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的脚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坚定的脚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坚定的脚步

坚定的脚步范文1

教改承载着国家及社会大众共同的期望,是大势所趋,没有回头路。只有坚定不移地走教改之路,才能最终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教育人的神圣使命。

坚定不移地走教改之路,转变观念是前提。我们必须有勇于吃螃蟹的精神和破旧立新的勇气。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尽管应试教育目前仍有一定市场,但就此认为“教育就是为了教会学生考试”而死守陈旧教学方式的做法,必定会被时代的洪流淘汰。在新的形势下,早一天转变观念,就早一天收获成功果实。我区较早进行教育改革的县市,不少已取得显著成绩,例如玉林市玉州区,南宁市兴宁区、隆安县等,比起那些仍在驻足观望、左右徘徊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教改局面令人欣喜。因此,与其驻足不前,不如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坚定不移地走教改之路,政府要做好服务和引导工作。政府可以利用行政职能的优势,为教改的推进提供资金、场地、人员等保障,同时发挥导向功能,推动教改的深入实施。我区自启动有效教育教改项目以来,在自治区教育厅的专业指导下,各试验县(市、区)认真制订出切合自身实际的教改方案,稳步推进教改工作。2011年11月,全国有效教育广西改革试点成果展示汇报现场会在玉林市玉州区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出席会议,对我区通过行政力量推进教改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坚定不移地走教改之路,必须坚持区域创新。各地要不断探索符合区域实际的教改之路。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教育改革存在许多深层、复杂的问题,教育部也未就此提供具体的改革方案,而是要求各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根据地区差异,相应的设立试点及改革课题,以开放的方式将改革的操作权下放。这种“下放”使得基层得以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其效果也必将以区域性的成败呈现。因此,各地和各校应该选择切合自身实际的教改项目,制订行之有效的推进方案,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力量,在教师得到切实有效的培训并对新的教学方法有了较好的把握之后,再将相关项目推广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

坚定的脚步范文2

关键词:腰椎失稳;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退行性腰椎失稳指腰椎椎体处于正常的生理负荷下但尚无法保持正常的相互位置关系而引起的病理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1]。腰椎失稳是产生严重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多以L4~5、L5~S1等节段较为常见。目前,腰椎失稳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腰椎融合术,后外侧融合植骨、椎间植骨、后路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是手术治疗腰椎失稳较为常用的植骨融合方式,目前其临床治疗疗效报道不一[2]。本研究抽选167例胸腰不稳患者为研究,探讨三种植骨融合方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选2009年3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67例胸腰不稳患者,临床表现以顽固性腰痛为主,活动后或者是改变时疼痛加剧,卧位时缓解,均无腰椎手术史,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6个月~1年后症状无改善或者是反复发作而采取手术治疗。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A、B、C三组。A组55例:男36例,女19例,年龄45~69岁,平均(57.5±6.7)岁,病变节段:L4~535例、L5~S120例;B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44~68岁,平均(56.7±6.9)岁,病变节段:L4~536例、L5~S120例;C组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45~67岁,平均(58.1±6.5)岁,病变节段:L4~534例、L5~S122例;三组在临床表现、病变节段、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采用插管全身麻醉,取俯卧位,予Marger法置入椎弓根钉内固定,行椎板间扩大开窗减压,扩大神经根管,如有双下肢根性症状的患者则行全椎板减压。A组行磁共振检测如有椎间盘突出者则行髓核摘除,利用骨刀将双侧横突以及关节突的皮质去除作为植骨床,将自体髂骨修成颗粒状或同种异体骨并植于后外侧;B组和C组将病变椎间盘组织彻底摘除,上下进行软骨终板刮除直至渗血;B组在髂后上棘开窗,将松质骨取出并修剪成颗粒状骨以备用,先植入适量细小骨粒至椎间隙前方且压实,再在椎间隙后方植入2块和椎间隙高度匹配的髂骨,并充分接触椎间隙上下骨面,再进行椎间加压;C组将减压后取下的碎粒状椎板骨植入到椎间隙前侧区域并压实直至椎间隙的前侧1/3,并将cage斜向置入1枚, B、C组然后再予以加压固定,置入引流管,然后逐层缝合切口。某典型病例的术前胸腰正位片及术后腰椎影像,详见下图。

