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造就的虚拟偶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被造就的虚拟偶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被造就的虚拟偶像范文1

敬拜人的时代只能产生于上帝和神性之天的退隐。在上帝和神性之天将人规定为卑微的有限者时,人不可能以人为最高崇拜对象。上帝和神性之天的退隐是现代性取代前现代性的结果:前现代性的基本逻辑是人被超越人的存在(诸神,上帝,神性之天)所规定(决定),现代性的核心则是人性的自我规定(决定),所以,现代性对前现代性的取代也就是人道主义对神道主义/天道主义的扬弃,由此完成的是精神世界中心的革命性位移——从上天和神转向大地和人。萨特对人道主义的两个含义有比较准确的总结:其一,把人看作目的或最高价值;其二,认为人是自我设计的存在,处于不断的自我超越过程中,按照自己的计划创造自己。(1)显然这两种人道主义都意味着对原始的神道主义/天道主义的否定。所以,在现代性诞生之时,上帝和神性之天实际上便已经退隐。自称“反基督徒”的尼采在1882年借疯子之口宣告上帝的死讯,实是在迟到了的讣告:

上帝死了!上帝真的死了!是我们杀害了他!我们将何以自解,最残忍的凶手?曾经是这块土地上最神圣与万能的他如今已倒卧在我们的刀下,有谁能洗清我们身上的血迹?有什么水能清洗我们自身?我们应该举办什么样的祭典和庄严的庙会呢?难道这场面不会对我们显得太过于隆重了吗?难道我们不能使自身成为上帝,就算只是感觉仿佛值得一试?再也没有比这件事更为伟大的了——而因此之故,我们的后人将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更高尚的历史之中!(2)

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上帝的讣告要推迟数百年才由一个疯子斗胆?人为什么不在上帝和神性之天退隐之时就将自己推上最高的高处?我们在如此追问时已经涉及到人在现代性诞生之初无法超越的困境:如果立刻承认人是绝对的中心和终极的目的,那么,人将不得不亲自成为上帝或类上帝存在,这不仅是刚从外在限制中解放出来的主体性所无力承担的,也会将人抛入信仰的悖论。所谓信仰的悖论是指:人在上帝和神性之天退隐之后将不得不冒险信仰自身,但人却是有限者,信仰人就是信仰有限者,而这与信仰的超越性恰恰构成了无解的矛盾,因此,人不能以人为信仰对象,也就是说,人将同时不能不信仰人和不能信仰人。要理解信仰的悖论,我们必须首先追问:何为信仰?信仰在英文和德语中分别写faith和glauben,均是信的意思,但这信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绝对的信奉(firm belief)。那么,什么样的存在能被绝对地信奉呢?一定是无限者:有限者的有限性意味着它可以被相信,但却不能被绝对地信奉,因为它不能在它之外为我们的精神提供着落;如果我绝对地信奉某个有限者,那么,我必然在他有限的世界之外迷失自己,被抛入荒谬的处境。上帝和神性之天之所以会被绝对地信奉,是因为他们都曾被领受为能为人的身心给予永恒关怀的无限者。人成为人的信仰对象有个不可或缺的前提:人也被推举为具有无限力量的存在。在现代性诞生之初,人的主体力量还相对弱小,把人推举为无限者对于绝大多数而言是不可思议的。既然人不是无限者,对人的信仰本身就是悖论。为了回避这个两难境地,包括笛卡儿在内的现代性的早期阐释者都采取了一个折衷的策略:在将上帝罢黜以后又将已成空名的他请回虚设的宝座,以使人在成为自我决断者的同时回避信仰的悖论。笛卡儿的推理清晰地展现了这个逻辑:他首先认为一切都是可以怀疑的,将上帝由绝对者降为反思的对象,与所有存在者一起处于被悬搁状态;接着他指出我在怀疑是不可怀疑的,而怀疑是思,因此,我思才是所有推论的原点和世界向之呈现的中心;最后他又说我在怀疑说明我是不完满的,必有某个完满者赋予我思以合法性,这就是上帝,所以,上帝仍是人的信仰对象,人则是“上帝与虚无间的一个中介”。(3)由此可见,以为现代始于人道主义对神道主义的完全替代是错误的,因为在费尔巴哈和尼采之前的现代主义仍是人道主义与神道主义/天道主义的统一。但是人道主义与神道主义/天道主义的统一并不是平衡的:对上帝的信仰不再是firm belief without proof即非理性的虔信,而是人的理性所引导的过程,上帝已经成为我思的推论,所以,人道日显而神道/天道日隐是现代化进程的明晰走向。这种不平衡最终导向人道对神道/天道的彻底收复,上帝被当作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转贴于

属神的本质不是别的,正就是属人的本质,或者,说得更好一些,正就是属人的本质突破了个体的、现实的、属肉体的人的局限,被对象化为一个另外的、不同于它的、独自的本质,并作为这样的本质而受到仰望和敬拜。因而属神的本质之一切规定都是属人的本质之规定。(4)

费尔巴哈所说的对象化后来被尼采形象地称为投射:人从自身投射出他最坚信不移的三个内心事实即灵魂、精神、自我,然后又将这被投射出的存在命名为上帝。(5)既然上帝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投射),那么,崇拜上帝就是崇拜人自身。对上帝的信仰之谜既然已经破解,人类信仰意向的转折便必然发生:从彼岸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由指向上帝到指向人。然而这是否意味着人将以人为崇拜对象呢?如果是,人将怎样解决信仰的悖论?费尔巴哈显然对此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因而敢于直言“人就是人的上帝”。(6)尼采的思想要比费尔巴哈细致得多:他在1882年以疑问的口气说过“难道我们不能使自身成为上帝”后,便放弃了这个思路,另觅信仰转折之途。仅仅过了数月,他就在《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第一卷中公布了他的最终答案:

我将以生存的意义教给人们:那便是超人,从人类的暗云里射出的闪电。(7)

那么,什么是超人(superman)呢?虽然尼采没有给出具体的定义,但我们可以从他诗化的语言中体悟到超人是人的将在即人自我超越的目标:

我的兄弟,这走在你前面的幻影,美丽于你;你为什么不把骨与肉给它呢?(8)

让将来和最远之物成为你今日的动机吧:你应该爱你朋友身上的超人,作为你存在的理由。(9)

我对于这些高人和最好的人已经厌倦了;我渴望从他们的高处上升得更高些,直达超人。(10)

由此可见,尼采倍受质疑的超人学说表达了他对新的信仰体系相对周密的安排:超人虽然将所有实存的人规定为欠缺,但他是人的实在的变形而非上帝,因而以超人为信仰对象既恢复了信仰的属人性,又避免了直接以人为信仰对象所导致的悖论,可谓两全其美。然而崇拜超人实际上是崇拜人的将在,所以,尼采所最终完成的仍是信仰的人类学转折,所言说的依然是现代性的基本逻辑。尼采与费尔巴哈从根本上说是殊途同归的,他们都是拜人的文化的创生者。

拜人的文化所拜的人是什么呢?这又是个关键的问题:拜人的文化的诞生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成为被拜者,被拜者必然是那些相对接近人类超越理想的个体,而他们之所以接近人类的超越理想,是因为他们更充分地实现了人的本质,因此,对人的本质的把握就是必须完成的工作。有关人的本质的定义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两点:1、人的本质是精神即向真理和善而在的心;2、人的本质是能动的身体即居住在大地上的实在。拜上帝的文化由于把上帝把握为超越的精神即宇宙的大心,必然将人的本质规定为精神:

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翰福音》6:63)

体贴肉体就是死;体贴圣灵乃是生命,平安。(《罗马书》8:6)

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哥林多后书》5:9)

身体在这个体系中归根结底是被克服的对象。人只有克服了肉体的欲望,走出身体,才能皈依作为绝对精神的上帝,方能获救。这种对感性生命的否定在现代性发展到较高阶段时必然被怀疑和舍弃,因为现代性以肯定人的现世的实在力量为基点,而人的实在力量只能来自于身体。人在对自己实在力量的反思中发现自己原本是能动的身体,所谓的灵魂/精神不过是身体的功能:是这思想着的身体在移动石头,发动机器,改变世界,所以,人不是别的,就是自我设计着的身体。费尔巴哈称人是属肉体的感性存在,马克思认为人是改造世界的实践者,所强调的都是人是身体这个基本事实。尼采在为上帝讣告的同时也不竭余力地证明人是身体:

我整个地是肉体,而不是其它什么;灵魂是肉体某一部分的名称。(11)

创造性的肉体为自己创造了创造性的精神,作为自己的意志之手。(12)

