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小学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小学教育

实验小学教育范文1

2011年11月2日至4日,第十届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学术研讨会在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正式召开。《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常务副主编王真东,副主编何立新,高新区教育处杨晋平处长,著名特级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周益民老师等领导、专家出席了开幕式。另外,全省36所小学共同体学校校长、教师代表以及高新区部分学校校长、教师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一、校长论坛

本次校长论坛围绕“学校资源力的开发与应用”这一主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双流县实验小学校长毛凤鸣从教育资源的认识和思考、教育资源的开发策略、教育资源的开发原则、教育资源的开发路径四个方面建构了学校资源力开发运用的基本框架。她指出,在学校资源力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校长是核心、教师是关键、教学改革是常态。玉林中学附属小学校长朱祥烈提出了把管理中的关键事件转化为资源,并从创设唤醒型关键事件、创设碰撞型关键事件、创设反思型关键事件、创设感动型关键事件四个方面作了阐述。紧接着,绵竹市紫岩小学校长谭克介绍了该校利用地震所带来的资源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经验,广元市南鹰小学校长李毅提出要通过自我开发、团队开发、互动开发等途径来开发教师人力资源的重要主张。此外,高新实验小学校长陈伟、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刘娟、眉山东坡小学校长周吉群、乐山实验小学校长张必友等还对“关键人物资源”“学校文化资源”“地方文化资源”以及“学校公共信息”等命题进行了深层而热烈的探讨。最后,《教育科学论坛》常务副主编王真东对本次论坛作了总结性发言。王真东副主编首先对“学校资源力开发”研究组的上位思考、系统构建、认真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尤其肯定研究组将关键事件作为重要的生成性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做法,认为该项命题的探讨是本次论坛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他强调,关键事件重在关注教师的情感系统、精神系统,直接针对教师审美疲态、创造疲态而言,通过一系列开发,可以激活动机生成、点燃创造激情、聚合发展力量,让美好的关键资源催生灿烂的生命之花。最后他提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方向的把控者,是学校人力资源的核心,校长的成功得益于对资源的把握和运用,因此,加强学校资源力的开发和运用是新时期加强校长领导力的重要途径,对学校资源力的开发运用则应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深化、细化。

二、学科论坛

(一)语文论坛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各项内容中有意识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具有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中国人的必经之路。本次语文论坛以“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专题,特别邀请了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著名特级教师周益民展示了一堂生动的观摩课《绕口令》。课后,周益民老师作了《回到话语之乡》的专题讲座,让参会教师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围绕“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来自玉林中学附属小学、天涯石小学、乐山实验小学、眉山东坡小学等八位老师分别从“综合性学习”、“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及“阅读教学”四个层面呈现了八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研讨课。课后,《教育科学论坛》副主编何立新、成都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罗良建、成都师范附属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姚嗣芳等专家与参会教师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深入地研讨和互动。姚嗣芳老师指出,渗透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不仅要从教材出发,还要运用好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以及学科间融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更要注重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把相关文化拓展至课外,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得到极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罗良建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以课例为形式,以课程为载体,体现“三思”,即研究之思――关注热点问题、重点问题及前沿问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困惑;课例之思――一课一得,取舍、简化繁复环节;课程之思――真正落实课标要求,关注语文能力形成,使教学回归语言本身。最后,《教育科学论坛》副主编何立新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传统文化蕴含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义不容辞地进行主动渗透。通过本次活动,许多教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形成了基本的操作办法,同时也对评课达成了共识,即一看学生在课堂的变化、发展,二看教学效果的持久性,三看学生在课堂上有无“生长感”。

(二)音乐论坛

实验小学教育范文2

1、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学校领导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未能把实验室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忽视实验室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的学校“达标”时就有了实验室,过后就挤占实验用房;有的学校用旧课桌改做实验台,很不规格,也不安全;有的实验室水、电不到位,消防设备简陋等。

2、实验人员不稳定。有一部分学校的实验人员变动频繁,人数不足,队伍不稳,加之有的学校缺少专职的实验人员,多是任课教师兼管,不少教师的实验技术、素质、素养还有待提高。有些管理人员只能当保管员,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修理等日常工作。人员的变动有时也导致仪器、设备的损失,这诸多问题增加了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实验室管理的紧迫性也就更加突出。

3、管理制度不规范。近几年通过普及义务教育,仪器设备的配备速度大大加快,管理工作明显跟不上配备速度。有些学校的实验室工作也在做也很忙,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还是不少,这些问题往往是实验员管不了,学校又管不到,分工不清,职责不明确。如:有的教师嫌麻烦不愿做实验,有的教师做实验不写通知单,实验室不及时做实验记录,不及时对仪器进行维修保养,借出仪器不登记等现象。究其原因是没有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未能形成制度管理。

