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华诞一句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百年华诞一句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百年华诞一句话范文1

在收看“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的网上直播时,听到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和嘱托,我不禁思绪万千。母校的百年校史正是中华崛起奋斗史的缩影。从诞生于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之年代的留美预备学校,到如今努力创办世界一流大学,100年来,她历经风雨沧桑,却始终同祖国命运休戚相关,始终自强不息。无数的学长把他们短暂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祖国的繁荣富强体现了他们的个人价值,更体现了他们的伟大情操!

校庆大会上,总书记再次要求我们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8年前,还是懵懂少年的我,选择了自然科学作为我的专业,成为了清华大学第一届化学生物学基础科学班的一员;4年后,走出了清华门,我选择独自一人来到异国他乡继续对科研的追求。求学异乡的孤独并没有使我放弃,因为我始终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眼前的付出是为了可以学成归国,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强则国强!“德才兼备,保持个性”,看似一个很简单很平常的要求,却寄托了总书记对全国青少年的殷切希望,是对我们极大的鼓舞,也为我们的成长与成才指明了方向,让人感动,启人思考,催人奋进。有句格言说得好:有时候我们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我们掌握了太多成功的方法。太多的选择让我们失去了选择符合我们自己的方法的理智。成功确实有捷径,但更多的时候是需要我们选择一条道路坚毅执著地走下去。我想,我们也赶上了最好的时机。祖国国力的增强,对科研的重视,令我的澳洲同事都赞叹不已。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中澳生物医学大会”上,来自祖国学者的精彩报告更是让澳洲的同事们惊叹不已。

常常在想,母校的百年华诞,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成绩来汇报。从母校毕业进入到新的环境学习已经3年多了,我也即将顺利地从墨尔本大学毕业取得博士学位。在不久之前,又获得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这是来自祖国的肯定,更是来自祖国的鞭策和鼓励,激励我向着新的人生目标去努力奋斗。站在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我的选择和众多清华学子的选择一样:期望有一天,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人类对疾病的认知前进一小步,一小步,再一小步。

我为身为清华人而骄傲!我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百年华诞一句话范文2

在国际影视产业峰会上,一些国际电影界大人物对中国电影的未来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金东虎(釜山国际电影节主席):

目前中国电影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影院建设,就算有高品质的电影,没有相匹配的一流的影院条件,也是不能吸引观众的。

杰弗瑞・吉尔默(圣丹斯电影节主席):

目前中国很多导演只是在为戛纳、柏林之类电影节拍片,他们在叙述和审美上追求影展化,这对电影市场的发展没有好处,导演必须与商业挂钩。

芭芭拉(哥伦比亚三星亚洲区负责人):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生产商和发行基地。但是中国电影要发展,不能完全依靠海外市场的拓展,国内市场是非常重要的。

布鲁斯・沃恩(迪斯尼影像设计公司开发与研究部副总裁):

中国电影在影像创意上需要努力。现在的数字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年轻人都对特技非常着迷,这是一个潮流,中国电影在这个潮流面前也要展开行动。

(摘自《新闻晨报》2005年6月?4日黄斌/文)

取材单一,风格个人化

对于贾樟柯指责《世界》的票房失利原因是市场不成熟、媒体不公正,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直言,不是市场拒绝了贾樟柯,而是贾樟柯拒绝了市场。他分析说,《世界》的票房其实反映的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集体尴尬。过去他们在体制外拍电影,展示的是小人物的苦难,描绘的是边缘生存的艰辛和青春期的冲动与苦闷。这些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和体验,为他们在西方电影节上争得了个人的荣誉,但这些恰恰成为他们进入主流市场的最大障碍。取材过于单一、风格过于个人化、影像过于灰暗,是《世界》票房惨淡的症结。走上地面并不意味着一脚踏上了市场的康庄大道。当年第五代导演们用了七八年时间才完成了“电影拍给谁看”的思考,现在第六代正在经历着前辈曾经经历过的阵痛。与其抱怨市场,不如脚踏实地地研究市场、研究观众,这才是避免自己被市场边缘化的正确途径。

(摘自《文汇报》2005年6月15日陈晓黎/文)