信仰肉体比信仰精神更具有根本的意义,因为后者乃是对肉体垂死状态的非科学观察的结果(是离开肉体的东西。等于相信梦境是真实的——)。(13)

既然人是自我设计着的身体,那么,拜人的文化归根结底是拜身体的文化。身体才是人存在的整体,是文化真正的创造者,他本身就是能动的,无须所谓独立于他的精神来发动和引导。精神不过是身体内在的“意志之手”,其超越性源于且受制于身体的此在性/有限性。想象精神能够离开身体而无所不能、无处不在、无所不是,乃是人自我超越的冲动所造就的幻象。身体的此在性/有限性意味着人作为身体天然地渴望超越自身,但这超越永远是此在的/有限的。身体和身体所建立的世界都有其边界,对于身体的真实意识只能是界限意识。人所能做的是探索身体的潜能,力图越过既有的界限。瑜迦、气功、竞技体育、极限运动等都是身体实现潜能的具体方式,在这些活动中取得最高成就的人(如体育明星)自然会成为崇拜的对象(如撑杆跳世界冠军布勃卡被称为神人)。人们为身体的运动制定了各种游戏规则,实验自己在这些游戏中所能达到的完美程度,在对身体机能极限的挑战中展现身体的力量、美、智慧。然而身体所完成的实在超越毕竟有其限度,人要越过这些限度演绎身体的可能性,就只能进入实在与虚拟并存的领域,通过艺术象征性地实现身体的理想。这就是身体在表演中的成形。身体在半实在半虚拟的世界中可以相对自在地听从自己“意志之手”的指引,将自己造就为自己想成为的存在,变得神奇、强大、完美。能够完成如此演绎者展现了人作为身体与其理想最为接近的状态,必然在拜人的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中的杰出者还会成为新时代的偶像。所谓明星,便是那些通过身体的运动演绎身体的理想的人。他们的光芒来自于他们所是的肉身,精神的力量在他们那里直接展现为身体的力量。崇拜明星就是崇拜人作为身体所能达到/演绎的美好/强大程度。

费尔巴哈和尼采分别于1872年和1900年去世,均未能目睹在二十世纪方成潮流的明星崇拜现象,自然无法评判它是否合乎他们对于拜人的文化的预想,但是我们作为时代的见证人却可以证明明星崇拜现象最典型地体现了拜人的文化的特点:1、对明星的崇拜是人对人的崇拜;2、人在这里是作为能动的身体即真正完整的人而被崇拜的;3、大众崇拜明星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够保证其生存,而是因为他们创造着/演绎着人类所能达到是美好程度,所以,被崇拜的人是作为目的性存在而被肯定的。在明星崇拜现象产生之前,只有那些保证大众生存的人(政治家、军事家、宗教家、科学家等)才会成为崇拜的对象,他们被敬拜的根本缘由是他们对于大众的有用性,而非他们自身的完美,因此,被崇拜者并没有被当作真正的目的性存在。从崇拜人的功能性存在到崇拜人的目的性存在是明星崇拜现象产生的另一个根本动因,其物质前提是人的基本生存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开始将追求完美的目标正式提到议事日程。所谓崇拜人的目的性存在,乃是指:将人所是的身体当作目的,探寻身体所能达到的美好程度,将那些能代表个体—身体在当下最美好状态的人作为最高目的来崇拜。所有的人都是目的性存在,但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被肯定为人类生存的最高目的。被当作最高目的而受到崇拜的人不一定能保证大众的生存,他们被崇拜的原因完全在于他们自身的存在形态。在人道主义的语境中,人类劳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使最接近其理想的个体诞生,所以,那些最为接近人类理想的个体就是最高的目的性存在。人作为作者的最重要作品就是人自身,因此之故,只有那些同时是艺术家和艺术品的个体才能成为人类劳作的最高目的。画家、导演、作曲家等不以自身为作品的艺术家便无法被肯定为最高目的,因为他们与他们的作品不是合一的,作品的完美不意味着他们自身的完美(贝多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人们最为热爱的只能是那种自身即是艺术品的艺术家:他们所创造的主要产品不是椅子、电视、空调这样的工具性存在,不是在诞生后即成为他者的外在作品,而是作为艺术品不断诞生着的他自身。一个在舞台上旋转着的芭蕾舞大师和向人类运动极限挑战的运动员都以自身为作品的作者——将自己所是的肉身作为艺术品来创造的艺术家。与画家、导演、作曲家等艺术家不同,他们作为艺术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自身造就为接近完美极限的艺术品,向宇宙呈现自己挑战肉身极限的动姿。这种集艺术家和艺术品于一身的个体的存在本身就是人类的胜利,而那些欢呼着的追星族实际上是为人类的胜利而陶醉。对明星的崇拜体现了人——作为类和个体——自我超越的欲望。人作为身体的此在性/有限性注定了艺术是拜人的文化的最高形态:

艺术的根本仍然在于使生命变得完美,在于创造完美性和充实感;艺术本质上是对生命的肯定和祝福,使生命神性化……。(14)

生命的完美归根结底是身体的完美。精神的完美如果不能实化为身体的完美,那么,它所表征的就是人作为整体的欠缺,所引发的便是个体对自身无法消除的悲剧意识:

我的丑陋确实是我应该归之于命运的东西,或者我可以称之为命运的残忍。因为,我为什么生下来就是丑陋的呢?当你碰到这样的事情时,就会看到偶然性和残忍。(15)

由上述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萨特这样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也会由于身体的缺陷产生难以消除的悲剧感和荒诞感。他在其一生中都在品味和逃避自己作为身体的缺陷,在自欺和自嘲的两极之间颠簸。一个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的人却发现自己并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身体,这就是萨特对自身的悲剧意识的起源。由于萨特没有清晰地意识到人就是身体,所以,他最终没有超越自己思想的自欺结构。但我们作为后来者却可以替萨特做出总结,清晰地把艺术对于生命的祝福领受为对身体的祝福。进而言之,艺术对于生命的肯定和祝福在本质上是身体的自我肯定和自我祝福,是身体艺术化的自我塑造。身体本身就是超越性的,他总是在越过自身(beyond itself)。然而身体的此在性却注定了他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自己,在他的自我设计和他的实存状态之间具有不可消除的距离。人能构想出上帝这样的无限者,但他在此刻所能达到的生命高度却是有限的。由于这种不可克服的有限性,人类对于完美的追求只能在艺术中获得最充分的演绎,又由于大多数人都有难以消除的欠缺,不适合演绎人作为身体所能达到的美好程度,所以,人类必然将追求完美的理想寄托在少数艺术家身上。正是这种寄托使得在人类求生存时期被当作纯粹娱乐工具的文体从业者具有了远为重要和神圣的社会功能:创造和演绎人作为身体所能达到的美好程度,挑战身体的运动极限和形象极限。伟大的明星受到崇拜的最根本原因是他把自己所是的身体创造为/演绎为最接近人类此刻理想的艺术品,以至于人们认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人类的胜利。他的崇拜者们想成为他,以一种近似于朝圣的心态走向他,企图通过接近他来分享他的美和力量。追星族在迷狂状态中会将某些明星神化,把他们当作半人半神的存在。但是人们在迷狂中所敬拜的归根结底是大地上的肉身,所以,明星崇拜现象昭示着信仰的此在性,是人类信仰转向的表征。

