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表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话剧表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话剧表演范文1

【关键词】影视表演;话剧表演;对比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41-01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影视行业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近年来,从事影视表演的人逐渐增多,社会各界对影视行业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如何采取有效途径推动我国影视行业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我国影视艺术进步的重要课题。话剧表演作为传统表演形式,在许多地区已经取得良好发展,但当前话剧表演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困境,观众群体过于集中,青少年观众较少。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一样,是我国表演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但二者也有鲜明的区别。将二者进行系统的对比,探究在表演方面的优缺点,有助于研究我国表演艺术的各个层面,进而提出更加有效的发展措施。

一、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不同之处

(一)创作程序不同。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的差别首先体现在创作程序方面。话剧表演是循序渐进的,且具有鲜明的连贯性,在表演过程中作品任务会逐渐出现。话剧表演能否进入,取决于演员是否能够和设计的人物形象实现对等,将预设的形象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并得到观众的喜爱。但在影视表演创作中,剧本有较大的限制性、间断性和片段性,故事发展和表演过程通常不同步,有时是各个场景互相穿插,有时候则是倒叙。此外,影视表演还会受到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依据这些因素适时调整表演内容。

(二)观众关系不同。影视表演需要经过后期制作、剪切搬上荧幕,在最终放映时和观众见面;而话剧表演则是和观众面对面。显然,话剧表演更利于和观众的及时交流沟通,观众对表演效果的评价可以更加直接便利地反映给演员,这种交流更加明晰可感。但影视表演者则很难受到观众的反馈信息,其反馈具有鲜明的滞后性。可见,话剧表演者可以根据观众的反馈信息更加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表演形式,并进行自我完善和修正,影视表演者则缺少这一方面的便利。

(三)表演场所不同。表演场所的不同也是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的差异之一。话剧表演主要在舞台上进行,在舞台上将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巧妙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而影视表演则主要在镜头前进行,演员在镜头之下根据剧本进行表演,表演完之后,还要经过制作、剪切等处理程序,进而形成一部影视作品。表演场所的差异对表演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于话剧表演要在舞台上完成,因此其表演要具备浓缩型和抽象性,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要经过多次斟酌。在表演过程中,演员需要略带夸张,且话语清晰。而影视表演则有镜头的辅助作用,因此在表演上不能有太多夸张,应着力追求现实。

二、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相同之处

(一)着意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塑造是表演的主要宗旨。演员在艺术追求、表演能力、表演目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的为了增强自身的表演素质,有的则是希望通过表演为别人带来快乐,有的只是为了从表演中寻找乐趣。但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表演的最终宗旨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各种各样的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作品主旨,展现创作意图,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在这一方面上是相同的。

(二)表演要求相同。无论是影视表演,还是话剧表演,都将“生活化”、“真实”作为重要的创作标准和原则。此外,表演的生活性、真实性也是衡量影视作品和话剧作品的重要尺度。真实性是表演艺术的基本要求和前提,只有加强表演的生活化与真实性,才能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并引起观众的心灵共鸣,进而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虽然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都讲究真实性,但二者在真实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话剧表演是略带夸张性的真实,影视剧则相对更加常态化。

(三)在虚构情况下创设表演情境。不管是影视表演,还是话剧表演,它们在表演场景方面都具有鲜明的虚构性,二者都是通过表演将故事逐步构建。观众在观看话剧表演的时候,能够清晰地看到舞台上的道具,对其虚构性有较为明显的意识。而影视表演由于通过大屏幕展示给观众,人们在观看过程中容易忽视其虚构性,感到十分逼真,甚至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但就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的本质来看,二者都要具有较强的虚构性,比如,在观看话剧表演时,观众可以清楚的辨别出其中虚构的人际关系,比如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等。影视作品中的许多场景,如下雪、下雨、打雷等都是虚构的。可见,二者都是在虚构情况下创设的表演情景。

参考文献:

[1]刘广分,郝强,年羹饶.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之间的差异与统一[J].艺术概论,2013(3).

[2]杨军强.浅谈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J].艺术与设计,2013(6).

[3]朱薇薇.浅谈舞台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J].黄梅戏艺术,2009(4).