想起赵焕章

“要演农民戏,先做农民活。”这是赵焕章说过的一句话。80年代他拍的《喜迎门》红遍全国,观众达到5亿多人次,这是现在的导演想都不敢想的数字。据在赵焕章导演的《咱们的牛百岁》里成功塑造了寡妇的王馥荔介绍,为了塑造这个人物,她深入到农民家里,样样农活都学着干,在影片中俨然行家里手。而现在拍电视剧,犹如产品流水线,几个月就是几十集,哪里还有时间下生活?还有许多青年演员不肯接拍农村戏,是怕吃苦,不愿意破坏自己美丽的形象。

日前,央视“经典重温”栏目介绍电影《野山》剧组当年拍摄影片时,他们用黄土定装,拍片期间不洗头,穿农民身上的衣服,抽旱烟,吃农家饭,还要学会拉犁耕地,只要角色需要,演员都要学,从外部造型到人物内在气质,不惜到拙朴的程度。这样拍出来的电影,充满着生活气息,不仅农村里的人爱看,城里人也喜欢。

(摘自《解放日报》2005年6月20日吴为忠/文)

《记忆电影》揭秘

百年历程

为向中国电影百年献礼,上影集团最近首次挖掘出尘封几十年的珍贵影像资料,采访了100多位著名电影人,历时一年多精心制作了60集大型系列专题片《记忆电影》。

该片以独特视角讲述了银幕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有老电影人的沧桑往事,有回眸老电影的精彩片段,也有影坛趣闻的历史钩沉,从中可以看到上海电影走过的曲折和辉煌。如所记述的于伶、、沈浮、张骏祥等老艺术家多已作古,许多弥足珍贵的镜头都是第一次出现荧屏上。如著名音乐家周小燕看到张骏祥的许多访谈画面、生活场景后吃惊地说:“太珍贵了!很多骏祥的照片我也从没看到过。”《小城之春》主演李纬回忆起费穆将剧本片段写在香烟纸上不断修改的细节。秦怡动情地回忆起丈夫金焰的点滴往事,让人们了解银幕背后的影帝原来还如此多才多艺。

(摘自《文汇报》2005年6月8日傅庆萱/文)

成龙谈中国功夫电影

功夫电影为何能长盛不衰并在欧美国家拥有一席之地,曾在好莱坞“打”出一片天地的成龙颇有心得:”功夫片短、平、快,对白少,动作多,不存在语言交流的障碍。正是从李小龙开始,老外知道中国也有自己的电影。老外从学中国功夫开始,学中国语言,关注中国文化,这才会去看中国电影,才看得懂《霸王别姬》《红高梁》这样的文艺片。”

《英雄》《十面埋伏》的成功,证明了准确的市场定位、良好的包装和推广,可以让中国功夫电影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戒七剑》《无极》等海外发行的大片,也都以武打为招牌,但中国功夫电影是否就前途光明?成龙表示了忧虑,不仅是功夫电影的创新难,还面临着后继乏人。投资商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就盯着几个成名明星,从长远看也潜藏着危机。

(摘自《解放日报》2005年6月13日洪伟成、韩/文)

反思比封堵更重要

在上海电视节举行的“2005年电视剧题材市场研讨会”上,国内众多顶尖的电视制片人一致“炮轰”韩剧,要求有关方面减少韩剧的播出量,给国产电视剧“留点空间”。

这几年韩剧在国内电视剧市场势如破竹,对国产电视剧的冲击可想而知。但是一说起如何从韩剧嘴里抢回这块大蛋糕,第一反应就是“封堵”,这思路也太简单了一点。

韩剧为什么能够在中国成功?一言以蔽之:“用中国文化的拳头打遍中国。”就在中国电视剧一窝蜂地戏说或恶搞时,韩剧却成功地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再来感动中国观众。

在长驱直入的韩剧面前,中国电视剧制片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中国观众对于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产品、对于正在逐渐失去的传统道德体系,是那样的渴望、怀念和追求!

(摘自《华夏时报》2005年6月15日肖春飞/文)

上海推出露天电影进

社区活动

今年,上海市推出“电影百年华诞、百部影片展映、千万观众观片”系列活动,其中将举办“社区电影节”,在167个社区放映点放映2000场露天电影,让市民在家门口看到100部近期发行的优秀国产片。活动由政府、影院、企业三方联手促成。上海的杨浦、静安、徐汇、黄浦等各区政府拨出专款,支持降低票价和露天电影播放;很多企业纷纷解囊,提供资助;影院利用片源优势,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制定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与此同时,上海将采取发行“阳光卡”的方式,把电影送到社区、企业、学校。每张卡面值100元,可以在每天上午8时至下午1时到指定影院观看阳光专场电影。通过这一系列活动,预计将有超过1800万人次的上海市民得以享受电影文化的实

