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范文1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认识“植、如”等14个认读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等10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脚、它、更”三个字的书写。
2.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乘着、挂住、炸开”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感受语言的趣味性,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3.激发学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说清楚课文介绍了那几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教学难点】
1.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有探究科学的愿望。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植、如”等14个认读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等10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脚、它、更”三个字的书写。
2.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一读《植物妈妈有办法》。
2.植物种子长大了成熟了,就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了。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怎样送别自己的孩子,传播种子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学习字词,多元认读。
1.
读一读课文,把生字条里面的认读字在课文中圈出来,读一读,再读读生字所在的词语。
2.出示课件:词语(课件出示2):办法、如果、有脚、娃娃、纷纷、知识
、皮毛、植物、旅行、准备、纷纷、离开、粗心、观察、就得、底下、四海为家。
(1)认读字所在的词语: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粗、刺”,翘舌音“知、识、植”,前鼻音“纷”,后鼻音“更”。
【设计意图:字词的学习体现了部编版教材的多元认字的要求。从读音的纠正,到识记字形,鼓励多种方法认读生字。】
②注意读准多音字“为、得”,要在语境中据义定音。“为”在文中以“四海为家”呈现,是“当作、认作”的意思,读“wéi”;“就得”中“得”是“必须、必要”的意思,读“děi”。
③多读读“就得、准备、带刺、观察”几个词语。
(2)(课件出示3-5:图文:需要借助图片了解的词语及相应图片:降落伞、山洼、铠甲)
(3)(课件出示6:需要借助声音和动作了解的词语:啪的一声、炸开、乘着、挂住、观察、蹦着跳着)
3.识记生字:
(1)偏旁加熟字的方法识记生字:氵+去=“法”,女+口=“如”,月+去+卩=“脚”。
(2)运用熟字比较的方法认识“娃”和“她”字。如:蛙一娃,他—她。
(3)用认读字组成词语的方法识字:“植物、如果、四海为家、旅行、准备、纷纷、带刺、底下、炸开、离开、观察、知识、粗心、得不到”。
4.词语送进句子里,你还会读吗?
下面我们来练读课文。
三、练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发兴趣,自由读文
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词语、句子要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2.展示交流,评价指导
在刚才的读书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家的读书姿势很好,大多数小朋友已经将课文中的生字词圈画出来了,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1)课件出示第一小节。(课件出示7:图文)
①指生朗读。(指导读好“旅行、植物”)
注意“旅”读“lǚ”,“植”读翘舌音“zhí”。
指【设计意图:在练读课文中,分散识字,效果非常好,在语境中认读生字,识记生字,效果非同一般。】
导学生思考经常在哪些场合看到“脚”字。学生扩词,进一步认识由“脚”字组成的词语。(课件出示8图文)(出示“脚丫、脚尖、脚步”)
老师范写“脚”字,如何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板书:脚)
师指导:三部分窄且紧密,上下不取齐,“月”居左中,“去”居中上,单耳旁居右下,高低长短错落有致。
谁来读第一小节?有没有信心获得两颗星?
指生读。(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课件出示第二小节。(课件出示9)
①(课件出示10)“圭”
及“娃”田字格课件
观察“圭”字部,感受作为偏旁时笔画的避让。
在“娃”中“圭”的第一横和第四横要短一点。
“娃”字的偏旁是什么呀?(圭)仔细观察
“圭”作为偏旁在“娃”字中写法有什么变化?(在“娃”中“圭”的第一横和第四横要短一点。)
小结:是呀,汉字也和小朋友们一样,讲究避让。两个部件放在一起的时候,就要给旁边的笔画腾点地方,于是,“圭”的长横就变成了短横。书写的时候要注意。
②师范写“娃”。(左右结构,第一、四笔横要让一让。)学生描红、范写。
③(课件出示11):
“它”的笔顺
自主观察,学习“它”字。
“它”的下部先写撇,再写竖弯钩。第一笔点压竖中线,竖弯钩的起笔在第二笔点的右侧,收笔指向横钩的钩。
并练写,注意笔顺,第四笔是撇。(板书:娃
它)
④评价反馈:同桌互相检查,看谁能得三颗星。
谁来读第一小节?有没有信心获得两颗星?
