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对幼儿精准扶贫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对幼儿精准扶贫总结范文1
一、目标任务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通过强化贫困家庭学生入园、上学、升学保障体系,实施教育人才支撑和对口帮扶计划,落实扶贫政策,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校校有帮扶”;确保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工作精准落实到位,完成2016年以来覆盖贫困村学校项目建设,督促未完成的覆盖贫困村项目按期完成;确保控辍保学、学校结对帮扶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落实到位;完成教师交流、培训、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档案材料整理;完成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提升省扶贫重点村运动场地、辐射区域幼儿园配套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巩固我县教育和体育事业总体发展取得的成果,顺利通过各级脱贫攻坚验收评估。
二、工作重点
(一)学习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情况
责任主体:办公室
1.2016—2020年局党委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情况。
2.2018年下半年局党委学习贯彻落实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
3.2019年上半年局党委学习贯彻落实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讲话精神情况。
4.2019年下半年局党委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情况。
5.2016—2020年局党委学习省、市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等情况。
(以上材料要求有学习贯彻落实的会议纪要,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的通知、学习内容、研讨交流发言等资料)
(二)印发文件和专题会议情况
责任科室:规划财务科、资助中心、基础教育科、人事科、教师工作科、法规科、装备中心、职教科、体育和运动服务中心
文件类:2016年以来省、市、县扶贫部门出台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历年工作总结和计划。
会议类:自2016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召开的系统内专项扶贫会议等通知、纪要、照片等相关材料。
落实台账:2016—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学生落实政策台账(按年度分学期整理,包括享受资助时建档立卡个人及家庭信息、享受资助项目、资助金额、发放时间等)。
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情况。
(三)全面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
责任科室:资助中心
学前教育资助:对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予以资助,平均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200元,具体分为3档,1档1000元,2档1200元,3档1400元,建档立卡学生每生每年1400元。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寄宿生补助面为在校寄宿生的30%,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非寄宿生补助面为在校非寄宿生的8%,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625元;建档立卡寄宿生和非寄宿生补助标准均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并享受免校服费、校车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认定条件为建档立卡、低保、残疾、特困供养、孤儿、父母一方亡故、单亲家庭等家庭经济困难情况。
普通高中资助: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就读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为在校生的10%,平均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标准2500元每生每年;对建档立卡、低保户、残疾、孤儿学生免除学杂费。
中职学生资助: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住宿费、教材费;为中职一、二年级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
全面落实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每人每年贷款额普通本专科学生不超过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对在部属、外省高校就读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按实际缴纳学费标准给予补助;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
省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未资助建档立卡学生台账(明确未资助原因)。
(四)覆盖贫困村学校项目建设情况
责任科室:财务规划科、基础教育科
1.“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建设规划文件及台账(涉及的贫困村学校)。
2.2016年以来制定的学前教育建设规划文件(财务规划科)。
3.2016年以来覆盖贫困村的学校、幼儿园建设进展情况,内设配备进展情况(台账及建设照片)。
4.2016年以来合作办园、农村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工作(应包含相应工作通知、活动开展的照片)。
5.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财务规划科、基础教育科
(五)控辍保学、学校结对帮扶和留守儿童关爱情况
责任科室:基础教育科
1.出台的学校结对帮扶相关文件和结对帮扶工作台账。
2.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室设立的相关文件和设立、使用情况台账(覆盖贫困村学校应进行特殊标注)。
3.2016—2020年控辍保学档案材料按年度分学期整理。
4.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
(以上材料应包括:印发的控辍保学相关文件、贫困户学生辍学排查台账、劝返复学通知书、送教上门台账及相关档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开展照片等)
(六)教师交流、培训、对口支援、扶贫协作工作开展情况
责任科室:人事科、教师工作科
1.出台的有关人事和教师培训工作中涉及扶贫的相关文件。
2.2016—2020年城镇教师乡村支教、教师交流、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落实、农村学校教师招聘等工作开展情况。
3.2016年以来农村“三名教师”培养工作、贫困村小学校长、教师轮训工作档案。
4.2016年以来选派教师援青、、援渝支教情况。
5.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
(以上材料按年度整理,应包括通知文件、人员名单、工作台账及相关活动照片等)
(七)加大投入,提升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健身广场建设水平
责任科室:体育运动服务中心
1.场地建设。积极对接镇、办政府及村委会等有关部门,全力做好健身场地建设工作,力争让所有不达标的健身场所面积达标。
2.器材维护与配备。联系市体育局、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全县健身场所的投资力度,重点做好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健身场所的器材维护和配备工作。
3.健身指导。结合2020年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加强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做好健身指导服务,切实提高健身质量和健身水平。
(八)落实好帮扶责任人联户工作
责任科室:法规科
进一步完善以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各分管同志为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机制,各帮扶责任人要密切联系贫困群众,严格落实帮扶具体责任。坚决克服不负责任、散慢懈怠、弄虚作假等工作作风,确保所有帮扶责任人每季度至少入户走访一次,疫情防控期间严格落实每周电话联系不少于2次,并结合帮扶工作实际和上级有关工作安排,随时入户走访,及时落实上级有关要求、排查问题解决困难。重点排查疫情防控期间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空中课堂”学习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责任科室:职教科
1.出台的与职业教育扶贫相关文件。
2.2016年以来中职学校精准招生、定向培养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档案应包括招生文件、工作开展的照片等)。
3.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
(十)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责任科室:装备中心
1.2016年以来出台的与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文件;
2.2016—2020年农村学校网络建设、班班通建设、同步课堂开展情况包括:工作台账、相关文件、活动开展的照片等,应对覆盖贫困村学校进行特别标注。
三、节点安排
(一)自查评估。各责任科室完成脱贫攻坚档案和台账整理工作,3月底前形成教育脱贫攻坚自查评估报告,经局领导审核后报县扶贫办。
(二)问题查摆。4月份,迎接市局开展的覆盖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的教育脱贫攻坚评估验收督查,以问题为导向,彻底查摆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形成台账。
(三)整改提升。4月—6月底,教育攻坚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科室对各学区、各县直学校进行自查评估,从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边查边改、逐项整改。
(四)长效机制。9-12月,对原计划于2020年底前完成的工作任务,要强化工作举措,加快推进实施,11月底前全部完成。12月做好迎接省、市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我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验收,确保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做好自查评估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侥幸心理和松懈情绪,全面布置,精准细致地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确保教育脱贫攻坚责任、政策落实到位。
(二)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和体育局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育扶贫办公室,形成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专班。
(三)强化舆论宣传。围绕扶贫工作重点,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典型宣传,使各项政策措施深入人心,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监督,凝聚合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四)增强合作意识。脱贫攻坚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形成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专班,各有关科室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各项教育脱贫攻坚任务。
(五)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对幼儿精准扶贫总结范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阿牛”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教育局学生资助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教育局学生资助工作总结
2020年,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学生政策,深入实施“奖、补、减、免、贷”为主体的扶贫助学内容,逐步建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员覆盖、全程助学、全面受益的扶贫助学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权益,有效维护了教育公平、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一、2020年工作主要做法
1.重视扶贫内涵挖掘,推动资助工作体系建设。根据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文件,扬州市、各县(市、区)先后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落实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每一所学校确定专人负责助学工作,形成“横向到头、纵向到边”的学生资助网络。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定期对学生资助工作人员进行资助政策、资助宣传等培训,逐步建立了一支敬业、专业的学生资助工作队伍,为扶贫工作提供了队伍支撑。
2.制定扶贫工作制度,促进扶贫工作规范化管理。2020年,实施了《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市直学校宏志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流程。实施《“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具体操作指导意见》切实维护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益,全面维护教育公平。各县(市、区)印发了学生资助管理条例、学生资助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资助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资助工作管理。
3.落实精准资助要求,保障将政府的关爱落到实处。一是加大扶贫宣传“深度”。始终把宣传作为做好教育系统扶贫领域的重要手段,按照积极宣传、正面宣传、有效宣传的要求,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多种形式,在招生录取、开学放假等节点大力开展扶贫政策宣传。二是提升扶贫对象“准度”。各县(市、区)布置助学工作中要求各校要通过教师走访,学生访谈,与村委会、乡镇、扶贫办、民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联系等形式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是加大对落后地区、薄弱学校资助“倾斜度”。根据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调研,市直和各县(市、区)均对落后地区学校和学生进行适当倾斜,特别是宝应乡村办学点、仪征后山区、市直宏志班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多的学校,加大扶贫力度,提高生活补助和国家助学金发放标准。四是加大扶贫程序执行“强度”。各地各校在扶贫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规范工作程序,按照“学生申请、班主任审查、校分管领导审核、校长审批、校内公示、报送审批、资金发放、建立台账”的程序进行学生扶贫资金的发放工作,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4.推进资助育人工作,促进受助学生成人成才。一是注重顶层设计。了《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以年度工作行事历规定学生资助育人的主题、建议开展活动。要求各县(市、区)、市直各学校自主育人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以班会、主题班报、主题演讲等活动深入贯彻资助育人理念。二是开展主题活动。积极开展资助文化教育,以主题班会、主题征文、主题标语等形式开展资助文化活动,把资助工作与德育教育、感恩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体恩、知恩、施恩”,进而“感恩”。三是选树成人成才典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受助学生典型选树,一批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被推选参加江苏省“国家资助助我飞翔”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选拔,在市级主流媒体、微信、微博刊登励志成才典型事迹,用优秀学子的事迹为全市受助学生点亮前行的灯塔。
5.募集社会助学资金,举力资助困难学子。积极争取大量社会资源共同助学,积极争取中华广文公益慈善基金会、隆星教育发展基金、英成教育基金会、禹振飞慈善基金会、上海中建房产集团等社会团体对扬州教育的支持。
二、2020年工作成效
1.锻造了一支工作队伍。在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全市选拔了一批有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背景,志愿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人员,成为深入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的中坚力量,为学生资助工作奠定了队伍基础。
2.帮助了一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20年,全市发放生活补助国家助学金4647.27万元,受益学生68894人次。切实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子女顺利完成学业,有效维护了教育公平,促进了社会和谐。
教师对幼儿精准扶贫总结范文3
2004年国家启动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时,我省有28个县未实现“两基”。“十一五”期间,我省共投入资金近140亿元,建设中小学3756所,建设面积816.83万平方米。到2010年底,全省86个县市区全面实现“两基”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省逐步将义务教育发展目标从让孩子“有学上”转移到“上好学”上。“十二五”以来,全省教育资源总量快速增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推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义务教育发展“提质加速”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甘肃经济总量较低,综合实力不强,属于西部欠发达省份,穷省办大教育的难度可想而知。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实现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差异较大等问题,又成为摆在我省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面前的“拦路虎”。
面对困难,我省各级政府积极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1年,建成和改造中小学校舍面积180.4万平方米。2012年,在甘肃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之后,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仅2014年,就投入资金56.36亿元,新建、维修校舍124.3万平方米,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151万平方米,建成“班班通”班级5552个,3142个教学点通过宽带网络等方式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
整个“十二五”时期,甘肃省财政教育支出1927.77亿元,年均增长15%。
一系列的数字,彰显着甘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决心。
近年来,受学龄人口逐年下降的影响,我省义务教育规模呈持续回落状态。虽然生源减少了,但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却呈现“加速度”发展的态势。
“十二五”以来,全省先后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重大工程,启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改善了673所农村初中学生生活设施条件,为12840名农村特岗教师、支教交流教师和寄宿制管理教师新建周转宿舍。
为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差异较大的问题,我省进行了优质校与薄弱校一体化办学,城乡教师交流、走教,优化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实践探索。
同时,省上还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及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缓解择校热、大班额问题,建立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省中小学师生提供教育教学信息化资源。
经过五年的发展,我省义务教育迈上了新台阶。2015年,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由2012年的84.87%提高到93%,已有29个县市区接受国务院督导组的评估,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全面改薄“惠及百万学子
“全面改薄”,是2014年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启动的一项重大教育工程项目――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这一项目对于甘肃教育发展来说,可谓适逢其会。
在甘肃,教育底子薄是个不争的事实。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有10人以下学校(不含0人和1人学校)1794所,在校生10186人,教职工3097人;校舍建筑面积559873平方米,危房面积169131平方米。
遵循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的原则,我省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提出的“全面改薄”20项底线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又增加了5项。在实施改薄项目过程中,也并非仅仅是简单投钱,而是一校一策,能改建的绝不新建,缺啥补啥。同时,省上还将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幼儿园也纳入了覆盖范围,出台支持计划,拨付专项资金。
通过精心组织实施“全面改薄”项目,甘肃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教学设施、活动设施、生活设施等基本符合教学、安全和生活需要。
项目实施两年来,共投入103.17亿元资金,其中中央支持资金44.37亿元,实施1.3万余个项目,设备购置项目2988个,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学校D级危房,惠及全省6493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160万名在校生。
师资队伍建设见成效
在学校硬件设施改善的同时,我省还在目光瞄向师资这一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
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有农村学校8544所,占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81.24%。在22万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中,在乡镇及以下单位任教的专任教师有18.7万人。
为提升义务教育师资力量,近年来,我省逐步形成了包括事业单位公开招考、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三支一扶等在内的教师补充机制。
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省上积极探索让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下得去”的途径。
2014年,我省启动实施了“三计划两工程”及“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工作,投入教师培训经费8400万元,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教育管理人员等共计14.3万人次,并提出将继续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等多种方式,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
2015年,开展“国培计划”―3000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在全省 53个县(市、区)实施“特岗计划”,并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
十二五期间,全省各地也通过多种政策措施,如,制定教师农村任教经历制度,职称评定向农村教师倾斜,建立教师周转房等,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2015年10月,《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的出台,为广大乡村教师送上了大礼包。
2015年,全省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县区,由2013年启动实施初期的13个增加到58个,覆盖全省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县(市、区)。
除了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外,在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态下,我省多个地方还通过机制创新盘活现有教育资源。
兰州市西固区实行了一体化办学、教师“区管校用” 、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的改革;在天水市,为破解教师编制紧缺、音体美等学科教师补充困难等问题,采取“学生不动教师动”的方式,探索实施音体美教师“走教”,平凉市“联校走教”、“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的不断提升,为义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全覆盖
2011年,我省180多万名农村学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营养餐。这只是我省农村学生感受营养餐温暖的开始。
2013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我省实现全覆盖。“十二五“期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全省学生884.1万人次。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是我省推进教育公平、助推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了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失学,我省将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保障,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普遍提高补助水平,搭建了一套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面覆盖的“奖、贷、助、补、减”有机结合的资助体系。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省则实行国家规定的“两免一补”,每年对寄宿小学生、初中生分别补助1000元、1250元,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学生还有特殊补助。
为扩大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机会,从2015年起,我省决定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构建起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并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