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1
【关键词】单元整体观 习作教学 读写结合 综合联动
关于习作教学,一线教师和从事研究的专家一直都在探索、实践和研究,大家往往都是针对单篇单元习作进行教材研读和教学思考,更多出现的是在一两节课中对学生进行习作要求分析、素材选择、方法练习等方面的指导,但对基于单元整体观下的习作教学策略却极少关注,本文就此开展了探寻。
一、化零为整,明确目标
综观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是以主题来划分的,即同一个单元中每篇课文的主题都是一致的。我们认为,对于单元整体观下的习作教学,教师要有“化零为整”的智慧。
要做好单元习作教学的整体设计,前提是深研教材,了解教材是怎样依托文化主题来编排的,预设好单元习作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单元的习作目标,确定系统的习作训练要求,让学生在训练中习得写作技法,为单元习作奠定良好的习作基础。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习作主题是“说明文”,单元习作目标是学生能运用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文表达方法练写说明文,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在给该单元四篇课文和口语交际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设计了如下习作训练要求。
《鲸》:明确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点;学习课文按几个方面来描写动物特点的方法;运用写动物特点的说明方法学写一段话;能用学到的说明方法练写鲸的自述。
《松鼠》:通过对《鲸》和《松鼠》的比较,发现《松鼠》写法的特点,明白《松鼠》的构段方式;学习《松鼠》仔细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方法,仿写一种小动物。
《新型玻璃》:明确课文介绍新型玻璃采用“特点+用途”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特点;运用课文中“特点+用途”的介绍方式介绍一种自己“发明”的新型玻璃。
《假如没有灰尘》: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前3个自然段相同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这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学习这篇说明文的构段方式和语言特点,从正反两方面介绍一种事物。
口语交际:课前搜集、了解一些商品,丰富对商品推销的认识,会阅读说明书,能按照几个方面有序地介绍一样商品;设计一段广告词来介绍一样商品。
交流平台:能说出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能在课文中、习作中或课外找出使用了这些说明方法的例子;会使用学到的说明方法写句子。
在单元系统教学时,始终明确习作教学目标,并在教学时落实好这些目标,能有效降低单元习作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样事物时,一定能学得扎实,写得轻松。
这样的习作教学设计模式也可运用在单元导读课上,使其变成导“写”课。教师应当进行整体设计,让学生主动从单元前的提示语中理出单元读写训练的主题,真正提高单元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在导“写”课上,我们应从单元整组教学出发,思考:“学习这组课文,我们在单元系统教学时应该主要抓什么?关注什么?”然后师生共同形成如下的图式。
总之,我们在导“写”课上应该让学生站在整体观下感知单元,明确单元写作目标,将单元主题作文的训练要求落实到单元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达到“化零为整”的效果。
二、分散练笔,巧得技法
所谓单元整体观下的分散练笔,就是教师在教学时立足每篇课文,多角度、全方位地与文本对话,寻找单元习作与课文教学的读写结合点,实施分散训练,让阅读教学课成为学生单元习作的练习课。
(一)于情感触动处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胸怀习作意识,捕捉文章的“动情点”,以文本之情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时,当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了第1~9自然段,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文中的孩子们会兴奋地谈论什么。然后,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写写父母在自己生日那天对自己表达的爱。这样,让学生以文本为据点拓展到生活,为自己的习作寻找到切合素材,激发了表达情感的联系点,从而在表达中提升习作能力。
(二) 于所思所悟中练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组时,学完《扁鹊治病》,教师请学生写下《跨越时空的对话》:如果蔡桓公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学完《普罗米修斯》,让学生写下想对普罗米修斯说的话。再比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后,可以写写读后感,或者写一写对“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这句话的理解;学完《鱼游到了纸上》后,除了可以写一写读后感,还可以写一写对聋哑青年的看法。这些都是为提升文本价值和深化对教材的理解而设计的练笔。
(三)于阅读做题时练
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习题、文中的“小泡泡”提示等来提升学生的单元习作能力。首先,文本中的“小泡泡”是一盏明灯,如果我们能利用“小泡泡”的提示,捕捉到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进行训练,那我们就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文能力。其次,课后的习题兼顾理解和表达,既是阅读思考的重点,又是言语表达的训练点。有些习题完全可以纳入习作教学体系。如《人物描写一组》的课后题:“小嘎子和胖墩儿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这其实就是让学生通过寻找人物的动作体会人物的形象,学会通过人物动作描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于拓展延伸点练