惠和魅力。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6月13日姜泓冰/文)

中国动漫亟需

“灵丹妙药”

在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来自海内外的动漫专家为中国动漫的原创、人才、产业等方面把脉问诊。

病症一:原创“后天缺钙”

“中国动漫需要原创”,这已经是中国动漫人在任何场合都大声疾呼的一句话。国华星辰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董玉来说“我们的民族特色如果不用国际语言来描述,就只能给中国人看。民族的题材加上国际化的语言,才能把中国的动漫推向世界的舞台。”

病症二:人才“严重贫血”

目前,中国动漫产业人才不到1万人,平均学历为大专。实际影视动画人才需要量高达15万人,游戏动画人才需求也在10万人左右,尤其是原创人员如编剧、导演、制作极其缺乏。

病症三:市场“发育畸形”

一年内,9个首批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落户,同时4个首批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诞生,这种大举措引来专业人士的质疑,目前日本也不过只有一个动画基地。

病症四:盗版“病毒入侵”

(摘自《新闻午报》2005年6月8日王健慧/文

新生代影像传播出路何在

新生代的电影是以某种“看不见”的方式在一些非主流渠道里流通和传播。

就目前盗版、网络下载等无法消除以及进入主流院线屡屡受挫的情形之下,如何借助网络影像消费支付系统与著作权保护系统的建立、健全和完善,从而形成国际电影节、主流院线与SMHM流通模式多元互动的产业链,对新生代电影未来的发展来说,或许也是一条现实可行的出路。

新生代电影坚守的“作者电影”观念与大众审美趣味的不可通约性,严重影响了影片的推广和票房市场。如何在个人艺术追求和票房市场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就成为新生代电影转型过程中的新课题。

(摘自《中国艺术报》2005年6月17日聂伟/文)

“电影皇后”会念生意经

纪录片《百年商海》首度揭秘,当年的“电影皇后”胡蝶竟然还是冠生园的股东之一,是个颇懂生意经的女演员。

1934年中秋前夕,在冠生园的股东之一、著名电影导演郑正秋的策划安排下,冠生园在上海大世界举办了一次月饼展销会,时任“电影皇后”的胡蝶担任剪彩嘉宾,并与月饼合影制成海报,上题:“唯中国有此明星,唯冠生园有此月饼”。

当时,胡蝶因《姊妹花》正大红大紫,是什么原因促使她为月饼做广告代言人呢?《百年商海》的编导们在走访了郑正秋的孙辈时获悉,原来冠生园的创办者冼冠生和胡蝶都是广东鹤山人;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在此之前,胡蝶以500大洋正式八股了冠生园。既然是股东之一了,为此卖力宣传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自《新闻晚报》2005年6月23日张建群/文)

艺术电影创作也要

“营销先导”

首先,在创作电影时,应该批准目标受众,确定影片是拍给谁看的,谁会对影片感兴趣,才有可能拍出一部具有市场潜力的片子。

其次,要有步骤地进行创作。在制作电影之初就应该制定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并且从影片开始制作的时候就要针对目标受众进行宣传。除了营销先导观念,进行电影创作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营销点和独特的营销视角。

再次,树立创作只为市场服务的观念。艺术电影只是电影的一个分支,随着电影产业化的飞速发展,其走向市场是必然的而且是唯一的出路。

(摘自《中国电影报》2005年6月9日尚光月/文)

中国电影缺什么?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献民说:中国电影与日、韩电影有很大的差距。日、韩导演90%的人拍商业片,10%拍艺术片;中国导演正好反过来,90%的人拍艺术片,10%拍商业片。这种现状怎么能和日、韩等国家的电影生产抗衡?

