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雪莱的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雪莱的诗歌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发兴趣;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27-01
1.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 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 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 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人语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其次, 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 爱争强好胜, 喜欢受人夸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 有意识地设计竞赛题和竞赛形式, 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 学习空前活跃。如把基础数学知识或口答题设计成抢答竞赛形式, 把中等难度题设计成限时必答竞赛形式, 把难度较大的题设计成小数奥赛形式, 让学生以赛激趣, 以赛促学, 以赛提效。总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 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 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数学课趣味盎然, 迭起; 会使学生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 学得有趣, 学得愉快, 学得轻松, 学得主动, 学得深刻。
2.寓教于乐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嘞蜓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3.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4.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5.巧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新观点特别感兴趣,喜欢优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美丽斑斓的图画。网络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有效地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发挥多媒体教学优点的同时,教师要规避多媒体课件制作上的误区。从全局上说,多媒体是教学的现代化手段,是一种教学工具,是为了辅助课堂教学的。在运用时,要摆正多媒体教学的位置,不能走极端,这样才能巧用、创造性地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越性,真正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从具体课件制作的误区上说有以下几条。一是形式主义。教师由于缺乏信息技术素养,没有很好地把教材内容、教学要求落实在课件上,造成了与教学的脱节,脱离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导致为了制作而制作,课件的内容不能很好地体现重点和难点,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二是课件制作内容追求外在的表现形式,花里胡哨,没有求真务实。教师过于注重多媒体的感官表现,制作的像一部大片,确实很刺激,学生也被吸引了,但是却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学生的思维被过多无用的信息感染,不像学知识,倒像看电影,学生从中没有什么感悟,和学习联系不起来。新颖、有趣的画面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抑制了深层思维活动,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三是多媒体课件完全取代板书,不分主次。有了多媒体,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教学也变得轻松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取代板书。板书是常规的教学手段,不同于课件的暂时的视觉停留,能把知识固定在黑板上,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并记录生成性的问题,这些是多媒体所不具备的。
总之,实现数学教学从获取知识这个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的机会,让他们在经历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和感悟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宁.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四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3,(2).
[2] 卢志保.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
[3] 霍秀文.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3,(2).
雪莱的诗歌范文2
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虽然早已知道那是在大学里。当我到达时,我可以选择愿意学习的科目。我选择了人工智能,在这之前对此没有一点真正的概念。我和高教授工作,他是学校最有威望的教授之一。高教授正在研制一种能够学会闻并且分辨不同化学物质的电子鼻。他有几个研究生学生,每个人发展不同的运算法则,他们编写程序,从电子鼻中提取输入数据并教会网络运用嗅觉分辨。他们给我一个标准运算法则,让我改进它-----为了了解这个主题的基本知识,这个任务就意味着大量的阅读和对材料的研究。最初三个星期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阅读教材,研究初始运算法则以及阅读科技文章上。接下来三个星期的时间,大部分用于对初始程序和运行测试进行各种启发式修正。我没有在这个领域做出重大突破,但我确实学到一些东西,并且做出一个相当不错的终极产品。
我住的是华东理工大学留学生公寓的单人房间。令人满意的是,公寓里有餐厅,也有洗衣机,而且还有单独的浴室。总体说来,我对住宿条件比较满意,不过我在房间里待的时间不多。
我在中国的经历与我所设想的大不一样,有几个原因。对于工作经验我多少有点失望,因为我更象一个学生研究者而非雇员。这不能完全算一次国际培训,更多的是在中国进行我在美国所干的同样的事。然而,工作本身既不耗时间也不很严格。我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且我对到上海市区里去也很积极。学校位于商业区外,周围环境较差,我就尽可能到城里去。结果,我每周在一所学校教两个小时的英语,并且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他们邀请我看电影和戏剧,还教我烹饪。对于这类事情我记得比工作多。
不过,我的最有意义的文化交流不是和中国人。由于住在留学生公寓,我的大部分好朋友都来自非洲,东南亚以及中东。与这些人交流很有意思,他们也是我将保持联络的人。在上海外出,尤其是在晚上,你会在非常舒适的环境中遇到来自世界各地,思想开放的人。
来到中国是我一生中最激烈最有回报的体验之一。我一个人来,不知道我将待在哪里,不知道我将做什么。如果事情不顺利,也绝对没有安全体系可以依靠。我是整个大学以及学校周围地区里唯一的西方学生。我对中国人的生活有了很到位的了解,也交了很多世界各地的朋友。我到上海时只有一个电话联络号码,而回去时笔记本上已记满了联系方式和我的观察所得。我迫不及待地等待着下一次出国的机会。谢谢。
雪莱的诗歌范文3
一得:“新”在何处?
