教师进行教材整合、教材编写,开发出既满足学生需求、便于教师课堂教学,又能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推介专业知识的教材。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素。首先,学校要鼓励英语教师发展研究特长,拓宽知识领域,改变知识结构。学校要积极展开专业英语知识培训,拓宽进修渠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撑平台。其次,学校要鼓励教师就自己的特长、兴趣开设特色选修课,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如:加大课程系数、提高课时费、优先评岗等。再次,选修课程要想真正实现层次化、差异化教学,关键在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要制定详细的师资培养方案,有计划的培训复合型教师,完善团队职称和年龄结构,形成层次化、梯度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应积极鼓励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总结经验,勇于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科研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统一,开设丰富多样,种类不同的选修课,从而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展和延伸,但从实际需求角度来看,它既是催化剂,又是调味剂,不仅为学生们开辟了新的学习渠道,还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的专业需求、兴趣爱好选择喜爱的课型。因此,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应不断完善选修课程建设,规范课程制度,以帮助学生们全面提高综合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J].外国语文,2007.
[3]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4]邓笛.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其作用[J].大学教育,2014.
大学选修课范文3
【论文摘要】大学物理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课过于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使物理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非理工科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来弥补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本文对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有利于高等院校非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的实施。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已步入知识爆炸、高科技和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高等教育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这一问题,首先是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过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潜意识的观念,现在已经基本得到澄清,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大学本科要立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培养专家,本科教育主要是打好科学文化素质基础,尤其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1]
物理学是各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费曼所言:学习物理学,就是要学习怎样由未知进到已知的科学求知方法,就是要学习如何尝试和纠错,就是要学习一种普遍的自由探索的创造精神。大学物理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课为了培养研究和应用型人才,是为理工科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基础,所以很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并且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采用统一闭卷考试。受此制约,物理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非理工科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来弥补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大学物理选修课对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特别对提高非理工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大学物理选修课教学目标
大学物理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是理工科物理教学内容的缩减,不能把大学物理选修课程体系当作理工科物理体系的缩影。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力图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即物理学研究的是什么;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知识的探索精神;提供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现代观念和思维方式;开拓视野,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前沿;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物理基础;了解物理学与社会、环境、能源等方面的关系,物理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有什么贡献与影响;了解科学家创造性的工作特点和研究方法,获得科学方法论的教益与启迪。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针对这一目标,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应通过身边的物理、生活中的物理以及工程技术中的物理直到最新科学动向(如高温超导、纳米材料、反物质世界等)导入物理基础知识,应强调:
1、定性与半定量,对计算能力要求不高[2]
由于非理工科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不高,因此为了让此类学生对表现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有明确直认识,应采取定性、半定量及适度的定量方法来阐述物理学的概念、理论和规律。注重教学内容中的语言描述,降低物理学科中的定量要求,给出清晰的和较宽阔的物理图像、科学观点和思维方法,并注意将研究方法、思维方法渗透其中,以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领会了方法。[1]
2、增加物理学史的讲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原理和物理概念
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条物理定律的形成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都少不了物理学家的科学思想的逻辑发展和历史行程。回顾这些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的逐渐建立的历史过程,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正确运用物理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3、从哲学角度考察物理学的思想根基
古代物理学的理论形态实质上是自然哲学,它是未分化的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把自然界当做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认识它。从16世纪起,自然科学开始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物理学开始了它的近展时期。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上一切客观的东西都是永恒的运动和变化的,它从不把自身的理论当做一部不变结论的汇集,而看做是同样必然地要不断发展变化的斗争。这样的思想贯穿在物理学里,如:物理规律是普适的、场是运动变化着的、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能流是有方向的等等。
