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澎湖湾歌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婆的澎湖湾歌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婆的澎湖湾歌词范文1

关键词:叶佳修 校园歌曲创作 创作历程 风格 评价 影响

校园歌曲是流行音乐的一个种类,顾名思义它是由年轻人尤其是在校或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创作,体现年轻人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的歌曲,并且这些歌曲在校园里广泛传唱。台湾的校园歌曲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当时台湾本土充斥着美国的流行音乐和一些日本曲调、中文填词的歌曲,还有一些是浅吟低唱的都市情歌。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对此现状不满,呼吁“要唱自己的歌”。于是他们纷纷拿起吉他,怀着那份对乡土的热爱,用那清新的歌喉唱起了洋溢着青春活力、充满乡间情趣和爱国情怀的歌谣,这就台湾的“校园民谣”运动。其中,叶佳修的歌曲,如《乡间的小路》《外婆澎湖湾》《赤足走在田埂上》等都是这一时期脍炙人口、独具特色的作品。优美的旋律、大自然的风光、浓浓的亲情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记忆,时至今日还在传唱,为人们所喜爱。然而,作为这些歌曲的词曲作者的叶佳修似乎并不被人们所熟知,他歌曲创作的风格也鲜有人研究。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叶佳修校园歌曲创作的历程进行梳理,并通过具体的作品分析概括出其校园歌曲创作的风格特征,以及对其校园歌曲创作的评价和社会影响进行总结。

一、创作历程

1955年,叶佳修出生于台湾花莲的乡下。1975年,当时还是台湾东吴大学(位于台北市)大一学生的叶佳修创作了他第一首歌曲《流浪者的独白》。他热爱文学,喜欢创作诗歌,这首歌的歌词是他自己写的情诗,初学吉他的他将之谱成歌曲。歌曲表达出当时大学生的真实情感,它不仅在大学里广为传唱,还在台湾的某电台得以播出,使得这首歌曲有了更加广泛的影响力。首次歌曲创作的成功大大鼓舞了叶佳修创作歌曲的热情,从此开始了他歌曲创作的生涯。

1979年,叶佳修还未大学毕业就已成为台湾海山唱片公司的签约艺人,并出版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叶佳修作词作曲演唱专辑》,专辑里包括《乡间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思念总在分手后》等优秀的歌曲。这张专辑获得了当年的年度冠军。叶佳修充满田园趣味的作品为台湾的歌曲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风格。

1979年的下半年,叶佳修大学毕业去服兵役,为了能持续有新作品推出,唱片公司让叶佳修继续创作歌曲,选用外形优秀的潘安邦来演唱这些歌曲。这一时期叶佳修的创作既有秉承一贯田园风格的歌曲,如《外婆的澎湖湾》,也有一些作品题材上更为严肃,反应出当时青年人对祖国浓浓的深情,如《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爸爸的草鞋》《年轻人的心》等。也许是年龄的增长或者是服兵役的经历促使了叶佳修对于国家、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歌曲唤起那一代青年人的社会历史责任感。这可以说是他歌曲创作的一个转折,叶佳修的创作不再仅限于田园歌曲和青年的爱情,出现了内涵更为深刻的作品。

叶佳修的歌曲创作从未停歇过。1975年至今,他创作了近千首歌曲,但流传广泛、为人们熟知的仍然是他早期乡间田园风格的歌曲。其原因是80年代后期,随着唱片公司的工业化、市场化,流行音乐崛起。不同种类的流行音乐涌现出来,充斥着唱片市场,像叶佳修这样简简单单的吉他弹唱已经无法满足听众的需求,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二、作品分析

下面笔者将对叶佳修的两首田园风格代表作《乡村小路》《外婆的澎湖湾》和一首爱国题材的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进行分析。

这首歌的歌词描绘出一副乡间黄昏的美好画面,主人公和老牛共赏美景,哼着乡居小唱,一路同行,心情无比欢畅。叶佳修用音乐十分贴切地刻画出了这样一个天真烂漫的人物形象。歌曲的调式是e小调,歌曲的结构是带再现的三段体(A,B,A)。歌曲的A段是民歌式起承转合式的四句,具有一定的民间风格,节奏明快。歌曲B段是由两个基本相同的乐句构成,乐句从全曲最高音以两个小节为单位向下二度模进,与A段的平稳形成对比,达到了与歌词“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寂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的完美结合,就像是主人公直抒胸臆式地将自己对于接近大自然、恬淡舒适的田园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热爱表达出来。最后一段是第一段的重复,规整的三段体给听众以稳定祥和的感觉。在尾声处“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重复两遍,速度渐缓,力度渐弱,仿佛主人公留恋着美景,哼着小曲就要走回家中,渐黑的天色为整个乡村拉下了帷幕。