然而我们在把明星定义为演绎者时就已经摆明了:被崇拜的归根结底是明星以身体创造出的意象,而非明星本身;明星毕竟是人,他在某个瞬间的生命高度是有限的,以明星为崇拜对象意味着信—仰有限的存在;这在崇拜者生命的某个阶段是可以忍受的,但在他追求更高的生命高度时则会成为束缚/障碍;人与人没有本质的不同注定了人不适合成为人的崇拜对象(崇拜和热爱是两回事),人对人的崇拜从根本上说是对幻觉的崇拜,所以,明星崇拜自在地具有幻觉品格。人们之所以会认识不到明星存在的幻觉性,是因为他与明星之间存在着心理学意义上的距离,他在想象中经历这个距离时已经完成了对明星的再创造。个体不可能崇拜他自身,因为他与他自身永远是合一的,他不能满足自己立刻越出自身的渴望。一个美好的人总能设计出更美好的自我,因此,个体相对于自己的理想来说是永远的欠缺。被大众崇拜的明星可能是自恋的,却不会自我崇拜,道理就在于此。如果人注定要崇拜人的话,那么,所有人都只能选择以他人为崇拜对象,并且这个他人必须与他有一定的距离,以便能够承担他的理想。心理学意义上的距离使得个体可以把自己所想象得到的美好品格加在自己的崇拜者身上,然后以朝圣的心态走向他,仿佛他原本就是如此美好。所以,只有当一个人被幻觉化即其可能性空间在别人的想象中被无限扩张之后,“他”才能成为被崇拜的对象,而这个他转变为“他”的过程也就是实在的他被否定/废弃/罢黜的过程:崇拜者所崇拜的是“他”而非他。他之所以成为“他”,是因为崇拜者在迷狂状态用自己所塑造出来的“他”暗中置换了他。他成了一个引发无限想象的被超越的原型,一个名字被借用来命名某种理想的凡人(人皆是凡人)。他在这个过程中似乎是崇拜者生活的目的,实则是崇拜者用以寄托自己理想的工具性存在:那个作为幻觉的“他”才是真正的目的,而他被崇拜的缘由不过是他相对接近于“他”而已。任何偶像都是心像。我们的心像之为心像,在于它在外界没有对应物,在于它是不断生成的内在的理想型。人有一种为自己内在的理想型寻找对应物的永恒冲动,正是这种冲动使得某些实际存在的人被当作理想型的化身,明星作为以身体制造幻觉为业的人成为偶像的本体论因缘恰在于此。无论被崇拜的明星多么美好,他在被当作偶像的一霎那都已经被人们的心像投射出的虚线所幻化了。只是人们认识到这个事实后的事实需要时间,同时,他为了延宕自己走下神坛的时刻,也会努力扮演“他”,尽可能地按照大众的心愿塑造自己。成功的明星都是特别善于制造幻象的人,把自己作为完美的幻象来呈现乃是他的职业/事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远离大众,以便造就大众对他们的距离意识,似乎他们与大众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当他们真正出现在大众面前时,他们已经变成了幻象,并作为幻象而被崇拜。大众的目光抵达了他们所是的身体,但大众的心灵之眼所看到的却是另一个人——一个远比他们自身美好、强壮、神奇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明星崇拜兴起于现代工业—技术体系高度发达的二十世纪:不仅仅是因为富裕社会或准富裕社会的到来使追求完美成为个体日常生活的目标,更是由于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体系为制造幻象提供了条件。从根本上说,当代所有的明星都是现代工业—技术体系的产品:1、他们在表演和竞技时依赖于工业技术体系;2、他们所传达给大众的意象——通过电视屏幕、电影屏幕、报刊、广播、现代舞台——直接是工业技术体系的产物。我们生活在世界变成图景的时代,人们所看到的幻象远远超过了他们所看到的实在事物:电影、电视、电脑所传达的影象使得虚拟世界对实在世界形成了彻底的包围之势,文化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彻底地视觉化。明星是视觉文化时代的宠儿,因为他们所创造出的是自身幻象,可以承担人们寄托自己理想的愿望。所谓对明星的包装实际上就是对文化产品的设计,其目的是满足大众对幻象的需求。大众需要哪种幻象,文化生产线就会生产什么。哪个明星被选中来代表这个幻象具有偶然性,必然的是对幻象的创造——制造幻像乃是当今世界最赢利的产业之一。认识到这个事实后的事实也许会使我们感到荒诞,却会使我们免于自欺,清醒地面对人类和世界。所以,尽管明星崇拜现象源于人自我超越的本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自我超越的愿望,但是它与任何崇拜拜人的运动一样具有虚幻的品格。我们可以热爱那些由于外形、智力、技能而被选中代表人类理想的明星,却不能把他们作为偶像来崇拜,因为任何偶像本质上都是心像。把明星当作偶像崇拜的人最终获得的只能是幻灭感和荒诞感,正如任何人类学意义上的偶像崇拜都会产生幻灭感和荒诞感一样。转贴于

以研究荒诞派戏剧闻名于世的英国学者艾斯林在谈到荒诞派戏剧产生的原因时说:

自尼采时代以来,相信上帝已死的人数大大增加,而且人类已经从那些被用来取代上帝位置的廉价庸俗替代物的虚伪与邪恶中吸取了痛苦的教训。(16)

他所说得“用来取代上帝位置的廉价庸俗替代物”指的显然是曾被狂热崇拜的希特勒等人间魔鬼。这些一度被推举为超人的个体后来被证明是大地上的恶魔,人类为与此相关的错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荒诞派戏剧呈现的正是人类在上帝死后遭受的又一次心灵创伤。拜人的宗教的悖论在此时已经充分暴露出来并且实化为毁灭性的力量。我们也可以因此发现费尔巴哈和尼采等人的错误:属上帝的本质不是属人的本质,上帝不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为人与上帝分别是有限者和无限者;有限者的本质力量外化后仍是有限的,人将人的形象投射到宇宙中,所造就的仍是人的形象,将这个形象当作上帝来崇拜会造成严重的人间灾难;人之所以要设立上帝的存在或将天神性化,恰恰是因为他觉悟到了自己无法克服的有限性/此在性,恰恰是因为他作为有限者要寻找和皈依无限者;因此,人不是人的上帝,人也不能将人作为偶像来崇拜。萨特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对人类的崇拜会导致孔德式的自我封闭的人道主义,最终会导致法西斯主义。我们不要这样的人道主义。(17)

虽然明星崇拜与政治学意义上的个人崇拜有本质的不同,但是它的幻觉品格同样证明了拜人的宗教之不可行。信仰是属人的,但信仰的对象必是超越人的存在,因而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存在是什么?显然目前的人类还没有找到答案,我们只能暂且称之为X。所以,人类仍然站在信仰的十字路口上:诸神与上帝已死(18),拜人的宗教本身又是悖论,那么,人类究竟应该信仰哪一个X呢?在人类所面临的诸种问题中,这是最紧迫、最富有挑战性、最激动人心的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所能达到的生命高度取决于对它的回答。在它获得回答之前,人类将不得不耐心地“等待戈多”。

(1)(15)《萨特思想小品》,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56页,第12页。

(2)尼采《快乐的科学》,中国和平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139页。

(3)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第378页。

(4)(6)《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三联书店1959年出版,第39页,第442页。

(5)采《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43页。

(7)(8)(9)(10)(11)(12)尼采《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15页,第69页,第70页,第67页,第43页,第13页。

(13)(14)尼采《权力意志》,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第205—206页,第37页。

(16)黄晋凯主编《荒诞派戏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第12页。

(17)同注(1)

被造就的虚拟偶像范文2

一、 喃喃自语的第一人称表达

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是所有书信体小说必然的叙述口吻,不仅是因为第一人称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心灵世界,也因为第一人称往往能增强小说文本的可信度。在吴尚平创作的书信体小说《黑客》中,作者以两个人物的情感表达作为作品的推动因素。原本是讲述发生在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一夜晴”,不但没有去铺张笔墨地描写外在的客观世界,反而是将对自我的关注投向了内部世界。这就直接造就了小说在艺术表现方式层面的独白性特征,令读者感受到整部小说就是作者创造的两个人物在不断地喃喃自语。作者之所以采用书信体小说的模式,是因为“比一般的叙述手法能更直接地透视人物心灵,他利用书信体形式得天独厚的条件,入木三分地再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感受,他们的痛苦,他们的担忧”[1]。

噢,马儿,原谅我的嫉妒。我该死,我说的肯定不是你,也许,我只是嫉妒你的那些女孩子。我又胖又蠢,你的才华的确征服了我的心。我不能这样俗气地看待你。你的兔唇其实也并不难看。见面的时候,我本以为会有一个拥抱,而你只是静静地伸出手,用力一握,却刹那间就电击了我。

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女主角的心灵世界,如此细腻、如此丰富。尽管对于即将面对的偶像充满了各种形态的想象,女主人公依旧在内心反复地挣扎着。这正是女性内心的欲望与社会要求的伦理道德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作者针对人物心灵的层次性变化,不断变换着表现人物的方式。在小说《黑客》的开始,作者是采用完全的直接描写,对人物的精神状态展开了细致的描绘,因此读者能够以较为直观的方式获得对于人物形象的全面认知。

在网络媒体已经高度发达的时代,迅捷、便利的信息沟通渠道在增进人们相互之间了解的同时,也逐渐剥夺了享受信息本身带给他们的阅读。因此,当《黑客》的女主角“蓝蓝”采用信件向自己的偶像作家表达爱意时,信件文本很好地扮演了展现其内心情感载体的角色。在读者看到一个人以写信的方式表明心迹时,他已然进入到了这个人的心灵世界,从而获得了了解内心真实想法和感知情感诉求的可能性。正是由于作者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开始将书信体小说最为重要的传统之一――展示内心最真挚的情感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情感始终是书信体小说最为重要的审美元素,它在强调作者内心真实想法的同时,运用多元化的价值表达手段渲染了小说的情感内涵。在二人传递信息的书信中,读者并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思考和审慎的辨析以求获得对主人公情感的精准把握。读者对于小说中人物从了解到认知,再到熟悉,并不是通过传统意义上的介绍来获得的,而是在信件的帮助下不断深入。书信中透露的信息不断地向读者渗透,最终完成了情感的表达。在蓝蓝和作家的书信往来中,不同性格人物之间的张力和冲突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成为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外在动力,也让小说的情感发展变得不再单一。书信体小说通过对人物心理世界的细致描写,呈现了复杂、多元的心灵世界,开启了文学文本表现内心情感的新渠道。

