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抗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桥梁抗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桥梁抗震

桥梁抗震范文1

关键词:桥梁;设计;抗震措施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我国桥梁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桥梁从祖国大地拔地而起。回顾近代地震史,有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这些地震都给我国经济、建设等方面带来了无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合理的抗震设计,要求设计出来的结构在强度、刚度和延性等指标上有最佳的组合,使结构能够经济地实现抗震设防的目标。

一、桥梁的震害类型分析 (1)桥台震害:其主要表现为桥台与路基一起滑动并移向河心,桩柱式桥台的桩柱不同程度沉降、开裂、倾斜和折断等。 (2)桥墩震害:在地震力作用下桥墩会不同程度的倾斜、沉降、滑移、开裂、剪断和钢筋扭曲。 (3)支座震害:根据以往工作经验.

会发现某些桥梁的支座设计并未充分考虑抗震的需求,如某些支座形式和材料上存在缺陷、在构造上连接与支挡等构造措施不足等,以致支座在地震力作用下会发生较大的变形和位移。 (4)地基与基础震害:在地震力作用下地基中的砂土会被液化,以致地基失效,基础沉降或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地面较大变形,地层发生水平滑移、下层、断裂等。地基与基础震害会使桥梁发生坍塌,给震后修复工作带来困难。 (5)梁的震害:梁的震害主要是因桥台震害、桥墩震害、支座震害等引起的,其主要表现为主梁坠落,这也是最严重的震害现象。

二、桥梁的抗震设计 1、抗震概念设计。 由于地震的发生存在不确定因素和复杂因素,同时结构计算模型需要假定结果且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以致“计算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较难控制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对于结构抗震设计来说,不能完全依赖计算,“概念设计”其实比“计算设计”更加重要。而良好的“概念设计”将直接影响着结构抗震性能。良好的“概念设计”必须是,在设计桥梁方案阶段应根据功能要求、静力分析和桥梁的抗震性能等取舍抗震结构体系。 在抗震概念设计时,应重视上、下部结构连接部位和过渡孔处连接部位的设计及塑性铰预期部位和桥墩形式的选取;应对动力特性进行简单的分析、对地震反应进行评估,接着结合结构设计对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构造设计及是否能通过配筋等进行进一步地分析。以分别保证桥梁结构的经济性、抗震安全性和在桥址处的场地条件下所选择的结构体系是良好的结构体系。最后,应根据分析结果对抗震性能的优劣进行综合性评判,再决定是否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 2、延性抗震设计。 桥梁的抗震设计主要是反复进行①仔细地对预期会出现的塑性铰部位进行配筋设计;②为保证抗震安全性应分析并验算整个桥梁结构的抗震能力这两个阶段,直到通过抗震能力验算。 3、桥梁减、隔震设计。 此设计可以较好地提高桥梁抗震能力,并且具有简便、先进、经济等优点。此种设计的装置主要是通过对结构的能量耗散能力的增大或者增大结构主要振型周期使其落在能量较少的范围内两种措施使结构地震反应减少。在进行减、隔震设计时应充分结合结构特点和场地地震波频率特性,选用适合的设置方案、相应参数、及减隔震装置,并对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合理地分配。

三、桥梁设计的抗震技术措施 1、防止落梁的措施 《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指出上部结构主梁的支承长度a≥70+ 0.5 L(L为梁的计算跨径,L单位为m,a 单位为cm),该取值沿用自日本抗震设计规范,多数设计者认为规范取值较为保守,比上一代规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有较大提高 (a≥50+L)。这里需指出该种认识属于误区,当“长桥高墩”时应在规范基础上给予更多的安全富余。例如:都汶高速公路庙子坪岷江大桥第10跨(跨径50m、墩高70m)。虽然盖梁宽度高达3.0 m(根据《桥梁抗震细则》要求,含伸缩缝宽度取2.1m即可 ),但该桥还是发生纵向落梁,所以在设计中应注意“长桥高墩”,特别是设置有伸缩缝的相邻联桥墩,不仅要将主粱支承长度取值放大一些,还需要设置主粱限位装置。根据国外规范以及《抗震设计细则》精神,同时应设置纵向防落梁构造,同时应注意限位装置不得有碍于防落梁构造的发挥。

2、支座形式和布置方式 支座选型长期以来被忽视,常规粱桥多采用普通橡胶支座,汶川地震后的调查表明普通橡胶支座破坏后加剧了桥梁损伤,建议根据桥梁设防要求,选用适用的支座类型。基本地震动峰加速度峰值0.19地区和以上地区应选择减震型橡胶支座。作为支座的布置是否合理至关重要,汶川百花大桥第5联(5×20m)采用一个阉定支座,其余墩为活动支座。导致全联上部结构水平地震力几乎完全由固定支座下的桥墩承担,该桥墩迅速破坏后,造成全联坍塌网。对于连续梁桥在设置固定支座后,应充分考虑同定支座设置对抗震的不利影响,慎用墩梁固结方案,应注重考虑各墩水平受力的平均分担。

3、柱式桥墩的合理设计 柱式墩是桥梁设计中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日本阪神地震中显示出大量圆形独柱墩崩溃性破坏,汶川地震相关资料表明矩形墩要优于圆形墩,抗震设计中应首先尽量避免选用抗震性能差的圆形独柱结构,同时优先选择矩形截面形式。其次应重视桥墩中间的横梁设置,横梁刚度不宜过大,避免导致“强梁弱柱效应” 的出现,造成结构的第一塑性铰出现在墩柱之上,而不是横梁上,致使结构失效。桥墩是支撑梁体的主要构件,同时由于桥梁结构“上刚下柔”的特点使得桥墩极易出现破坏.其破坏主要包括墩身剪断、压溃和开裂,应根据抗剪计算来配置箍筋,选择合理的箍筋间距,注意箍筋的搭接构造细节。设防裂度7度及以上应通过计算确定墩柱尺寸,保证塑性铰区位于墩柱范围内,甥性铰庆钢筋应根据《桥梁抗震细则》进行加密,加密箍筋可采用12mm一16ram带肋钢筋,但锚固于盖梁、承台部分的加密钢筋采用螺旋箍筋欠妥,施工单位反映由于盖梁中钢筋原有钢筋很多,螺旋筋布置十分困难。建议采用环形箍筋为宜。

结束语:

随着对地震机理认识的逐步加深,提高和完善桥梁结构物的各项功能,以及桥梁抗震构造措施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可以很好地达到桥梁结构的防震和抗震效果。为提高我国桥梁的抗震性能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庄卫林,刘振宇,蒋劲松.汶川大地震公路桥粱震害分析及对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7):1377—1387.