我参加了很多有关新课程的培训,听了很多的专家讲解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新课程下教学模式的转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体会和感悟,我认为新课程改革“新”在以下几点:
(1)理念的新,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这些与以往的应试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教学内容的新,这次新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将以往物理学的力、电、热、声、光、原子物理等内容分成了12个模块,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的内容,也极大地触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教材内容的新,我省绝大多数学校使用的是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司南版教材,新的教材增加了《拓展一步》、《迷你实验》、《探究实验》、《信息窗》、《讨论与交流》、《方法点拨》等栏目,同时增添了许多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插图,改变以往教材内容的单一性,单调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新教材增加的栏目组织教学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这为物理课堂教学增添了不少教学资源和素材,使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物理是有趣的、是有用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教学方式的新,新的理念、新的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课堂应以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为主。这就促使老师在新课程下由原来“传道、授业、解惑”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一个学习型、创新型、反思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点菜者”转变到“菜单提供者”,从“施教者”转变到“引导者”,从“独奏者”转变到“伴奏者”,从“执行者”转变到“决策者”,最终实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完成这一系列的角色转变就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的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专业素养。同时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前“填鸭”式灌输教学和茫茫无边的“题海”应试训练,把给学生从象牙塔中解救了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无论是从老师还是学生的角度来看新课程改革都给我们带来了真正实惠。
二得:“改”在何处?
我认为新课改革的核心是改在理念上,由于新课程理念的变化,使我们教育教学在很多方面发生根本性变化。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触发教育各方面的变革。诸如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教学评价体系逐步向多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学校的管理体系要求更加科学化、人性化、人文化,等等。总之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发生巨大的良性变化,使我们的育人效果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就新课程的评价体系中的高考来说,我认为主要改在以下两个方面:
(1)改在考试能力的要求,物理学科的考试能力要求由原来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这四个要求,到新课程下高考增加了实验与探究能力,这就为新高考增加了亮点,也是必须引起我们教师在新课程下无论是新知识的教学还是高考复习备考所必须重视和关注的地方。
(2)改在考试内容,高考将出现选做题。这对学生的选拔更为公平,试题更加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2008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就出了两道估算题,来考查学生综合素养。
三得:“考”在何方?
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中,高考仍然是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最重要、最公平的一项,也是高校选拔录取人才的一个重要依据之一,因此高考的复习备考教学活动也是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想只要我们能真真地理解新课程“新”在何处、“改”在何处,那么“考”在何方就自然清晰了。纵观这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从试题中折射出了新课程高考的考试方向,应该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来考查学生本学科的基本技能,所以我们在备考复习中必须弄清楚本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哪些基本技能,这些技能又可以如何延伸、演绎。洞悉了这些就自然能知道高考会考哪些基础知识,通过这些知识到底能考哪些能力。
四得:如何备考?
新课程下如何进行科学、高效的复习备考工作,首先我认为高考复习备考工作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把复习备考工作当作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应该因地、因时、因人而宜地制定合符校情、学情举措。在新课程下的复习备考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策划形成共识,即以集备组集备的形式精心安排复习的计划和复习中的策略,要发挥集备组整体作用,现实集备组联动复习备考模式。
(2)认真研究往年的高考试题,深入地学习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握好复习的方向,恰如其分地控制好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3)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我们研究高考大纲、研究高考试题,是为了科学合理定位高考总复习的教学目标以及各阶段复习的教学目标。认真研究课堂教学是为了科学合理定位每一节复习课中我们要让学生弄清什么问题?理解什么知识点?培养什么能力?这是我们复习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雪莱的诗歌范文4
论文摘要:高校现行考试制度存在考试目的偏差、形式单一、内容受局限等多种弊端,需要从改变考试观念、丰富考试形式、更新考试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考试一直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评价教学质量、检查教学效果、督促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从学生对待考试的情况来看,它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考试的现状
学生对待考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作为多年的系部教学秘书,我发现有以下几种不正常的现象:
(一)有的学生惧怕考试,一到期末考试就申请缓考
这种学生也许是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但由此可见考试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二)有的学生平时根本不读书,甚至连课都不去上
这些学生一到快要考试的时候,就会到处借别人的笔记抄,狠记几天之后似乎也能考个好成绩。这就是所谓的“平时不读书,考试搞突击”。
(三)有的学生抱着侥幸的心理在考试时舞弊
“平时不努力,考试靠舞弊”。现在学生舞弊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夹带的、抄书的、传纸条的、发短信的乃至用微型耳机传递答案的。真是无奇不有啊!