二、 时间节点的特殊处理

书信体小说的信件本身并不真实存在,仅仅是作者用以表现小说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手段而已。为了增强小说的可信度,作者往往会在信件的末尾加上一个可能的时间。以小说《黑客》为例,我们看到作者在两人交往信件的末尾“画蛇添足”地加上了2015年4月。对于读者而言,时间节点的存在似乎帮助他们获得了对于小说真实性的确认;对于作者而言,时间节点的创造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小说文本在真实、虚拟之间的跨越。事实上,书信体小说中的时间节点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在于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触,至于时间是否真实并无一定之规,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真正实现了小说文本的仿真效果。

诚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如果不同的小说根据虚构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进行排列的话,那在这当中,距离最大的当属神话和史诗,按此而排,距离最小的则当属书信体小说。”[2]书信体小说能够在真实世界与虚构世界之间实现距离的最小化,成功的关键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达到了极致。在作者写作文本的过程中,能够被他运用得最为熟练的材料之一就是书信体小说的时间。

你的和已经不是你的 胖

2015年4月23日

若有所失的 胖子蓝蓝

2015年4月24日凌晨

杀鸡取卵不留遗憾的 胖

2015年4月26日

知名不具

2015年4月28日

2015年4月29日

以上是构成小说《黑客》的六封信的落款及时间。在短短的七天之内,通过信件进行交流的双方展开了争锋相对的斗争。对于读者而言,他们深知这些时间仅仅是作者虚构的一种存在而已,读者却没有表示丝毫的质疑。“尽管作品是作家以仿书信的形式在现实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的虚构,但作家本人却并不愿意承认这种虚构,或者更确切地说,作家本人希望通过这种仿真的文体创造的小说世界能够让人相信其真实性。这种力图使真实与虚构相合的创作心理使作家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的虚构作品贴上非虚构的标签。”[3]

对于作家来说,如何在具体的写作中令读者产生足够的信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小说《黑客》中借助书信结尾时间节点的处理创造的虚拟世界。不仅是这些时间节点发挥了强化书信体小说真实性的效果,读者在小说中还能够寻觅到作者巧妙设定的很多时间节点。比如在第一封信中,蓝蓝对自己和偶像作家三天的独处做了详细的描述:“三天四晚,我们只忙活三件事:、吃饭、睡觉。”对于两人难得的一次相遇,本应该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作者却只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在浓缩为点的时间中,读者感受到是作者对这一场景的刻意淡化处理。仅从叙述的有效性而言,这样的处理方式颇有不周全的嫌疑。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作者在书信体小说中对时间节点进行特殊化处理,最为直接的目的在于向读者传递重要的信息――我所讲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每一封信发出的时间,也能够看到信件讲述内容的合理性。但所有的努力都不能掩盖《黑客》作为一部书信体小说的本质特征,当作者需要刻意淡化某些内容时,时间节点在瞬间成为了可以被忽略的审美元素。

读者可以在第二封信中看到这样的文字:“你不知道我在行前半个多月就心绪不宁了,一天天掰着手指头数日子。”作者似乎又在刻意凸显小说文本表现情感的功能,但对于时间节点的处理依旧是那样的“随意”。或许,对于今天的作者和读者而言,他们都已经变得高明起来,绝不会相信小说中的信件是真实存在的,一切仅仅是艺术化的处理。

三、 情感沟通的交互性

以不同人物之间的信件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书信体小说,必然将小说中不同主体之间的情感沟通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根据巴赫金的对话交互理论,“书信体小说是一种复调性而非独白性的话语。”因此,书信体小说主要是在两个行为主体之间“事实存在的”对话。无论是发出信件的写信人,还是接受信件的收信人,他们的内心都存在明确的对象。随着二人之间情感关系的演变以及亲疏远近的变化,信件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也会逐渐发生变化。

然后你就这样,用我的外套搭在你的大腿上,抓了我的手,伸到你的裤裆里。那东西借着酒劲坚硬无比,而且很烫,随着车子的颠簸,差一点就要喷射出来。光天化日之下,这种脸上不动声色的刺激,我的心都要脱腔而出。你还淡定地咬我的耳朵,说这样捉迷藏真好。你真坏,在床上是个十足的流氓。不过我喜欢。你能这样发疯地要我,我很开心。

主人公蓝蓝是怀着读者的痴狂迅速喜欢上这位作家的。她甚至在自己的第一封信中以尺度极为夸张的性幻想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意,虽然这是二人之间曾经“真实发生”的事情,但对于一位女性而言,将其写入信件仍旧是十分大胆的。当二人的情感出现问题之后,曾经的偶像在一瞬间演变成为“没见过像您这般离谱的”。在话语之间蓝蓝依旧采用敬称“您”,但其感彩却已经从爱慕转变为无尽的恨意。仅仅是从小说读者的角度而言,他们可以认同于信件的主人,最终进入到他们的心灵世界中。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定位于小说中信件的阅读者,从而站在后者的角度来审视这些信件。

随着多元价值观时代的来临,不同的读者之间很难形成统一的评判标准。他们不再需要按照作者预设在小说中的情感定位去塑造自己的价值观,或许这正是书信体小说得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由于小说中不同人物写出的信件各有不同,他们的情感定位和价值诉求也千差万别,读者往往会形成多元的理解模式。因此,书信体小说在构建不同人物之间情感沟通相互性的同时,也开启了艺术表现方式的新空间。

[参考文献]

[1] 梁莺.论书信体小说[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2] [美]比・托马斯.论1500―1580年欧洲书信体小说[M].剑桥大学出版社,1999:8.

[3] 刘明明.书信体小说的独特叙事魅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06).

被造就的虚拟偶像范文3

呆萌的外表,大胆出位的演出,无底线的表情包,熊本熊已经成功跻身为超级巨星火爆全球!随着熊本熊的迅速走红,其家乡熊本县也从一个旅游业并不发达的农业省,华丽变身为知名旅游胜地,每年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前往旅游。自2011年以来,熊本熊这个官方吉祥物已经为日本熊本县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人气偶像的诞生竟是为了省钱

最初,熊本熊只是个宣传案,为了迎接九州新干线通车和增加熊本县的人气。新干线是日本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而九州新干线的终点站是名声在外的美丽小城鹿儿岛,农业县熊本只是个不起眼的途经站。新干线通车,对地理位置有些尴尬的熊本县的意义可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熊本品牌推进课的德永法卫说,他们对这件事的定位是“百年一次的机会”。

“我们没有钱,这里年轻人很少,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就业机会,地方经济正处于逆境中。”熊本县知事蒲岛郁夫如是说(知事一职相当于中国的省长或直辖市市长)。像所有力求开发当地的知事一样,蒲岛郁夫也想把关西的居民叫到熊本观光。“如果新干线的最终站是熊本,没有人会想要做这个企划。然而最后一站是鹿儿岛,熊本可能只是个途经站。”他说,“打造一个熊本熊这样的吉祥物,比修路什么的要便宜多了。”

精心设计的丑萌形象呆萌个性

东京庆应义塾大学对全球2000多个吉祥物进行的形象研究表明,管形身材、短小四肢、中性面部表情,以及给人柔软触觉的形象设计是成功的吉祥物所共有的特性,最受人们欢迎。而这四条特征,熊本熊都拥有!