指生读。(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3)课件出示第三小节。(课件出示12:图文)
导语:我们接着读第三小节。有信心把它读好吗?读之前先看这几个词语,你会读吗?
(课件出示13)
出示:铠甲、带刺、挂住、山洼、苍耳
指生读。(指导读好:轻声“洼”,平舌音“刺、苍”。)
指生读第三小节。
(1)
课件出示第四小节(课件出示14:图文)
指导学生读好“更有、底下、炸开、离开”等词语。指导“更”的写法,撇要从上而下一笔贯通。(板书:更)
指生读第四小节。
评价反馈。
(5)
课件出示第五小节(课件出示15:图文)
读好词语“观察、知识、粗心”等词语。注意:“察、知、识”为翘舌音,“粗”为平舌音“cū”。
指生读第五小节。
3.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讨论交流: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的传播方式。)
四、总结全文,实践提高。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大自然当中的知识很多很多,你要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
课外作业新设计
1.填空。
(1)蒲公英乘着(
)纷纷出发,苍耳穿上(
)的铠甲,挂住动物的(
),豌豆被晒在(
)底下,啪的一声就离开了妈妈。
(2)本文介绍了(
)、(
)、(
)三种植物的传播方式。
2.看拼音写汉字。
jiǎo
fǎ
rú
zhī
shí
ɡèng
(
)步
办(
)(
)果
(
)
(
)加
3.
给多音字组词
为
wéi
(
)
得
dé(
)
wèi
(
)
děi(
)
答案:
1.(1)风
带刺
皮毛
太阳
(2)蒲公英
苍耳
豌豆
2..脚
法
如
知识
更
3.为
wéi
(作为)
得
dé(得到)
wèi
(为了)
děi(可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四海为家”“降落伞”“纷纷出发”“带刺的铠甲”以及动词“乘着、挂住、炸开”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感受语言的趣味性,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趣味和神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有探究科学的愿望。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哪些植物的传播方式?
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的传播方式。
二、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1.学习第一节,学习“四海为家、旅行”词语。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怎样?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设计意图: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四海为家”,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旅行”的意思。】
孩子为什么要告别妈妈?理解“四海为家”的意思。(板书:四海为家)
(孩子长大了就要独立生活,立志四方。)
你们知道植物的家在哪里吗?
引导学生说出田野、草原、山间、海边等地方,感受“四海为家”。
每个地方都可能是植物的家,这就是课文中说的“四海为家”。再读一读这个词语。
(2)远行前,跟妈妈告别前,会跟妈妈说些什么?
(妈妈,我长大了,想去外边闯闯,看看外边的世界有多精彩。我还会回来看您的。您多多保重啊!)
(3)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呢?快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什么是“旅行”,你去哪儿旅行过吗?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旅行的经历。
2.学习第二小节,联系生活,了解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读出感受。
(1)(课件出示16:文。)
联系生活,感受蒲公英种子像降落伞。
①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大声叫出它的名字。
②有谁用小嘴轻轻吹过蒲公英,和我们说一说你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出自己吹蒲公英时的快乐。
③蒲公英身上的小绒毛,随着我们轻轻一吹,缓缓飘散、降落,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它就像什么呢?快去读一读这一节。
学生读课文,找到“降落伞”。
(板书:降落伞)
④吹过蒲公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吗?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出蒲公英缓缓地飘落,就像一个个小小的降落伞。
(课件出示18出示图片:蒲公英种子和降落伞)读词语“降落伞”。
(2)结合生活,感受风传播蒲公英种子的方法,学习词语“纷纷出发”。
①很多同学都轻轻吹过蒲公英,也让大家感受到了你们的快乐。带着感受,再读读这一节,孩子们是怎样离开妈妈的?