二、出现不正常的考试现象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种种不正常的考试现象呢?我觉得,除了学生个人的因素之外,主要还是我们高校现行的考试制度存在不少的弊端。
(一)考试的目的出现了偏差
考试作为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和督促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它的目的是很明确的。从学校与教学系部来看,是通过考试来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以此来督促教学目标的实现;从任课教师的角度来看,是通过考试来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检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也可以通过考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及运用知识的情况,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上存在的不足,以作调整,从而达到实现高校教育的目的。但从现行的考试制度来看,考试的目的出现了偏差,往往是“一考定成败”,也就是一次期末考试决定了一个学期学生成绩的好坏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这样就容易造成任课教师只把期末考试作为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来完成,学生只为获得一个成绩来参加考试。然而,期末一次性考试受试卷容量、考试时间的限制,又怎么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学的整个过程呢?又怎么能客观、全面地检查一个任课老师的教学效果呢?又怎么能准确、全面地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高低呢?所以,一张小小的试卷,不仅给任课老师,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才导致了个别学生出现惧怕考试的现状。
(二)考试的形式过于单一,内容局限于教材与笔记
一般高校的考试都是放在期末,往往采取固定的方式,形式和方法都过于简单,往往出现以下“四多四少”的现象:理论考试多,实践、技能考试少;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集体统一考试多,因材施考少;笔头答卷考试多,口头论辩考试少。同时考试的内容也常常局限于所学的教材与老师上课的笔记。这种单调、缺乏弹性的考试形式与狭窄的考试内容,不仅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过关,却忽略了自身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感觉学习生活单调乏味,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或干脆不上课,临到考试前才借抄别人的笔记,甚至出现有的学生在考场上夹带舞弊等违纪的现象。
(三)考试的结果缺乏及时反馈
考试的目的是检查老师的教学效果,评价老师的教学质量,并以此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所有的考试都放在期末进行,考完之后就放假了。老师虽然对学生的考卷进行了评阅与分析,但体现在学生那里的只有一个分数。然而,一个简单的分数又怎么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呢?同时期末考试结束之后,试卷经过任课老师评阅统分就要进行重新装订保存在各个教学系部,以备检查。所以,从考试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根本无法及时反馈到学生那里去。这样,这个学期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势必要影响到下一个学期的学习。由此,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怎么能得到提高呢?教育与教学的目标自然也就无法得到实现了。
三、如何对现行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正因为现行的考试制度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高校培养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所以需要对考试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以下就是本人对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改变考试观念,真正实现考试目的
改革制度,观念先行。要想改革现行高校的考试制度,更新考试观念是前提。自古以来,考试就是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科学的考试观念是从“人”出发的,重在人的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考试的目的,不仅仅是检查教学的效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创新。科学的考试观念还要求考试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在考试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诚信的品德,培养顽强的毅力。考试不只为取得学期的成绩,而是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检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予以补充,让自己在考试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考试也不是一门功课的结束,而是师生对该门课程的一个互动了解、信息反馈、共促完善的过程。教师通过考试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问题,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也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丰富的经验,使得教学不断走向完善。学生把考试当作一次检查、一次促进,通过考试信息的及时反馈,了解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学习积累可贵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学习方法与能力不断得到完善。这样,教师与学生就再也不会把考试当作一种负担,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学生惧考、逃考的现象了。
(二)丰富考试形式,科学合理评价学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的考试局限于单一的书面考试,局限于纯粹的理论考试。这种考试形式遏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当前高校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模式相违背。所以,我们需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个性特点,选择合理的、科学的考试形式。从试卷类型来看,可分为开卷与闭卷;从考试时间来看,可分为平时测试、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从考试形式来看,可分为口试、笔试以及实践操作演练;从考试对象来看,可分为集体考试与个人考试,等等。当然,在选择考试形式时,必需注意灵活地综合运用多种考试方法,力求全面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与实际能力,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尽力展示学生的个性特质。只有完全摈弃以前那种“一考定成败”的单一考试形式,把开卷与闭卷、口试与笔试、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集体考试与个人考试结合起来,才能避免“平时不读书,考试搞突击”“平时不努力,考试靠舞弊”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适应社会各行各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三)更新考试内容,适应时展需要
考试作为检查教学效果,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除了在形式上要丰富多彩之外,在内容上也要不断更新。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考试的内容要坚持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力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考试内容的更新首先体现在命题的开放性上。任课教师的命题要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通过各种各样的开放式题目,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才能。这种开放式题目,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诚信的美德。其次体现在试题答案的多样性上。我们的考试因一味地追求公平公正和改卷的简单快速化曾走上了一条弯路,那就是标准化命题考试,每个题目只有一种标准答案。这种考试题目完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是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摧残。所以,改革考试制度,就要求任课教师改变以往的标准化命题模式,用开放性题目,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学生可根据题目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用发散式思维进行创造性解答。答案显示出多样性。最后体现在评分标准的人性化上。其实,命题的开放性就决定了评分标准的人性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如果只局限于教材和笔记,是无法得到高分的。相反,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研究,得出言之有理且富于创造性的答案,却能得到老师的赞赏与高分。这种崭新的考试内容,使得学生能与教师进行平等地对话,完全消除了其考试的紧张心理,为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最大限度地进行自主创新。
这样,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得到提高,自然就不会出现上课不认真甚至逃课的现象,更不会出现考试舞弊的现象。相反,学生通过一次次考试,大大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自主创新的精神,培养了自己顽强的毅力与品德,逐渐成长为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这就是我从自己所看到的几个小现象而引发的几点浅薄思考。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关系到高校人才模式的培养,关系到整个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充满艰辛。但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调查与研究,不断开拓创新,一定能迎来高校教育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韦巧燕,陶靖.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6,(1).