话剧表演范文2

关键词 实践性; 语文教学; 话剧表演

一、引言

通过对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研究,发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是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能力获得是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和调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思考,并反复进行操作、练习,而形成的性质特点。实践性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特点,这是由语言能力的心智技能性和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所决定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实践,所以实践是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

二、话剧表演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教育学依据

与合作性学习相比较, 许多研究发现情境性学习有明显的劣势, 尤其适用于以培养语文情感表达为目的的课堂,通过相关话剧表演, 在课堂上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达到提高语文表达能力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 学生们完成了传递、协商、接收等一系列语文表达过程。在合作学习中, 小组成员在合作完成一项共同任务的过程中, 进行着一系列的互动行为, 如了解别人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谈话 , 有效地沟通, 解决争端, 与他人一起合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等, 从而创造了一个自然的语文表达环境,促进了师生互动, 使学生有机会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情感应用到真实的表演场景中。合作学习可使学生在有效的交际实践中建立起自信和责任感, 熟悉真实的语境,从而更加深入理解语文知识。

三、话剧表演是语文教学实践性的良好体现

语文教学与话剧表演具有在操作方式上的相通性, 语文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 包括神情、动作与话语,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学生要体现出学生的参与性作用, 老师的教学角色既是导演也是演员, 学生主要发挥演员的教学参与角色, 只有师生在教室这个小型“舞台”上共同配合, 演好这四十多分钟,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二是两者具有目的上的相通性,话剧本身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教育者的角色,尤其是自易卜生以来的社会问题剧,具有很强的教育目的, 亚里士多德曾经认为,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可由悲伤的话剧引起, 人们因此会得到情感的宣泄和净化, 从而达到生理、心理上的平衡, 进而培养良好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尚。从此可以看出,话剧除了一定的娱乐因素之外,还承担了一部分的教育人的功能。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书育人,学生们通过对语文文化的学习,可以懂得欣赏作品,能力情感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使得人得到全面的发展。三是两者的表述方式的内在相通性,语言一般分为诗性语、科学语与实用语。语文教学与话剧基本上都使用的是诗性语,有着一定的语言美。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把语文表达丰富化、诗性化,而不是干巴巴的讲解语文知识。语文从本质上讲是诗意的;而话剧也是通过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语言来表现出各个角色的内心情感,即便使用了通俗用语或者科学用语,那也是为着整体剧目的情感所服务的。

四、话剧表演可以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整个话剧表演涉及到导演、角色分配、编剧以及课下排练等流程,在各个环节中需要学生们充分准备资料、互相配合、积极讨论从而深入思考整个话剧的整体表达的意义和各个人物内心的意义。这样,可以达到让学生充分预习的目的,减少了不必要的课堂负担。比如学生排练话剧《雷雨》相关选段,首先必须掌握《雷雨》的大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内容。还有当学生为了筹备此剧目的整体表演,所要准备的简易舞台背景以及简易道具时可能会进一步认识到《雷雨》作者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从而创作出来的,也因为符合了当时大众心里所要诉求的情感,而产生了空前反响。在学生进行表演时,也会因为进入角色,因此对此作品更加印象深刻、以及大大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了学生在之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深入的思考。老师在学生们表演后组织相关的讨论活动会更加促使学生对此话剧的认识和相关文章的认识、思考,通过讨论能够带动课堂气氛,以及影响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达到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师灌输式的讲解,更主要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思考。

五、在语文课堂中加强对话剧表演的重视

长期以来, 话剧仅成为语文课的点缀。语文教学对课程、课时安排以及教材的限制使得话剧表演在课堂中运用大大受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把所有的课时都放在了对课文的讲解上,这样一来虽然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但长此以往的教学会背离语文教学的初衷,即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学到“真”语文,才是我们教学过程中主要注意的问题。新课改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话剧课堂能够较好的成为我们达到教学目标的载体,因此,我们要大胆尝试,不要让传统的教学思路,禁锢了学生的语文天性。语文不仅是为了教会学生读书看报、应试升学的学科,语文是所有其他学习科目的基础,更是培养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只有通过让学生深刻感受文学品的魅力,语文课才能到达真正的目的。

参考资料:

话剧表演范文3

【关键词】话剧表演;建立;内心视象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026-02

简单来讲,内心视像便是艺术呈现、创作者,结合实际接触的事物,通过内心思想活动,构造出非现实的艺术形象。可以说,艺术是人内心视像最直接的反映,具有较强的情感。在话剧表演中,要求表演者以丰富多姿的内心世界来作为基础,内化现实世界中的经验,构成生动、形象、具体、贴切的内心视像,实现完美的演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著作中就曾提出,只有利用假想的形式,才能够更好地引发演员的想象,让演员进入自身联想的虚构环境中,丰富内心的思想,激绪,将内心情感与人物形象相结合,通过内心视象的形式,对人物形象进行演绎,呈现出更加动人而精彩的表演。