在熊本熊设计之初,设计师就非常注意与消费者的亲近感。别看熊本熊黑乎乎的两坨腮红,样子貌似很普通,但是实际上却是经过设计师水野学反复修改才真正与大众见面。熊本熊kumamon的红脸颊,有的说是源于熊本县盛产红色的番茄和马肉,不过其实设计师给它设计两坨腮红,是为了增加熊本熊kumamon与消费者的亲近感:皮卡丘、卖萌的多啦A梦、面包超人这些人气卡通形象都有红脸颊,所以设计师也给熊本熊安上了标志性的红脸颊。

不仅仅是平面形象设计,熊本熊的动作行为同样也是经过设计的。它的每次挥手、每个动作也都在计划内,其中包括最知名的“捂嘴”动作,它被证明会令人感到可爱。而经常使用的抬脚动作则来自另一个卡通前辈米老鼠。

为了吸引大众对熊本熊的关注,这只熊的一切出行、举动、造型、事件都被像明星一样精心规划着。熊本熊没事儿就到处溜达,是个路痴,还有健忘症。有一次,被指派发放名片的熊本熊,被大阪的美食迷住,放下发名片任务,失踪了!为此,熊本县知事蒲岛郁夫召开了一场紧急记者会,他号召目击者寻找熊本熊,并劝它和提醒它回来完成任务,并通过Twitter提供线索信息。事实上,这是熊本县政府导演的一出意在促进宣传效果的“虚拟危机”。寻找熊本熊的全民活动,激发了整座城市的好奇心与寻找动力,“这到底是在演哪出戏?”很多市民这样想。一时间,大阪街头每个人的眼睛都在留意着有没有一只熊出现。最终在一轮全民全城大搜索中,熊本熊回来继续完成了发放名片任务。

2013年熊本熊又迷糊地把腮红丢了,于是熊本县政府又开展了一次大获成功的“虚拟危机事件”――“腮红丢失寻找大作战”。政府充分利用熊本熊的可爱元素――腮红的丢失,引起粉丝的热议,由此在官网上播放的短片里,将腮红演绎为熊本县的代表颜色,并指向熊本县所有红色的农产品宣传,由此大获成功,并一举夺得2014年世界公关计划50佳。

熊本熊还参加过明星挑战冰桶大赛,在超市里做过收银员,与名模走过秀,与其他吉祥物争宠而大打出手……蠢萌的个性和呆萌的形象在人们的心里逐渐丰满起来,男女老少无不喜爱这个可爱的胖熊。每当“熊本熊”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总能吸引数以百计的粉丝拍照,日本天皇和皇后也被它的魅力俘虏。

免费的熊本熊商标许可

熊本熊的商标是免费许可的。只要通过审核,证明有助于熊本熊的宣传,机构或商家就可以使用熊本熊的形象。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不付一分钱使用熊本熊的形象,生产贩卖各种类型的周边产品,即使这个周边和熊本县扯不上任何关系,因此,熊本熊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公益活动、文化演出和各类商品上。

熊本熊不仅参与众多电视台综艺节目录制,参与排演影视剧,广告,还与其他地域的知名吉祥物共同出席节庆活动,包括在中国上海和大连等地的活动,以和其他吉祥物的人气进行捆绑,呈现人气加成效益。在2013年,他成功登上了相当于日本春晚的红白歌合战舞台。

商标免费许可给公众看似是降低了商标价值,但其实极大地快速推广了熊本熊以及熊本县的知名度。这只抹了腮红的黑熊已经红遍全日本,打造了县域品牌化的典范。吉祥物“熊本熊”的形象在日本四处可见,从糕点到钥匙圈,从飞机到钱包,从餐厅到酒店……都有它的踪影。甚至还有车商特制熊本熊样的机车,让粉丝大为满足。熊本县突发奇想的卡通行销创意,让熊本县相关产品持续发烧,其中也有不少适合家庭日常使用的流行小物,如包包、手机套、袜子、便当袋等。日本各大饭店也争相推出熊本熊客房,以满足粉丝们的期望。

来自日本银行的数据显示,熊本熊在诞生后的短短两年多时间就给当地带来了超过1200亿日元(约68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

带编制的公务员

熊本熊可不仅仅是一只卖萌耍呆的吉祥物哦,他还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日本公务员呢。作为日本史上第一个吉祥物公务员,熊本熊的头衔是熊本县的营业部部长(仅次于熊本县知事、副知事的第三重要的职位,与熊本县宣传部长齐列)兼幸福部长。它的使命就是做旅游观光大使,给大家介绍当地特产美食,让大家感受到和它在一起的时光是幸福的,有各种小惊喜、小确幸。

作为公务员的他,更是积极地参加各项活动,留下了很多呆萌的经典瞬间。比如笨手笨脚的体态,跳绳总是缠在耳朵上;下车都会直挺挺摔地。做菜差点烧了厨房,打年糕连手套都打进去,骑小摩托倒是威武如“风一般的男子”。

看到漂亮女生他也会色迷迷的,会撩裙子。因为情人节吃太多巧克力,导致体重和体脂肪都没降下来,熊本熊还从营业部长降格成营业部长。

被造就的虚拟偶像范文4

品牌代言他们最火

钢琴王子的三年之约

如果不是索尼亲口宣布邀请钢琴王子朗朗代言索尼的话,真是很难把高雅的钢琴艺术与集现代科技于一身的索尼联系起来。与“看鲍德熹的红”、“看张艾嘉的红”不一样的是,这次朗朗所代言的不仅仅是索尼的某款或某个系列产品,而是整个索尼品牌,并且这项全球范围的代言合约一签就是三年。说实话,朗朗虽然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人,但国人对他的认知度远远比不上大牌球星或娱乐人物。不过朗朗在国外倒是因弹得一手好钢琴而红得很。

索尼此次也是看中了朗朗的国际知名度,也向全世界宣布,“我们的产品可都是高档货”。只可惜,索尼自己并不出产钢琴,落掉了一个更为贴切的产品宣传机会。可谁又能确定索尼以后不会呢?

东芝看中的“美人鱼”

广告代言依然已经成为跳水皇后的第二职业。除了各种食品厂商之外,东芝也相中了这位美人鱼。东芝(中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说:“之所以邀请郭晶晶代言,是表明东芝对于以水为代表的自然环境的重视,并将在中国环境保护等领域进一步发展事业。”其实说白了,东芝这次代言人的选择,除了要借用郭晶晶的个人影响力之外,也表明了其对中国今年奥运热潮的重视,并希望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其产品大卖特卖而已嘛。

明基的摇滚乐

从明基不断从国内国际上获得设计大奖这点来看,明基是个充满创新和活力的企业。而它们所选择的代言人,摇滚乐队组合“五月天”也给人同样的感觉。几个阳光帅气的男孩子用着充满朝气的健康形象和原创风格的音乐不仅征服了明基老家台湾的乐迷,在大陆也有着极高的人气。他们所带来的摇滚不仅会让大家High,又衬托出丝丝温情,真是霸道的温柔。这与明基产品总有着张扬性格的外观而又平易近人的价格风格不又正好又贴合到一起了吗?

周杰伦的地盘

“我的地盘得听我的”。如果你连这句话都没听过,那么只能把你归类到混到地球的火星人那一类了。周董口齿不清的这句台词没少帮中国移动招揽收新客户啊,以周董在年轻人心中的地位,这动感地带的代言做的太成功了。

姚明呼吸世界风

这个几乎可以呼吸到大气臭氧层的高个壮汉不知道是怎么被联通忽悠过去跟移动对起垒的。或旅行、或商务,几个不同的形象就把联通的世界风表现得淋漓尽致。每次看这广告时都想看看移动老总的表情。

手机圈的俊男靓女

韩国美女与步步高

相信大家对早期由成龙大哥代言的步步高VCD广告还记忆犹新。而进军手机行业之后的本土民营企业步步高,又把韩国美女宋慧乔整成了“新款”代言人。宋慧乔以《蓝色生死恋》而大红大紫,甚至让她成为台湾地区男性观众的心目中“最想拥抱”的韩剧女星,也是年轻女孩竞相模仿的对象。步步高手机是国产手机的代表,宋慧乔是年轻、人气飙升的国际化明星代表,如此组合正体现出了步步高进军国际市场的雄心。

韩国巨星的亲善礼品

作为一个在国际上享誉盛名的品牌,三星请来了韩国的魅力小天王Rain作为了自己手机产品的代言人,这样一来既可以利用“雨”天王在亚太地区的超强人气,也能很契合的回应国内经久不衰的哈韩热潮。看到自己心目中偶像天王代言的手机,诸多狂热的粉丝们自然也不会错过与天王共喜一物的机会。

现在Rain所代言的两款音乐手机虽然都算不得是高端手机,但Rain的代言,恰到好处的体现了他地亲和力和魅力,随时随地听歌、价格不太贵,还能随时对着雨性感的签名流口水,这样的好处不可多得啊。如果有一天你恰巧看到一位漂亮MM在对着部手机作花痴状的话,那么不用说,那款手机一定就是Rain所代言的了。

华仔代言的“大牌”

华仔当年与陈慧琳一起为爱立信所打造的GF788手机广告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那部小巧的手机当年成为多少人魂牵梦绕的之物啊。而如今,华仔已经年过不惑,偷偷娶妻生女的消息也满天飞,但还在一如既往的代言手机。不过手机品牌却从当年如日中天的爱立信换成了国内知名手机品牌金立。我们真的没有斜眼看某个品牌某款产品的意思,但的确为华仔这次接的这笔生意感到不值。看到在广告中眉目庄重的华仔手中飞舞的某款手机,不由想到了四个字。忍辱负重……