学生读课文: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蒲公英的孩子们是靠什么出发的?(靠风)
【设计意图:表演体验是低年级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事,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得到发展。】
乘着风怎样出发的?(乘着风纷纷出发)怎样才叫“纷纷出发”呢?(板书:纷纷出发)
学生交流展示:
(一会儿飞走几个孩子,一会儿又飞走几个孩子。)
(“纷纷”不是一阵风吹来,孩子们都乘着风离开了,而是先离开几个,然后再离开几个,最后都乘着风走了。)
②几位同学合演“纷纷出发”。
③(课件出示19出示图片:蒲公英种子四散飘落的图片)“纷纷”就是接二连三的意思,还可以说“
纷纷
”。
(3)总结交流感受,读出感受,尝试背诵。
①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有趣、奇妙。
②多么有趣又奇妙的大自然,看着老师的提示,你能试着背一背这个小节吗?
(课件出示20蒲公英妈妈准备了
,把它
,只要________________,孩子们就____________。
)
3.学习第三小节,借助实物,了解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读出感受。
(1)出示实物苍耳:请学生摸一摸,感受“带刺的铠甲”。
①苍耳妈妈又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快接着往下读一读。
②这是课文里说的苍耳。你们都来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感受带刺、硬硬的。
③它的身上有数不清的小刺,扎在手上有点疼。课文里又是怎么描绘苍耳的呢?请你和同桌一起读一读这个小节,找一找哪个词语写了苍耳的样子?
同桌互读课文,找到“带刺的铠甲”。
(板书:带刺的铠甲)
(2)生生互动,动手实践,理解“挂住”一词,知道苍耳是如何传播种子的。
①同学们,其实这带刺的铠甲还有很重要的作用呢!再读一读这小节,看看谁还发现了它奇妙的作用。
②苍耳是怎么挂在动物皮毛上的呢?聪明的同学们,谁愿意试试,看苍耳能不能挂在你们身上?
学生尝试苍耳挂在有纤维的衣服上、头发上,感受神奇和有趣。
③难道因为有刺就可以挂在我们身上吗?细心的同学们,你再仔细观察观察手里的苍耳,看看谁有新发现。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苍耳小刺的顶端带有倒钩。
④就是这些小钩,会挂在我们的衣服上,也会挂在动物的皮毛中。刚才把苍耳放在自己头发上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⑤(课件出示21出示书中插图)啊,痒痒的不舒服。就像这只浑身挂满了苍耳的小兔。小兔轻轻地甩甩绒毛,苍耳的种子就来到了田野、山洼。
(2)总结交流感受,读出感受,尝试背诵。
①这就是苍耳妈妈的办法,你觉得怎么样?
②聪明的苍耳妈妈给我们带来了惊喜,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个小节吧。
教师评价要抓学生读出的不同语气。
③多么聪明的苍耳妈妈,多么神奇的大自然。自己试试,看着老师的提示,背一背苍耳妈妈的做法吧。
(课件出示22):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
。只要
,
孩子们
、
。
4.
学习第四小节,观看视频,了解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读出感受。
(1)(课件出示23豌豆炸开图片。)
同桌两个同学读一读,结合着插图和课文内容,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太阳晒过后,豌豆蹦着跳着离开。
(2)豌豆荚经过太阳的暴晒,失去了水分,炸开后跳出了豌豆宝宝。想不想一起看看这神奇的景象?
在网上搜一下豌豆炸开的视频,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豆荚是怎样离开妈妈的?
【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来感情朗读,进而深入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用词的精妙。】
学生读文“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豆荚炸开”换成“豆荚裂开”可以吗?
不可以,“炸开”是说明力量很大,“裂开”可以一点一点的裂,“炸开”是一下子就全开了。
如何能读得好?
我觉得应该读得快一些好,因为豆荚是一下子炸开的。
把“啪、炸”快读,而且声音要响亮。
再次播放豆荚是突然间炸开的。
(3)多么奇妙的景象,快和同桌合作读读课文,读出你们的感受。
我们一起合作背一背。
(课件出示24)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
。
啪的一声,
,
孩子们就
。
5.