一、内心视象的作用

对戏剧演员来说,内心视象的产生主要源于演员自身,需要其结合实际事物,并了解、感悟事物的发展状况,结合内心的思想活动,并通过思想活动来实现艺术的再创造,进而结合内心构成的视象,对角色进行准确把握,激绪,让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灵动、形象。

在话剧表演中,建立内心视象,能够让人物的性格及艺术形象更加圆润而饱满。通常来说,视像的形成,需要对各事物进行有机结合,并利用镜像,将话剧中的人物更加真实地呈现出来。[1]而怎样将内心镜像通过表演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演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并在角色的塑造上更具张力,对人物的情感、内心实现进行准确把握,完成角色的塑造。与此同时,在话剧表演中建立内心视象还有利于构成戏剧冲突。而戏剧冲突能够更好地推进话剧情节的发展。戏剧冲突不仅由剧本决定,同时也需要依靠演员的内心视像呈现,通过情感传达及语言表达,让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将剧本情节的设定更好地演绎出来。在此过程中,同样也要求演员构建内心视象,对人物形象有充分理解,进而掌握戏剧矛盾点,在情感上爆发,引起观众共鸣。

话剧成功的标志就是与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并使观众有所感动、有所思考。因此,丰富的内心视象能够让表演更加成功,完成编导想要传达的艺术理念,并达到艺术效果。

二、内心视象的特征

在戏剧表演中内心视象的构建,不仅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形象性与具体性。一个演员要完成内心视象的构建,必须要依托生活环境及自身的情感体验、生活体验,这也就是其具体性特征的主要表现。同时,内心视象也是一种形象思维,因此具有明显的形象性,能够促使演员更好地进行表演创作。而在针对性上,由于内心视象是演员塑造成功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因此,在人物选择上,一定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让内心视象与角色特征更加符合,以充分发挥内心视象在戏剧舞台表演上的作用。由于演员无法将人物的生活体验全部经历,而内心视象需要以动人、鲜明、生动的事物作为依托,所以,针对特定的视象,也要求演员能够针对性地进行事物的筛选,从而更好地构建内心视象,焕发真实的情感,进行角色的完美演绎。

三、话剧表演中内心视象的构建

(一)重视视像的构建。话剧表演要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与表演效果,就需要增进与观众的互动,若是在话剧表演中,一味依赖剧本、舞台效果等,是不能取得成功的。丰富多彩、情感鲜明的内心视象,无论是对戏剧剧本还是演员自身,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要求话剧演员要重视对内心视象的构建,尤其是对正处于表演学习阶段的演员来说,更要注重培养内心视象,通过对人物的刻画,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特征、生活状况与时代背景、情感经历等,对人物的中心思想加深理解,更好地构建内心视象,提升自身的表演水平。

针对具有舞台经验的话剧演员来说,内心视象不再仅仅是心中形象思维的结果,而应该随人物的发展历程,逐渐呈现出来。所以,话剧演员还要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内心视象的构建,认识内心视象对于表演创作的价值所在,更加完美地呈现出人物形象与人物情感。

(二)丰富细节情感体验。话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激情记忆,唤发对人物的情绪与情感,并以情绪记忆的方式作为补充,让情感体验更具有感染力、真实性,以增加表演的魅力,让创作更加完整、丰富。基于此,话剧演员就要通过细节情感体验,来对角色形象进行完善,并要求演员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应该感受、关注细节,体会、领悟、把握事物的每一个细节状态,以及人物的形象,达到传神的表演。[2]

当然,剧本的创作同样不能脱离了实际生活,人物的塑造,需要以社会实践、生活实践作为基础。所以,一个具备较高综合素养的话剧演员,同时也需要更好地关注细节生活,并在舞台演绎中,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逻辑顺序,融入剧本设计的情境中,结合间接与直接生活回忆,让表演更加真实、生动,构建与角色生活相符的视像。

(三)增进人物形象的活力。在话剧表演中,对于内心视象的构建,还需要表演者更好地领悟、体会剧本中人物形象的特质、情感,更好地增进人物形象的活力和生机,通过内心视象,更好地激感。通常来说,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并非是孤立、全面、静止的,而是一个对立统一的,与多方联系,并时刻变化的形象,在人物形象中,其所处的场景变化多端,形态各异。因此,话剧演员还需要将与人物形象有关的事物进行有机整合,并发挥事物之间的协调、促进作用,更好地吸引观众的眼球,让表演连成一个整体,如同连贯镜头,将内心视象更好地呈现出来,形成更加流畅、完整、生动的画面,让人物形象更具有生命力。

(四)突出矛盾。需要注意的是,话剧表演中,内心视象的构建,不仅是一种思维的呈现,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构成内心视象的形象思维千差万别。其中,实际生活中的形象思维更为自由,不会受到更多范围、条件或时间、地点、背景的限制。然而,话剧演员的内心视象,则要基于剧本的人物形象设计,并受到舞台条件、情境、演绎时间等限制,所以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较高要求。而话剧演员要在短时间内达到情感的积累,并将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就需要抓住情节、人物情感的矛盾点,通过表演来激感,达到较好的表演效果。

四、结语

构建内心视象,对于话剧表演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构建内心视象,不仅能够促使演员更好理解人物形象,真实、细致地表达戏剧中的人物思想感情,还能够达到完美、理想的舞台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话剧表演范文4

【关键词】话剧表演;艺术;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043-01

话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包含道具和观众,话剧表演不仅与剧本内容有关,而且与话剧表演过程的推进有一个直接的关系,也与演员、舞台设计、道具有关,最重要的,是与演员和观众在话剧表演中的互动有关,演员在表演阶段,要与现场观众和谐统一,从而充分发挥话剧的艺术魅力,而且还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演员的艺术修养是话剧艺术的表现基础。在话剧表演中,演员必须从理解剧本内容开始,将自己与角色结合起来,融入到他们的情感生活中,通过行动、语言等形式向观众传递话剧的内涵,形成良好的互动性,充分调动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话剧表演不同于电影表演,前者是要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直接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演员表演得好不好,从现场观众的反映就能看出来,这是考验一个话剧演员的抗压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的最好方法。

一、演员的自我交流

演员表演上的成功,离不开其情感表现。在表演前,演员首先要调整自身状况,熟读剧本,与导演进行沟通,必须准确把握角色的个性特征、语言、行为,以及心理活动等。通过这个过程,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在人物塑造过程中达到艺术的自我实现。

演员必须准确把握剧本人物的个性特征、性格特点和行为,充分考虑不同人物的情绪状态,同时,还应与角色进行情感上的融合,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完美的蚓绫硌菀帐跣Ч。

二、演员之间的交流

沟通和互动是影响话剧表演的关键因素,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演员与演员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虽然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在表演中,每个环节应相互配合,不能独立存在。因此,演员在表演中,有必要与其他演员进行互动和交流。为了充分诠释剧情内容,有效提高艺术表现,演员之间沟通的基本形式,也需要融入感情。通过情感的沟通、眼神的交流,演员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表演情绪,实现默契,自然演员不仅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情感表达,也与演员做身体,语言看在眼睛里情感交流,从而提升戏剧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观众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具有强烈的心理和情感共鸣。

三、发挥演员的想象力

文艺表演与其他艺术形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独特之处。话剧演员应限于在剧本范围内,充分发挥其表现力。演员是话剧表演的核心,往往通过自身对剧本的认识,加上正确的联想,生动灵活地展示情节内容。演员的想象力是舞台艺术作品创作的基础。拿到剧本后,演员必须仔细揣摩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等,在语调的发挥上应该有一个适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从性格到行为习惯,使人物情感发展更生动,更具体。

演员在排练时可以利用自己的想象,把对人物的理解巧妙地融合到舞台表演上。另外,演员的表演应该富有感情,把自己的情绪融入角色之中,加强与其他演员的交流,形成互动,为观众呈现一台精彩的演出。

四、加强演员与观众的互动

话剧演员与观众在节目中互动,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当剧中人物与现实相一致时,演员应该从现实生活出发,带给观众真实的情感,让观众感受到舞台的真实性,认为这是真实生活的再现,而自己就是其中的某一个人物。只有把生活与舞系在一起,让舞台成为生活的场景,让生活成为舞台,才能获得认同感,增加舞台效果。第二,话剧演员需要有表演技巧,同时,掌握表演艺术,通过适当的肢体语言,以及眼神、带有情感的台词表达,与观众互动,让观众感受舞台的魅力,话剧的魅力,从而提升舞台表演的魅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话剧表演如果要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就必须以演员为中心。首先,要找出剧中人物的特点,在表演时,充分发挥想象力,感染更多的观众,获得认同感。其次,要加强演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做好细节处理,达到完美的演出效果。最后,通过眼神等与观众形成互动,让观众感受到演员的情感表达,以及舞台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吕霞.探讨话剧表演艺术的互动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8):168.

[2]祁梦蕊.分析话剧表演艺术的互动性[J].科技展望,2014,(24):219.

话剧表演范文5

关键词:幼儿;童话剧;表演

童话剧能带给幼儿灵魂上的触动、心灵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激励,是能影响幼儿一生发展的艺术。童话剧的表演对幼儿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大班开展童话剧表演呢?

一、引导幼儿熟悉童话剧本故事

童话因其故事生动有趣,语言丰富多彩而深深吸引着幼儿,童话又往往以拟人的手法来叙述故事,因而幼儿对其中的故事倍加喜爱。童话剧有助于帮助幼儿记忆故事内容。教师主要通过听、读、讲、演这四种形式,帮助幼儿熟悉、理解童话剧本故事。

听故事是每个幼儿都喜爱的一项活动。笔者下载了许多童话故事,在午餐、离园前播放,幼儿在听的过程中聚精会神,激活了思维,产生了兴趣。

童话故事教学中,读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大班童话故事语言浅显易懂,笔者采取多种形式的看、读童话,引导幼儿有所感悟。如在图书区摆放童话故事书《丑小鸭》《桃树下的小白兔》等,安排幼儿每天午餐后自主阅读30分钟,感受童话故事的浓厚氛围。笔者还下载了许多童话故事的FLASH或PPT,利用多媒体和动画片引导幼儿观看角色的动作、表情等,感知、理解童话剧内容,为幼儿演童话打下基础。

在基本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复述故事,鼓励他们参加幼儿园故事大赛,要求幼儿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有时也要求幼儿根据情节续编故事,帮助幼儿深入理解和强化记忆故事内容。

读故事时,幼儿只是一个旁观者,只有演,才能使故事情节、语言、寓意得以内化。笔者适时抓住幼儿的热情,鼓励幼儿表演童话。如熟悉了童话故事《丑小鸭》后,笔者引导幼儿分组表演,这么一来,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丑小鸭的生动形象也被充分展示出来。经过表演这一过程,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体会、感悟就更深刻了。

二、创设富有情境性的童话剧表演环境

逼真的场景是表演好童话剧的关键,幼儿能真正融于故事情境,从中体验表演的快乐。笔者为幼儿专门开设了一个表演区域――童话小剧场,提供道具、服装、头饰、化妆镜、童话剧剧目等,引导幼儿及家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进行道具制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幼儿理解童话、融入情境。如:在《小熊请客》童话剧的道具制作中,为了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觉,笔者首先将剧场布置成小家的环境――与幼儿一起,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各种食物和小熊、猫咪、小狗、公鸡、狐狸的头饰,用漂亮的小盒子制作成礼物盒,将泡沫块涂上各种颜色当作石头,还制作出了各种可爱的食物形象。幼儿高兴地说:“老师,小剧场真漂亮。”“我也想做!”这时幼儿的表演热情被“点燃”了,萌发了制作的愿望。

画童话的活动,能让幼儿在理解、体会、感受童话的基础上用画笔在童话的世界中自由想象,达到精神的自由和身心的愉悦,促进精神成长。笔者利用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充分发挥其特长,引导幼儿将感兴趣的内容画下来,并从中挑选优秀作品组成连续的故事图画,张贴在剧场墙面上;或制作成童话故事绘本,引发幼儿在反复观察中理解、体验故事的内涵。表达能力强的幼儿还会对作品做简单介绍。

三、进行灵活随机的适宜指导

幼儿对角色的选择,可以反映出其内心对角色的理解、喜好和价值判断。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自主协商、自主分配角色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分析幼儿的喜好与特长,引导其扮演与其相适宜的角色,并加以练习。例如:在表演《小蝌蚪找妈妈》前,辰辰和苗苗为争做小青蛙发生了争执,笔者没有马上制止,而是先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再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提出建议。在这个“争执提议否定尝试调整再尝试”的过程中,笔者以“问题”引领幼儿“自主协商”,始终以尊重的眼光看待幼儿,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自主意识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提高。

话剧表演范文6

关键词:话剧表演台词演员情感动作融合

话剧表演是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通过艺术的转换搬到舞台中的一种表演形式,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发展,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戏剧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新兴的表演艺术形式越来越多,戏剧表演要想获得新的关注,就必须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这也说明了演员将台词和情感动作进行融合的重要性。

一、话剧表演中台词和情感动作存在的重要性

台词是戏剧的基本,没有台词的戏剧是搬不上真正的戏剧舞台的,即使演员有再高超的表演技巧,沒有台词的加持,也只是一部单调的默剧。只有在戏剧表演中将台词与动作充分完美结合,才能够给演员以表演伸展空间,将人物特点表现出来。

台词虽是话剧之基本,但是如果没有动作的加持,将会是一盘散沙,毫无生命力可言。情感动作被称为话剧之魂,[1]只有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和情境、道具等设定,才能够打造出一部优秀的话剧。话剧表演中的情感动作是人物性格特点延伸的途径,表演能否真正地传递一个角色的内心,丰富的动作是重中之重。

二、将演员台词与情感动作进行有效融合的措施

(一)注重话剧表演真实性

话剧本身是源于生活并且要展示生活的一种表演形式,生活中事情的真实性是其表演的重要方面。话剧通俗来说就是生活的一个缩影,它是展示生活并且作用于生活中的。因此演员在戏剧的表演中一定要保证话剧本身的真实,不可以随意编造话剧的剧本和故事情节等。在表演过程中,要求演员对于戏剧的服装、环境、语言等,都保持基于一个真实性的特征,保证在表演过程中将观众带入到故事中。例如在话剧《明朝张居正》[2]中,将明朝的场景、语言、文字、服装等元素进行真实性表演,而不是穿古代任何一个朝代的服装就进行表演。在台词和情感动作的表现中,需要戏剧表现真实,只有保证其真实性,才能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保证戏剧演出效果。

(二)演员需要将自己置身于话剧中

演员需要对台词和剧本的发展线路有清楚深刻的认识,在拿到剧本的那一刻,就将自己置身于戏剧的发展情节中,将自己带入到角色中去,把自己想象成这部话剧中的人物,用戏剧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有演员将戏剧中角色的感情表达到位,才会是一次不会失败的戏剧表演。在话剧《红岩魂》表演中,[3]话剧中的英雄在面对将要死亡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那种大义凛然的情绪和状态,是生活中大多数人并没有经历的,这也就要求演员在呈现的时候,要将自己置身于戏剧的发展情节中,用自身情感表现去感化观众。因此,在话剧的表演过程中,演员要将自身情感动作与台词充分融合,以丰富和加深角色的情感。

(三)演员要理解台词

有时候在戏剧的呈现过程中,台词并非只有字面上的意思,根据语境和情节可能还会有一语双关的意义。因此,演员在剧本的查看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语境,分析每一句台词,看是否有多重的意思,以便在表达过程中将台词和感情融合起来。在前段时间,有一部话剧非常的流行,名字叫《暗恋的桃花源》,[4]这部剧所有的台词都围绕着暗恋一词进行叙述,在一句看似平常的台词中,单看没有什么别的意思,但是如果结合语境,仔细琢磨,才能将那种相爱又不能表白的感情表达出来。台词并非只是简简单单地说出来就可以,必须是真正地理解台词,才能够将感情充分地表达。

(四)演员要注重对细节的把控

细节在戏剧中的表演是放大化呈现的,戏剧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被千千万万的观众仔细观摩,容不得半点儿马虎。所以,演员在对戏剧中的细节把控中,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例如戏剧《暗恋桃花源》中最后一幕,当相爱的两个人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分开,后经过多年又再见时,两人对望时的眼神虽然时间很短,但就是那匆匆一瞥,才是全剧最让人心动的地方。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充分地利用感情,将表演细节最优化呈现,才能真正地俘获观众的心。

三、结语

生活是戏剧的起源。在话剧表演中,只有真正把握了创作和呈现的真实性,加之以置身于话剧情境之中,通过对台词的理解和细节的把控,才能够将戏剧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现出来,成为一部品质高的经典话剧。

参考文献:

[1]吴世奎.话剧表演中台词与演员情感动作的有效融合[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9).

[2]李晓东.戏剧表演中台词与演员情感动作的融合[J].戏剧之家,2016(21).

[3]贾毅宁.话剧表演中台词与演员情感动作的有效融合[J].北方音乐,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