《外婆的澎湖湾》是叶佳修为潘安邦量身定做的一首歌曲。叶佳修在创作这首歌曲时并不曾去过澎湖湾,是他聆听了潘安邦与外婆在澎湖湾生活的故事,同时怀着自己对外婆的思念,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写下了这首歌曲。歌曲描绘出了澎湖湾的旖旎风光和外婆慈祥的形象。歌曲是G大调,两段体(A、B)。A段的四句,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第二句的音区直接比第一句高了一个八度,音区的上扬奠定了整首歌曲活泼、愉快的感情基调。第三句和第四句与第二句的旋律同头异尾,平铺直叙地描绘澎湖湾美丽风景的手法和美国的乡村音乐有些相似。B段的结构不规整(整个B段由一句构成)。叶佳修更为灵活地创作与歌词相吻合的旋律,四度、五度音程的跳进带动着音乐情绪的波动,是歌曲的和抒情段落。“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节奏型从八分音符跳音、四分音符休止,到四分音符,再到四分附点音符,音符时值由短到长,旋律从活泼发展到悠长舒展,再次体现了叶佳修歌曲创作中旋律与歌词完美结合的特点。

不同于以上两首轻快的田园风格歌曲,这首爱国题材的歌曲,情感基调是比较深沉的。歌曲采用c小调,结构为两段体(A、B)。A段的两个乐句歌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旋律中五度的跳进蕴含着歌曲激昂的音乐情绪。第二句较于第一句有所扩充,这是因为旋律要配合歌词。B段中,叶佳修通过向上模进的旋律,将乐曲推向了,慷慨激昂地表达了即使经历过再多苦难,“中国”这个名字始终把华夏儿女紧紧连接在一起,患难与共,荣辱与共。这首歌曲的成功也证明了叶佳修不仅擅长创作田园风格的歌曲,他也有十分优秀的其他题材的歌曲创作。

笔者通过对叶佳修校园歌曲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其创作的风格特征:1.叶佳修是词曲作家,歌曲的歌词多为他本人创作的诗歌,在创作歌曲时注重旋律和歌词的结合,旋律为歌词量体裁衣,使得旋律与歌词能够很完美得结合在一起。2.叶佳修善于用音乐描绘景物、刻画形象,寓情于景。如《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都使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3.叶佳修借鉴了中国传统民歌和美国乡村音乐的手法,以及用民谣吉他伴奏的形式使其校园歌曲音乐创作具有民谣体的特征。4.旋律亲切,朗朗上口,是其作品得以广为传唱的原因。

三、评价和社会影响

叶佳修与李泰祥、侯德健、罗大佑、李双泽等同是台湾20世纪70、80年代校园歌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其中最早投入乡间田园风格歌曲创作,也是最擅长这类歌曲的创作者是叶佳修,他被称为“乡间田园歌谣的始祖”,可以说为台湾歌曲开创了乡间田园的全新风格。他的创作也影响了同一时期的音乐人,在台湾一时涌现出许多乡间田园风格的歌曲,如庄奴作词、古月作曲的《踏浪》、侯德健作词作曲的《捉泥鳅》等。

叶佳修的校园歌曲不仅反映出当时台湾在校大学生的心声还体现出当时台湾民众面对着正要向工业化转型的社会环境,无限向往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灵诉求。因此,叶佳修带有乡间田园风格的歌曲一经,便在台湾本土不胫而走,广为流传,深受听众的喜爱。1984年香港歌手张明敏在中央电视的春节联欢上演唱了叶佳修的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这两首清新质朴的歌曲迅速红遍大江南北。1989年时隔五年,《外婆的澎湖湾》(由潘安邦演唱)再次登上春晚舞台,给内地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年间,众多港台和内地歌手如潘安邦、蔡琴、张明敏、费翔、谢丽斯、王洁实等都演唱过叶佳修创作的歌曲,其流传和社会影响甚广。流行歌曲虽流传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但风格的推陈出新也极快,20世纪90年代以后叶佳修的歌曲不再风光无限。即便如此,这些无比亲切、朗朗上口的歌曲已经深深地留在了一代人的心中,承载着他们对于往昔时光的美好回忆。

参考文献:

[1]孟欣,何悦.同一首歌校园歌曲[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2.

[2]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部编.台湾歌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3]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许民,顺通,辛琪.音乐作品欣赏实用教程(上编・中国作品)[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外婆的澎湖湾歌词范文2

七星潭——是台湾花莲的一个著名风景点。刚听到导游说七星潭时,我以为七星潭就是一个美丽的潭。然而到达七星潭时才发现原来七星潭是座落在太平洋海岸上的一个美丽海湾。

当我看到那洁白的沙滩和湛蓝的大海时,我想起了那首熟悉的歌谣——《外婆的澎湖湾》。“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熟悉的歌词在我脑海涌起。

来到沙滩上,眺望那湛蓝的大海,无边无际的,和远处的天空连接在一起,分不清那是海,那是天。那在海中翻起的片片白色浪花,似乎是一块湛蓝布上的片片绣花。

“哗——哗——哗——”滔滔的海浪声回荡在我的耳边。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脱掉鞋子,就往海岸边跑。由于那一带禁止下海游泳,所以我们只能在岸边玩耍。

“啊!快跑啊,大浪来了。”我看到远处的大浪咆哮着朝我们冲来,马上大喊,可惜已经是跑不及了。海水就像饿了三天三夜的狼见了丰盛的食物似的,马上就窜了上来,裤子在一瞬间就湿了。哎!真是的,一下海大海就送给了我们一个礼物——裤子湿了。不过,哥哥比我跑的还慢,裤子比我湿得更多。

外婆的澎湖湾歌词范文3

关键词:拓宽 中学作文 渠道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果能把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流行歌歌词开发为作文教学资源,形成资源多元化,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补,教师再进行整体性的整合,能促使作文水平存在着差异的学生建构个性化的作文体系。这样既能为中学作文教学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又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改变学生因“无米”而难成“炊”的作文窘况。那么,歌词又能给中学作文教学怎样的积极影响呢?

一、深化情感

流行歌曲是深受喜爱的一种文化载体,歌词所承载的广泛、大量的文化信息,通过音乐的节奏,深深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触动着敏感的灵魂。《语文教育人文论》一书在谈及作文要回归生活的时候指出:“立人的写作教学,要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中引向生活,即引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思考,做生活的主人。”那么,在遵循作文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把流行歌歌词“拿来”,让它与作文教学建立联系,是作文回归生活的要求。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内驱力和催化剂。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可利用流行歌曲涌动着的青春浪漫的活力,追随感觉步伐,让流行歌歌词这一时代的“活水”激发学生的亢奋情感,将学生的情绪反应唤醒到最佳状态,从而“诱发”学生的写作冲动与激情,在“爱屋及乌”式的移情效应中,逐步形成写作兴奋状态,忘情地投入写作当中。如学生在吟唱品味《感恩的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歌曲时,情绪高昂,心中的情感波澜被掀起,就会从表象的感悟进入到理性的思考,自觉地从更高的层次上审视歌词带给人们的启迪,去感悟歌词的情愫,心中涌动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和写作情感。

2.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由于中学生的经历少、感悟生活的敏锐程度不够,对生活的感受往往带有情绪的表层化、认识的肤浅化、思维的点滴化,很难很好地从多角度对社会和人生进行感受和思考,因而难以写出动人的好文章。所以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提炼生活内蕴的本领,深化学生领悟生活的能力,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而优秀的流行歌歌词大都是生活的再现和提炼,凝聚着创作者深入生活品味和思考的结晶,闪耀着生活真谛的哲理性光辉,流淌着意蕴丰厚的人生意识。如学生可以从《爱拼才会赢》中认识到“要善于掌握‘三分天注定’的机遇,更要自我努力创造发展的机遇;机遇不是等来的,而是通过拼搏争取得到的”,进而得出“只有拼搏奋斗才会成功”的人生感悟。

3.优化学生的内在情感。

当前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情”的问题。优秀流行歌歌词大都是高尚情感涌动的产物,融注了优美感人、积极向上、催人奋发的真切情感,流淌着深邃的思想热流,扣人心弦。比如,学生会从《懂你》、《一封家书》所表达的儿女一份孝心与感恩之心中反思:“我们自己有多少人心中常牵挂父母,能知道并记住父母的生日或其他一些重要的日子呢?又有多少时候细心关注过父母的生活艰辛和为自己的付出呢?”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又能引导学生满腔热情地怀抱责任感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去体察周围的事物,从而优化学生的内在情感。

二、扮靓文章内容

流行歌歌词不仅能深化学生对作文的情感,而且以其构思精巧、结构严谨、韵律整齐、语言凝练、流传性广的特点,可直接作为作文的构成材料和手法借鉴。

1.开头或结尾引用歌词创设独特情境。元朝乔梦符说:“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好的开头,犹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过目不忘。结尾收束全文,要简约有力、令人回味。歌词用作精美的开头,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深思,或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用在文章结尾则卒章显志,常常会使之成为点睛之笔。如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有人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片头曲)开头,来论述忘记是非成败、功名利禄,一下子就引起了读者(阅卷老师)的关注、好奇和深思。

外婆的澎湖湾歌词范文4

双流县实验小学六年级5班

王?

指导教师:曹艳

大年三十晚上,从奶奶家传出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原来是我们的“家庭春节联欢晚会”盛大开幕啦!

这次“家庭春节联欢晚会”是由哥哥、姐姐、弟弟等我们五个小家伙一手策划的。联欢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大合唱《难忘今宵》,小合唱《我祝愿》、《外婆的澎湖湾》……独唱《青花瓷》?《荷塘月色》……还有笑话?我爱记歌词、脑筋急转弯等游戏活动。并且获奖选手还有我们“王氏家族春晚组委会”亲自颁发的奖状哦!比如有“Super Star”称号、“智慧家庭”称号……不过,最好玩的还是要数脑筋急转弯活动了!

先是必答题,。游戏主持人王小龙发话了:“请听题:猴子5分钟掰一个玉米,在果园里它二十分钟能掰几个玉米?”三姑爷和三姑妈冥思苦想,他们左看看,右看看,似乎想从我们身上找到答案。突然三姑爷大喊:“我知道,我知道!猴子最后一个也没掰到!”难以掩饰自己欣喜之情的王小龙充满希望地问:“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把三姑爷和三姑妈难住了,他们一会儿望天上看,一会儿往地上看。最后,手拿“计时器”的我说:“时间到!”裁判罗超哥哥宣布结果:“由于三姑妈他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对了一半,所以加0.5分,以资鼓励!”该我的爸爸妈妈答题了。题目是:印度人为什么用手抓饭吃?爸爸妈妈左思右想还是没有想出来。我心里像燃烧着火焰,为爸爸妈妈捏了一把冷汗,在那儿干着急,急得直跺脚。心里对爸爸妈妈说:“脚比手干净当然得用手抓饭啦!”但我必须公正,于是我悲哀地说:“时间到了……”我真是太郁闷了,爸爸妈妈被扣了一分!输了就要无条件的接受惩罚,他们选择的惩罚方式是吃饼干。也许你会想:吃饼干哪算是惩罚啊?应该是奖励才对!其实,这个饼干是被冷水泡过的,涂上牙膏后还被放上了许多的辣椒粉。……不知不觉,必答题答完!紧接着的抢答题进展的十分激烈,答错不扣分不接受惩罚,答对加一分。最后,罗超哥哥家庭获得了“智慧家庭”称号!

外婆的澎湖湾歌词范文5

师专毕业的我,经过三年的磨炼和锤打,已长成一个魁梧的“大孩子”。当我背着心爱的吉他,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带着一身上师范时练字沾上的粉笔尘埃,踏入这所乡村中学时,是在一个绵绵的雨天。一间间破旧的教室,一株株参差不齐的杨树,在雨中伫立着。

我心头掠过一丝说不出来的感受,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单位?这就是我准备把一生的心血全部抛洒的“热土”?

我一个人在校园里小径上彷徨地走着。我的心踟蹰着,我在为自己寻找着一种东西:是喧闹?是寂静?是刚刚过去的师范校园的热烈和青春?我却无法真实准确地回答我自己……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一阵风把这首非常熟悉的歌送入我的耳内。就在一刹那间,仿佛觉得又回到了我的“吉他”时代??一个人静静地在校园的花园旁,右手轻轻弹拨着李春波的《一封家书》,那饱满的热情,那轻盈中略带感伤与思念的旋律,还有那真真切切的歌词,都曾使我的心飞翔过,使我理想的小船轻轻地荡过心之海洋。

我驻足,用心谛听着那一声声清脆的童音。那音调并不十分准确,那音质也并不多么纯正,然而在久未接触歌声的我听来,却不得不用上整个身心去感受,去摸索歌声中每一丝属于纯真的东西。

歌声在校园里穿行。眼前又仿佛出现了《外婆的澎湖湾》:那赤着脚的孩童牵着姥姥的手撒娇地走着;那头牧归的老牛在夕阳下,跟着善良活泼的小主人沉稳地归去;还有那首《我想唱歌又不敢唱》的动听旋律,我眼前又浮现中考前夕在老师严厉的“监视”之下,稚嫩的喉中冒出的断断续续的“畅想”。

外婆的澎湖湾歌词范文6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第26节

授课班级:高一1班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词曲特点及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

2、通过体验选曲填词,感受创作的乐趣。

3、通过学堂乐歌的欣赏,了解中国创作初期音乐的特点,进而懂得学堂乐歌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学堂乐歌”的特点进行自主、大胆的音乐创作于尝试。

教法与学法

1、聆听《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送别》并演唱歌曲《祖国歌》、《送别》,从作品的内容和旋律中,感受、体验学堂乐歌的情感表现和风格特点,在听赏和歌唱中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2、能运用旋律、节奏、音区等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

3、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在提问中,鼓励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策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歌唱。

4、学堂乐歌大多数都是在现成的曲调上填上新词,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曲调,引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曲调特点、节奏特征还有汉字的韵律结合起来填上合适的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和《让我们荡起双桨》,引出同学们熟悉的校园歌曲。

师提问:百年前的学校叫不叫学校?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叫不叫校园歌曲?百年前的校园歌曲是什么样的?引出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展示课题《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

二、新授过程

1、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P179页文字,思考回答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

A什么是学堂乐歌?

B学堂乐歌产生的历史背景?

C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D学堂乐歌所反应的内容?

生答: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废科举办新学,以学校当时称谓为学堂取代私塾来学习西方的科学文明,其中包括在新式学堂里开设乐歌课。沈心工、李叔同等一批有识之士在学堂乐歌课上教唱的歌曲在社会上广为传唱,成为社会的新风尚,后来人们把清末民初这个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内容多为反映人民要求“抵御外辱”、“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思想;宣传女子自由、男女平等;宣传自由民主思想;宣传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反映学生生活等。

2、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体操――兵操》,思考且回答如下问题:

师:请同学们结合谱例(课本176页),从音乐要素入手如旋律、节奏、音域等思考这首最早创作的学堂乐歌有什么特点?

生:五声调式,旋律较平稳,音域范围较窄6度,全曲一字一音。

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思想?

生:强身健体保卫国家。

师:是谁的作品?他对新音乐都有什么样的贡献?

生:是沈心工先生的作品。(引出作者沈心工及其贡献)

(投影仪大屏幕展出,师生共同朗读)他编辑了中国最早的歌曲集《学校唱歌集》;是我国最早使用白话文写作歌词的作者,其乐歌题材也较为广泛。

3、欣赏沈心工先生另一作品《黄河》。

A. 教师介绍作品背景。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日俄战争之后,沙俄将其在我国东三省南部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有企图将当时的外蒙纳入自己的版图,这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些曲子就是为抗议沙俄侵略扩张行径而创作的。

B. 引导学生倾听分析归纳歌曲特点及所表达的情感。

生:此乐歌描写了长城外、河套边,壮伟旷然的景色。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情怀。

4、A. 师:同学们知道家喻户晓的《送别》的词作者是谁?他对新音乐又有哪些贡献?(用熟悉的歌曲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李叔同先生。)

生:词作者是李叔同先生。

教师介绍李叔同先生介绍及对新音乐的贡献。

(大屏幕展示)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创编了中国最早的合唱曲目《春游》,该曲为三部合唱;最早在中国传播了“乐圣”贝多芬的传记和西洋音乐知识。

B. 聆听李叔同先生作品《祖国歌》,分析归纳其旋律及歌词特点,所表达的情感。

师生引导学生总结:

【曲调分析】 这首歌曲采用了民间曲调《老八板》填词而成,唱起来亲切动听、琅琅上口。

【歌词分析】 歌词以精练的笔墨歌颂中华神州地大物博,以及深厚的人文积淀,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号召国人传承民族精神、同仇敌忾

C. 学生集体歌唱另一版本《祖国歌》,又名《校园夕歌》。

5、师生共同总结: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借曲填词。

三、拓展实践。

1、教师演唱《送别》,引导学生用送别的曲调分别填上《山居秋暝》和《蜀相》的歌词。

2、同样的歌词《蜀相》,填入不同的《中国民谣》的曲调。

3、引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填入自己喜欢的歌词,进行新的创编。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