最成功的摩托罗拉代言

世界上最酷最有魅力的男人用的手机是什么?摩托罗拉给出了答案,V8薄到极致的外形没有浪费小贝的影响力,也成为了摩托罗拉历史上最成功的明星代言之一。

笑不露齿的徐静蕾

总以为是索尼爱立信是个非常年轻化的品牌,它所选的代言人不是阳光帅男就是青春靓女。这次为什么会是总也笑不露齿的徐静蕾。或许某些眼光独到的成功人士喜欢这个调调吧。

相机世界的兄弟连

大哥眼中的EOS

成龙大哥的商业代言并不多,一是不缺钱和名气,另外一个就好象他在某洗发水广告里所说的一样,其对于代言产品一向都非常谨慎。作为中国区的代言人,成龙负责佳能EOS相机及其镜头的全线产品。而有趣的是成龙本身就是EOS产品十几年忠实的用户。据佳能自己表示,“成龙在全球有着无数的影迷和追随者,而良好的个人修养与优秀的道德品质是成就其事业成功的主要原因。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专业态度以及男性魅力中的成熟、果敢、稳重、自信也在他身上得以很好的体现。”成龙的这个选择没有错!

超默契组合

尼康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高档”与“真品质”品牌形象推广。王力宏有着超群的音乐才能,精通多国语言,是代表尼康相机“高档”与“真品质”的品牌形象最合适的代言人选。王力宏是通过音乐向人们传达自己的想法,而尼康是通过摄影来传达,这一点上双方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除此之外,王力宏成熟又阳光的形象也与尼康数码相机专业而时尚的品牌形象相吻合,这样的组合的确可以达到相当默契的程度。

我的DV是佳能的

吴彦祖这位外形健康挺拔、气质刚毅明朗的著名演员,和佳能DV外形与品质俱重的品牌特点也颇有默契。“我的DV是佳能的”,这句有点大舌头的广告语很快便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头禅。

性感杀手之恋

“变闪,变薄……变稳,变专业……变,就精彩”,随着金城武磁性声音的解说、潇洒的展示,奥林巴斯2008秋季新品广告完美地展现在众人面前。拥有混血血统的金城武自出道以来就一直以迷人又略带点忧郁的眼神让无数女生着迷。而身为日系的大牌厂商奥林巴斯最近起用了金城武作为它数码相机产品的代言人可谓是个很明智的选择。

从“我的数码故事”(My digital story)的赵允熙、全智贤,从“创意由你”到“来,发现精彩”,奥林巴斯每一次的品牌代言人都能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说到奥林巴斯会想到那动人的都市爱情故事,奥林巴斯每次带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但又回味无穷。金城武这个并不奶油的男人能为奥林巴斯和我们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吗?值得期待。

还有他们、她们和它们

金贵的邻家女孩

在众多消费者的心里,刘若英在她演艺事业中追求完美的性格,以及公众对刘若英所体现出的“隐含的奢华,明净的优雅”的认可,最为夏普看中,也非常契合夏普AQUOS的理念和产品追求。以夏普的话说,银幕上有多美,刘若英在生活中就有多美。

在诸多知名不知名的女星中,“奶茶”刘若英并不算一个长相漂亮的人,而且年纪早已过了豆蔻年华的时期,不过邻家小女生般的形象始终牢牢“固化”在众人心中。这次一贯以高端电视产品示人的夏普,选一个“邻家女生”作为代言人总觉得有点不靠谱,其实不怪刘若英,只能怪身为高端品牌的夏普的电视价格总是那么贵。刘若英本来拥有的亲和力完全浪费了。

知性女人与LG

从《正大综艺》的主持人到媒体公司的主席,再到今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的杨澜,始终带着一种成熟的知性美。也许正是这种优雅知性的公众形象与LG的电视形象非常契合,所以LG抛弃了可以任选的诸位大牌明星,而选择这样一位没有娱乐性质的公众人物作为了自己平板电视XCANVAS品牌及产品形象代言人。或许也能表露出一些LG对自己产品的态度吧。总体来说,还不错。

花瓶与“花瓶”的组合

台湾艺人吴佩慈本人素有“九头身美少女”的美称,拥有令人称羡的身材,气质也十分优雅,就算与号称亚洲第一“嗲”女的林志玲相比也毫不逊色。最近吴美女拿着一部金光闪耀宝气绕身的手机频频在电视购物上露面,在展示自身材的同时也让手中的手机着实地火了一把。原来吴佩慈成为了国内手机企业CECT的VEVA金水晶手机的代言人。只不过吴大美女还有着相对高贵的气质,而CECT VEVA金水晶手机这个号称采用“贵金属打造的典藏版手机”则在品质和价格定位上就差那么点儿了。

恰到好处的代言

三位凭借青春亮丽的形象和歌声红遍整个东南亚的女子组合S.H.E,成功地代言了手机品牌OKWAP。三个小姑娘活泼可爱的外形也正恰如其分地把OKWAP多款专为年轻少女所定制的手机定位体现了出来。

最具有商务气息的代言

虽然商务通这个古老的PDA设备早已被真正配备智能系统的掌上电脑和手机所取代,但濮存昕先生当年那份朴实与真诚仍然留在我们心中。而如今濮存昕凭借自己亲和的形象则成为了公益广告的第一人选。

性感美女的诱惑

我想,宇达电通代言人Maggie Q所作的那个“我喜欢有方向感的男人”广告,一定是专门为诸位爷们所量身定做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艳遇是大多数男人所期望的,如果你拥有一部汽车的话,那么这种可能的几率将会大大提高。

宇达电通告诉我们,如果你拥有一部汽车再拥有它们的一部GPS,那么或许连Maggie Q这样的国际名模都有可能成为你的艳遇对象。虽然他们没有直接说出来,但相信一定有不少哥们儿因为这组“follow me”的广告就乖乖成为了宇达电通GPS的客户。这个组合,相当成功啊。

“强”“强”联手

“超女”造就了一大批草根级明星,这其中李宇春可谓是人气最高的一位。虽然她中性的外形迄今为止还是没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她旺盛的人气可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这方面,神舟到也跟她有些类似,作为低价先锋,神舟得到了许多“穷”人的肯定,而抵制者也大有人在。李宇春代言神舟电脑,或许真的得到了一些不错的市场效应,但这个“强”“强”联手也不排除成为了一部分人眼中的笑话。

画出来的代言人

兔子粥粥是个在北京CBD上班的小白领博客中创造出的虚拟人物,他用总是挎着一个小红包的兔子演绎了自己的生活,并且还在一届博客大赛上为自己成功赢取了一辆轿车,而兔子粥粥也成为了许多办公室上班的年轻人最喜爱的一个“偶像”。但是兔子粥粥没想过,有一天它也会成为代言人吧?三星的数码相框就相中了兔子粥粥和他的老婆,他们是否会为三星数码相框带来更大的影响不好说,但是我们要祝贺他:“真棒!兔子粥粥。”

不老的代言人铁臂阿童木

虽然有那么多家的厂商喜欢用美女帅哥做代言人,但还是有厂商喜欢来点特别的,其中卡西欧就是代表。虽然在真实世界的2003年,漫画中的阿童木并没有真正的创作出来,但在某一意义上,现在56岁高龄的阿童木就代表了卡西欧。

被造就的虚拟偶像范文5

真可谓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明友圈,你还hold住吗?