[2]TG/T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桥梁抗震范文2

关键词:桥梁结构;桥梁震害;抗震设计;设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而桥梁是公路工程的关键节点。而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发生率较高的国家,地震对桥梁的破坏一方面同建造桥梁所处的地形、地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桥梁自身结构类型相关。以下,本文就对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相关方面,即桥梁震害综述、我国抗震设防标准解析、桥梁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桥梁结构抗震设防措施进行了简要阐述,旨在为桥梁设计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1 桥梁震害综述以及我国抗震设防标准解析

1.1 引起桥梁震害的原因分析及其破坏形式。震害导致桥梁破坏的起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桥梁受震破坏。地震对桥梁造成破坏主要是因为桥梁受震后产生水平与竖直振动,导致桥梁结构破坏,严重的话,会造成桥梁坍塌。第二,地表破坏。主要表现在:地裂会缩短或伸长桥梁跨度,或者造成墩台下沉;强烈地震发生在陡峭山区亦或是软粘土、砂性土河岸附近时,将引起山石滚落或者岸坡滑动,进而破坏桥梁结构;在浅层饱和疏松砂土处,地震作用还容易产生砂土液化,造成桥梁骤然下沉,严重的话,将导致桥梁倾倒。

1.2 抗震设防标准解析。抗震设防标准同技术性、经济性相关,是桥梁抗震设计中的首要问题,主要涉及到桥梁的重要性分类、抗震设防目标以及设防地震动。我国现在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中的设防地震动标准偏低,并且仅有一级水准,加之,我国当前现行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对结构地震的反应规律认识有限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导致此规范在抗震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上均有一定的不足,而当前国际上产生一些诸如计算方法、抗震要求以及抗震设计理念等新的理论,进一步要求我国应加快修订与完善相关设计规范的工作进程。

2 桥梁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桥梁减震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①对于斜桥而言,在高烈区,其抗震性偏低,抗推刚度极大,而且桥墩的基本周期动力放大系数同样很大,这势必会加剧桥梁震害;同时,发生地震时,桥台处河岸不够稳定,有向河心偏移趋势,缩短桥长,造成桥孔产生错动,使得墩台台身发生开裂甚至折断的现象。如果地基条件允许,可采取 T 型或U 型台身,这种形状具有较高的抗推刚度,整体性也很强。②在大跨径桥梁设计过程中,尤其是高烈度地区,纵向梁间应布置效能设施,而且,所设计的设施应该有较强的强度,并且能够达到满足梁端唯一的要求。③相比较于不等跨桥梁,对称性的结构刚度更有利于抗震,不容易产生震害。在桥梁墩身高度差距过大的情况下,不仅相对矮的桥墩上会产生较大的水平地震力,在大跨径桥孔的桥墩上同样会产生极大的地震力。因此在设计方面,我们应尽量避免选用此类型的桥型。④当在可能产生地震液化现象的地基上建造桥梁的情况下,需采用深基础,让桩与沉井穿透可能液化土层,埋入较稳定密室的深层土质。加强桥体下部支撑梁板亦或采取满河床铺砌,最大程度上维持四铰框架结构,防止墩台在发生震害时产生移动。

2.2 桥梁抗震总体设计应注意问题:①在桥梁抗震设计中,总体设计是基础工作,而选择桥位是总体设计过程中的核心工作。在桥位的选择过程中,我们应选择比较坚硬的场地,例如:硬黏土地基、坚实碎石地基等都是相对理想的桥址地点,尽量避开松软土地、不稳定坡地以及极松软的黏土地基。同时,在设计中,应避免跨越地质断层,如有必要,还应进行安全性评价;②桥孔需要选择有利于抗震的等跨布置,并且最好避开大跨与高墩的结合;应做到体形相对简单、自重轻以及质量和刚度均匀分布,同时方便施工;③另外,在桥梁抗震设计中,桥梁选型也是一个关键程序。桥梁选型应结合多种因素,例如:工程规模、地形

与地质条件以及震害经验等进行综合地考虑,同时采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桥梁结构体系,确定最佳桥型,确保桥梁抗震总体设计最优。

3 桥梁结构抗震设防措施探讨

3.1 加强桥梁的防落梁的构造。无论是何种桥型,我们都应该对地震情况下的桥梁结构水平运动进行充分地考虑,布设足够强大的横向限位构造。结合当前的设计现状,我国绝大多数的设计院在设置挡块的过程中,通常设置的尺寸宽在 20-30cm,钢筋只配到 12mm。

3.2 柱式桥墩的合理设计。在桥梁设计中,柱式墩是较为常见的结构形式。在抗震设计中,推荐采用抗震性能较强的矩形墩;同时,应注重桥墩间的横梁设置,其刚度最好不要过大,防止弱柱强梁的现象。结构刚度的均衡时设计的总原则,能力保护是另一个设计原则。为使结构体系中的延性构件同能力保护构件产生强度等级差异,保证结构构件不形成脆性破坏,在延性细部构造的设计过程,我们要确保墩柱纵筋与箍筋形成整体性骨架,在混凝土横向膨胀与纵向受压的情况下,箍筋对纵筋的约束作用至关重要,纵筋给与混凝土的约束延性作用同样很大,因此各国规范对纵筋配筋率的要求均有所提高。桥墩是支撑桥梁主体的重要构件,鉴于桥梁结构下柔上刚,致使桥墩很容易产生破坏,主要表现在墩身开裂、剪断。我们要按照抗剪计算对箍筋进行配置,采取合理的箍筋间距,考虑箍筋的搭接构造细节。