某典型病例术前腰椎正侧位、腰椎过伸过屈位

1.3术后处理术后注意观察患者引流量,负压引流在1~2d内拔出。A组术后卧床45d,腰围保护下地逐渐功能锻炼;B组卧床2~3w,腰围保护下地功能锻炼;C组拔除引流管后即腰围保护下地功能锻炼。

1.4疗效判定:根据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3]对治疗疗效进行评定,恢复率(RIS)=【随访时JOA评分-术前JOA评分】/(29-术前JOA评分)x100%。恢复率>75%治疗效果为优,处于50%~75%为良,在25%~49%为中,

1.5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是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N%,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三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比较三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A、B两组(P

2.2 三组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随访3个月,A、B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A、B两组(P

2.3治疗效果比较术后3个月评定治疗JOA疗效评分:A组优良率为80%,B组优良率83.9%,C组优良率为92.9%。

A组55例患者中有10例断钉,45例骨性融合,融合率81.8%;B组56例患者中有7例发生断钉,49例骨性融合,融合率为87.5%,C组的骨融合率为96.4%(54/56),C组的融合率明显高于A、B两组(P

3讨论

3.1腰椎失稳症定义及其临床诊断李柱[4]等定义腰椎退变是一个周而复始、相互交错的“退变一不稳一代偿一稳定”病理过程。笔者定义腰椎失稳症是一种由于腰椎退行性变、脊柱后结构破坏或者是峡部裂等因素引起的脊柱稳定性破坏性疾病,椎体间活动过度异常并且因此导致一系列临床症候表现。诊断标准:①反复性的腰部明显疼痛,并有严重的酸痛以及无力感;②局限性腰痛或者是伴有下肢牵涉痛;③行MRI及CT等影像学检查可见明显椎间关节及腰椎间盘退变,且已排除其他疾病;④行X线片检查见椎体前缘有牵拉骨赘或者是可见椎间隙明显狭窄;予以腰椎过屈、过伸位X线检查示病变相邻两椎体间滑移距离大于3mm,病变节段11°[5-6]。

3.2腰椎融合术式选择予以充分减压、植骨融合以及椎弓根内固定是目前临床治疗腰椎失稳症疗效最为可靠的保证。腰椎融合传统术式有:关节突关节融合、后路横突间融合以及椎体间融合等,存在植骨块易吸收、植骨不融合以及移位等缺点,发生钢板螺钉断裂较为多见。尤其是术前存在严重失稳或者是腰椎滑脱在Ⅱ度及以上的患者,手术失败率高[7-8]。

本研究采用后路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失稳症,从研究结果来看,术后3个月评定治疗疗效:A组优良率为80%,B组优良率83.9%,C组优良率为92.9%。这主要与后路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C组)和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B组),其承受压缩、剪切和旋转应力是椎体前中柱,通过椎体前中柱的融合,可重建脊柱稳定性,并且可以早期起床活动;而A组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很难达到脊柱生物力学固定,因此A的骨融合率(81.8%)亦明显低于B(87.8%)、C(96.4%)两组(P

综上所述,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后采用后路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对于手术治疗腰椎失稳的疗效优于其他两种术式。

参考文献:

[1]邓雄伟,杨惠光,张云庆.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不同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58-59.

[2]李光胜,沈斌,邓长青,等.椎间融合器融合与3600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3):240-241.

[3]颜国城,严照明,陈开明,等.开窗单枚椎间融合器结合提拉复位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3);238-239.

[4]李柱,王文军,胡文凯,等.退变性腰椎失稳的诊断与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J].南华大学学报,2004,32(3):323―324.

[5]孟凯,谢进,韩琳,等.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前后X线对比[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7,5(3)193-195.

[6]卢占斌,陈先.椎弓根内固定结合腰椎融合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 (5):472―473.