[2]施军.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03,(5).
雪莱的诗歌范文5
一、改变数学课堂中内容的组织和呈现
“课件+多媒体+鼠标”似乎已经成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虽然数字化资源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带来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由于一般课件都是在课前提前做好的,相对比较封闭,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能修改或者修改起来比较困难,这样就导致数学课堂的教学组织在课前就被限制了,内容的呈现也要按照课前的预设顺序逐步呈现,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出现的突发问题和对知识的理解和反馈缺乏灵活应对,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互动式电子白板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集软硬件系统、资源系统为一体的平台,整合了电子、感应、网络等技术,构造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有了交互白板这一平台,教师就能轻松自如地调整某些知识内容前后次序和组织结构,帮助学生在不同知识领域之间建立联系,让课堂教学体现教师自己个性化的教学特点及其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和教学习惯,选择“白板”“黑板”或“蓝板”等模式授课,在白板上书写、绘画、擦除、任意选择颜色,这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已使白板替代了黑板的使用。弥补了黑板信息容量小,形式单一的不足。
二、改变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电子交互白板不同于其他教学多媒体的主要区别在于白板的交互性。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资源、本班师生与外班师生及专家的交互平台,利用电子白板教学能充分与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交互活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给予教学内容多方位的展示,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更好地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的拖放、放大和组合功能,使学生在拖放中经历学习过程,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能力。随着学生对白板关注的增多,加强了集体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教师也成了集体中的一员,无形中达成了更多的老师和同学的情感上的交流沟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浓厚。
交互式教学的形式多样,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自发自愿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这也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方法。由于交互白板的易学易用,加上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日益普及,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很多学生通过观察教师上课使用和课间的尝试,对白板功能的掌握甚至比教师还快,将所学的应用到课堂的学习和实验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改变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时间和延展空间
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有时需要用较长时间写出一串长式子,画出图形或图像。有了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教师可以节省画图、擦墨板的时间,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讲授更多的内容,充实课堂,从而增加课堂信息密度。数学知识的记忆建立在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上,尤其针对记得快,忘得也快的小学生而言,在每节新课后,都需要设计较大量的练习加强巩固,使其最终记忆并转化成运用能力。如果每次练习的设计都简单地依靠小黑板、卷子、书本等单一、呆板的呈现形式,长时间学生会厌倦乏味。同时,这些形式很难较真实地营造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场景。因此,这时利用电子白板发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众多特点及优势,能使练习、复习等环节也轻松、愉快,能使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始终保持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
此外,白板技术还能增大教学密度、增大课堂容量,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能接收到更多更有生活情趣的练习题。利用白板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游戏、选择、填充、拼图等,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一、枯燥的问题,使学生厌烦练习的现象得以改变。
四、改变数学课堂中的评价和课后反思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记录它上面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而且白板软件提供了一个脱离白板环境可以阅读白板特殊文件格式的小程序,这一功能可以使学生随时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使得学生的评价更加的客观公正。
同时一些重要的内容可以作为图片保存到资源库中,课件的开放性和资源化管理方便其他教师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自己对教学做出反思,同时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完善课件,并不断充实资源库,实现良性循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雪莱的诗歌范文6
一、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为学生未来发展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改革,教会了学生在未来的服装设计创新的过程中,怎样去借鉴传统与民族服饰文化,怎样吸收、运用民族元素的素材。 在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服饰文化传统和民族特点。 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这些传统服饰文化和特点无疑会在服装设计师的身上打下烙印,并将其注入到自己的服装设计理念里,必然会使设计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