4.桥梁结构抗震设计思想和原则

4.1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思想抗震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具体来讲,就是在设计基准期内,当发生多遇地震(小震) 时,应保证不损坏或轻微损坏,能够保持其正常使用;在发生设计地震(中震) 时,可能损坏,经修补,能尽早恢复其正常使用;在发生罕遇地震(大震) 时,可能产生较大破坏,但不出现整体倒塌,经抢修后可限速通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计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进行抗震验算,并按“抗震设防烈度”要求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4.2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强柱弱梁:要求同一结点柱端截面受弯承载力总和大于梁端受弯承载力总和;强剪弱弯:控制截面的抗剪承载力大于抗弯承载力;强结点弱构件:梁柱结点是保证结构整体性和关键部位,要保证结点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建筑结构抗震的一般原则同样适用于桥梁结构。桥梁在地震中往往下部结构破坏,所以在抗震设计中桥墩比桥梁重要。并且桥墩是桥梁结构中最重要的承重构件,桥墩破坏将导致整个桥梁结构的倒塌。因此要使桥梁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应该确保桥墩有足够的承载力与延性。即从桥梁整体结构的角度出发进行桥梁抗震设计,应该要求“强墩弱梁”。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增加结构延性,提高结构耗能能力对于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桥墩在地震作用下要有足够的延性,其控制截面处的抗剪承载力要大于抗弯承载力,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即从个别受力构件的角度出发进行桥梁抗震设计应该要求受力构件“强剪弱弯”。支座破坏引起桥梁结构塌历来被认为是桥梁整体抗震性能上的一个薄弱环节。城市高架桥梁柱的结点,桥墩与盖梁的结点,桥墩与基础等结点也经常发生破坏。结点是保证结构整体工作的重要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结点受到水平、竖向剪力和弯矩的共同作用,受力复杂,并且一旦受损难以修复。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是必要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常规性桥梁结构设计中,第一,要达到震害发生时桥梁上部构造横向位移的要求,选用合理的支撑长度并采取防落梁结构措施;第二,要考虑支座的类型以及合理的布置;第三,考虑桥墩的延性构造细节。同时,为应对频发的地震灾害,桥梁设计相关人员应特别注重桥梁抗震设计工作,运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加强桥梁结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樾.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09,v.3502:310-311.

桥梁抗震范文3

[关键词]桥梁抗震设计、破坏的类型、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186-01

一、地震给桥梁带来的破坏类型

(一)支座破坏

根据我国对地震灾害中桥梁的调查显示112座桥梁中有53座桥梁约占47%发生了支座破坏,综合国内外十次大地震的调查报告,支座的破坏现象属于普遍现象。支座的地震灾害主要表现为支座倾斜和剪断、自动支座的脱落和支座自身建造组成的破坏。支座垫块被重力压碎,使得桥板不稳定,甚至造成落梁。落梁的发生与支座破坏密切相关,支承破坏使得桥梁上部失去支撑,造成落梁事故。当支座破坏时会使得墩-梁之间产生位移,当墩梁间的相对位移大于主梁搁置长度后,主梁将从桥墩脱落从而使得发生落梁。

(二)梁体移位造成的破坏

上部梁体的移位是震害中常见的破坏,根据地震的震向而发生纵向移位、横向移位以及扭转移位。其中伸缩缝处发生移位成为主要灾害。地震时地势的扭曲,桥梁的梁体移位是绝对的。如果震幅较小不会发生太大的移位,震后将换掉不能正常工作的的支座,把梁体加固后恢复原位,桥梁就还可以正常工作。但是,如果震幅过大,造成较大移位就会导致落梁。所以采取抗震措施减小梁移就显得十分重要。就如云南地震时的有些桥梁上部结构没有落梁,发生了比较大的移位。虽然没有出现塌落事故,但是已经成为废桥不再能够正常使用了。

(三)地基与基础破坏

地基与基础的严重破坏是导致桥梁倒塌的重要原因,而且倒塌后基本无法修理。基础与地基的紧密相连,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地基的稳定程度。基础的破坏势必会引起地基的破坏,使得出现移位、倾斜、下沉、折断和屈曲失稳等现象。扩大基础的震害一般由砂土液化、地基失效的不均匀沉降、土承载力和稳定性较差、地面变形较大等导致地层发生水平滑移、下沉、断裂而造成的基础破坏。常见基础破坏除了上面的原因外,还有上部结构传导下来的惯性力所引起的桩基剪切、弯曲破坏,更有桩基础设计不当所引起的。桥墩在地震中会出现桥墩倾斜、沉降、移位、墩身剪断、开裂,受压缘的混凝土崩坏,钢筋屈曲、,桥墩与基础连接处折断、开裂等现象。

二、桥梁的抗震设计要点

(一)抗震概念设计

地震的发生存在多种偶然的复杂性因素,使得结构计算模型需要的假定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以致计算机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预测抗震性能。所以,在桥梁结构抗震设计中,不一定要完全信赖计算,概念设计其实比计算设计更加准确可信。优秀的概念设计使得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更加出色。优秀的概念设计需要根据桥梁的功能和结构作出相应的力学分析,设计出独特的防震结构体系。抗震桥梁设计时,应对动力特征进行简单分析和对震力进行预测,找到桥梁结构设计的薄弱部位进行加固;然后对上、下部结构连接部位和过渡孔处连接部位及塑性铰预期部位和桥墩形式的选取、构造设计等进行分析同时作出相应的补救措施,防治桥梁出现坍塌,来保证桥梁结构的经济性、抗震安全性和选择结构体系正确性。最后,应根据分析结果对抗震性能的好坏进行综合性评定,根据分析结果再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力求达到最佳。