在教学留有极大想象空间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链接到相关的事件,或引申到类似的现象,启发学生进行想象, 让他们在文中言而未尽之处或空白之处进行补白或续写等,从而提高单元习作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从练笔主体角度设计书面表达。可以写写“对自己说”,还可以写写“对课文主人公或其他人物说”。如学了《尊严》《全神贯注》等课文,写写“我想对自己说”;学完《触摸春天》,让学生仿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海伦写一封信,写写自己在黑暗中的感受;学完《生命 生命》,让学生给作者杏林子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感受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练写,提高学生的片段习作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习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发现课文的表达特点、构段方式等进行仿写,在创写中增强学生的单元习作能力。
三、多元联动,整体融通
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出发,根据教材特点,多方联动,让学生在大量语文实践中逐步积累语言材料,积淀习作素材,获得习得方法,实现单元系统的整体融通。
(一)与课外阅读联动――拓宽习作训练视野
在学完整组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同主题或同主旨的文章进行阅读,拓宽学生的习作训练视野,加深学生对单元习作的理解。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主题,我是这么组织课外阅读教学的:首先,回顾主题,展示知识树。让学生回顾第七单元中四篇课文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学生交流时板画知识树。接着,抓典型事例,提炼小标题。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中的四篇文章和《同步阅读》中的四个故事,想想这四篇文章是分别抓住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主题的,列小标题并交流。然后,品典型事例,抒感。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有哪些地方把动物当成人来进行描写。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让学生用抓典型事例的方法练写。最后,推荐《有志气有感情的狗》等相关主题的文章,延伸阅读。
在与课外阅读联动时,还可以推荐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也可以对不同年级教材特点,编制“年级推荐阅读书目”,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积累单元写作素材。
(二)与交流平动――总结习作训练方法
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回顾・拓展”(低段称之为“园地”)中,都会根据单元主题安排一个“交流平台”(中段称之为“我的发现”)。我们可以凭借 “我的发现”和“交流平台”这两个栏目,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交流自己的发现、收获与体会。如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中的交流平台,第一部分让学生交流对哪个人物的印象最深,为什么会有这么深的印象。这其实是让学生集中回顾、交流本单元描写特点鲜明的人的方法。在第二部分,教材先举例《“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然后,让学生总结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这是对本单元写人方法在学生习作中运用效果的检测与点评。学生在赏析、讨论、点评中优化了习作方法,提高了习作质量。
(三)与口语交际联动――营造习作训练氛围
口语交际和习作联动,可以营造习作训练的氛围。人教版各单元的口语交际大多是与习作安排在同一板块,体现了“口语交际是习作的前提,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伸”这一理念。比如,我们是这样教学习作课《父母的爱》:首先,学生观看漫画故事,说说自己想到的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往事;接着,回忆课文中感受深刻的地方,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口语交际中的几则小故事;然后,让学生畅谈感悟并联系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鼓励关心,激起学生书写的欲望;最后,学生落实书写。因为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更为规范,充满个性。可以说,将口语交际与习作结合起来,给习作提供了桥梁,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四)与综合性学习联动――充实习作训练素材
平时,不少学生总觉得自己缺少写作的素材。因此,我们可以单元主题为基点,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充实学生的习作训练素材。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首篇课文《翠鸟》的课后就安排了一项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笔者设计了一张调查小报告,小报告中包括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人员、调查内容、调查感受和建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开展这项实践活动。经过观察、体验,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自己的思考,为单元习作积累了丰富、真实的写作素材,《永安溪的哭泣》《十年后的家乡》等习作也顺利完成。有的单元如果没有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有侧重地在课文学习时布置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
教材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源。如果我们能在单元整体观下发挥教材资源的整体优势和效能,将单元习作目标有意识地进行分解,在单元的系统教学中一以贯之,单元习作教学必定能举重若轻、花开似锦!
参考文献:
[1]徐维娜.围绕“单元主题”进行习作训练的尝试――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教学为例[J].语文知识,2016,(6):91-94.
[2]崔蕾.基于单元整体观照,优化教材习作指导――刍议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视界,2015,(10):23-25.
[3]贺蕾.单元整组兼顾下的读写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以五下第二组课文为例浅谈读写融合的有效策略[J].作文教学研究,2014,(3):19-2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2
一、将写作训练与听说训练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激活写作兴趣
作文与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而学生爱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听说训练,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的及时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评议,我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感知了口头作文的乐趣。
课前5~10分钟的听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这项训练的规则是:由我根据写作需要设计写作题目,学生课下写,课前读,听的同学评说,最后进行点拨。要求人人参与,采取轮流发言、自主发言、指定发言、或无规则的抽查发言等多种形式,意在调动每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课堂上,读的学生绘声绘色,尽情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听的学生细致认真,锻炼了概括提炼能力;评议的学生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给予公正的评价,无形中增强了表情达意的能力与品评欣赏能力。有时各抒己见,争执不下,此时教师再进行点评,学生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变学生写为学生既写又读,变教师评为师生共评的写作训练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以课文为依托,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写作的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谁来架构生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课文就能担此重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典范作用。因此,作文教学以课文为范例,可谓就地取材,两全其美。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描写自然景物、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写景是学生最熟悉、距离最近、感悟最深的,这一单元课文中大量的比喻、拟人、想象,让学生学得很有兴趣,也容易诱发写作欲望。所以,在学习中,我注意情感的渲染、写作技巧的总结归纳,巧妙地运用迁移思维,将学生引领到自己的生活中来,进行写作。
如仿照《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中大量的拟人、比喻手法和想象,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摇身一变成为大自然的一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描绘自然世界的美丽。
学过《山雨》《索溪峪的“野”》后就可以让学生学习这两篇课文的写作特色、结构特点,仿照这种形式去向别人介绍一处美景。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为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架构了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解决了不会写的问题,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三、激励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作文,从而使作文常写常新,构建写作乐园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3
21世纪的教育是网络化的教育,其对语文教学的深刻影响也是必然的。本文认为,网络具有共享性、开放性、跨时空性等特点,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如根据这些特点合理使用计算机网络,构建起互动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能突破时空局限,从而使语文综合实践真正“活”起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重在亲近生活,重在实践与体验。这个理念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并不缺乏思想上的认识。可是审视我们的现状,看到的却是另一种“风景”:绝大部分的语文综合实践课,只是在教室里热热闹闹。这种封闭的活动模式,违背了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初衷,让人无奈。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便是时空的制约。在很多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难免要组织学生开展体验活动,进行观察、调查、动手实践等等,而这些体验活动难以在教室内一一完成,因此,实施语文综合实践课程,很多时候需要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这对于长期活动在校园中的师生来说,实施起来无疑是困难重重。因为考虑的因素太多了,诸如时间、安全、资源、经费、人力等等。那么,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把语文综合实践课程落实到位呢?《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恰恰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跨时空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在学习中,计算机网络可充当资源平台、交流平台、成果平台等多种角色。因此,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如能合理使用计算机网络,就能突破时空局限,构建起互动式的活动平台,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与探究,提高学习的效果。 一、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共享性,建立网上学习资源库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为学生提供什么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是语文综合实践开展的第一策略。当前的网络环境可以提供和接纳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容易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主题,建立相关的资源库,将特定的学习素材纳入其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例如,在学习杜甫的诗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杜甫“诗史”的深刻内涵,我开展了一次拓展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探寻杜甫诗歌中的历史》。我与学生分工合作:一方面我为资源库提供杜甫的诗歌资料;另一方面,学生收集杜诗背后的历史事件(包括有关的视频),然后把这些资料放在资源库里。我们的资源库里有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等,内容十分丰富。如学生搜集到《安史之乱》的视频、动画、图片等,师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交流,不仅深刻地理解了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等诗歌的爱国爱民情感,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情怀。
二、利用网络的跨时空性和虚拟性,创建自主、合作的实践平台
新课标强调学生间的自主、合作学习,网络的存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网络,师生、生生都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进行互动,合作交流。如建立BBS论坛、QQ群等,通过这些媒介走向同伴、走近教师,相互探讨。特别是生活类的实践活动,这种形式更利于打破时空的限制,可行性更佳。例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八单元,其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在学习这组课文后,我结合了班级的实际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走近剪纸》。我利用网络设立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讨论区,然后了这次实践活动的任务:1.认识我国剪纸艺术发展的过程;2.了解身边会剪纸艺术的人并向他(她)学习剪纸;3.自己创作一幅的剪纸。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选择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与教师共同探究等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次实践活动共收到同学们制作的剪纸50多件,相当部分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而且,非常省时,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花时间。可见,通过网上这样的平台,学生既能自主接受学习任务,又能进行多元交流,对主题活动能够形成更有效、更丰富的'理解,从而激发潜能,并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
三、利用网络的传输性和可存储性,搭建展示活动成果的舞台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大家交换了还是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大家交换了就有两种思想。”利用网络展示活动成果往往更直观,便于相互欣赏和相互学习。学生的实践活动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选出自己认为最优秀的活动成果,以电子报、PPT、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利用网络的传输性和可存储性的功能,可以使全班同学都能快速、详细地看到同学展示的情况。例如在教学《介绍一种美食》的作文时。我先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让学生在家里学做一种美食,然后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接受任务后,学生们纷纷择机开展了自己的实践活动。不到一周的时间,同学们便完成了任务并利用网络展现了他们的过程或收获,呈现形式既有Word文本,也有丰富的图片,更有视频介绍,让人耳目一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也懂得了爸爸妈妈的苦心,懂得了感恩,获得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