百年华诞一句话范文3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但聚不是开始,散不是结束。是时间太快,还是情感的稀疏,似有还无的丝线牵着我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别发言,供大家参考学习。

离别发言1窗外的夜沉沉的,浓浓的暮色笼罩着远处偶尔的几声车鸣和人声。初秋夜晚的微寒已透过窗户渗了进来,我又一次回到了云为我注册的那个博客,而这一次,却是我最后一次在那里发表文字了,以后,我再不会去那里发表任何文字了,我的博客家已经搬到红袖了,这儿的一切也都安顿得差不多了。

想到今年五月份初来那个博客时,还不会用,很长一段时间把它荒在那儿,直到有一天,闲下心来,细心地为它扫尘、装饰、配上悠扬的音乐,只可惜,这音乐始终也没有弄好,一直到现在,我即将离开,这一弦丝竹之声也没能响起,想起来真是件憾事。

中国人好象多是喜聚不喜散,对离别更是别有惆怅。从古至今,那些文人墨客就总是在伤别离,不仅十里长亭撒留下无数离别的泪,单是这留下来的诗篇就不计其数。而现如今的人,()对离别却已司空见惯,人隔千万里,只要想,一瞬间,就可通过手机电话听到熟悉的声音,通过屏幕视频又可见到真真切切的音容笑貌,仿佛人就在隔壁,生生地淡化了这相思之苦。

但对于我,似乎生性就爱多愁善感,如果不去那儿最后告别一下,静静地离开,也许不会生出这些惆怅和感慨。想想也是,如果一个同事或朋友要远赴他地了,他一个人安静地走了,我们知道后也只是说:”哦,他走了。“可是他偏偏要开个什么告别宴,宴上凄凄地回忆些过去怎样美好的时光,言语表情感伤凄切,那不弄出几滴眼泪来,怕是不能罢休的。有些时候,人受不了的恐怕不是别人的离去,而更多的时候,是怕那种分别的气氛和感伤的情绪,怕那种形式和那种形式所包含的内容。

就如我目前的心境,我不能不想起些什么。其实,回忆本身就表明,这些内容是过去的事情,有的可能还在继续延续,而有的已经终止了,不管哪一种,只要是有过的,都该值得珍藏。

……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缘,给你生命的不是你自己,该拿走它的也不是你自己,要对给你生命的人负责,生命过程有时可能是一种苦,苦与甜,在自己的心。好好地活着,远方的你在安静地生活着,我的祝福陪着你慢慢地老去。

……有的人喜欢孤独,是喜欢品味一种情感。有的孤独,是因了客观的原因。有的人在客观的孤独中,去力求能享受到那痛苦中的几分甜蜜,我喜欢享受孤独。

知道自己的这份离别感言,我有的朋友看不到,但感慨是自心而发。从心而来的东西,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它来自我心,也慰我心。

离别发言2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但聚不是开始,散不是结束。“很早以前就明白的道理,可是真正离别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觉得我的心一下子就空了,我从来也没有过的感受。你们将要离开这个城市了,我真的很不舍。

今天送几个朋友上车,上车之前我们还很开心的瞎侃,可是就是在你们上车的一瞬间,觉得鼻子酸酸的,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尽管很努力的控制,心里还一遍一遍的告诉自己笑着送走他们,于是我很努力在理性和感性之间作选择,然而想着:以后再也没机会和你们一起逛街了;再也不能和你们一起去吃饭了;再也不能和你们在一起瞎侃了;再也不能和你们一起分享开心的事,在我失落难过的时候你们不能再安慰鼓励我,甚至陪我一起疯。眼泪还是不争气的流下来了。我是急性子,最不喜欢也很不擅长等待,可是看着你们的车子缓缓的前行,想蜗牛一样,都到了发车时间,我却期待时间就凝固在这一点。然而你们还是离开了,看着车子离开的背景,我的心好像要被刀子刺了一下,好痛好痛!

这几年的收获是结识了你们这样一群朋友,生活在你们中间,通过和你们的交往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在为人处事方面成熟了很多,使我处理问题时变得冷静和理性(尽管还远远不够),也使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更加深入。你们对我的影响实在是太大太大,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的变化也是潜在的,置身于你们之中觉察不到这种变化之大,因为他们都太优秀了,有时甚至有种失落的感觉,觉得自己和你们的差距太大,但是当我步入另一种环境,与他人交谈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脱胎换骨了。有时连自己也会感到惊讶。回忆那段和你们在一起的日子是美好幸福的,但短暂的幸福之后还要继续面对和忍受那种凄清的离别时的场面,我都怀疑以后没有了你们这样一群朋友在身边,我一个人会不会觉得孤寂。

真的,从来都没有想过一下子你们就这么离开了我的身边,没有了你们这些朋友的热闹,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样,即使现在的我看来还是那么的乐天派!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会让我学会适应没有了你们这些朋友的陪伴的生活!也许不会也许不是很远,只是感慨光阴如梭。