(二)延性抗震设计

桥梁的抗震设计,要对预期会出现的塑性铰部位进行配筋设计计算,对其进行加固和防护;同时为保证抗震安全性,对桥梁结构进行分析,直到通过抗震能力检测。考虑多数条件,多种墩高和场地及多种地震烈度的情况,在进行桥墩线弹性最大弯矩比和非线性位移延性比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是通过大量数据分析统计和计算得到的,根据随机地震反应理论和动力计算,总结出估算解决桥墩位移延性的方法,降低地震所造成的危害。

(三)桥梁减、隔震设计

进行桥梁减震和隔震设计可以较好地提高桥梁抗震能力,并且具有简便、先进、经济等优点。减隔震支座的设计装置使得结构消耗的能量较少同时增大结构的振型周期,降低了地震时的震波频率,良好的自我复位能力结合了结构特点选取适当的建设方案,建立相应的建造参数,合理有效的使得结构地震的反应程度降低,使地震后桥梁上部结构基本能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桥梁建筑损失程度。

(四)场地的选择

在场地选择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有利于桥梁抗震的地势基础。其中有利于抗震的地段主要指一些土壤条件好和比较坚实的地段。不利于桥梁抗震的地段主要是指在地震的过程中可能发生陷落的松软地段以及土壤成因、岩石状态和性质都不明显的地段。

三、公路桥梁的防震措施

(一)防止落梁的措施

主梁的支承长度按照公式:a≥50+L(L是指梁的跨径;L单位为m;a单位为cm)有伸缩缝的相联桥墩在设置主梁限位装置的时候,适当的将主梁的支承长度在伸缩范围内取值稍微偏大一点。依据国内外建设规范以及抗震建筑设计细则,应设置纵向防落梁的安全防卫构造,但是限位装置不能妨碍防落梁构造作用的正常发挥。挡板构造尺寸应该适当偏大,主筋配筋要足,挡块内侧加入减震橡胶块,特别是在斜弯桥设计中应比直线桥具备更多的考虑挡块,内侧不仅应设置橡胶块,还应考虑留有不小于5cm的缝隙,同时桥墩盖梁端部悬出挡块外10cm为宜。

(二)桥台的抗震防护措施

桥台胸墙需要加强,并加大配筋数量,用来缓冲地震的作用力。在各个梁中间和梁与桥台胸墙中间适当设置弹性垫块,选取浅基的桥洞和通道来加强下部的支撑梁板,为防止墩台在地震时滑移,尽量使结构形状保持四铰框架。当桥位位置处于液化土或软土的地基时,使得桥梁中线与河流保持正交形状,并适当增加架桥距离,才能保证桥梁的安全质量。当桥台处于路堤较高的高度时,这样的情况就应该首先选择在地形平坦、横坡较缓的地段通过,来保证桥台的稳定。桥台高度的降低是稳定的前提,然后再将台身掩埋在路堤土方内,保证填土的密实度。基础的建设应尽量采取整体性强的T形、U形或箱形桥台,来保证地基的稳定强度。为防止砂土在地震时液化,桥台背部的每一层都需要非透水性的填料进行夯实,并且要加强防水设施的建设。

(三)桥墩抗震保护措施

桥梁抗震设计中利用桥墩的延性减震的方法是现在最实用的方法。高位桥墩应该采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结构,同时加强空心截面,加大桥桩和桥柱的半径。在桥墩塑性铰位置和挨着承台下桩基的范围区域内加强箍筋数量的配置,墩柱之间的箍筋距离与延性有着重要关系,距离越大延性越小,相对的间距越小延性越大。桥墩的高度相差过大时高度低的墩将延性较差最先受到严重的破坏。现有的绝大多数桥梁建筑中的结构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虽然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优秀的抗震性能,但是如果设计不合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的作用下就会造成巨大的破坏。所以,通过一些抗震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抗震所需的延性,抗震能力十分重要,这种做法也是为了在大强度的地震中保证桥台建筑物的结构不被改变和破坏,从而实现建筑抗震设计这一目标,使建筑物结构的完整与安全得到有效地保障。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对整个桥梁质量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桥梁抗震范文4

关键词:桥梁;地震;抗震设计

地震属于天灾,但造成的灾害却是毁灭性的。人员大量的伤亡、各种地面建筑物设施的损坏,就连工程生命线的公路、铁路、桥梁也会遭受巨大的伤害。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中,桥梁的破坏将导致交通中断,这不但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经济运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将严重影响震后救灾工作,使人员不能安全顺利疏散,并阻碍向灾区紧急输送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从而加剧地震灾害。为了保障公路桥梁设施的完好,就需要在桥梁设计中对桥梁抗震设计有充分的重视。

1 抗震设计的好处及重要性

桥梁在设计之初时考虑到抗震设计使得在桥梁服役期内遇到地震可以保护桥梁的基础部位;对桥梁结构也可以进行支撑;还可以改善桥梁扭转的问题,不至于平衡尽失,降低地震威力对桥梁的毁坏程度。如果一旦发生地震,设计人员也可以第一时间更换相应的防震设计装置,减少了维修的时间,不至于使桥梁废弃等。

桥梁作为各个国家的基础建筑设施,由于其投资很大,管理中容易出现责任不清的情况,一旦由于外力发生损毁,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和财产损失,所以要求在桥梁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防震的层面上,因为桥梁的防震性能可以很好地减少在地震中的损失。