学习第五小节。
(1)找出一对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很多很多一许多许多”
反义词:“仔细一粗心”
(2)读了这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①
自然界的植物不计其数,传播种子的方法难以一一列举。
②
要注意多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三、课堂小结、拓展提高。
1.大自然还有很多有趣和神奇的植物,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呢?
引导学生依据课外知识去发现。
2.出示图片:柳树和柳絮、松树和松果。(课件出示25、26)
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编儿歌。
3.只要你用心发现和学习,就能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呢!就像课文最后一个小节说的,我们一起来读读。
4.让我们合作,再来读读吧。老师读课题,女生读第一小节,男生读最后一小节,全班一起读植物妈妈们的办法。
课外作业新设计
1.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是怎么传播的?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很多。(
)
(2)蒲公英靠动物传播。(
)
(3)豌豆靠太阳传播。(
)
3.用“漂浮”一词,编一句植物传播种子的儿歌。
答案:
1.(1)靠水来传播
睡莲:睡莲的果实成熟后沉入水底。果皮腐烂后,包有海绵状外种皮的种子就会浮起来,漂到其他地方。
(2)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来传播
樱桃、野葡萄、野山参: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把种子吃进肚子,由于消化不掉,便随粪便排出来传播到四面八方。
(3)靠风来传播
红皮柳: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处去的。
(4)还有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
凤仙花: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这是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还有许多的豆类植物都是用机械传播种子的。
2.(1)√(2)×(3)×
3. 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到海里便随海水带到远方,漂浮到哪里哪里就是它的家。
板书设计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四海为家
降落伞
纷纷出发
带刺的铠甲
【教学反思】
优点:
演示、朗读感悟诗歌内容。
我校是农村小学,大多数孩子对蒲公英、苍耳、豌豆比较熟悉,现在又正好是秋季,这几种植物比较容易采集到,因此在教学诗歌的第二、三、四小节的内容时,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实物演示、朗读的方法来感悟诗歌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诗歌第二小节用拟人的方法介绍了蒲公英,目的是使学生知道蒲公英的种子会随风飘去。学生自读了这一小节以后,我把课前采集来的蒲公英展示给学生看,并请几个学生上讲台演示:用口对着蒲公英吹气,这时学生便见到有些种子被纷纷吹飘走了,同时也理解了“纷纷出发”的意思。此时,我引导学生指出句中“蒲公英的孩子”是什么,“降落伞”又是什么。
诗歌第四小节写了豌豆荚在太阳底下晒裂了,豆子就蹦蹦跳跳到了其他地方。让一学生读了这一小节后,我就出示豆荚炸开的视频,通过这样展示,学生再读这一小节时就知道了豌豆是靠太阳传播种子的。
不足之处:课堂组织教学还要加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讲述植物传播种子的诗歌,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富有韵律感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想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的愿望,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哪些?