坚定的脚步范文3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宫角妊娠; 间质部妊娠; 定位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0-0043-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ultrasonography in locating diagnosis of uterus cornea pregnancy and interstitial tubal pregnancy.Method: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33 cases of pregnancy and interstitial pregnanc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n followed up the results.Result:In 38 cases,25 cases of uterine horn pregnancy,13 cases of interstitial pregnancy, 32 cases were diagnosed by ultrasound,the accuracy rate was 84.21%(32/38).The key points of location and diagnosis:the lesion of uterine horn pregnancy wa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uterine cavity,the thickness and integrity of the surrounding muscle layer,while the interstitial pregnancy was not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part of the uterine cavity, and the surrounding muscle layer was thin and incomplete.Conclusion:The accuracy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uterine horn pregnancy and interstitial pregnancy is high,which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y; Uterus cornea pregnancy; Interstitial tubal pregnancy; Locating diagn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Renshou County,Renshou 6205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0.021

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均属于少见而后果严重的异位妊娠,一旦破裂发生大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术前,两种疾病单靠临床症状定位困难,而妊娠结局和临床处理方案也截然不同,故早期准确的定位诊断对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2011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通过分析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超声图像特征及手术结果,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在疾病定位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超声科检查并经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宫角妊娠25例和间质部妊娠13例。患者年龄21~41岁;6例宫内放置有节育器,2例有异位妊娠史,8例有流产刮宫史;均有长短不等的停经史,停经时间32~64 d,血β-hCG均增高,尿β-hCG呈阳性或弱阳性;多数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和下腹痛等病史。全部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并随访临床结果。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Sequoia 512、GE-E8彩色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2.0~5.0 MHz,腔内探头频率5.0~7.5 MHz。患者适度充盈膀胱后,应用腹部探头常规对盆腔行纵、横、斜等多切面、多方位扫查;若有影响腹部超声显示效果的因素或对于疑诊病例,应嘱患者排空膀胱后改为经阴途径检查。重点观察:子宫角处是否向外隆起、宫内有无妊娠囊、孕囊或包块的位置、孕囊或包块与宫腔是否相通、孕囊或包块周边子宫肌层的包绕情况及肌层厚度,子宫直肠陷窝是否有积液,同时予以彩色血流显像观察包块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

2 结果

38例患者中,包括宫角妊娠25例,间质部妊娠13例,超声正确定位32例,准确率为84.21%(32/38)。早期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根据声像图表现分为孕囊型30例,混合型8例。(1)孕囊型:宫角妊娠20例,表现为孕囊位于膨大的宫角内部,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约8~55 mm,边缘清晰,与子宫内膜相连,孕囊周围有较厚(9~12 mm)且完整的肌层组织;间质部妊娠

5例,表现为宫角部包块直径约10~40 mm,与子宫内膜不相连,存在2~7 mm的距离,孕囊周围肌层组织薄(

3 讨论

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首先因在解剖结构上,宫角部与间质部位置临近,发生异位妊娠时,临床表现近似,术前单靠临床症状定位诊断较为困难[2];其次,妊娠结局截然不同:随妊娠进展,宫角妊娠的孕囊若向宫腔内扩展,可发展为宫内妊娠,若向宫角外扩展,可致宫角发生破裂出血;而因输卵管间质部具有狭窄、短、周围仅少许肌层包绕的特点,妊娠囊着床于该处极易发生破裂出血[3];再次,临床处理方案也是截然不同的:宫角妊娠的治疗多以剖腹手术切除病灶或宫腔镜下行吸宫术为主,对有生育要求的早期宫角妊娠孕妇,且无早期流产症状,可在超声检测下,动态观察一段时间,胚胎可能会向宫腔内生长成为宫内妊娠的趋势,如发育正常,可以妊娠至自然分娩;而间质部妊娠一经确诊后,应尽快行手术切除包块,根据具体情况,常选择腹腔镜下开窗取胚术或病灶切除术[4]。正是由于临床表现的易混性以及妊娠结局和临床处理方案的截然不同,两种疾病的早期定位诊断显得尤其重要。