2 桥梁抗震设计时遇到的问题

2.1 桥梁设施抗震设计的重要基础

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基础就是总体设计,设计桥梁抗震设计的核心内容就是选择桥位。在桥址选择时,需要错开地震发生时可能失效的松软地基土地,挑选比较坚硬的土地。桥址地比较理想的选择有碎石坚实地基、硬粘土等。选择桥址地的危险区域是人工进行的填土、比较软的粘土地基以及具有不稳定性的坡地。在设计拱桥的过程中应防止出现地质跨越断层,在比较困难的状况下应实施安全性评价。

除了选址以外,抗震总体设计中选择桥梁也是关键。选择的桥梁应综合地质地形条件、工程规模等一系列因素,实施综合性评价之后选取科学的桥型、墩台、型式基础。在选择桥型的过程之中需要选择先进技术、科学合理、方便加固修复的桥梁体系结构。与此同时还要使用减震的混凝土型钢结构。应尽可能选择利于抗震的桥孔等跨型式,同时还要尽量防止大跨与高墩之间的组合。需要注意较轻的自重、简单的体形以及均匀分布的质量。

2.2 桥梁设施抗震设计要素

在抗震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称的刚度结构,在不等跨桥中则更加容易产生震害,特别是出现比较大的桥梁高度差异时,桥墩比较低矮时会出现非常大的地震水平力,桥墩属于大跨径桥孔时也容易出现较大的地震力。在高烈风度区域应当尽可能防止使用这样的设计,假如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则应在不利墩上选择具有抗震功能的支座等一些对桥墩墩顶整体刚度能有效降低的措施。

斜桥相对的抗震水平是比较低的。因为其具有较大的抗推刚度,在高烈度区域,桥墩动力基本周期系数也是非常大,在这样的状况下会造成赈灾的逐渐加剧。除此之外,因为发生地震时不够稳定的桥台,造成其逐渐移动至河心,桥长被缩短,造成桥孔出现错动或是扭转,直接造成墩台开裂或是折断。在地基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将台身制作为具有较强的整体性以及较高抗推刚度的外形,也可以利用置埋式。

3 桥梁抗震设计措施

在桥梁结构体系的选择、桥型布置、路线走向以及桥梁结构细部设计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达到结构防震、减少震害的效果。

3.1 对常规的简支桥梁结构应加强桥面的连续构造。以及需提供足够的加固宽度以防止主粱发生位移落梁,另外还应适当的加宽墩台顶盖粱及支座的宽度,并增设防止位移的隔挡装置。

3.2 桥梁位置应选在良好和稳定的河段,如果河段必须在稳定性差的软弱场地上通过,应尽量采用桥梁中线与河流正交,这样即使地震产生河岸滑移,影响也较小。若采用斜交,地震时极易产生河岸向河心滑移,会使桥梁随之发生错动或扭转破坏。由于拱桥对支座水平位移十分敏感,而两边桥台的非同步激振会引起较大的伪静力反应,有时甚至会大于惯隆力所引起的动力反应,因此要求震区的拱桥墩台基础务必设置于整体岩盘或同—类型的场址以保证震时各支座的同步激振。桥粱的基础应尽可能的建在可靠的地基上。否则软土的液化会加大地震反应。

3.3 在地震区的桥梁结构以采用跨度相等、每联连续跨内下部墩身刚度相等为宜。跨度不均、墩身刚度不等极易发生震害。对各墩高度相差较大的情况可采用调整墩顶支座尺寸和桩顶设允许墩身位移的套筒来调整各墩的刚度,以便使之刚度尽量保持一致。地震区桥跨不宜太长,大跨度意味着墩柱承受的轴向力过大从而降低墩柱的延性力。对采用橡胶支座而无固定支座的桥跨,应加设防移角钢或设挡轨,作为支座的抗震设计。

3.4 墩柱设计中应尽可能的使用螺旋形箍筋,以便为墩柱提供足够的约束。另外墩身及基础的纵向钢盘伸人盖粱和承台应有一定的锚固长度以增强连接点的延性,并且,桥墩基脚处应有足够的抵抗墩柱弯矩与剪切力的能力,不允许有塑性铰接。

3.5 采用将桥墩某些部位设计成具有足够的延性,以使在强震作用下使该部位形成稳定的延性塑性铰,并产生弹塑性变形来延长结构的振动周期,耗散地震力。上部结构和桥墩完全连接的刚构体系。并且桩尖穿过可液化层达到坚硬土层上,由于结构的超静定次数增大和坚实的桩尖承载能力的保证,减少了由于土壤变形而失效的可能性。下部结构的主要基础措施有填充墙、支座加固、帽梁加固、加固桥台等。能够适用于桥梁的多柱;连梁能够有效提升横向排架混凝土的能力,可以在底部排架的标高位置设置连梁代替墩帽,也可以选择在地面与排架的标高之间调节横向排架的特定刚度。

4 结语

在桥梁防震设计上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虽然我们已经迈出了我们坚实的脚步,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差距的,但我们应该正视这种差距,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找到突破口,多学习,多观察,相信未来我国在桥梁防震设计上一定会赶上发达国家,继而超越他们。

参考文献

[1] 唐光武,兰海燕.中国公路桥梁抗震设防标准的发展和评价[J].公路交通技术,2011(06).

[2] 李伟,崔雷,王玉海,韩继国.桥梁抗震设计及对策分析吉林交通科技[J].2010(4).

桥梁抗震范文5

关键词:桥梁;抗震;延性;基于性能;减隔震

Abstract: earthquake disasters not only caused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a large amount of ground buildings and facilities damage and collapse, also seriously disrupting traffic, as the lifeline engineering, railway viaduct bridge, highway bridge, city is very big damage, to the subsequent rescue work has caused great difficulties, therefore completes the bridge seismic desig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t first, this paper sums up the main form of bridge structure earthquake damage,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bridge design train of thought, and then discusse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bridge seismic design in detail, finally,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design made a brief description.