一、自体传播
所谓的自体传播,就是靠植物体本身传播,并不依赖其他的传播媒介。果实或种子本身具有重量,成熟后,果实或种子会因重力作用直接掉落地面,例如毛柿及大叶山榄;而有些蒴果及角果,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例如乌心石。自体传播种子的散布距离有限,但部份自体传播的种子,在掉落地面后,会有二次传播的现象发生,鸟类、蚂蚁、哺乳动物都是可能的二次传播者。
二、风传播 有些种子会长出形状如翅膀或羽毛状的附属物,乘风飞行。具有羽毛状附属物的种子大多为草本植物,例如菊科的黄鹌菜,木本植物则有柳树及木棉等。另外有些细小的种子,它的表面积与重量的相对比例较大,种子因此能够随风飘散,像兰科的种子。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散播远方。
三、水传播 靠水传播的种子其表面蜡质不沾水(如睡莲)、果皮含有气室、比重较水低,可以浮在水面上,经由溪流或是洋流传播。此类种子的种皮常具有丰厚的纤维质,可防止种子因浸泡、吸水而腐烂或下沉,海滨植物,如棋盘脚、莲叶桐及榄仁,就具有典型靠水传播的种子。
四、鸟传播 鸟类传播的种子,大部份都是肉质的果实,例如浆果、核果及隐花果。鸟类啄食樟科植物的种子后将种子吐出。果实被采食后,种子经过消化道后随意排泄。靠鸟类传播种子的植物是比较先进的一群,因鸟类传播种子的距离是所有方式中最远的。
五、哺乳动物传播 哺乳动物的传播,大部份都是属於一些中、大型的肉质果或干果。一般而言,哺乳动物的体型比较大,食物的需要量大,故会选择一些大型的果实。譬如说:猕猴喜爱摄食毛柿及芭蕉的果实,也帮助这些植物进行传播。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zhī
shi
wá
wá
bàn
fǎ
bǐ
rú
jiǎo
xià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写到后面括号里。
得
de
děi
dé
为
wéi
wèi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
)告别妈妈,四海为(
)家。
2.为(
)什么他经常得(
)到老师的表扬呢?
三、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
告别──(
)
仔细──(
) 如果──(
)
2.反义词
粗心──(
)
轻──
(
)
仔细──(
)
四、读一读,用加点的字造句。
1.孩子如果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植物名称
植物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什么
靠什么传播种子
六、重点段落品析。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
。
牛马有
,鸟有翅膀。
植物要旅行又用什么
?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
。
1.
按照原文填空。
2.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知道牛马靠
旅行;鸟儿靠
旅行;
蒲公英靠
旅行。
3.
你还知道哪写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照样子,写词语。
许多
许许多多
答案
一、知识
娃娃
办法
比如
脚下
二、1.děi
wéi
2.wèi
dé
三、1.离别
认真
假如
2.细心
重
马虎
四、1.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能举行了。
2.小军很热爱学习,却十分不愿意劳动。
五、植物名称
植物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什么
靠什么传播种子
蒲公英
降落伞
风
苍耳
带刺的铠甲
动物
豌豆
豆荚
太阳
六、1.四海为家
脚
办法
只要
出发
2.脚
翅膀
风
3.出发
七、明白
明明白白
大方
大大方方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教师要营造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激发兴趣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例如我在教学课文《鲸》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然后叫学生议论,猜猜教师的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有的说“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鲸字有鱼旁,但鲸不是鱼。”有的说:“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我趁机让学生速读课文,体会老师的用意。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2、3、4、5、6、7,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励他们的思维。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通过对本学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论、观点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活动来实现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二、突出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培养审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体味美,弘扬美,从而熏陶、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我在教学中有如体会:1.因势利导,善于点拨。所谓“势”即教材内容及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2.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作者的生花之笔,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饱含丰富的情感。
三、引导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
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和阅读思维的情境性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具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性,能够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和画面,成为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所叙述、描写的形象、画面的艺术再创造,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同时,现代教育还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力结构,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我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首先抛论文格式出趣味性浓的问题:“植物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接着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学生们听,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喜爱。紧接着,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这些植物是怎样出外旅行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教学操作办法如下:1.学生自由朗读。2.自读自说,谈谈蒲公英出外旅行靠什么办法。3.教师指导两读: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出外旅行,蒲公英妈妈特意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指图)你觉得这位妈妈对孩子怎样?(关心、喜爱)4.大家练习,比赛朗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要求配合表情,表演动作)如此引导、熏陶,学生稚嫩心灵体会了人间的母爱,情境达到了和谐统一。至此,我提出新的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既定思维发散与迁移:苍耳和豌豆要旅行靠的又是什么办法?每个同学只需抓住其中一种植物来学就可以,还可以仿照教师抓住关键词板书。这一任务交给学生,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四、联系生活,激励学习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范文3
一、从读看开始
小学生在开始阅读时,由于识字量不大,要借助图画来阅读。我们低年级的教材都是图文并茂的。在教学中,要借助书中的插图来帮助学生阅读。有时还要借助一些动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看后大致文中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植物妈妈,他们都有些什么办法来传播种子。然后播放动画,再现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视听结合,感受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神奇。“你看,风阿姨一吹,蒲公英妈妈的孩子就飞起来了,飞得远远的,然后生根发芽。”形象的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让学生去读文章,学生乐在其中,学起来兴致也高,学的效果也很好。