是时间的太快,还是情感的稀疏,似有还无的丝线牵着我们。多少话语没有说完,时间是短暂的(虽然也有两年),离别是伤感的,但相聚不是我们的开始,离别也不会是我们的结束。那就让我们曾经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时刻封存于记忆深处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吧。

虽说人生中会有很多人与我擦肩而过,就像刹那间滑过天际的流星,有些人可能永远成为我的过客,也有些人会在不经意间进入我的生活,并成为永恒的美丽。我相信缘分,是缘分让或们会聚一堂,是缘分让我们成为如此要好的朋友,我们也将拥有这美好的缘分,在路上越走越长。朋友们让我们把握住这种得来不易的缘分,珍惜我们美丽的回忆。或许在十几年后,你会在街上遇到似曾相识的某个人,请不要绕路走开,也不要漠然面对,请你微笑着看我,记下我的电话号码。

今天过后我们就会分道扬镳,每个人走的路不会相同,你们经常唱的一首歌叫《一路顺风》,是呀!一句话:朋友们,一路顺风!灿烂阳光照射到的地方,都有我的祝福。祝愿你们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拼搏出属于你们自己的一片天地!

离别发言3不知不觉来这里跟班已经半年,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就要离开,确实有些伤感。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分离是人生很正常的事,因为我们都是为了各自的理想和事业。

在这里,我要感谢李主任,他对我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时刻鞭策着我要不断努力;在这里,我要感谢王主任,他对我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让我感到无限温情;在这里,我要感谢莫处长,他通过言传身教,精心指导,使我在电视片创作方面有了不断的长进。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全体远程办的干部和跟班的同志,你们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兢兢业业、严谨细致、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为我树立了榜样。

来这里跟班的收获是巨大的,使我在党性方面得到了锻炼,在实践方面得到了锻炼,在影评方面得到了锻炼,在交际方面得到了锻炼;提高了我对远教工作的认识,提高了我的编辑技术水平,提高了我对电视片的鉴赏能力,提高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

等等这些成绩,都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回去后,我将对这次跟班学习做进一步的总结,将对跟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跟班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措施,同时我也希望,今后自治区远程办的领导和同志大力支持贺州的远程教育事业,特别是支持我的工作,我将感激不尽。

我要牢记自治区远程办领导的教诲,将这里好的经验带回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为贺州的远程教育事业尽一份心尽一份力,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希望。谢谢大家。

离别发言4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大学x学院x系的20x届毕业生x,很荣幸能作为本专科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岁月荏苒,光阴似箭,又是一年凤凰花开。清晰地记得四年前的9月,我初到x,看着校园里火红的凤凰花,不知不觉地陶醉于海上花园学府的动人美丽和无穷魅力之中。而在此时,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都和我一样,涌动在心底里的则是对四年大学生活的点滴回忆、对母校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激和对这片知识沃土的眷恋之情。在这里,我要向一起陪伴我走过四年大学生活的每一个人致以衷心的感谢,感谢老师们的默默耕耘,感谢家长们的无私奉献,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帮助。

还记得大海对面的漳州校区,那里是我们大学生活的起点。在那片依山傍海的土地上,留下了我们军训场上的汗水、晚会台下的欢声、运动场上的呐喊、白沙滩上的脚印。阿福伯的烧鲜草、马路边的烧烤摊、晨光中的南滨道、月色下的台湾街,当然还有经常讨价还价的水果小贩,后山一起偷摘杨梅的当地小孩儿,这些曾给予我们美食、美味、美景的地方和伙伴现在都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芙蓉娇媚,勤业坚持,映雪囊萤以古为范,笃行博学治行修身,壮志凌云豪气干天,漳州校区用年轻沉淀精华,学子们用青春积聚未来。

还记得大海这边的本部校区,这里是我们放飞梦想的地方。仍旧是依山傍海,满眼的盛夏花开,我们拥抱着新的生活。在这里,我们不再被看作是高四、高五的准大学生,我们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背多分学生,借助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我们迅速成长为视野开阔、知识广博的新一代,敢于实践、勇于创造的新青年。

还记得四年的葱茏岁月,从激腾勃发的漳州校区走向深蕴敛怀的厦大本部,山水木石无不见证着我们成长的足迹。五老峰下,闻晨钟而开卷,听暮鼓而抒怀;芙蓉湖畔,游小岛而信步,临碧水而赋诗;凤凰树下,剪呢喃而燕归,逐白鹭而欢歌;石井山巅,登鼓浪而评说,抚雕栏而思远。我们成长着、成熟着,知道了为学当勉励、懂得了为人当自强,经历着挫折磨难、品尝着胜利喜悦。在困难中慢慢成长,在成功中默默感恩。这中间老师们的诲人不倦、同学们的鼓励帮助、母校的关心培养是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学术路上我们探索真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实践途中我们体味民生。四年里,我和同学们一起代表母校参加了许多活动和比赛,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现厦大青年风采,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尽显南强学子本色,所到之处,厦门大学都成了最耀眼的光环。校园里,我们怀抱不同梦想并为之努力;校园外,我们拥有共同名字而倍感荣光!