朋友圈即“天下”

回过头来看看之前的游戏热,认真想想的话,就能体会到游戏对于朋友圈来说,是个多么重要的“入门工具”。从需要背着老板悄悄打开的“网游”,到找个角落就能独享的“手游”,所有大红大紫的游戏都无外乎一个共同的特点――“社交化”。无论是当年红极一时的开心网“偷菜”,QQ空间“挪车”,还是如今的打飞机、爱消除,细心的人都会发现,撇开游戏简单还是复杂不说,社交游戏都造就了“你不是一个人在游戏”的社交状态。在这些层出不穷的游戏后面,拥有多少好友,拥有什么样的好友,一个个不同成员构成的朋友圈也清晰起来。

正如游戏业界人士常常挂在嘴边的“黏合度”所代表的那样,对于每一个用户而言,这些随手可以轻松加入的游戏,也成了他们关系“黏合度”的最好维护工具。看似创新价值全无,却大受欢迎,长期居于排行榜第一位,甚至成为社会新闻热门话题的手机游戏,在带来欢乐的同时,本身具有的“无限性”特征也使得其社交比拼的黏性被迅速放大,尝试着实现了熟人社交的另外一种可能。它打破了社交中的尴尬界限,使游戏成为社交话题,它更有一种纽带的作用,实现了一般朋友、朋友的朋友和不太熟的朋友间的新式交流,完成了新式的社交进化论。

一方面在不是那么熟的“熟人们”之间,哪怕平时互相根本就屏蔽着彼此的朋友圈,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稍微互动一下。但游戏排行榜的出现,却让你不得不关注起来,这成了无法回避的“强迫式会面”。于是很多人发现,也许一个高分,就能引来一群人的追捧,一个体力值,就是对方最需要的东西,甚至如同网友开玩笑说的:“有时候,你需要的,只是送架飞机给客户。”

另一方面,游戏中设置的“炫耀一下”功能,也无形拉近了大家彼此之间的关系。要知道通常只有最亲、最近的朋友,才会用轻松的语气说“让我炫耀一下”。这样一来,既极大缩短了熟人、朋友在空间、地域和心理上的距离,也用一种稍微带些“贱萌”的方式,让“套近乎”看起来不再那么尴尬。因此,开心网CEO程炳皓在ChinaJoy2013产业高峰论坛(CDEC)上说:“未来,无网络不社交,无社交不游戏。移动休闲社交游戏将是未来的主战场之一。”社交网络真的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明天。

小伙伴一起玩耍,你“躺枪”了没有?

1.广告型(常年发着各种广告:衣服、化妆品……)

2.自恋型(甭管是刮风下雨,天天就是各种自拍)

3.虚荣型(只要坐在车里,到了复式房间必须要留下跟车和楼梯的合影)

4.英语型(自我感觉很小资)

5.炫富型(但凡有个小名牌就拼了命的各种照,要么就藏在身后或某个角落合影)

6.驴唇不对马嘴型(文字内容和照片一点不搭边)

7.脑残型(非主流文字经常出现)

8.感慨型(天天就是感悟到了这个,看透了那个,人生应如何如伺地胡扯)

9.拍饭型(饭前必须照相,总拿手机先消毒,再吃饭)

10.文摘本型(天天都发励志微信的奋斗小青年)

11.瞎赞型(甭管你是病了还是要死了,都使劲瞎赞)

12.怨妇型(一天到晚只会发自己多么痛苦、悲伤,累、辛苦,别人怎么对自己不好)

13.情种型(除了爱情似乎什么都没有意义,三句不离男人or女人,为情生为情死)

14.花痴型(偶像控,天天发些韩国、日本、欧美的偶像美女帅男,自言自语、感慨万分)

15.图控型(爱好收集漂亮图片,刷屏发图)

你的朋友圈,你Hold住吗?

微信是非常不错的虚拟社交工具,自从有了微信,亲朋好友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彼此沟通也畅通了,不过也带来不少烦恼。

烦恼一:受不了的缤纷秀

昨天是海边度假,今天是高档餐厅的牛排,明天是一张锥子脸自拍,后天老公给买的驴牌包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看微信朋友圈里朋友们“晒”的内容成为一些人必须完成的任务,有的晒是分享,有的晒是别人的负担。

微信上秀自己的照片是很多人的爱好,但如果所有照片都是一个角度一个风格,真的会让看的人审美疲劳。当然不仅仅是秀自拍的,假期秀出游,深夜秀食物也绝对是拉仇恨的好手段。“不是在东南亚的海岛,就是在欧洲的乡村,不是在星巴克喝咖啡,就是在飞机上品红酒,你说我忙了一整天得空喝杯水,自以为很满足,看到他们正在吹着海风喝着椰子,那心情能好吗?”“大半夜饿得要死正在纠结吃还不是不吃,突然看到微信朋友圈里有人晒美食,那个烦啊!”总听到不同的网友发出不同的抱怨声,不过晒吃这种事儿,也不全是被“嫌弃”的,就象有人评价的那样“这都是些吃货,他们推荐的东西说实话,还真不错”。

烦恼二:被迫窥探的私生活

虽说专家早就警告过广大家长,晒孩子有风险,但是很多爸爸妈妈们依旧乐此不疲。也难怪,谁叫孩子是他们此生最大的作品呢?其实孩子的很多趣闻跟朋友们分享,也是一大趣事。问题是总存在这么一些家长,孩子的吃喝拉撒都要晒一遍,在她眼里,都是天大的事。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微信上的一些好友头像换成了孩子的,每天发的内容,三句话离不开宝宝,从半夜哭醒到清晨第一泡尿,吃喝拉撒玩,一天下来可以更新十几次。也难怪有人说,“如果说给这些妈妈颁奖,绝对超越当年写《史记》的司马迁,荣登最尽职记录员。”

当然还有秀恩爱的,一串熠熠生辉的宝石项链,“早上在包里发现的礼物,@某某,你有心了。”一张合影,“说好的,要幸福哦!”“早上,老公帮我挤好了牙膏,幸福哦!”……任凭你忍不住在下面刻薄一句“秀恩爱,分得快”,人家也仍然不管不顾地自得其乐。看着他们一屏一屏地狂刷不止,没办法,只有拉黑才能落个清净。

烦恼三:领导同事加不加

开会时巴不得休息时间再长一些,上厕所坐到脚麻浑然不知,各种晒恩爱、秀宝宝,亦可为了打飞机的一个排名奋战到后半夜。可是,一切的美好因为领导或者同事的一个“求通过验证”而打破。加还是不加?加了还敢随便乱吐槽吗?

尽管与领导和同事相互关注后可以互相更多地了解,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对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帮助。但微信同时又是一个个人隐私的载体,很多人之所以非常反感单位的领导和不熟悉的同事加入,是因为一旦自己在微信中吐槽工作,便担心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从而产生对自己的不良影响。

其实,以上种种心理都是可以理解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到积极的一面,以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在微信平台上,大家都应该淡化掉工作中的角色,以朋友的身份重新认识。作为单位领导,除了工作上的指导之外,在业余时间,需要对员工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多加关注,通过对他们生活中细节的支持、鼓励和互动,起到转变自己严肃形象的作用,成为一个有亲和力的管理者。对于下属来说,通过微信平台去展现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之外,也是发表建议的良好机会。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可以在生活中合理地去宣泄,而不是进行敌对的逃避和攻击。

三招教你保护隐私

1.进入微信,找到设置,在“隐私”这个选项里,找到“通过QQ号搜索到我”和“向我推荐QQ好友”的选项,关掉它们,任何人都不能从QQ找到你的微信账号并加你了。

2.如果有你不想加的人,就算他能找到你的微信账号也没关系,同样是在“隐私”选项里,有个“通过微信账号搜索到我”,关闭,其他人就不能通过微信账号找到你了。

3.如果你不小心或者无奈地加了人进微信朋友圈后怎么办?在“隐私”选项最下边,有“朋友圈权限”,进入后,有“朋友圈黑名单”,把微信通讯录里的某个朋友添加到这里,你在朋友圈发的照片他将无法看到,不过,文字微信还是能看到的。

专家支招:做个社交群体中的聪明人

社群是人类进化发展自然形成的社会现象。传统社会中,社群成员通常有相近喜好、共同语言或生活方式,通常住的距离不会太远,在一个村庄、城市或是一个国家范围内,交通方便程度影响社群活动的范围。社群内通过信息交换、成员互动来丰富生活内容,资源交换产生商业活动。社群活动大到一定规模时,推动的商业活动会成为社会或国家经济活动。互联网出现后,社群地理距离限制消失,升级出现了全球级社交网络。我们对传统社群的称谓也由此改为社交网络。如何做一个社交群体中的聪明人,就显得至关重要。

聪明地秀

从论坛和博客时代就已经出现的各种“秀”,在微信等新的社交媒体上更加如鱼得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埃丽亚斯认为,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活动让我们变得更加自恋。无论是秀恩爱、秀孩子、还是秀游玩,任何一种“秀”的背后,事实上都代表着一种强烈希望被关注的心理。人是群体性的社会动物,在现实生活中,喜欢通过表现自己,来获得别人的关注,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而在微信的朋友圈经常晒照片便成为了一种方式。经常发自拍照的人,或许和自恋型接近。这种满足的过程会让人有,但重复地去做也难免会造成一种心理依赖。