Key words: Bridges; Earthquake; Ductility; Based on performance; Reduce isolation

中图分类号:U45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桥梁结构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

1.1 弯曲破坏

结构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由于过大的变形导致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筋压屈和内部混凝土压碎、崩裂,结构失去承载能力。整个过程可以用以下四个阶段来描述:①当弯矩达到开裂强度时,截面出现水平弯曲裂缝;②随着裂缝的发展和荷载强度的提高,受拉侧的纵筋达到屈服强度;③随着变形量的增大,混凝土保护层脱落、塑性变形范围扩大;④钢筋压屈(或拉断)和内部混凝土压碎、崩裂。

1.2 剪切破坏

剪切破坏是桥梁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当结构受到的剪切力超过截面剪切强度时发生剪切破坏,整个破坏过程也可以用四个阶段来描述:①截面弯矩达到开裂强度时,截面出现水平弯曲裂缝;②随着裂缝的发展和荷载强度的提高,柱内出现斜方向的剪切裂缝;③局部剪切裂缝增大,箍筋屈服导致剪切裂缝进一步增长;④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

1.3 落梁破坏

当梁体的水平位移超过梁端支撑长度时发生落梁破坏。落梁破坏是由于梁与桥墩(台)的相对位移过大,支座丧失约束能力后引起的一种破坏形式。发生在桥墩之间地震相对位移过大、梁的支撑长度不够、支座破坏、梁间地震碰撞等情况。

1.4 支座破坏

上部结构的地震惯性力通过支座传到下部结构,当传递荷载超过支座设计强度时支座发生损伤、破坏。支座损伤也是引起落梁破坏的主要原因。对于下部结构而言,支座损伤可以避免上部结构的地震荷载传到桥墩,避免桥梁发生破坏。

桥梁抗震设计的思路

2.1 延性设计思路

结合桥梁结构弹塑性破坏的特点,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反应谱的延性抗震设计思路。该方法采用地震力修正系数调整反应谱加速度或弹性分析的地震内力,来反映不同结构的延性需求。如美国AASHTO桥梁设计规范就针对桥墩、基础、支座等构件,采用不同的地震反应修正系数R对弹性地震力进行折减,得到设计地震力。

2.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路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实际上是一总体设计思想,主要指结构在受到不同水平地震(不同概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达到一组预期的性能目标。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使设计出的结构在指定强度地震下的破损状态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控制在预期的目标范围内,使结构震后的功能得以延续和维持。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特点是使抗震设计从宏观定性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将抗震设计由以保障人们生命安全为基本目标转化为不同风险水平地震作用下满足不同的性能目标,从而通过多目标、多层次的抗震安全设计来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满足业主所需的结构性能目标。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内容主要包括: 1)科学的定义和确定地震危险性;2) 确定结构在不同水平地震作用下损伤状态、性能水平和性能指标;3) 设计方法,主要包括承载力设计方法、位移设计方法和能量设计方法等。

2.3基于强度的设计方法

早期的抗震设计基本采用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方法,将地震力当作静荷载进行结构分析,以结构构件的强度或刚度是否达到特定的极限状态作为结构失效的准则。且该方法是目前许多抗震设计规范仍采用的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设计的措施

3.1上部结构抗震设计措施

1、尽量采用连续桥跨

尽量采用连续的桥跨代替简支梁跨,进而减少伸缩缝的数量,降低在此落梁的可能性,同时也提高了桥上行车的舒适性。

桥跨不宜太长

地震区桥跨不宜太长,大跨度意味着墩柱承受的轴向力过大,从而降低墩柱的延性能力。

简支桥梁加固措施

对常规的简支桥梁结构,首先,应加强桥面的连续构造,在梁与梁之间、梁与桥台之间应采用钢筋拉杆连接,以及需提供足够的加固宽度以防止主梁发生位移落梁,另外还应适当加宽盖梁及支座的宽度,并增设防止位移的隔挡装置等。其次,应采用防震锚栓,在平常荷载作用下梁体可以在预留的空间内伸缩变形,自由滑动;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防震锚栓可起到限位耗能的作用,减耗部分地震能量。

3.2下部结构抗震设计

1、基础处理

对于不良地质,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1)对于岩层较浅的地方,采用较大扩基或固定在基岩上,或者在扩基处砌筑厚度为1.5~2m的围裙。

(2)对于地基软硬不均,或砂层较厚地下水位较高地区要特别注意沙土液化,喷沙冒水现象的发生,可适当增加桥长。

(3)合理布孔,使桥墩、桥台避开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动的岸坡或地形突变的不稳定地段。或采用深桩、排桩穿过液化层,并采用系梁、承台等加强联结,或减轻结构自重,在非冲测线下一米处,设置围裙或条形基础。

(4)加大基础摹底面积、减少基底偏心,并适当增加理置深度,亦可在台前或墩两侧设斜撑,并在考虑采用时,将水平地震力和竖向地震力加以组合验算,换土或采用砂桩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2、桥墩设计

(1)对于震区的桥墩,最好采用等截面,不宜做锥形截面墩,因为变截面的桥墩的纵波应力较大,而等截面桥墩的纵波应力相对较小,这样可以减少波应力。

(2)在桥墩较粗能够承受较大拉力时(一般用于大桥),为了防止桥面在地震时上抛,落下砸坏桥墩(桥台),一般用高强螺栓或预理钢筋将桥梁及桥墩(台)联结起来。

(3)对于中小桥,一般采用简支板(或预应力板),它允许桥面与桥墩能够自由分开。地震时,为了防止桥面自由上抛时挢墩承受过大的拉力,同时,为了防防止桥面落下时冲坏桥墩,在支座处安放弹簧或橡胶支座等缓冲的东西。