4、物理学方法论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无数物理学家对物质世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进行科学实验和科学思维,在建立物理概念、揭示物理规律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研究物理学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而产生了物理学方法论的科学。物理学的方法论是介于哲学原理和物理学理论之间,对物理学探索和物理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起指导作用的普适原理。课程中应向学生介绍研究物理学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科学的抽象、理想实验的方法、类比的方法、假说和模型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数学公理化的方法等等,培养学生多维化、系统化和信息化的科学思维方式。
5、内容广而新
覆盖面要广,除了介绍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产生、发展、应用,更要阐明物理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物理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发展和物理规律在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和科技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量扩大,知识更新速度快。物理学在近生了重大革命,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科学,并在实践中获得了重要应用。因此课程要充分体现近代物理学的内容以及当今某些物理前沿内容及其重大应用,以便学生对最新的物理学理论、应用及科技发展动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三、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1、教学方式
大学物理选修课不是进行系统的物理学理论知识学习与研究,而是从欣赏的角度,以科普的形式,力求轻松、有趣,侧重身边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及趣味物理,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这样学生渐入状态,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会被激发和调动起来。在教学安排上,可以不强求系统性,不严格遵循物理学发展的顺序,而是根据一些起源于物理学、现在已渗透到各学科甚至人文学科的概念、方法和技术开设若干专题讲座,如航天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地球系统、环境科学等。[3]
大学物理选修课的主要对象是非理工科学生,不需要讲授繁琐的理论推导过程,故传统的“边板书、边讲授”的方法不适用,而应尽量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4]。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和阅读文献,收集和制作课件、图片、flas、音像影视资料,做到音像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引人入胜地传递教学信息,以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考核方式
与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的理工科物理不同,大学物理选修课可以不采用解题、统一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查找文献撰写专题论文;撰写读书报告、课程心得体会;由学生独立完成演示实验或自我设计探索性实验;甚至分组研讨某些物理问题或口试答辩等等[5]。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和最成熟的自然科学。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这要求课程结构要趋向综合化,文理要相互渗透。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可以弥补普通理工科物理教育的不足,对非理工科学生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知识结构具有启迪思维、萌生感悟、提供思想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婕,詹士昌,杨建宋.加强文科专业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80-184.
[2]周雨青.东南大学文科物理教学改革的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89-92.
[3]何晓燕,陈小凤,李侠.大学文科学生物理通识教育问题探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4):95-97.
大学选修课范文4
关键词:选修课;学习态度;对策研究
高等教育在迅速发展中,其知识容量不断增加,与新时代的结合愈加密切。专业选修课对于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1]。选修课和必修课共同构成高校课程体系,同时选修课填补了专业必修课无法涉及到的知识领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同时补全相关专业信息,从而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2]。但是现实运行中存在学生对学校开设选修课的知识结构、重要程度以及教师教学特点认识尚不清楚的情况下,存在盲目选课和凑学分、求高分等急功近利的现象。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显示:选修课在高校中设计、建设较为匮乏且未能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仅47.0%的学生能选到自己满意的课程;学生对选修课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造成课程参与度较低,55.85%的学生都逃过选修课;其中50.9%的学生的逃课原因是选修课程教学内容枯燥,这更加降低了选修课参与度甚至满意度。然而“网上选课”的给予,能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支配空间,培养学生自我规划能力,也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3]。
一、调查对象及方式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本科学生,采用如下的调查方式:①问卷调查:按比例随机分层抽取了496名在校本科大学生,男生192人、女生304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8.71%和61.29%②实地调查与访问:对课堂实地调查并进行访谈。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对选修课认知态度较高
通过调查76.2%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选修课,选修课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要;69.35%的同学认为选修课“选而不学”是不良行为,应该杜绝;并且高达66.53%的同学认为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对自己有一定的帮助,在拓宽视野、满足兴趣等方面选修课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选修动机多元且需求呈现多样化
在调查中67.74%的同学认为选修课的目的是学习专业外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57.66%的同学选课目的是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53.23%的同学补充专业知识为就业提高竞争力,还有34.07%的同学是以凑学分作为选课的重要依据。大多数同学是以提高素质和满足兴趣作为选课的导向,有少部分同学是以凑学分为目的而选课。
在课程设置种类方面,人文类课程最受同学们喜欢,占49.19%;同时医学类及社科类的课程需求量也相对较高,分别占45.36%和43.55%;经管类占34.88%,社会体育类仅占22.98%。