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异位妊娠诊断方法。根据声像图表现,早期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均分为孕囊型或混合型[5]。孕囊型的主要定位依据为宫角妊娠的妊娠囊与宫腔内膜相连,周围的肌层组织较厚且完整,而间质部妊娠的妊娠囊与宫腔内膜不相连,周围的肌层组织薄且不完整[6]。因此,超声检查时,常规地全面观察盆腔结构后,应重点观察宫角孕囊包块的边缘与和内膜关系,以及孕囊周围的肌层情况,对于疑诊病例,如经腹部超声无法清晰显示,宜改以经阴道途径检查[7]。孕囊型定位诊断较为简单,准确率也较高,在本组资料中,其定位准确率甚至达100%(30/30)。混合型由于一般均为孕囊破裂所致,表现为全部或部分占据一侧宫角的混合性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极不均匀,可有不规则小液性暗区,病灶与子宫内膜的位置关系及周围肌层组织的厚度及完整度难以辨别,故超声定位诊断较为困难[8],而在本组资料中错误率较高,达37.50%(3/8)。

经腹部超声扫查具有探头移动范围广,检查范围不固定的优势,便于观察整个盆腔,但常受患者肥胖、肠腔的气体、腹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不够清晰显示盆腔的细微结构,特别是在判断病灶与子宫内膜的位置关系及周围肌层组织的厚度及完整度等时,容易出现偏差[9]。若有影响腹部超声清晰显示盆腔的细微结构的不利因素,尤其是对于疑诊病例,为了提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宜改用经阴途径检查。经阴道超声可以避开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清晰显示病灶边缘与子宫内膜是否相连接,准确测量包块周围肌组织的厚度,这是在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的定位诊断过程中经腹部超声检查所不具备的优势[10]。

综上所述,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因临床表现的易混性,以及妊娠结局和临床处理方案的截然不同,使早期准确的定位诊断非常必要。熟练掌握疾病声像图特征,阴道超声检查的应用可以提高两种疾病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0-372.

[2]刘翠玲.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4):60-62.

[3]袁莉.宫角妊娠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4):44-45.

[4]石涛,赵婧,肖成英.经阴道彩超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西部医学,2012,24(12):2406-2407,2410.

[5]李玉梅,许惠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与宫角妊娠的超声诊断与鉴别[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8):2737-2738.

[6]王位,薛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4):291-293.

[7]张惠萍,刘燕,蒋业忠.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9,25(12):1154-1157.

[8]葛晖,丁中,陈寒,等.经腹和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鉴别诊断子宫角部和输卵管间质部妊娠[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9(11):671-673.

[9]卢艳明,何燕莲.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118-119.

坚定的脚步范文4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特制定《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设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组织教师企业实践,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企业依法应当接纳职业学校教师进行实践。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行业组织、职业学校和企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完善相关支持政策,有效推进教师企业实践工作。

第三条 定期到企业实践,是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有效举措。职业学校应当保障教师定期参加企业实践的权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要制订具体办法,不断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

第二章 内容和形式

第四条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公共基础课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

第五条 教师企业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

第六条 教师企业实践的形式,包括到企业考察观摩、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岗位兼职或任职、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等。鼓励探索教师企业实践的多种实现形式。

第七条 教师企业实践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职业学校要会同企业结合教师专业水平制订企业实践方案,根据教师教学实践和教研科研需要,确定教师企业实践的重点内容,解决教学和科研中的实际问题。要将组织教师企业实践与学生实习有机结合、有效对接,安排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实践,同时协助企业管理、指导学生实习。企业实践结束后,要及时总结,把企业实践收获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

第三章 组织与管理

第八条 各地要将教师企业实践工作列为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的重要内容,组织教育、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定期研究,将教师企业实践纳入教师培训规划,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健全教师企业实践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统筹管理和组织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工作。

第九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省(区、市)教师企业实践工作总体规划和管理办法,依托现有资源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制定教师企业实践基地遴选条件及淘汰机制,确定教师企业实践时间折算为教师培训学时(学分)的具体标准,对各地(市)教师企业实践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估,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教师企业实践的政策措施。

第十条 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地区教师企业实践实施细则和鼓励支持政策,建立区域内行业组织、企业与职业学校的沟通、磋商、联动机制,管理和组织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工作。

第十一条 各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积极引导支持行业内企业开展教师企业实践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对行业内企业承担教师企业实践任务进行协调、指导与监督。

第十二条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发挥接收教师企业实践的主体作用,积极承担教师企业实践任务。承担教师企业实践任务的企业,将其列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职责,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并与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制定教师企业实践计划,按照“对口”原则提供技术性岗位(工种),解决教师企业实践必需的办公、生活条件,明确管理责任人和指导人员(师傅),实施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