3.3 桥梁支座的抗震设计

1、对采用橡胶支座而无固定支座的桥跨,应加设防移角钢或设挡轨,作为支座的抗震设计。

2、对高烈度区的桥梁设计应在纵向设置一定的消能装置,如采用聚四氟乙烯支座、迭层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等减、隔震支座以及在梁体与墩台的连接处增加结构的柔性和阻尼,以便共同受力和减小水平桥梁荷载的作用。

3、由于拱桥对支座水平位移十分敏感,同时两边桥台的非同步激振会引起较大的伪静力反应,有时甚至会大于惯性力所引起的动力反应,因此要求震区的拱桥墩台基础务必设置于整体岩盘或同一类型的场址上,以保证地震时各支座的同步激振。

4 桥梁的减隔震设计

4.1减隔震装置

1、滑动摩擦型减隔震支座

滑动摩擦型支座利用不锈钢与聚四氟乙烯材料之间相当低的滑动摩擦系数制成,也称为聚四氟乙烯滑板支座。这种支座具有摩擦系数小,水平伸缩位移大的优点,作为桥梁活动支座十分适宜。在地震作用下,滑动摩擦型支座允许上部结构在摩擦面上发生滑动,从而将上部结构能够传递到下部结构的最大地震力限制为支座的最大摩擦,同时通过摩擦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这类支座的缺点是没有自复位能力,用作隔震支座时,支座响应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都不尽如人意,所以常与阻尼器和橡胶支座等其他装置一起使用。

滑动摩擦型减隔震支座示意图

2、分层橡胶支座

分层橡胶支座,国内常称为板式橡胶支座。由薄橡胶片与薄钢板相互交替结合而成,支座平面形状多采用圆形或矩形。在抗震设计中主要考虑分层橡胶支座的水平刚度和阻尼作用等因素。橡胶支座的水平剪切刚度, 指上、下板面产生单位位移时所需施加的水平剪力。橡胶支座通过在变形过程中消耗能量提供阻尼,这种阻尼主要取决于橡胶层变形的速度。以天然橡胶为主要材料制作的支座,典型的阻尼比为5%~10%。分层橡胶支座的力位移滞回曲线呈狭长形,所提供的阻尼较小,因而在减隔震桥梁设计中,常与阻尼器一起使用。

分层橡胶支座示意图

4.2 减隔震装置的选择

桥梁的减隔震系统应满足如下三个基本功能:

1、具备一定的柔度,用来延长结构周期,降低地震力。

2、通过阻尼、耗能装置等对地震力进行耗散,并将支承面处的相对变形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

3、具备一定的刚度和屈服力,在正常使用荷载下结构不发生屈服和有害振动。

5 结语

综上,桥梁抗震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现在设计的各个阶段,需要认真对待。有效提高桥梁抗震性能,需要了解震害的类型以及桥梁所在地的地震发生情况,在这个基础之上,注意一些设计要点。遵循桥梁抗震设计基本原则,把桥梁结构的每一个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抗震整体,这样才能保证桥梁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徐日雄.浅谈桥梁抗震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

桥梁抗震范文6

关键词:桥梁;抗震设计;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52.1+1 文章编码

前言

近些年来,在我国乃至世界地震灾害频频发生,公路桥梁等交通工程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的破坏,为了在灾害中减轻公路桥梁的损害程度,我们都觉得有必要增强桥梁的抗震能力,加强桥梁工程抗震的研究。要做到预防为主兼顾治理,对现有的桥梁做好全面的调查,建立档案,做好抗震设计工作,开展桥梁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和试验,做好抗震强度和稳定的设计工作,满足抗震要求。

一、桥梁的震害原因分析

现结合国内外以往的地震,大部分桥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分析其震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桥台震害其主要表现为桥台与路基一起滑动并移向河心,以致桥头、重力式桥台的胸腔及桩柱式桥台的桩柱不同程度沉降、开裂、倾斜和折断等。另外,桥头的沉降会导致翼墙损坏并开裂,而重力式桥台胸腔开裂会引起整个台体被移动并下沉。

2.桥墩震害在地震力作用下桥墩会不同程度的倾斜、沉降、滑移、开裂、剪断和钢筋扭曲。

3.支座震害根据以往工作经验,会发现某些桥梁的支座设计并未充分考虑抗震的需求,如某些支座形式和材料上存在缺陷、在构造上连接与支挡等构造措施不足等,以致支座在地震力作用下会发生较大的变形和位移。

4.地基与基础震害在地震力作用下地基中的砂土会被液化,以致地基失效,基础沉降或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地面较大变形,地层发生水平滑移、下层、断裂等。地基与基础震害会使桥梁发生坍塌,给震后修复工作带来困难。

5.梁的震害主要是有桥台震害、桥墩震害、支座震害等,其主要表现为主梁坠落,这也是最严重的震害现象。

二、桥梁抗震设计原则

合理的抗震设计,要求设计出来的结构在强度、刚度和延性等指标上有最佳的组合,使结构能够经济地实现抗震设防的目标。要达到这个要求,就需要工程设计师深入了解对结构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的基本因素,并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按规范的规定执行。以下为抗震设计应尽可能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基于历次的桥梁震害教训和当前公认的理论认识。

1.场地选择。除了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尽可能选择比较安全的场址之外,还要考虑一个地区内的场地选择。选择的原则是:避免地震时可能发生地基失效的松软场地,选择坚硬场地。

2.体系的整体性和规则性。桥梁的整体性要好,上部结构应尽可能是连续的。较好的整体性可防止结构构件及非结构构件在地震时被震散掉落,同时它也是结构发挥空间作用的基本条件。无论是在平面还是在立面上,结构的布置都要力求使几何尺寸、质量和刚度均匀、对称、规整,避免突然变化。