今天,我们齐聚在巍巍的建南礼堂共庆我们的成长;明天,我们奔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创造厦大人的辉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期待着在多年之后,母校的百年华诞之时,能和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朋友们,再次聚首南强,相信彼时的厦门大学,必将以她自强不息的昂扬斗志实现其止于至善的宏大理想。

亲爱的老师们,我们感谢您,您挥洒汗水哺育我们茁壮成长;您传授知识引领我们学海远航。亲爱的老师们,我们感谢您,讲台上您严父般矫健的身影,讲台下您慈母般的和蔼的脸庞,都将伴随着我们的记忆,驶向远方。亲爱的母校,我们感谢您,您是莘莘学子成长的花房,您是远方游子永远的海港;亲爱的母校,我们感谢您,四年的金色年华,将长存在我们心底,永放光芒。

最后,祝愿各位老师事业之树常青、各位同学工作之路顺达。

祝愿:

母校学术百花齐放,

教书育人桃李芬芳。

奋勇前行乘风破浪,

永塑厦大南方之强。

谢谢大家!

百年华诞一句话范文4

“啤酒也疯狂”。在中国这样的大市场中,给人的想象空间几乎是无限的。任何一份商业计划书在描述这样的市场时都难免要激扬起来。啤酒也不例外。聚集在其周围的资本不会坐等市场的良机。毕竟,与上个世纪末的岁月相比,中国啤酒市场无论市场容量、人均购买力,还是开放程度、制度环境等,均有质的飞跃。而由此可能形成的利润诱惑,让任何资本都无法拒绝。于是,外资的与本土的各路英豪及幕后玩家相互角力,彼此渗透,启动新一轮与上个世纪末迥然不同的布局,开始了中国啤酒业的重塑之旅! “外资大鳄”与本土品牌

今年一季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啤酒产量在连续9年名列世界第二后,2002年以2386。83万吨超过了美国的2200多万吨的产量,位据世界第一。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也作出预测,2003年国内啤酒消费量将达到24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这组简单数据的,已经再次凸现了中国啤酒市场发展之快速、地位之重要。对此,啤酒业中无论是那些资本雄厚的跨国型“外资大鳄”,还是随着国内啤酒市场的成长而打造民族品牌的本土企业均有着共同的认识和相同的解读。而这两种主导性力量间是相互对峙还是互相融合,不同的战略举措将塑造出不同的竞争态势,进而决定中国啤酒市场不同的发展走向。2003年,在中国啤酒的大舞台上,外资与本土的“名角”或高歌猛进,或浅唱低吟,一连串的“唱念做打”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超越这些演出剧情本身的跌宕起伏,让我们首先来关注一下这些舞台上的演员与幕后的导演们。 外资大鳄的前世今生

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Anhbuser-Busch,简称AB公司)。作为世界最大的啤酒生产商,AB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AB旗下的百威品牌是世界销量最大的啤酒品牌。其产品在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酿造并行销80多个国家。2001年,AB啤酒总销量达1460万千升,占据美国近50%的市场份额。处在世界第一位置上的人应该总会有“孤独求败”的感觉。但在经过了范穆恩兴(《啤酒也疯狂》的作者)笔下多年的惊心动魄的岁月后,AB公司恐怕依然难以体会这种中国武侠小说中所描绘的武功至高境界。或许,AB以其与青岛啤酒合作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之行正是其继续巩固世界第一位置的重心所在。而那个对中国颇为熟悉且与龙永图交手多年的巴尔舍夫斯基女士现为AB的董事长兼总裁。

南非酿酒集团(SABMiller,简称SAB)。SAB因与华润的结盟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的更多关注。其实,这家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其股票同时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和英国伦敦两个股票交易所交易的上市公司,早已挤身至国际五大啤酒集团之列。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啤酒企业,SAB旗下拥有100多家啤酒厂,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雇员近4万人。2003年,SAB渐呈全线出击之势。