第十三条 职业学校要做好本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划、实施计划、组织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除组织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的教师企业实践外,职业学校还应自主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

第十四条 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企业职工教育与培训、产品研发、技术改造与推广等工作,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生产、管理、安全、保密、知识产权及专利保护等各方面规定,必要时双方应签订相关协议。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十五条 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力量各方多渠道筹措经费机制,推动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鼓励引导社会各方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捐资赞助等方式支持教师企业实践。

第十六条 教师企业实践所需的设施、设备、工具和劳保用品等,由接收企业按在岗职工岗位标准配置。企业因接收教师实践所实际发生的有关合理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十七条 鼓励支持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规模以上企业在接收教师企业实践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第十八条 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依托现有资源,遴选一批共享开放的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引导职业学校整合校内外企业资源建设具备生产能力的校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企业实践体系。

第十九条 经学校批准到企业实践的教师,实践期间享受学校在岗人员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培训费、差旅费及相关费用按各地有关规定支付。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应根据实际需要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第五章 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条 各地要将教师企业实践工作情况纳入对办学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的督导考核内容,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基层部门、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并予以鼓励宣传。

第二十一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有关行政部门和行业组织定期对所辖企业的教师企业实践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企业、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常设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

第二十二条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建立教师企业实践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把教师企业实践学时(学分)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参加实践的教师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三条 职业学校要会同企业对教师企业实践情况进行考核,对取得突出成绩、重大成果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四条 教师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企业实践或参加企业实践期间违反有关纪律规定的,所在学校应督促其改正,并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有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所称职业学校教师指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教师。技工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有关工作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企业指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教师到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组织、境外企业等其他单位或机构实践,参照本规定执行。

坚定的脚步范文5

关键词:动态电路;换路定则;初始条件;跃变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50-02

一、换路定则

当动态元件组成的动态电路发生换路(电路结构或参数变化等)时,由于动态元件的储能性,动态电路从换路前的稳定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稳定状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过渡。对动态电路这一过渡过程的分析方法有多种,其中时域分析中的经典法是大多教材必介绍的一种,尤其对于一阶动态电路的分析。

用经典法求解时,必须要利用电路的初始条件(即换路后瞬间的值)才能将方程的解最终确定。由于换路前电路均处于稳定状态,故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求出换路后瞬间的值。这一关系就是重要的换路定则,也即uc(0+)=uc(0+)q(0+)=(0-)和iL(0+)=iL(0+)ψ(0+)=ψ(0-),其成立的条件是换路前后电容电流和电感电压为有限值。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换路定则的成立条件常常被学生忽视、遗漏,或是不知其有何用处。当遇到电容电压、电感电流在换路前后瞬间发生了跃变的电路,学生常常难以理解,致使分析错误。本文随后将以电容电路为例,通过具体的例子对几种常见的不满足换路定则的电路进行分析说明,并归纳总结出相应的结论。

二、不满足换路定则的几种特殊电路

换路定则能否适用,关键看换路前后瞬间电容电压(电感电流)是否发生了跃变,或者换路前后瞬间电容电流(电感电压)是否为无限值,即是否出现冲激。若是,则换路定则不成立。电容电压发生跃变常出现在下面几种情况的电路中:

1.电路中包含由纯电容元件或电容与理想电压源元件组成的回路。

例1:如图1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试求uc1(0+),uc2(0+)。

解:由图可得:uc1(0-)=US,uc2(0-)=0V,换路后的电路显然包含有两个不同初值的电容的并联。若不假思索直接用换路定则可得:uc1(0+)=uc1(0-)=USuc2(0+)=uc2(0-)=0V。将这一结论放到原电路中验证,显然不能成立。由于该电路换路后出现两电容并联,故uc1(0+)=uc2(0+),而uc1(0-)≠uc2(0-),所以电容电压在换路前后瞬间必定发生了跃变。处理这类电路正确方法是根据换路前后瞬间电容节点处的总电荷守恒和KVL来共同列方程。该电路的正确解答如下:由节点1处的总电荷在换路前后瞬间守恒可得:C1uc1(0-)+C2uc2(0-)=C1uc1(0+)+C2uc2(0+)(式1);由KVL得:uc1(0+)=uc2(0+)(式2)两式联列可得各电容电压的初始条件。