3.提高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和延性。桥梁结构的地震破坏源于地震动引起的结构振动,因此抗震设计要力图使从地基传入结构的振动能量为最小,并使结构具有适当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以防止不能容忍的破坏。在不增加重量、不改变刚度的前提下,提高总体强度和延性是两个有效的抗震途径。刚度的选择有助于控制结构变形;强度与延性则是决定结构抗震能力的两个重要参数。由于地震动可造成结构和构件周期反复变形,使其刚度与强度逐渐退化,因此,只重视强度而忽视延性绝对不是良好的抗震设计。

4.能力设计原则。能力设计思想强调强度安全度差异,即在不同构件(延性构件和能力保护构件-不适宜发生非弹性变形的构件统称为能力保护构件)和不同破坏模式(延性破坏和脆性破坏模式)之间确立不同的强度安全度。通过强度安全度差异,确保结构在大地震下以延性形式反应,不发生脆性的破坏模式。在我国以前的建筑抗震设计中,普遍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思想。

5.多道抗震防线。应尽量使桥梁成为具有多道抵抗地震侧向力的体系,则在强地震动过程中,一道防线破坏后尚有第二道防线可以支撑结构,避免倒塌。因此,超静定结构优于同种类型的静定结构。但相对于建筑结构,桥梁在这方面可利用的余地通常并不大。

三、桥梁的抗震设计措施

1.桥梁抗震概念设计

抗震概念设计是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正确地解决结构总体方案、 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合理抗震设计,要求设计出来的结构,在强度、 刚度和延性等指标上有最佳的组合,使结构能够经济地实现抗震设防的目标。 应当指出,强调概念设计重要,并非不重视数值计算,而是为了给抗震计算创造出有利条件,使计算分析结果更能反映地震时结构反应的实际情况 。桥梁抗震概念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择良好的抗震结构体系,主要根据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进行。 对于采用延性抗震概念设计的桥梁,还包括延性类型选择和塑性耗能机制选择。

2.抗震设计方法

(1)采用隔震支座。采用减、 隔震支座 (聚四氟乙烯支座, 叠层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等)在梁体与墩、 台的连接处增加结构的柔性和阻尼以减小桥梁的地震反应。 大量的试验和理论分析都表明, 采用减 、隔震支座桥梁结构的梁体通过支座与墩、 台相联结的方式对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有很大的影响,在梁体与墩 、台的联结处安装减 、隔震支座能有效地减小墩、 台所受的水平地震力。

(2)采用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相结合的系统 。利用桥墩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弹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以达到减震的目的,利用桥墩的延性抗震。近年来,国外在桥梁减、隔震和延性抗震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 美国新西兰和日本等在桥梁设计规范中都列入了相应的条款。

(3)利用桥墩延性减震 。利用桥墩的延性减震是当前桥梁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桥墩延性减震是将桥墩某些部位设计得具有足够的延性,以便在强震作用下使这些部位形成稳定的延性 、塑性铰, 产生弹塑性变形来延长结构周期, 从而耗散地震能量。 在进行延性抗震设计时, 按弹性反应谱计算塑性反应的地震荷载需要修正,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了综合影响系数来反映塑性变形的影响。

3.桥台抗震

桥台胸墙应适当加强,并增加配筋,在梁与梁之间和梁与桥台胸墙之间应设置弹性垫块,以缓和地震的冲击力 采用浅基的小桥和通道应加强下部的支撑梁板或做满河床铺砌,使结构尽量保持四铰框架的结构,以防止墩台在地震时滑移。

当桥位难以避免液化土或软土地基时,应使桥梁中线与河流正交,并适当增加桥长,使桥台位于稳定的河岸上。桥台高度宜控制在8m 以内;当台位处的路堤高度大于8m 时,桥台应选择在地形平坦、横坡较缓、离主沟槽较远且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段通过,并尽量降低高度,将台身埋置在路堤填方内,台周路堤边坡脚设置浆砌片石或混凝土挡墙进行防护, 桥台基础酌留富余量。

如果地基条件允许,应尽量采用整体性强的T 形、U 形或箱形桥台,对于桩柱式桥台, 宜采用埋置式。对柱式桥台和肋板式桥台,宜先填土压实,再钻孔或开挖,以保证填土的密实度 。为防止砂土在地震时液化,台背宜用非透水性填料,并逐层夯实,要注意防水和排水措施。

4.桥墩抗震

利用桥墩的延性减震是当前桥梁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方法。 高墩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宜采用空心截面、可适当加大桩、柱直径或采用双排的柱式墩和排架桩墩,桩、柱间设置横系梁等,提高其抗弯延性和抗剪强度。

在桥墩塑性铰区域及紧接承台下桩基的适当范围内应加强箍筋配置, 墩柱的箍筋间距对延性影响很大, 间距越小延性越大桥墩的高度相差过大时矮墩将因刚度大而最先破坏。 可将矮墩放置在钢套筒里来调整墩柱的刚度和强度, 套筒下端的标高同其他桥墩的地面标高。

5.支撑连接构件抗震

墩台顶帽上均应设置防止落梁措施,加纵、横向挡块以限制支座的位移和滑动 橡胶支座具有一定的消能作用,对抗震有利。在不利墩上还应采用减隔震支座(聚四氟乙烯支座、 叠层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等)及塑性铰等消能防震装置等选用伸缩缝时,应使其变形能力满足预计地震产生的位移,并使伸缩缝支承面有足够的宽度,同时设置限位器与剪力键。

四、结束语

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需要每个研究者的认真对待,它的设计体现在各个阶段,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该将抗震概念的设计进行强化,选择桥型和桥位的时候要合理一点;初步的设计阶段,将抗震体系的设计强化,把合理的抗震验算准则和设防标准确定下来,将结构的总体进行分析,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抗震结构的每一个细节。

参考文献:

[1] 李伟,崔雷,王玉海,韩继国. 桥梁抗震设计及对策分析[J]. 吉林交通科技, 2010,(02) .

[2] 鲁静. 桥梁抗震设计问题分析[J]. 民营科技, 20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