丹麦嘉士伯公司(Carlsberg,简称嘉士伯)。嘉士伯由著名酿酒师和慈善家雅各布森于1847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创立。作为世界啤酒集团第一梯队的成员,嘉士伯最乐于展现的是其永远铭刻在哥本哈根嘉士伯酿酒厂的著名石象大门上的“金科玉律”:嘉士伯的长远目标,不在于赚取短期的利润,而是将啤酒酿制艺术发展到十全十美的境界,务使嘉士伯啤酒的酿制技术,保持在一个永远受人推崇的高超水准。嘉士伯的中国经历一波三折。近几年其正积极地调整在华策略。

荷兰喜力公司(Heineken,简称喜力)。产量排在世界前列的喜力,通过这个创建于1864年的品牌,在50多个国家里与110多个啤酒企业联营,并行销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许多大型的网球公开赛、音乐会及电影中,都能看到喜力频频闪现的身影。被称为“喜力啤酒大王”的弗雷迪 海因肯(其于2002年1月去世,其祖父创建了喜力)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卖啤酒,我卖的是快乐”。正是凭借着这种商业信念,喜力成为世界第一的啤酒品牌。

比利时英特布鲁时代公司(Interbrew,简称英特布鲁)。作为世界最大也最老的啤酒集团之一,英特布鲁系由时代啤酒厂(该厂于1366年建立)和PIEDBOEUF啤酒厂(该厂于1853年建立)于1987年合并而成。旗下啤酒厂分布于20多个国家,产品行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销量达900多万吨,销售额达35亿欧元。 本土品牌的风雨历程

入世两载,我们的变化之一就是更具国际化、全球化的视野和认知,而不再简单地固守单一的“民族情结”。在中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开放进程中,许多自创品牌纷纷倒下。这一方面显得极其悲壮,却也是业界发展的必然。而那些依然挺立的本土品牌在竞争中也渐次地突破了地方区域的限制,逐渐成长为全国性的强势品牌,并在互为攻守中谋划着与“外资大鳄”是联手还是抗衡。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回顾本土品牌的风雨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啤酒业主导力量的另一极。

青岛啤酒。2003年是青岛啤酒百年华诞。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企业,青岛啤酒是国际市场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品牌之一。1993年改制为股份公司,并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发行H股和A股。在“彭作义时代”,青岛啤酒开始加剧扩张步伐,相继并购近50 家啤酒企业,提升了啤酒企业的竞争水平,即由价格战转为资本战。现在17个省建立了生产基地,产能已超过了300万吨。根据去年与AB公司签定的《战略性投资协议》,今年7月,青岛啤酒在香港向AB公司定向发行的强制性可转换债券转换成6000万H股,AB公司对青岛啤酒的持股比例已近10%。青岛啤酒借助AB向全球化迈出了一大步。

燕京啤酒。前身燕京啤酒厂建立于1980年。1993年正式组建为集团。1997年参股“北京控股”(该公司在香港上市);当年燕京啤酒A股上市。后相继并购江西吉安、山东无名、曲阜三孔、桂林漓泉等企业。现燕京总资产63亿,产能超过200万吨。2003年,燕京重拳出击一举收购惠泉啤酒,成为这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

华润啤酒。 1993年,华润创业与南非SAB合资设立了华润啤酒。而华润创业的母公司系香港华润(集团)公司。凭借资金和技术双重优势,华润啤酒先后通过并购组建了大连华润、四川华润蓝剑、吉林华润、天津华润、鞍山华润、安徽华润等24家企业。华润啤酒的运营特色非常突出,即对所并购的企业基本保留其原品牌。华润没有自己产品品牌的运做模式也为业界所质疑。2003年,华润集团拉开整体改制的第二幕。华润因其称为“新型国企”而再次倍受瞩目。

哈尔滨啤酒。作为国内第四大啤酒酿造商,哈啤现旗下拥有11家企业,产能已达110万吨。2002年,哈啤与香港中企基金在香港注册设立了哈尔滨啤酒集团公司并成功在香港上市。香港中企基金成为哈啤(0249.HK)最大的股东。2003年,南非SAB开始受让香港中企基金手中的股份。南非SAB对哈啤成功入住,使中国啤酒业相对稳定的格局再次充满变数。 中国攻略与区域争夺

以上述两个阵营为主的中国啤酒市场的主力阵容,在2003年的时间段上划出了相对清晰的线条。这些线条有的彼此平行,有的相互重叠,有的交织在一起。今天,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线条来自哪里。明天,我们能判断这些线条将要伸向何方吗?对仍盘踞在特定区域内的地方性品牌而言,这些线条可能是蜘蛛吐丝所编织的网络,令其深陷其中,难突重围;也可能是悬崖绝壁前垂下的绳索,借助它或可绝处逢生,化险为夷。2003年,中国啤酒业的版图也正因为这些线条而变得生动、变得流畅、变得更丰富多彩。虽然,在这些线条所分割、所缠绕的空间里也充斥着几多无奈、彷徨和落寞。

由“外资大鳄”们所组成的外来军团,其功城掠地无疑成为最扎眼、最锋利的一组线条:

AB公司于去年同青岛啤酒订立战略同盟之后,今年开始实施可转换债的协议。按照计划,如双方的协议全部履行(期限为7年),则AB公司即可持有青岛啤酒27%的股份,从而成为青岛啤酒仅次于青岛市国资办(其持有青岛啤酒30.56%的股份)的第二大股东。

2003年1月,嘉士伯斥资8500万元将开开集团的云南华狮啤酒收购;6月,又以2.2亿元的价位将云南大理啤酒收入囊中。

2003年4月,英特布鲁继去年以1950万美元收购广东珠江啤酒(国内第五大啤酒制造商)24%的股权后,又以3500万美元的价位收购开开集团所属啤酒业务70%的股权。

2003年6月,南非SAB通过其控股子公司Gardwell受让香港中企基金所持有的2.8亿哈啤股份。SAB有望成为哈啤第一大股东。

根据现有披露的信息,我们还难以判断下一个被并购的国内啤酒企业是谁,也不知“外资大鳄”所掌控的线条伸向哪里。但我们在惊叹“外资啤酒回潮中国”之际,也再一次感受到跨国资本的咄咄之势和其本土化策略的有效性。上个世纪末,外资进军中国不乏败笔:嘉士伯不得已将两年亏损1.7亿元的上海嘉士伯75%的股权转让给青岛啤酒。以嘉士伯为代表的外资军团因定位偏差、高投入低回报及运做模式受挫等因素普遍表现为“水土不服”。而此次“回潮”,外资又表现出以参股形式介入而不直接拥有企业、不直接参与市场运做等共性。2003,外资军团在中国的攻城掠地,似乎是其积极调整、“理性回归”的必然结果。

返观本土品牌,以国内啤酒两巨头为代表,青岛啤酒在金志国领导下努力消解“彭作义时代”遗留下的“激进扩张后遗症”从而放慢了并购的脚步;而燕京啤酒一向作风稳健,在竞争对手急速扩张的同时,仍以审慎的态度寻求稳妥的并购、合资方式。与外资大鳄注重产权介入有着显著不同的是,本土品牌更注重的是对区域市场内的市场资源的不懈争夺。当然,在今天这个推崇“速度制胜”的年代,谁也不愿甘为人后。外资的产权介入模式只能是种过渡,市场资源(包括营销网络、通路、品牌传播及人力资源等等)必然也在其谋划之列。而本土品牌为了能更快、更多地占有区域性市场资源,寻求外资的资金、管理、技术支持也是必然选择。外资的中国攻掠与本土品牌的区域争夺这两条线必将重合! 模式与理念

在中国啤酒市场版图的分分合合中,就国内的主力军团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出现分野:五大啤酒业中,相继有华润、珠江、青岛、哈尔滨四家啤酒企业以各种方式与外资联合,惟独燕京还保持着股权结构的相对单一。结合上述的背景分析,这种分野已使啤酒企业发展模式的不同显现出来。

入世之后,中国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体制及经营机制等方面的相关改革均开始提速。而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速融合的趋势,主动地实施国际化战略,也是许多准备做大做强的企业的内在诉求。以青岛啤酒为代表的主力军团借外资来加大技改力度、提升管理水平,建立更加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在上述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在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国际化的要求更为内在,也更为深入。青岛啤酒、哈尔滨啤酒均在香港上市,而华润啤酒的控股股东华润创业本身就是在港的中资公司。这些均有着外资投资主体背景的企业,如果要继续取得苛刻的投资人的信任,就必须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迈出更大的步伐。而在2003年,这样的需求正转化为搭建国际化平台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