例2:如图2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试求uc1(0+),uc2(0+)。

解:易知uc1(0-)=uc2(0-)=0V,若应用换路定则,则uc1(0+)=uc2(0+)=0V。而原电路在t=0+时刻,由KVL可得US=uc1(0+)+uc2(0+),显然出现矛盾。所以换路定则不成立,是因为换路后电路中出现了理想电压源与电容的回路,所以电容电压在换路前后瞬间要发生跃变。该电路的正确解法同例1:由节点1处的总电荷在换路前后瞬间守恒得:-C1uc1(0-)+C2uc2(0-)=-C1uc1(0+)+C2uc2(0+)=0(式1);由KVL得:US=uc1(0+)+uc2(0+)(式2),两式联列即可得电容电压的初始条件。

2.冲激函数作电源的动态电路。

例3:如图3所示,已知is(t)=Kδ(t),uc(0-)=0V,试求uc(0+)。

解:显然这是一个冲激电源作用下的RC电路。有关冲激函数的一些重要性质详见文献[1]。对节点1列KCL得:iR(t)+iC(t)=iS(t),也即:■+C■=Kδ(t)(式3)可见要使式3成立,uc不可能为冲激函数,而■必定有一部分为冲激函数,也即iC必含有冲激项。对式3两边进行0-至0+间隔内的积分,并利用冲激函数在换路前后瞬间积分为1的性质可解得:uc(0+)=■。可见,uc(0+)≠uc(0-)所以冲激函数作激励的RC零状态电路,由于电容上在换路瞬间出现了冲激电流,故换路定则也不适用。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该类电路利用上例中的求解方法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知,当电路中含有不同初值的电容构成的回路,或是电容和理想电压源元件构成的回路,或是冲激函数作激励这三种情况时,电容电压在换路前后瞬间都有可能发生强迫跃变,或是电容电流在换路前后瞬间出现冲激,从而使得换路定则不再适用。前两种情况的电路需根据换路前后瞬间电容节点处的总电荷守恒和KVL来共同列方程求解电容电压的初始条件;后一种情况的电路则根据KCL和冲激函数在换路前后瞬间积分为1的性质来联列求解电容电压的初始条件。该结论还可以利用电路的对偶性应用到包含电感的电路中。在实际教学中说明,上述结论是换路定则的有利补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动态电路的本质,在分析处理动态电路尤其动态电路的初始条件的确定上很有效。

参考文献:

[1]邱关源.电路(第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张路新.电容端电压跃变条件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06,(23).

[3]魏廷存.电荷守恒与磁链守恒定律的论证[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2,(1).

坚定的脚步范文6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后路SC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腰椎不稳症患者4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原有的治疗护理模式,观察组在住院期间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对患者进行护理、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工作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腰椎不稳症;健康教育;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指导护理工作、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是依据标准护理计划,为了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而制订的健康教育线路图,可帮助护理人员判别患者预后,目前已用于各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健康教育[1]。它的功能是用表的形式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照顾,使诊疗、护理有序,减少遗漏项目,缩短住院日,提高质量[2]。我们对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住院行后路SC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患者24例实施CNP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较好,与对照组有可比性(P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本院住院行后路SC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由小到大编号,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两组各24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25-64(34.5±4.4)岁;按腰椎不稳的病因分类:腰椎滑脱29例,退行性腰椎不稳19例;不稳节段:L2-3 3例,L3-4 7例,L4-5 17例;L5-S1 21例。所有患者均有长期一侧或两侧腰腿痛,大多有伴间歇性跛行,个别严重的甚至影响大小便功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全部病例术前均拍腰椎正侧位、腰椎双斜位、过屈过伸动力位X线片和行CT或MRI检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腰椎受损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包括入院介绍、术前准备、辅助检查、术后注意事项和功能锻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CNP进行健康教育,该组患者采用的CNP是由骨科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在护理部指导下联同骨科专科医生制订的针对后路SC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手术患者专用健康教育表格,主要内容包括:①入院当天:住院需知、介绍病房设施、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使患者尽快适应病房环境,进入角色;②住院第1天:标本留取和辅助检查注意事项;③住院第2-3天:讲解手术目的、方式和术后预期,训练术后卧位和床上便盆使用,示范术后肢体活动方法,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饮食,保持患者平静的心境;④术前1天:术前准备,禁食,药物过敏试验及术前其它注意事项、手术卧位、术中配合,稳定患者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⑤手术当天:确认各项术前准备完善,陪同患者至手术室。患者回房后取合适的卧位,6小时后在护士协助下按摩防压疮,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练习股四头肌自主收缩,双下肢抬高及双上肢随意伸展活动。术后24小时平卧不翻身,以压迫伤口利于止血;⑥手术24小时后:加强防压疮及肌肉功能锻炼,讲解防止血栓、仰卧位和卧硬板床的意义、平衡翻身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异常情况的出现及应对;⑦手术第2天后:协助床上翻身和大小便(使用便盆时应适当垫高腰部,使其在同一轴线上),床上肢体活动,生活照顾;教授功能锻炼方法、讲述防止压疮措施,营养和康复的关系、饮食构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⑧出院指导:予腰围增加腰部稳固性。术后1个月行X线摄片无异常,可缓慢离床行走,每次起床时应注意保持腰部直立功能位,注意不能过早弯腰、侧腰和负重,逐渐增加功能锻炼次数和强度。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采用三点、四点式、五点支撑及燕子飞方式,预防神经根粘连。按医嘱复诊,出现腰腿不适时随诊。