二、引导读中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在读书时,要强调学生思考,读书不思考犹如念经一样,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思,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快乐的小燕子》时,读小燕子飞行的句子:“身子像个小黑点攒下来,掠过明镜般的水面,又轻身一跃,射入云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描写把小燕子动作的词点出来,然后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在读中思考体会小燕子的身轻、灵活、飞行速度快等特点。这样边读边思考,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与文本对话。
三、引导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绿手指》一文后,通过读文理解,知道老奶奶培育金盏花的执着与坚强,通过她的努力培育出了专家都培育不出来的纯白的金盏花,老奶奶还能培育出黑色的金盏花吗?引导学生议一议,让学生充分谈自己的想法,预料一下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升华对老奶奶的执着的敬佩和仰慕,从而向老奶奶学习,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
四、引导读后演
学生在阅读一个好的文本后,如果能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和特点。如在教学《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后,我和学生一起排练了话剧,引导学生对照课文,自编、自演故事情节,在表演中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寓言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学生对文本的印象深刻了,把语言文字的学习当成了一件乐事,在演中生成、体验,在读中感悟、升华。
五、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特别突出地体现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让学生在读文本后模仿、延伸写作,让学生的习作有一定的提高。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128-01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 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 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 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一关注学习过程的反思性,尽量宽容对待学生
在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一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他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语惊四座!那位教师显然也没料到会这样,不由得脸红了。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微笑着说:“你想读,那就读吧!”那学生可能真没料到老师能在这种场合满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连嗓音也变了,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这一自然段。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草草收场,继续走自己的“路”了。可他并没有请那女生坐下,仍面带笑容地说:“这位女同学可真了不起,敢于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为紧张,读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好的,你愿意再来读一遍吗?”“愿意!”……“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假若这位教师面对这位女生高举的双手视而不见或对该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顾走自己的“路”,那学生的学还会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吗?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评价制度的特色又从何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挫折和失败,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课改评价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语文学科尤其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鉴于此, 笔者认为: 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 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兴趣教学中,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 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那么, 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 精心设置, 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例如我在教学课文《鲸》时, 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 然后叫学生议论, 猜猜教师的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着: 有的说“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 “鲸字有鱼旁, 但鲸不是鱼。”有的说: “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 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 我趁机让学生速读课文, 体会老师的用意。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 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 2、 3、 4、 5、 6、 7, 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 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引导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力结构, 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我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首先抛论文格式出趣味性浓的问题:“植物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接着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学生们听, 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喜爱。紧接着, 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 “这些植物是怎样出外旅行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教学操作办法如下: (1)学生自由朗读。(2)自读自说, 谈谈蒲公英出外旅行靠什么办法。(3)教师指导两读: 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出外旅行, 蒲公英妈妈特意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指图)你觉得这位妈妈对孩子怎样? ( 关心、喜爱)( 4)大家练习, 比赛朗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要求配合表情, 表演动作)如此引导、熏陶, 学生稚嫩心灵体会了人间的母爱, 情境达到了和谐统一。至此, 我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使既定思维发散与迁移: 苍耳和豌豆要旅行靠的又是什么办法?每个同学只需抓住其中一种植物来学就可以, 还可以仿照教师抓住关键词板书。这一任务交给学生, 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范文5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为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利用一切机会,灵活创设各种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地“交际”。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巧用课文插图创设语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材中有许多插图,这些插图直观形象,内涵丰富,外延深远,容易激发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把握时机,灵活创设语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小猴子下山》一文,故事情节生动,简单易懂,课文中配有四幅反映故事情节变化的插图,深受学生的喜欢。