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票据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票据管理办法范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收费票据存根核销单位为全市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收费单位”),为履行或代行政职能,依据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规章的规定,在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征收政府性基金时,向被收取单位或个人开具的收款凭证。收费票据是单位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是财政、审计等部门进行检查监督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行政事业性收费统管票据核销的种类。按一般性收费统管票据划分有:“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票据”、“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星收款票据”、“省行政事业性收费(内部结算)票据”、“省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缴款书”、“省行政事业性收费转账专用缴款书(专用)”、“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现金专用缴款书(专用)”等。按部门收费专用统管票据划分有:交警部门的“交警收费专用票据”、运管部门的“运管费收费票据”、法院部门的“诉讼费收费票据”、教育系统的“中小学收费票据”等。
第四条票据存根核销的期限。收费单位已开具的收费票据存根,应妥善保管保管期一般应为五年,对个别单位用量较大的收费票据存放确实有困难的,经申请报市、县财政部门批准后,保管期限为三年。
第五条票据存根核销的程序。收费票据已到规定的核销五年期限或用量较大单位申请核销为三年期限的,申请核销单位应由本单位财务本门向当地财政部门(市级向市收费处)提出核销收费票据存根书面申请及“市统管单位收费票据存根汇总审核、监销登记表”(包括明细表)。财政部门收到各收费单位书面申请书及审核、监销登记表后,派出稽查人员到申请单位会同其财务部门指定的专人共同做好票据审核、监销工作。同时稽查人员应认真填写“市统管单位收费票据存根审核、监销登记表”,经对票据核实,凡严格执行《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的,经财政部门稽查人员审定检验无误后,准予核销,销毁时由财政部门派人监销。
第六条其他有关方面规定。
(一)行政事业单位收费票据存根,各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变动时要进行移交,不得随意不交,乱堆乱放,防止收费票据存根遗失。
(二)各申请核销统管票据存根的行政事业收费单位要认真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对于超过保管期限,但未结清债权债务的,以及涉及其他未查明事项和纪检、监察等执法部门正在核查财务情况涉案收费票据存根,不得销毁,应当单独保管,直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三)对票据丢失的,应及时声明作废,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报同级财政部门处理。
(四)票据存根和作废票据的销毁,采取当场焚烧或粉碎方式进行。不得采取变卖销售等其他方式销毁。
第七条对票据核销中发现的违反票据使用管理规定的,按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票据管理规定)的通知》(财综字[1998]104号)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票据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 差旅费 问题
差旅费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中一项经常性支出项目,其数额大,业务量多,管理难度较大,建立科学合理的差旅费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原有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下出现问题及原因
对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来讲,原有的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大多已执行很多年(笔者所有县原来执行是1992年9月的规定,2014年7月开始执行新的管理办法),在执行的过程中已出现了一些与实际不相符合的地方,单位内部及审核人员在差旅费管理审核方面也不到位,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一)差旅费报销不及时
基层单位人员出差地点大多较近,单次出差发生费用较小,出差人员经常多次差旅费一次报销,造成各种费用相互混淆,多次单据相互混淆。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也往往由于时间过长,次数过多没有作细致的了解和审核,无法起到监督的作用。
(二)任务、路线不明,时间、日期不详
单位出差的人员,时间、地点、事由等情况都由单位领导掌握,只要领导签字了,财务人员很难对其进行真正的监督和把关。
(三)交通费支出失真
城市间车票的时间不是出差期间的日期或者没有日期;有的用加油票抵汽车票价,市内交通费票据杂乱,时间上不相符等等。另外,由于县乡交通发展的不平衡性,单位人员到乡下的交通票据取得也是形形。这说明报销核算人员没有对原始单据进行检查和规范,出现了“见票就报”的现象,没有对经费支出的真实性认真核实。
(四)住宿费有超标准现象和虚假情况
基层单位人员长途出差情况不是太多,但由于长期以来凭票报销的实际情况,出差人员本着有票回单位就能报销的思想,住宿时有普通宾馆不住偏住豪华宾馆,可以合住一间的非要分开住两间。还有的住宿费以小开大,将其他不能报销的费用打入住宿费,给本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五)原有管理办法确有补贴过低的情况
基层单位差旅费多年以来大多执行的是凭票报销加伙食补贴的报销办法,而笔者所在县执行的伙食补贴标准一直沿用1992年9月的标准,省内出差每天补贴8元。这在客观上也为出差人员违规及审核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提供了借口。
二、现有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的特点
现有差旅费管理办法推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克服原有管理办法出现的问题,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一)明确了差旅费的报销范围
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差旅费的报销范围为四项内容,即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的市内交通费。其他费用不属于差旅费的范围,避免了含糊不清超范围报销的可能。
(二)明晰了差旅费各项费用的标准
现有管理办法明晰了城市交通费、住宿费的执行标准,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伙食补助标准,并创新设计了出差市内交通费的包干使用标准。避免了原有管理办法下城市内交通票据的杂乱情况出现的可能,减轻了财务人员票据审核的工作量,达到控制开支的目的。
(三)明确了差旅费报销可操作性程序
新管理办法从工作人员出差审批到出差结束办理报销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性强的程序。明确了审批人员、出差人员、审核人员的责任,减少了互相推诿扯皮的可能。
三、新差旅费管理办法下基层单位加强内控管理措施
基层单位应当加强对职工出差活动和经费报销的内控管理,建立出差审批制度,对差旅费预算及规模进行控制,相关领导、财务人员等对差旅费报销进行审核把关,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完整、合规。杜绝不按规定开支和报销差旅费的现象出现。
(一)建立健全公务出差审批、报销管理制度
基层单位内部应当制定适合单位管理的公务出差审批、报销管理制度,明确支出的内容构成,明确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及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明确支出事前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借款和报销业务流程;明确审核审批权限、程序;明确事后的监督检查和责任。
(二)加强差旅费支出事前申请审批控制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账务除由单位财务部门人员处理外,应受上级核算中心审核监督。由于基层单位人员出差大多是短途,单次发生差旅费金额较少,在出差之前应当履行支出事前申请程序,填写工作人员差旅费审批单,按制度规定报经单位有关领导批准。如果遇有大额差旅费项目,应先由单位领导批准做出预算,再报上级核算中心审批备案。审批时根据差旅费预算管理,控制出差人数和天数,控制差旅费支出规模。审批内容包括:出差按照规定的等级乘坐相应交通工具,目的地可选择的出差和会议定点饭店以及可入住的房间的标准等信息进行事前申请,由单位领导审核确定,待出差回来实际报销时再按照支出审批、审核、资金支付、核算和归档程序办理。
经过事前审批,能使出差人员外出心中有数,不会盲目增加费用,从而杜绝造成差旅费超支后能不能报销的矛盾问题,达到控制差旅费用的目的。
(三)加强差旅费支出审核控制。
出差人员出差结束后应当及时办理报销手续。会计核算人员在审核差旅费报销单时,先核对差旅费审批单,核准出差人员姓名、人数、出差事由、天数、地点、乘坐交通工具类型等信息,再审核交通票据、住宿票、会务票等是否与外出往返时间相符,按照规定的等级乘坐相应交通工具并做到一事一报,并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完整合规。不能夹报与出差目的地不同的票据。财务部门和出差人员必须对支出内容的真实性负责,避免用内容不真实的发票套取现金。对未经批准出差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费用不予报销。
(四)加强与上级核算部门及审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基层单位财务处应加强与上级核算部门及审计部门的协调配合,对单位差旅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差旅审批制度是否健全,出差活动是否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差旅费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规定;差旅费报销是否符合规定等等。对在核算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不能确定解决的事项要及时向上级核算部门请示解决办法。加强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对制度设计、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时修订完善,将落实内部控制成为常态自觉的行为。
(作者单位为黎城县职业高级中学校)
参考文献
票据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债 优化
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国内外金融形势日益复杂,中国商业银行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更加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简称《管理办法》),于2013年起施行,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具体措施。《管理办法》的起草和制定在借鉴巴塞尔协议Ⅲ中相关具体要求的同时,也考虑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实际业务情况,构建了与国际新监管标准接轨并符合中国银行业实际的银行资本监管体系。
《管理办法》的出台对商业银行经营和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看,商业银行资产端是资金运用,也是《管理办法》中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监管的重点。以工商银行为例,根据其2012年A股半年报,其资产端投资科目金额占总资产的23.4%,仅次于贷款科目,而债务工具子科目金额又占整个投资科目金额99%。所以,投资,尤其是债务工具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重点。与此同时,银行间债券市场(简称银行间市场),作为商业银行主要参与债券交易的市场,正快速发展,在中国各债券市场的主体地位越加突出。所以,《管理办法》在巴塞尔协议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定量管理,保证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和商业银行经营的可持续性发展。
综上,基于《管理办法》,研究商业银行债券组合配置既适应新的监管要求,又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
《管理办法》采用巴塞尔委员会(1996a)的VaR指标和相应的计算方法,构建内部模型法,以计算市场风险加权资本。但是中国商业银行投资的特殊性在于,存在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两种账户,而《管理办法》明确以上方法仅用于计算交易账户中金融资产的市场风险加权资本,而未明确银行账户的风险加权资本计算方法。在实际业务中,中国商业银行依据银监会(2012)的要求,将交易账户中债券的持有期限定在半年以内。同时,《管理办法》强调商业银行应当制定清晰的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划分标准和划转条件,导致实际业务开展中,金融资产在两个账户间划转极为麻烦,银行内部审批极为严格。
考虑到商业银行持有超过半年的债券资产占全部债券资产比例极大,以工商银行2012年半年报数据为例,其持有非重组类债券剩余期限在1年以上的债券金额占债务工具的70%以上,据此推测,商业银行将大量的债券计入银行账户并持有到期,而交易账户中债券金额则相对较小。所以,若直接采用巴塞尔委员会(1996a)中要求,如组合持有期为10个交易日,则脱离了实际业务情况。故下文结合《管理办法》的要求和银行账户的特点,对相应方法进行调整。
现资组合理论以Markowitz(1952,1959)的均值-方差模型为起点。不同于“不要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传统、朴素的投资分散化理论,均值-方差模型从最大化预期收益(均值)和最小化风险(方差)两个维度考量投资组合,而不仅限于风险一个维度,从而使组合管理朝着定量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就均值-方差模型而言,后续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路径。
第一,模型框架的完善。王周伟和姚亚伟(2010)总结关于均值-方差模型的后续修正主要有四个视角,其中包括在考虑未来不确定条件下,将模型中方差修改为VaR等其他风险指标,即提出均值-VaR模型;增加维度,如引入效用函数等;将组合配置从静态转为动态,在多时期框架下优化组合配置等。
第二,模型计算的优化。均值-方差模型,如果同时最小化方差和最大化收益,在多投资品种情况下,优化求解很难实现。因此,大规模投资组合的优化求解依赖于模型简化以及计算机级数。常见的简化方式有固定一个维度,如给定方差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求解使得方差最小,引入额外假设,如投资损益独立、正态分布等。
Fang等(2006)与Konno和Yamazaki(1991)认为均值-方差模型在实际中没有运用于大规模投资组合,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计算一个含有稠密协方差矩阵中的大规模二次规划问题。后续学者提出相应的简化模型以降低运算量,如Sharpe(1971)、Konno和Yamazaki(1991)等。本文是引用新的算法求解多投资品种情况下的非线性方程组,即(1)式。
莫里森(2009)定义VaR为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和一定的目标期间内,预期的最大损失,并介绍主要三种计算方法,依次为方差-协方差法、历史模拟法和蒙特卡罗法。由于方差-协方差和蒙特卡洛法常依赖于对损失分布的假设,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和放松假设,下文计算采用历史模拟法。
笔者认为相关研究多限于理论研究,与实际业务相差较大,其结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高。因此,建议可从如下方面进行完善:第一,明确投资组合的主体,以使相应研究具有针对性。本文选择中国商业银行作为投资组合的主体。第二,全面选择合适的投资品种。因指数投资本身就是一种被动投资,而样本提取则降低了投资品种的代表性。第三,应考虑中国债券市场的实际情况。
综上,本文基于以上三个方面提出一种符合中国商业银行信用债投资组合现状的优化方法,以期为实际业务运作和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银行间债券市场及信用债简介
(一)银行间债券市场
一般认为,中国的债券市场始于1981年的国债发行。但在发展初期,对于债券产品的性质和债券市场的结构缺乏系统性认识。1997年监管要求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市场,组建银行间债券市场。
根据Wind数据库,截至2012年11月末,银行间市场债券存量242,991.49亿元,占全部债券市场存量的93%,1-11月债券交易量686,861.87亿元,占全部市场交易量的99.23%。中国债券市场形成了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交易所债券市场、商业银行柜台交易市场为辅,各个市场分工合作、相互补充、互联互通的债券市场体系。
(二)信用债
通常认为,信用债是基于发行人或债券信用等级发行,与政府债不同,故以公募方式发行的信用债常有主体评级或债券评级。因此,信用评级和期限是信用债组合分析的主要指标。部分以私募方式发行的信用债,无主体或者债券评级,因此下文予以剔除。
1.信用债存量情况。依据Wind数据库分类方法,银行间市场存量债券中,国债、地方政府债、央行票据、金融债和政策支持机构债归入政府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及资产支持证券归入信用债。信用债中各债券品种,按票面总额,依次为中期票据47%、企业债31%和短期融资券21%,而资产支持证券金额占比不足1%,故予以省略。
2.企业债。企业债是指由发改委审批,企业依照发行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证券。发行人在自身主体评级较低时,为了降低债券发行利率,而通过引入第三方担保等发行安排,提高债券评级。因此,根据债券评级划分,全部企业债主要集中于AAA级、AA+级及AA级等高评级,债券数量和票面金额分别占比超过98%和99%。其中,AAA级企业债最长期限为30年(铁道债),其余最长期限为20年。AA+级及AA级企业债最长期限均为10年。以上评级的企业债最短期限为3年。
3.中期票据。中期票据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其发行受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简称“交易商协会”)管理。按债券评级划分,AA级及以上的中期票据债券数量和票面总额分别占全部中期票据的95%和98%,其他评级债券的票面总金额仅占约1%。其中,AAA级及AA+级中期票据最长期限为10年,AA级中期票据最长期限仅为7年,以上评级的中期票据最短期限为2年。
4.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约定在1年内还本付息的债券融资工具,其发行也由交易商协会管理。由于短期融资券债券评级均为A-1级,无区分度,所以采用主体评级。按主体评级划分,AA级以下的短期融资券票面金额较少,占比仅为5.25%。短期融资券(含2012年新推出的超级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均由交易商协会管理,二者在期限上互为补充,因此,下文将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统称为中短期票据。
优化方法及数据整理
本文借鉴均值-VaR模型,为了适用于大量投资品种情形,模型将预设投资组合最小平均收益率以简化计算,通过求解各债券品种配置最小化组合的VaR值。具体采用刘晶和董巍(2012)的处理方法。
(一)模型建立
设有n种投资标的,θ∈Rn为一种投资组合,r∈Rn为损失向量,则总损失为z=rTθ。如果{ri},i=1,2,…,N为N个可能的损失向量,则:
maxα1≤Ni≤N{riTθ}表示在1-α置信度下的VaR,这里maxα1≤Ni≤N{riTθ}表示{riTθ}中第αN大的值。故VaR度量下的投资组合优化问题可以构造为:
(1)
其中,k=αN为整数,p0为要求达到的平均收益率。《管理办法》明确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各方法均基于历史数据。因此,本文也采用历史数据,并采用Huang等(2012)的算法求解。
(二)债券数据整理
截至2012年9月底,银行间市场存量信用债券品种主要为中期票据占47%、企业债占31%和短期融资券占21%。
1.企业债品种选择。根据债券评级划分,全部企业债主要集中于AAA级、AA+级及AA级等高评级,占比超过99%。其中,剔除准政府债的铁道债,AAA级企业债最长期限为20年。AA+级及AA级企业债最长期限均为10年。同时,超过73%的企业债为固定利率。故选择AAA级债券相应期限为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6年、7年、8年、10年、15年及20年;AA+级债券相应期限为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6年、7年、8年、10年;AA级债券相应期限为1年、2年、3年、4年、5年、6年、7年、8年、10年,共31种企业债。
2.中期票据及短期融资券品种选择。按债券评级划分,AA级及以上的中期票据占全部中期票据的98%。其中,AAA级及AA+级中期票据最长期限为10年,AA级中期票据最长期限仅为7年。由于短期融资券债券评级均为A-1级,所以采用主体评级。AA级及以上的短期融资券占全部短期融资券超过94%。由于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均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管理,二者在期限上互为补充,故统称为中短期票据。故选择AAA级、AA+级和AA级中短期票据,相应的期限依次为7天、14天、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2年、3年、4年及5年,共36种中短期票据。
(三)数据整理
鉴于中国商业银行投资业务存在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两种账户,《管理办法》规定巴塞尔委员会(1996a)相应计算VaR方法仅适用于交易账户,而未规定银行账户。在实际业务中,商业银行依据银监会(2012)的要求,将交易账户中债券的持有期限定在半年以内。据此推测,商业银行将大量的债券计入银行账户并持有到期。因此,本文实证中债券均是持有到期。选择持有期从2008年4月22日至2010年9月29日,共计654个交易日,即为优化期。同时根据债券每日收益率变动以及相应的修正久期,得到相应的损失向量 。故优化期数据经整理得到653个每日损益率,即(1)式中N=653。
优化结果及检验
(一)优化结果
根据《管理办法》中99%置信度的要求,采用MATLAB软件求解,优化配置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基于优化期数据,投资组合可实现的最大平均每日收益率P0为2×10-6(定义为组合2),不考虑收益率为负的情况,选择5个组合(即组合0,0.5,1,1.5和2)。随着组合收益率的提高,相应的每日VaR值逐渐增加,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投资品种优化配置确有必要。可供选择的投资品种共67种,而表1中每一个组合中的主要投资品种(比重超过5%)不超过6种,说明传统的分散投资已不适用,需要根据收益率要求,重点投资部分品种债券。
第二,中短期票据投资的差异体现在期限和评级两个方面。随着组合收益率逐步提高,风险逐渐增加,中短期票据的投资由短期限(7天)向长期限(4年)迁移,由低评级(AA级)向高评级(AAA级)迁移。期限的迁移,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债券的期限越长,修正久期越大,则债券收益率的波动增加,导致相应收益率和VaR值的增加,但并未迁移到最高期限(5年),说明不能过度追求长期限。评级的迁移说明低评级债券未必会带来高收益。
第三,企业债投资的差异仅体现在期限上。随着收益率和风险逐步提高,尽管由短期限(2年)迁移至长期限(20年),但均限于最高评级品种债券(AAA级),说明其他评级的企业债并不是最优投资品种。
(二)结果检验
验证基本思路是从优化期历史数据中选择对照组,然后基于新的历史数据,依次验证表1中的各个组合和对照组相应的VaR值和平均每日收益率。
1.参照组建立。对照组1是选择优化期平均每日收益率最高的组合,即固定利率企业债(AAA):20年,该组代表追求样本期高收益品种的投资方式。对照组2是传统的分散投资,即平均投资于67种债券,该组代表传统、被动的分散投资方式。检验期从2010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29日,共计534个交易日。因为与优化期连续,可保证组合配置稳定,并采用前述方法整理数据。
2.VaR检验。因为商业银行经营的最基本要素是安全性,故先进行VaR检验,验证在检验期内,组合的VaR值是否小于对照组的VaR值。根据组合各资产配置和检验期每日收益率计算出组合每日收益率,并按大小排序(采用99%置信度),则获得组合的VaR值如表2所示。
表2显示,低风险组合0和组合0.5的VaR值低于对照组1和2,说明从追求低风险的角度看,通过优化配置可以使组合的风险低于传统的平均分散投资。而对照组1的VaR值高于全部组合的VaR值,说明追求样本期的高收益投资方式存在极大风险,一旦市场趋势发生变化,可能会产生较高损失。
3.平均每日收益率检验。平均每日收益率检验是检验在检验期内,各组合的平均每日收益率是否高于对照组相应值。由于在检验期内,市场利率处于上行水平,因此债券收益率为负值,即出现损失。表3的检验结果显示,组合0和组合0.5的收益率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结合VaR检验结果,说明组合0和组合0.5体现出低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同时,对照组1的收益率小于各组合,也说明了样本期高收益的投资品种未必在随后期限内产生高收益。
结论
本文研究中国商业银行银行账户中信用债组合的优化和检验方法,结论如下:
第一,本文基于《管理办法》的要求和商业银行信用债投资业务现状,提出了优化方法和检验方法。该方法符合现有的监管政策和市场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第二,本文在覆盖主要可投资品种和大样本的条件下,通过引用最新的计算方法,得出了不同收益要求下的最优配置。其结果显示要提高债券组合收益率,必然会导致组合VaR值提高,相应市场风险增加。但从投资品种看,投资组合追求高收益不一定是投资于低评级、长期限品种的债券。
本文的不足主要是由于《管理办法》未对银行账户提出明确具体的监管要求,因此,相关的优化和检验均是比照交易账户的相应要求展开。同时,若能获得信用债券组合的加权久期等信息,则增加新的维度,以更准确地优化信用债组合配置。
参考文献:
1.刘晶,董巍.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组合的优化配置―基于欧美国债数据的实证研究[J].亚太经济,2012(3)
2.刘亚,刘晶.中国商业银行投资组合配置研究―基于组合投资的VaR优化技术[J].金融论坛,2012(8)
3.林清泉,张建龙.均值-VaR模型的一种新解法:鞍点近似、遗传算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1)
4..通胀条件下银行债券投资管理研究[J].上海金融,2011(5)
5.王周伟,姚亚伟.投资组合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6.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S].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7.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2012
8.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Amendment to the Capital Accord to Incorporate Market Risks[M].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1996a
票据管理办法范文4
为了进一步落实《县政府关于地方税收社会综合治税的实施意见》(*政发[20*]26号)文件精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票据和地税发票的管理工作,有效堵塞税收漏洞,维护正常的经济和税收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省发票管理办法》和《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53号)、《*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票据管理办法》(苏政办发[1999]43号)、《*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收费票据管理操作规程(暂行)的通知》(苏财综[20*]43号)等规定,我们与县地税部门经过细致地调查,在原有基础上,对我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票据和地税发票的管理工作等有关问题作出规定,细化条款,充实内容,制定*县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办法,使之可操作性更强,对实际工作更有指导意义。对所管理的31种财政票据按类型及适用范围分类管理,并制定《财政票据自查报告表》,下发给90家用票单位,并于11月在全县范围内230家单位开展了一次票据使用检查工作。
二、完善票据月报表制度。
为与预算外资金管理办公室及时对账,促使各用票单位所收款项及时、足额缴存财政专户,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票据月报表制度。
1、建立票据月报表考核制度。对报送单位上报时间、票据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按实记录在考核表上,对报送及时、管理较好的第二分中心、县职中等会计室给予充分肯定,对报送不及时、串用票据、填开不规范的商粮物、建设局、司法局等会计室提出批评,责成改正。
2、规范行政事业结算凭证的使用。*省行政事业结算凭证限用于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政府授权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及各镇区人民政府,在本单位内部科室、本镇区(部门)之间、单位与内部职工之间或主管部门与所属单位之间的内部资金往来、费用分摊、冲减经费支出以及与财政部门结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多次发现行政事业结算凭证串用问题,并有部分收入不缴存财政专户现象。如,6月16日,我们在对商粮物会计室5月份票据月报表审核中发现粮食局用*号结算凭证开出的收直属库还周转金20万,招待所用74428*号结算凭证开出的收解困资金6万元。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严格行政事业结算凭证的使用,要求用票单位在月报表备注栏详细申报票据号码、收款名目、金额、资金去向,对应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保证及时入库。
月报制度加大了应收尽收力度,明确了收入资金来源,增强了收入缴库的透明度,便于全程监控执收单位交款信息,分析非税收入变动情况,提高了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
三、组织对到期票据存根的核销。
1、票据办认真做好全县中小学收费实行县统一管理有关收费票据的清理,缴验及新购票据发放使用等工作。全县14个镇和各中小学校都有以前购领的旧票,3月底限时清理完毕。10月份,票据办会同教育局及各财政所,联合向相关单位发出缴验省“中小学收费收据”的通知,认真细致地清理票据仓库中已作废的票据和保管到期的票据存根,登记上报领导审批后组织销毁。
2、除对教育系统用票清理外,今年我们还对进修学校、城管办、房管局、交通局等几家大的用票单位保管5年以上的票据存根进行了核销。其中,缴验房管局190本,城管办3552本,进修学校784本。
四、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管理票据。充分利用起管理软件,5至6月份做好数据录入工作,动态反映全县财政票据的收、发、缴、存情况。6月份,票据办开展了县镇各用票单位“票据购领发放登记簿”的审验换发工作。对于20*年的各类各项财政票据的购领、发放全部记入新本,输入微机,使票据的购领、发放、缴验、核销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电算化、程序化的轨道。
五、在服务上多下工夫,热情、诚恳地为用票单位服务。我们根据数据资料深化服务,对库存不多的使用单位实行友情提醒服务,让他们办理用票申请,我们及时去市局进票,保证收费工作顺利进行。
1、6月份临近学期末时,我们盘点库存中小学学杂费收据后,主动给*县中学、实验中学、人民路小学、实验小学、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联系,请他们报用票计划,及时到市局进票据4000本,并对用量较大的教育会计核算中心(3800本)实行送货上门服务,受到教育部门各位同仁的好评。
2、5月份,电视新闻中播放了我国即将换发第二代身份证的消息后,张宗连同志就主动与县公安局户籍股联系,询问我县换发工作安排,根据第一批换证数量,到市局领进15万份二代身份证工本费收据,保证换发工作顺利进行。
六、全面清理收费项目,建立收费项目库,为严格审核票据的使用提供基础和依据。
为全面掌握全县非税收入项目,在对财政票据使用的检查和审核中做到心中有数,6月8日,我们下通知要求各用票单位专管员报送收费许可证复印件、收费项目目录、收费文件或依据,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制作了*县政府非税收入项目查询表,建立收费项目库。
七、改革票据存根缴验制度
过去我们缴验票据存根与缴验预算外资金收入缴款书存根是分离的,今年秋季从教育系统我们开始改革票据存根缴验制度。今年秋季学费征收工作结束后,我们要求各中小学、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职业中学票据专管员缴验存根时,同时缴验缴款书进账单,票据开出的总额应与缴款书进账单的合计数相符。我们深入到学校,一本本地合计,并抽查单本合计数,保证收入不流失。特别是在教育会计核算中心,我们对发放的3800本秋季学杂费收据缴验,清点回收3660本,入帐资金38567460.46元,其中入预算外财政专户129*528元。在检查过程中,对抽查出票款不符的凤城中心校、范楼中心校、东渡中学提出严肃批评,并打回去返工。由于缴验存根的同时缴验缴款书进账单,使得坐收坐支、挪用、隐瞒收入等行为得以遏制。*县中学将临时挪用的132万元学杂费及时补上。
八、强化票据管理的监督,建立票据年度检查制度。
为加强财政票据管理,盘点全年票据使用情况,从今年11月份起我们试点财政票据年检年审工作,对凡在县财政局票据办购领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单位结算凭证等财政票据的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用票情况、收费资金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缴存财政专户或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本次年检年审采取执收单位自检和票据办审验结合的方法,各执收单位接通知后组织力量认真自查,并填制好票据年检表格,按规定携带购领簿、本年度使用的票据存根(包括尚未用完和以前年度结转尚未审核的票据)、预算外资金专用交款书存根以及《票据年检表》一式二份到票据办参加审验,合格后方可购领下一年度新票据。我们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从11月份起先选取20家用票量较小的单位进行了年检年审。
九、加强票据业务管理水平的培训。由于票据专管员工作岗位经常调整,为帮助他们熟悉业务,我们于10月12日举办了乡镇票据专管员业务培训班,加强业务知识和微机操作技术培训,建立了乡镇票据月报表网上申报制度,提高票据管理水平。
十、细化票据月报表的填报内容。
以前的票据月报表仅反映票据购领、缴验、结存份数、收款合计数,今年我们细化了票据月报表的填报内容,在备注栏填报票据号码、收费项目、金额,根据这些资料分析我县各收费项目占政府非税收入的份额,对管理薄弱的项目深入调研,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十一、以票据监管为源头,为预算外资金管理服务。
1、10月8日,我们在催收票据月报表时发现工会安全技校9月份无财政专户缴存金额,就到其单位,责成报帐员交出其领用的2本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通过核查,9月份该单位共收取电工培训费等13610元,坐支9000余元。我们立即收回票据,让他们限期把所收资金足额缴存财政专户,并对其坐支行为做出检讨。
票据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财政票据;存在问题;管理手段
1.引言
财政票据属于我国的经济生活中的合法票据之一,同时又可以分为收费票据和罚没(预算内)票据两种。为了方便日常的监督检查和管理,按财政非税收类票据的票面资金性质又分为罚没票据、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和政府性基金票据等。而各类票据的适用范围如下,罚没票据主要适用于执法机关或其的代收机构向公民或组织等罚没财物时所开具的凭证,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适用于由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在经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后向特定服务对象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时所开具的收款凭证,政府性基金票据适用于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相关政府性基金且经国务院或按财政部批准的政府性基金管理规定时所开具的收款凭证。
2.财政票据存在的问题
2.1 票据发放超标和核销不规范
相关的法律及行政管理办法规定财政票据的领购范围仅限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授权的行政职能机构等且在购领时还需要经过同级财政部门的审核,同时对于执收单位递交的相关征收或非税收依据和文件也要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查。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着领购资格审查不严和超范围供票等现象,这不仅为逃税、漏税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其他的违法违纪问题埋下了隐患。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非税收缴系统和银行系统中的普遍应用,使得财政票据的分离管理和控制非税收入“跑、冒、滴、漏”等行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是由于非税收缴系统智能化水平的低下和大部分票据需要手动开具等原因使得财政票据在核销时存在不及时和程序过于简单等问题。不及时主要表现为票据结存量过大和收入不及时上缴等,程序过于简单表现为财政部门没有对相关票据和票款进行核对就办理了缴销手续等。
2.2 票据的监管不力和存在安全隐患
财政票据的监管主要依赖于相关的业务主管部门,而在实际的使用和管理中相关部门很难做到深入检查和指导,且月报表制度和年检制度的贯彻力度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使得财政票据的出借出让、乱收费、不按规定填写等现象屡见不鲜,此外监督管理手段的落后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对于财政票据的存放应该设定专门的仓库和保管人员,因为财政票据无论是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具有一定的规模,而实际中的票据管理“四无”现象和专管员缺位已经成为常态,所谓的“四无”现象是指无专室、无专账、无专柜和无专人。这不仅对票据的保管造成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给日后的管理带来了不便和难度。
3.财政票据管理手段的改进
3.1 建立、健全相关的票据管理法律体系
对于财政票据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的完善与制定不仅要注重相关的适用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要进行至上而下的细致调查和研究,力争使票据管理进入到有法可依、有理可循的规范化轨道中。此外对于财政票据的领购、使用、稽查、核销等多项管理还应做到切合实际和全过程统一管理,财政票据的使用在做到字迹清晰、填写完整和印章齐全时还应保证相关项目代码和内容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对于金额较大、收入稳定或项目固定的票据可以推行电脑打印票据的方法来进行实地收款,加大对开票人员和票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明确其法律责任对建立、健全财政票据的管理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加大财政票据的监督、审查和处罚力度
对于财政票据的监督和审查首先应该单位的领用、票据底数和收入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和协助征收,争取做到有凭有据和防微杜渐;其次是对于票据的审查与监督应该做到及时,在推行月汇报和年汇报制度的同时防止坐收或挪用非税收入现象的发生;再次是对于监督和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应该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改进,如发现有擅立收费项目、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的现象以及扩大收费范围等现象时要及时制止并纠正;最后是对违纪严重的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在针对相应不规范行为匹配相应的处罚力度时不仅能够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同时还表现出规范是前提,处罚是手段这一人性化的管理原则。
3.3 促进财政票据的网络化管理进程和协调联动机制
促进财政票据的网络化管理不仅能提高财政票据的工作效率为出,同时还为票据完整性和一致性提供了科学的保证。开发一套科学适用且囊括票据管理全过程的票据管理软件不仅能摆脱传统票据业务的繁杂手工操作,同时还节省了相关的管理成本。此外财政票据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努力协调和通关合作,还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监督和配合。
4.结语
通过上文对财政票据种类、适用范围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简单分析,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认识到财政票据管理改进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此外随着人们对于财政票据认识程度和关注度的增高,也使得财政票据的管理更加趋向于标准化和专业化,虽然对于财政票据的管理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相关法律体系和管理办法的改进,一定能够使其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
参考文献:
[1]来丽娜,朱明华.财政票据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J].商业经济,2012(2):94-95.
票据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海事行政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议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海事越来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海事行政单位必须不断夯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强化财务管理,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的新常态、新形式,更好发挥自身功能。海事行政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海事行政单位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海事行政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及管理、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会计档案的管理、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等。规范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予以程序化、标准化、模式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就是将会计工作标准化和程序化。随着会计职能的拓展,会计基础工作也发生变化,必须不断夯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凭证基础工作不规范
有的单位存在会计凭证填制或取得不规范、审核不严密的问题。例如凭证摘要填写过于简单,记账凭证所列张数与原始凭证不一致;其次是对原始凭证审核把关不严,报销手续不完善,存在没有经办人、证明人签字报销现象,甚至对应该盖章的发票,其盖章印迹模糊缺少印章的发票进行报销。
(二)票据管理不规范
票据管理不规范会给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造成很大的漏洞,个别单位没有建立有效的票据管理办法,有的单位收款收据和已用完的收据长期放在经办人手上,未能及时到财务部门办理缴销登记手续。
(三)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内控体系建设是否完善直接决定着单位其他控制能否实施及实施效果,有的单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了解不够,没有按照《交通运输部部属企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的要求,授权审批的金额界限不明,授权审批制度有待改进。
(四)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在不少海事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缺少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制度的缺失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缺乏相应的制度依据,会计管理工作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影响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尤其是海事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较少,导致相关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致使会计核算工作无法更好地发挥应有的功能。
(五)会计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
会计信息化是传统会计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行政单位会计信息化的运用大大提升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当前海事行政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是存在突出问题的。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存在安全隐患,例如硬件设备隐患、网络安全隐患和应用软件隐患;另一方面是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例如信息系统辅助决策能力弱、会计与业务管理不同步、信息资源无法交互共享等。
二、夯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
新常态下,会计人员必须树立新观念,热爱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坚持原则,自觉维护会计工作秩序。会计人员要有属于自己的职业操守与道德底线,对他人做出的违规操作不能坐视不管,一定要承担起会计人员监督与管理的职责。单位要对在职会计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每年保证会计人员能够接受一定时间的在职培训,以增进会计人员对新法律新法规的了解和掌握,持续提高会计专业技能。会计人员要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培训,要保证国家财经制度的贯彻和实施,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不断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更新会计知识,提高会计工作技能,从而使各项工作都能符合会计工作规范。
(二)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对原始凭证、会计档案的管理
海事行政单位财务部门应严格按照《交通部部属企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人员要严格审核会计凭证,对记载错误、不完整、不符合规定的凭证应及时补填或更正,使得会计信息准确性得到有力保障,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海事行政单位财务部门要加强财务票据管理,这就需要逐步完善票据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票据管理,对于行政单位的票据相关人员来说,要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综合素质,规范管理,防患于未然。要加强财务票据的审核稽查与监督,根据票据管理和使用情况定期组织检查,做好财务票据回收的审核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机制,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范会计档案保管。同时要严格规范会计档案保管的期限管理和销毁管理。完善会计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手续。加强会计档案监管力度,在各项会计业务检查中,将会计档案规范化纳入其中,以加大对会计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检查与监督。
(三)强化内部控制,严肃财经纪律
一是要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增强内控意识。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培养良好的内部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二是要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按照《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构建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确立控制目标,增强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建立和完善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各项业务顺利开展。三是要规范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严格执行清查盘点制度,成立负责资产管理的专门小组,落实资产归口管理,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同时细化政府采购预算,认真落实政府采购法有关规定,做到应采尽采,管控好增量资产。
(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和落实工作
一是及时修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近几年国家先后修订、出台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财务管理制度,各基层海事行政单位要在保证遵从国家财经法规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符合本单位特点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用制度说话”,为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要切实有效的落实财务管理制度。单位领导带头遵守执行,不搞特殊化,给其他工作人员树立榜样,上行下效,充分调动全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全面梳理明确当前最新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巩固财务基础工作取得的成果,使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不走过程、不流于形式。
(五)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
一是要加大会计信息化的认知程度。海事行政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与财务人员一定要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从现代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出发,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快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另外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购买适合本单位的财务软件,以全面实现会计信息化。二是要加强信息系统的维护与控制。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操作管理制度,并监督会计部门实行,以保证会计软件的正常、安全运行,免遭外界干扰破坏。应建立严格的系统维护、控制、设定数据输入与输出权限、批准、复核、文件备份、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同时,设置专门的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定期、不定期对硬件和软件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系统软件及杀毒软件及时进行升级,使会计管理系统处于最佳状态。三是整合资源,使会计信息化管理一体化。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与社会信息化发展高度保持一致,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应同信息系统的其他系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应用统一的电算财务管理软件,对整个财会管理实行一体化控制,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流及资金流集成,实现数据共享,更好地服务财务管理工作,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新常态下海事行政部门必须夯实会计基础规范化,追求标准化、正规化,真正在财务管理上诠释海事“三化”建设,更好的服务局机关和基层海事处。
参考文献
[1]陈作宇.浅析海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EB/OL].中国审计网.
[2]毋静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市场研究,2017(2):67-68.
[3]陈莉.浅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7(2):111-111.
[4]程锦宏.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6):17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