诚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几分爱“秀”的潜质,如何在朋友圈中聪明地秀就成了一个更加科学的“命题”。在不同的调查中,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秀美食”总是会成为大众可接受排行榜上的第一位,即便有人会大喊“受不了”,也并不影响接下来就有人追着“求地址”。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说明在“秀”的同时,满足自己,也满足旁观者的需求才是一种真正的“双赢”,而其它诸如“秀恩爱”“秀孩子”“心灵鸡汤”等内容,则更加倾向于品味的私人化,会遭遇不同程度的“抵制”或者“吐槽”。因此,“秀”并不是不可行,知道你的“看客”是怎样的品味,是赢得自我满足的基础。

聪明地赚钱

被造就的虚拟偶像范文6

一、图文并貌,影音同行,播客更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如何抓住网民的注意成为网站管理者们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1997年美国学者迈克尔・戈德海伯首次在《注意力购买者》一文中提出了“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它指的是如何配置企业现有的资源,以最小的成本去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培养其潜在的消费群体,获得最大的未来无形资本,即经营消费者的注意力。戈德哈伯认为,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注意力经济”,在一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 相对于已经在内地迅速窜红的博客而言,容音像、图文于一体的播客将更容易受到受众的注意。对于网站管理者来说,高点击率就代表着,一个网站无形中的商业价值,网络视频无疑更易吸引受众的眼球,在与其他网络媒体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据有关机构统计,前段时间在网络中红的发紫的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国内的下载观看次数总共有1亿多次,而它的作者胡戈也通过这部影片在国内迅速走红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中国播客去年才刚刚起步,却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传播效应,播客们利用音频和视频技术造就了许多的“草根明星”,让普通大众也能圆自己的一个明星梦。一个普通演唱爱好者杨臣刚,借助于互联网,用一台电脑一个麦克风,让一曲“老鼠爱大米”在全国一炮而红,网络点击率超过一百万以上,并最终被飞乐唱片公司相中,以500万元的身价加盟。可见视频网络传播的强大影响力。另外,两位来自广州美院的学生,在电脑屏幕前通过假唱流行歌曲的方式配上极度夸张的表情,在网络上受到无数网民的欢迎并迅速窜红,成为网络新偶像。对于视频网络平台而言,高点击率就预示着更大的商机,在网络信息过剩的情况下,如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成为一个网站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于播客网站来说,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视频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为网站的盈利带来了充分的条件。

二、“人,网”互动,引起广告商关注

国内第一家播客网站土豆网(省略),最近推出一项Toodou Ad计划,此项计划的内容是将注册Toodou Ad的用户上传的视频中,在其视频的前端或末端嵌入小时段的产品广告,每当网民点击一次其制作的视频之后,就有1分钱的收入,并且目前这些广告收入将由广告商全部提交给网民,另外在加载广告时播客可以选择是否加载广告,也可以剔除自己不喜欢的广告。此项计划一经推出就立刻引起网民的兴趣,上线第一天就有十几位用户注册了Toodou Ad,同时Toodou Ad也受到了多家企业的关注和兴趣,目前已经有四家公司和土豆网达成了合作协议。播客不同于博客,博客是以“日志”,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和网友进行交流和沟通。播客更像一部电影,它和浏览者的关系就像导演,演员和观众,而互联网就搭建了一个舞台,让播客站在舞台上秀出自己,和浏览者沟通,在浏览者观看时也会产生一种冲动,想在舞台上秀一把。土豆网的Toodou Ad,无疑在播客中间又注入了一剂“兴奋剂”,播客靠自己的节目赚到了钱,对于那些懂得拍摄和影片后期处理的人来说,靠拍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养活自己的梦想,可以在网络上实现,有了如此动力以后,这样他们就会创作出更多自己的东西放在互联网上,素材一多起来,观看者也会同步增加,当看节目的人数增加以后,就会吸引更多广告主的注意力和兴趣,那时播客的回报会更大。

三、明确的市场细分,让企业的广告投放更有针对性

播客网站频道的细分让广告主在进行广告投放时,更易确定目标市场,使广告投放更具针对性。低廉的广告投放,优秀的广告投放效果,将成为播客网站盈利的重要筹码。菲利普・科特勒指出,目标营销通常要经过三个步骤,即所谓的营销STP(细分、选择、定位): 按照购买者所需要的产品和营销组合,将一个市场分为若干不同的购买者群体,并描述他们的轮廓(市场细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目标市场的选择是否正确,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土豆网的视频网站上已经开设了宠物,旅游,体育等频道,据中国播客网的相关信息显示,目前国内已经拥有总共900多节目数的中文播客,涉及70多家频道。如此多的频道将各个产品细分开来,并且每个频道都有固定的受众人群,广告主在广告投放时,针对自己的产品的特点,就可以在视频网络平台的频道中进行有针对的投放,提高了广告的投放效果。相对于普通大众媒体的受众来讲,一个网络上的部落群体更具备了一种粘合力,在群体的个体之间通过网络彼此交流沟通,于是这群志同道合的人经常聚集在一起讨论共同的话题,形成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部落。广告主针对这部分群体投放的广告,会在部落内部形成广泛的讨论和交流,广告投放效果会更佳。而传统的媒体尽管覆盖量大,但是覆盖面一广,市场细分程度就降低了,这样广告投放效果就会大大降低。即使是专业的媒体,它的读者之间无法达到互联网所达到的互动效果。它的广告效果也无法与以网络视频为平台的网络广告相比。

四、通过视频节目的有效点击,实现高效的广告到达率

广告到达率就是指对象消费者中,在一定的期间内,暴露于任何广告至少一次的非重复性人口比率。对于广告主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他们的广告是否可以准确地到达目标受众,而避免无效的传播。在视频播客节目中植入广告,浏览者每点击一次视频就收看到一次广告,比如土豆网,每点击一次广告主就支付给播客一分钱,大大降低了广告的无效传播。广告主把广告信息有针对的传递给目标受众,大幅降低了广告成本,提高了广告效果,准确地到达了广告的目标群体。一旦广告商意识到此种有效途径,那么播客平台上的广告合作将会逐渐增加,并被投入巨额的广告费。广告主与视频网站平台将实现双赢的局面。

五、网络视频招聘,实现企业与应聘者的远程“对话”

视频网络的应用相当广泛,播客可以将自己的简历拍成视频,将视频简历放到网络平台上,提供给企业,给播客们一个全方位展示自己的舞台。企业同样可以将企业的信息以视频的形式提供给求职者,给应聘人员一个更直观的了解。相对于目前以文字图片为主的招聘网站,视频招聘网站无疑将更具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

目前视频网站面临的问题就是偏重于娱乐化,如果将视频播客技术运用于商务开发,让商务人士更多的参与其中,让视频播客有效地传递商务信息,那么视频播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更多的商业价值。

六、未来3G时代的到来,预示着巨大的潜力

现在市场上提供视频播放及下载的便携播放器已经越来越多,苹果IPOD,SONY PSP及各类PDA。在上海的公交地铁线路中,你可以发现有些人已经开始在使用PSP观看网上下载的视频,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时段,许多人坐在轻轨列车上,听着网上下载的音乐,看着刚刚下载的视频节目,缓解工作中的紧张情绪。这对于中国的播客们来说,预示着巨大的商机,网站收费视频和音乐下载,将为播客们及网站平台服务商带来更多的回报。中国手机3G时代即将到来,未来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视频点播,对于视频网站而言,一个独具特色的视频网站的建立,将会成为3G时代的领军者,并得以丰厚的回报。

互联网是个充满想象力的地方,国内整个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这无疑给中国的播客们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中国拥有1亿多互联网民,宽带用户超过6000万,而我国宽带的普及率只有8.5%,宽带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随着宽带的普及,播客们和视频网站的发展将进入一个井喷的时代。

尽管播客发展才一年多的时间,但是一年多点的时间内,这一新兴媒体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视频和音频的结合让网民对互联网有了更直观的体验,引起了网民的巨大兴趣,申请播客空间的人数也在飞速增加。麦克卢汉曾把媒介分为热媒介和冷媒介,那些要求参与程度低的媒介就是热媒介,要求参与程度高的媒介则是冷媒介。而现在,冷媒介已经开始热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参与和建构互联网。播客作为博客之后出现的又一现象,必将引领另一潮流,这是网络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于广告商来说,拥有13亿人口和1.省略专业团队制作视频指引播客们制作视频,用高质量的视频吸引广告,都是很好的尝试。毕竟作为去年才初步形成规模的播客而言,每一个创新的想法都是对播客未来的发展有益的。互联网是虚拟的它充满了无限可能,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危险的,发现美味和被毒死的危险各占一半,只要去尝试,也许就会发现一条新的道路。这对正在探索中前进的播客是十分重要的。

播客较博客的优势就在于它更为形象立体化,在经济高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希望通过更高效的方式浏览信息。在这样一个读图时代,视频播客无疑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这也为广告主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网民们提供了更加形象的展现自我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