不同专业对于选修课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医学类、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更喜欢人文类和医学类的专业,管理类的专业学生青睐于人文类和社会科学类的专业,通过纵向分析数据我们得出艺体类专业的同学比较喜欢医学类和人文类的选修课。
(三)选课机制不规范,选课需“拼杀”
在没有选到满意的课程中,网络拥堵这一原因占到了52.87%,选课系统的机制不规范制约了学生的选课满意度,同时也有16.9%的同学是必修课冲突及14.94%的是由于选课种类不足为选到满意的课程,还有9.58%的同学由于选修课限制条件过多而选不到满意的课程。网络以及选课条件的种种限制制约了同学们选课的自由度,同时也降低了对选修课的积极性。
(四)教师对于学生选修课的积极性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
调查显示课程太枯燥占到所有选修课逃课原因的50.9%,居于逃课原因的首位,另外还有30.69%的同学认为老师不点名,不会影响成绩也是逃课的主要原因;在对选修课的上课方式调查中,83.47%的同学认为生动幽默并结合教师亲身经历的上课方式最受欢迎。由此可见,老师的教学风格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对选修课质量及选修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提高选修课选修质量的对策研究
(一)为满足其自主选则权提供充分有利条件
为使其真正做到充分自主选择,不设置人数上限和下限,根据选课的人数设置。开展选课教育,学生选课以兴趣和学知识为重点,避免混学分的现状,真正做到自主选课。提前公开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与大纲,便于同学们了解课程相关信息。
(二)上课时间和方式的自主化
上课时间应尽量避免安排在学生放松时间,增加网络选修课的种类。上课方式相较于必修课来说应具有更大的趣味性,较强的灵活性。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寓教于乐。
(三)设置灵活的考试方式
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考试重点化教育,可根据不同年级专业灵活处理,采取机考、实践技能考核、口试、论文答辩等;也可以分组考核、平时分阶段检验,真正提高授课效果。
(四)校际合作选修课,营造双赢局面
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讲,开设的选修课程基本上都体现了各校的学科专业特色。为了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近年来在高校密集区域开始尝试建立教学共同体。各校之间教学资源能够互补、共享,教学资源得到极大发挥,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的选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学生在跨校学习的同时,还可以感受不同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气氛,并增加了学生间的校际交往。因此,校际选修课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推动了高校优秀课程的建设,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一件学生受益、学校受益、社会受益的共赢举措[4]。
四、结语
选课制作为一种较为灵活的教育教学制度,是推行弹性学制的必要条件。选课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大学生学习自由度,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高校教师努力提升教学技能,增进教学效果,调动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积极性。选课制的推行与实施应该谨慎、科学[5]。
虽然现在国内的各大高校的教育方式仍以传统教学为主,但目前教育方法还在探索发展当中。但是我们成长的步伐还是有目共睹的,只要我们虚心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制度,结合我国培养人才的发展战略,根据自己的特点需求来设置选修课并不断地加以总结,就一定能探索出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子明,潘A华,金姝兰.关于专业选修课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的研究[J].学理论,2010(35):266-268
[2]袁文翠,于文娟,马瑞民.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论坛,2014(46):111
[3]郑宏星,大学生自主选课的制度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02
大学选修课范文5
1. 认识不足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选修课的积极的一面,认为选修课是不重要的,而且部分的教师也缺乏对选修课的重视,忽视了选修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由于选修课是不组织统一的考试的,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不足,很多老师也认为选修课是不需要编写教案的,而且在选修课的教学中,上课前几周上课的学生还是比较多的,最后人就会越来越少。
2. 学生存在选课难问题。
现在很多学校都是网上选课,这样很多学生就会忘记,错过选课的时间,还有很多选修课,在选课之前,学生对这些课程都不是很了解,在选课的时候,就会出现迷茫,不知道选哪个课程对自己有用,而且是自己能听懂的课程。
大学选修课范文6
【论文摘要】 大学物理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课过于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使物理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非理工科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来弥补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本文对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有利于高等院校非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的实施。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已步入知识爆炸、高科技和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高等教育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这一问题,首先是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过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种潜意识的观念,现在已经基本得到澄清,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大学本科要立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培养专家,本科教育主要是打好科学文化素质基础,尤其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1]
物理学是各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费曼所言:学习物理学,就是要学习怎样由未知进到已知的科学求知方法,就是要学习如何尝试和纠错,就是要学习一种普遍的自由探索的创造精神。大学物理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传统的理工科物理必修课为了培养研究和应用型人才,是为理工科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基础,所以很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应用性”,并且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采用统一闭卷考试。受此制约,物理学教育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非理工科学生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来弥补普通物理教育的不足。大学物理选修课对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特别对提高非理工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大学物理选修课教学目标
