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世界最长的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世界最长的河范文1
1、尼罗河(长度:6670千米)
2、尼罗河(Nile)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2007年虽有来自巴西的学者宣称亚马逊河长度更胜一筹,但尚未获得全球地理学界的普遍认同。
3、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的来源,但是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尼罗鳄居于此地。尼罗河在印第安人语言叫月亮的眼泪。
(来源:文章屋网 )
世界最长的河范文2
最长隧道即将运营
终于只剩下了8厘米的山壁厚度了,这只是一张银行卡的长度,10米宽的钻头从预计的突破点上离开那一刻,阿尔卑斯山深处最后一道石壁被凿穿了。
凿穿的瞬间是10多年紧张的隧道工程中最令人激动的时刻,令人难以置信的高精度工程――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隧道穿通了,所有人都为它的打通而兴奋不已。而在这之前,世界最长的隧道为日本的青函隧道(连结本州和北海道)。
巍峨连绵的阿尔卑斯山像一条巨龙蟠卧在欧洲的腹部,使地处中欧的瑞士成为南北欧交通的枢纽。在几个重要隘口中,圣哥达山口是穿越阿尔卑斯山中段的主要通道,是连接西北欧和东南欧的捷径。
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两台巨大的钻孔机分别从相距57千米的阿尔卑斯山岩石的两个不同方向,向中间“会师”。它们在建造世界上最惊人的项目:圣哥达基线隧道。隧道的建设是一项艰难的壮举,在此过程中曾经有8名施工人员丧生。
如今总造价高达97.4亿瑞士法朗(约合101亿美元)的工程、欧洲有史以来最大的建设项目之一,已经接近尾声,预计将于2016年6月正式通车。
怎么穿过57千米厚的岩石?
为了击穿无比坚硬的阿尔卑斯山岩石,瑞士的工程师使用世界上最大的钻井机之一――海瑞克钻机(由德国海瑞克公司提供,价值6000万美元,大约440米长,重达3000吨),这两台隆隆作响的机器是真正的巨人。然而有趣的是,它们的名字却分别为“茜茜”和“海蒂”,像是娇滴滴的公主名。
钻机上装有62个滚轮钻头――碳化钨切割工具,非常坚硬和坚韧。在26吨的表面压力下,这些钻头攻击岩壁,即使是最硬的石头,也可以击穿。超级钻机的转盘使用了10个电动机,输出的总功率高达5000马力,帮助机器每天“吃掉”40米长的山体。
迄今已经有重达2800万吨的岩石被挖掘出阿尔卑斯山,体积相当于5个埃及的吉萨大金字塔,创造出两条平行的火车隧道,每条隧道各含一个轨道,连接着瑞士和意大利,以供双向通行。
隧道正式运营后,将开通时速250千米客运列车和时速160千米的货运列车,两条轨道每天最多可通行350列客货车,列车穿越隧道平均只需18分钟。圣哥达基线隧道将成为连接南、北欧洲高速铁路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瑞士的苏黎士到意大利的米兰,可以减少约1个小时的运行时间。
这样一段通过阿尔卑斯山“心脏”的旅程,要如何保证乘客们的安全呢?
在一座深山腹中,如何疏散乘客?