4、部门配合不协调。某些学校存在着部门之间不够协调现象,实验与教学环节之间、实验人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甚至教导处,总务处、实验室各部门之间分家现象,造成实验室管理工作步调不一,矛盾突出,效率不高,未能发挥仪器设备应有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经验,提出如下的对策:

一、学校领导要站在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实验室工作,确立实现实验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目标,使实验室工作也和学校教学工作一样跟上时代步伐。

二、各级管理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应该树立“两个基本观点”,并要抓实“六项管理”措施。

两个基本观点是:

1、服务观点。实验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离开了服务就失去了实验室工作的意义,有了服务思想,就能够主动做好工作。实验室管理不是一般的财产管理,它有财产保管,更有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教育思想等教学管理,管理好仪器设备不是目的,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好,通过管理给师生提供良好的仪器装备,随时给师生的教学研究、教学活动提供方便、支持、欢迎、鼓励、提倡、帮助师生使用仪器设备,并要起到督促作用和保证作用。总之,要做好服务,使实验室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2、教育观点。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学校的教职工都是教育者,各个部门都有教育学生的任务,学校处处要体现出教育,这是学校教育的特点。教师和学生都是实验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实验教学同样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实验室管理要研究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要研究人的行为,所以,实验室管理不能单靠管理人员,领导、教师、学生都要参与,这也是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要加强实验室内外环境建设和各项工作环节的教育作用,重视发挥它的教育职能,让师生在做实验的整个过程都受到教育。

六项管理措施是: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一切工作的成败都与管理有密切关系。要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章可循,首先要根据实验室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遵循教学规律、实验规律、经济规律和分工协作规律等客观规律,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合理组织实验教学。不能只凭经验、凭记忆、凭感觉,要靠科学靠数据来管理。要结合学校实验室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学生实验守则,张贴在醒目的位置上,并要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2、加强财产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实验室财产是学校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教学的物质条件,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环节。所谓“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就说明了管理财产的重要性。财产管理不善,配备的越多,损失就越大。因此,管好、用好实验室财产,尽量避免损失和浪费,是每个实验人员的首要职责,也是评估实验人员工作业绩的基本要求,因此实验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和不断探讨这一重要岗位的职责和管理方法。

3、加强常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要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规划、配备标准和装备要求,正确合理地选择,采购、配备仪器设备,做好验收、登记、建账、立卡等帐册管理工作。仪器的陈列存放要做到科学、规范、安全合理、美观、方便取用。要建立健全实验室计划总结、通知单、记录等各种资料的档案,强化管理措施,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开展兴趣小组和自制教具活动,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激起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学习兴趣。

4、加强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利用率。维护保养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在这些具体工作中,需要做大量的细致的工作才行。要按照不同仪器的不同要求,坚持不懈地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既可减轻仪器损耗的程度,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前提。

5、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实践证明,要管理好实验室,要开展实验教学,没有一支有良好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此,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素质,是管理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要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和理论探讨,提高教研理论水平。要对各学科实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实行实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对实验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定,逐步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实验小学教育范文3

1.教育对象的复杂多变性决定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研究含量。

的确,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正处于人生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段的学生。在这一时段内,不但学生的生理发生巨大变化,其心理也随之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研究就成为小学教师做工作的前提。其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标准,教学本身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怎样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怎样组织教学,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在领会教学理论精髓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与判断。为保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教师有责任审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2.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环境系统已从超稳定的一端移到了剧变的一端,在现实条件中取得成功的条件已完全不同,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品格。曾经,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但是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有了网络媒体,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学到许多知识,而且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何把小学生从外面多彩的世界拉回到课堂上来,如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再塑光辉形象,这对小学教师将会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经验或教育是招架不住的,当传统教育慌乱地企图还以经验方式应付信息社会的时候,很快就会发现陷入了拼时间和拼经历的境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

1.科研至上。

综观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相当数量不是在默默无闻地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而是在大张旗鼓地为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做广告,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成为某些学校之间相互攀比的筹码,成为花瓶或摆设。在有些小学,教育科研甚至成为教师评优的敲门砖。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晋升评优的附加条件,有些教师热衷于搞科研,就在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而是否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对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则不重要了。

2.重虚而不重实。

许多小学或小学教师在搞科研时忽视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重理论不重实践,科研形态有了,却没有直指教学的痼疾。有了科研的行为,却没有真正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轰轰烈烈地“科研”一番,但教师的行为依然如故,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其结果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课题而课题。这样,虽然学校也忙于申请种种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小学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不能切实地改变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说,这是小学教育科研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3.跟着潮流走。

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时往往缺乏主题意识,缺乏对自我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有些教师就闻风而动,作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例如:创新教育一出现,不少小学教师就以创新为题申报课题,好像课题名称没有创新就无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样,使得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没有针对性,也无法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三、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

1.培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改变其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对许多小学教师是一种新要求,因而必然会存在一些思想障碍,长期以来,只重视“教”,轻视“研”,只重视“考分”,轻视“素质”的提高,把学校看作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场所,把教学的功能片面归结为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教学工作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答。其结果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只会死啃书本,习惯于重复他人思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陈旧的观念,才能找到教育科研的突破口,才能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质量的评比上,由单纯依赖分数、升学率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从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方向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水平。

2.让小学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育科研的优势,使他们由被迫到自觉地进行教育科研。

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可以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找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改革中成长。

3.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科研需要以科研的方法为支撑,科研方法是完成科研课题所采用的程序、途径、手段或规则,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方法,能使课题运行步骤清晰,成果有推广价值,这与常规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不同,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常规经验总结轮廓模糊,又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性较差,所以小学教师学习运用科研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金春兰.教师,你是一个研究者.黑龙江教育,2001,(11).

[2]陈平.引导新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人民教育,2001,(1).

[3]耿文侠.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教育探索,2002,(9).

实验小学教育范文4

一、 激发兴趣,在情境中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是识字的主渠道,在课上,我们要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识字。如教学人教版新教材第二册《识字4》一课,一开始,我就指着黑板上美丽的贴图(图上有茂密的森林、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四五个孩子有的手拿着放大镜在地上蹲着,有的拿着蝴蝶网兜在田野跑着……)对大家说:“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转一转,到花丛中钻一钻,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个个睁大眼睛,有的说:“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有的说:“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接下来,我随机把蝴蝶、蝌蚪等词贴在相应的昆虫旁,图文对照,让学生练读词语,孩子们个个读得有滋有味,浑然忘我。认读词语后,我请学生上来捉昆虫,并把自己捉到的昆虫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兴致勃勃地走上台,有的捉到了蝴蝶,有的捉到了蚂蚁……拿着这些战利品,仔细观察外形后,学生的发言令人惊讶,有的说:“我捉到了一只蝴蝶,它穿着一件五颜六色的衣服,真好看。”有的说:“我好容易捉到蚂蚁,它很小,穿着一件黑衣服。”学生个个抢着上来捉,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这样,孩子们既认识了事物,又巩固了词语,还发展了语言。

二、轻松愉快,在游戏中识字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愿意接受的。”低年级学生更是喜欢游戏,因此要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使用了许多游戏方法,如“猜字谜”游戏,我们经常根据汉字的结构,把汉字编成谜语,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兴趣。如:一头牛走在独木桥上(生);大口里小口藏(回)。我们也鼓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编字谜让大家猜。有的编出了“一人前面走,一人后面跟(从)”;有的编出了“有个人,他姓王,袋里装着两颗糖(金)”;“井里一只大青蛙(因)”;“十月十日(朝)”等。虽然有时候学生编的字谜比较粗糙,但是他们的创造力还是不得不令我们折服的。

三、主动探究,在创造中识字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独立地去掌握他们。汉字是最古老、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识记汉字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在指导识记生字时,我们经常引导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你还有更好的办法记吗?”以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能量。实践证明,学生有许多识记方法。如“说一说”,就是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字的意思。如“雨”字,有的小朋友说:“那四点就是雨点。”又有小朋友说:“我在家里,通过窗子看下雨,门就是窗子。”小朋友的想象力真是丰富,说得多棒。再如“演一演”,如“看、着”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我请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想办法辨清楚,有个学生是这样记的:孙悟空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并做出模仿动作。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再问“着”,已有不少学生把两个指头伸到头上去了。

四、开发资源,在生活中识字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汉字到处都有,随处出现,因此我们十分重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的整合,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识字教学活动,使学生树立“生活即是识字时”的观念。

1.利用校园文化识字。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走进班级,班级名、课程表、伙伴名字等都成了我们指导学生认识汉字的材料。如开学后,我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漂亮的名片上,贴在桌子上,课间休息时,互相认识,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久而久之,学生记住了很多小朋友的名字。接下来,我让学生先分小组、大组为单位发本子,继而发全班小朋友的本子,比比哪个小朋友认得的同学名字多、发本子的速度快。对此,小朋友个个兴致勃勃,全班学生的姓名总共100来个汉字,短短一个月,大多数学生就全部认得了。在识记生字时,学生就会联想到小朋友的名字,很容易把它记住。如认识“悄”字,有个小朋友是这样记的:左边一个“忄”,右边一个“肖晨曦”的“肖”。那个名字被当作识字办法的小朋友兴奋极了,其他小朋友也感到很有意思,这个字一下子就记住了。上学期期末阅读测试时,有一部分学生就用伙伴的名字里没有学过的字来补他们课内不认识的字的,从而都得了满分,识字的兴趣更高了。

实验小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05-02

一、引言

目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偏重于对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以及对语言技能的强化训练。这样的教学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严重地淡化了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方面是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其次是更好地通过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在集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基础上,给予阐述。

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体验式英语教学的模式

何为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教学活动中一种教学方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定的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实践、自我体验,进行知识的学习。一般来说,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在形式上,有角色演出、情境再现、视听欣赏,以及辩论活动和合作探究,当然也包括英语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革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逐步构建生成新的知识体系。在这种模式中,其环节包括以下四个部分:首先是亲历,接着就是进行思维观察,紧接着就是进行抽象概念和学生的主动实践。其具体的实施:其一,亲历阶段,就是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情境,能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其二,思维观察阶段,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亲历进行深入的思考。其三,在思维之后抽象出概念阶段。就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之后,对思考的对象进行概括,进而抽象出具有一定逻辑性的概念。其四,学生的主动实践阶段。学生在经过思考后,形成自己的逻辑概念,进而让学生运用得出的概念进行实践活动,对新的问题给予解决。根据这一教学模式理论,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设计出了具体的教学环节:情境―体验―提问―解答―能力。我们设计的意图旨在充分地凸显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

三、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英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

1.进行英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步骤一,巧妙地设置情境。情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之前,有必要对教材进行全面地分析,寻求出一种能够还原教学内容的载体,充分地进行情境设置,这是体验式英语教学的最为重要的一步。只有处理好这一步,才能够展开后面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情境设置上,可以参考视听欣赏方式、角色的表演,以及论辩等等形式,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学生进行体验搭建平台。

2.进行英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步骤二,让学生在课堂中亲历体验。这里的体验,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与教师通过相互的互动,在巧妙设计的情境中,积极感知语言魅力,感知教材相关的知识。其中,重点在于学生自主的亲历过程,让学生充分地体验英语如何有效地运用。

3.进行英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步骤三,师生共同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经过亲历体验,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些问题,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极其突出地提出来,激发学生对其思考。当然,有时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有必要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总之,要充分用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4.进行英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步骤四,师生共同解答问题。问题提出以后,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前提下,教师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其解答的方式可以是学生间的分组合作形式,也可以是答辩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要有度,不宜代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要充分地将思考自主性还给学生,多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

5.进行英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步骤五,提升学生的能力。学生在问题解答中,在自己意识中会逐步地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但是对于这一知识经验,不够牢固,这就有待于学生将这一知识经验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检验他们的所得的知识经验,并在实践中解答实际的问题。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的平台。就英语课堂教学来说,就是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发言的机会,一个对英语知识运用的机会,充分地让学生在英语实践运用中提升表达能力。

我们对这些环节用具体例子进行述说。不如在学习“Book one Lesson Three Who's she?”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他们家的全家福带到学校,然后让学生对照片逐一介绍,同时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想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表达的欲望一下子就被激活了。在介绍完照片以后,接着进行英语的学习体验活动。教师拿着照片,一边用英语问:“who's she...”“who's he...”在具体的环境中,学生对照片上的人物自然再熟悉不过了,便回答:“she's my mom.”在具体环境中学生就轻易地学会了“who's...”这样的句型了。然后,学生经过亲历之后,加上学习,就有了自己的知识积累。这时,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提问,在体验中学会发现问题,以激活思维。比如,提出问题“who's...”英语格式有什么特点?学生的问题提问后,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解答。教师要做到“三不讲”,浅显的英语问题教师不讲,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问题教师不讲,教师讲了学生还是不会明白的问题不讲。充分让学生自主完成问题的解答。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家的全家福逐一地向同学介绍,将所学英语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学习模式,即“情境―体验―提问―解答―能力”模式。为我们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唐菲.情感体验式教学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论文,2007.

实验小学教育范文6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体育;研究

一、实验研究

1.研究对象和方法

选取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的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两个班级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每班各45名学生。对照班采取传统的教学法,观察班采取探究式教学法。

2.结果

(1)技能

从表1可知,实验后两个班的技能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学习兴趣

从表2可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班比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班的学习体育兴趣更强,说明探究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学习态度

从表3可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班比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班的学习态度更好,说明探究式教学能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二、结论

1.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探讨知识。在探讨过程中,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会通过与同学合作主动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样一种气氛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

2.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能力

教师通过设计探究式的问题、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学习,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以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不断培养创新能力。

3.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只有让学生对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使他们认真学习。探究式教学是能够发挥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教学模式。通过探究式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程中,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三、建议

为了防止影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探究,需要根据学校的资源合理规划、安排教学内容,需要保证足够的练习场地,需要保证性能好的运动设施。

探究式教学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比较多,而中小学院校采用的较少,特别是小学几乎就没有采用探究式教学。因此,需要加强对探究式教学的宣传力度,以便让更多教育者和受教者了解并运用探究式教学。

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的执教水平,才能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提出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才能有效指导学生,纠正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将探究式教学理论转化为自身的理论,以适应探究式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