大学物理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是理工科物理教学内容的缩减,不能把大学物理选修课程体系当作理工科物理体系的缩影。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力图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即物理学研究的是什么;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知识的探索精神;提供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现代观念和思维方式;开拓视野,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前沿;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物理基础;了解物理学与社会、环境、能源等方面的关系,物理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有什么贡献与影响;了解科学家创造性的工作特点和研究方法,获得科学方法论的教益与启迪。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针对这一目标,大学物理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应通过身边的物理、生活中的物理以及工程技术中的物理直到最新科学动向(如高温超导、纳米材料、反物质世界等)导入物理基础知识,应强调:
1、定性与半定量,对计算能力要求不高[2]
由于非理工科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不高,因此为了让此类学生对表现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有明确直认识,应采取定性、半定量及适度的定量方法来阐述物理学的概念、理论和规律。注重教学内容中的语言描述,降低物理学科中的定量要求,给出清晰的和较宽阔的物理图像、科学观点和思维方法,并注意将研究方法、思维方法渗透其中,以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领会了方法。[1]
2、增加物理学史的讲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原理和物理概念
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条物理定律的形成都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都少不了物理学家的科学思想的逻辑发展和历史行程。回顾这些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的逐渐建立的历史过程,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正确运用物理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3、从哲学角度考察物理学的思想根基
古代物理学的理论形态实质上是自然哲学,它是未分化的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把自然界当做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认识它。从16世纪起,自然科学开始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物理学开始了它的近展时期。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上一切客观的东西都是永恒的运动和变化的,它从不把自身的理论当做一部不变结论的汇集,而看做是同样必然地要不断发展变化的斗争。这样的思想贯穿在物理学里,如:物理规律是普适的、场是运动变化着的、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能流是有方向的等等。
4、物理学方法论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无数物理学家对物质世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进行科学实验和科学思维,在建立物理概念、揭示物理规律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研究物理学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而产生了物理学方法论的科学。物理学的方法论是介于哲学原理和物理学理论之间,对物理学探索和物理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起指导作用的普适原理。课程中应向学生介绍研究物理学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科学的抽象、理想实验的方法、类比的方法、假说和模型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数学公理化的方法等等,培养学生多维化、系统化和信息化的科学思维方式。
5、内容广而新
覆盖面要广,除了介绍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产生、发展、应用,更要阐明物理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物理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发展和物理规律在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和科技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量扩大,知识更新速度快。物理学在近生了重大革命,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科学,并在实践中获得了重要应用。因此课程要充分体现近代物理学的内容以及当今某些物理前沿内容及其重大应用,以便学生对最新的物理学理论、应用及科技发展动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三、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1、教学方式
大学物理选修课不是进行系统的物理学理论知识学习与研究,而是从欣赏的角度,以科普的形式,力求轻松、有趣,侧重身边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及趣味物理,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这样学生渐入状态,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会被激发和调动起来。在教学安排上,可以不强求系统性,不严格遵循物理学发展的顺序,而是根据一些起源于物理学、现在已渗透到各学科甚至人文学科的概念、方法和技术开设若干专题讲座,如航天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地球系统、环境科学等。[3]
大学物理选修课的主要对象是非理工科学生,不需要讲授繁琐的理论推导过程,故传统的“边板书、边讲授”的方法不适用,而应尽量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4]。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和阅读文献,收集和制作课件、图片、flash动画、音像影视资料,做到音像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引人入胜地传递教学信息,以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考核方式
与强调“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的理工科物理不同,大学物理选修课可以不采用解题、统一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查找文献撰写专题论文;撰写读书报告、课程心得体会;由学生独立完成演示实验或自我设计探索性实验;甚至分组研讨某些物理问题或口试答辩等等[5]。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和最成熟的自然科学。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这要求课程结构要趋向综合化,文理要相互渗透。开设大学物理选修课可以弥补普通理工科物理教育的不足,对非理工科学生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知识结构具有启迪思维、萌生感悟、提供思想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促进作用。 转贴于
参考文献
[1]徐婕,詹士昌,杨建宋. 加强文科专业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 [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2):180-184.
[2]周雨青. 东南大学文科物理教学改革的反思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0(2): 89-92.
[3]何晓燕,陈小凤,李侠. 大学文科学生物理通识教育问题探析 [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4(4): 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