总之,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贯穿在整个CNP实施过程,责任护士根据CNP上的指引,每天进行实施评估,根据健康教育项目不同分为能理解、能配合和能操作,对不能达到CNP要求的项目,由高责护士或护士长进行再次评估,加强教育,直至效果满意。

1.2.2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调查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健康知识知晓是指对后路SC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手术的各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能理解、能配合、能操作为掌握,反之为未掌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1.2.3数据处理:

1.2.3.1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使用T检验,将对照组的24例对象的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与观察组的24例对象的数值进行T检验,得出P值,并根据P值进行判断,两组对象在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中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1.2.3.2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和护理工作满意度:使用卡方检验,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分为掌握与未掌握两个类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个类别,分别进行四方格卡方检验,得出P值,并根据P值进行判断。

2结果

根据表1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

根据表2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健康教育是一种心理治疗和消除患者不良精神反应的治疗方法,通过保健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可增进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善、维持和促进人类的健康[3]。叶秋红等[4]的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使护理工作更加科学、有序,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使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知识,对疾病的治疗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配合治疗,更好地耐受和理解手术带来的不适,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具有明显的效果。这样可以减少护理人员工作的盲目性,可使其有预见性和计划地工作,有效地减少了重复的和不必要的检查、治疗、护理[5]。

3.2CNP的制定要充分体现对患者健康知识需求的关注,结合个体情况不同而有所侧重,该组患者从入院前就担心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时间,由于长期受腰腿痛的折磨,所以对手术既期望又担忧。因此,健康教育要贯穿整个住院过程,从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做好术前准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到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指导、各种管道护理、并发症预防,尤其是功能锻炼[6]。

3.3对于真性滑脱及退行变性滑脱伴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单节段及多节段腰椎不稳,在减压的同时使滑脱后椎体得以复位及随后再行后路或经后路椎体间植骨,运用SCS钉棒系统内固定,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该系统能有效地增加融合节段的稳定性,有助于植骨的融合,便于早期活动,避免后期的并发症[7]。我院2005年1月开展该项手术以来,临床效果显著,无不良事件发生。

4总结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增加了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机会,实施过程中患者了解自已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促进护患沟通,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康复快,减少了医疗纠纷,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8]。因此,使用CNP对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预见、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是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9]。

参考文献

[1]莫焱,邓嘉,刘彦,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24-25

[2]凌娅娅,郑倩卿,杨坚娥, 临床路径在声带息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24);29-31

[3]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54

[4]叶秋红,曾钰莲.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36-37

[5]马英花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在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40-41

[6]丁兰束,朱燕娴,孙晓伟,等.AF钉固定加可吸收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6,13(8,124);81

[7]陈谨,曹钢,陈凤群,等.后路SCS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