中国古代服装文化也必然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师展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特色和美感、塑造独特服装造型的重要手段。 这些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是现代服装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激情源泉。 中国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改革所涉及的内容,也应当是每一位服装设计师都不可忽视的课题。当前,我国少数的一些服装院校,已经开始注重本民族传统文化教学,在相关课程中向学生灌输中国文化的知识和基本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情结。 特别注重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和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教学。
但更多的院校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是薄弱的,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服装院校,一味地追求快速的市场效率,甚至是对传统文化的轻视、 崇洋媚外现象也相当普遍。 一些设有服装专业的院校因《 服装史》教学的课时不够,对学习《 中外服装史》的认识不够,而导致学生在其设计的作品中,传统和民族文化元素严重缺欠。 就拿《 中国服装史》来讲,我们当今的许多流行服饰的设计元素就来源于中国历代服装中。 在课程安排上只有个别院校安排了民族图案课程,有的院校甚至把服装史作为一门选修课来进行教学,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对传统及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进行实地考察。目前,服装专业教学大纲的编写长期面临着艺术与技术之争, 课程的安排上多偏重结构、工艺等技术课程方面,忽视民族文化的学习,导致学生的设计作品不懂得运用中国元素。 国内大多数服装院校, 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教学总是显得力度不够。 这种现象若长期下去,我们培养的服装设计师就会缺乏对中国元素及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认识, 在服装设计上就不能体现本民族的精神和特色, 就不能与西方的服装设计师一争高低,我国的服装产业就不能立足于世界舞台,这是我们服装教育界需要深思的问题。 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改革恰恰为学生解决了以上问题, 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二、中国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指出了教学与学生自身需要去做的事情
近年来,市场竞争的加剧使我国服装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外国服装品牌对中国服装市场的抢滩给我国自有服装品牌的发展造成了诸多困难,同时也使我国服装企业认识到了本土文化 根的重要性,开始从本土文化中发掘突破点。 其次,国外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出色运用对我国服装设计师提出了挑战。 因此,提升服装设计师运用中国传统元素进行设计的水平,成为我国服装业的立足点和参与国际竞争的突破口,这一切使我们必须把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从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改革抓起,保证我们的学生成为未来市场开发的精英,成为真正弘扬中华文化的成功者。
在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中华民族艺术的巨大魅力。 通过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了解, 学生的视野拓宽了,设计构思更丰富了,审美观念也提高了,这样学生才能创造出源于传统历史和文化的时尚服饰作品,并在作品中,体现出本民族的独特性、独有风格、哲学思想及人文精神。 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今后服装产业的中坚力量,才能在服装设计创新中注入本土精神和文化,为未来的服装产业发展打好扎实、良好的基础。 特色服装教学体系的形成和对外交流合作更需要本民族传统文化。 我国服装专业教学在快速地完成了自身建设的初步规划、发展和积累之后,也必将会更加科学地面对教学深化和反思梳理等发展中需要正视的问题,尤其在积极地参与对外交流合作的同时,更应注重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促进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服装专业人才所创造的服饰品牌,才会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彰显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装文化,从而使中国服装教学在当今的国际格局中,与各国之间实现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成果的交流、有机共享、良性互动。
综上所述,中国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下区别于其他民族,被其他民族认可的标志。 中国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注重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学习,对每一位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服饰文化,在未来的发展中真正运用好中国服饰文化元素意义重大。在教学中,我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卷的第12 题中问到:您认为学习古代服装对当今服装专业学生的好处是:①刺激了我们再创造( 有 6%的学生选择);②拓展了设计思维( 有 12%的学生选择);③认识规律预测未来,培养设计师的基本素质( 有 12%的学生选择);④使我们的设计作品更有魅力( 有 12%的学生选择);⑤使学生能够继承和发扬人类文化,因为古典文化中凝聚了许多设计灵感( 有 58%的学生选择)。 从问卷可以看出,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已经有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只有成功运用中国元素和民族元素,才能真正地弘扬中国文化,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以看到,现代服饰并不是所处时代仅有的和自发的创造,而是历史进化的产物和民族服饰文化的延伸。虽然当代设计艺术有许多新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但学习借鉴民族传统文化应当是每一个设计师都不可忽视的课题。 我们的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设计师们,对他们尤为重要。 在服装史综合能力教学上应多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借鉴、继承、改良、发展并赋予它新的形式、新的变化,在强调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民族性的灵魂和精神基础上,通过现代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将服装的造型、色彩、面料与现代时尚潮流完美结合,来诠释民族性的服装设计,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服装之路。 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国民族特色的服装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传承中国文化的有用的服装专业人才和良好的未来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