教学时,我先创设语境,指导学生采用“小猴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看图说话,让学生对图意有个总体印象,然后用直观新颖的辅图式板书,展现文章脉络:小猴子下山抓了这个扔了那个,结果一无所有。学生跃跃欲试,结合文图,争相回答,学习情绪高涨,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后,利用课堂中直观的板书,结合课文中的四幅插图,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性复述。在复述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点拨,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在复述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小小的船》一文中,学习第三句时,我先指导学生观察画面,随后问道:“小孩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她身边有哪些景物?(小女孩划着船,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下云游,星星在她身边闪烁。)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问:“如果你是这位小女孩,你会看到什么?”用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二、巧用课文的“空白点”创设语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材中不少课文的一些情节往往由于表达的需要,作者有意省略了,形成了“空白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灵活创设语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在《狐狸和乌鸦》一课中,因为文章有几处“空白点”,我就让学生拓展延伸进行补充。“乌鸦得到了肉会怎么想?这时,狐狸在想什么?”“乌鸦听了狐狸的话会怎么想?”“狐狸得到了肉会怎么想?乌鸦失去了肉又会怎么想?”这样一步一步填补,让学生认清狐狸的真面目,解决文章的难点。又如《爷爷和小树》一课,写出冬天和夏天,我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然后再编出秋天怎么样?春天怎么样?学生的兴趣极为高涨,而且编得特别好,既符合事实,又有一定的情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巧用课文的重点内容创设语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各年级的教材内容都十分丰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利用课文的重点内容,灵活创设语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说说重点词句
词句是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我们可以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如教学课文《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我针对“鸟儿唱,鱼儿游”这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组织语言说一说延伸的意思,问:“鸟儿会对我们说些什么?……”这一充满童趣的把物当做人的导引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探求的兴趣,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达到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2.当当小导游
对于写景的课文,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文内容开展“当当小导游”活动。如教学《北京》时,我先作“导游”,带领学生“游览”其中一个景点,然后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游览”,小组内的同学一人介绍一个景点,轮流担任“导游”。要求:“导游”按课文内容进行解说,“游览”完后,“游客”可以向导游提问题,最后推荐一人在全班解说。这样就能在有趣的“游览”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做做推销员
对于以状物为主的说明文,我利用课文的具体内容开展“做做推销员”活动,通过组织学生“推销”文中“产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指导学生写《买文具》,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物品放在教室里,把教室里布置成一个“物品小超市”,同学们来“超市”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仔细观察后认真描写,最后做做“超市”推销员,向同学们介绍物品。
4.演演课本剧
对于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在表演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教学《小兔运南瓜》一课,要求学生能说出图画的主要内容,讲述一只小兔运南瓜的故事。但是要说具体,多数学生就会感到很困难。这时,我引导学生在整体观察后思考:“小白兔到底用什么办法把又大又圆的南瓜运回家的呢?它是怎么想出办法的?妈妈的问话是什么语气?小兔子会对妈妈说些什么?”让学生大胆设想,把自己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成小兔子、兔妈妈,演一演,并让扮演者说说自己的想法,只要学生设想的方法合理,我都及时给予肯定。此时,在学生眼里的就不再是单纯的一张张图画,而是刚刚发生在眼前的欢快戏剧的场面,接下来再让学生看图说话,学生兴致非常高,很快就将几幅图用语言具体地表达出来,尤其是将图中较难把握的小兔子的心理活动及人物对话,也能说得比较清楚、准确。又如《狐狸和乌鸦》一课,由于第二、三自然段较简单,一味地讲读较浪费时间,我让学生自学后表演,一生读,一生演狐狸,一生演乌鸦。这样做,使学生既对课文加深了理解,又能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进行创意的兴致也更高了。
5.编编故事
有的课文的结尾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很大的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思维空间。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续编故事,这是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好办法。如《小猴子下山》结尾就可以联想小猴子得不到东西,空着手回家,后来怎样呢?《坐井观天》可以联想,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我要的是葫芦》中当他看到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他会怎么样呢?教学这类课文时,让学生大胆想象,续编不同的故事。如在学习了《精彩的马戏》后,我让学生把课文中三个略写的节目,仿照课文说具体,说完整。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6.问题拓展
语文教材往往在课后安排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为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好机会,因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如学生在学完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中小青蛙与小鸟的三次生动有趣的对话后,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根据书后问题提问“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进行两方面的说话训练:(1)续编青蛙和小鸟的第四、五次对话;(2)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又如,我根据《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后问题“我还知道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写一段话:“_______________妈妈有办法,她______________。只要___________,孩子们___________。”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柳絮、椰子、凤仙花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在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的题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充分利用,把口语交际训练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为学生创造条件,创设良好的口语活动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想说、敢说、抢说、能说的欲望,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晨晖.口语交际中的非语言表达方式.山西教育:教学,2010(1).