如果阿尔卑斯山发生火灾事件,那么火焰可能会迅速蔓延,燃烧到隧道中去,那里极有可能会变成火舌环绕的火地狱,而距离最近的出口可能还有千米之远。
那么乘客如何获得急救呢?隧道工程师们想出了几个解决方案:
首先是紧急车站。圣哥达基线隧道系统有两条平行的57千米长的主管道,在火灾发生时,隧道内有2个紧急车站,能让列车从一个隧道转换到另一个隧道。这是在其中一个隧道危急,另一安全的情况下的换隧道救急方案。
如果两个主隧道都面临火灾危险,别担心,我们还有逃生通道。每隔325米,两条主管道就由一段40米长的交叉通道相连,能连通到与主隧道平行的逃生通道内。乘客从火车中逃下来,疏散到逃生通道,然后将救生通道的门关起来――只要轻微的超压就可以密封住,阻止烟雾进入。逃生门足够强大来抵抗火灾和烟雾,若想打开这道门,却非常轻松,甚至连一个小朋友都能打开。
此外,主隧道上方每隔一段就有一个直径很大的通风口。火灾发生时,烟雾和毒气将会迅速被这些通风口引至上部的通风隧道,将其排走,同时向逃生通道吹进新鲜的空气。
世界最长的河范文3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全长达到了8900多千米。几乎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三倍还要多,它与海岸的走向一致,它把狭窄的西岸与大陆的其余部分分隔开来,是地球上重要的地形特征。
安第斯山脉从巴拿马一直到智利,纵贯了南美大陆的西部,穿过了加拿大、美国、巴西、巴拿马,一直延伸到智利。海波在6000米以上的山顶终年都有积雪,被称为南美洲的脊梁。
安第斯山脉由板块运动形成 安第斯山脉是由早起的板块间的运动而形成的。在2亿多年前,陆地上有一块有地壳板块结合而成的超级大陆叫做盘古大陆,它与南部的一块叫做功德瓦纳的古陆发生了分裂,板块都向外分散开来。
大约在1亿多年前,南美洲所在的大陆板块与纳斯卡大洋板块相互之间发生了碰撞,于是产生了造山运动,安第斯山脉由此而来。在这个过程中,大量来自地幔的岩浆侵入,形成了沿南美大陆西部边缘的火山弧。
本文已完,阅读推荐:
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伏加尔河(全长3692千米/138万平方千米)
中国四大盆地,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好似一个巨大的碗口
中国十大湖泊,你知道中国最大的湖是什么湖吗?
世界上最深的十大湖泊,探秘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世界最长的河范文4
也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美丽的传说:冈底斯山神的三个儿子(老大雅鲁藏布江,老二狮泉河,老三象泉河)和一个女儿(孔雀河)按父亲的要求闯荡天下、各自奔流时,老大雅鲁藏布江流到这里思念向南流去的弟弟妹妹,立即卷起巨浪,拐了一个大弯,向着印度洋方向呼啸而去,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
而是因为科学考察得到的结论:雅鲁藏布大峡谷又长又深又窄,全长504.6千米,两侧高峰与谷地的相对高差达到6009米。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154.6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的大峡谷还要深两千多米。
这里就出现了问题,一个是科学考察得到的结论,一个是号称世纪最长、最深,那么到底谁最长谁最深呢?字典中“号称”的意思是“名义上是”,那么就意味着实际上并不是,通过百度搜索知道“长久以来,‘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桂冠曾先后属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科尔卡大峡谷,直到 1994年 4月 18日,这一定论才被打破。当天,中国人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了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消息———世界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河流大峡谷就是中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学习不仅仅是在课本上和课堂上,课余时间大有学问啊!
作者学校:青岛新世纪学校五年级(一)班
联系地址:青岛市燕儿岛路19号永乐花园1—2—501室
世界最长的河范文5
1、10:00-18:00(旺季:7月、8月;淡季:5月、6月、9月、10月),备注:贵安水世界6.7.8.9月份持日场票不可游玩夜场,18:00闭园清场。
2、贵安水世界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占地20万平方米,有亚洲最长、最陡的蟒蛇滑道等。
3、该项目是由世纪金源集团斥巨资打造的高品位、高品质、高科技,世界一流的嬉水天堂,一期占地超过20万平方米。水世界引进国内外最新的顶尖水上游乐设备,多项堪称海西乃至亚洲之最:最长、最陡的蟒蛇滑道、最大的飓风喇叭、最长的人工漂流河、首套六并列竞技滑道。
(来源:文章屋网 )
世界最长的河范文6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图6.4 p3)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陆地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
(4)亚洲面积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的湖泊:里海(咸水湖);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
(6)世界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图6.9 6.10 p7 气候类型、主要国家气候分布,认真完成第8页活动题)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亚洲有6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图6.14 6.15 p10-11)
2、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活动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