[2]都玉华.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7.
[3]孟英.语文口语交际情趣化教学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0.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范文6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 创设情境 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80-02
小学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情导入,创设问题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小学语文二年级综合学习活动课《春天在哪里》。教师与学生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知道春季有什么特点吗,激发学生阅读,在自己的身边找春天,(校园、我们的穿着……大自然里:春天在田野里、春天的树木、春天里的山水、春天的天气……)春天的景物、春天的故事、春天的古诗、春天成语、描写春天的句子、春天的歌曲……:就是一幅真真实实的风情韵画!这一盈美好向往真实到来,春景,醉心,诱人入画。春天来了,春的笔墨,写下灵动的诗篇,携春的舞姿,漫步在诗意的山林,寻春的足迹,听水声潺潺;看花海轻漾。我们来学春天在哪里这一活动课,这样使学生置于春天这种的情境去认识有关春天的特点。
激情启发提出问题,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渲染教学气氛。如《曼谷的小象》审题质疑:曼谷的小象是一头怎样的小象?作者为什么要写小象?为什么要写曼谷的小象?激情导入新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曼谷近郊的美丽景色。谁能说说你眼中的曼谷是什么样的。在风景如画的曼谷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那位同学能表述一下?(阿玲指挥小象帮中国司机把陷在泥坑中的汽车拉出来并冲洗干净的事。)通过这件事,我们感受到泰国人民和中国人民的良好的情感。再一次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到课文的景物描写。当我们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完全认识了作者笔下的阿玲之后,说说你眼中的曼谷是个怎样的城市?(泰国的首都曼谷的风景怡人、建筑别具一格、人们和善友好。)再次让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找出书中几处描写雾色的句子。让学生回想一下,作者是单纯在写雾吗?(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通过曼谷美的景色来赞扬阿玲和两国人民美好的情谊。)让学生多次进行阅读,使其学生进入乐学状态,紧扣语言文字边读边想,让学生自悟自得,体会文中的物美、人美与情美。
二、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借助超越时空的想象,创建了相对论。著名画家毕加索借助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相当多的优秀作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想象空间,品味语言充分掌握阅读材料,寻找想象力的突破口,提供想象空间。
例如:在教授苏轼的《题西林寺壁》时,在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从分理解“横、侧、远、近、高、低”的含义入手,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让学生从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庐山的纵横交错、高低起伏的壮美画面,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述的工具。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情感,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要让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质疑、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写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说和写二者密切联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多看有益的书,经常思考,转化为自己的内涵修养和营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就会快速提高。何愁语文说的能力不提高?何愁学生写作文时词汇不丰富?
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通过对蒲公英种子,苍耳种子,豌豆种子的特点和传播方法后,借助本文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写。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结合课文按下面的形式,说说草的种子,枣树的种子等。
____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____。只要____,孩子们就能____。
有的孩子说:小草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编成一串串的辫子。只要牛羊吃了它,孩子们就能随着它们去田野、山洼。便在那里安家,生根发芽。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各学科学习活动,让他们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获取阅读知识,使他们对学习该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勇于探索,大胆想象,通过感悟作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应用能力。
作者简介: